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與溴的取代反應.doc_第1頁
苯與溴的取代反應.doc_第2頁
苯與溴的取代反應.doc_第3頁
苯與溴的取代反應.doc_第4頁
苯與溴的取代反應.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二、苯與溴的取代反應苯與溴的取代反應之一原理用鐵作催化劑(實際起催化作用的是FeBr3),苯能跟溴發(fā)生反應,苯分子里的氫原子能被溴原子取代生成溴苯。用品鐵架臺、燒瓶、導管、錐形瓶、苯、液溴操作(1)裝置如圖。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在圓底小燒瓶里加入5mL苯和2mL液溴,輕輕振蕩,使苯與溴混合均勻。此時因無催化劑,苯與溴不發(fā)生反應。(2)在混合液冷卻后,將準備好的還原鐵屑(約0.5g)或幾枚去銹的小鐵釘,迅速放入小燒瓶中,立即用帶有長玻璃導管的單孔橡皮塞塞好。一般情況下反應即可開始,液面上會有小氣泡產生,隨后反應逐漸劇烈,半分鐘后液體呈沸騰狀態(tài)。在錐形瓶內導管口附近出現(xiàn)大量白霧(反應中生成的溴化氫溶于水而成的酸霧)。(3)等反應結束后,先檢驗錐形瓶里的氫溴酸。把錐形瓶里的液體在兩支試管各倒少許,在其中一支試管中加入石蕊試液(會變紅);另一支試管中滴入幾滴AgNO3溶液(會有淺黃色的AgBr沉淀析出)。HBr H+Br- Ag+Br- AgBr(4)把燒瓶里的液體倒入盛有冷水的燒杯里,在燒杯底部有紅褐色不溶于水的液體,這就是反應中生成的溴苯。純凈的溴苯是無色液體,制取時往往因溶解了少量的溴而呈紅褐色??捎盟?0%NaOH溶液進行洗滌,洗去FeBr3和沒有反應的溴,能夠得到無色透明的油狀液體。備注(1)裝置的氣密性必須良好。(2)裝置中跟燒瓶口垂直的一段導管,同時兼起冷凝作用,以防止溴和苯的蒸氣揮發(fā)出來,所以它應有一定的長度,一般不小于25cm。(3)在盛放液溴的試劑瓶中,液溴上面是一層溴的飽和水溶液,取用時必須將吸管插入下層液溴部分,以吸取純溴。所用的苯應用無水氯化鈣干燥,所用的燒瓶和導管也應是干燥的。否則反應比較困難,甚至不反應。(4)一般不需加熱,如開始要加熱時,只用熱水浴微微加熱即可。(5)此反應不宜太劇烈,如反應過于劇烈時,可把燒瓶浸在盛冷水的燒杯中冷卻。反應溫度過高,會增加苯和溴的揮發(fā)和副反應的產物二溴苯的產量。(6)為了防止反應進行得過于猛烈,所用鐵屑不宜太細,更不宜用鐵粉代替鐵屑。(7)液溴容易揮發(fā),又有很強的腐蝕性,取用液溴時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沾在手上。最好戴上橡皮手套,在通風櫥內取。萬一沾到皮膚上,應立即用水沖洗,再用酒精擦凈,然后涂上甘油。苯與溴的取代反應之二用品燒瓶、鐵架臺、玻璃管、導管、U形管、錐形瓶原理同之一操作1裝置如圖所示,在玻璃管里加入冷水。2在U形管里放少量四氯化碳,在錐形瓶里加適量水。3在圓底燒瓶里加810mL苯、少量鐵屑和12mL溴,反應即開始。