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1年期末總復習第一章 國際貿易導論第一節(jié) 國際貿易的基本概念一、國際貿易中的基本概念(一)國際貿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世界各國(或地區(qū))之間所進行的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或勞務的交換活動。1.從一國的角度來看,國際貿易是指一國(或地區(qū))同其他國家(或地區(qū))之間的商品和勞務的交換活動,即該國的對外貿易、國外貿易或海外貿易。對外貿易額=出口貿易額+進口貿易額2.從世界范圍的角度來看,國際貿易是由世界各國的對外貿易所構成,是世界各國對外貿易關系的總和,這種交換活動因為發(fā)生在世界范圍內,所以又稱作世界貿易(World Trade)或全球貿易(Global Trade)。國際貿易額=因為,從世界范圍來看,一國的出口就意味著另一國的進口,如果把國際貿易額等同于(各國的進口額+各國出口額),那么就形成了重復計算;另外,目前大多數國家統(tǒng)計貨物出口額時都是采用FOB計算的,而統(tǒng)計進口額是則是以CIF計算的,因此,為了更準確地反映國際貿易的規(guī)模,就選用了出口額來計算,而不是出口額。(二)出口和進口1.出口(Export):是指將本國生產或加工的商品或勞務運往國外市場銷售的貿易活動。2.進口(Import):是指將外國商品或勞務購買后輸入本國市場進行銷售的貿易活動。(三)貿易差額(Balance of Trade):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如1年)內出口值與進口值之間的差額。貿易差額=出口值-進口值若出口值進口值,則稱為貿易順差;若出口值進口值,則稱為貿易逆差;若出口值=進口值,則稱為貿易平衡。(四)對外貿易依存度(Ratio of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是指一國國民經濟對進出口貿易的依賴程度,是以本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占國民生產總值(GNP)或國內生產總值(GDP)多少比重為標志的。換句話說,就是指一個國家的全部國民生產總值中有多少是對外貿易創(chuàng)造的。對外貿易依存度=進出口額/國民生產總值或國內生產總值*100%出口依存度=出口總額/國民生產總值或國內生產總值*100%進口依存度=進口總額/國民生產總值或國內生產總值*100%一國對外依存度大說明該國經濟的外向性較強,對外依存度高。二、國際貿易的分類(一)按商品和勞務的移動方向不同劃分為1.出口貿易(Export Trade):是指將本國所生產或加工的商品(勞務)輸往國外市場銷售的商品交貨活動。2.進口貿易(Import Trade):是指將外國商品(勞務)購買后,輸入本國市場進行銷售的貿易活動。3.過境貿易(Export Trade):是指商品生產國與消費國之間進行的商品買賣活動,實物運輸過程必須經過第三國的國境,對第三國而言,就構成了該國的過境貿易。特點是第三國不參與貿易。(二)根據國際貿易中商品的形態(tài)劃分:1.有形貿易(Tangible Trade):是指貿易雙方交易的商品是具體的、有形的實物商品,因為這些商品看得見、摸得著,故稱為有形貿易或貨物貿易。2.無形貿易(Intangible Trade):是指在國際貿易活動中所進行的沒有物質形態(tài)的商品交易。如:運輸、保險、加工、裝卸;勞務輸出、技術、旅游、金融等。有形與無形貿易都在國際收支中反映出來(因為都需要動用外匯支付,作為國際收支記入收支平衡表中);它們之間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前者需要辦理海關手續(xù),在海關的進出口統(tǒng)計中反映出來(在國際貿易商品標準分類中反映出來);而后者不需要辦理海關手續(xù),且不在海關的進出口統(tǒng)計中反映出來。(三)按統(tǒng)計標準劃分1.總貿易(General Trade):是指以國境為標準劃分和統(tǒng)計的進出口貿易。凡進入國境的外國商品一律列為進口,包括進口后供國內消費的部分、進口后轉口和過境的部分;凡離開國境的外銷商品一律列為出口,包括本國產品的出口、外國商品的復出口及轉口或過境的部分。前者稱為總出口,后者稱為總進口??偝隹诩涌傔M口為一國的總貿易。目前,采用總貿易統(tǒng)計方法的國家主要有德美國、英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90多個國家或地區(qū)。我國也采用總貿易的統(tǒng)計方法。用以說明一國在國際流通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一流通量越大,地位越高,對世界影響越大。