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秘塔碑》《神策軍碑》臨習指導.doc_第1頁
《玄秘塔碑》《神策軍碑》臨習指導.doc_第2頁
《玄秘塔碑》《神策軍碑》臨習指導.doc_第3頁
《玄秘塔碑》《神策軍碑》臨習指導.doc_第4頁
《玄秘塔碑》《神策軍碑》臨習指導.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柳公權(quán)玄秘塔碑神策軍碑臨習指導一、柳公權(quán)及其作品簡介(一) 柳公權(quán)(公元七七八年八六五年),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陜西耀縣)人,唐憲 宗元和進士,穆宗時以翰林院侍書學士再遷司封員外郎,累官太子少師,所以又稱“柳 少師”。為人秉性剛直,從小工詩文,擅長篆、草、真,行,而對楷書致力尤深,是晚唐 時期的大書法家。他的書法,初學二王(即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隨后遍習隋唐以來楷法,所以他的 作品,既具有魏晉人的風貌和隋龍藏寺碑的瘦勁,又更多地吸取了初唐以來各家之長。 由于他受到盛唐時期的顏書孕育,所有轉(zhuǎn)折鉤挑以及撇捺等筆調(diào),又大量地變用了顏法。 柳公權(quán)博采群美而融冶一爐,寫出了結(jié)體疏朗,神氣清健,方圓兼使,法度森嚴而又 富于變化的書體,與顏真卿同為有唐以來善于創(chuàng)新的一代宗匠。同時,也正因為柳書有運古生新,遒媚兼?zhèn)涠揭捉说奶攸c,所以也與顏書一樣, 同為實用價值較高的書體,影響后世極大,至今不衰。特別在唐人楷書中,柳公權(quán)和顏 真卿都好以大楷書寫碑文,字體既能展寫為榜書,又能縮寫為中、小楷書。所以柳體歷 來就風靡各地,甚至傳播到日本等國。在我國一向被選用為初學楷書的范本,以此作為 端正字形,練習楷書基本功的比較容易入門的好教材。(二) 柳字流傳下來的大字碑版有玄秘塔碑和神策軍碑兩種;1、玄秘塔碑 玄秘塔碑是唐武宗會昌元年(公元八四一年)大達法師建立的,由朝 散大夫兼御史中丞裴休撰文,柳公權(quán)書寫,時年六十三歲。全碑文共一千二百余字,原 石現(xiàn)存西安碑林。千余年來,雖歷經(jīng)傳拓,字畫仍清晰完好。此碑書體端正俊麗,用筆干凈利落,引筋入骨,寓圓厚于清剛之內(nèi),乃此碑之最大 特色,是柳書的代表之作。明代大書畫家兼鑒定家董其昌評論柳書說;“余于虞褚顏歐皆 仿佛十一。自學柳誠懸方悟用筆古淡處,自今以往,不得舍柳法而趨右軍也。”意思是如 學晉代書圣王羲之的字,宜先從柳法入手,乃是捷徑。這從柳書玄秘塔碑的字跡來看, 可以觀察其內(nèi)涵二王的意趣,而又有深入淺出之妙,也足以說明董的評論是經(jīng)過實踐考 證的。2、神策軍碑 神策軍原是唐制邊防軍隊,后駐軍禁中,便成為皇帝的衛(wèi)隊了,分 左右神策兩軍。此碑建立于會昌三年(公元八四三年),是柳公權(quán)在六十五歲時書寫的。 內(nèi)容記載唐武宗李瀍巡幸左神策軍的事。由于碑置左神策軍駐地,駐軍禁地,不準摹拓, 所以對外流傳很少,因此碑文字口沒有受到捶拓損傷,鋒鋩棱角,儼然如新。其書法結(jié) 體嚴峻,除多出歐法外,并以斬釘截鐵之筆,游刃于顏法勢雄力厚之中,剛?cè)嵯酀侨馔?,是高度概括了前人楷法的珍品。