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推廣策略探討(doc 8頁).doc_第1頁
新品推廣策略探討(doc 8頁).doc_第2頁
新品推廣策略探討(doc 8頁).doc_第3頁
新品推廣策略探討(doc 8頁).doc_第4頁
新品推廣策略探討(doc 8頁).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耶穌、蘇格拉底、孔子與新品推廣策略耶穌、蘇格拉底、孔子都是人類歷史上的圣賢,甚至可以說他們分別開啟了中西方文化。孔子的儒家思想不用多說,即使我們早已經(jīng)不讀論語,也依然生活在孔子的影響中,朱熹說:“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而西方文化有兩大源頭希伯來文明和希臘文明。希伯來文化是宗教精神,耶穌的基督教即脫胎于希伯來文明的猶太教,但基督教的影響更深遠;希臘文明則是理性思辨和科學(xué)精神,蘇格拉底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太陽底下無新事”。我們現(xiàn)在從事的職業(yè),進行的工作,很多不過是披上了時代的外衣,而內(nèi)在的思維模式,還是沿用了古人那一套,甚至用得還不如古人好。 比如快速消費品行業(yè)的新品上市,在進行消費者推廣時大多會用到的派送、試吃(試飲、試用)、生動化、贈品、軟文造勢等方法,正是先賢們教育(教化)大眾時所用方法的變奏。孔子說:“溫故而知新”。我們就來翻翻故紙堆,找找其中的借鑒意義。 耶穌派送 耶穌傳道用的都是淺顯易懂的語言,為的是讓普通百姓都能聽懂,同時他也喜歡用形象的比喻,加深受眾的理解。其中有一個比喻很有名,在馬可福音第四章、路加福音第八章、馬太福音第十三章都有記載,這便是農(nóng)夫撒種的比喻 “一個農(nóng)夫出去撒種,他撒的時候,有些種子落在路旁,鳥兒飛來把它們吃掉了。有些落在淺土的石地上,種子很快就長苗,因為土壤不深,太陽一出來,就把幼苗曬焦了,又因為根不夠深,干枯了。有些落在荊棘中,荊棘長起來,把幼苗擠住了,不能結(jié)出果實;有些種子落在好的土壤里,長大成熟,結(jié)實累累,有的收成三十倍,有的六十倍,有的一百倍。” 耶穌顯然是個有現(xiàn)實感的人,他也知道不可能所有聽他傳道的人都能成為忠實信徒,而“種子”本來就有廣種薄收的意思。不難聯(lián)想,這正是新品派送將要面臨的結(jié)果。 “有些種子落在路旁,鳥兒飛來把他們吃掉了”。這是指目標客戶選擇出現(xiàn)了偏差樣品發(fā)到了不可能購買產(chǎn)品的人手上。這里可能有兩個原因或者是公司對目標消費群的定位有誤,或者是促銷員在新品發(fā)放時尺度把握不準。要最大程度地避免這種情況發(fā)生,就必須制定一個科學(xué)的促銷計劃,同時選擇執(zhí)行力強的促銷人員,并且一定要對促銷員進行培訓(xùn)。案例:某新上市的休閑食品,在杭州第一次派送時,剩下許多“香辣”口味的樣品(杭州人大都不吃辣),于是當(dāng)?shù)亟?jīng)理決定馬上進行第二次派送,與杭州一家大型的川菜連鎖店舉行聯(lián)合促銷(吃辣的消費者集中在這里),取得了相當(dāng)不錯的效果。 “有些落在淺土的石地上,種子很快就長苗,但因為土壤不深,太陽一出來,就把幼苗曬焦了,又因為根不夠深,干枯了”。這就是說:樣品派送出去了,似乎效果不錯,因為消費者認為產(chǎn)品很好,并表示一定會去買。但實際情況可能是,他們留下了一點對這個產(chǎn)品的印象,并沒有產(chǎn)生強烈的購買欲望,因此需要對這類人進行重復(fù)刺激,比如說,廣告宣傳要跟上;在售點做出醒目的生動化,二次記憶的效果將要好得多。因此,派送只是個開始,還遠不是終結(jié)。 “有些落在荊棘中,荊棘長起來,把幼苗擠住了,不能結(jié)出果實”。“荊棘叢”就是競品,如果花了自己的錢,為他人做了嫁衣,那才是最冤的!這種情況其實并不少見,尤其在快速消費品行業(yè),產(chǎn)品同質(zhì)化相當(dāng)嚴重,一個新品如果沒有獨特的賣點,很可能就被競爭對手窒息在襁褓之中。所以說,賣點突出,這是新品的生命力,幼苗因此才有機會擠出荊棘叢。 “有些種子落在好的土壤里,長大成熟,結(jié)實累累,有的收成三十倍,有的六十倍,有的一百倍?!边@句話是耶穌這個比喻的核心,也是所有派送希望取得的最終結(jié)果,即贏得忠實消費者,實現(xiàn)重復(fù)購買。誰也不能保證所有的“種子都落在肥沃的土壤里”,只能用逆推法資源是有限的,落到其他地方的種子少了,落在肥沃土壤里的自然就多了。 以上是耶穌的方法派送。他分析了派送的種種后果,但是有一點沒說:傳道只是在講話,不需要多少成本,而派送是需要成本的,如果你要用這種方法做新品推廣,請先做好預(yù)算!