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先進個人主要事跡_第1頁
體育先進個人主要事跡_第2頁
體育先進個人主要事跡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體育先進個人主要事跡 更多 0 分享本頁將有機會獲得最新 其它獎品 . 宋君復,浙江紹興城區(qū)小坊口人。清光緒三十一年( 1905),進私塾讀書,兩年后轉入浸禮會所辦小學求學。畢業(yè)后考入杭州蕙蘭中學。民國五年( 1916),以優(yōu)異成績 考取公費留學美國,先在柯培大學學物理,畢業(yè)后,因感我國體育之幼稚,又進入美國麻省春田學院專攻體育?;貒?,執(zhí)教于蕙蘭中學,從 1926 年起,歷任滬江大學、沈陽東北大學、大學、北京體育學院體育系主任、教授。 作為中國第一批體育專家,著名體育教育家,宋君復一生致力于中國體育的發(fā)展壯大,在大學執(zhí)教期間,分別于 1932 年、 1936 年和 1948 年征戰(zhàn)第十屆、十一屆和第十四屆奧運會,成為舊中國唯一一個參加過三次奧運會的人。新中國成立后,任北京師范大學體育系教授,北京體育學院體育系主任、副院長。 1964 年, 當選為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第四屆委員會委員,同年,又任第四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著作有體育原理、劉長春短跑、女子籃球訓練法、女子壘球訓練法、第十屆世運會各國著名田徑選手電影姿勢圖等。 宋君復曾經(jīng)兩次擔任大學體育系主任,第一次是 1932, 1931 年日本占領東北,東北大學遷址后,宋君復來到青島,出任國立大學體育系主任, 1937 年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宋君復離開;第二次是 1946,宋君復再次出任大學體育系主任。新中國成立后,宋君復前往北京,出任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后成為北京體育學院系主任、副院長,于 80 歲高齡去世。對于宋君復在國立大學執(zhí)教時的評價,田廣渠(原新山大編輯)認為,“他和眾多名師如老舍、梁秋實、童第周、王普、傅鷹等共同托起山大的輝煌”。 一、宋君復三次征戰(zhàn)奧運會 1、第十屆奧運會 “九一八”事變后,國民黨政府主管體育工作的教育部以國難當頭為“由”,拒絕中華全國體育協(xié)進會( 1931 年國際奧委會正式承認的中國奧委會)的要求,宣布不派運動員參加第十屆洛杉磯奧運會。但此時,日本帝國主義卻要派遣東北選手劉長春、于希渭代表偽“滿洲國”參加奧運會,這立即引起了進步力量和體育界人士的憤怒和抗議。 原任東北大學體育科教授的宋君復,此時剛從沈陽到國立大學,而劉長春是東北大學體育科的學生,兩人有著良好的師生關系。在老師宋君復的強烈感召下,劉長春在體育周報上發(fā)表聲明說:茍于之良心尚在,熱血尚流,又豈能忘掉祖國,而為傀儡偽國做馬牛。 后來,中國體育協(xié)進會將計就計,在宋君復等人的精心運 作下,以劉長春為唯一運動員組團參加了第十屆奧運會,這是中國第一次派遣運動員參加奧運會。當時,中國代表團正式成員僅有三人,分別是領隊郝更生、教練宋君復和運動員劉長春,而代表團的實際領軍人物正是宋君復。大賽閉幕后,宋君復與劉長春應世界青年大會的邀請,參加了主題為“九一八事變”的演講。為了這次演講,宋君復徹夜準備發(fā)言材料。在演講時,他慷慨陳述,揭露“九一八事變”真相,澄清了許多問題。