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教學反思.doc_第1頁
三上教學反思.doc_第2頁
三上教學反思.doc_第3頁
三上教學反思.doc_第4頁
三上教學反思.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石頭書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科學小品文,通過川川和磊磊兩個孩子與勘探員的交換,介紹了許多有關巖石的知識,也表現(xiàn)了兩個孩子熱愛科學,探求知識的強烈愿望。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放手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因此,教學一開始,我便引導學生與課題對話,由題質疑,放飛學生的思維:當你看到“石頭書”這三個字時,你想到了什么?學生的問題接踵而至,他們的問題都源于生活,很有見地又不乏童趣,與這篇課文情趣相吻。在學生提問的最后,我追問了一句:同學們根據(jù)課題,腦海中一下子就閃現(xiàn)了這么多問題,真好!大家都想很快找到答案,一直要把問題都弄明白為止。對嗎?學生們大聲回答道“對!”“問個明白,探個究竟,這就叫刨根問底,現(xiàn)在,就讓我們打開書,道課文中去刨根問底吧!”在情景中引入“刨根問底”一詞并自然地加以解釋,既為下文的學習作一鋪墊,更激起了學生刨根問底的濃厚興趣,使教學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學會查“無字詞典”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通過爸爸教聰聰學會用“無字詞典”來理解“驕陽似火”和“驚濤拍岸”兩個詞語,讓孩子們學會如何到生活實踐中學習語文,感受“生活處處皆語文”。在理解“驕陽似火”的時候,我讓孩子們比較聰聰和爸爸的理解哪個更形象時,孩子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第二個。然后我就讓學生學學爸爸,用生活中的現(xiàn)象來說說什么是“驕陽似火”。孩子們的思維非常活躍,有的說夏天的柏油馬路在太陽光的照射下,都快要融化了;有的說小狗蹲在大樹下熱得伸長了舌頭直喘氣,還有的說知了在樹上不停地叫著“熱死了,熱死了?!痹诮酉聛淼膶W習中,我們一起用生活中的學問來理解“山崩地裂”、“意味深長”等,如果孩子們能堅持從生活實踐中學習語文,孩子們的語文素養(yǎng)一定能慢慢提高的。 1.讓我們蕩起雙槳教學反思 本課是一首著名的兒童歌曲的歌詞,作者是著名的詞作家喬羽。這篇課文既是對生活在新中國的少年兒童幸福生活的真實描繪,同時也是對少年兒童未來更美好的生活的憧憬。它是一首傳唱至今的經(jīng)典兒童歌曲。 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教學難點是理解“是誰為我們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在教學第3小節(jié)中,我讓學生理解“盡情”的詞義,學生的回答是“盡興”、“很快樂”。通過了解一個詞的意思來理解“做完了一天的功課,讓我們盡情歡樂”這句話。在理解的同時,讓學生自己聯(lián)系實際再次體驗完成功課時的那種輕松快樂。緊接著思考“是誰給我們安排下幸福的生活”?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式來回答問題。因為學生感情層次尚屬于淺層次的,他們理解不到也體會不到黨對少年兒童的關心愛護,感受也感受不到文中的“我們”對黨的無比熱愛之情。這時,我有點心急,對學生進行了灌輸。為了不強行灌輸,我適當?shù)呐e了些例子來讓學生理解。聽了我的動情描述,孩子們體會到了新社會的幸福,心靈也受到震撼,深深地體會了黨的偉大、黨對少年兒童的關心愛護,感受到文中的“我們”對黨的無比熱愛之情。二是聯(lián)系實際,說說現(xiàn)在的我們感受到了黨的哪些關懷?孩子們在討論交流中,聯(lián)系自己在花園式的學校里學習、免費享受義務教育等事例,切實感受到了黨的偉大與恩情,由衷地產(chǎn)生了對黨的感激之情和熱愛之情。兩種情感牽引,使得難點進一步突破,孩子們的情感水到渠成地被激發(fā),再來讀文時,孩子們更能聲情并茂了。