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標準文本_第1頁
9-1 標準文本_第2頁
9-1 標準文本_第3頁
9-1 標準文本_第4頁
9-1 標準文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GB190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 1904發(fā)布 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201-發(fā)布201-實施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 羧甲基纖維素鈉(征求意見稿)前 言本標準代替GB1904-2005食品添加劑 羧甲基纖維素鈉本標準與GB1904-2005相比較,主要變化如下:增加了含量的指標要求及檢驗方法;修改了干燥減量的指標要求,干燥減量,w/%10.0 修改為 干燥減量,w/%8.0;修改了黏度的指標要求,黏度( 質(zhì)量分數(shù)為 2 %水溶液)25 mPas 修改為5 mPas;修改了氯化物((以NaCl計)的指標要求,氯化物(以Cl計)w/% 1.2 修改為氯化物((以NaCl計)w/%0.5;增加了鈉的指標要求及檢驗方法;增加了乙醇酸鈉的指標要求及檢驗方法;刪除了鐵、重金屬的指標要求及檢驗方法;修改了鉛的指標要求;增加了菌落總數(shù)、霉菌和酵母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指標要求及檢驗方法。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 羧甲基纖維素鈉1范圍 本標準適用于以纖維素、氫氧化鈉及氯乙酸或其鈉鹽為主要原料制得的食品添加劑羧甲基纖維素鈉。2 化學名稱、分子式、結(jié)構(gòu)式和相對分子質(zhì)量2.1 化學名稱纖維素羧甲基醚的鈉鹽2.2 分子式C6H7O2(OH)x(OCH2COONa)ynn:聚合度x:1.52.8y:取代度,0.21.5x+y=3.02.3 結(jié)構(gòu)式R = H 或 CH2COONa2.4 相對分子質(zhì)量相對分子質(zhì)量:n約為100時17 000(按2013年國際相對原子質(zhì)量)3 技術(shù)要求3.1 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應符合表1的規(guī)定。表1感官要求項 目要 求檢驗方法色澤白色或微黃色將適量試樣均勻置于白搪瓷盤內(nèi),于自然光線下觀察其色澤和狀態(tài)。狀態(tài)纖維狀粉末或顆粒狀3.2 理化指標 理化指標應符合表2 的規(guī)定。表2 理化指標項 目指 標檢驗方法含量,w/%99.5附錄A中A.3黏度( 質(zhì)量分數(shù)為 2 %水溶液)a/ ( mPas ) 5.0附錄A中A.4取代度0.201.50附錄A中A.5pH(10 g/L水溶液)6.08.5附錄A中A.6干燥減量,w/% 8.0GB 5009.3直接干燥法b鈉,w/%12.4GB 5009.91乙醇酸鈉,w/%0.4附錄A中A.7氯化物(以NaCl計),w/%0.5附錄A中A.8砷(As)/(mg/kg) 2.0GB5009.76 鉛(Pb)/(mg/kg)2.0GB5009.75 a 當黏度( 質(zhì)量分數(shù)為2 %水溶液) 2000 mPa.s 時應改用質(zhì)量分數(shù)為 1 %水溶液測定; b 干燥溫度為105 2 ,干燥時間為2 h。