習慣養(yǎng)成淺談.doc_第1頁
習慣養(yǎng)成淺談.doc_第2頁
習慣養(yǎng)成淺談.doc_第3頁
習慣養(yǎng)成淺談.doc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南通市班主任工作專業(yè)文員會2012年年會小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淺談學習方式的改變是“活動單導學”模式的顯著特點,改變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合作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是這場教學改革的核心。教師的職責是教。教什么?教知識、教學習方法,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教學習的習慣。小學階段學習是人一生中最基礎的學習。這其中的學習不僅學到了基礎的知識,還將形成一些學習習慣。而這些學習習慣不僅影響兒童整個小學階段的學習,還會影響其一生的學習。因此,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非常必需的。如果培養(yǎng)得法,盡早形成良好習慣,不但有利于當前的學習,還將使學生終身受益。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習慣在小學低年級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給予特別的教育,形成的習慣很難有多大的改進,所以盡早使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很重要的。學生年齡小時,習慣既容易建立,也容易鞏固,不良的學習習慣若被及時發(fā)現也易于糾正,等到不良習慣越積越多并穩(wěn)固定形時,既影響良好習慣的建立,又不易糾正。如有的學生有上課不專心聽講,不按時完成作業(yè)的壞習慣,即使在老師的教誨下有了改正的決心,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需要經過長期的艱苦努力,才能徹底改掉。很多人認為小學低年級要讓孩子多玩,到了高年級習慣自然就養(yǎng)成了是極其錯誤的,所以從小學一年級,甚至幼兒園起,就要開始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在成長過程中逐步強化訓練,從而形成穩(wěn)定的自覺行為。當然這些必須由學校班主任和家里父母共同來為孩子的好習慣的養(yǎng)成努力,下面是我的一點淺見:一、 學校的教育1、 坐姿習慣。首先必須養(yǎng)成良好的坐的姿勢,拿筆的姿勢。所謂三個一“眼睛離書本一尺,胸離課桌一拳,手指離筆尖一寸”。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要保護好眼睛得從小時候做起?,F在中小學生有80%的近視眼,就是因為用眼不衛(wèi)生造成的。拿筆的姿勢更是重要,這影響了學生的手部骨頭的發(fā)育,更影響了將來寫出的字的美觀。只有好的姿勢才能寫出好的字來。2、 聽課習慣。小孩子剛從幼兒園自由的環(huán)境來到小學,首先要教會孩子學會聽課。用眼,用耳,用手,用腦。眼睛得跟著老師走,不能盯著一個地方,容易走神。耳朵得聽著老師的講解和其他同學的發(fā)言。手得放得平平的,不能亂動,容易養(yǎng)成做小動作的習慣。用腦是最高境界,要考慮老師的問題,要可慮同學的回答的對錯。3、 作業(yè)習慣。作業(yè)是學生最基本、最經常的任務。一年級的小朋友的作業(yè)要少,但要求要嚴厲。比如寫的字要端正,要漂亮,筆順要正確。尤其是筆順的要求要嚴厲,在上課的時候就要強調好順序,寫的時候更要有這方面的練習。比如“人”要這么寫:丿, 人。現在的小孩倒筆的太多了,他不是寫,他是畫。比如我看過一個小孩這樣寫“擊”:一 十 一 丨 。筆順錯誤,而且筆畫也錯了。二、家庭的教育孩子的學習習慣是一點一滴培養(yǎng)成的,讓孩子始終保持良好的行為習慣,家庭的作用不可忽略。有些孩子,在家中和在學校是完全不同的表現。家庭作為兒童教育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及家庭血緣關系的影響,使家庭教育更具有親和性與權威性,同時也具有先入性、基礎性的特點;家庭教育與兒童的成長同步,使家庭教育帶有持續(xù)性與穩(wěn)定性的特點。如小學低年級還有很多字不認識,回家后家長要讀題給孩子聽。這樣就要求學生家長不能出外打工,至少要留一個人在家陪小孩讀書。如此小孩才能養(yǎng)成良好的作業(yè)習慣。你不讀題,小孩看不懂題目的意思,那小孩只能亂做,久而久之就愿意做作業(yè)。交到老師那兒批改,大部分是錯了,打擊了他學習的興趣,他就會產生厭學的情緒。就會演變成輕的不做作業(yè),重的怕上學。所以我覺得家長在小學一年級的作用非常大,影響會非常廣。家庭教育以言傳身教、情境影響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潛移默化的特點,在兒童的教育中起重要作用,家長的言行舉止,孩子是全看在眼里的,因此家長也要不斷的學習提高自己。爺爺奶奶都是很溺愛孩子的,但父母不同。父母會要求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比如穿衣服,有的奶奶照顧的很好,都一年級了還幫孩子穿衣服,甚至牙膏都要幫孩子擠好,水倒好,就等孩子刷了。而父母就不同了,父母一般來說都較年輕,不會幫他這么多的。這樣是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三、習慣的養(yǎng)成的實施方法(一)因人制宜,耐心引導規(guī)則習慣的形成過程中,學生的實際情況是存在差距的。對于習慣較差的孩子,可以采用個別談話的方法,了解孩子的思想實際,了解孩子的困難,幫助孩子盡快形成好習慣。習慣的養(yǎng)成具有一致性的特點,要取得家長的支持配合,孩子的不良習慣的成因有哪些是屬于家庭因素造成的,教師要認真分析,并幫助家長運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孩子。(二)培養(yǎng)習慣應遵循原則在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中,應共同遵循以下幾條原則:(1)以身作則。俗話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因此我們教師的一舉一動,都要做學生的模范。(2)注意第一次。一旦發(fā)現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以后,切忌不能忽視,一定要及時給予教育、指導,避免以后的再次發(fā)生。(3)不要有例外。養(yǎng)成好習慣難,養(yǎng)成壞習慣易。要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在好習慣未成的時候,不準有例外的動作。一個小小的例外,就可能破壞已養(yǎng)成的好習慣。(4)統(tǒng)一行動,協(xié)調配合,共同教育。作為班主任要對學生進行教育,必須與各科任課教師密切聯(lián)系,經常溝通,了解每個學生在科任課上的表現。并及時與家長交流,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班主任的常規(guī)教育與各科教師的課堂教學相結合。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一朝一夕養(yǎng)成,也不能統(tǒng)統(tǒng)一下子養(yǎng)成,它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的逐漸形成的過程。所以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根據教學的具體情況,結合能力增長的需要,循序漸進,逐步提出具體的切實可行的要求,使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由小到大,持續(xù)穩(wěn)定地得到發(fā)展。好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之后,可以使人的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完成任務的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