這樣一來,不僅讓學生體會到了課文所表達的感情,還能讓學生聲情并茂的朗讀課文。楓橋夜泊教學反思低年級的古詩詞教學中,主要定位在誦讀和理解詩意上,進入三年級后的孩子,有了一定的獨立閱讀能力,如果僅僅限于讀正確和理解詩意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努力實現(xiàn)意義到意境、意蘊的跨越,所以在教學楓橋夜泊一詩時,我把重點放在理解古詩詩意、體會詩情上。 教學中,我緊抓住詩中的“愁”字展開教學,找準了這首古詩的感情基調。緊扣詩眼,抓住“這首詩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情?愁,什么叫愁?(煩惱)誰在愁呢?(詩人張繼)他為何而愁呢?”這一連串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地學習古詩。在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張繼“愁什么”時,首先是引導學生通過對詩句字面意思的理解,烏鴉悲戚地啼叫,整個大地都被寒霜籠罩,江邊的楓樹,點點漁火,寒山寺的夜半鐘聲這一切都讓詩人感到孤獨、凄涼、寂寞。然后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猜猜詩人為何而愁,學生猜測:他可能遠離家鄉(xiāng),在思念親人;他可能是憂國居民等,然后出示一段介紹詩人張繼落榜的小故事,讓學生更進一步地認識到詩人張繼的孤獨、寂寞。 最后指導學生誦讀詩歌,學生的情感也就自然而來,也就讀出了張繼這種深深的愁。山行教學反思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些學習古詩的經(jīng)驗和體會,初步了解了古詩的一些特點,對古詩有了一定的情感傾向?;谶@首詩是描寫秋景的,課堂上,我立足于讓學生通過朗讀、借助插圖入境悟情,體會詩的意境并達到熟讀成誦。 為了讀出古詩的節(jié)奏和音韻之美,在教學時,我適當進行了朗讀技巧的指導,如“拖腔”的準確運用,每句第四個字做較大的停頓,如“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边@樣一指導,就能顯示出古詩特有的樂感和韻味。 這首古詩配有符合詩意的插圖,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我讓學生說說讀完這首詩后,你的眼前出現(xiàn)了哪些景物。孩子們都能借助插圖和文本語言展開想象:彎彎曲曲的山間小道、山腰間繚繞的白云、隱隱約約的幾戶人家、滿山遍野火紅的楓葉,學生腦海中都留有了畫面感,但是在描述的時候語言不是很美,需要教師的點撥指導。3.古詩兩首教學反思山行與楓橋夜泊這兩首古詩學生早已能背誦,通過各種渠道也基本能理解古詩的意思。但古詩的教學除了理解詩句的意思之外,難點在于引發(fā)想象、激發(fā)學生情感。課堂上,我利用圖文結合的方法,使圖文對照了起來。先讓學生看清圖,也就更能理解了“石徑斜”、“白云生處”、“楓林”和“紅于二月花”等,看著賞心悅目的美景,詩人便停下腳步駐足欣賞了。學生很容易體會到詩人的那種喜悅心情。再引導學生看第二幅插圖,同是秋天的楓樹,色彩和形態(tài)完全不一樣,前者紅葉似火、激情涌動,后者枯枝老樹昏鴉,然后再來請同學們將兩首古詩都來讀一讀,。一喜一悲,心境的不同,同樣的景色也有了不同。這時,我適時地點撥:環(huán)境的烘托,也能夠反映出人物的心境。接下來,再來讀一讀山行,你能想象出那副畫面嗎?(曲徑通幽、白云飄渺、紅葉似火)再來讀一讀楓橋夜泊,找一找詩人淡淡的愁還體現(xiàn)在哪些景色之中?(寒鴉枯樹、月落凄清、夜半鐘聲)最后,讓孩子們通過高聲吟誦,與詩人進行心靈的對話和情感的碰撞。讓學生真正享受到詩歌帶給他們的快意!我想:綿綿詩情也會像一股溪流涌進孩子們的心扉吧!4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學反思做一片美的葉子,這是一篇散文詩,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描寫了大樹和葉子的外形之美和內在之美。由物及人,由“大樹”和“葉子”,想到了人,想到了人的生活,啟迪人們要學習葉子那種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語言清新自然,給人美的同時,又讓人浮想聯(lián)翩?!