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研組經(jīng)驗交流材料.doc_第1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1/c7bf24f9-0be3-4981-97c5-898054ea9076/c7bf24f9-0be3-4981-97c5-898054ea90761.gif)
![語文教研組經(jīng)驗交流材料.doc_第2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1/c7bf24f9-0be3-4981-97c5-898054ea9076/c7bf24f9-0be3-4981-97c5-898054ea90762.gif)
![語文教研組經(jīng)驗交流材料.doc_第3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1/c7bf24f9-0be3-4981-97c5-898054ea9076/c7bf24f9-0be3-4981-97c5-898054ea90763.gif)
![語文教研組經(jīng)驗交流材料.doc_第4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1/c7bf24f9-0be3-4981-97c5-898054ea9076/c7bf24f9-0be3-4981-97c5-898054ea90764.gif)
![語文教研組經(jīng)驗交流材料.doc_第5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1/c7bf24f9-0be3-4981-97c5-898054ea9076/c7bf24f9-0be3-4981-97c5-898054ea90765.gif)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語文教研組經(jīng)驗交流材料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絕對主宰,大部分時間里,學生或在緊張地記筆記,或在忙著找書上的知識點,被動地接受知識。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觀認為,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想法、經(jīng)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fā)現(xiàn),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xiàn)教學相長,即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1、以學定教,因學而生真正的生本教育,應該是“以本為本”、“以生為本”、“以情為本”,所以我們教師拿到一篇新課文,是否應該以學生的身份走進文本,感悟文本,從文本中找到學生的興奮點、感情點、能力點、生長點,從而找準“切入點”,以學情定教情,因“需”而動(即根據(jù)語文教學的需要,教學任務的需要刪繁就簡確定教學內容),應“勢”而動(即根據(jù)文本內容、風格、語言特色及學生的喜愛程度審時度勢確定教學內容),因學而生。這是我們語文教師不管是參賽還是平時教學在備課時都應該深思熟慮的問題。2、以學為主,以教為導一節(jié)充滿活力的課,不是看教師的表現(xiàn)如何出色,而是看在課堂中,學生的大腦、雙手、眼睛和嘴巴是否都得到了恰到好處的運用,是否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是否讓每個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獲得心智的發(fā)展。每位教師都要想盡千方百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入手,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用真誠、贊賞的語言,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真正實現(xiàn)師生互動。如小組PK賽,評比藍星、紅星,評選優(yōu)秀小組或個人,運用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等。3、 備課中正確定義“預設”,使“生成”事半功倍。教師對課堂教學的“預設”并不是為了限制其生成性,而是為了使這種生成更具有方向性,更富有成效性。教師的備課應側重于學生的“學”,教師的“教”應該是為了預設的生成引導方向的。因此,教師在備課時應更多地為學生的“學”而預設,真正讓學生有的放矢。教師備課時要甘于“忍痛割愛”。語文課追求簡約之美。當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創(chuàng)意、教學課件,甚至是一段教學用語離開了教學目標的時候,它就是再美也要忍痛割愛。 備課中留有空白,讓“預設”能正真的生成有效教學。教師在課堂上一放一收,使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能動性得以充分開發(fā),課堂的生成效應逐一顯露,彌補了以往的生成缺失。 