2.專門貿易(Special Trade):是指以關境作為劃分進口和出口標準的統(tǒng)計方法,也稱為專門貿易體系。外國商品進入國境,但還沒有進入關境(如暫存在保稅區(qū)內),不列入進口,只有從國外進入關境或從保稅區(qū)進入關境的商品,才列入進口,稱為專門進口。從國內運出關境的商品(即使沒有運出國境),也列為專門出口。專門進口額加專門出口額構成專門貿易額。目前,采用專門貿易統(tǒng)計方法的國家主要有德國、意大利、法國等80多個國家。用以說明一國作為生產者和消費者在國際貿易中所具有的意義。多數情況下,國境=關境;國境大于關境,比如,中國和香港;國境小于關境,比如歐盟,實施關稅同盟,關境大于國境。(四)按貿易關系劃分1.直接貿易(Direct Trade):是指商品生產國與商品消費國不通過第三國而直接買賣商品的經營行為。2.間接貿易(Indirect Trade):是指商品生產國與商品消費國通過第三國而進行的商品買賣的經營行為。間接貿易往往是由于政治方面的原因引起的。3.轉口貿易:間接貿易中的第三國,由于它與生產國和消費國之間各自發(fā)生貿易,而這些產品往往不是用于第三國的國內銷售,對第三國而言就是轉口貿易。第二章 西方傳統(tǒng)國際貿易理論第一節(jié) 重商主義對外貿易理論 二、重商主義產生的主要理論觀點重商主義認為金銀貨幣是一國財富的根本和富強的象征,一切經濟活動的目的是積累財富,獲取財富的途徑則是取得對外貿易順差,因而主張國家干預經濟活動,鼓勵本國商品輸出,限制外國商品輸入,“多賣少買”,追求順差,使貨幣流入國內,以增加國家財富和增強國力。 核心觀點:1.反對限制金銀輸出,因為徒勞而且有害因為限制金銀輸出,會遭到對方國家的貿易報復,使本國的貿易減少甚至消失,那樣,貨幣積累的目的將無法實現(xiàn)。而且,如果一味限制金銀外流,會造成國內金銀太多,易造成通貨膨脹,最終導致出口商品競爭力下降,甚至出現(xiàn)貿易逆差,貨幣外流。因而,不能一味限制金銀外流,應適當放寬對金銀貨幣的輸出限制。2.主張發(fā)展外貿,因為對外貿易能使國家富足,但必須謹守進出口貿易總額保持順差的原則。另外,主張獎出限入和保護關稅的政府干預政策,比如:禁止奢侈品和工業(yè)制成品的進口,鼓勵原材料的進口;對進口奢侈品和工業(yè)制成品課以重稅,對部分原材料實行免稅或低關稅等。(三)早晚期重商主義比較1.重點不同對“多賣少買”的不同側重;(前者側重少買,后者側重多賣)2.要求不同對貿易順差的理解不同;(前者要求每一筆貿易都保持順差,后者只要求總體貿易保持順差即可)3.程度不同對貨幣外流的限制;(前者嚴格限制金銀貨幣外流,后者要求適當放松貨幣輸出限制)早期認為要多賣少買,甚至只賣不買;在每一次貿易中都要做到入超(每筆貿易都需保持順差)。為做到這一點,就要通過政府的行政手段,一方面鼓勵出口,獲得金銀,另一方面,對金銀貨幣實行嚴格的管制,甚至強迫外國商人在本國出售商品所得的貨款(金銀貨幣)必須購買本國的商品;晚期則認為不但要多賣,還要多買;但是在整體上必須保持順差;允許一定的進口(貨幣輸出),來推動本國工業(yè)的發(fā)展,進而推動更多的出口,賺取更多的金銀;同樣也主張貿易保護政策,主張應禁止奢侈品和一般制成品的進口,同時鼓勵出口工業(yè)制成品及原材料的進口。 四、重商主義貿易學說的評價 (一)財富觀 1.混淆了財富的真實內涵,簡單認為金銀貨幣=財富; 2.反映了資本原始積累時期資本家對貨幣和貴金屬的看法;促進商品貨幣關系和手工工廠的發(fā)展; (二)貿易觀 將貿易作為一種“零和博弈”,即一方受益,必定使另一方受損,否定了貿易可使雙方受益;沒有深入探討貿易產生的原因以及貿易能使各國獲益的問題。(如果貿易不能使雙方獲益都獲利,那么就不會有自由貿易的產生),阻礙了國際貿易的進一步發(fā)展。 (三)政策觀 從國家干預經濟這個意義上來說,“重商主義”則是現(xiàn)代宏觀經濟學的始祖。認為:國家應從宏觀上管理經濟,比如:采用法律、關稅、補貼等方式限制進口、鼓勵出口,以增強本國產品的競爭力。第二節(jié) 絕對成本理論(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 二、主要觀點: (一)觀點: 1.分工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 分工使勞動專門化,提高工人的熟練程度;分工可以節(jié)省勞動時間;分工容易促進工具的改進,提高工作效率。 2.分工的原則是絕對優(yōu)勢或絕對利益; 3.分工的基礎是有利的自然稟賦或后天的有利條件(國內的技術和工藝)。 (二)主張: 一國相對于另一國在某種商品的生產上有更高的效率(生產成本絕對低),則該國擁有這一產品生產上的絕對(成本)優(yōu)勢。該國應專業(yè)化地生產絕對成本低的產品,用以交換別國絕對成本低的產品,這樣參加貿易和分工的國家都可從中得到利益。 