蘇格拉底試吃(試飲、試用) 蘇格拉底生活于公元前5世紀,本以雕刻為生,但是他晚年認為當(dāng)時流行的懷疑法律、道德習(xí)俗等的智者派的言論有可能引發(fā)雅典危機,從雅典的利益出發(fā),他成了一個教育工作者,力圖證明在每一個特殊的行動中,都含有一般原則,或普遍概念。為此,他清晨到廣場散步、做體操,哪里人多,就到哪里去,找人對話,誰愛聽都可以。 蘇格拉底的對話方式類似于今天的辯論,以下便是典型例子: 尤蘇戴莫斯志在成為政治家,蘇格拉底有意找他討論“正義”問題: 蘇:能否區(qū)別正義與非正義? 尤:能夠。 蘇:虛偽屬于正義還是非正義?欺騙、做壞事、奴役人屬于正義還是非正義 尤:非正義。 蘇:奴役非正義的敵人、欺騙敵人、偷竊敵人的東西,也屬于非正義么? 尤:不是。 蘇:是不是可以這樣歸納:虛偽、欺騙用在敵人身上,屬于正義行為,用在朋友身上屬于非正義行為。 尤:對。 蘇:假如在士氣消沉?xí)r,謊稱援軍來了;兒子生病不肯服藥,父親騙他,把藥當(dāng)飯給他吃,這種行為是正義的還是非正義的? 尤:是正義的。 蘇:你是說,就連對朋友也不是在無論什么情況下都應(yīng)該坦率行事嗎? 尤:的確不是,如果你準許的話,我寧愿收回我已經(jīng)說過的話。 不難發(fā)現(xiàn),蘇格拉底的教育方式有這么幾個特點:選擇人流集中的地點,主動出擊、單對單的交流以及對話時連珠炮式的發(fā)問。 想想我們通常是怎樣做試吃試飲的?選擇人流集中的大型超市,最好還要是雙休日,為了引起更多人注意;促銷員主動邀請消費者;在試吃試飲的過程中不斷詢問和講解,力求傳達最多的信息,如果時間允許,最好還填一張調(diào)查問卷 試吃試飲是新品推廣時非常有效的方式,因為消費者嘗試過了,就能對產(chǎn)品有最充分的了解,而且一對一的交流也最能說服人。只要產(chǎn)品本身是好的,就極有可能贏得顧客?,F(xiàn)在的試吃試飲一般都會結(jié)合買贈等促銷方式進行,對銷量的提升也很有幫助。 但這種方式也有要注意的地方,第一要講究包裝,經(jīng)常是同樣的時段有很多廠家在做試吃試飲,如果促銷臺和促銷員的形象不突出,很容易被忽略,第二不能對消費者太積極,實際上已經(jīng)有很多人膩味了這種方法,太積極有可能適得其反,蘇格拉底連珠炮式的發(fā)問,就經(jīng)常造成口服心不服的結(jié)果。 孔子興趣引導(dǎo) 與蘇格拉底的相同之處在于,孔子的教育方式也是通過個體間的對話,而不同之處在于,孔子更多是作為問題解答者而不是提問者,論語中記錄的對話絕大部分都是弟子提問,孔子作答??鬃又鲝垺安粦嵅粏?,不徘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意思是:不到他苦苦思索而想不通時,我不去啟發(fā)他,不到他想講而講不明白時,我不去開導(dǎo)他。例舉一個道理而他不能類推出三個道理,我就不再教誨他了”。這似乎是一種消極的教育方式,但有其積極的意義,那就是以弟子的興趣為前提??鬃硬⒉粡娦邢虻茏庸噍斪约旱南敕ǎm然回答問題總要有自己的結(jié)論,但這結(jié)論基本上是沿著提問者的思路上升的,因此大多能讓弟子心悅誠服。 所以,孔子的借鑒意義可以理解為“興趣引導(dǎo)”。如果說“派送”、“試吃試飲”都屬于主動出擊的積極教育,那么,產(chǎn)品的生動化、有吸引力的贈品、積分、抽獎甚至是半遮半掩的軟文都可以看作致力于引起消費者興趣的“消極教育”,如果這些消極教育能契合消費者的內(nèi)心愿望,那便是成功的推廣策略。 另外,孔子還主張“因材施教”,即使是同樣的問題,由不同的人提出來,也需要不同的解答,比如論語為政: (1)、“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狈t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2)、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3)、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於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4)、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四人都是問“孝”,但孔子給出了不同的回答。同樣的,消費者的性別、年齡、職業(yè)、地域、喜好等決定了他們的需求也會不一樣,沒有哪一種推廣方法可以普適大眾,這就需要推廣策略的制訂者先做出科學(xué)的市場調(diào)查,而后才能對癥下藥。 綜述只是借鑒 歷史有其相似之處,但也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先賢們當(dāng)時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也不可能完全當(dāng)作今天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