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級學業(yè)質(zhì)量調(diào)研.doc_第1頁
高三年級學業(yè)質(zhì)量調(diào)研.doc_第2頁
高三年級學業(yè)質(zhì)量調(diào)研.doc_第3頁
高三年級學業(yè)質(zhì)量調(diào)研.doc_第4頁
高三年級學業(yè)質(zhì)量調(diào)研.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高三年級學業(yè)質(zhì)量調(diào)研語文學科試卷(答案做在答題卡上)(滿分150分,時間150分鐘)2015年1月一 閱 讀(80分)(一)閱讀下文,完成1-6題。(16分 天書有字又有情為韓美林天書序 李學勤 韓美林先生這部新作,是出版社友人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地拿給我看的。每次觀覽,總會有新的強烈感受,開始是驚奇,繼之是震撼,最后則是歡喜贊嘆,不管怎樣都是語言所難形容的。 這實在是一部“天書”,你稱之為書法也可,稱之為繪畫也可,視之為文字也可,視之為符號也無不可。出于現(xiàn)代人之手,而所表達體現(xiàn)的,是幾千年前巖畫、銘刻那種深邃神秘的文化精神。迸發(fā)噴涌的奇思妙想,根源于古代,但在說不出摸不著的地方,又顯然超越了古代的范疇。既然是“天書”,就不能解讀,也不應(yīng)解讀。韓美林先生再三力囑,要我在這里寫點什么。我雖學習古文字有年,對如此新穎的創(chuàng)意體認究竟有限,下面幾段話均屬題外,是耶非耶,只好請大家來評判了。 文明時代有哪些標志,歷史學家、考古學家一直存在爭議,可是大家都承認,文字是文明斷不可缺的。人類有了文字,才算得上進入文明時代,才真正由自然的動物狀態(tài)脫離出來,實現(xiàn)了天、人的分立。這是何等重大的事,無怪乎古代傳說予以重視,講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哭”了。文字是一種符號,符號還有多種多樣,而只有文字能夠代表事物,記錄思想,并且傳播到遠方以及后世。其他符號,比如數(shù)字算是同文字最相像的,性質(zhì)便大有區(qū)別。其實符號都是需要專門考察的,有一種很流行的學問叫符號學,我曾極感興趣,在找來幾本書讀后大失所望,因為其中不如我設(shè)想的能回答上面所說的那類問題。 有些學者想從文字產(chǎn)生演變的歷史過程來探索文字的性質(zhì)和作用,因此文字起源的研究受到學術(shù)界的廣泛注意。按照當前西方學者的成果,美索不達米亞即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出現(xiàn)最早,其原始形態(tài)現(xiàn)在已可上推到公元前三千五百年左右,許多作品就說這是文字的起源了。他們以為世界古代的所有文字都有同一的起源,在某一地方最先發(fā)明了文字,隨后流布到其他所在,于其影響下出現(xiàn)各種文字。這種觀點,近年已逐漸為事實所糾正。一些高水準的新作,如我?guī)状谓榻B過的W森納主編的文字的起源,業(yè)已肯定各國的古文字會有自己的起源和發(fā)展,而且將過去很少涉及的中國古文字包括在內(nèi)。 中國對古文字的研究起步甚早,至少在漢代就已經(jīng)有了。許慎說文解字收錄的古文、籀文,今天看主要是當時見到的戰(zhàn)國文字。北宋以下重點轉(zhuǎn)移到金文(bronze inscription),大多為西周、春秋文字。及至清末,殷墟甲骨文出土,系統(tǒng)分析商代文字成為可能。到了近二三十年,簡帛大量發(fā)現(xiàn),人們又回到戰(zhàn)國(以及秦代漢初)文字上來。我常講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眼福,由商代到秦漢,文字的演進譜系可說沒有缺環(huán)了,盡管目前對商代以前文字的情況,我們所能了解的尚屬有限。這里說的古文字,即漢字的祖先,置之于世界同時的種種文字之間,是有其非常鮮明的特色的,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它全然沒有走上字母化的道路。