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人教版初中文言文總結.ppt_第1頁
G人教版初中文言文總結.ppt_第2頁
G人教版初中文言文總結.ppt_第3頁
G人教版初中文言文總結.ppt_第4頁
G人教版初中文言文總結.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初中文言文總結 GXC 一 文言文常見體裁 1 說是古代的一種散文體裁 從內容上看 文體可以敘述事情 可以說明事物 也可以發(fā)表議論 大多是一事一議 要求說出作者對某個問題的深刻見解 這種 說 它的敘事及議論 都是為了表明作者對社會生活中的某個問題或某種現(xiàn)象的看法 從本質上說 它是屬于議論性的文體 與現(xiàn)代的雜文或雜感小品相似 初中階段所學的有 馬說 愛蓮說 等 2 表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特殊文體 在古代 臣子寫給君主的呈文有各種不同的名稱 漢代 這類文字被分成四個小類 即章 奏 表 議 劉勰在 文心雕龍 章表 里說 章以謝恩 奏以按劾 表以陳情 議以執(zhí)異 可見 動之以情 是 表 這種文體的一個基本特征 此外 這種文體還有自己的特殊格式 如開頭要說 臣某言 結尾常有 臣某誠惶誠恐 頓首頓首 死罪死罪 之類的話 出師表 即 表 中范例 3 序一種是書序 又名 序言 前言 引言 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 古代另有一種序是臨別贈言的文字 叫做 贈序 內容多是對所贈者的贊許 推重或勉勵 如宋濂的 送東陽馬生序 即是作者寫給同鄉(xiāng)晚輩的贈序 還有一種是寫在詩歌前面的序 叫 詩序 多交代與所詠有關的內容或作詩的緣起 如蘇軾的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前面有一段序 丙辰中秋 歡飲達旦 大醉 作此篇 兼懷子由 即交代了作詞的緣起與過程 4 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 后來成為一種文體 一般都用韻 形式短小 文字簡潔 內容多含頌揚 鑒戒之意 如劉禹錫的 陋室銘 5 記是古代的一種散文體裁 文言文標題中的 記 相當于現(xiàn)代文 記 的形式 這類文章當中 大多數(shù)是游記 一種用來記敘旅途見聞和某地政治生活 社會面貌 風土人情 山川景物及名勝古跡等的散文體裁 如 岳陽樓記 醉翁亭記 滿井游記 其次是些普通的敘事性散文或者 雜記 如 桃花源記 詩前序文 核舟記 等 6 傳記述個人生平事跡的文章 一般來說多為記述那些在歷史上較有影響而事跡突出的人物的生平事跡 多采用敘述 描寫等手法 展示人物的生平風貌 這種文體 慣用于史書 一般為他人所寫 如 張衡傳 等 也有寫自己的傳記 如陶淵明的 五柳先生傳 7 書即書信 是一種應用性文體 多記事陳情 可以抒情 也可以寫景 可以寫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 也可以進謁顯貴 勉勵后學 如吳均的 與朱元思書 二 常見異讀字 信 本義是表示 誠實 信任 的確 任意 使者 等意 讀x n 例 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 愿陛下親之信之 出師表 有時假借為 伸展 伸張 之意 即與 伸 同義 讀為sh n 例 孤不度德量力 欲信大義于天下 隆中對 王 作名詞 表示 帝王 諸侯王 等意時 讀w ng 例 胡不見我于王 公輸 當其用作動詞 表示 成就王業(yè) 等意時 讀w ng 例 大楚興 陳勝王 陳涉世家 度 作名詞 表示 計量長短的標準 限度 法制 氣度 度過 等意時 讀d 例 已得履 乃曰 吾忘持度 反歸取之 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 在作動詞 并表示 計量 揣測考慮 等意思時 讀du 例 孤不度德量力 欲信大義于天下 隆中對 臭 作形容詞 表示與 香 相對的意思時 讀ch u 例 三牲之肉 臭而不可食 昌言 理亂 作名詞 表示 氣味 時 讀xi 例 左佩刀 右備容臭 燁然若神人 送東陽馬生序 乘 作動詞 在表示 駕 坐 趁 等意時 讀ch ng 例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贈汪倫 公與之乘 曹劌論戰(zhàn) 作量詞時 讀sh ng 例 車六七百乘 騎千余 罷 表示 停止 罷免 等意思時 讀b 例 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博我以文 約我以禮 欲罷不能 論語 子罕 當表示 疲勞困乏 之意時 同 疲 讀作p 例 今天下三分 益州罷敝 出師表 注 教材中 罷敝 寫作 疲弊 女 表示 女性 女兒 的意思時 讀n 例 不聞爺娘喚女聲 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木蘭詩 作人稱代詞時 則同 汝 讀作r 例 由 誨女知之乎 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 是知也 論語 為政 三 ??