4、多元解讀文本,營造百家爭鳴的“生成”氛圍。文學文本的解讀活動,是一個反映、實現(xiàn)、改變、豐富文本的過程,也是一個融匯了解讀者的感受、體驗、聯(lián)想、想象以及審美判斷等多種心理活動的特殊的認識過程和心理活動過程。語文課堂的生成是一種資源的生成。資源的豐富和多樣,是課堂生成的重要特征。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大力開發(fā)和利用文本資源,通過語言的閱讀,使得學生能夠準確把握每一個語言組合體各要素之間的關系,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在文學語言的提示下,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藝術感受能力去感知文本形象,展開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象去進行文本形象的再生成,從而盡可能完整、清晰地完成文本的解讀,品析文本形象。這也是一個文本的反映和實現(xiàn)的過程,在此基礎上引發(fā)更豐富的預設以收獲更廣博的生成。5、在“生成”中拓展創(chuàng)新,力求“生成”精益求精。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學生的創(chuàng)造才能與生俱來,假如老師能在課堂現(xiàn)成的生成基點上為學生構筑一個平臺,那他們的創(chuàng)造潛能就可以得到極大的發(fā)揮。老師執(zhí)教背影一課時,可提出“假如你是此時的朱自清,你想對父親說些什么?”的預設;幽靜悲劇時,上課伊始時情境導入及拓展延伸版塊“悲劇之思”相關圖片的出示“這里曾經(jīng).而如今.”的預設;阿里山紀行時,“假如你是吳功正先生之行的導游,你將怎樣介紹今天的行程?參照文章中作者行蹤,完善解說詞”的預設;棗核時,“請你試著給文章?lián)Q一個標題,是換的好,還是原來的好?”的預設;都市精靈時故意留白的預設,讓學生添上自己最想解決的問題,學生興趣盎然,紛紛提出了“我想知道鄖縣的精靈應是什么?”“作者為什么把有無動物作為衡量城市的標準?”“作者為什么能把動物寫得那么可愛?”等問題。這些預設不僅收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更生成了新的資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6、整體與細節(jié)的關系語文教學要注意整體美與細節(jié)美的結合。整體美,首先語文教師要整體把握語文教學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其次對教材教學目標進行整體把握。最后對課文進行整體把握。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曾說:“語文教學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既然一半是藝術,那么,語文教學就離不開一個“美”字。語言文字的本質和靈魂是情感,就是美。縱觀以往語文教學,忽視整體情感體驗和美感,瑣碎的問題特別多,分析零亂把一篇文章弄得支離破碎。新課標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因此我們教師整體教學流程的設計要簡約,要有創(chuàng)意,要有亮點,要突出“一課一得”。如藍藍的威尼斯可設計為“激發(fā)讀趣,感受美想象美景,積累美暢游勝地,實踐美質疑探究,思考美”;背影一課可以“背影”為線設計為“感知背影品析背影誦讀背影話寫背影”;幽靜悲劇一課可以“悲劇”為線設計為“明悲劇之事品悲劇之慘探悲劇之因避悲劇之舉”;棗核一課就圍繞著“請你試著給文章?lián)Q一個標題,是換的好,還是原來的好?”這個問題,從結構上、從內容上、從寫作手法上、從情感上等幾個方面深入研讀文本。細節(jié)美,就是我們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教學藝術,包括教師的儀態(tài),教師的激情,教師的語言,教師的基本功,師生的評價,環(huán)節(jié)與環(huán)節(jié)的過渡語,板書設計等等。7、學會與會學的關系葉圣陶說:“教任何功課,最終的目的都在于達到不需要教.”“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我們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會些什么,還要讓學生會學些什么,更要讓學生會用些什么。這次大賽中,只有部分教師重視了學法指導。如郭長霞老師教學生如何寫導游詞,周慧老師教學生如何賞析語言,潘麗老師朗讀技巧的引領等。教師不能從“教”的角度看“學”,而要從“學”的角度看“學”,更要從“學”的角度看“教”。教師不能用教師的眼睛看教學過程,而要用學生的眼睛看教學過程,教師不能只當教者,更要善于當學者(學習者)。8、感悟與朗讀的關系“好文自應瑯瑯讀”,“教學千法讀為本”。語文教學要抓語言,語言教學要抓語感,語感教學要抓朗讀。著名的特級教師余映潮說:“課堂上的朗讀,小而言之,是培養(yǎng)語感,積累語言的極為重要的正確途徑;大而言之,是教學改革和教師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是培養(yǎng)文明的高素質人才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9、精講與精練的關系語文教學也要學習理科教學,重視當堂訓練。