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措施手冊.doc_第1頁
應急措施手冊.doc_第2頁
應急措施手冊.doc_第3頁
應急措施手冊.doc_第4頁
應急措施手冊.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此文檔收集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網(wǎng)站刪除應急措施手冊EMERGENCY ACTION MANUAL部門批準 Approval By Dept. Manager/日期 Date管理者代表批準Approval By Management Representative / 日期Date-目錄-墜落、坍塌及物體打擊事故的預防消防應急計劃機械傷害事故的預防火災急救措施中毒急救現(xiàn)場處理中暑觸電的應急措施眼睛救護燒燙傷應急措施化學品噴灑到皮膚上時的緊急處理創(chuàng)傷止血方法應急準備和響應程序搬運轉送病人消防應急計劃1政策和目的1.1如果發(fā)生火災,公司要有效地保障全體職員健康和安全,維護工廠的財物安全。本計劃目的是為了有條理、有效應對緊急情況。全體職員必須了解并遵守本計劃的具體條款。1.2目的:本計劃的目的在于能使事故發(fā)生時,把對生命及財產(chǎn)的損失減至最少。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已列出火災發(fā)生后,應采取的正確規(guī)定步驟。根據(jù)本計劃在發(fā)生火災時,我們需實行緊急措施,將職員撤離廠房,減少危險。我們每年至少舉行兩次演習,以熟悉本計劃(春、秋季各一次)工廠應急人員2.1應急總指揮:責任:負責所有緊急行動,必須決定是否從廠房撤離。但是,如果報警器發(fā)出警報 ,則全體人員一律撤離廠房。當火患撲滅,總指揮發(fā)布可以返回宿舍或車間的命令。2.2副總指揮:責任:總指揮不在場時,負責其一切職責。 2.3撤離組人員: 2.3.1部門主管須清點本部門所有人員的人數(shù),并向總指揮報告。 2.3.2部門主管不在場時,組長負責其工作。 2.3.3主管或組長須確定所有人員是否安全撤離,并在指定的集合區(qū)集合。在獲準返回廠房時,組長須與本組人員在一起。2.4應急組人員 2.4.1每部門須安排專人負責關閉電氣設備及處理危險化學品。 2.4.2工廠應急人員須接受消防器材使用訓練,并在當班時處理初期的小火災。生產(chǎn)主管負責現(xiàn)場的工作安排。2.5值班保安全體保安均須接受消防器材使用訓練。如果發(fā)生火警,保安須立即報告總指揮,以便開展撤離工作;參與初期火災的搶救;負責在集合區(qū)維持秩序,接迎消防車。 3.學習應急計劃 3.1每部門主管各持一本應急計劃,平常生產(chǎn)過程中,隨機向全體員工灌輸消防知識,以便全體職員熟悉本計劃。3.2每年舉行兩次消防演習,每位撤離組及應急組成員都發(fā)給本計劃的副本。4.應急訓練4.1撤離組的訓練 4.1.1撤離組成員須熟悉所有離開廠房的通道,報警器的位置,以及指定的集合區(qū)。 4.1.2確保無人遺漏在危險區(qū)域。 4.1.3應把各自分管部門的員工帶到集合區(qū)集合并清點人數(shù),向總指揮報告。 注:人員應在2到4分鐘內撤離完畢。 4.2應急組的訓練 4.2.1應試圖撲滅初期火災。 4.2.2不能試圖撲滅已經(jīng)無法控制且已蔓延成大火的火災。4.2.3應急組成員須在初期及每年接受以下訓練: 4.2.3.1滅火器的使用; 4.2.3.2有關滅火器的知識及滅火器位置; 4.2.3.3可以控制的火災類別; 4.2.3.4通知程序。 