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淺論三國演義的悲劇性以蜀漢主要人物為例作 者:馮 盼指導老師:周全田摘要:三國演義中蜀漢集團的代表人物諸葛亮、劉備、關羽,各自演繹出人生的命運悲劇。追溯其悲劇之因,既有傳統(tǒng)文化觀念的束縛,也有人物自身的性格缺陷和弱點。這些人物的悲劇,又使整部作品籠罩著濃重的悲劇氣氛。關鍵詞:三國演義;悲劇;諸葛亮;劉備;關羽三國演義一度被稱為“我們民族的雄偉的歷史悲劇”1。 所謂悲劇,即將美好的事物毀壞了給人看。正如黑格爾所說,悲劇人物的災禍如果, R& ) $ 4 k m% r要引起同情,他就必須本身具有豐富的內容意蘊和美好品質,只有真實的內容意蘊才4 z, g5 P& l V1 5 u能打動高尚心靈的深處。如果說整部三國演義是一場歷史滄桑的大悲劇,那么它則7 H& * & s3 r, o- W是由一個個英雄人物的悲劇人生貫穿而成的。在小說描寫的將近百年的歷史中,有多少志士謀臣為他們的理想,為他們所信奉的忠義而不辭辛苦,四處勞頓,甚至不惜生命。尤其是以劉備為首的蜀漢集團的英雄們更是拋頭顱、灑熱血,為實現(xiàn)他們的政治理想而奉獻了自己一生的心血,可以說是驚天地泣鬼神的。然而,由于他們自身的性格弱點和一些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觀念致使他們所做的只是徒勞的奮斗和無謂的犧牲,而這些個人悲劇又進一步導致了蜀漢集團一步步走向滅亡的深淵。而也正是由于這些悲劇人物的悲劇體驗和人生實踐,才使得整部小說充滿著情感的沖動與理智的壓抑,悲劇情緒顯得異常真實而復雜。一、一代軍師的悲劇命運(一)傳統(tǒng)的愚忠觀念造成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悲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在諸多原因之中,以倫理道德為核心的愚忠觀念對諸葛亮思維與行動的強大約束力,似乎應當是最根本的原因。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認為,中國古代的儒生大都非常重視以人倫關系為基礎的道德,而君臣關系又是所有人倫關系中最為重要的一種,所以,諸葛亮要具備的最基本的美德就是對君主的無限忠誠。這種忠誠在諸葛亮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當時,劉備的力量很弱小,幾乎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簡直是一窮二白。俗話說,良禽擇木而棲,而才智過人的諸葛亮絕對不可能不懂得這個道理,可是,他為什么還要誓死追隨劉備呢?我們認為,一是諸葛亮為報“三顧茅廬”之情,二是看中了劉備漢室宗親的血統(tǒng)。而這兩點又恰恰印證了他愚忠的落后傳統(tǒng)觀念。但是這些在諸葛亮本人看來卻是他應該追求的美德,而正是這樣一種無以復加的無形的枷鎖讓他失去了拯救自己的最后機會。我們可以反過來想,如果當時諸葛亮能夠拋棄傳統(tǒng)的君臣觀念,在劉備死后果斷地廢掉昏庸無能的后主劉禪的話,那么他的北伐計劃也許真的會成功。可是,盡管他很清楚劉禪不是個明君,但是骨子里的那種愚忠觀念使他無法說服自己去做那種背棄倫理道德的事來。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諸葛亮并非完全沒有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是他自己選擇了自己的悲劇命運。其實,對于諸葛亮的悲劇結局,三國演義早在他出場之前就給出了暗示。司馬徽向劉備舉薦諸葛亮后仰天大笑曰:“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2耐人尋味的是,當諸葛亮聽說徐庶向劉備舉薦了自己,“聞言作色曰:君以我為享祭之犧牲乎!”3 可見,諸葛亮對當時的政治形勢、扶漢興劉的結局和自身的命運都有比較清醒的認識,甚至可以說,他和司馬徽一樣,對自己“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悲劇早有預料。既然如此,他自然有機會避開這條布滿荊棘的危險道路,這對于智慧超群的諸葛亮來說,原本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然而,諸葛亮卻放棄了這次改變命運的機會。可以說,諸葛亮是自愿承擔起演繹悲劇的重任的,而這個“自愿”背后卻一直有著一個愚忠的傳統(tǒng)觀念在作怪。