訓練的題目也要精編精選,緊扣課堂教學重點設計?!敖虒W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語文課堂是潤澤生命的殿堂,語文的本色是簡樸的。洗盡鉛華,刪繁就簡,融聽、說、讀、寫為一體,使語文課真正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課堂洋溢著濃厚的語文情趣,彌漫著濃厚的語文氣息,實現(xiàn)本色的回歸。我眼中的語文生本課堂何謂 “生本課堂”?就是以生為本,為了學生發(fā)展的課堂,為了學生發(fā)展的語文課堂。正如課程標準所說“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币陨鸀楸?,是個時髦的話題,也是個永遠不會落伍的話題,但真正的要在教學中、在課堂里落實以生為本,確實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針對我們的語文課堂,淺談以下兩方面內容。一、營造“以生為本”的課堂背景許多成功的課例都十分注意新課學習前的課堂氛圍和學生學習新知時的心理環(huán)境布設,這是生本課堂背景的重要內容。它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情緒和學習興趣若學生的學習情緒高、興趣濃,則課堂上積極主動,踴躍表現(xiàn),思維活躍,課堂效率高;反之,則表現(xiàn)為消極被動,懶于思考,啟而不發(fā),課堂效率低。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課堂背景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展示。例如,優(yōu)美的畫面既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又能給人以美的享受,所以也是設計課堂背景的一種有效策略。上次我在執(zhí)教鼎湖山聽泉這篇課文時,在上課前先 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欣賞鼎湖山的優(yōu)美的圖片,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鼎湖山聽泉來,把他們帶進了一個充滿神奇色彩的世界。所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下,學生上課的積極性也增強了,對她們接下來的上課有一定的幫助。當然,不同的課文有不同的導入方式,比如上課剛開始,師生之間的談話能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讓學生樂于和教師交流,也能對整堂課的教學起到積極的作用;上新課前根據(jù)課文內容設計一些謎語讓學生競猜,既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表現(xiàn)欲,又能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有些感情色彩較濃的課文可用相配的音樂激起學生的情感;情節(jié)有趣的課文可以通過講故事來激起學生的興趣等等。總之,課堂背景設計只要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guī)律,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創(chuàng)造“以生為本”的學習方式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敢于放手,并真正依靠學生自主地學,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實施“生本教育”,首先需要教師在思想上完全放下包袱,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還給學生,這樣,學生才能有足夠的自主學習的空間去自由發(fā)揮,自由創(chuàng)造,否則的話,如果教師只是在形式上放開,而在實際操作時,總是擔心學生這沒學到,那沒學好,非要讓學生按照自己思維框架去學習,那就會束縛學生的手腳,壓制學生的學習天性,大大削弱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反思我們自己的語文課堂,講臺下的學生們大多是被動地接受教育。很多時候,在新課一開始,會很形式地對學生發(fā)問“你們想了解什么或者你的腦海中有什么疑問”等類似問題,這看起來似乎是以學生為本,鼓勵他們敢想,看起來似乎是個好的開頭。但是,縱觀整個語文課堂,學生并沒有圍繞他們所提出的問題來共同探討問題,相反,是老師一直在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在如此被動的教學環(huán)境下,學生一味思考老師的發(fā)問,而自己不敢說自己所想的,更不敢做自己想做的。