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語文期末復(fù)習(xí)題.doc_第1頁
八年級上語文期末復(fù)習(xí)題.doc_第2頁
八年級上語文期末復(fù)習(xí)題.doc_第3頁
八年級上語文期末復(fù)習(xí)題.doc_第4頁
八年級上語文期末復(fù)習(xí)題.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八年級上期末復(fù)習(xí) 課內(nèi)部分第21課 桃花源記一、翻譯下列句子,并解釋劃線的詞語。1漁人甚異之。 捕魚人對此感到非常詫異。異:對感到詫異。2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 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敞亮了?;恚洪_闊。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 屬:類4問所從來。 問(漁人)從哪里來。所:處所。5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村子里的人聽說有這樣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咸:都。6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帶領(lǐng)妻子兒女及鄉(xiāng)鄰來到這與人世隔絕的地方。邑人:同鄉(xiāng)人。絕境:與人世隔絕的地方7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這個人(為他們)詳細的介紹了自己所知道的事。具言:詳細地說出。8.落英繽紛 落花繁多而雜錯的樣子。 繽紛:繁多而雜錯的樣子9.阡陌交通 田間小路交錯相通。 交通:交錯相通。 10.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老人和小孩子悠閑愉快,自得其樂。 怡然:高興的樣子。11.不足為外人道也 不值得向外面的人說起。 足:值得。 道:說12.后邃無問津者 后來就沒有探訪(桃花源)的人了。 問津:探訪、訪求;津:渡口。13.便要還家 于是邀請他回到家里。 要:通“邀”,邀請。14.15.二、重點句子翻譯:(1)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漁人感到很詫異。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2)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里)雞鳴狗叫的聲音到處都能聽到。(3)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土地平坦寬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4)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老人和小孩都生活得悠閑愉快,自得其樂。(5)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他們自己說祖先為了躲避秦朝時候的禍亂,帶領(lǐng)妻子兒女和同縣的人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沒有再從這里出去過,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絕了。(6)問今世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問(他們)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了。(7)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目標)沒有實現(xiàn),不久病死了。后來就沒有探訪(桃花源)的人了。三、解釋劃線字的含義,并指出它們的詞性。1便舍船 舍棄、離開。動詞2屋舍儼然 房屋。名詞 3處處志之 做記號。動詞4尋向所志 標記。名詞 5. 尋病終 尋:不久。(副詞)6. 尋向所志 尋:尋找(動詞)四、區(qū)別下邊幾個詞古今意義的不同。1阡陌交通 2妻子邑人古義:交錯相通。 古義:妻子和孩子今義:運輸和郵電事業(yè)的總稱 今義:男子的配偶,專指妻子 3無論魏晉 4來此絕境 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 古義: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今義:不論,表示條件關(guān)系的關(guān)聯(lián)詞 今義:沒有出路的境地 5.屋舍儼然 6.仿佛若有光 古義:整齊的樣子 古義:隱隱約約 今義:莊重嚴肅 今義:好像。五、簡要回答下列問題。1課文結(jié)尾處寫道:“尋向所志,遂迷”,“劉子驥欣然規(guī)往,未果”說明什么?答:這篇文章帶有傳奇色彩,而非實事實記。作者生活于東晉末期,當時社會政治黑暗,動亂不安,民不聊生。文章中描繪的桃花源景象,只不過是作者想象中的理想社會。課文結(jié)尾的幾句話,說明在當時的社會制度下,這種幸福美好的生活是絕對不可能實現(xiàn)的。2課文按照漁人行動的順序,記敘了他在桃花源的所見所聞。分析說明哪些詳寫、哪些略寫,為什么要這樣安排?答:文章的主要意圖是通過桃花源中的生活情形來表現(xiàn)作者的社會理想,所以中間部分寫得詳細,無論是寫村落的概貌還是寫人物的交談,都有一些動人的細節(jié),使人如臨其地,如見其人。開頭和結(jié)尾只跟故事的傳奇性質(zhì)有關(guān),所以寫得簡略。3舉例說明文章的前后呼應(yīng)之處。答:“忘路之遠近”跟下文的“處處志之”是相互照應(yīng)的,說明漁人此前沒有到過這個地方。從“問所從來”可以看出,通向桃源的路一向不為“外人”所知;從下文“遂與外人間隔”也可以看出,在此之前的確沒有“外人”來過。漁人離開桃源時“處處志之”,為下文重尋桃源的行動埋下伏筆?!疤幪幹局笔侵缸隽擞浱?,“尋向所志”,尋的正是這些標記。4. 全文虛構(gòu)了一個怎樣的理想生活圖景?