盀榱宋覀兊拇髽?,做一片美的葉子吧!”這一句總結全文,那么,葉子美在哪里呢?一、學習葉子的外形之美。我們抓住了“遠遠望去,那棵大樹很美。” “樹像一朵綠色的云,從大地上升起?!弊x出了樹的色彩美、形態(tài)美和姿態(tài)美,從而體會大樹充滿了生命的活力,具有靈動之美。接下來,8我著重帶領學生細細品味了課文的第4、第6自然段,幫助學生查找“無字詞典”,理解“形態(tài)各異”的意思,借助采集到的樹葉,使學生知道,每一片葉子都有各自的特點,即使在一棵書上,也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通過朗讀,讀出葉子的美。第6自然段,就以一個問題引領學習,“你喜歡那個季節(jié)的葉子,為什么?”學生暢所欲言,表達了自己對不同季節(jié)葉子的喜愛。是的,它春天萌生,夏天旺盛,秋天枯萎,冬天終結卻又醞釀著下一輪的生命周期,真是生生不息??!二、挖掘內在之美?!盁o數(shù)片不同的葉子,做著相同的工作,把陽光變成生命的乳汁奉獻給大樹?!弊寣W生明白真是葉子的特殊本領光合作用,為大樹的生長提供了必須的營養(yǎng),還為我們人類提供了新鮮的空氣呢!接下來,葉子們還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回歸大樹底下的根,多么無私的壯舉呀!了解了葉子的外在美和內在美,我還引導學生比較樹葉和人相似的地方,學生很快明白了,綠葉為大樹而生,有了每一片葉的美麗和無私奉獻,大樹才會生長得茁壯、蔥翠;我們祖國也是如此,有了每個人的辛勤工作、無私付出,我們的祖國才會這么和諧美好,我們的生活這棵大樹才會如此的幸福!而我們每個小朋友也都是一片葉子,只要我們思想棒、學習棒、身體棒,我們的班級、我們的學校也就會像一棵大樹,枝繁葉茂、生機勃勃。習作1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講了作文宗旨:用自己的口說自己的事,用自己的筆寫自己的情。從三個方面入手,和學生討論了三個問題,1 .作文材料從哪兒來?從每個人的生活中來,一花一木皆入文。2 .作文中好詞句哪來的?無字詞典與有字詞典中的,就是積累。3 .作文中的感情哪來的?心中所感,抒發(fā)胸意。分析了例文,好阿姨中幫助學生了解要將人寫的清楚具體,就要寫清人物動作、神態(tài)、語言(學生自己總結的)。講清楚事,要有一定的順序,可以是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假如我有一只神筆,學生獲得的就是作文要有想像力,指云為馬,看水如玉,都是想像來的。我告訴孩子們,作文不是今天才會寫的,以前我們寫的都是作文,今后我們積累更多、經(jīng)歷更多、感受更多,我們的作文就會寫的更好。 學生興趣高漲,都想伸手試一試。這算是開了個好頭,有興趣就要保護,今后如何保護這種興趣,是我作文教學的關鍵。習作一的第二課時,我用來給學生小組交流學習,并指導修改。宗旨:好文章是改出來的。講了托爾斯泰改小說的故事作為范例。修改入手的幾個方面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讀兩遍,不通的句子改過來,不會改,可以請教老師同學。2、添詞句。方法:小組討論,互提建議。修改效果自評辦法:自己讀讀修改前后的作文,覺得有進步就給自己畫上一朵紅花。互評辦法:請小組其他成員或班上其他同學讀兩篇作文,有進步就給打朵紅花,看誰得的紅花多。練習1教學反思 口語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公民所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也是兒童不可離的生活實踐能力,因此口語交際教學必須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所以,在教學前,我將本次練習同開展班級讀書活動緊密結合,讓學生實實在在的讀幾本書,有具體的內容,有真實的感受,為教學中參與討論交流打下基礎. 口語交際是交際雙方的互動過程,教學活動應該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因此,在教學時,我努力營造了一個現(xiàn)實的交際情境.