四、絕對利益論的評價 積極意義:1.對經濟現(xiàn)象的研究,從流通領域轉入生產領域; 認為財富是“商品和勞務”,而不是一般等價物金銀貨幣,第一次從生產領域出發(fā)說明了國際貿易產生與發(fā)展的必然性。 2.提出分工優(yōu)勢和模式分工可以提高生產率,分工的模式是各國的先天的自然稟賦優(yōu)勢和后天的優(yōu)勢,通過專業(yè)化分工,然后進行交換,不但可以互通有無,還可以獲得額外收益;3.主張市場調節(jié)的自由貿易政策。國家只需充當守夜人,無需過多地干預經濟。 缺陷:無法解釋當一個國家在所有產品的生產上都是絕對不利的時候如何參與國際貿易;它只能解釋一部分國際貿易現(xiàn)象。于是問題產生了:如果經濟不發(fā)達國家在任何商品的生產上都不擁有絕對優(yōu)勢,國際貿易是否會發(fā)生?如果發(fā)生了,貿易雙方是否都可以獲利?各國是否還應實行自由貿易政策?比較利益理論應運而生。第三節(jié)比較利益理論三、比較利益理論的主要觀點 比較利益理論認為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的雙方,不一定都要在某一商品的生產上具有絕對低的成本優(yōu)勢,只要在某種產品的生產上具有相對低的成本優(yōu)勢,即可進行專業(yè)化生產,然后進行商品交換,并能從中獲益和實現(xiàn)社會勞動的節(jié)約。分工的原則是“兩優(yōu)取其重,兩劣取其輕”。【即專業(yè)化生產并出口優(yōu)勢最大或相對成本較低的商品,進口劣勢最小或相對成本較高的商品,從而實現(xiàn)社會勞動的節(jié)約,給貿易雙方都帶來利益。)】六、比較利益論簡評 優(yōu)點: 揭示了國際貿易的產生的原因在于比較成本差異,而非絕對成本差異,為世界各國參與國際分工提供了理論依據,成為國際貿易理論的一大基石;(一國不論處于什么發(fā)展階段,經濟力量是強是弱,都能確定各自的相對優(yōu)勢,即使處于劣勢的也能找到劣勢中的優(yōu)勢。各國根據自己的相對優(yōu)勢安排生產,進行貿易,貿易雙方都可以用比較少的勞動耗費,交換到比閉關自守時更多的產品,并增加了總的消費量,從而獲得比較利益。) 為英國工業(yè)資產階級爭取自由貿易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武器(貿易可以是各國獲益,且能增加社會財富增加或帶來社會資源的節(jié)約所以應該廢除谷物法,實行自由貿易政策),促進英國生產力的迅速發(fā)展,使英國成為“世界工廠”。 缺陷: 沒有說明國際商品交換的價格是如何決定的,僅假設商品交換價格為1:1,從而也就不能說明貿易利益是如何在兩國之間進行分配的; 假設勞動是唯一的生產要素或勞動在所有的商品生產中均按相同的固定比例使用,而且所有的勞動都是同質的,因此得出:任何商品的價值都取決于它的勞動成本,這些假設和觀點是不切實際的,甚至是錯誤的。(因為商品的價值還可能取決于技術等) 僅從供給的角度分析貿易獲利(即一國生產什么產品,由勞動成本高低決定,專業(yè)化生產而后用于貿易交換),沒有從需求的角度進行探討。第四節(jié) 要素稟賦理論 一、相關概念: 1.生產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是指生產活動必須具備的主要因素或生產中必須投入或使用的主要手段,如:土地、勞動、資本和企業(yè)家的才能。 要素價格(factor price):是指生產要素的使用費用或要素的報酬。例如,土地的租金,勞動的工資,資本的利息,管理的利潤等。 2. 要素稟賦和要素豐裕 要素稟賦(factor endowment)是指一個國家所擁有的各種生產要素的狀況。(勞動力的多少、土地的多寡等) 要素豐裕度(factor abundance)則是指在一國的生產要素稟賦中某要素供給所占比例大于別國同種要素的供給比例而相對價格低于別國同種要素的相對價格。 3.要素密集度和要素密集型產品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指產品生產中某種要素投人比例的大小,如果某要素投人比例大,稱為該要素密集程度高。根據產品生產所投入的生產要素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生產要素種類不同,可把產品劃分為不同種類的要素密集型產品(factor intensity commodity)。例如,生產小麥投人的土地占的比例最大,便稱小麥為土地密集型產品;生產紡織品勞動所占的比例最大,則稱之勞動密集型產品;生產電子計算機資本所占的比例最大,于是稱為資本密集型產品,以此類推。在只有兩種商品(X和Y)、兩種要素(勞動和資本)的情況下,如果Y商品生產中使用的資本和勞動的比例大于X商品生產中的資本和勞動的比例,則稱Y商品為資本密集型產品,而稱為勞動密集型產品。 