(二)人生目標的錯誤東漢末年,宦官當?shù)?,吏治腐敗,軍閥割據,戰(zhàn)亂連年,民不聊生。天才的諸葛亮生于這亂世,這是他的悲哀。他哀嘆自己是“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4 。但“亂世出英雄”,又正是亂世,給了他施展才能一展宏圖的機會,這又是他的幸運。在劉備三顧茅廬的盛情之下,諸葛亮出山了。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他把自己的才華發(fā)揮到了極致,以“鞠躬盡瘁,死而后己”的精神為之奮斗,但最終只落得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悲劇性結局。當我們從歷史痕跡中尋找他悲劇的根源時,才發(fā)現(xiàn),原來這一切主要都是他自己造成的。諸葛亮曾自吟“不求聞達于諸侯”,他難道真的“不求聞達于諸侯”嗎?非也。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樂毅” 5,這話泄露了他有著強烈的建功立業(yè)的抱負。管仲是“春秋五霸”中齊桓公的相國,他協(xié)助齊桓公完成了霸業(yè),而樂毅則是戰(zhàn)國時燕昭王的亞卿,他率積弱的燕軍連破強大的齊國七十余城,為古代善于用兵的名將??梢哉f,管仲與樂毅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政治與軍事上兩個杰出的代表。諸葛亮自比管、樂,就清楚地表達了他的抱負。諸葛亮的這種自比正是造成他的人生悲劇的關鍵所在。為什么這么說呢?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各路諸侯群起,都想壯大自己,最后一統(tǒng)天下。在當時,劉備所領導的蜀漢力量很弱小,按照常理來說,跟隨這樣的主公取得成功的機會也非常小??墒牵怯码p全的諸葛亮怎么就選擇了劉備作為效忠的對象,并且要為此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呢?這里面有一個傳統(tǒng)的文化觀念在作怪,那就是“正統(tǒng)”。試想,如果諸葛亮當初選擇實力強大的曹操的話,那么三國那段歷史可能要重新改寫了。難道諸葛亮當真不知道曹操是當時最有機會完成大一統(tǒng)的人嗎?非也。他可以說是當時的“智絕”,這點他應該是看得最清楚的。而管仲、樂毅為什么可以成功呢?道理很簡單,個人的聰明才智加上選擇對了真正能夠幫助自己實現(xiàn)個人目標的君主。相反地,諸葛亮卻由于種種原因,錯誤的做出了跟隨蜀漢集團的決定,結果造成了自己抱負不能實現(xiàn),就是個人能力再強,也無力回天,注定了他以失敗告終的人生悲劇。二、固守著所謂的義和自身的性格弱點造成劉備的悲劇結局(一)劉備所信奉的義的狹隘性作品中的劉備,從一出場似乎就被作者寫成了仁義的化身,而且劉備也確實時時處處踐行著自己的仁義理想??墒牵晃兜男欧钪@樣一種信條也加速了蜀國走向滅亡的步伐。蜀國是三個國家中勢力最弱小的一個,同時也是最先覆滅的一個,但是從開始的“桃園結義”到最后的徹底敗亡,它被賦予的期望卻最大,民眾也最為擁護。蜀軍棄樊城欲取襄陽之時,劉備不忍心拋下百姓,讓有愿意追隨者同去。不想兩縣之民齊聲大哭曰:“我等雖死,亦愿隨使君!”6百姓扶老攜幼,官民一起渡河,兩岸哭聲不絕。劉備見到百姓遭受苦難,將責任歸咎于自己,欲投江而死。從這個實例就可以看出劉備是一位賢明的君主,他禮遇賢臣,愛民如子,遇事不獨斷專行,總是先征詢謀士的意見,因而才有那么多的忠臣義士為之死節(jié)。可有的時候,在情感和理智之間,再賢明的人也會失去抉擇的標準,從而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場合作出錯誤的選擇,劉備也不例外。關羽被害,他要起傾國之兵為二弟報仇雪恨。先是趙云諫曰:“國賊乃曹操,非孫權也”,“漢賊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愿以天下為重?!?這樣的勸諫可以說情真意切,完全出于國家利益考慮,可劉備對此竟置之不顧,說:“孫權害了朕弟,又兼傅士仁,糜芳,潘璋,馬忠皆有切齒之仇,啖其肉而滅其族,方雪朕恨!”8足以見劉備對孫權的仇恨,也可看出他是如何看重與關羽之間的情意。如果說是因為趙云的地位不高,劉備才不愿聽取他的建議的話,那么作為軍師的諸葛亮,他在蜀國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諸葛亮得知劉備要發(fā)落勸諫的秦宓,就立即上書替秦宓求情,令人想不到的是劉備竟將表擲于地上。君主不聽金石之言,最終釀成悲劇結局。