生本教育要求學生在課堂上不再是被動地接受教育,而是要敢想、敢說、敢做、敢愛、敢恨,敢于質疑教材、質疑教師,敢于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敢于發(fā)表自己的獨特見解,敢于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鼓勵不同觀點之間的爭鳴與碰撞,強調對問題的多角度的理解,善于對同一問題發(fā)表各自不同的觀點。轉變學生學習方式,著力點應是學生主動地學習,實質性地參與教學過程。在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過程中要注重實效性,教學方式要服務于學生的學習方式。希望在“生本課堂”的帶動下,我們的語文課堂能日趨成熟!語文教研組經(jīng)驗交流材料語文課堂上的激活藝術隨著年級的升高,年紀的增大,我發(fā)現(xiàn)我班的學生上課的氣氛越來越沉悶,發(fā)言的同學總只有那么幾個,寥寥無幾。不管你老師如何地上竄下跳,聲嘶力竭,好多學生像老僧入定,穩(wěn)穩(wěn)坐著,目光呆滯,面無表情,好像你老師講課與他好無關系。做為一位語文老師,就像一位琴師,有了好的技藝,需要找到知音,可是不管你在上課如何啟發(fā),總找不到幾個響應你的學生,這種課上起來真是令人喪氣,越來越?jīng)]勁,真是無奈呀。我分析了一下,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1學生大了,愛面子了。小時候不懂,說話大聲,說錯了也不難為情,可現(xiàn)在卻怕說錯被其他同學笑話,所以有部分害羞的學生知道了答案也不舉手,寧愿藏私,只坐在那兒聽別人講。2有部分學生學習基礎較差,課堂上師生討論的問題他一下反映不過來,不會組織語句,所以答不上來。另外,有的學生已經(jīng)形成一種習慣,他從來只是聽眾,而不是參與者,我反復強調要抓住發(fā)言的機會鍛煉自己的口才,但他們卻任由機會白白流失,不懂得珍惜。3我們所面對的學生,學習的能力、學習時的注意力以及學習的基礎差別很大,而我們老是用一種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對你的講課失去了好奇心,沒有了新鮮感,所以一部分學生懨懨欲睡,或思想開了小差,上課似聽非聽,更別說是發(fā)言了。其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如何才能調動學生上課的興趣,吸引他們的眼球,激活課堂的氛圍呢?我從教學實踐出發(fā),又參考了些教育理論,并從聽課中得到的啟示,總結了以下幾條,以此來指導我今后的課堂教學。 1重視課堂起始的導語。一個好的導語能把學生帶入一種心向往之的教學境界。導語要求新、求活,但不能故弄玄虛。導語的設計需要教師的機智,有時需呈現(xiàn)場發(fā)揮,隨機應變。用自己的學生和借班上課導語是不能一樣的,借班上課導語之前要增加一些“見面禮”。常見一些特級教師只用兩三句風趣幽默的“見面禮”,就能迅速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而且像油鍋里滴上幾滴水一樣地把課堂激活。 2要用巧妙的方式提問 。問題是課堂的靈魂。問題設計得好,加上課堂上老師運用得當,一堂課就能被充分激活。問題的設計需要老師精心的準備,設計出一些能點燃學生思維火花的問題,設計出一些“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問題。問題是一把金鑰匙,它可以幫助學生打開思維與求知之門;它又是一座橋梁,架設在一個個充滿知識迷津的渡口。你不見,一堂好課常常是由幾個巧妙的問題把學生的思維“點”活。 3仔細傾聽,善用鼓勵。鼓勵是一門藝術,研究課堂教學就必須研究它。鼓勵有許多種,有的教師側重語言鼓勵,有的教師側重表情鼓勵,也有的教師側重動作鼓勵(如點頭、手勢及掌聲等)。不管哪種鼓勵,只要被學生接受,配合默契后,都能收到較好的范果。經(jīng)常使用鼓勵的教師,課堂上像有一股春風,師生配合自然,交流默契,經(jīng)常充滿會意的微笑,學生思維積極,發(fā)言大膽踴躍,這樣的課使人百聽不厭。 4說話風趣,添加幽默。 幽默是一種最高級的智慧,也是一種藝術。老師講課不能老是板著面孔講,在課堂顯得沉悶的時候,說句歇后語,插個笑話,猜個謎語,用來調節(jié)氣氛不是挺好嗎?當然,課堂上的幽默一定要健康、高雅。如果備課時有所設計使其融入教學內容之中,其效果會更好。如一位老師在介紹茅盾的生平時,順便插入了茅盾先生背誦紅樓夢的小故事,效果甚佳。 5課堂競賽,激發(fā)興趣。課堂上引入了競爭機制,那課堂氣氛可想而知。競賽可以分為兩組型和多組型。兩組型就是把學生一分為二,答問時可以一組一個輪流答,也可以出題后搶答。搶答更容易激活課堂,但組織不嚴密容易造成混亂,需要老師精心組織,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 語文教研組學習材料當前語文教學中值得反思的三種現(xiàn)象 現(xiàn)象一:“用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痹捯魟偮?,教室內人聲鼎沸,聲音一浪高過一浪。學生讀得搖頭晃腦、面紅耳赤,場面煞是熱鬧,教師頗為滿意。這話日漸成為一種時尚。 反思: (一)難道學生個個都喜歡高聲朗讀?仔細想想,答案非常明顯。學生之所以都選擇高聲朗讀作為“喜歡”的方式,不排除以下兩方面原因。 1、受從眾心理趨使。部分同學的放聲朗讀使其他同學身不由己,為給老師傳達“我讀得很投入”這一信息,就不惜扯著嗓門,搖頭晃腦。在這熱熱鬧鬧的場面中,學生的浮夸心理日益膨脹,個性日漸磨滅,其閱讀能力卻一直在原地踏步。 2、學生無其它方式可選。從低年級到高年級,放聲朗讀歷來都是“用你喜歡的方式讀”的代言。