要素密集度的例子: 若生產X產品的資本與勞動投入比例為:(K/L)X, 生產Y產品的資本與勞動投入比例為:(K/L)Y,且 有: (K/L)X (K/L)Y 則X就是勞動密集型產品, Y是資本密集型產品 。 注意: 兩國要素豐裕度的比較不是看其勞動和資本總量的大小,而是看他們的資本/勞動比率的大小。有可能存在一國兩種要素的總量都小于他國,但本國內這兩種要素的比率卻大于他國要素的比率的情況。二、主要觀點:(一)狹義的要素稟賦理論的觀點:H-O理論認為要素豐裕度是國際貿易發(fā)生的根源。(兩國產品的相對價格差異是由兩國生產要素價格差異形成的;兩國生產要素價格的差異又是由兩國要素稟賦的差異形成的;可見,要素稟賦差異是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因此,一國要擴大生產和出口的產品應該是它在生產上密集使用該國相對豐裕而便宜的生產要素,進口的產品則是它在生產上密集使用該國相對稀缺而昂貴的生產要素,簡而言之,勞動豐裕的國家應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進口資本密集型產品;而資本豐裕的國家應該出口資本密集型產品,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二) 廣義要素稟賦理論即要素價格均等化定理HOS理論的觀點 原先要素價格不一致的兩個國家,在發(fā)生自由貿易后,要素價格比率會逐步趨于均等,最后達到完全相等;而且同種要素的絕對價格和相對價格也會逐步趨于均等并最后達到完全相等:三、評價: 模型由單一要素擴展至多要素投入情形; 擺脫了李嘉圖理論單純從勞動生產率差異說明比較利益形成的局限,擴大了貿易原因的解釋; 運用一般均衡分析,更具說服力:生產要素的所有權的分配(收入)和需求偏好共同決定了對商品的需求。對生產要素的需求可以從最終商品的需求中派生出來。對要素的供需力量共同決定了要素價格。要素價格和技術水平決定了最終產品的價格。各國相對商品價格間的差異決定了比較優(yōu)勢和貿易模式。第三章 國際貿易政策(對應書本第五章)第二節(jié) 關稅一、關稅概述; (一)關稅的含義: 關稅(customs duties,tariff):是進出口商品經過一國關境時,由一國海關,根據本國制定的關稅法、關稅稅則和有關規(guī)章,對進出口商所征收的一種稅收。 (二)關稅的特點 1.由海關征收; 2. 關稅是一種間接稅; 其稅款由進出口企業(yè)/商暫時墊付,然后作為成本的一部分計算到貨價中,出售后回收墊付的稅款。所以關稅實際上轉嫁給消費者負擔。 3. 關稅納稅人是僅限于進出口商;納稅的對象是僅限于進出口貨物。 三、關稅的種類(一)按納稅對象劃分 1.進口稅(Import duties):是進口國海關對進口報關的商品征收的關稅。大多數國家對大多數進口商品征收進口稅。(向進口商征稅的目的是限制進口) 2.出口稅(Export duties):是出口國海關對出口報關的商品征收的關稅。大多數國家,特別是發(fā)達國家對大多數出口商品不征收出口稅,只有少數國家對少數出口商品征收出口稅。3.過境稅(Transit duties):是對國外過境貨物征收的關稅。目的是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重商主義時期盛行,19世紀后期相繼取消,目前只有伊朗、委內瑞拉仍征收過境稅。取消的原因:由于交通事業(yè)發(fā)展,競爭激烈,征稅過境稅不但會妨礙國際商品流通,而且還會減少港口、運輸、倉儲方面的收入,不利于國內物流業(yè)及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二) 按稅率的高低劃分1.普通稅(General Tariff):是針對與該國沒有建交、沒有簽訂互惠貿易協(xié)定的國家或地區(qū)的進口商品所征收的關稅。稅率較高,比一般優(yōu)惠稅/互惠稅高1-5倍,這些條款有:最惠國待遇、互惠條約。目前,僅有個別國家對極少數國家的出口商品實行這種稅率。2.最惠國稅(Most Favored Nation treament,MFN):是針對與該國訂有互惠條款或最惠國待遇條款的貿易協(xié)定的國家或地區(qū)的進口商品所征收的關稅。其稅率一般比普通稅率低得多,但通常受國際雙邊或多邊貿易協(xié)定的限制。最惠國待遇的主要內容是:關稅待遇。該稅率是建立在互惠基礎上的,所以比普通稅率來的低。例如:美國對進口玩具征收的普通稅率為79%,最惠國稅率僅為6.8%。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加入了簽訂有多邊最惠國待遇條約的WTO組織或者通過個別談判簽訂了雙邊最惠國待遇條約,因而這種關稅稅率實際上已成為普遍實施的稅率。3.