劉備是明君,他把復興漢室作為畢生奮斗的目標,彝陵之戰(zhàn)后他悔恨成疾,自知命在旦夕。白帝城托孤時,劉備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檢討到:“智識淺陋,不納丞相之言,自取其敗”。9他徘徊于手足之情和國家大義之間,最后選擇了前者,這是非常艱難的抉擇,也正因為這種抉擇的難以兩全,才會產生無法彌補的遺憾。用情感壓抑理智,“歷史往往是悲劇的,以情和義為出發(fā)點,卻換來了悲劇的結果?!?0同時這種抉擇恰恰又符合劉備重情重義的性格特征,因而使悲劇情緒深沉而濃郁。(二)劉備自身的性格缺陷也許,在大多數(shù)讀者的心中,蜀主劉備一直都是一個正面性格占主要方面的人物。確實,在書中沒有提到太多劉備性格方面不好的地方,多數(shù)有關劉備章節(jié)的部分都寫到了他性格很好,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賢能的君主。可是,這主要是因為作者具有“擁劉反曹”的傾向,所以才把他塑造成幾乎沒有污點的“完人”。而我們如果仔細尋找的話,也還是照樣可以找到一些劉備性格方面促使他失敗的一些蛛絲馬跡的。這些為數(shù)不多的例子就足以證明劉備身上確實存在致命的弱點,而這些弱點又進一步導致他失敗的悲劇命運。在三國演義中,蜀主劉備似乎一遇到重大事情要決斷的時候,都會先想到他的軍師諸葛亮,這種愛征求謀士意見的習慣和做法確實很值得贊揚。然而,我們如果再仔細想想的話,也許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劉備其實在好多時候是很容易動怒的,這也恰恰也是他草莽本性的真實流露。在劉備的所有的“怒”中,其中較為典型的有“先主與曹公爭,勢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無敢諫者”,與曹操在戰(zhàn)場上遭遇,形勢不利于劉備,理應撤退,但劉備大怒,不肯退讓,無人敢諫言。面對緊急的軍情,劉備不但無法做到客觀冷靜的處理問題,反而大怒不止,意氣用事。他的這一性格弱點,最終導致了他的徹底失敗。劉備的易怒性格給他本人以及蜀漢政權帶來的災難性后果和悲劇性結局,恐怕是這個草莽英雄所意料不到的。這也就是我們說的“旁觀者清,當局者迷”,而他乃是蜀漢政權的決策者,試想,這樣一位沖動武斷的主公怎么能帶領屬下真正的建功立業(yè)呢?所以,正是劉備這一性格缺陷,使其一生多處于顛沛流離,坎坷艱難的創(chuàng)業(yè)途中,而少有意氣風發(fā)、指點江山的氣度和激情。三、義絕和性格缺陷把關羽這個英雄送上了窮途末路三國演義眾多名將之中,關羽,可謂是一道獨特的風景。他,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可以說是馳騁沙場的赫赫英雄。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英雄人物卻演繹出悲劇性的人生。他,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不僅使自己陷入被困被殺的悲慘境地,也導致劉備、張飛死于非命,致使蜀國元氣大傷,從此一蹶不振。(一)重小義而不顧大義在作品中,關羽堪稱“義絕”的典范。從桃園三結義那時候開始,我們似乎就看出了他重義的一個側面,也許正是因為這個“義”,才使得他在我們心目中的形象如此的高大。但是,也是因為這個義,讓他自己陷入了無法自拔的深淵,成就了他的性格悲劇,也把他推向了命運悲劇的軌道。可是,我們也從某些事里看到了他的這個“義”的狹隘性,具體來說就是在“大義”和“小義”的抉擇上,往往因小失大。在赤壁之戰(zhàn)后,曹操敗軍屢經挫折,驚嚇,到了華容道上,已經饑餓不堪,馬也全都十分困乏,“焦頭爛額者扶策而行,中箭者踉蹌勉強而走” 11,又兼時值隆冬嚴寒,下雨積水,道路泥濘,真正苦不堪言。就連曹操身后也只有的“三百余騎”都弄得“并無表甲袍鎧整齊者”,眾將也都精竭力衰,“人縱不怯,馬力已乏,安能復戰(zhàn)?” 12總之,曹操全軍早已士無斗志,更無戰(zhàn)斗力可言了。這時華容道上的伏兵就具有殲滅殘軍收拾戰(zhàn)場的意味了。而在這條山僻路窄的華容道上確實埋伏著一支有著立意決戰(zhàn)的精兵猛將的隊伍。他們以逸待勞,在這場不戰(zhàn)而勝的對峙中可謂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要擒住曹操簡直是易如反掌。但偏偏奉守華容道的大將就是當年曾投降曹操又頗受其“新恩”的關羽。在義和忠之間,他還是選擇了義,而這乃是他出于個人的小義去考慮的,正是這個選擇斷送了他的“大義”。(二)驕而自矜的悲劇性格別林斯基強調悲劇的必然性。