4實驗完畢,在燒瓶里有油狀的溴苯生成。在錐形瓶里加少量硝酸銀溶液,產生淺黃色沉淀。備注1這個反應是放熱的,加上苯和溴很容易揮發(fā),因此在上述裝置里除了用長導管外,還在導管上增加放冷水的玻璃管,使冷凝回流的效果更好,減少苯和溴的消耗以及它們對環(huán)境的污染。2四氯化碳用來除去溴蒸氣。溴與苯的取代反應之三原理苯分子中的氫原子,在催化劑的作用下,能被鹵素原子取代,生成相應的鹵代苯,反應如下:苯與鹵素取代反應的機理與烷烴取代反應不同。首先,鹵素分子在催化劑作用下發(fā)生極化,極化分子的正極原子可在與苯環(huán)上的一個氫原子發(fā)生取代反應;極化分子的負極原子與被取代下來的氫原子結合成鹵化氫分子。這種取代反應稱為親電取代反應。用品苯、鋁片、鐵屑、液溴、硝酸銀、氫氧化鈉、石蕊試紙、托盤天平、滴管、鐵架臺、膠管、玻璃導管、水槽、蒸留燒瓶、膠塞、量筒。操作實驗裝置如圖。(一)在干燥的蒸留燒瓶中,加入4mL純凈的苯和1g還原鐵粉,立即蓋上帶玻璃導管的膠塞。玻璃導管要浸入液體中,導管要稍粗些,以便于加溴操作。(二)往水槽(或燒杯中)倒入蒸餾水及少量紫色石蕊試液。調整漏斗高度,使其下口剛好與水面相接近。為觀察倒扣漏斗中的白霧生成及氫溴酸使指示劑發(fā)生的顏色變化??煞謩e使黑色和白色襯板增強直觀性。(三)用滴管從蒸餾瓶單孔塞的粗玻璃管上口加入1mL液溴進入燒瓶底部的苯層下與鐵粉反應,生成三溴化鐵,在三溴化鐵的催化下,溴即可和苯發(fā)生取代反應,生成溴苯。(四)反應停止后,可向燒杯中滴入幾滴硝酸銀溶液,觀察溴化銀沉淀的生成,進一步證明生成的氣體是溴化氫。(五)將燒瓶里的液體倒入另一盛有稀堿溶液的燒杯里,用玻璃棒充分攪拌,觀察到液體顏色逐漸消失,靜置后,由于溴苯比水重,且不溶于水,沉于燒杯底部。純溴苯是無色的,所制得的溴苯因溶有少量溴而呈淡黃色。備注1成敗關鍵催化劑可用Al或Fe,實際上起催化活性作用的是AlBr3或FeBr3,故必須使用表面清潔無油污的金屬鐵,只要催化劑選的合適,本反應進行極為順利。2本實驗要求所用燒瓶、導管保持干燥。所用苯也應在實驗前幾天加無水氯化鈣進行干燥,臨用前過濾,少量水分的存在,將使反應開始緩慢,甚至不起反應;水的存在還會使生成的溴化氫不易排出,無法觀察溴化氫的生成。3反應停止后,將液體倒入稀堿溶液中的目的是為了吸收剩余的溴,反應如下:2NaOH+Br2=NaBr+NaBrO+H2O以利對產物溴苯的觀察。4溴具有強腐蝕性和刺激性,取用時必須注意安全,不要滴落在桌上或地上,盡量減少溴蒸氣的擴散。此實驗加入的液溴不要過量。5教材要求溴化氫導出管與燒瓶垂直且較長,還可起冷凝管作用,以利尚未參加反應的苯、溴蒸氣回流。但經多次實驗證明,由于實驗用量少,改用短導管對實驗效果無不良影響,且操作便利。6為提高實驗成功率,本實驗對教材中的裝置和操作進行改進。增加了一根粗玻璃管(或細玻璃管一端燒制成喇叭口),直插燒瓶底部,使液溴直接加到苯層下部。這可以防止溴揮發(fā)的蒸氣充滿燒瓶,同反應生成氣體一同逸出,溶在燒杯的水中,使溶液變成黃色,造成實驗失敗。為突出實驗的直觀效果,在吸收溴化氫的蒸餾水中增加石蕊試劑。實驗后用稀堿溶液吸收剩余的溴,有利于學生對溴苯的觀察。