學生經(jīng)過討論,明白了要把自己讀過的書介紹給別人,必須講清書名,作者,主要內容,精彩之處后,提出:要開討論會,就得由各主持人,如果你當主持人,開場白怎么說 分組討論,推選講的好的同學講給全班聽.經(jīng)過競選,選出一名主持人組織本次讀書交流活動.主持人競選,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們躍躍欲試,討論激烈.活動中,在主持人,師生的評議中,學生們積極參與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活動即將結束,師生共同小結:1,以個人名義談參加讀書活動的收獲.2,以主持人的身份對本次讀書活動進行總結. 回顧本課,我想最大的成功在于,把握住了口語交際的特點,沒有上成說話課。也沒有上成在教師操縱之下的談話課,而是讓學生做主人,實實在在的充當讀書討論會的主持人和參與者,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在現(xiàn)實的讀書討論會上,以一種獨立的角色身份,自主的參與交際實踐活動.如果每堂課,教師心中始終將學生放在第一位,那么,我們的學生進步將是指日可待的.這不就是新課改所提倡的以人為本的理念嗎? 北大荒的秋天教學反思這篇文章寫得很美文美、境美、情美。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北大荒無比的熱愛之情。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就采用以畫促讀的形式引導學生感受這片景,體會這份情。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寫的是北大荒天空的美。教學時,我先畫了藍藍的天空,當學生讀好了流云變換的句子時,我說,老師要變魔術啦,接著,我用彩筆當場畫上了流云,同學們驚奇地喊著:哇,一道銀灰,一道血紅,一道絳紫,真好看??!學生自然而然地讀好了這一段文字??吹綀D畫幫助學生讀好了天空,教學第三自然時,我靈機一動,鼓勵小朋友拿出自己的筆進行畫畫。他們邊讀邊畫小河、小魚、波紋學生作畫的興趣很濃。然后,當我請他們朗讀的時候,我感覺到同學們已來到了那條清澈見底的小河邊,正津津有味地欣賞美景呢!看來,如果在朗讀前引導學生采用多種形式去感知教材,感受課文所表達的情境與情感,學生一定能有感情地讀好課文。西湖教學反思西湖是一篇優(yōu)美的寫景散文, 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向我們展現(xiàn)了西湖那秀麗的景色, 可謂句句是景, 字字都美。但這篇文章的語句非常難讀,有很多生僻的詞語,及較長的句子,學生第一次閱讀都很難將文章讀下來。為此,我讓學生先回家預習了本課。第一 課時,我又重點引導學生把課文讀通,我先是領著學生把課文讀一遍,然后把一些長句子、難讀的句子教學生讀了幾遍,之后讓學生自由練讀。為了引導學生感悟文中詞句所描繪的西湖的美。我首先出示了課文插圖,介紹圖中景點,然后讓學生說說西湖怎么樣?學生都說西湖很美。于是,我出示了文中總寫西湖美的句子:“西湖,就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弊寣W生體會這句話的意思。然后,我引導學生理清課文描寫的順序。先總寫西湖是杭州的明珠;接著遠眺西湖,寫出了遠山和湖面的美麗景色;然后作者又近賞西湖;最后寫了月光下的西湖。第三個環(huán)節(jié),精讀課文。幫助學生理清文章層次后,讓學生精讀感悟,體會西湖的美麗。方法是通過文字,結合文中插圖,邊讀邊想象,反復朗讀,感悟體會。其中重點抓比喻句欣賞,學習用“猶如”、“像”、“仿佛”、“宛如”等比喻詞說話。最后達到熟讀成誦、并試背。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朗讀感悟全文,積累內化。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背誦下來。為了降低背誦的難度,我采用簡筆畫畫出了景點的方位。 遺憾的是,沒有讓孩子們看看西湖的視頻,只是跟孩子們一起品味文中的優(yōu)美詞句,西湖的美孩子們可以感受到,但西湖的美麗容顏在孩子的腦中沒有真正形成畫面感。拉薩的天空教學反思 拉薩對于生活在農村的孩子來說,一切都顯得那么陌生遙遠。那里的天空究竟有多藍,有多美,他們沒有真切的體會。