普遍優(yōu)惠制(GSP):是發(fā)達國家承諾對從發(fā)展中國家或地區(qū)輸入的商品,特別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給予普遍的、非歧視的和非互惠的優(yōu)惠關稅待遇;一般比最惠國待遇稅優(yōu)惠得多。 4.特惠稅(優(yōu)惠稅):是指某一國家對另一國家或地區(qū)進口的商品給予低稅或免稅的特別優(yōu)惠關稅待遇。 這種優(yōu)惠只適用于特定的國家或地區(qū),非受惠國不得援引最惠國待遇條款要求享受。(是最惠國待遇原則的例外)。目前,最有影響的特惠稅是“洛美協(xié)定”,它由歐共體向參加的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區(qū)的一些國家單方面提供;即給予受惠國的全部工業(yè)品和大部分農產品免稅,不限量地進入歐共體市場的優(yōu)惠。目的是彌補當年對這些地區(qū)殖民掠奪和統(tǒng)治所造成的傷害。(三)按特殊情況征收的附加稅不同 進口附加稅是在特殊情況下,在正常征收進口稅的基礎上臨時加收的進口稅。 包括: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 1.反傾銷稅:指對實行傾銷的外國商品征收的一種進口附加稅。目的在于反對不公平競爭。征收反傾銷稅,首先要有傾銷的存在,那么什么是傾銷了? 傾銷:是指一國產品以低于正常價格進入另一國的市場銷售的行為。低于國內價格、第三國價格或成本價格(四)按關稅征收的方法不同1.從量稅: 以商品的重量、數量、容量、長度和面積等計量單位為標準計征的關稅;從量稅額=商品數量*從量稅率這種計征方法,操作簡單、易于計算且稅率固定;但是,稅負不公平同一貨物的價格,由于品牌、款式等不同而價格不同,按統(tǒng)一標準納稅,稅負有輕有重。關稅的保護作用有強有弱進口商品價格上升,保護作用下降;進口商品價格下降,保護作用上升。目前我國對進口啤酒、凍雞、石油原油膠卷等按此征稅。比如:1公噸大米(售價350美元),采用從量稅計征,每噸10美元,則進口10公噸(總價3500美元),從量稅額=10*10=100美元; 若市場價格上升,1公噸大米(售價上漲為500美元),采用從量稅計征,每噸10美元,則進口10公噸(總價5000美元),從量稅額仍為100美元,這樣進口量越大,稅負越輕,前者稅負=稅收/銷售總額=100/3500=1/35=2.8%;后者稅負=稅收/銷售總額=100/5000=1/50=2.0%,稅負減輕了,保護作用下降了無法有效抑制進口。2.從價稅指以商品的價格為標準計征的關稅;我國對進口商品70左右采取從價稅;公式:從價稅量稅額=商品總價(完稅價)*從量稅率 優(yōu)點:(1)從價稅的保護效果不受價格變化的影響;進口商品價格上升,稅額增加,保護作用不變或上升;進口商品價格下降,稅額減少,保護作用下降或不變。(2)稅賦較公平價高、稅高;價低,稅低。(3)稅率明確,便于比較國家間的關稅水平。缺點:完稅價難以掌握:成交價格CIFCFRFOB一般適用于工業(yè)制成品。3.混合稅:又稱復合稅,同時訂立和征收從量稅與從價稅;如進口數碼相機、攝像機等;4.選擇稅:同時訂有從量稅及從價稅,選擇居高者征收。第三節(jié) 關稅的保護程度一、名義關稅保護率(Nominal Rate of Protection,NRP) :是指一國實行關稅保護使某種商品的國內市場價格高于國際市場價格的百分比。名義保護率是某種商品進入一國關境時,該國的海關所征收的關稅稅率,又稱為名義關稅,它實際上等于從價稅。 結論: 就某種商品而言,在其他條件相同或不變的情況下,名義關稅率愈高,對本國同類產品(最終產品)的保護程度也愈高。 名義關稅保護率對保護完全由國產內原材料生產的國內產品/最終產品是適用的,但對用進口原材料或中間產品進行生產的國內產品則不適用,此時,就需要引入“有效保護率”。 二、有效保護率實際關稅保護率 (一)有效保護率(Effective Rate of Protection 或 Effective Protection Rate,簡稱EPR) 的含義:是指一國征收關稅使本國某產業(yè)的國內加工增值(或征稅后產品加工增值)同國外加工增值(或征稅前產品加工增值)的差額占國外加工增值或征稅前產品加工增值的百分比。 結論: 對某產業(yè)的最終產品征收進口稅,會對該產業(yè)起到保護作用; 而對該產業(yè)所需的進口原材料或中間產品征收關稅,則會對該產業(yè)起到損害作用; (三)關稅有效保護率的主要觀點是: 一國對某一產業(yè)的實際保護程度,不能單純從該產業(yè)產品的進口稅率即名義關稅稅率的高低來判斷;因為對該產業(yè)使用的原材料或中間產品征收進口關稅也會增加該產業(yè)的成本,進而削弱對產業(yè)的保護效果。因此,要分析一國整個關稅結構對某一產業(yè)的保護效果,必須綜合分析該產業(yè)的產出與投入所負擔的進口關稅。 (四)有效保護率的作用: 有效保護率比名義保護率能更真實地反映一國貿易壁壘對本國工業(yè)的實際保護效果;為了避免負保護現(xiàn)象,盡可能提高有效保護率。 