7演示苯和溴的取代反應時,必須突出對產物的分析與檢難,并與甲烷和氯氣的取代反應物對比,達到鞏固取代反應概念的目的。通過分析兩個取代反應的條件,啟發(fā)學生認識苯和鹵素的取代反應要比甲烷容易進行,從而使學生認識苯分子結構中的化學鍵與烷烴中的單鍵不同,借以強調苯環(huán)的特性。苯與溴的取代反應之四原理同之一用品鐵架臺、燒瓶、漏斗、導管、U形管、溴、苯、鐵釘、硝酸銀溶液、5%氫氧化鈉溶液操作1裝置如圖所示2在燒瓶里先加入1mL溴,再逐滴加溴,在鐵釘附近有“沸騰”現(xiàn)象(反應不快可微微加熱)。產生的氣體依次通過U型管,使無色的苯變橙色,在硝酸銀溶液里生成淡黃色的溴化銀沉淀。3反應23min。實驗結束后,在分液漏斗里加入30mL5%的氫氧化鈉溶液,振蕩燒瓶(這時有倒吸現(xiàn)象)。然后在燒瓶里加冰水,靜置后倒去上層液體,沉在燒瓶底部的液體就是粗溴苯。備注1本實驗要防止污染環(huán)境??梢圆扇∠铝写胧?1)溴的用量不宜多。(2)滴加溴的速度要小。(3)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剩余的氣體。(4)在原燒瓶里處理反應產物。2催化劑鐵釘或鐵片,在實驗前要經過酸洗、水洗、擦干后要立即投入苯中,切不要在空氣里停留過久。3反應系統(tǒng)里不能有水,否則會影響反應速率。苯與溴的取代反應之五原理同之一用品具支試管、鐵架臺、燒瓶、漏斗、導管、錐形瓶、苯、液溴、鐵屑、玻璃絲、氫氧化鈉溶液、蒸餾水操作1把具支試管的下部拉細、截口,裝置如圖所示。在拉細端放少量玻璃絲,擋住鐵屑不落下。在管里填裝鐵屑約34cm高。2苯和液溴的混合液,以3s一滴的速率滴入鐵屑中。當鐵屑被混合液潤濕后,以4s一滴的速度滴入混合液。3片刻后,有無色油狀溴苯滴入盛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里。在錐形瓶的導管口附近有白霧。4實驗結束后,把硝酸銀溶液滴入錐形瓶里,有淺黃色的溴化銀沉淀生成。備注1在本實驗中,隨著反應的進行,反應物和生成物能分開,而且不污染環(huán)境。2苯和液溴以5:3混合為宜。3滴加混合液的速度是本實驗的關鍵。滴液太快,流出液里會呈紅棕色;如果太慢,實驗需較長時間。此外,鐵屑的用量宜稍多一點。4裝置里的長導管起冷凝加流作用。5本實驗約需6min。苯與溴的取代反應這六原理同之一用品具支試管(25200mm)、錐形瓶、導管、鐵架臺、分液漏斗、吸耳球、抽濾瓶、鐵粉、石棉、1molL-1氫氧化鈉溶液、苯、溴苯混合液、硝酸銀溶液取25200mm具支試管改制成反應管,在下端小管內裝好鐵粉和石棉(鐵粉、石棉柱高約2cm)。兩只錐形瓶,左邊的盛1mol/L氫氧化鈉溶液,右邊的盛蒸餾水。中間的具支試管里裝入苯,以溶解混在溴化氫里的溴。裝置如圖所示。操作1向反應管逐滴加入溴和苯的混合液,幾秒鐘內即可發(fā)生劇烈反應。產生的溴化氫氣體因混有溴蒸氣而略帶黃色。經苯洗滌后,溴化氫進入錐形瓶,在導管口形成白霧。2向左邊的抽濾瓶里滴入硝酸銀溶液,產生淺黃色的溴化銀沉淀。312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