嘉难詫嵲~歸類 1 安 1 安逸 例 死于安樂 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 2 養(yǎng) 奉養(yǎng) 例 衣食所安 弗敢專也 曹劌論戰(zhàn) 3 怎么 例 安求其能千里也 馬說 4 安穩(wěn) 安定 例 風雨不動安如山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 曾 1 同 增 增加 例 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 2 同 層 重疊 例 蕩胸生曾云 望岳 3 一直 從來 曾不事農(nóng)桑 觀刈麥 4 副詞 常與 不 連用 譯為 連 都不 例 曾不若孀妻弱子 愚公移山 曾不盈寸 核舟記 3 從 1 跟 隨 例 戰(zhàn)則請從 曹劌論戰(zhàn) 隸而從者 小石潭記 2 學習 例 擇其善者而從之 論語 述而 3 追尋 例 溯洄從之 蒹葭 4 依從 例 民弗從也 曹劌論戰(zhàn) 5 自 由 例 從口入 初極狹 桃花源記 6 向 例 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 送東陽馬生序 4 得 1 能夠 例 余因得遍觀群書 送東陽馬生序 2 領會 例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記 3 同 德 恩惠 感激 例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魚我所欲也 4 得到 獲得 例 優(yōu)劣得所 出師表 5 實施 施行 例 得道者多助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5 道 1 正確的 方法 例 策之不以其道 馬說 2 主張 思想 學說 例 益慕圣賢之道 送東陽馬生序 3 說 例 不足為外人道也 桃花源記 4 仁政 例 得道者多助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6 當 1 應當 例 當獎率三軍 北定中原 出師表 2 在某個時候或某個地方 例 當余之從師也 送東陽馬生序 3 正當 例 今當遠離 出師表 4 面對 對著 例 木蘭當戶織 木蘭詩 7 方 1 指面積 例 方七百里 愚公移山 2 方位 方向 處所 例 有朋自遠方來 論語 學而 8 國 1 國都 京城 例 去國懷鄉(xiāng) 岳陽樓記 國破山河在 春望 2 國家 例 夫大國 難測也 曹劌論戰(zhàn) 3 國防 例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9 會 1 匯集 例 遷客騷人 多會于此 岳陽樓記 2 適逢 正趕上 例 會天大雨 道不通 陳涉世家 長風破浪會有時 行路難 10 見 1 看見 例 見漁人 乃大驚 桃花源記 2 拜見 例 乃入見 曹劌論戰(zhàn) 于是入朝見威王 鄒忌諷齊王納諫 3 通 現(xiàn) 表現(xiàn) 例 才美不外現(xiàn) 馬說 4 通 現(xiàn) 出現(xiàn) 例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孫權勸學 5 接見 召見 例 曹劌請見 曹劌論戰(zhàn) 11 將 1 將要 例 將登太行雪滿山 行路難 公將鼓之 曹劌論戰(zhàn) 2 拿 12 盡 1 盡頭 到頭 例 林盡水源 桃花源記 2 全部 毫無保留 例 進盡忠言 出師表 3 窮盡 例 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 觀潮 4 全部 這里作動詞 吃盡 例 一食或盡粟一石 馬說 5 竭盡 全部用出 例 力盡不知熱 觀刈麥 13 窮 1 窮盡 動詞 例 欲窮其林 桃花源記 2 窮盡 形容詞 例 樂亦無窮也 醉翁亭記 3 貧窮 例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魚我所欲也 14 知 1 知道 例 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 