4.3員工的訓練:4.3.1通知全體員工在可能的情況下,關閉機器,切斷電源;4.3.2了解報警系統(tǒng)及撤離程序;4.3.3了解報警器的位置,并要求他們在發(fā)生火災時拉響警報;4.3.3警報器發(fā)聲或接到主管和組長指示時,立即撤離,有條不紊地離開廠房,并在指定的集合區(qū)集合。5.保安責任如果發(fā)生警報聲:1)立即通知總指揮; 2)隨時協(xié)助消防部門人員的工作; 3)填寫一份完整的事故報告。6.撤離組程序 6.1下列情況發(fā)生時,人員須立即撤離: 6.1.1警報器發(fā)出警報; 6.1.2總指揮或副總指揮命令人員撤離。 6.2一旦警報器發(fā)出警報或正、副總指揮發(fā)出撤離命令,撤離組立即執(zhí)行撤離計劃;部門主管或組長立即要求全體員工撤離廠房。 6.3部門主管或組長應有秩序帶領全體員工到指定的集合區(qū)集合。(集合區(qū)為本廠前院) 注:除本廠職員外,來訪者也須到集合區(qū)集合。 6.4部門主管或組長應該 做到以下幾點: 6.4.1撤離時,朝各自負責的區(qū)域視查一眼,以免有人員遺漏在危險區(qū); 6.4.2到集合區(qū)后,清點人數(shù)并立即報告總指揮; 6.4.3如果有人失蹤,立即報告,但不能擅自本人或帶本部員工返樓尋找; 6.4.4照顧受傷的員工,并維持本部的現(xiàn)場秩序。7.應急組程序 7.1成員應該: 7.1.1只用手提滅火器控制初期的小火災; 7.1.2立即關閉可能對工廠設施及人員造成更多損害的生產(chǎn)過程; 7.1.3切斷所有電氣設施的電源;、 7.1.4快速撤走一切危險品(如天那水、油類),如不能,員工盡快撤走; 7.1.5火勢如蔓延擴大,則盡快撤離廠房。8.醫(yī)療服務: 8.1對受傷的員工進行初步的護理和搶救 8.2立即通知醫(yī)院來救護車。火災急救措施(一) 減輕濃煙危害的方法 (1)大量地噴水,降低濃煙的溫度,抑制濃煙蔓延的速度。 (2)用毛巾或布蒙住口鼻,減少煙氣的吸入,關閉或封住與著火房間相通的門窗,減少濃煙的進入。 (3)從煙火中出逃,如煙不太濃,可俯下身子行走;如為濃煙,須鋪匐行走,在貼近地面30厘米的空氣層中,煙霧較為稀薄。高層建筑的電梯間、樓梯、通氣孔道往往是火勢蔓延上升的地方,要回避。煙火上行,人要下行。 (二) 火災中燒傷的急救原則 1,一滅 迅速滅火是火災燒傷急救的基本原則。被燒傷者應盡快脫掉燃燒的衣帽,或就地臥倒,在地上滾動糗滅火焰。如附近有水匯、河溝,可跳入水中滅火。切不可亂跑,以免越跑身上的火越燒越旺,也不要呼喊,以免吸入火焰引起呼吸道燒傷。 2,二查 檢查救出火場的傷員有無危及生命的嚴重損傷,如顱腦和內臟損傷、呼吸道燒傷致呼吸困難。危重病人應就地搶救,清除口鼻內異物,保持呼吸道通暢,給予吸氧。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行心肺復蘇。 3,三防 防疼痛和休克。燒傷后都會有嚴重的疼痛和煩躁不安。應給予強力鎮(zhèn)痛藥。輕者口服止痛藥片,重者肌肉注射止痛劑,伴有腦外傷和呼吸道燒傷者,禁用嗎啡、杜冷丁等麻醉性止痛藥,以免影響呼吸。其它病人在送往醫(yī)院途中應避免重復多次使用嗎啡、杜冷丁,以防中毒。嚴重燒傷很快發(fā)生休克。這時應現(xiàn)場快速輸入生理鹽水抗休克。燒傷病人因灼烤出現(xiàn)嚴重口渴,不要給予大量白開水,而應給予燒傷飲料,即每500毫升水中加50克葡萄糖(白糖也可),1.5克氯化鈉(食鹽也可),0.75克小蘇打粉,0.03克魯米那(苯巴比妥片),少量多次口服,成人每次200毫升,小兒每次100毫升。 4,四包 現(xiàn)場救護注意保護燒傷創(chuàng)面,用干凈紗布、被單包裹或覆蓋,然后送醫(yī)院處理。 