3.3 微生物指標 微生物指標應符合表3 的規(guī)定。表3 微生物指標項 目 指 標檢驗方法菌落總數(shù)/(CFU/g)500GB 4789.2 a霉菌和酵母菌/(CFU/g)100GB 4789.15 a 大腸桿菌不得檢出GB 4789.3 a沙門氏菌不得檢出 GB 4789.4 a金黃色葡萄球菌不得檢出GB 4789.10 a a 檢樣為1 g試樣 + 99 g(mL)稀釋液附錄A檢驗方法 A.1 一般規(guī)定本標準除另有規(guī)定外,所用試劑的純度應在分析純以上,所用標準滴定溶液、雜質(zhì)測定用標準溶液、制劑及制品,應按GB/T 601、GB/T 602、GB/T 603的規(guī)定制備,實驗用水應符合GB/T 6682中三級水的規(guī)定。試驗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種溶劑配制時,均指水溶液。A.2 鑒別試驗A.2.1 試劑和材料A.2.1.1 鹽酸。 A.2.1.2 碘化鉀一碘溶液:取碘0.5 g和碘化鉀1.5 g溶于25 mL水中。 A.2.1.3 硫酸銅(CuSO4.5H2O) 溶液:20 g/L 。A.2.2 試驗溶液的制備 取2g試樣,置于100 mL溫熱水中,攪拌均勻,繼續(xù)攪拌至膠狀,冷卻至室溫。A.2.3 鑒別方法A.2.3.1 取試驗溶液約30 mL ,加入2 3 滴碘化鉀-碘溶液,不出現(xiàn)藍色。A.2.3.2 取試驗溶液約50 mL ,加入10 mL硫酸銅溶液,產(chǎn)生絨毛狀淡藍色沉淀。A.2.3.3 用鹽酸濕潤鉑絲,先在無色火焰上灼燒至無色,再蘸取試驗溶液少許,在無色火焰中燃燒,火焰即呈鮮黃色。A.3 含量的測定羧甲基纖維素鈉含量等于100% 減去乙醇酸鈉百分含量(w1)和氯化物百分含量(w2)。A.4 黏度的測定A.4.1 儀器和設(shè)備A.4.1.1 黏度計:數(shù)字式黏度計或旋轉(zhuǎn)式黏度計。A.4.1.2 容器:玻璃瓶,頂部不收縮( 上下直徑一致) ,容量:500 mL。A.4.1.3 恒溫水浴。A.4.1.4 機械攪拌器:不銹鋼或玻璃制 ,連接在一個不同負荷下能以900 r/min 100 r/min旋轉(zhuǎn)的變速電動機上。 A.4.2 分析步驟 稱取5.0 g ( 配制質(zhì)量分數(shù)為1 % 濃度的試驗溶液) 或10.0 g ( 配制質(zhì)量分數(shù)為2 %濃度的試驗溶液) 試樣,精確至1 mg。在玻璃杯內(nèi)加入495mL ( 配制質(zhì)量分數(shù)為1 %濃度的試驗溶液) 或490 mL ( 配制質(zhì)量分數(shù)為2 %濃度的試驗溶液) 水,將攪拌器放至玻璃杯中,攪拌葉離杯底10 mm左右,開始攪拌并慢慢加入試樣,調(diào)節(jié)攪拌速度至900 r/min 100 r/min,攪拌2 h,如試樣沒有徹底溶解,再延續(xù)攪拌0.5 h ,移開攪拌器,將玻璃杯放入恒溫水浴25 0.2 下1 h ,若溶液未恒至25 0.2 ,需要繼續(xù)恒溫至25 0.2 后,取出,手動攪拌10 s,用黏度計測黏度。先將黏度計轉(zhuǎn)子浸入試樣溶液,然后啟動黏度計,旋轉(zhuǎn)約0.5 min,待顯示值穩(wěn)定后,讀數(shù)。A.4.3 結(jié)果計算A.4.3.1 數(shù)字式黏度計 直接讀數(shù),即為試樣的黏度值。