在教學時,我緊扣文本中的一個“藍”字入手,讓學生在反復品味文中描述藍天的語句的同時,激起了心中對這片美麗天空的無限遐想,產(chǎn)生獨特而到位的體驗。不過,深究課文內容,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在體現(xiàn)拉薩天空藍的同時,也用大量筆墨力在描繪拉薩天空的“凈”即“透亮”,這兩個關鍵詞仿佛整篇課文的兩條命脈,貫穿在整篇課文之中,因此,教學時,這兩個方面我都引導孩子重點去體會,去想象,去感受。 本節(jié)課上,我沒有以自己的講解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而是讓學生劃出文中描寫天空藍的句子,仔仔細細讀一讀,想想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給了他們充分的時間去讀書,與文本對話。孩子們都能緊扣文本,展開聯(lián)想,不僅吸收了文本內容所負載的信息,更在對話中體現(xiàn)了互相交流,雙向互動的過程。 此外,我適時地讓學生觀察課文插圖,插上想象的翅膀,感受拉薩不一樣的天空,在學生在充分領悟了文本語言的基礎上,由直觀的圖片,從感官上讓孩子再次感受拉薩天空的美,此時的學生真正感受到了對拉薩的向往和熱愛。 這樣的語文課,孩子是喜歡上的,這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習作2我的自畫像教學反思 我的自畫像是本學期的第二篇習作。 三年級的孩子剛剛接觸習作,許多能力還不具備。我決心本學期來個新嘗試,從中探討三年級入門作文應該怎么教的真諦。所以從第一篇習作,或是更早的寫話我就已經(jīng)擬定心中的習作教學藍圖,順著心中的方向去進行習作教學:降低難度,培養(yǎng)興趣,豐富想象,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搜集寫作資料的能力。所以在習作課上,我就是這樣一步步地落實習作教學的。 我的自畫像教學中,我認為最突出的一點是:讓學生明白什么叫特點?如:外貌特點、性格特點。讓學生明白在我的自畫像中,介紹自己外貌的時候,就是要抓住自己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來寫,如:王皓跟大家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架著一副眼鏡,像個小教授;齊老師眉心間有個痣,一說就知道是誰-,這些就叫做外貌特點。教學中我一邊講解,一邊找學生來當模特進行現(xiàn)場的口語作文教學。這樣做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讓學生懂得抓住外貌特點對自己進行介紹。在老師的具體指導下,學生就明確觀察的方向,明白自己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能抓住特點寫出來。 除此之外,我還抓住班上比較有性格的幾個孩子作為標本指導學生認識性格特點:斯文有禮貌、活潑開朗、樂于助人等。最后,我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做到有輕有重,有順序。如:我的自畫像中除了可以重點寫外貌、性格和愛好,還可以點到自己的名字、身高、體重等。你的大名可以先寫,也可以放到最后,但是一定要讓別人知道你是誰。至于順序,簡單點到的可以集中在一塊寫,重點寫的:如性格、愛好和外貌可以各分為一個自然段進行描寫。當然還可以有更多的方法。 以上的教學,我突破教學的難點,落實到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理清順序的能力,我比較滿意。練習2教學反思 練習中的處處留心這個版塊,主要是訓練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詞義。雖然課前已考慮到學生對于簡單的詞語在特定的語境中能準確判斷字詞的意思,但在理解 “漾”時我還是讓學生通過以下步驟來操作:1、引導學生讀懂題目的意思。2、把課文中的原句多讀幾遍。3、把兩種解釋都放入句子中讀一讀。4、根據(jù)上下文的意思作出判斷。這樣,學生很快就能找準“漾”的正確解釋了。接著,我又讓學生自己動手查字典來理解“蔫”、“挎”、“躡”在句中的意思,大部分的學生都能掌握了,還能簡單說出思考的過程和理由。 