為什么是這樣,可以說是中國古文字學最大的一個謎。我個人對此有一陋見,就是中國古代的文字一開始便賦有明顯的藝術(shù)性。易大傳云:“上古結(jié)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皶弊窒癯止P書寫,“契”字像以刀刻畫,書法、篆刻這兩種我國特有的藝術(shù)即由此而生。于是文字不只是工具,也同時是藝術(shù)。藝術(shù)就要追求完形和意境,而如字母化便與之背道而馳。 我們需要藝術(shù)的眼光和思維。韓美林先生已經(jīng)指示我們,古文字不是冷冰冰的化石,而是有性格,有氣質(zhì),有神韻,有活力,有創(chuàng)造性的。他以一枝妙筆,寫下了這部不僅有字而且有情的“天書”。1.文章題目提及的“情”字是強調(diào)古文字的“ ”性。(1分)2. 寫出第段包含的兩層意思:(2分)3.把下列句子組織起來填入第段方框處,語意連貫的一項是( )(3分) 在外國,這種看法也頗普遍,早在古代希臘,人們即常以科學、藝術(shù)相提并論,文藝復(fù)興以來的歐洲尤其如此。 我們講的古文字學也是科學,自發(fā)現(xiàn)材料,整理考釋,描寫其性質(zhì),抽繹其規(guī)律,在方法論上都是科學的,只是不隸屬自然科學而已。 法國盧梭的成名論文,便專門討論科學、藝術(shù)的關(guān)系及其對人類進步的意義。 但是,對于富于藝術(shù)特性的中國古文字,難道僅能這樣的看待和分析嗎?嚴守學科的界限,會不會使我們錯失什么,甚至是古文字所能告訴我們的最重要的東西呢? 這幾年不少學者在談科學與藝術(shù)的統(tǒng)一,主張和推動的多數(shù)是自然科學家。A.51342 B.24531C.25143D.513244.下列有關(guān)文中“天書”的表述最準確的一項是:( )(3分)A.古漢字與其它字母化的文字相比較具有鮮明的特征。B.能讓人驚奇,震撼,歡喜贊嘆,語言所難形容的作品。C.形態(tài)豐富多姿,兼有深厚古今文化精神的藝術(shù)作品。D.能將科學和藝術(shù)相結(jié)合,具有開創(chuàng)性價值的作品。5.文章先說明“文字”與“符號”的關(guān)系,再說明“文字”與“藝術(shù)”的關(guān)系。請說明這樣排列的理由。(3分)6.“序”,一般是說明書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編次體例和作者情況的文章,也可以對作家作品進行評論,對有關(guān)問題進行研究闡發(fā)。上文具有哪些特征?請結(jié)合文本,加以簡述。(4分)(二)閱讀下文,完成第7-12題。(18分)遲行 蔣勛一條路上,間隔不遠,一株盛放的木棉花,使我停下來,抬頭看了好幾次。樹干直挺聳立,樹枝平平伸展出去,像手臂,承載著一朵一朵赭黃橘紅的花。仰頭看,整株木棉像一支盛大的燭臺,滿滿一樹花朵,艷紅鮮黃,像明亮燦爛的燭光火焰,一齊點燃,在陽光下跳躍閃爍。春天的城市,像被節(jié)慶祝福,路過的行人,也都感染到喜悅。有些路人或許有急事要辦,匆忙走過,無法注意到這個季節(jié)木棉花的盛放。我正低頭看地上落花,聽到他們腳步聲急急走來,趕快讓開,怕阻擋了他們的去路。我很喜歡東方園林建筑里的亭子,空間不大,四面無墻,只是暫時供人停留。在山水畫里,亭子常常只是一個小點,或在水邊,有扶欄可以倚靠,看水流低回,浮沫此起彼落;或在山路迂回的平臺,眼前豁然開朗,可以遠觀山色,眺望大河浩蕩?!巴ぷ印本褪恰巴!钡陌凳締幔啃凶弑P桓在長長的路途上,我希望前進的速度更快嗎?還是我要學習懂得如何停留,懂得在路旁的亭子稍做休息,四處瀏覽,而不只是匆匆趕路。如果人生是一條路,從生到死,我希望這條路是高速公路,一通到底,快快走完嗎?或者,我更希望在這條路上,可以多一點遲延,多一點迂回,多一點過程,多一點停留。人類最早只是步行,步行的空間范圍很有限。把臺北市舊的北門、南門、西門、東門,四個城門連接起來,也就是原來城市步行走出來的尺度。不只是臺北,所有以步行速度規(guī)劃的城市空間,范圍都不太大。歐洲許多老城市,像意大利的Siena、翡冷翠,西班牙的Toledo,都還可以完全用步行游覽。老城市的巷弄,彎彎曲曲,高高低低,本來就是居民長久用腳走出來的路。