韓愈說“桃源之說誠荒唐”,那么陶淵明為何還要“荒唐”地虛構(gòu)出這樣的一個美好的理想社會?答: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安居樂業(yè),彼此和睦相處的理想生活圖景答:與當時戰(zhàn)亂紛擾、社會黑暗、人民生活困苦的現(xiàn)實形成鮮明強烈的對照,表達了作者和廣大勞動人民厭惡戰(zhàn)爭的情緒和追求和平勞動生活的愿望。5.全文以漁人的行蹤為線索,以時間為寫作順序。事情的整個過程是:漁人發(fā)現(xiàn)桃花林、進入桃花源、訪問桃花源、離開桃花源、再尋桃花源。6.出自本文的成語有:世外桃源、無人問津、豁然開朗、怡然自樂7、第一段描繪桃花林的奇異景色有什么作用?答:為下文寫桃花源美好的社會生活埋下伏筆,同時也增加了文章的懸念,吸引讀者的注意力。8、第二段中哪些語句寫出桃源人的生活環(huán)境和社會風尚?生活環(huán)境: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社會風尚: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9、第二段用 “豁然開朗”總寫漁人的感受。用 “大驚”寫出桃源人對陌生人的驚異,顯示桃源與世隔絕之久。10、第三中中表現(xiàn)桃花源人熱情好客、民風淳樸的語句有:答:“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11、第三段中哪句話表現(xiàn)桃源人厭惡戰(zhàn)爭,追求沒有壓迫剝削的理想社會?答: “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12、第三段中表現(xiàn)桃花源是與世隔絕的地方的句子是哪一句?答: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13、第三段中表現(xiàn)桃花源人安居樂業(yè)生活的句子有哪些?答:“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4、為什么桃源人“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用原文語句回答)答: “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5、桃源人“不復(fù)出焉”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語句回答)答:“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16、為什么桃源人囑咐漁人“不足為外人道也”?答:因為他們不想讓外人知道,不想外人來打擾他們和平、安寧的生活。17、簡答:“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聯(lián)系上下文,發(fā)揮想象,究竟?jié)O人一一向桃源人說了些什么?桃源人為什么嘆惋? 答:(1)漁人告訴桃源人的內(nèi)容大概是秦末以來的歷史;朝代變更,戰(zhàn)亂頻繁,人民流離失所,困苦不堪。 (2)當桃源人聽過后,A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動亂,黑暗而嘆惋;B為桃源外的人一直過著痛苦生活而嘆惋。C 為源外社會的變化而嘆惋。18、漁人離開桃花源后,“便扶向路”,又“處處志之”,而后來尋找桃花源的人“尋向所志”卻“不復(fù)得路”。作者這樣寫有何用意?答:使人覺得桃花源是一個似有若無,似真似幻的世界,暗示桃源是虛構(gòu)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并不存在。第22課 短文兩篇一解釋下列畫線的字。惟吾德馨 惟只馨香氣,指品德高尚閱金經(jīng) 指佛經(jīng)談笑有鴻儒 有學(xué)問的人亭亭凈植 樹立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親近而不莊重斯是陋室 這濯清漣而不妖 濯:洗。妖:美麗而不端莊。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認為陶后鮮有聞 少宜乎眾矣 應(yīng)當11.可愛者甚蕃 蕃:多。12、不蔓不枝。 蔓:長枝蔓。枝:長枝節(jié)。13、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鮮:少。14.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名:出名 靈:成為靈異的水15. 無絲竹之亂耳 絲竹:這里指奏樂的聲音。 亂:使亂。(使動用法)16. 無案牘之勞形 案牘:官府的文書。 勞形:使身體勞累。(使動用法)17. 何陋之有? 何:什么 (倒裝句,有什么簡陋的呢?)二、翻譯下列句子。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不白丁。 苔蘚給石階鋪上綠毯,芳草將簾內(nèi)映得碧青。說說笑笑的是學(xué)問淵博者,來來往往的沒有粗鄙的人。2.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身心。3. 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說:“(雖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簡陋的呢4.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水上、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可愛的很多5.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我惟獨喜愛蓮花(從)污泥里生長出來卻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過但(并)不(顯得)妖艷。6.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它的莖)內(nèi)空外直,沒有(纏繞的)蔓,沒有(旁逸的)枝,香氣遠播,更顯得清芬;它筆直潔凈地立在水中,(只)可以從遠處觀賞,卻不能貼近去玩弄啊。