他說:“偶然的事件,例如一個人出其不意的死亡,或者其它未能預料到的與作品主要思想沒有直接關系情況下,都不能在悲劇中占有地位?!?3也就是說,悲劇不是由什么偶然因素構成的,它是一種必然。一出悲劇之悲就在于有價值的東西最終被毀滅。作為一個悲劇性人物,關羽人生悲劇的價值就在于他自己的毀滅。而且這種毀滅在很大程度上又恰恰是由于關羽自己性格上的弱點造成的。誠然,關羽是一個絕倫超群的名將。但也因為如此,關羽是驕傲的,并且這種驕傲情緒隨著勝利在不斷地滋長著。諸葛亮可以說早就看出了關羽的這個性格上的缺陷,他用“剛而自矜”四個字來概括他一點也不為過。在鎮(zhèn)守荊州的過程中,對外,關羽本應堅持諸葛亮“北拒曹操,東和孫權”的八字戰(zhàn)略方針,為聯(lián)吳抗曹做出努力。但是在行動上,正是由于關羽的剛而自矜使得他總是有意無意地與劉備、諸葛亮的戰(zhàn)略決策相悖。他怒斥諸葛謹,以“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的辱罵斷然拒絕了孫權的求親。在戰(zhàn)斗中,關羽又被一連串的勝利沖昏了頭腦,驕傲自滿的情緒籍此膨脹。輕視陸遜,放松警惕,終于使他落入了呂蒙的圈套,荊州這個咽喉要地就這樣拱手讓人了。對內,關羽的驕傲早在欲與馬超分高下,不與黃忠為伍的行動上就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他的剛而自矜又使得他很難和部下搞好團結,缺乏容人容物雅量的關羽在危急時刻對部下的嚴懲與痛恨之色,使得身受重任的傅士仁、糜芳二人臨陣倒戈,而此時呂蒙所施的收買人心的安撫之策,又使得關羽軍中人心渙散,士喪斗志,紛紛脫逃。關羽由此陷入了腹背受敵,內外夾擊的尷尬之境,最終只能選擇走麥城這條出路。而就是在此時,他依然自大。面對王甫的勸諫,他固執(zhí)己見,我行我素,選擇走小路,而慘遭殺害。然而,關羽悲劇性的一生并未在此畫上句號,他的死又導致為之復仇的劉備、張飛的悲劇結局。結果是仇未報,身先死,蜀漢事業(yè)也在根大程度上趨于崩潰??傊?,關羽以他悲劇性的性格譜寫了他悲劇性的一生,在義絕和自大之中把自我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從以上分析之中,我們就可以初步窺見以劉備為首的蜀漢集團覆滅的一些原因,正是由于蜀漢這些關鍵人物無法逃避和改變的個人悲劇,最終釀成了這個政治集團的傾覆。而這在我們今天看來,不能不說是一種深沉的歷史悲劇。參 考 文 獻 1 熊篤.三國演義的悲劇發(fā)微J.明清小說研究,2003(02). 2367891112 羅貫中.三國演義M.西安:陜西旅游出版社,2006.204;202;225;443;443;466;274;274頁.45 陳壽.三國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第112頁-134頁.10 魯小俊.三國演義與民俗文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業(yè)主主要合同范本
- 土方供應合同范本
- 公館購房合同范本
- 加入商場合作合同范本
- 農村柴火售賣合同范本
- 借用單位合同范本
- 個人頂賬房合同范本
- 單位裁員解聘合同范本
- 分體空調保養(yǎng)合同范本
- 勞務大工小工合同范本
- 2025年黑龍江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及答案1套
- 有創(chuàng)動脈血壓監(jiān)測
- 2025年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學院招聘歷年高頻重點模擬試卷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全國導游基礎知識-全國導游基礎知識章節(jié)練習
- 2025年春季開學典禮活動方案【哪吒版】少年無畏凌云志扶搖直上入云蒼
- 【安排表】2024-2025學年下學期學校升旗儀式安排表 主題班會安排表
- 醫(yī)藥零售行業(yè)數(shù)字化轉型-深度研究
- 2025年度老舊小區(qū)改造施工委托合同范本
- 四川省自貢市、遂寧市、廣安市等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 含解析
- 22G614-1 砌體填充墻結構構造
- 2024年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全文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