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預覽已結(jié)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夜書所見 葉紹翁夜書所見是南宋詩人葉紹翁所寫的一首思想詩。詩中先寫客游在外,因秋風落葉,感到孤獨郁悶,由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憶起自己的故鄉(xiāng)和童年的生活。 夜書所見作者:葉紹翁年代:南宋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注釋:蕭蕭:風聲。梧:梧桐樹??颓椋郝每退监l(xiāng)之情。挑:讀上聲,指以細枝從縫穴中輕輕挖出蟋蟀。促織:俗稱蟋蟀,有的地區(qū)叫蛐蛐兒?;h落:籬笆。譯文:蕭蕭秋風吹動梧葉,送來陣陣寒意,客游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xiāng)。他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這幅圖景令他倍感親切,也許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鄉(xiāng)和童年吧。 賞析:這首詩寫羈旅鄉(xiāng)思之情,但作者不寫如何獨棲孤館、思念家鄉(xiāng),而著重于夜間小景。他深夜難眠,透過窗戶,看到不遠處籬笆間有盞燈火。于是他明白了原來是有孩子在捉促織。挑,讀上聲,指以細枝從縫穴中輕輕挖出蟋蟀?!疤簟弊钟玫脴O為準確。錢鐘書宋詩選注說:“這種景象就是姜夔齊天樂詠蟋蟀所謂:笑籬落呼煙,世間兒女?!比粞a上陳廷焯評姜詞所云:“以無知兒女之樂,反襯出有心人之若,最為入妙”(白雨齋詞話卷二),便可想見詩人此時內(nèi)心深處的悲哀了。這首詩抒寫深秋夜不成寐的見聞和旅思。首從聽覺印象著筆,用“蕭蕭”像梧桐落葉之聲,加上“寒”字,顯示秋深的季節(jié)特征。次句點出地點“江上”,落葉之聲乃“秋風”所致。補足了環(huán)境景物描寫,完成全詩大的背景,讓人不禁想起“無邊落葉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名句。不過,葉紹翁有自己的特色,他的境界不像杜詩那樣闊大,氣勢不如杜詩那樣渾宏,然而,就是江上秋風、蕭蕭梧葉、侵人寒意的鋪陳之筆,就已經(jīng)構(gòu)成了一種蕭瑟氣氛,足以觸動那顆“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游子之心?!皠涌颓椤比质且陨暇拔镤侁惡蜌夥諣I造之后的水到渠成之筆。“不讓離人不憂”。正如漢朝那位在北方做官的南方人張翰一樣,聞秋風就起歸思,這種客情,前人已經(jīng)作過無數(shù)次動人的抒發(fā)。葉紹翁的高明卓特在后二句。第三句“知有兒童挑促織”,通過一個“知”字,宕出新的境界。作者憑借生活經(jīng)驗,在聽到戶外聲響時,得知孩子們在挖捕蟋蟀。促織,蟋蟀的別稱。挑,挖取。此句寫心理活動。第四句,詩人順聲尋源,起看窗外,果然一盞明燈在籬笆角落邊閃亮。漆黑的夜幕把燈光反襯得格外明亮,此時夜已深沉。明燈照著群童在籬角挖取蟋蟀的圖景轉(zhuǎn)換為大江、梧樹、蕭蕭落葉、凜冽寒風背景下的畫面中心。只有不眠之人才能觀察到夜幕下這特有的場景。詩人在欣賞這群渾不管秋風梧葉的孩子們的勞作,還是勾引起兒提時期故鄉(xiāng)的童夢?他的鄉(xiāng)思可在這夜色中得到寬解?正如夜幕和明燈互為反襯一樣,童年的蟋蟀與游子的客情相得益彰,各有所致。全詩,繪聲繪色層次分明,繞有畫意。構(gòu)思別致,章法不茍,起承轉(zhuǎn)合,余味無窮,葉紹翁不愧七絕高手。本詩采用的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全詩四句均是寫景。一二兩句寫自然環(huán)境,三四兩句寫生活場景。落木蕭蕭,寒聲陣陣,秋風秋江,傳達漂泊不定、凄愴落寞之感;秉燈夜游,捉弄蟋蟀,兒童歡悅,流露忘乎所以、得魚忘筌之意。