(歷史文化感) 行可以達到的空間范圍不大,步行的速度緩慢,人類慢慢地走著,在步行的速度里思考,隨時停下來,觀察季節(jié)的變化,看天上星辰移轉(zhuǎn),等待太陽落山,整理自己的思緒,反省自己生命的狀態(tài),探索宇宙的現(xiàn)象,思維信仰的價值。他們一步一步走著,好像步行的節(jié)奏成就了思維的節(jié)奏,因為可以慢慢步行,有了崇高的宗教,有了深沉的哲學,有了悠揚跌宕詩歌的詠唱。或許,我們已經(jīng)遺忘,人類最初的文明,是在漫長步行的路上,一步一步,緩慢行走出來的結(jié)果。我的腦海里,常常有一些步行隊伍的畫面。在古老的印度,修行的僧侶,手上捧著缽,一步一步走在塵土飛揚的路上。走到河邊,洗腳沐浴。洗完腳,在樹下鋪了座位,靜靜聆聽佛陀說法。我步行去了恒河邊的鹿野苑,也步行去了已成廢墟的那蘭陀,在玄奘讀書的經(jīng)院,體會步行者思想的節(jié)奏。我在雅典衛(wèi)城鋪了大理石版的山路上徘徊遲行,想象古希臘的哲人如何一邊走,一邊議論哲學。他們的步行也好像一種邏輯,每一步都條理分明。荷馬的吟詠唱嘆,流傳在城市的街道上,他失明的雙眼,看不見路,手里的棍子,一點一點,也都是步伐的節(jié)拍。我步行走去灞橋,黃埃漫漫,仿佛還聽得到橋下的流水,橋邊楊柳依依,送別的人與告別的人緩緩走來,送別和告別,時間都很長,可以折一段柳枝做紀念,可以勸君更盡一杯酒,可以吟詩唱和。仿佛因為步行,也就多了許多心事?!伴T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李白說的是男子離去后地上的腳印,女子在門前凝視,腳印一步一步,一天一天,長滿了綠苔。那些遲行的腳印,走得那么慢,走在歲月里,走出了眷戀,走出了不舍,走出了思念,走出了感謝與珍重,走出了文明的厚重綿長。7.文章第段說“春天的城市,像被節(jié)慶祝福”的原因是 (2)8.作者喜歡“亭子”的理由是:(3分)9.對第、段的內(nèi)容理解恰當?shù)囊豁検牵海?)(3分)A.世界上古老的城市都是由人類的腳步走出來的。B.歐洲適合步行的老城市易產(chǎn)生哲學家和音樂家。C.步行利于人類觀察自然,認識自我和深化思想。D.步行利于人類反思歷史,認識現(xiàn)實和把握未來。10.除句式外,第、段劃線句有什么特征?請加以賞析。(3分)11.文章第段劃曲線句運用了排比手法,其作用是:(3分)12.文章行文思路頗具匠心,請聯(lián)系全文,簡要分析。(4分)(三)默寫。(6分)【任選6空,超過6空,按前6空評分】13. 人不堪其憂, 。 (論語)馬作的盧飛快, 。(辛棄疾破陣子)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 。 ( 晏殊蝶戀花) ,此心吾與白鷗盟。 (黃庭堅登快閣)回看射雕處, 。 (王維觀獵) ,功在不舍。(荀子勸學) ,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陽樓記)日中則移, 。(戰(zhàn)國策秦策)(四)閱讀下面的詩詞,完成第14-16題。(8分)江城子 蘇軾陶淵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臨流班坐,顧瞻南阜,愛曾城之獨秀,乃作斜川詩,至今使人想見其處。元豐壬戌之春,余躬耕于東坡,筑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后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嘆,此亦斜川之游也。乃作長短句,以江城子歌之。夢中了了醉中醒。只淵明,是前生。走遍人間,依舊卻躬耕。昨夜東坡春雨足,烏鵲喜,報新晴。雪堂西畔暗泉鳴。北山傾,小溪橫。南望亭丘,孤秀聳曾城。都是斜川當日景,吾老矣,寄馀齡。14小序中的“長短句”即為 (1分)15下面選項中對本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夢中了了醉中醒”似反常理,卻反映了作者對現(xiàn)實的態(tài)度。B.“只淵明,是前生”指作者解甲歸田,與陶淵明產(chǎn)生了共鳴。C. 下闋幾句寫景句,景中寓情,照應(yīng)了當年陶淵明的斜川詩。