醉翁亭記 2 同 智 聰明 智慧 例 是知也 論語十則 3 了解 例 人不知而不慍 論語 學而 4 明白 懂得 例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馬說 5 識別 認識 例 其真不知馬也 馬說 6 覺得 感覺 例 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送東陽馬生序 15 薄 1 迫近 接近 例 薄暮冥冥 岳陽樓記 2 輕視 例 不宜妄自菲薄 出師表 3 厚度小 例 狐裘不曖錦衾薄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6 策 1 馬鞭 例 執(zhí)策而臨之 馬說 2 鞭打 驅使 例 策之不以其道 馬說 17 出 1 拿出 例 皆出酒食 桃花源記 2 在外面 例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18 故 1 舊有的 原來的 例 溫故而知新 論語十則 2 原因 緣故 例 公問其故 曹劌論戰(zhàn) 3 所以 因此 例 故余雖愚 送東陽馬生序 19 號 1 h o大叫 呼嘯 例 陰風怒號 岳陽樓記 2 h o別號 例 故自號曰醉翁也 醉翁亭記 20 樂 1 以 為樂 例 太守之樂其樂 醉翁亭記 2 使 快樂 例 鐘鼓樂之 關雎 3 樂趣 例 而不知人之樂 醉翁亭記 4 歡樂 快樂 例 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醉翁亭記 5 逗樂 例 似與游者相樂 小石潭記 21 良 1 實在 例 良多趣味 三峽 2 善良 例 此皆良實 出師表 22 臨 1 面對 例 執(zhí)策而臨之 馬說 2 當著 例 把酒臨風 岳陽樓記 3 到 來到 例 臨溪而漁 醉翁亭記 4 靠近 例 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 醉翁亭記 5 將要 例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 出師表 23 屈 1 委屈 例 猥自枉屈 出師表 2 彎曲 例 手指不可屈伸 送東陽馬生序 24 闕 1 宮殿 例 不知天上宮闕 水調歌頭 2 通 缺 中斷 例 略無闕處 三峽 25 舍 1 sh 學舍 書館 例 至舍 送東陽馬生序 2 sh 房屋 例 屋舍儼然 桃花源記 3 舍棄 例 便舍船 從口入 桃花源記 4 施舍 例 舍與你的 范進中舉 26 通 1 通過 例 初極狹 才通人 桃花源記 2 順利 順暢 例 政通人和 岳陽樓記 3 貫通 例 中通外直 愛蓮說 27 謂 1 說 例 謂為信然 隆中對 2 對 例 謂先主曰 隆中對 3 是 例 太守謂誰 醉翁亭記 4 認為 例 予謂蓮 愛蓮說 5 叫做 例 此之謂失其本心 魚我所欲也 6 命名 例 太守自謂也 醉翁亭記 28 鮮 1 xi n鮮艷 例 芳草鮮美 桃花源記 2 xi n少 例 陶后鮮有聞 愛蓮說 29 益 1 增加 例 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2 利益 好處 例 有所廣益 出師表 3 更加 進一步 例 益慕圣賢之道 送東陽馬生序 四 常見的文言詞類活用 一 名詞活用為動詞1 但微頷之 賣油翁 頷 轉化為動詞 點頭 2 每至晴初霜旦 三峽 霜 轉化為動詞 下霜 3 驢不勝怒 蹄之 黔之驢 蹄 轉化為動詞 用蹄子踢 4 婦撫兒乳 口技 乳 轉化為動詞 喂乳 5 不能名其一處也 口技 名 轉化為動詞 說出 6 其夫囈語 口技 囈語 轉化為動詞 說夢話 7 會賓客大宴 口技 宴 由名詞 宴席 轉化為動詞 宴請 8 泉而茗者 罍而歌者 紅裝而蹇者 滿井游記 泉 茗 罍 歌 紅裝 蹇 等分別轉化為動詞 汲泉 喝茶 端酒杯 唱歌 穿著艷裝 騎驢 9 人恒過 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 過 轉化為動詞 犯過失 10 神弗福也 曹劌論戰(zhàn) 福 轉化為動詞 保佑 11 公將鼓之 曹劌論戰(zhàn) 鼓 轉化為動詞 擊鼓 12 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狼 隧 轉化為動詞 打洞 13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也 公輸 寇 轉化為動詞 入侵 14 然得而臘之以為餌 捕蛇者說 臘 轉化為動詞 風干 這里譯為 把 晾干 15 又安敢毒耶 捕蛇者說 毒 轉化為動詞 怨恨 16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 約客 雨 