一悲一喜,相互映襯,均是不著痕跡地融匯在環(huán)境描寫之中。 動靜結(jié)合,以動襯靜。秋葉、秋風、秋聲、秋江、秋燈、秋童、秋舟、秋意,均是寫動,動得有聲有色、有光有影;漆黑如墨,幽深莫測,黑暗無邊,這是寫靜,靜得凄神寒骨、惆悵滿懷。蕭蕭風聲,頑皮兒童,這些動態(tài)情景巧妙地反襯出深秋半夜的幽深寂靜,更引發(fā)人們對寒涼靜夜中詩人那顆愁緒難眠的苦況心靈的體味。 悲歡對比,以歡襯悲。一二句寫景,秋風掃落葉,長天送寒意,是悲景,傳悲情;三四句寫人,深夜挑促織,明燈照籬落,是樂景,傳歡情。悲喜交加,以歡襯悲,更顯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無奈、惆悵無眠。 傳情達意,暗用典故。“江上秋風動客情”暗用張翰典故。據(jù)傳晉人張翰官居洛陽,見秋風起而思念故鄉(xiāng),于是辭官回鄉(xiāng),了卻心愿。明白了這一點,自然就容易理解,詩句傳達了詩人久居在外、歸家不得、思家念親的思想感情。 擬人、通感,增輝添彩。“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一“送”一“動”,寓情于物,賦予梧葉、秋風以人的情態(tài)意緒。這些物態(tài)聲情的詩文,似乎把讀者帶進了一種風送寒涼、情動秋江的意境之中,癡迷難返,惆悵滿懷?!笆捠捨嗳~送寒聲”妙用通感,以蕭蕭之聲催發(fā)寒秋之感,用聽覺形象溝通觸覺感受,意味深長。 字斟句酌,“寒”“挑”傳神?!昂弊忠徽Z雙方,既有秋風襲來寒涼逼人之感,更有落泊天涯心神凄清之意?!疤簟弊钟诩毠?jié)逼真見妙趣。兒童的專注敏感、精挑細翻,兒童的屏息觀察、驚喜興奮,全在一“挑”?!疤簟背隽诵愿瘢疤簟背隽松耥?! 虛實結(jié)合,以實映虛。全詩四句寫景寫人,所見所聞,或明或暗,全是寫實。滿耳秋聲,滿目秋夜,一江秋水,一群兒童,猶如場景寫真,給人以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之感。這活靈活現(xiàn)的場景寫實巧妙地傳達出詩人愁緒滿懷、長夜難眠的凄清孤寂之情。實中有虛(客情),寓虛(情)于實,以實映虛,言有盡而意無窮!2長相思。雨長相思雨一聲聲,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燈,此時無限情。 夢難成,恨難平。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 賞析:這首長相思雨詞與另一首長相思山驛詞意相近,寫法與用韻相類,可能是同時所作。 這首詞寫聽雨失眠之愁情。全詞通篇不出“雨”字,而全是夜雨之聲,愁人之情見于言外,極盡含蓄蘊藉、深沉委婉之致。詞的上片,“一聲聲”見雨之稠密,“一更更”見雨不斷絕,而失眠者側(cè)耳傾聽、長夜難熬的意態(tài)就暗示出來了?!按巴獍沤丁币蛴険袈暥@其存在,又寫出雨聲之響亮呼應“聲聲”字;“窗里燈”點“夜”,體現(xiàn)“更更”意。寫“燈”寫“芭蕉”,俱是寫雨之影響。此時無限情”亦因雨而興發(fā)了“夢難成”,本來就愁苦,那堪風雨助人凄涼,平生心事一時百感交集,故覺“恨難平”。這雨不管“愁人”喜聽也罷,“不喜聽”也罷,只是下個不停,“空階滴到明”。階無人曰“空”,強調(diào)空,也是突出離人寂寞孤苦之感。而那“愁人”肯定也是一夜未眠,否則是不會知道雨一直下到天明的。3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創(chuàng)作于貶謫永州期間的一首詩。全詩八句四十字,構(gòu)思新巧,詩人抓住在靜夜中聽到的各種細微的聲響,來進行描寫,以有聲寫無聲,表現(xiàn)詩人所處環(huán)境的空曠寂寞,從而襯托他謫居中郁悒的情懷,即事成詠,隨景寓情。從表面看來,似有自得之趣,而終難如陶、韋之超脫。作品原文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 覺聞繁露墜,開戶臨西園。 寒月上東嶺,泠泠疏竹根。 