對于剛伸入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詞語意思有很大難度。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用這種方法來預習新課文中的生字詞,并在課外閱讀中也要廣泛運用,以使學生達到熟能生巧的地步。蒲公英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以優(yōu)美形象的語言敘述了一個道理:不要被事物美麗的表面所迷惑,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要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學生很喜歡這篇課文,從他們有聲有色的朗讀中就能聽出來了。可通過學文悟出蘊含的道理,我想也是有一定難度的?;谶@一點,我在教學中,設計了幾處說話練習:一處是讓學生想像兩顆小種子飛向沙漠、湖泊時的幻想,孩子們的想像非常生動:“這顆小種子看到沙漠金光閃閃的,就以為這全都是金子,他好像看到了這些金子在向他招手,他好像已經(jīng)看到了自己成為百萬富翁的樣子,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薄澳穷w種子好像已經(jīng)看到了自己漂浮在湖泊上,自由自在地欣賞著岸邊的風景,還和小魚、小蝦嬉戲,非??鞓?。”從他們的想像說話中孩子們也明白了這只是兩顆小種子不切實際的幻想。第二處是落在沙漠里和湖泊里的蒲公英在生命垂危的時候,會想些什么呢?因為學生此時對課文內容已有了一定的理解,所以他們已走進這兩顆種子的內心:“我要是當初聽了太陽公公的話,也不會落到今天的下場,我真是自討苦吃,被那美麗的外表所迷惑了。”“俗話說得好不聽老人言,吃苦在眼前,我要是聽了太陽公公的話,落在泥土里,相信我此時也茁壯成長起來,我現(xiàn)在真是后悔莫及呀!” 聽著學生的精彩發(fā)言,我感覺到他們已領悟了課文蘊含的道理。最后一處說話練習是在學習完課文之后,我問學生:“第二年的春天,當落在泥土里的種子茁壯成長起來后,她們的孩子也將要離開母親的懷抱,去找新的家,她們會怎么囑咐孩子們呢?”沉思片刻后,很多學生都能抓住兩顆種子的教訓,以蒲公英媽媽的角色叮囑孩子們。此時,我感覺學生已經(jīng)真正讀懂了這篇文章。 由此我想:語文課堂上的說話訓練,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而且會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三袋麥子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講了過年的時候土地爺爺送給小豬、小牛、小猴各一袋麥子。小豬把麥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種各樣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麥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則把麥子種下地,一年后收獲了滿滿一囤麥子。 學生對這樣的課文有著濃厚的興趣,因為文中有他們喜歡的動物形象。于是我在教學中利用書上的插圖進行看圖想像說話。我先出示小豬的圖片,讓學生分別說一說小豬看著黃燦燦的麥子,心里會想些什么,他是怎么說的,又是怎么做的?孩子們在說話時不僅說出了小豬的心聲要把這袋麥子做成各種各樣每位的食品,而且都能看到小豬饞得直流口水,說著還忍不住舔了舔嘴唇的樣子。有的小朋友還說小豬做好了各種各樣的食品還邀請好朋友們一起分享,個個吃得肚子滾圓。孩子們的想像已經(jīng)生動地展示了小豬憨厚可愛的一面。接著我出示小牛、小猴的圖片,讓孩子們說說小牛看了又看飽滿的麥粒,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小猴看了麥粒,會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結合文本語言,都能暢所欲言,這樣,不僅內化了課文語言,而且小動物的形象也會更加形象、鮮明。