1.當進口最終產品的名義關稅稅率10%所用進口原材料的名義關稅稅率5%:關稅的有效保護程率ERPENP名義保護率;(例題:50%10%) 2.當進口最終產品的名義關稅稅率10%=所用原材料的名義關稅率10%;關稅的有效保護程率ERP=ENP名義保護率;(例題:10%=10%) 3.當進口最終產品的名義關稅稅率10%所用進口原材料的名義關稅稅率20%; 關稅的有效保護程率ERPENP名義保護率,甚至出現(xiàn)負保護;(-30%10%)結論:一國應對加工程度較深的產品征收較高關稅,這樣不僅能獲得較大的收益,而且更有利于保護國內產業(yè)。對進口成品或最終產品征收高關稅比對進口原材料或半成品征收關稅,對本國產業(yè)的有效保護更強。第二節(jié)非關稅壁壘 一、非關稅壁壘概述: (一)含義:非關稅壁壘是指除關稅以外的一切限制進口的措施,它和關稅壁壘一起充當政府干預貿易的政策工具。 二、非關稅壁壘的種類:(一)進口限制1.進口配額制(Import quotas system):是指一國政府在一定時期內,對某種商品的進口數量或金額實行限制的一項措施。包括: 絕對配額(absolute quotas)全球配額和國別配額 關稅配額(tariff quotas)2.自動出口配額(Voluntary export system):是指出口國家或地區(qū)在進口國的要求或壓力下,自行限制出口數量的一種措施。所謂的“自愿”,其實是一種被迫,否則,將遭到對方的報復。3.進口許可證(Import license system ):進口許可證是政府頒發(fā)的憑以進口的證書。進口商憑進口許可證進口,沒有進口許可證則不許進口。4.外匯管制:是指一國政府通過法令對國際結算和外匯買賣實行限制的一種制度。 我國規(guī)定,出口商的外匯收入必須按官方匯率賣給外匯管理機構;進口商必須按官方匯率購買外匯。 (2)按外匯管制的方式不同可分為: 數量性外匯管制成本性外匯管制 (二)出口鼓勵即鼓勵出口,是指出口國政府通過經濟、行政和組織等方面的措施,促進本國商品的出口,開拓和擴大國際市場。出口鼓勵的措施主要有:出口信貸、出口信貸國家擔保、出口補貼、商品傾銷、外匯傾銷和促進出口的組織措施及經濟特區(qū)等。1.出口信貸:出口信貸是指出口國銀行對本國出口商出口貨物或外國進口商進口本國貨物提供的貸款。賣方信貸出口國銀行直接貸款給本國的出口商。買方信貸出口國銀行貸款給買方或進口國指定的銀行。 2.出口信貸國家擔保制 國家為了擴大出口,對于本國出口商或商業(yè)銀行向國外進口商或銀行提供的信貸,由國家設立的專門機構出面擔保。國家擔保比私人擔保更為安全可靠,不僅保險費率低,而且能同時擔保經濟風險和政治風險。 3.出口補貼:政府對某種商品的出口給予現(xiàn)金補貼和財政上的優(yōu)惠。直接補貼:直接以現(xiàn)金補貼給出口商,以彌補價差與利差。 間接補貼:對工業(yè)品的出口政府給予的財政上的優(yōu)惠。 財政優(yōu)惠的形式有:A.減免或退還國內稅B.對使用的進口原材料或制成品加工再出口的產品暫行免稅或退還進口稅C.提供低息貸款、延期納稅、降低運費D.對開拓國外市場的出口商提供補貼E.免征出口稅4.商品傾銷:指商品低于“正常價格”在國外市場銷售。(2)正常價格 國內市場價格出口到第三國的價格結構價格(生產成本+銷售費用+行政開支+合理利潤)5.外匯傾銷:是指一國降低本國貨幣對外國貨幣的匯價,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從而達到降低出口成本,提高商品價格競爭力或擴大出口的目的。第四章 進出口合同的訂立第一節(jié) 交易磋商概述一、交易磋商:是指買賣雙方就交易條件進行洽談,協(xié)調雙方的經濟利益,以期達成一致協(xié)議的具體過程。二、交易磋商的程序(一)詢盤(Inquiry):詢盤多由買方作出,也可由賣方作出,內容可詳可略。詢盤對雙方不具有法律約束力,也不是交易磋商的必經步驟;但是,它往往是一筆交易的起點,所以應給予重視;在商業(yè)習慣上,被詢盤一方接到詢盤后應盡快給予答復。(二) 發(fā)盤(Offer):1.含義:法律上稱為“要約”,是指交易一方向對方提出某種商品的各項交易條件,并愿意按這些條件達成交易、訂立合同的一種肯定表示。發(fā)盤多由賣方提出(selling offer),也可以由買方提出(buying offer)又稱為遞盤(Bid)。2.構成實盤的條件:(1) 向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特定的人提出(2) 內容十分確定:公約規(guī)定,所謂十分確定應包括三個基本因素:品名、數量和價格;完整;明確;無保留。(3) 表明在得到接受時承受約束的意旨(4) 發(fā)盤必須送達受盤人。 3.發(fā)盤的有效期:發(fā)盤人可以規(guī)定有效期,也可以不規(guī)定有有效期。4.