世人評述此碑為“風神整峻,氣度溫和,是其生 平第一妙跡”。確實,在柳書大字碑版中,神策軍碑是繼玄秘塔碑之后,另以雄勝面 貌出現(xiàn)的又一精心杰作?,F(xiàn)存拓本,據(jù)記載,為五代或宋初時所拓,是僅存而稀有之跡。 特別是此碑由于勒刻精良,所拓字跡,神完氣足,幾與真跡無甚差別,誠是難能可貴。二、 柳字的用筆特征執(zhí)筆在指,運筆在腕;書寫紙上,形成點畫,積點畫而后成字體。因此字體的形態(tài) 表現(xiàn)如何,關(guān)鍵在于點畫的用筆如何。舉凡點畫的起止長短,方圓肥瘦,偃仰向背,正 直弧斜,輕重徐疾,虛實映帶以及轉(zhuǎn)折頓挫,藏鋒露鋒等等用筆問題,也就關(guān)系到字體 形態(tài)的表現(xiàn)問題。各家字體在用筆上都有它一定的講究和方法,從而就形成了他的一定 特征。所以初學臨摹的人,必須首先抓住這些帶有關(guān)鍵性的特征,才容易把字臨摹得相 似或近似。關(guān)于柳字的用筆特征,應掌握如下幾點:1、由于顏書以豐筋勝,柳書以骨力勝,世人皆以“顏筋柳骨”并稱。同時也正因為 此,一般初學柳字的人,往往過分偏重于骨力的一面,而忽略了柳書于勁健之外,尚富 有豐腴妍潤的一面,而將柳字臨寫得過分枯瘦,這一點必須加以留意。2、柳體字用筆是“方筆”和“圓筆”并用的,“方筆”指在起筆和收筆處筆畫有棱角,而 呈方的形狀,并不是指什么角度正好九十度。用筆方法,主要是逆鋒起筆,如寫橫畫, 在逆鋒向左上角起筆后,就要向下落筆(這叫做欲橫先豎),再轉(zhuǎn)鋒向右行筆;收筆時用 “回鋒收筆”。如寫豎畫,在逆鋒向左上角起筆后,就要向右橫落筆(叫做欲豎先橫),再 轉(zhuǎn)鋒向下力行。如寫撇,欲左下先右上(柳字在撇畫或豎畫,每多強調(diào)用“方筆”,所以 在起筆時,時常出現(xiàn)用二次轉(zhuǎn)鋒折筆,要比一般多一個棱角)。如寫捺,欲右下先左上, 這些都稱為“逆鋒”筆法。在行筆時用鋪毫,筆畫盡處,每用頓筆。這樣用筆,就叫“方 筆”,方筆點畫,厚重遒勁。圓筆指寫出的點畫呈圓形,圓筆在起筆后用裹鋒,不使筆鋒分散開。行筆不折不頓, 寫到盡處,一住即收,無有折鋒痕跡。這樣用筆,稱為“圓筆”。柳體圓筆點畫,格外顯 得豐潤而圓渾。3、橫畫起筆方整,全用折鋒起筆,從長短看,有短橫長橫之分,短橫體態(tài)粗壯, 所以按筆較重,長橫伸左取勢,中段稍瘦,所以行筆至中段時,須稍提鋒。柳體長橫在 頂蓋、中腰或底托部位時,都比一般為長,有時還長得比較突出。橫畫筆勢,雖向右上 取微含聳肩狀態(tài)的斜勢,但要使人一眼看來有安適平穩(wěn)的感覺。有時橫畫兩頭微低,中 間高拱如覆舟的樣子,這在橫畫較多的字如“書”,“晝”,“真”、“兵”等字都配用此畫。另 凡居于左偏旁的字如“木”、“扌”、“言”等偏旁的短橫,為了要讓右關(guān)系,右端要稍尖,人 稱之為“右尖橫”;或居于右偏旁的字如“才”、“寸”等偏旁的短橫,為了要迎左的關(guān)系, 一般都用“左尖橫”即左端比右端要狹窄些。4、豎畫起筆,折鋒非常突出,有垂露和懸針之別,都根據(jù)字勢需要而定。中豎每 多用垂筆懸針,空搶收筆,力在搶尖。左右豎畫,有相向和向背之分,如范字“圓”,“臣”, “雕”、“皆”等的豎畫,相向形態(tài),都較突出。5、柳字的“點”,方圓并用,變化較多。其在“寶蓋頭”的首點,多用豎式方折之點, “寶蓋頭”左點,每多借用短豎為點,如范字“官”、“宅”等。