石泉遠逾響,山鳥時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將何言注釋譯文【注釋】 中夜:半夜。值:碰上的時候。 覺(ju):睡醒。繁露:濃重的露水。 臨:面對。西園:指詩人住房西面的菜圃。 東嶺:指住處東面的山嶺。 泠泠(ling 靈):形容聲音清越。 逾(y 余):更加。 時一喧(xun 宣):不時叫一聲。 倚(y 乙):斜靠著。楹(yng 營):房屋的柱子。旦:天明、天亮。 言:說。 【譯文】夜半醒來聽到了濃重的露珠滴落聲, 打開門來面對愚溪西邊依稀的菜園。 一輪清冷的月亮正在東邊的嶺上升起, 清越的聲音是水流沖刷著稀疏的竹根。 泉水從巖石上飛瀉而下越遠越覺響亮, 山中的鳥兒不時地叫一聲實在驚人心魂。 我斜靠在房柱上一直等到天亮, 心中寂寞到這般還有什么話可言。作品鑒賞:這首五言古詩作于詩人貶謫永州之時。公元810年(元和五年),柳宗元被貶永州的第六個年頭,他終于在瀟水西冉溪畔購得一地,經(jīng)過疏泉穿池,構(gòu)亭筑屋,終于與農(nóng)圃為鄰住了下來,還自己經(jīng)營了菜園,“甘為永州民”。并與一位身份較低的女子結(jié)合,生了女兒。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當寫于在這期間。西園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這是一個深秋的夜晚。永州的深秋本來氣候宜人,但身處異鄉(xiāng)的柳宗元卻感到寒氣陣陣。是夜夢醒時分,正是夜半,四野萬籟無聲,窗外亮如白晝,適才的夢境仍歷歷在目。詩人輾轉(zhuǎn)反側(cè),再也無法入眠,百無聊賴中,連露水滴落的細微聲音也聽到了,環(huán)境非常寂靜。露水下降,本來是不易覺察到的,這里用“聞”,是有意把細膩的感覺顯示出來。于是他干脆起床,“開戶臨西園”。 來到西園,只見:一輪寒月從東嶺升起,清涼月色,照射疏竹,仿佛聽到一泓流水穿過竹根,發(fā)出泠泠的聲響。“泠泠”兩字用得極妙?!霸隆鄙嫌靡粋€“寒”字來形容,與下句的“泠泠”相聯(lián)系,又與首句的“繁露墜”有關。露重月光寒,夜已深沉,瀟瀟疏竹,泠泠水聲,點染出一種幽清的意境,令人有夜涼如水之感。在這極為靜謐的中夜,再側(cè)耳細聽,聽得遠處傳來從石上流出的泉水聲,似乎這泉聲愈遠而愈響,山上的鳥兒有時打破岑寂,偶爾鳴叫一聲。 “石泉遠逾響”,看來難以理解,然而這個“逾”字,卻更能顯出四野的空曠和寂靜。山鳥時而一鳴,固然也反襯出夜的靜謐,同時也表明月色的皎潔,竟使山鳥誤以為天明而鳴叫?!奥丁薄霸隆薄叭薄傍B”這四種意象相互融合,以動襯靜,突顯了詩人被貶謫后所處環(huán)境的空曠寂寞。 面對這幅空曠寂寞的景象,詩人斜倚著柱子,觀看,諦聽,一直到天明。詩人“倚楹至旦”的沉思苦悶形象,發(fā)人深思。他在這樣清絕的景色中沉思直至天邊破曉。“寂寞將何言”一句,可謂此時無言勝有言?!凹拍眱勺滞赋隽诵嫩E,他感到自己復雜的情懷無法用言語來表達。 這首詩,構(gòu)思新巧,詩人抓住在靜夜中聽到的各種細微的聲響,來進行描寫,以有聲寫無聲,表現(xiàn)詩人所處環(huán)境的空曠寂寞,從而襯托他謫居中郁悒的情懷,即事成詠,隨景寓情。從表面看來,似有自得之趣,而終難如陶淵明、韋應物之超脫。作者簡介柳宗元 (773819)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和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出生于京都長安(今陜西西安)。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并稱“韓柳”。與劉禹錫并稱“劉柳”。王維、孟浩然、韋應物與之并稱“王孟韋柳”。世稱柳河東或柳柳州。少有才名,早有大志。公元793年(貞元九年)進士及第,登博學鴻詞科,授集賢殿正字。一度為藍田尉,后入朝為官,積極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革新,遷禮部員外郎。