發(fā)盤生效的時間:口頭形式的發(fā)盤以當場接受有效;書面形式的發(fā)盤生效的時間:(1)投郵主義(Despatch Theory)或發(fā)信主義(2)到達主義(Arrival Theory):公約和我國合同法都采用到達主義5.發(fā)盤的失效(終止)(1)逾期(過了有效期)無效;(2)對方拒絕或還盤;(3)發(fā)盤人作了有效的撤回或撤銷;(4)另外,發(fā)盤人死亡、破產、政府禁令、戰(zhàn)爭等人力不可抗拒的意外事故,也常常構成發(fā)盤失效的原因。6.發(fā)盤的撤回(Withdrawal)與撤銷:(1)發(fā)盤的撤回是指發(fā)盤人于發(fā)盤尚未生效之時,可以將其撤回。公約規(guī)定:發(fā)盤可撤回,但撤回發(fā)盤的通知必須在發(fā)盤到達對方之前或者與發(fā)盤同時到達。(2)發(fā)盤的撤銷(Revocation):是指發(fā)盤人將已為受盤人收到的發(fā)盤予以取消的行為;(發(fā)盤生效之后);公約第16條規(guī)定: 發(fā)盤在送達受盤人后,在受盤人尚未表示接受前,可以撤銷;但撤銷通知于受盤人發(fā)出接受通知之前或同時送達受盤人。 但下列情況下的發(fā)盤一旦生效,則不得撤銷:A.發(fā)盤中規(guī)定了有效期或以其他方式表示該發(fā)盤是不可撤銷的;B.受盤人有理由信賴該項發(fā)盤是不可撤銷的,而且已本著對該發(fā)盤的信賴行事。比如:買方開出信用證,賣方發(fā)貨。(三)還盤(Counter Offer):又稱,還價或“反要約”。是指受盤人對發(fā)盤的內容不同意或不完全同意而提出修改或變更的表示。1.發(fā)盤與還盤是一個相對的概念2.還盤實際上是受盤人以發(fā)盤人的地位發(fā)出的一個新盤;原發(fā)盤人成為新盤的受盤人。3.對發(fā)盤表示有條件的接受也是還盤的一種形式;如:答復中附有“待最后確認為準”等字樣。4.受盤人還盤后又接受原來的發(fā)盤,合同不成立。公約規(guī)定:受盤人的答復,如果在實質上變更了發(fā)盤條件,就構成對發(fā)盤的拒絕,其法律后果是否定了原發(fā)盤,原發(fā)盤即告失效,原發(fā)盤人就不再受其約束;實質性變更發(fā)盤條件:是指受盤人對貨物的價格、付款、品質、數量、交貨時間與地點、賠償責任或解決爭端的辦法等條件提出添加或更改。(四)接受(Acceptance)1.含義:接受是指受盤人在規(guī)定的有效期內以聲明或行動表示同意發(fā)盤中提出的各項條件;法律上稱為“承諾”。2.構成有效接受的條件(1) 接受必須由受盤人做出(不得轉讓)(2) 接受必須是無條件接受即對發(fā)盤的內容無任何異議和保留。(3) 接受必須在發(fā)盤規(guī)定的有效期內做出(4)接受必須表示出來(聲明或行動):聲明指受盤人用口頭或書面形式向發(fā)盤人表示同意發(fā)盤;行動指受盤人,作出行為來表示;如:賣方發(fā)運貨物、買方開出信用證。3.接受生效的時間:公約規(guī)定,接受必須送達發(fā)盤人才能發(fā)生效力;如果郵遞中遺失,合同就不成立。(到達生效)4.逾期接受(Late Acceptance):又稱為遲到的接受,是指超過發(fā)盤規(guī)定的有效期才傳到受盤人的接受通知;逾期接受一般不具有法律效力,各國法律都將可視為一個新的發(fā)盤。(五)接受的撤回、修改或撤銷、修改:公約規(guī)定:接受通知在送達原發(fā)盤人時生效;若撤回或修改接受的通知先于原接受通知或與原接受通知同時送達受盤人,則接受就可以撤回、修改。(送達之前)接受一旦送達原發(fā)盤人,合同即告成立,接受就不可撤銷、修改。(送達之后)三、合同的訂立(一)合同生效應具備的條件 1.代表性;2.自愿性;3.有償性;4.合法性(二)合同的基本內容1.約首:合同名稱;雙方當事人的名稱、地址、電話電報掛號;合同編號2.正文:各項交易條件;3.約尾:雙方代表簽名;簽約時間4.附件:對合同起補充作用,是合同不可分割的部分。(不一定有)第二章 合同的標的一、合同的品名Name of commodity:(一)列明合同品名條款的意義公約規(guī)定:如果賣方所交付貨物的品名與合同規(guī)定的不符,買方有權拒收、撤銷合同并提出損害賠償。(二)簽訂品名條款應注意的事項:1.明確、具體防止爭議;2.盡可能使用國際上通用的名稱;3.選擇合適的品名,以利于降低成本、打破貿易壁壘二、商品的品質(一)品質表示的重要性:公約規(guī)定:賣方交付的貨物,必須符合合同約定的質量,如果賣方交貨不符合約定的品質條件,買方有權要求修理或交付替代貨物,也可拒收貨物或撤銷合同,甚至要求損害賠償。(二)表示商品品質的方法1.以實物表示商品質量:看貨買賣和憑樣品買賣(1)憑賣方樣品買賣:是指由賣方向買方提供樣品,經買方確認后,就以此樣品作為交貨品質的最終依據。注意點:賣方提供的樣品要具有代表性;賣方向買方寄出樣品時,要保留“復樣”或“留樣”。(2)憑買方樣品成交:是指由買方向賣方提供樣品,經賣方確認后,就以此樣品作為交貨品質的最終依據。