編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所以,上至課文結尾,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又要過年了,土地爺爺把小猴送給他的麥子拿來送給同學們了,你收到這袋麥子會怎么處理呢?” 大部分學生都能綜合三種小動物的做法,找到了處理這袋麥子的最佳方法像小豬那樣吃掉一部分,像小牛那樣保存一部分,像小猴那樣種一部分。當然,也有一些學生有其他的處理方法,我都予以了肯定,因為孩子的思維是獨到的,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新。哪吒鬧海教學反思 哪吒鬧海是一個家喻戶嘵的神話故事,其中的主人公哪吒為民著想、不畏強暴、敢斗邪惡,已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小英雄。學生對課文內容比較熟悉,而且很感興趣。因此學習這篇課文的重點不是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是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將人物的形象在學生頭腦中活起來,并將這個故事講生動。本文的課題很有意思,一個“鬧”字形象地揭示了故事的主要內容。因此,這篇課文的教學也是緊扣著這個“鬧”字進行的,效果不錯。 一、抓住關鍵詞語理解課文內容。教學時,我緊緊抓住一個“鬧”字進行朗讀感悟。根據(jù)學生的疑問“哪吒為什么鬧海?哪吒是怎么鬧海的?最后的結果是怎樣的?”引導他們朗讀課文,看看文中哪幾小節(jié)回答了這些問題,從而理清了課文的層次。在理清了課文層次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看課文第一小節(jié),說說哪吒為什么鬧海,并適時地標出重點詞“稱霸一方”和“興風作浪”,再歸納段落大意。用同樣的方法,讓學生邊讀邊感悟文章里寫了哪吒的三次鬧海。我又乘機檢查了孩子們預習情況。接下來,讓學生精讀課文二至四小節(jié),邊讀邊思考,給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時間,邊讀邊圈畫出關鍵詞,弄清每個小節(jié)寫了什么,接著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哪吒一共鬧了幾次?每次又是怎樣鬧的?再通過與學生互動,讓學生自己總結出哪吒機靈勇敢的特點。這篇課文的用詞非常精妙。認真閱讀體會,便會在頭腦中放電影,這也是學生感興趣的原因,所以課堂的氣氛一直很熱烈。例如,哪吒在鬧海時的一系列動詞跳進、取下、擺、掀起、一閃、躲過等,我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了演一演,并與孩子們進行了交流,從而體會哪吒的機靈與勇敢。完成補充習題課后第三題時,我發(fā)現(xiàn)作業(yè)質量較好。這不僅僅是為應試服務,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想象力在表演時,得以更好地張揚。二、加強語言表達訓練。教學本課,在很多地方我都給孩子們提供了表達的機會,比如水晶宮里搖晃起來,那么龍王和蝦兵蟹將們會怎么表現(xiàn)呢?當夜叉看到鬧海的是個娃娃時,它會怎么想?怎么說?當聽說夜叉被哪吒打死之后,龍王會怎么說?哪吒與三太子見面,兩人分別會怎么說?當制服了龍王父子之后,如果你是百姓,你想對哪吒說什么?等等。這樣的設計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想象力,也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三、圍繞“鬧”字,想象畫面。學習語文是為了運用語言,在教學中我邊引導學生朗讀邊讓他們圈畫出描寫哪吒動作的詞,學生們找到了“跳進”、“取下”、“擺”、“掀起”、“搖晃”、“機靈”、“一閃”、“躲過”、“氣沖沖”、“舉槍便刺”等,通過表演讀,讓學生更深刻地記住了這些詞,為今后在寫作中運用作了儲備。學習語文是為了運用語言,所以在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積累語言,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圈畫出關鍵詞語,讓學生注意用詞的準確。