A.4.3.1 指針式黏度計黏度 ,數(shù)值以毫帕秒( mPas ) 表示,按式( A.1 ) 計算:=Sk(A.1)式中:S旋轉(zhuǎn)式黏度計的指針指示讀數(shù),單位為毫帕秒(mPas)。k測定時選用的轉(zhuǎn)子與轉(zhuǎn)速的系數(shù)。試驗結(jié)果應注明試驗溶液的濃度及所用轉(zhuǎn)子的轉(zhuǎn)子號和轉(zhuǎn)速。試驗結(jié)果以平行測定結(jié)果的算術(shù)平均值為準,在重復性條件下測定的兩次獨立測定結(jié)果的的絕對差值不得超過算術(shù)平均值的3%。A.5 取代度的測定A.5.1 方法提要 試樣經(jīng)乙醇洗滌去除可溶性鹽,干燥并經(jīng)高溫灼燒,殘渣為氧化鈉,加水溶解生成氫氧化鈉,加過量硫酸標準滴定溶液,用氫氧化鈉標準滴定溶液滴定過量硫酸,通過計算得到每一個無水葡萄糖單位中羧甲基基團的平均數(shù)值,即為取代度。A.5.2 試劑和材料A.5.2.1 無水乙醇; A.5.2.2 乙醇溶液:9 10 。 A.5.2.3 硫酸標準滴定溶液:c ( H2SO4 ) =0.1 mol/L。A.5.2.4 氫氧化鈉標準滴定溶液:c ( NaOH ) =0.1 mol/L 。A.5.2.5 甲基紅指示液:1 g/L 。A.5.3 儀器與設(shè)備A.5.3.1 玻璃砂坩堝:濾板孔徑15m40m。A.5.3.2 瓷坩堝:20 mL25 mL。A.5.4 分析步驟 稱取約1.5 g 實驗室試樣,精確至0.0002 g,置于玻璃砂坩堝中,用預先加熱至50 70 的乙醇溶液洗滌多次( 每次加滿玻璃砂坩堝),直到加1滴鉻酸鉀溶液和1滴硝酸銀溶液的濾液呈磚紅色,為洗滌完成,反之應繼續(xù)洗滌,一般洗滌5次。最后一次用無水乙醇洗滌,將洗滌后的試樣移入扁型稱量瓶,于120 2 干燥2 h ( 1 h 左右時,將稱量瓶內(nèi)試樣輕輕敲松)。加蓋移入干燥器內(nèi),冷卻至室溫。稱取約1g試樣,精確至0.2 mg,置于瓷坩堝中,在電爐上炭化至不冒煙,放入300 高溫爐,升溫至700 25 ,保溫15 min,關(guān)閉電源,冷卻至200以下,移入250 mL燒杯內(nèi),加100 mL水和50 m L土0.05 mL硫酸標準滴定溶液,將燒杯置于電爐上加熱,緩緩沸騰10 min,加23滴甲基紅指示液,冷卻,用氫氧化鈉標準滴定溶液滴定至紅色剛褪。A.5.5 結(jié)果計算取代度()按式(A.2)和式(A. 3 ) 計算:式中:每克試樣所含羧甲基毫摩爾數(shù),單位為毫摩爾每克( m mol/g );硫酸標準滴定溶液(A.5.2.3)的體積的數(shù)值,單位為毫升( mL );硫酸標準滴定溶液濃度的準確數(shù)值,單位為摩爾每升( mol/L );氫氧化鈉標準滴定溶液( A.5.2.4)的體積的數(shù)值,單位為毫升( mL );氫氧化鈉標準滴定溶液濃度的準確數(shù)值,單位為摩爾每升( mol/L ); 試樣的質(zhì)量的數(shù)值,單位為克( g) ;0.162纖維素中一個葡萄糖單元的毫摩爾質(zhì)量的數(shù)值,單位為克每毫摩爾( g /mmo l) ;0.080羧甲基鈉基團的毫摩爾質(zhì)量的數(shù)值,單位為克每毫摩爾( g / mmol)。計算結(jié)果表示到小數(shù)點后兩位。取兩次平行測定結(jié)果的算術(shù)平均值為測定結(jié)果, 兩次平行測定結(jié)果的絕對差值不大于0.02。A.6 pH的測定 用電位法測定或用pH試紙測定10 g/L試樣水溶液的pH值。用電位法測定時按(GB/T 9724的規(guī)定進行,稱取約1.0 g試樣,精確至0.01 g,加100 mL無二氧化碳的水,混合均勻后進行測定。