另如“文字頭”的首點,或方 或圓,都用側(cè)式。方點體勢,斬釘截鐵,圓點體勢,豐厚滋潤,如范字“主”、“玄”之點。6、柳字的撇,速度較快;柳字的捺腳較長,捺尾較細。撇捺相交之筆,輕撇重捺, 一如顏法。 7、“火點底”的橫四點,其中間二直點,多參用短豎成點;其在“絞絲旁”的下三點, 其中間一點,也以短豎出現(xiàn);“水旁點”的末點,其挑尖須對準首點尾部,以求上下呼應。8、凡“口”、“曰”等類四角圍框之字,其上兩角較下兩角寬闊,所以豎畫落筆后, 須由上向下斜下,兩面對稱,形同量米升斗之狀。9、凡“口”形框內(nèi)如空無筆畫,則“口”框的左面豎腳須伸出框外,如“口”形框內(nèi)含 有其他點畫者,則右面豎腳必須伸出框外,臨摹時要分辨清楚。10、凡“木”字之撇,(包括木字旁)其撇出的頭部,一般都枕擱在豎畫上,見范字 “林”字。11、“豎彎鉤”其彎部一路圓轉(zhuǎn),見范字“禮”字。12,范字“風”字的橫折斜彎鉤,其弧度大致相當于圓周的三分之一;鉤筆特別豐 厚飽滿,全從褚法中來。第一章 筆畫第一單元 基本筆畫運筆練習第二單元 由基本筆畫發(fā)展而成的復合筆畫寫書練習第三單元 基本筆畫形態(tài)變化一、折的形態(tài)變化 ;二、鉤的方向變化;三、點的組合變化;四、撇的首尾變化;五、捺的位置變化第二章 部首第一節(jié) 字頭練習第一單元 對準直中線書寫的字頭練習;第二單元 對準直中線分左右書寫的字頭練習第二節(jié) 宇左旁練習第三單元 畫簡形單的左旁練習;第四單元 帶有鉤折的左旁練習;第五單元 筆畫較繁的左旁練習第三節(jié) 字右旁練習第六單元 筆畫較簡的右旁練習;第七單元 筆畫較繁的右旁練習第四節(jié) 字頭、字底和圍框式的部首書寫練習第八單元 懸崖式的字頭書寫練習;第九單元 走之式的字底書寫練習;第十單元 一般字底書寫練習;十一單元 圍框式部首書寫練習第三章 結(jié)構(gòu)形式第一單元 結(jié)構(gòu)形式練習之一 ;第二單元 結(jié)構(gòu)形式練習之二第四章 結(jié)構(gòu)搭配比例第一單元 獨體字的筆畫搭配;第二單元 左右結(jié)構(gòu)搭配比例之 ;第三單元 左右結(jié)構(gòu)搭配比例之二;第四單元 上下結(jié)構(gòu)搭配比例;第五單元 左中右結(jié)構(gòu)搭配比例;第六單元 上中下結(jié)構(gòu)搭配比例;第七單元 包圍結(jié)構(gòu)第五章 結(jié)構(gòu)布勢第一單元 關(guān)于疏密、大、小等字形的布勢;第二單元 關(guān)于長、短,偏、斜等字形的布勢;第三單元 關(guān)于堆、積、重、并等字形的布勢;第四單元 關(guān)于向、背、孤、單等字形的布勢 一、神策軍碑概說神策軍碑(圖為拓片局部)全稱皇帝巡幸左神策軍紀圣德碑,唐武宗會昌三年(公元843年)立于皇宮禁地,碑石大小不明,崔鉉撰文,柳公權(quán)書。是年,柳公權(quán)66歲。“左神策軍”是唐天子最精銳的部隊之一,由擁立武宗有功的宦官仇士良指揮。武宗駕臨“左神策軍”軍營時,仇士良借機奏請立此碑以紀圣德,武宗應允。因柳公權(quán)當時為左散騎常侍,又是當朝一流書家,故皇上命其書寫。因是奉旨書寫,故柳公權(quán)的書寫特別鄭重,竭盡全力,所書之字端莊森嚴,較之早兩年書寫的玄秘塔碑更為蒼勁精練。因原碑藏于禁宮,故捶拓較少,且原石早已毀滅,世僅存北宋所拓孤本。