轉化為動詞 下雨 17 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 送東陽馬生序 缊袍敝衣 是 穿缊袍敝衣 的意思 18 腰白玉之環(huán) 送東陽馬生序 腰 轉化為動詞 腰佩 二 名詞作狀語 1 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 傷仲永 2 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黔之驢 3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記 4 下見小溪 小石潭記 5 斗折蛇行 小石潭記 6 犬牙差互 小石潭記 7 山行六七里 醉翁亭記 8 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 醉翁亭記 9 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10 北通巫峽 南極瀟湘 岳陽樓記 三 名詞 動詞 形容詞的互用 1 攘除奸兇 出師表 2 親賢臣 遠小人 出師表 3 此皆良實 出師表 4 猛浪若奔 與朱元思書 5 殫其地之出 竭其廬之入 捕蛇者說 6 溫故而知新 論語 為政 四 意動用法 1 父異之 傷仲永 2 邑人奇之 傷仲永 3 吾妻之美我者 鄒忌諷齊王納諫 4 漁人甚異之 桃花源記 5 不恥下問 論語 公冶長 五 使動用法 1 無絲竹之亂耳 無案牘之勞形 陋室銘 2 必先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 空乏其身 行拂亂其所為 所以動心忍性 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 3 君將哀而生之乎 捕蛇者說 4 望峰息心 與朱元思書 5 亂花漸欲迷人眼 錢塘湖春行 五 常見文言虛詞總結 之 一 代詞作第三人稱代詞 可以代人 代事 代物 代人多為第三人稱 譯作 他 她 他們 它 它們 如 公與之乘 戰(zhàn)于長勺 曹劌論戰(zhàn) 陳勝佐之 并殺兩尉 陳涉世家 肉食者謀之 曹劌論戰(zhàn) 有時也作第一人稱 譯為 我 二 助詞1 結構助詞 譯為 的 有的可不譯 如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岳陽樓記 小大之獄 雖不能察 必以情 曹劌論戰(zhàn) 2 結構助詞 放在主謂之間 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不譯 如 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扁鵲見蔡桓公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愛蓮說 3 音節(jié)助詞 用來調整音節(jié) 無義 一般不翻譯 如 公將鼓之 曹劌論戰(zhàn) 久之 目似瞑 意暇甚 狼 悵恨久之 陳涉世家 4 結構助詞 是賓語提前的標志 如 何陋之有 陋室銘 宋何罪之有 公輸 5 結構助詞 是定語后置的標志 如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岳陽樓記 北顧黃河之奔流 上樞密韓太尉書 三 作動詞 可譯為 到 往 如 吾欲之南海 何如 為學 者 一 結構助詞 譯作 的 的人 的事物 的情況 的原因 等 相當于名詞性短語 如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愚公移山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 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出師表 為之 則難者亦易矣 不為 則易者亦難矣 為學 二 語氣助詞 用在主語之后表示停頓 謂語部分一般用 也 字結尾 起判斷作用 如 北山愚公者 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 諸葛孔明者 臥龍也 隆中對 而 主要作連詞用 可以表示以下關系 l 并列關系 一般不譯 有時可譯為 又 如 溫故而知新 可以為師矣 論語 十則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核舟記 2 承接關系 可譯作 就 接著 或不譯 如 扁鵲望桓候而還走 扁鵲見蔡桓公 尉劍挺 廣起 奪而殺尉 陳涉世家 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前一個 而 