急救現(xiàn)場處理 急 救 現(xiàn) 場 處 理 的 產(chǎn) 要 任 務 是 搶 救 生 命 、 減 少 傷 員 痛 苦 、 減 少 和 預 防 加 重 傷 情 和 并 發(fā) 癥 , 正 確 而 迅 速 地 把 傷 病 員 轉 送 到 醫(yī) 院 。 、 鎮(zhèn) 定 有 序 的 指 揮 : 一 旦 災 禍 突 然 降 臨 , 不 要 驚 慌 失 措 , 如 果 現(xiàn) 場 人 員 較 多 , 要 一 面 馬 上 分 派 人 員 迅 速 呼 叫 安全負責人或經(jīng)理 前 來 現(xiàn) 場 , 一 面 對 傷 病 員 進 行 必 要 的 處 理 。 、 迅 速 排 除 致 命 和 致 傷 因 素 : 如 搬 開 壓 在 身 上 的 重 物 , 撤 離 中 毒 現(xiàn) 場 , 如 果 是 觸 電 意 外 , 應 立 即 切 斷 電 源 ; 清 除 傷 病 員 口 鼻 內 的 泥 砂 、 嘔 吐 物 、 血 塊 或 其 他 異 物 , 保 持 呼 吸 道 通 暢 等 。 、 檢 查 傷 員 的 生 命 體 征 : 檢 查 傷 病 員 呼 吸 、 心 跳 、 脈 搏 情 況 。 如 有 呼 吸 心 跳 停 止 , 應 就 地 立 刻 進 行 心 臟 按 摩 和 人 工 呼 吸 。 、 止 血 : 有 創(chuàng) 傷 出 血 者 , 應 迅 速 包 扎 止 血 , 材 料 就 地 取 材 , 可 用 加 壓 包 扎 、 上 止 血 帶 或 指 壓 止 血 等 。 同 時 盡 快 送 往 醫(yī) 院 。 、 如 有 腹 腔 臟 器 脫 出 或 顱 腦 組 織 膨 出 , 可 用 干 凈 毛 巾 、 軟 布 料 或 搪 瓷 碗 等 加 以 保 護 。 、 有 骨 折 者 用 木 板 等 臨 時 固 定 。 、 神 志 昏 迷 者 , 未 明 了 病 因 前 , 注 意 心 跳 、 呼 吸 、 兩 側 瞳 孔 大 小 。 有 舌 后 墜 者 , 應 將 舌 頭 拉 出 或 用 別 針 穿 刺 固 定 在 口 外 , 防 止 窒 息 。 、 迅 速 而 正 確 地 轉 運 : 按 不 同 的 傷 情 和 病 情 , 按 輕 重 緩 急 選 擇 適 當 的 工 具 進 行 轉 運 。 運 送 途 中 隨 時 注 意 傷 病 員 病 情 變 化。 抓 主 要 矛 盾 , 分 清 主 次 , 有 條 不 紊 的 進 行 , 切 忌 忙 亂 , 以 免 延 誤。觸電的應急措施常見觸電事故發(fā)生的原因有那些?原因有: 電器線路、設備檢修中安全措施不落實(非電工任意處理、操作漏電的機器設備或使用漏電的電動工具等)。 電焊作業(yè)者穿背心、短褲、不穿絕緣鞋、汗水浸透手套或焊鉗誤碰自身。 現(xiàn)場臨時用電管理不善(私搭亂接、明線妨礙交通等)。 人員蠻干行為導致觸電(如:盲目闖入電器隔離區(qū)、故意違章操作等) 因暴風雨、雷擊等自然災害導致。應急措施 迅速進行搶救(1)立即切斷電源??梢圆捎藐P閉電源開關,用干燥木棍挑開電線或拉下電閘。救護人員注意穿上膠底鞋或站在干燥木板上,想方設法使傷員脫離電源。高壓線需移開10米方能接近傷員。 (2)脫離電源后立即檢查傷員,發(fā)現(xiàn)心跳呼吸停止立即進行心肺復蘇。應堅持不懈地做下去,直到醫(yī)生到達;首先,要盡快把他仰面放平進行人工呼吸,進行人工呼吸時,搶救人員騎跪在觸電人員身體上部(注意不要壓在其身上),雙手按在觸電人員胸部上下反復按壓,按壓的速度每分鐘80-100次,或按這樣的速度進行口對口的人工呼吸,直至觸電人員有心跳,有呼吸為止。心臟按摩,搶救人員雙手按在觸電人員的左胸心臟部位有節(jié)奏的按壓,每分鐘60-70次,直到有心跳為止。 (3)對已恢復心跳的傷員,千萬不要隨意搬動,以防心室顫動再次發(fā)生而導致心臟停跳。應該等醫(yī)生到達或等傷員完全清醒后再搬動。 觸電應以預防為主,嚴格按操作規(guī)程用電,防止意外事故發(fā)生。 燒燙傷應急措施(1)迅速將燒燙傷人員脫離現(xiàn)場,如果可以,剪掉身上的衣服。檢查有無損傷,如顱腦、胸腹內臟器官有無損傷,有無中毒、骨折等。注意防止傷員休克、窒息、創(chuàng)面感染,必要時可用止痛劑,喝淡鹽水。注意:在現(xiàn)場除化學燒傷,對創(chuàng)傷面一般不做處理,有水皰不要弄破,用潔凈衣服覆蓋,把傷員及時送醫(yī)院救治。(2)一度燒傷或小面積輕度燒燙傷,立即用冷水沖洗或浸泡傷處,降低表面溫度,然后涂以雞蛋清、香油等,一般35日治愈。 (3)二度燒傷水皰未破,可先用冷水沖洗創(chuàng)面擦干,然后用酒清消毒針挑破水皰,放出膿水,局部涂以京萬紅、獾油燙傷膏,再用紗布加壓包扎,23日更換一次,一周左右治愈。 一二度燒傷禁用粘性紗布,禁止在傷處涂敷油脂、紫藥水等。(4)三度燒傷或頭面部、手、腳、會陰部燒傷面積超過全身體表面積的1%,應用干凈布單覆蓋,盡快送醫(yī)院急救處理。 創(chuàng)傷止血方法(一) 小傷口止血法 只需用清潔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干凈,蓋上消毒紗布、棉墊,再用繃帶加壓纏繞即可。在緊急情況下,任何清潔而合適的東西都可臨時借用做止血包扎,如手帕、毛巾、布條等,將血止住后送醫(yī)院處理傷口。 (二) 靜脈出血止血法 除上述包扎止血方法外,還需壓迫傷口止血。用手或其它物體在包扎傷口上方的敷料上施以壓力,使血管壓扁,血流變慢,血凝塊易于形成。這種壓力必須持續(xù)515分鐘才可奏效。較深的部位如腋下、大腿根部可將紗布填塞進傷口再加壓包扎。將受傷部位抬高也有利靜脈出血的止血。 (三) 動脈出血止血法 分指壓法和止血帶法兩種。 1,指壓法 方便及時,但需位置準確。用手指壓迫出血部位的上方,用力壓住血管,阻止血流。經(jīng)過指壓2030分鐘出血不停止,就應改用止血帶止血法或其它方法止血。 2,止血帶止血法 適用于四肢大出血的急救。這種方法止血最有效,但容易損傷肢體,影響后期修復。方法是,上止血帶前抬高患肢12分鐘,在出血部位的上方,如上臂或大腿的上1/3處,先用毛巾或棉墊包扎皮膚,然后將止血帶拉長拉緊纏繞在毛巾等物外面,不可過緊也不可過松,最多繞兩圈,以出血停止為宜。止血帶最好用有彈性的橡膠管。嚴禁使用鐵絲、電線等代做止血帶。上好止血帶,在上面做明顯的標記,寫明上止血帶的時間,每3050分鐘放松一次止血帶,每次25分鐘,此時用局部壓迫法止血,再次結扎止血帶的部位應上下稍加移動,減少皮膚損傷。放松止血帶時應注意觀察出血情況,如出血不多,可改用其它方法止血,以免壓迫血管時間過長,造成肢體壞死。支脈出血經(jīng)初步止血后必須盡快送醫(yī)院手術治療。 搬運轉送病人(一) 對搬運轉送病人的要求 (1) 首先必須妥善處理好病人(如外傷病人的止血、止痛、包扎、固定),才能扭動。除非立即有生命危險或救護人員無法在短時間內趕到,都應等救護人員先處理病情穩(wěn)定后再轉送醫(yī)院。 (2) 在人員、器材未準備妥當時,切忌搬運病人,尤其是搬運體重過重和神志不清者。否則,途中可能因疲勞而發(fā)生滾落、摔傷等意外。 (3) 在搬運過程中要隨時觀察病人的表現(xiàn),如氣色、呼吸等,注意保暖,但也不要將頭面部包蓋太嚴,影響呼吸。 (4) 在火災現(xiàn)場濃煙中搬運病人,應匍匐前進,離地面約30厘米以內,這里煙霧稀薄,否則容易被濃煙嗆住。 (二) 常用的搬運方法 1,擔架搬運法 最常用,適于病情重和運送遠途的病人。現(xiàn)在常用的有走輪擔架、帆布擔架,也可用替代品(繩索、被服)制成結實的擔架。