革新失敗后貶邵州刺史,再貶永州司馬。后回京師,又出為柳州刺史,政績卓著。卒于柳州任所。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余篇,其文成就大于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富于戰(zhàn)斗性,游記寫景狀物,多所寄托。哲學著作有天說、封建論等。其作品由劉禹錫保存并編成集。有柳河東集。4石頭城【宋】劉翰離離芳草滿吳宮,綠到臺城舊苑東。 一夜空江煙水冷,石頭明月雁聲中。 全詩寫到的景有離離芳草、寥落吳宮、臺城舊苑、煙波寒江、明月飛雁。而這些景物在詩文中全帶有一種悲涼的意象(離離芳草讓人想起崔顥詩“芳草萋萋鸚鵡洲”寥落吳宮讓人想起元稹詩“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臺城舊苑讓人聯(lián)想起陸游詩“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臺。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影照來”煙波寒江使人想起“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雁聲使人想起王勃滕王閣序中“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詩人通過對這些具有很強感傷意味的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于繁華凋零、故城蕭瑟的感慨。,同時也流露初詩人對于人生凄涼的深沉感傷。注:因為這篇石頭城不及劉禹錫的石頭城來的有名氣,而且作者寫作詩歌的背景也不清楚。所謂的解讀 評析只是我個人的看法,僅作參考。石頭城【唐】劉禹錫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作者簡介劉禹錫(772842),漢族。字夢得 ,劉禹錫生于嘉興(當時屬蘇州)。唐代文學家。舊唐書劉禹錫傳誤作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劉禹錫在19歲之前基本上沒有離開過江南,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jiān)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具體是什么身世,我們目前還沒有得到考證。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哲學家、文學家,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他沒有自甘沉淪,而是以積極樂觀的精神進行創(chuàng)作,積極向民歌學習,創(chuàng)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體詩歌。 一度奉詔還京后,劉禹錫又因詩句“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觸怒新貴被貶為連州刺史。后被任命為江州刺史,在那里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竹枝詞。名句很多,廣為傳誦。824年夏,他寫了著名的西塞山懷古:“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边@首詩為后世的文學評論家所激賞,認為是含蘊無窮的唐詩杰作。 后來,幾經(jīng)多次調(diào)動,劉禹錫被派往蘇州擔任刺史。當時蘇州發(fā)生水災,饑鴻遍野。他上任以后開倉賑饑,免賦減役,很快使人民從災害中走出,過上了安居樂業(yè)的生活。