這樣,由字碼破解成音碼,再由音碼翻譯為意碼,成了學生固定的閱讀思維程序。他們從未學過默讀,更不知瀏覽是什么,以至于有學生在考試時還要出聲讀卷。對他們而言,沒有絲毫選擇的余地!試想,這樣的學生如何上網(wǎng)瀏覽,如何看書閱報,如何適應未來學習、生活的需要? (二)難道一定要“用喜歡的方式讀”嗎?筆者認為,即使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各種閱讀方式,這種說法也未必恰當。因為默讀、瀏覽要求學生將字碼直接譯為意碼,這種高心智活動往往會讓學生在自主選擇時避難就易。如果一味地用“喜歡的方式讀”,即放聲朗讀,那么,其默讀、瀏覽能力就會日漸萎縮。 結論: 這是淺表性的“選擇性學習”,不排除“放任自流”之嫌。 啟示: (一)要教給學生多種閱讀方法讓學生可選擇。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低年級,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中年級,初步學會默讀;高年級,學習瀏覽。作為一線教師,應認真研讀語文課程標準,并用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少一點嘩眾取寵,多一分生本思想,真正從學生出發(fā),立足于學生發(fā)展,讓學生學會潛心地默讀,學會快速地瀏覽,讓學生擁有選擇的余地。 (二)要引導學生靈活選用方法讓學生會選擇。如果學生已掌握各種閱讀方式,那么教師就應通過引導,讓他們學會針對不同內容、不同需要、不同情境選擇不同的閱讀方式。讓他們知道詩詞散文尤宜誦讀,說明文較宜默讀;初知大意需瀏覽,表情達意可放聲朗讀;在需保持安靜的環(huán)境中不宜出聲朗讀(如其他人還在凝神思考)因此,筆者認為將“用你喜歡的方式”改為“用你認為最適合的方式”,可能更為妥當。 現(xiàn)象二:對一些文句優(yōu)美描寫精彩的片斷,教師對其中的重點詞句視而不見,讓學生籠統(tǒng)讀過幾遍就一了百了。 反思: (一)不加咀嚼的朗讀真能讓學生感悟、理解、內化嗎?我們是否把朗讀的功能過于夸大了?不啟動思維,不用心體悟,在囫圇吞棗的朗讀中,精彩的詞句浮光掠影般地在學生的大腦中閃過,在嘴邊溜過,在他們大腦的皮層上未留絲毫痕跡,不待下課,這一切恐怕早化為過眼煙云。如此這般,不加咀嚼,怎能消化?談何積淀?學生的語文素質又從何提高? (二)語文的模糊性排斥品詞析句嗎?“適度模糊”是在當前語文教學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的情況下應運而生的,它不排斥品詞析句,甚至咬文嚼字。反之,它還憑借一定的品析理解能力為支撐。就像行書之與楷書,沒有端端正正、一筆一畫,哪來行云流水?何況,經(jīng)常霧里看花,水中望月后,要再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正切切,恐怕不那么容易。要不怎會有學生怎么也想不通 “荒蕪”與“荒無人煙”中的兩個“w”會不同,怎么也不理解“迫不及待”的“及”會不同于“急迫”的“急”。結論: 這不是“模糊性理解”,而是隔靴搔癢。 啟示: (一)語文教學需要品詞析句,甚至咬文嚼字。尤其是對一些成語,需啟動分析思維、聚合思維,并在聯(lián)系上下文的過程中進行理解。需要強調的是,這理解決非斧砍刀劈式的肢解,更非喧賓奪主式的灌輸,而是學生與作者的對話、心靈與文本的交融。品詞析句、咬文嚼字理應成為閱讀的基本功。 (二)將品詞析句與朗讀相結合。游離于品詞析句之外的朗讀,猶如喪失靈魂的軀殼。只有將二者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全球及中國半導體用水溶性助焊劑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第一人稱視角射擊游戲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HDPE模制容器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茂金屬線型低密度聚乙烯樹脂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合同起草范本
- 汽車自駕租賃合同
- 房屋委托代管合同
- 2025贈與合同公證書
- 維修工聘用合同范本
- 收獲成長迎接新起點主題班會
- 2024年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中考一模數(shù)學試題(含解析)
- 繪本的分鏡設計-分鏡的編排
- 查干淖爾一號井環(huán)評
- 體檢中心分析報告
- 人教版初中英語七八九全部單詞(打印版)
- 臺球運動中的理論力學
- 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的理解與適用
- 關于醫(yī)保應急預案
- 新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應用題大全doc
- 2022年版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學習培訓解讀課件筆記
- 2022年中國止血材料行業(yè)概覽:發(fā)展現(xiàn)狀對比分析研究報告(摘要版) -頭豹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