7.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對于蓮花的愛好,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像我一樣喜歡蓮花的還有什么人呢?課文要點1、統(tǒng)領(lǐng)全文的一句是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文中點睛之筆是哪句? 何陋之有。3、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志趣(情懷)? 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志趣。4、表現(xiàn)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語句的是什么?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5、表現(xiàn)主人生活環(huán)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6、文中孔子云:何陋之有?有何作用?答:與前文“斯是陋室”遙相呼應(yīng),這是全文的畫龍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7、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用什么寫法?有何作用?答:運用類比,引古賢之名室證“陋室”,意在以古代圣賢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8、文中最概括蓮花高貴品質(zhì)的語句是什么? 蓮,花之君子者也。9、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 出淤泥而不染。10、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寫法。作者對蓮的描述和贊美寄予他怎樣的思想感情?答:寄寓了他不愿與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潔風格的思想感情。11、中心思想 本文通過對“蓮”的美好形象和高潔品質(zhì)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態(tài)的鄙棄和 厭惡以及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12、文中的蓮花比喻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寫“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突出君子的高尚氣節(jié)。13、“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一句照應(yīng)了上文的“世人甚愛牡丹”。結(jié)尾這一句感嘆表達了作者對追求逐利(追求富貴、貪慕富貴)、趨炎附勢的世風的鄙棄。14、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寫法。課文中的“牡丹”、“菊”、“蓮”分別象征什么樣的人?作者對蓮 的描述和贊美寄寓著他怎樣的思想感情?(1) 牡丹-“ 花之富貴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貴的人。(2) 菊-“花之隱逸者”象征:不趨炎附勢的隱士。(3) 蓮-“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賢能之士。(思想感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要在污濁的世間保持高潔的品格和堅貞的節(jié)操。15、請用自己的話概括蓮“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凈植”“不可褻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貴品質(zhì)。 答:蓮花代表的可品質(zhì)是:質(zhì)樸、高潔,胸懷豁達,品行無邪;不拘繁文茍禮,美德廣布四方,獨立自主,威嚴不可褻瀆。16、本文所用的修辭有:排比、設(shè)問、比喻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表現(xiàn)手法有:象征、襯托 答:本文運用了襯托的手法,用菊正襯蓮,用牡丹反襯蓮。文章的最后一段運用了多種句式:分別有感嘆句(噫 ! 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設(shè)問句(蓮之愛,同予者何人?)陳述句(牡丹之愛,宜乎眾矣。)17、作者將蓮與壯丹作對比,表達了作者對潔身自好(或正直、高潔)品行的追求,對追名逐利世風的厭惡。18、陶淵明獨愛菊,表明他追求隱逸的生活態(tài)度;世人甚愛牡丹,表明世人貪慕富貴的生活態(tài)度;周敦頤獨愛蓮,表明他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第26課 三峽26 三峽復(fù)習(xí)一.給加點的字注音。略無闕處( qu ) 曦月( x ) 素湍(tun ) 飛漱(sh )沿溯(s ) 屬引(zh ) 絕巘(yn ) 乘奔御風( y )二.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1.略無闕處:毫無。 通“缺”,缺口 2.飛漱其間: 沖蕩 3.屬引凄異: 延長 4.雖乘奔御風:飛奔的馬 5.夏水襄陵: 上 6.沿溯阻絕:順流而下 7.自非亭午夜分:如果不是;正午;半夜 8.雖乘奔御風:即使;駕馭;飛奔的馬9.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 10.哀轉(zhuǎn)久絕:悲哀婉轉(zhuǎn) 三. 比較、解釋下列各組加點詞的意思?!