蘇州人民愛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蘇州擔任過刺史的韋應物、白居易和他合稱為“三杰”,建立了三賢堂。唐文宗也對他的政績予以褒獎,賜給他紫金魚袋。 劉禹錫晚年回到洛陽,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與朋友交游賦詩,生活閑適。死后被追贈為戶部尚書。 其詩現(xiàn)存800余首。其學習民歌,反映民眾生活和風土人情的詩,題材廣闊,風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轉(zhuǎn)、樸素優(yōu)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潑,充滿生活情趣。其諷刺詩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擊鎮(zhèn)壓永貞革新的權(quán)貴,涉及較廣的社會現(xiàn)象。晚年所作,風格漸趨含蓄,諷刺而不露痕跡。詞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劉禹錫在洛陽時,與白居易共創(chuàng)憶江南詞牌。 劉禹錫死后,被葬在了河南滎陽(今鄭州滎陽)。 韻譯山圍繞舊國都一一全還在,潮水打著空城寂寞又折回。秦淮河的東邊從前的月亮,夜深時還過那城上短墻來。 譯文1:選自全唐詩卷三百六十五。劉禹錫,中唐詩人。這首詩借描寫石頭城的蕭條景象,寄托國運衰微的感慨。石頭城,古城名。本是古金陵城,三國時孫權(quán)重筑用此名。曾為吳、東晉、宋、齊、梁、陳六朝都城,至唐廢棄。今為南京市。 2:石頭城:在今南京市西清涼山上,三國時孫吳就石壁筑城戍守,稱石頭城。后人也每以石頭城指建業(yè)。 3:故國:即舊都。石頭城在六朝時代一直是國都。 4:周遭:環(huán)繞。 5:淮水:指貫穿石頭城的秦淮河。 6:舊時:指漢魏六朝時。 7:女墻:指石頭城上的矮城。 群山依舊,環(huán)繞著廢棄的故都, 潮水如昔,拍打著寂寞的空城。 淮水東邊,古老而清冷的圓月, 夜半時分,窺視這昔日的皇宮。南京又稱金陵。六朝均建都于此。這些朝代,國祚極短。在它們悲恨相續(xù)的史實中包含極深的歷史教訓,所以金陵懷古后來幾乎成了詠史詩中的一個專題。在國運衰微之際,更成為關心政治的詩人常取的題材。若論寫得早又寫得好的篇章,不能不推劉禹錫的金陵五題。石頭城就是這組詩的第一首。(本詩更是因藝術成就較高而選進高中語文課本) 詩一開始,就置讀者于蒼莽悲涼的氛圍之中。圍繞著這座故都的群山依然在圍繞著它。這里,曾經(jīng)是戰(zhàn)國時代楚國的金陵城,三國時孫權(quán)改名為石頭城,并在此修筑宮殿。經(jīng)過六代豪奢,至唐初廢棄,二百年來久已成為一座“空城”。潮水拍打著城郭,仿佛也覺到它的荒涼,碰到冰冷的石壁,又帶著寒心的嘆息默默退去。山城依然,石頭城的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培訓資料】企業(yè)財務管理講解會課件示例
- 《點擊進入退出演示》課件
- 醫(yī)療質(zhì)量持續(xù)改進全記錄
- 留置針固定規(guī)范使用率品管圈
- 《生態(tài)系統(tǒng)模擬方法》課件
- 《化工原理》公式總結(jié)模版
- 車輛日常故障培訓
- 《課件決定教學效果》課件
- 質(zhì)數(shù)和合數(shù)教學設計
- 制造部門一季度安全工作總結(jié)模版
- 砂漿配合比標識牌
- 初生雛雞的性別鑒定課件
- 鋼筋籠加工檢驗流程圖
- 推進白洋淀景區(qū)運營機制改革實施方案
- 全套電子課件:機械制造工藝基礎(第六版)
- T∕CAME 1-2019 家庭式產(chǎn)房建設標準
- 2021年卒中中心建設相關制度及流程匯編
- 善意的謊言辯論賽正反方觀點
- QC新老7種工具表格
- 中科院《鋼鐵生產(chǎn)工藝流程和節(jié)能減排》
- 項目四:旅游電子商務支付與安全(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