就表示承接關系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3 轉折關系 譯作 但是 可是 卻 如 而未知西山之怪特 始得西山宴游記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愛蓮說 欲信大義于天下 而智術淺短 隆中對 4 遞進關系 譯作 而且 并且 或不譯 飲少輒醉 而年又最高 故自號曰醉翁也 醉翁亭記 5 修飾關系 可譯為 地 著 或不譯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 施施而行 漫漫而游 始得西山宴游記 休息一下 其 一 代詞1 作第三人稱代詞 可譯作 他 她 他 她 的 他們 他們的 它 它們 它們的 如 擇其善者而從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 十則 人有百手 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 口技 屠大署 恐前后受其敵 狼 有時也譯作第一人稱代詞 我 如 偶然得之 非其所樂 上樞密韓太尉書 2 指示代詞 可譯為 那 那個 那些 那里 如 其人視端容寂 若聽茶聲然 核舟記 復前行 欲窮其林 桃花源記 也可譯作 其中的 后面多為數(shù)詞 如 其一犬坐于前 狼 蜀之鄙有二僧 其一貧 其一富 為學 二 副詞放在句首或句中 表示疑問 猜度 反詰 愿望等語氣 常和放在句末的語氣詞配合 可譯為 大概 或許 恐怕 可要 怎么 難道 等 或省去 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其真無馬邪 其真不知馬也 馬說 前一個 其 可譯作 難道 后一個 其 可譯為 恐怕 安陵君其許寡人 其 可譯為 可要 唐雎不辱使命 三 連詞 表示假設 可譯為 如果 如 其業(yè)有不精 德有不成者 非天質之卑 則心不若余之專爾 送東陽馬生序 以 一 介詞1 介紹動作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 可譯為 因為 由于 如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岳陽樓記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前一個 以 表原因 后一個 以 表目的 出師表 扶蘇以數(shù)諫故 上使外將兵 陳涉世家 2 介紹動作行為所憑借的條件 可譯為 憑借 按照 依靠 等 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盡其材 馬說 以殘年余力 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愚公移山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 二章 3 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 可譯作 把 拿 用 等 如 屠懼 投以骨 狼 遂許先帝以驅馳 出師表 以人之逸 待水之勞 峽江寺飛泉亭記 二 連詞1 表示目的 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里的 來 如 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狼 以光先帝遺德 出師表 屬予作文以記之 岳陽樓記 故為之文以志 始得西山宴游記 2 表示結果 可譯作 以至 因而 如 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失義 以塞忠諫之路也 出師表 以傷先帝之明 出師表 3 有時相當于連詞 而 如 黔無驢 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黔之驢 醉則更相枕以臥 始得西山宴游記 三 以 還可作動詞 屬于實詞 用 可譯為 認為 如 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 出師表 魏武將見匈奴使 自以形陋 世說新語 三則 焉 1 疑問代詞 可譯為 哪里 如 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 2 句末疑問語氣助詞 可譯為 呢 如 肉食者謀之 又何間焉 曹劌論戰(zhàn) 3 代詞 相當于 之 如 忽啼求之 父異焉 傷仲永 4 兼詞 用于動詞 形容詞之后 即兼有介詞和代詞的作用 相當于 從這里 在那里 如 不復出焉 桃花源記 寒暑易節(jié) 