據(jù)宋金石學家趙明誠金石錄載:原拓本分裝成上下兩冊,惜下冊已佚。上冊最早歸屬南宋權(quán)相賈似道,上有“秋壑圖書”章,末頁有“封”印。賈似道被籍沒之后,此本回歸內(nèi)務府,元時歸翰林國史院,明又入內(nèi)務府,明亡后歸清人孫承澤、梁清標、安儀周、張蓉舫等人遞藏。上世紀中葉此本流于香港。1965年,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關(guān)懷下,以重金購歸,今藏北京國家圖書館?,F(xiàn)有譚敬影印本、藝苑真賞社翻印本以及北京文物出版社珂鑼版影印本等,均是學習柳字的好范本。此本從“皇帝巡幸左神策軍”起至“來朝上京嘉其誠”止約七百余字,但已有二百多字漫漶不清。僅就字口清晰的四百多字來看,此碑不愧為柳氏傳世的最佳書跡。其點畫遒勁而富于變化,筆力凝練內(nèi)含,骨力洞達,結(jié)體內(nèi)斂外放,欹正相生,顧盼天成,氣脈貫通,如深山道士,神清氣健,超塵脫俗。清人孫承澤評此碑云:“書法端勁中帶有溫恭之致,乃得意之筆?!鼻迦税册墔R觀稱:“其碑微有剝落,然字畫中鋒芒棱角,儼然如新,蓋當時在禁中,少經(jīng)捶拓也?!倍?、關(guān)于柳公權(quán)清人劉熙載在藝概書概中說:“筆墨、筆性,皆以性為本。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明末清初的傅山也說:“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霜紅龕集)而唐代書法家柳公權(quán)可謂是古代書家中“書如其人”的代表。柳公權(quán),字誠懸,唐京兆華原(今陜西省耀縣)人,生于唐代宗李豫大歷十三年(公元778年),卒于唐懿宗李淮咸通六年(公元865年)。他幼而好學,并能持之以恒,12歲即可吟詩作賦,被譽為“神童”,29歲中進士。他一生精經(jīng)術(shù)、曉音律,尤善書法,官歷(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七朝,官至太子少師,封河東郡開國公。在朝期間,長期任右拾遺、翰林侍書學士,是位職業(yè)的宮廷書法家。柳公權(quán)書法初學二王,后取唐初名家如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人之長,打下了楷書的深厚基礎;繼而又法顏真卿,對其筆法加以變化運用,終于自成一家。引日唐書柳公權(quán)傳云:“公權(quán)初學二王,遍閱近代筆法,體勢勁媚,自成家。”他的書法以精練勁健、端莊秀美、神完氣爽著稱于世,人譽之“柳骨”。柳字的“骨”從何而來?當然離不開柳公權(quán)的勤奮好學、善于思索,但更離不開他的為人正直、有膽有識和敢于諫言。一次,唐穆宗問他筆法,他說:“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筆正乃可法也?!甭劼牬搜?,“上改容,知其筆諫也”(引日唐書柳公權(quán)傳)。其時,唐穆宗對政事正值荒疏之際。唐文宗繼位后,拜他為中書舍人、翰林書詔學士等職,并且時??滟澦脑娢暮?,說曹植七步成詩,柳愛卿只消三步即可,但他依然寵辱不驚。一次文宗和眾學士談起漢文帝劉恒恭儉之事,便拉起自己的衣襟說自己的棚匠已經(jīng)拆洗過三次了。