咀浴孔匀龒{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或】或王命急宣:有時 或以錢幣乞之:有的人【良】良多趣味:很 有良田美池:肥沃的【故】故漁者歌曰:所以 溫故而知新:舊的知識 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原來【屬】屬引凄異:連接 神情與蘇黃不屬:類似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類【絕】沿溯阻絕:斷絕 絕巘多生怪柏:極 哀轉(zhuǎn)久絕:消失 來此絕境:隔絕四、翻譯下面的句子。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譯:在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一點中斷的地方。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譯:到了夏季,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時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了。 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譯:常有懸泉和瀑布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高,草盛,趣味無窮。 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譯:經(jīng)常有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叫,聲音持續(xù)不斷,凄涼怪異,空曠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zhuǎn),很久才消失。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譯: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騎上飛奔的駿馬,駕著疾馳的風,也沒有如此迅速。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譯: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回旋著清波,倒影著各種景物的影子。五分別指出下列加點詞的用法,并解釋它的意思。1、雖乘奔御風:動詞用作名詞,奔馳的快馬 2、回清倒影:形容詞用作名詞,清波3、晴初霜旦:名詞用作動詞,降霜 4、空谷傳響:名詞作狀語,在空蕩的山谷里 5、素湍綠潭:湍:形容詞用作名詞,指急流六、理解性默寫1、從視覺角度描寫兩岸連山的句子: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文中從正面寫山峽兩岸山峰連綿高俊的句子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3、文中從側(cè)面突出山峽兩岸山峰高俊的句子是: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4、文中從正面寫三峽水勢湍急的句子是: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5、文中從側(cè)面寫三峽水勢湍急的句子是: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6、三峽中描寫三峽夏季景色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7、描寫三峽春冬之景的句子: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8、描寫三峽秋季景色的句子: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逼摺栴}理解1、寫“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這是什么寫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詩?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漲流急,也突出了三峽夾江對峙、狹窄險要的特點。寫法:側(cè)面描寫。想到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2、分別概括三峽夏、春冬、秋三段時間三峽景物的美點。奔放美 清悠美 凄婉美3.文末的漁歌:“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庇泻巫饔??答:突出秋天三峽的凄冷,渲染一種悲涼的氣氛。 4.三峽適合修建水力發(fā)電站,也可以從本文找出兩條理由,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并寫出文中印證理由的原句。理由1: 水勢急 原句:“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保ɑ颉半m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保├碛?: 落差大 原句:“懸泉瀑布,飛漱其間”。