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 夫大國 難測也 懼有伏焉 曹判論戰(zhàn) 雖 連詞 雖 在文言文中主要有兩種用法1 表示假設 可譯為 即使 如 雖千里弗敢易也 豈止五百里哉 唐雎不辱使命 雖乘奔御風 不以疾也 三峽 2 表示轉折 可譯為 雖然 如 故余雖愚 卒獲有所聞 送東陽馬生序 然 一 代詞 起指示作用 譯作 這樣 如此 如 父利其然也 傷仲永 謂為信然 隆中對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始得西山宴游記 二 連詞 表轉折關系 譯作 然而 但是 等 如 然足下卜之鬼乎 陳涉世家 然志猶未已 隆中對 三 語氣助詞 分三種情況 1 用在形容詞之后 作為詞尾 譯作 地 如 雜然相許 愚公移山 2 用于詞尾 譯作 的樣子 如 臨川之城東 有地隱然而高 墨池記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醉翁亭記 3 用于句尾 常與 如 若 連用 構成 如 然 若 然 格式 相當于 的樣子 好像 似的 如 其人視端容寂 若聽茶聲然 核舟記 乃 一 作副詞 有三種情況 1 表示動作在時間上的承接 譯作 才 如 斷其喉 盡其肉 乃去 狼 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世說新語 三則 2 表示動作在時間上的承接 譯作 就 如 乃詐稱公子扶蘇 項燕 從民欲也 陳涉世家 3 表示出人意料 譯作 竟 竟然 如 問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漢 無論魏晉 桃花源記 4 用于判斷動中 相當于 是 就是 如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陳涉世家 二 作連詞 表示前后的銜接或轉折 可譯為 于是 如 乃入?yún)菍ざ?周處 乃重修岳陽樓 岳陽樓記 三 作代詞 譯為 你 你的 如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示兒 于 介詞 于 的主要用法有 1 表示動作發(fā)生的處所 時間 譯作 在 從 如 公與之乘 戰(zhàn)于長勺 曹劌論戰(zhàn) 子墨子聞之 起于魯 公輸 2 表示動作的對象 譯作 向 對 同 給 到 等 如 操蛇之神聞之 懼其不已也 告之于帝 愚公移山 貧者語于富者曰 為學 每與臣論此事 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 靈也 出師表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孟子 二章 況仁人莊士之遺風余思 被于來世者何如哉 墨池記 3 用在被動句中 介紹行為主動者 可譯為 被 如 受制于人 的 于 4 用在形容詞之后 表示比較 一般可譯作 比 如 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 魚我所欲也 5 表原因 可譯為 由于 因為 如 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 孟子 二章 為 為 作為動詞有兩種基本用法 一是表判斷 一是表動作行為 這里只介紹 為 作為介詞的用法 1 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 可譯作 向 對 等 如 不足為外人道也 桃花源記 此人 為具言所聞 桃花源記 2 表示被動 譯作 被 如 梅花為寒氣所勒 西湖游記二則 3 表示動作 行為的替代 可譯為 替 給 等 如 為我謝曰 明天子在上 可以出而仕矣 韓愈短文兩篇 4 表示動作 行為的目的 可譯作 為著 為了 如 為宮室之美 妻妾之奉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魚我所欲也 5 表動作 行為的時間 可譯為 當 等到 如 為其來也 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 晏子故事兩篇 六 文言文翻譯九法 考試要求 信 達 雅文言文翻譯必須忠實于原文 要用簡明 優(yōu)美 富有文采的現(xiàn)代語言 把原文的內容及風格準確地表達出來 進行文言文翻譯可采用如下幾種方法 留 專用名詞 國號 年號 人名 物名 地名 官職 器具等 可照錄不譯 例如 慶歷四年春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岳陽樓記 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