他那流利的英文讓與會者陡生敬意。 2、第十一屆奧運會 1935 年,宋君復奉命籌備中國體育代表團,參加次年在德國柏林舉 辦的夏季奧運會。崔樂泉在中國近代體育史話(中華書局 1998年 3 月第一版)一書中這樣記載:“ 1935 年7 月 10 日 8 月 20 日,在青島大學還曾舉行過全國體協(xié)暑期訓練班。這個訓練班是為迎接第十一屆奧運會而進行的運動員集訓??梢姡@類短期訓練班多是作為一種臨時措施而舉辦的,它在當時培訓體育師資及其他體育專業(yè)人才方面還是起了一定的作用?!碑敃r宋君復備戰(zhàn)十一屆奧運會的集訓場地舊址在中國海洋大學魚山路校區(qū),在現(xiàn)已翻新的運動場外,樹有一塊紀念碑石,上刻有“一九三六年第十一屆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運動員訓練場地舊址 ”字樣。 1936 年,中國奧運會代表團共有 69 名運動員,他們參加了田徑、游泳、舉重、自行車、拳擊、籃球和足球 6 個大項的比賽,劉長春再次入選。宋君復對籃球運動頗有研究,除了輔導劉長春以外,還擔任了第十一屆奧運會中國代表團籃球隊指導。在緊張的訓練過程中,宋君復又接到通知:他獲得了國際籃球裁判資格,至于在這屆奧運會上他是否擔任籃球比賽裁判,并沒有找到記載。 3、第十四屆奧運會 1948 年,舊中國最后一次組隊參加倫敦奧運會,宋君復與王正廷、馬約翰、董守義等 7人組成遴選委員會,全面負責中國代表團的組建工 作,同時出任籃球遴選委員會委員,并作為中國籃球隊教練,前往英國倫敦參加第十四屆奧運會。 二、宋君復與中國首座奧運體育場 1931 年,從洛杉磯回國后,宋君復深深意識到了中國體育的落后。甩掉“東亞病夫”的帽子,在中國建造一座五星級的體育場,這是宋君復在留學美國期間就有過的夢想。參加洛杉磯奧運會期間,奧運會主會場的建筑給宋君復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中國修建一個具有奧運特點的體育場,就成為他的一個心愿??梢哉f,沒有這個“有心人”,就不會出現(xiàn)中國第一座“奧運”體育場,也就不會有青島體育場。 1933 年將要在青島召開第 17 屆華北運動會,這使得宋君復意欲建造一座“奧運樣式的體育場”的設想水到渠成。是年 6 月末,由宋君復提供圖紙,耗資 19 萬余元費時 4 個月的青島第一體育場在匯泉灣建成了。當時宋君復設計的青島體育場,圍墻呈鋸齒堡狀,氣勢磅礴,是洛杉磯體育場在“海外”的唯一縮小版。 1933 年 7 月,這座著名的奧運建筑正式投入使用,占地 76000 平方米,可容觀眾 16000 人,半個多世紀以來對中國體育發(fā)展影響深遠。 當時宋君復從洛杉磯帶回青島的體育場“藍圖”,目前有兩種說法:其一是宋君復將洛杉磯體育場臨摹下來帶 回青島;另一種說法是宋君復帶回的就是體育場圖紙。青島體育場與洛杉磯體育場的式樣完全相同,只是按原版四分之一縮建而已。 有研究專家認為,僅僅憑借現(xiàn)場臨摹,是無法完成建筑的巨細的,更難以掌握從整體中縮??;建筑不僅僅是直覺藝術,僅用臨摹根本無法完成。因此,宋君復極有可能是先尋找到了洛杉磯體育場的圖紙,才有可能“按圖索驥”,但其背后的周折,后人已無法得知。 值得一提的是,青島體育場采用了當時最為先進的跑道 400 米籃曲式跑道,直道 8條、彎道 6 條,它是由德國人滌木博士創(chuàng)造的,它的出現(xiàn)給國內“直來直去 ”的跑道作了終結,是一場“跑道革命”。 青島體育場建成后,立即成為了國內首屈一指的體育場。此后,國內許多重大賽事都在此舉辦。 1933 年 7 月在青島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