A.7 乙醇酸鈉含量的測定方法提要:試樣經(jīng)處理后在波長540 nm比色皿1 cm的條件下測定吸光度。A 7.1試劑和材料A 7.1.1 硫酸。A 7.1.2 乙醇酸。A 7.1.3 丙酮。A 7.1.4 氯化鈉。A 7.1.5 冰乙酸。A 7.1.6 2,7-二羥基萘溶液:稱取2,7-二羥基萘0.1 g溶于1000 mL濃硫酸中,靜置溶液至黃色消失。溶液儲存于棕色試劑瓶中,有效期為1個月。A 7.1.7 鋁箔紙。A 7.2 儀器和設(shè)備A 7.2.1 分光光度計。A 7.2.2 電子天平,精度0.0001 g。A 7.2.3 水浴鍋。A 7.2.4 容量瓶:25 mL,100 mL。A 7.3 分析步驟A 7.3.1 試樣處理 準確稱量0.5 g試樣,加入100 mL燒杯,用5 mL的冰乙酸徹底浸潤,然后加入5 mL水,用玻璃棒攪拌直到完全溶解(一般需要15 min),在攪拌的過程中緩慢加入50 mL丙酮,然后添加1 g氯化鈉,攪拌數(shù)分鐘,確保羧甲基纖維素鈉完全沉淀析出。用一張軟和、不密實的濾紙過濾,濾紙用少量丙酮濕潤,將濾液收集到100 mL的容量瓶中。另外用30 mL丙酮加快固體的轉(zhuǎn)移和沖洗濾餅,然后用丙酮定容、搖勻。A 7.3.2 乙醇酸標準溶液的配制 準確稱取在室溫下干燥器中干燥24h的乙醇酸0.1 g,置于100 mL容量瓶中,用水溶解并稀釋至刻度,此溶液有效期1個月。 分別取該溶液0 mL、1.0 mL、2.0 mL、3.0 mL、4.0 mL分別加入5個100 mL容量瓶,每個容量瓶加水至總體積為5 mL,再加5 mL冰乙酸,用丙酮定容,記為15號。 取2.0 mL的試樣溶液和15號的標準溶液分別加入25 mL容量瓶中,將未封口的容量瓶置于沸水浴中20 min除去丙酮,然后從沸水浴中移出,冷卻。每個容量瓶中加入5 mL2,7-二羥基萘,混合均勻后再加入15 mL 2,7-二羥基萘,混合均勻。用鋁箔紙封住每個容量瓶口。將每個容量瓶置于沸水浴中20 min,然后移出冷卻,用濃硫酸定容,搖勻。A 7.4 制作標準曲線 用分光光度計,用1號溶液做空白對照,1 cm的比色皿,在540 nm下測定標準系列溶液吸光度和試樣溶液吸光度,制定標準曲線。A 7.5 結(jié)果計算 從標準曲線和試樣溶液的吸光度,得出試樣中乙醇酸的質(zhì)量(m1),單位mg。按式(A.4)計算試樣中乙醇酸鈉(w1)的百分含量。式中:m1 標準曲線用查到的乙醇酸的質(zhì)量,(mg);b 干燥減量,%;m0 試樣質(zhì)量,單位為克(g);12.9乙醇酸換算為乙醇酸鈉的換算系數(shù)。A.8 氯化物含量的測定A.8.1 方法提要 試樣溶于水,用硝酸銀標準滴定溶液滴定,用電位計指示終點。溶液中加入過氧化氫以降解溶液黏度。A.8.2 試劑與材料A.8.2.1 硝酸。A.8.2.2 過氧化氫。 A.8.2.3 硝酸銀標準滴定溶液: c ( AgNO 3 ) =0.1 mol/L 。A.8.3 儀器與設(shè)備A.8.3.1 電位滴定儀: 配銀電極和飽和甘汞電極(雙鹽橋)。A.8.3.2 微量滴定管:10 mL 。A.8.4 分析步驟 稱取經(jīng)105 2 干燥2 h的2 g 試樣,精確至0.0002 g,置于250 mL燒杯中,加100 mL水和5 mL過氧化氫。將燒杯置于蒸汽浴中加熱,間歇攪拌以獲得不黏稠的溶液。如果20 min后溶液黏度還未完全降解,再加5 mL過氧化氫并加熱直到降解完全。冷卻燒杯,加1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