如“跳進”“取下”“擺”“掀起”“搖晃”“機靈”“一閃”“躲過”“氣沖沖”“舉槍便刺”等,強調這些詞語也是為了方便學生更好的記憶,復述課文時能盡量運用書上的原句。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多次抓住了文章中的“留白”,想象說話,讓學生學會創(chuàng)造性的復述。四、重視朗讀,鼓勵學生質疑。在課堂教學中,讀書是本節(jié)課的主旋律,課堂上最美的聲音就是孩子們的讀書聲,尤其是抓住重點句段反復研讀,學生讀得字字響亮,讀得入情入境?!耙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情感體驗,不同的理解感悟。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小哪吒可機靈啦隨即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币粋€“扔”字在學生的情感領域里產(chǎn)生了不同的解讀。輕讀能表現(xiàn)出哪吒的功夫高超,再重的乾坤圈在他手中舉重若輕,不費吹灰之力;重讀則能表現(xiàn)出乾坤圈分量之大,非常人所能比擬,也正是因為乾坤圈之重,扔過去才能將兇神惡煞的夜叉致于死地。 可見,在讀書學習中,引導學生敢于質疑至關重要。學習如果不質疑,就像沒有水和氧氣的生命一樣,不可能有勃勃生機的,而且遲早會枯竭死亡。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做一個善于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的良師!這就是我上這節(jié)課最大的收獲!五、借助“鬧”字,講述故事。本篇課文的一個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能將這個故事講生動。因此,在學習全文的基礎上,播放動畫片哪吒鬧海的片斷,這樣這個故事在學生的頭腦中更加豐富、生動起來。然后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回憶哪吒鬧海的故事經(jīng)過,并試用自己的話來講講。再同桌試講,相互指正。最后指名讓學生上臺講述,可以讓學生邊講邊配上合適的動作,師生作出評價。習作3教學反思 進入三年級,開始真正習作課教學了,已經(jīng)上了兩個單元的作文課,我發(fā)現(xiàn)教起來確實需要有些困難,兒童作文,需要經(jīng)歷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雖然學生口頭語言已有了相當?shù)姆e累,但要他們用準確的書面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畢竟還有較大的難度。我認為還是應從模仿起步,它能在理解和表達、學習與運用之間架設起一座橋梁,從而大大降低起步作文的難度。教材將“習作例文”單獨編入習作學習內容,用的是孩子的語氣,寫的是孩子的生活,抒發(fā)的是孩子的感情,且篇幅短小,格調清新,使學生讀了倍感親切。 如“習作3”先讓學生觀察一幅畫:遠處有山,天上有朵朵白云,近處一片樹林,一條小河從樹林里流出來,岸上有草有花:然后讓學生添上幾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并為整幅圖涂上顏色。學生看到了有自己參加繪制的這幅美麗的圖畫,尤其看到有自己添加的可愛的小動物,心里一定很高興:這時要求學生把這幅畫寫下來,學生一定是很感興趣、有話可說的。習作3的例文“幾條小魚在河里快活地游著。它們有時停下來,有時在水里轉圈圈。游著游著,小魚好像發(fā)現(xiàn)了敵人似的,迅速鉆到深水里不見了?!倍潭痰娜湓挘尯⒆觽冎涝趺礃訉懞永锏男◆~。孩子們的模仿能力還是很強的,我讓他們根據(jù)習作要求完成圖畫,很多孩子還是很自然的想到了小鳥、小兔、小鹿等一些常見的小動物,在描寫時都模仿著所給例文的敘述方法來寫,開始,我覺得有些抄襲的感覺,希望他們能寫出不一樣的情景,可是轉念一想,我是不是要求過高了,孩子們只要對某一項活動有了興趣,就會樂此不疲。對于剛剛從寫話階段過渡到習作階段的中年級學生來說,他們最需要培養(yǎng)的就是對習作的興趣,相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