擔架搬運時的具體方法是,由34人合成一組,將病人移上擔架,病人頭部在后,腳在前,抬擔架的人腳步、行動要一致,向低處抬時(下樓),前面的人要抬高,后面的人要放低,使病人保持在水平狀態(tài),上臺階時則相反,走在擔架后面的人要注意觀察病人情況。脊柱損傷病人要用硬板擔架,并將病人身體固定在擔架上,搬運時注意保持脊柱的穩(wěn)定。用膠布固定。 2,徒手搬運法 病情輕、路途近又找不到擔架時用。可用背負、抱持、托舉等方法搬運。 環(huán)形纏繞肢體兩謵 這里特別要指出的是,有些錯誤的搬運方法導致了病人,主要是脊椎骨折病人病情的惡化。因此,在救護現(xiàn)場,切忌對脊椎受傷的病人隨意搬動。 墜落、坍塌及物體打擊事故的預防1, 如何規(guī)定高處墜落的范圍由于并非所有的墜落都是沿垂直方向筆直向下墜落,因此就有一個可能墜落范圍的半徑問題,國家標準規(guī)定的R(半徑)與H(高)的關系:H=2-5米時,R為2米;H=5-15米時,R為3米;H=15-30米時,R為4米;H30米時,R為5米;2, 高處墜落的原因、預防措施。原因: 作業(yè)人員缺乏高空作業(yè)的安全技術知識; 防高處墜落的安全措施、設備不齊全。預防措施: 用好安全三寶:安全帽、安全帶與安全網(wǎng)。 嚴把腳手架的10關:材質、尺寸、鋪板、欄護、連接、承重、上下、雷電、挑梁、檢查。3, 什么是坍塌事故?坍塌事故指物體在外力和中立的作用下,超過自身極限強度的破壞成因,結構穩(wěn)定失衡塌落而造成物高處墜落、物體打擊、擠壓傷害及窒息的事故。類型:土方坍塌、腳手架坍塌、模板坍塌、拆除工程的坍塌、建筑物坍塌。前四種一般發(fā)生在施工作業(yè)中,而后一種一般發(fā)生在使用過程中。4, 坍塌事故發(fā)生的原因、預防措施原因:這類事故與土方工程邊坡坡度、施工方法、土質均勻程度以及外荷載等情況有密切關系。預防措施:因塌方造成人身事故后,應同時采取兩個方面的措施,一方面立即扒土,搶救傷員并密切注意傷員情況,防止二次受傷;另一方面對傷員上部土體應采取臨時支撐措施,防止因二次塌方傷害搶救者或加重事故后果。排險和搶救應由有經(jīng)驗的人統(tǒng)一指揮進行。5, 物體打擊的分類及預防措施常見物體打擊事故主要有六類:(1) 在高空作業(yè)中,由于工具零件、磚瓦、木塊等物從高處掉落傷人;(2) 認為亂扔廢物、雜物傷人。(3) 起重吊裝物品掉落傷人。(4) 設備帶病運轉傷人。(5) 設備運轉中違章操作。(6) 壓力容器爆炸的飛出物傷人。預防措施: 必須認真貫徹有關安全規(guī)程,克服麻痹思想。 高空作業(yè)時禁止投擲物料。 吊運工作時要保證物料捆綁牢固,不能超吊。 禁止操作故障設備。 合格的人員才能操作或施工。 做好壓力容器的管理。 認真做好檢查與維修。機械傷害事故的預防1, 機械傷害事故:機械傷害事故的形式慘重,如攪死、擠死、壓死等,輕者造成人身外傷或傷殘。2, 機械傷害事故的原因:1) 檢修、檢查或操作過程中忽視安全措施,如違章帶電操作等。2) 缺乏安全裝置。3) 電源開關布置不合理。4) 自制或任意改造機械設備。5) 任意進入機械運行作業(yè)區(qū)。6) 沒有資格證的人員上崗操作。3, 防止機械傷害事故的措施1) 檢修機械必須嚴格執(zhí)行斷電、掛禁止合閘警示牌和專人監(jiān)護或隔離。2) 機械設計要合理,要便于操作者緊急停車,并避免誤操作。3) 嚴禁無關人員進入危險區(qū)域。4) 操作人員要接受相應培訓并定期考核。4, 機械造成外傷的急救原則發(fā)生斷手、斷指等嚴重情況時,對傷者傷口要進行包扎止血、止痛、進行半握拳狀的功能固定。對斷手、斷指應用消毒或清潔敷料包好,不要將斷指進入酒精等消毒液中。以防止細胞變質。