古詩詞理解性默寫句子望岳1借齊魯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參天聳立形象的語句: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2虛實結(jié)合,表現(xiàn)泰山秀美、高大的語句: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3表現(xiàn)泰山高峻、幽深的語句: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4既是攀登泰山極頂?shù)氖难?,又是攀登人生頂峰的誓言(表現(xiàn)作者志向高遠、堅定)的語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春望1表現(xiàn)長安春日滿目凄涼、傳達出詩人憂國傷時之情的語句: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2詩人感時傷別、見明麗之景誘發(fā)內(nèi)心傷感(或運用擬人抒發(fā)傷感之情)的語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3寫戰(zhàn)火連綿,久盼家音,抒發(fā)千古以來戰(zhàn)爭中人們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4詩人刻畫自身形象,抒發(fā)憂國念家悲愁的語句的: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石壕吏1表明捕吏兇暴,老婦凄苦的語句: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2表明老婦家遇不幸,親子戰(zhàn)死,揭露戰(zhàn)爭罪惡的語句: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3老婦口述生死,暗含凄苦無奈的語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4表明家無壯男,凄婉可憐的語句: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5表明戰(zhàn)爭給家庭帶來的不幸與困苦的語句: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6寫老婦為保家庭,自請應(yīng)役的語句: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yīng)河陽役,猶得備晨炊。7暗示老婦人被抓走的語句:天明的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歸園田居1表明詩人帶著閑適、自豪的心情,寫一日的情形,可見詩人勤奮、執(zhí)著的語句: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2表明詩人熱愛田園、怡然自得、不愿在污濁的現(xiàn)實中迷失自我(畫龍點睛)的語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使至塞上1以比喻表達詩人惆悵、抑郁心情的語句: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2以傳神之筆勾畫出一幅塞外雄渾景象的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渡荊門送別1點明出發(fā)地、目的地的語句: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2化靜為動,表現(xiàn)詩人過荊門入楚地的壯闊景象,含喜悅開朗心情、朝氣蓬勃活力的語句: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3反襯江水平靜,展現(xiàn)江岸遼闊,天空高遠,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語句: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4借故鄉(xiāng)之水的深情厚誼,表達對故鄉(xiāng)思念之情的語句: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登岳陽樓1詩中以洞庭湖為和長江為背景,寫景最濃墨重彩的是: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2.寫出一個亡國之臣心中的憤懣的詩句是: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3.詩人顧影自憐,寫出自己無限悲涼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名句綜合運用1在野望中描繪了一副蕭瑟恬靜的景色的句子是: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表達詩人孤獨抑郁的心情的詩句是: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2農(nóng)民早出晚歸,辛勤勞作,引用歸園田居中的詩句表達: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3表達矢志不移的堅定信念,引用歸園田居中的詩句最合適的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引用望岳中的詩句表達應(yīng)該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4古詩長歌行中勸青少年要珍惜時間以免老來傷悲的詩句是: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5我們想達到某個目的,又苦于沒有途徑,可以引用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的詩句: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6表達豪邁樂觀之情,引用秋詞中的詩句應(yīng)是: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7勸他人要老當益壯,珍惜時間,可引用蘇軾浣溪紗中詩句: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8.崔顥在黃鶴樓中登樓后最能體現(xiàn)作者思鄉(xiāng)之情的是: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9.孟浩然在早寒江上有懷中想乘船返鄉(xiāng)的詩句是:鄉(xiāng)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然而他卻對前途迷茫的句子是: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10.