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yǎng)一年級孩子有效審題的能力.doc_第1頁
如何培養(yǎng)一年級孩子有效審題的能力.doc_第2頁
如何培養(yǎng)一年級孩子有效審題的能力.doc_第3頁
如何培養(yǎng)一年級孩子有效審題的能力.doc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加減混合教學案例分析趙灣鎮(zhèn)中心學校 李世宏審題能力需要以一定的知識儲備、認知水平為依托,更需要有良好的讀題習慣、有效的思考方法為保證。而這種能力的獲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個學習、積累、反思、鞏固、發(fā)展的長期過程。古人云:“授人一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生受益?!睆牡湍昙夐_始,教師就應關注學生審題能力的教學,采取切實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審題習慣?!景咐?教學一年級的加減混合這塊內容時,生怕學生難以理解圖意,特地讓學生先看圖,并多說說圖的意思,然后列算式解答。孩子們都說得很不錯,而且例題解答得“駕輕就熟”,我就毫不猶豫地放手讓他們去嘗試完成“做一做”(人教版第一冊數(shù)學書P67)。在學生解答的過程中,我像往常一樣巡視了一番,可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怎么會頻繁地出現(xiàn)“11-3+4”這個算式呢?這真是我始料未及的,學生為什么會不約而同地出現(xiàn)這樣的錯誤,問題出在哪兒呢?幾位學生的回答讓我恍然大悟(課前我根本沒考慮到這種情況):“地上本來有11個球,小明先抱走了3個,后來小剛又抱來了4個?,F(xiàn)在一共有幾個球?”一道簡簡單單的加減混合題,一幅形象的加減混合圖由于被學生會錯了意而出現(xiàn)“風馬牛不相及”的結果,這是為什么呢?“教材問題說”相對于傳統(tǒng)應用題文字敘述的的形式,新教材中圖文式解決問題具有直觀、靈活的特點,被一致認為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促進其思維??墒敲利惖膱D畫外表雖然看起來形象、直觀,可是這種形式化的、所謂的直觀反而為學生的思考帶來了困擾。面對這種色彩斑斕的題目,不光學生云里來霧里去,而且老師也在犯難:我們到底該如何讓學生真正理解區(qū)分呢?于是老師們開始把它歸咎為新教材的問題?!按中拇笠庹f”在每次學生的作業(yè)和試卷中,我們總會遺憾地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解題錯誤的原因是沒有看清題目,沒有讀懂題目的意思。只要老師再把題目要求讀一讀,學生會馬上反應過來,或者讓學生再重新做一次,他們就會做對了。于是,我們往往會給這些學生戴上粗心、毛糙等“帽子”給予評價。深入分析,是不是就是粗心、毛糙惹的禍呢?其實,在粗心、毛糙的背后顯露的正是學生審題能力的薄弱。從學生看到題目到動筆解決問題之間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這個過程便是審題。審題是小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形成解題思路、做出準確解題判斷的突破口,是解決問題的基礎和先導。新教材的“解決問題”類型非常多,小學低年級數(shù)學中的“解決問題”主要是“圖畫式解決問題、圖文式解決問題”。案例1這道題的意思學生理解起來肯定是不困難的,如果直接告訴學生“原來總數(shù)是7個”,然后是“先抱走,再抱來”,那么我想他們肯定會做的。可是恰恰就在這幅“圖”中,學生迷茫了:“原來總數(shù)”到底是幾個呢?究其原因是學生竟對“箭頭”的存在視而不見,并未理解這是發(fā)生在一前一后的兩件事,沒有理解右邊地上的4個球就是左邊地上的4個球。如何讓低段的學生在識字量有限的情況下,有效地審題呢?這里的題包括圖畫題和文字題。我的體會如下:(一)學會觀察心理學認為,觀察是人的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知覺,它是知覺的高級形式。低年級的“解決問題”大多都是以圖畫和圖文結合的形式呈現(xiàn)的,因要提高學生審題的能力,教師就必須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題目進行正確、全面的觀察。在課堂上,教師自己的教學語言首先要簡練明確,對學生的觀察要求要指向清晰,盡量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有價值的信息中去。慢慢地,學生就能學會從數(shù)學的角度來觀察畫面,尋找有用的數(shù)學信息來解決實際問題。而且對學生(尤其一年級學生)的看圖能力要重點進行培養(yǎng)和訓練,特別是在看圖的順序、看圖的角度上加以輔導。事實上,根據(jù)一幅圖中的三個數(shù)量可以編出三道不同的題目,也就是說根據(jù)一幅圖編出的題目會有兩個不同的變式,而后者往往是逆向思維的,不同的看圖順序和看圖的角度都決定了會得出不同的結果。不是進行看圖說話的訓練,而是通過提問來指導看圖的過程。給學生的思維起到相應的拐杖作用。比如問:“你們看到了樹上有幾只小鳥?”“飛走了幾只?”“你們可以提什么問題呢?”要求從低到高,并進行逆向思維的訓練,指導學生說出相應的變式,這種能力要在今后的訓練中同樣要加以指導和訓練(二)學會讀題讀題是審題的前提,是解題的基礎。通過看題、讀題,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題意,看清楚、理明白條件與問題,明確條件與問題之間的種種聯(lián)系,使要解決的問題在頭腦中有一個清晰的印象,為解題作良好的鋪墊,為進一步思考作準備。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對讀題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確的規(guī)定。我在一年級時先范讀、領讀。訓練學生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讀錯字,不讀斷句,降低了學生審題的難度。從二年級開始培養(yǎng)學生獨立朗讀的習慣、并逐步過渡到默讀,養(yǎng)成通過默讀理解題意的習慣。由扶到放,才能使學生學習“解決問題”更有動力,克服困難的更有信心。初讀,讀通。對題中內容情節(jié)有所感知,對表象做初步概括。對低年級學生來說,認識生字是讀懂題的基礎。當我們教師呈現(xiàn)有文字的題目時,必須把學生不認識的字注上拼音,帶領學生認讀,把學生不理解的生字和詞語適當進行解釋。再讀,讀準。我們經常會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在解決問題時經常會用眼睛掃一遍,就急于動筆了,因為他們感覺這是平時見過的問題。而事實上題目并不是他們“經驗”里的樣子,題目的意思已經發(fā)生改變。由于一年級的學生還沒有達到一定的默讀能力,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求學生做到“字字出聲讀題慢”,發(fā)出聲音輕輕讀、用手指著讀能幫助他們不添字漏字,不讀破句。同時,要求學生輕讀后再默看題,詳細理解題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讀題能力。細讀,讀懂。細讀就是要善于抓住題目中的關鍵字、詞或句,準確理解其表達的意義。如在“男生有22人,比女生少2人,女生有幾人?”中,“比女生少2人”,到底指的是男生多還是女生多?只有學生在審題中養(yǎng)成認真推敲、咬文嚼字的習慣,才能真正理解題意。邊想邊讀,理解每個字詞的確切含義,有時因少讀一字或錯看一個詞,都會使審題結果與原題不符。精讀,讀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