D. 結(jié)句“吾老矣,寄馀齡”抒發(fā)了作者對自己人生境遇的感概。16聯(lián)系蘇軾的生平和個性,請對文本劃線句進行賞析。(4分)(五)閱讀下文,完成第17-21題。(17分)英宗性剛明,嘗以地震減膳、徹樂、避正殿,有近臣稱觴以賀,問:“何為賀?朕方修德不暇,汝為大臣,不能匡輔,反為諂耶?”斥出之。拜住進曰:“地震乃臣等失職,宜求賢以代?!痹唬骸拔愣噙d,此朕之過也?!眹L戒群臣曰:“卿等居高位,食厚祿,當勉力圖報。茍或貧乏,朕不惜賜汝;若為不法,則必刑無赦?!卑怂技枷陋z,謂左右曰:“法者,祖宗所制,非朕所得私。八思吉思雖事朕日久,今其有罪,當論如法?!眹L御鹿頂?shù)睿^拜住曰:“朕以幼沖,嗣承大業(yè),錦衣玉食,何求不得。惟我祖宗櫛風沐雨,戡定萬方,曾有此樂邪?卿元勛之裔,當體朕至懷,毋忝爾祖?!卑葑☆D首對曰:“創(chuàng)業(yè)惟艱守成不易陛下睿思及此億兆之福也?!庇种^大臣曰:“中書選人署事未旬日,御史臺即改除之。臺除者,中書亦然。今山林之下,遺逸良多,卿等不能盡心求訪,惟以親戚故舊更相引用邪?”其明斷如此。然以果于刑戮,奸黨畏誅,遂構(gòu)大變云。17.解釋文中加點的詞:(4分)減膳、徹樂、避正殿 有近臣稱觴以賀毋忝爾祖 惟以親戚故舊更相引用邪?18.選出下列加點字詞性和意義相同的一項:(3分)A有近臣稱觴以賀 宜求賢以代 B何為賀? 反為諂耶?C中書亦然 然以果于刑戮 D斥出之 今山林之下19.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5分)法者,祖宗所制,非朕所得私。八思吉思雖事朕日久,今其有罪,當論如法。20下列句中應(yīng)有三處停頓,請用“/”加以標出:(3分)創(chuàng)業(yè)惟艱守成不易陛下睿思及此億兆之福也。21.上文劃曲線句說明英宗 、 的品質(zhì)。(2分)(六)閱讀下文,完成第2226題(15分) 植竹記 劉巖夫秋八月,劉氏徙竹凡百余本,列于室之東西軒,泉之南北隅,克全其根,不傷其性,載舊土而植新地,煙翠靄靄,寒聲蕭然。適有問者,曰:“樹梧桐可以代琴瑟,植楂梨可以代甘實。茍愛其堅貞,豈無松桂也,何不雜列其間也?”答曰:“君子比德于竹焉:原夫勁本堅節(jié),不受霜雪,剛也;綠葉萋萋,翠筠浮浮,柔也;虛心而直,無所隱蔽,忠也;不孤根以挺聳,必相依以林秀,義也;雖春陽氣旺,終不與眾木斗榮,謙也;四時一貫,榮衰不殊,常也;垂蕡實以遲鳳,樂賢也;歲擢筍以成干,進德也;及乎將用,則裂為簡牘,于是寫詩書篆象之辭,留示百代,微此則圣哲之道,墜地而不用聞矣,后人又何所宗歟?至若鏃而箭之,插羽而飛,可以征不庭,可以除民害,此文武之兼用也;又劃而破之為篾席,敷之于宗廟,可以展孝敬;截而穴之,為箎為簫,為笙為簧,吹之成虞韶,可以和神人,此禮樂之并行也。夫此數(shù)德,可以配君子,故巖夫列之于庭,不植他木,欲令獨擅其美,且無以雜之乎?!备`懼來者之未諭,故書曰植竹記,尚德也。22.上文劃線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2分)23.文章闡述竹之“德”主要從兩方面展開。它們是:(4分)竹的竹的24. 對“竊懼來者之未諭,故書曰植竹記,尚德也”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2分)A. 我擔心有人偷盜而不知(植竹的原因),寫此文來倡導(dǎo)君子德行。B. 我擔心還有來問的人不知(植竹的原因),故把書定名植竹記,倡導(dǎo)君子德行。C. 我私下?lián)膶淼娜瞬恢ㄖ仓竦脑颍?,寫此文來倡?dǎo)君子德行。D. 我私下?lián)膶淼娜瞬恢ㄖ仓竦脑颍拾褧仓裼?,倡?dǎo)君子德行。25.賞析文中劃曲線整句的表達效果。(3分)26.作者寫竹,均用了擬人化的手法。請對此加以賞析(4分)二 寫作( 70分)27作文由于歷史及文化背景的關(guān)系,東西方思維方式存在一定差異。有人認為:西方人屬于直線思維,注重理性、邏輯和實證。中國人屬于曲線思維,習慣迂回,崇尚感悟。在現(xiàn)代社會中,這兩種思維方式引來不少爭辯。根據(jù)上述材料,請選擇一個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要求:不少于800字。