李白在送友人中看到落日將下,依依不舍故人的情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作者還借馬鳴猶作別離之聲,襯托離情別緒的詩句是: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11.梅堯臣在魯山山行中詩人山路上沒有其他行人,卻興致勃勃趕路并欣賞千姿百態(tài)的山峰和山間各川景象的詩句是: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12.陸游在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中,盡管年老體衰,閑居鄉(xiāng)下,卻仍然盼望為國盡力的句子: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蘆花蕩復(fù)習(xí)1.敵人來密地監(jiān)視著葦塘,然而,“每到傍晚,葦塘里的歌聲還是那么響?!边@響亮的歌聲喚起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想象? 答:提示:可由歌聲想象戰(zhàn)士的情緒,想象戰(zhàn)士和部分的方方面面。具體地說有老英雄不斷送來的柴米油鹽,保障有力,給養(yǎng)充足,戰(zhàn)士們身強力壯,信心充足。傍晚時放聲歌唱,歌聲是對敵人的沉重打擊。2.課文中有很多內(nèi)容表現(xiàn)了“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請談?wù)勥@句話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這句話瞇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這句話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過分、自尊過分的意思。全文情節(jié),老英雄的全部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生發(fā)出來的。3.“張皇失措”的本義是什么,這里為什么寫老頭了張皇失措? 答:本義是慌慌張張,不知怎么辦才好。這里是老頭子為了誘惑敵人上當故意裝害怕的樣子,表現(xiàn)出了老頭子的機智。4.寫老頭子敲打鬼子時,為什么又寫“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答:這里的景物描寫意在表明美麗的荷花淀是不容侵犯的,如果有人來犯,必然沒有好下場。5.分析語言:老頭子打般一撐來到他們的身邊,舉起篙來砸著們的腦袋,像敲打頑固的老玉米一樣。 答: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老頭子舉篙砸鬼子的腦袋比作敲打頑固的老玉米,生動地傳達出老頭子對敵人的蔑視和仇恨,也諷刺了侵略者可恥的下場。阿長與山海經(jīng)復(fù)習(xí)1.當阿長也來問山海經(jīng)是怎么一回事時,“我”是怎么想的?這種想法表現(xiàn)了“我”的什么心理? 答:我想她并非學(xué)者,說了也無益。之所以這樣想,是因為阿長不識字,沒文化,既不知道山海經(jīng)是怎樣一部書,更何況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關(guān)心“我”,因此她也不會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經(jīng)的心情。這表明“我”對阿長心存隔膜及至輕視。2.當阿長買來山海經(jīng)時,我有什么反應(yīng)? 答:“我似乎遇到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這又使我發(fā)生了新的敬意,別人不肯做,或者不能做的事,她卻 有能夠成功。她確有偉大的視力。謀害隱鼠的事,從此也完全消滅了。真可謂又驚又喜,感激不盡。3、如何理解“仁厚黑暗的地母阿,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靈魂?!?答:抒發(fā)了作者對長媽媽真摯的感情,表現(xiàn)了作者對長媽媽的懷念之情。從對長媽媽的厭煩、埋怨、畏懼到對她的愛戴、敬愛、祝福,在“我”的人生歷程中,長媽媽曾起過重要的作用,但他竟不知道她的姓名和經(jīng)歷,這是多么叫人內(nèi)疚的事。他所能做的,只是祈禱仁厚的地母安慰阿長的靈魂,作者對她的深沉感情在這里表現(xiàn)得深切感人。4.寫叔祖的“疏懶”別人的不肯真實的回答“我”,這同表現(xiàn)阿長有什么關(guān)系? 答:從側(cè)面襯托阿長。她給我買來了山海經(jīng)與叔祖和別人的漠不關(guān)心形成鮮明的對比。5.“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的理解。 答:這四本書雖然很粗拙,卻是一個誰也想不到的人給我買的,當時給了“我”非常大的震動,讓我產(chǎn)生過感激和新的敬意。同時這四本書蘊含著阿長對我深沉的愛,這四本書也開啟了“我”對未知事物的探索興趣,開啟了我的求知之路,所以他是四本寶書。背影復(fù)習(xí)1.我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的理解 答:“聰明”在這里是反語,應(yīng)為“太幼稚,太不理解父親”的意思,這句話體現(xiàn)了“我”深深的自責和內(nèi)疚,悔恨自己的幼稚和無知,表明“我”現(xiàn)在才真正理解了父愛,懂得了父愛。2.在寫父親過鐵道買橘子的過程文字中,作者是怎樣描寫父親的背影的?為什么要寫得這么詳細? 答:作者這樣描寫像樣的背影:先寫外貌描寫,寫衣帽,然后是動作描寫,用特寫的鏡頭精細地描寫爬月臺的動作,還用自己的感情烘托這個背影。這個背影在全部故事情節(jié)中是重中之重,是全文的主旨,最能體現(xiàn)父親的愛,所以寫得這樣詳細。3.課文寫父親離去時報背影,是怎樣寫的,有什么作用? 答:像樣離去的背影,放在人流中寫,由近而遠,由顯而陷,并用自己的感情加以烘托。寫這個背影,能表現(xiàn):為父愛感動得不能自己,一旦分手,格外依戀、惆悵,想到父親前程艱難,又格外悲憫、辛酸。4.文中四次背影和四次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