將包好的的斷手、斷指放在無泄露的塑料袋內扎好,并放置冰塊,隨傷者送醫(yī)院搶救。5, 發(fā)生頭皮撕裂的急救方法1) 必須及時對傷者進行搶救,采取止痛及其它對癥措施;2) 用生理鹽水沖洗有傷部位,涂紅汞后用消毒大紗布、消毒綿緊緊包扎,壓迫止血。3) 使用抗菌素,注射抗破傷風血清,預防感染。4) 送醫(yī)院進行治療。備注:如果遇到此類情況,沒有條件進行現(xiàn)場處理的,立即送傷者到醫(yī)院救治。中毒毒氣中毒的緊急救護;當發(fā)現(xiàn)有人中毒時:1) 立即打開門窗通風,并盡可能將中毒人員搬到室外平放。2) 如果中毒人員已經(jīng)昏迷,可以采取臨時措施如解開領口袖口,還可以進行人工呼吸,幫助中毒人員恢復心跳直至蘇醒,對于煤氣中毒的人員還可以灌入食用醋。3) 癥狀嚴重時,請立即送醫(yī)院搶救。食物中毒食物中毒的種類:1) 細菌性食物中毒;2) 化學性食物中毒;3) 有毒動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4) 霉菌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如何預防細菌性食物中毒?1) 認真貫徹食品衛(wèi)生法;2) 不吃變質、腐敗的食物;3) 吃涼拌菜要注意洗凈,消毒。(加點醋蒜等)4) 對有腸道傳染病及化膿感染者,不準幫廚。廚房里應做到生熟分開。5) 搞好餐飲衛(wèi)生,消滅蒼蠅、老鼠、蟑螂等備注:亞硝酸鹽(工業(yè)防凍劑,白色粉沫,象食用鹽或白糖,但不能食用)中毒,癥狀為食用后數(shù)分鐘或半小時內發(fā)病,口唇、指甲、皮膚呈明顯青紫、抽搐、休克、肺水腫等。中暑一旦發(fā)生中暑,必須立即進行治療。對先兆中暑和輕癥中暑,應使患者立即離開高溫作業(yè)環(huán)境,到通風良好處安靜休息,解開衣服,給予含鹽清飲料。如有頭暈、惡心、嘔吐或腹瀉者,可服中藥藿香正氣丸。如有呼吸和循環(huán)衰竭傾向時,給予葡萄糖生理鹽水靜脈滴注,并可注射胡斯和循環(huán)中樞興奮劑。對于重癥中暑,治療原則是降低過高的體溫,必須立即送到醫(yī)院治療。眼睛緊急救護一旦眼睛里進入異物或化學品,應立即用洗眼器沖洗,嚴重者立即去醫(yī)院醫(yī)治。簡易處理辦法:遠離該區(qū)域,用清水沖洗,并給予他人提示。切忌:千萬不要用手揉眼睛,這樣會使眼睛感染或加重傷害程度。最好:當眼睛受傷時,沖洗完后立即通知部門及安全員,前往醫(yī)院治療?;瘜W液體噴灑到皮膚時的處理一旦有化學品噴灑到皮膚上,員工應立即用干凈的布擦干或用清水清洗。如果接觸腐蝕性液體,一定要用防護品,一旦發(fā)生泄漏噴灑到皮膚上立即用干布擦拭干凈,嚴重者立即送醫(yī)院。 補充:1)當發(fā)生大范圍內疫情、險情時遵照官方應急預案。 2)公司的紅十字會急救員有權利和義務對上述緊急事件提供救護工作。應急準備和響應程序1. 目的為了預防和控制潛在的事故或緊急情況,作出應急和響應,最大限度地減少可能產(chǎn)生的事故后果,特制訂本程序。2. 范圍本程序適用于公司區(qū)域內有可能發(fā)生的工傷事故火災、爆炸事故以及特殊的氣候(如臺風、暴雨洪水等)緊急情況。3權責3.1后勤部門負責制訂重大事故的應急計劃。3.2后勤部負責定期對消防隊進行安全防火技能培訓和組織消防演習,發(fā)生火災時組織救護工作。3.3后勤部門負責與消防、醫(yī)療等單位聯(lián)系。3.4辦公室、生產(chǎn)處、后勤部門負責遭受臺風襲擊或發(fā)生洪水災害時組織搶險工作。3.5后勤部門主管應負責應急現(xiàn)場的統(tǒng)一指揮和調度工作。4.定義(無)5.作業(yè)內容5.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