不要寫成詩歌。不要透露個人相關(guān)信息。2015屆楊浦區(qū)高三語文一模卷答案(修訂稿)一、天書有字又有情1.藝術(shù)(1分)2.文字是文明時代的標志;文字高于其它符號。(2分)(答“文字是文明斷不可缺的”,不得分;答“人類有了文字,才算得上進入文明時代”,得1分;答“只有文字能夠代表事物,記錄思想,并且傳播到遠方以及后世”得1分。)3D(3分)4.C (3分)5.從邏輯方面闡述。“文字”與“符號”是基礎(chǔ),“文字”與“藝術(shù)”是進一層的。(3分)(文字是一種記錄事物的符號,基礎(chǔ),得1分;文字又是追求完形和意境,或追求意境、性格、氣質(zhì)、神韻、活力、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shù),得1分;遞進關(guān)系、由淺入深,進一層等,分)(若答“從表面上觀察,文字就是一種符號,可進一步,文字是藝術(shù),這樣寫就可以更進一步推出最終觀點,有遞進作用”,得1分)6. 對韓美林的天書作品進行評論(1分),對古文字的(科學性和)藝術(shù)性進行研究闡發(fā)(1分);對應(yīng)前兩點具體闡發(fā):韓美林的天書橫貫古今、超越古今(1分);古文字不只是工具,同時也是藝術(shù),要追求完形和意境或古文字是有性格,有氣質(zhì),有神韻,有活力,有創(chuàng)造性的(1分)。(兩點各2分)(4分) (如果寫說明書籍著述或出版意旨,只能闡釋第9節(jié)“古文字不是冷冰冰的化石,而是有性格,有氣質(zhì),有神韻,有活力,有創(chuàng)造性的”“需要用藝術(shù)的眼光和思維”去研究闡發(fā)古文字,亦可得2分)二、遲行7. 因為整株木棉像一支盛大的燭臺,滿滿一樹花朵,像明亮燦爛的燭光火焰。(2分)(要點:對象:整株木棉或木棉花,得1分;艷紅鮮黃、明亮燦爛、色彩明亮、繁盛,得1分。“繁盛”不出亦可。)8.供人停留,觀賞美好風景;“亭”與“?!敝C音,意為人生要懂得放慢腳步,關(guān)注過程。(前1分,后2分)(3分)9.C(3分)10.觀點:虛寫、虛實相生、想象、聯(lián)想皆可 ,得1分;概括內(nèi)容(如:印度僧侶的修行,古希臘哲人的不行,灞橋離別或折柳送別等,出人物或事件皆可,內(nèi)容答兩點以上),得1分;效果:穿越時空,古今貫通;豐富了文章的內(nèi)涵(任出一點),得1分。(3分)11.逐層深入,富有節(jié)奏感,強化遲行的意義;一組排比,對全文有總結(jié)作用。(3分)(增強節(jié)奏感、加強語勢、韻律、強化等,得1分;逐層深入或總結(jié)全文、升華主旨,得1分;強化遲行的意義,得1分)12.整篇文章以“遲行”(步行或行走)貫穿,體現(xiàn)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把抽象的哲理用形象化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易于人們接受;文章從日常生活中的“遲行”引發(fā)話題,講到“亭子”的意義,再談到人類文明是經(jīng)過漫長的步行發(fā)展而來,揭示了“遲行”在歷史和現(xiàn)實中的價值,由淺入深,逐層深入。(4分)(由木棉花或日常生活引出,得1分;亭子,得1分;人類文明步行的意義,得1分;逐層深入或由淺入深或由實到虛地揭示了“遲行”在歷史和現(xiàn)實中的價值和意義(主旨),得1分)三、默寫13.回也不改其樂 (6分)弓如霹靂弦驚望盡天涯路萬里歸船弄長笛千里暮云平駑馬十駕沙鷗翔集月滿則虧四、古詩詞鑒賞14.詞(1分)(曲子詞、詩余)15.B(3分)16.雖經(jīng)歷人生風雨,也有對自己境遇的感慨不平,但詞人終究對“春雨”、“烏鵲”用了“足”和“喜”兩字,繼而用“報新晴”這些鮮活、明快的詞來傳遞作者面對命運多舛,仕途坎坷的現(xiàn)狀所秉持的樂觀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4分)(要點:生平,被貶謫/受迫害/仕途坎坷不順/蟄居黃州,得1分;個性,樂觀曠達等,得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