注意點:防止侵犯第三方的知識產權(特別是商標權)。(3)對等樣品:是指賣方根據買方提供的樣品,重新加工復制出一個類似的樣品交買方確認后,就以此樣品作為交貨品質的最終依據。又稱為“確認樣品”或“回樣” 注意:“參考樣品”應注明“for reference only”“僅供參考”字樣。2.憑文字說明表示商品質量:憑規(guī)格、等級、標準、商標或牌號、產地名稱及說明書和圖樣買賣等。FAQ(良好平均品質)(適用于農副產品),俗稱“大路貨”GMQ(上好可銷品質)(Good Merchantable Quality)(適用于木材、冷凍魚蝦等商品)(三)品質條款的規(guī)定對賣方而言,能用一種方法表示品質的,一般不要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法來表示。1.可規(guī)定一定的品質機動幅度(適用于初級產品或農產品)(1)品質機動幅度的含義:是指買賣雙方在合同中明確規(guī)定,賣方所交貨物的品質指標允許有一定幅度范圍內的差異。只要賣方所交貨物的品質沒有超出機動幅度的范圍,買方就無權拒收貨物。(2)品質機動幅度的規(guī)定方法(三種)規(guī)定一定的范圍,比如:棉布,幅寬3536英寸;規(guī)定一定的極限/上下限,比如:紡織原料,水分最高15%,雜質不超過3%.規(guī)定一定的上下差異,比如:羽絨服,含絨量18%,允許1%的變動。2.規(guī)定品質公差(Quality Tolerance)(適用于工業(yè)制成品)(1)品質公差:是指允許賣方所交貨物的品質與合同規(guī)定的品質有一定的誤差。在品質公差范圍內買方無權拒收貨物,也不得要求調整價格(合同價計算)。(2)品質公差的規(guī)定方法(兩種) 按國際同行業(yè)公認的品質公差幅度掌握;按合同規(guī)定的品質公差(2)品質機動幅度適用于初級產品 總之,要正確運用,且應科學合理。同時,為了體現(xiàn)按質論價,使用品質機動幅度時,可訂立品質增減價條款,否則,默認就為合同價格計價。三、商品的數量(一)國際貿易中的度量衡制度:公制、英制、美制和國際單位制(中國)(二)數量條款的重要性(三)計算重量的方法 1、毛重(Gross Weight):等于凈重加上皮重;對于價值較低的農產品和因包裝關系不便分別計算皮、凈重的商品,可采取“以毛作凈” (Gross for Net)的做法。2、凈重(Net Weight):大多數的商品多采用商品的凈重計算。(默認) 計算皮重(Tare Weight)的方法:實際皮重、平均皮重、習慣皮重和約定皮重。3、公量(Conditioned Weight):(1)公量的計算公式:指用科學方法抽掉商品中的水份后,再加上標準含水量所得的重量。公量=商品的實際重量*(1+公定回潮率)/(1+實際回潮率)實際回潮率=水分/干凈重(2)適用于價值比較高,易吸水的產品,比如羊毛、生絲和棉花等。(四)數量機動幅度的規(guī)定方法1.約量法:“About/Approximate ”+數量,表示“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智能電療全身按摩椅企業(yè)制定與實施新質生產力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基因工程藥物企業(yè)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甲硝唑輸液企業(yè)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電商商品包裝服務合同(2篇)
- 2025年海島自動氣象遙測系統(tǒng)項目建議書
- 五年級語文跨學科教學計劃
-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學習計劃
- 2025年國際學校教學督導工作計劃
- 四年級語文現(xiàn)代詩歌賞析計劃
- 2025年秋季第一學期小學科學探究活動計劃
- 圍手術期深靜脈血栓預防的術中護理
- 工程項目成本管理的案例分析
- TD/T 1044-2014 生產項目土地復墾驗收規(guī)程(正式版)
- 敬畏生命-道德與法治市公開課一等獎省賽課微課金獎課件
- 知識圖譜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浙江大學
- 2024年高考體育單招考試政治重點知識點歸納總結(復習必背)
- 多發(fā)傷救治及進展
- 高血壓與青光眼的關系
- 數字經濟對廣東省經濟影響研究
- 2024年上海銀聯(lián)數據服務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工業(yè)園區(qū)規(guī)劃環(huán)評報告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