學士們皆恭維皇上之節(jié)儉,獨公權(quán)不語。上問其故,公權(quán)乃說:“君主當親賢臣,遠小人,聽諍諫之言,賞罰分明,此乃大事;而穿著拆洗過的棚艮,終為小節(jié)?!蔽淖诼牶?,以為“卿言有諍臣風采”。如此,柳公權(quán)因皇帝的寵愛而聲名大振,公卿大臣家中亡親,墓志皆請其書寫,否則視為不孝。外夷人唐貢奉,嘗以重金求其書,故其家頗富。但他“志耽書學,不能治生”(引日唐書柳公權(quán)傳),其財物多被其管家所吞沒。他知道后,卻開玩笑地說:“銀杯長了翅膀,成仙飛走啦!”而后就不再追究了。相反,他對書和筆硯卻視如真寶,愛之有余。由上可見,柳公權(quán)如果沒有這樣正直的人品,是很難有如此之書品的。其傳世作品中,除神策軍碑外,玄秘塔碑清朗俊秀,司徒劉沔碑呈剛強之態(tài),尚書左仆射高元裕碑貝懼莊重之氣。因此筆者認為,學習神策軍碑除了有正確技法外,還必須有一顆正直、善良的心,狗茍蠅營之輩望“骨”而生畏,何能學也?圖為柳公權(quán)神策軍碑拓片局部)三、神策軍碑的點畫特點柳公權(quán)在對前人的吸收中,主要得力于歐陽詢和顏真卿,在用筆、結(jié)構(gòu)上吸收二家之長,尤以骨力取勝。神策軍碑用筆方圓兼?zhèn)?、?nèi)犀外拓并重,且富于變化。下面我們從點畫人手,分析一下神策軍碑的用筆特點,以便更好地把握該碑的風格來源,進而初步達到“形似”的目的。1點。古人認為,點是字之眉目。神策軍碑的點,可謂方圓有別、正僅懷同、顧盼生姿、映帶自然。無論是點與點的組合,還是點與其他筆畫的組合,都表現(xiàn)得異常生動。如右圖中“文”字的首點取側(cè)勢,筆勢趨向橫的起筆,呈圓勢;“寒”字的首點呈方頭啟下勢,左豎點垂露欲滴;“小”、“寅”、“并”、“來”、“慈”、“其”六字的橫兩點,在正側(cè)、方圓、映帶等方面均有不同的變化;“于”、“疾”、“巡”三字的縱兩點則顧盼、映帶自如;“清”;“修”、“思”、“受”、“絕”五字的三點,或方圓,或開合,或映帶開啟;四點者,如“然”、“云”、“氣”、“鳴”四字,在點的取勢上尤為突出,既聚散得體,同時又各具神態(tài)。2橫。神策軍碑中的橫,也可謂一大觀也。其在長短、粗細、方圓和俯仰上均各具其態(tài),而在通篇之中則又表現(xiàn)得和諧統(tǒng)一。(1)短橫。短橫般上揚,稍粗,有方起方收者,也有方起圓收者,有的左重右輕,有的左輕右重,如下圖中“法”、“仁”、“構(gòu)”、“宇”四字。(2)長橫。此碑中的長橫,其最基本的特征為具有一定的上弧度,中細而有彈性,臨習時宜側(cè)重腕力。神策軍碑中的長橫多數(shù)為方起方收,亦有方起圓收、圓起圓收者。如下圖中“其”、“舟”、“集”、“車”、“乎”五字。3豎。豎的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第一,起筆的變化。如果其上部沒有其他筆畫,則起筆較重,為柳體特有的方頭,如下圖中“申”、“事”、“報”三字,且豎的長短不等;如果其上部或右部配合其他筆畫,則起筆較輕,可方可圓,如下圖中“清”字“月”部的左豎、“展”字中間的短豎、“帝”字下部的左豎等。第二,收筆的變化。如下圖中“布”字為懸針法,“干”字為垂露法,“正”字為停收法(因其接在橫上)。第三,弧勢、斜勢的變化。對于長豎而言,在一般情況下,左部具有一定的左弧度,右部具有一定的右弧度,中部則稍直,而短豎則左部向右下傾斜,右部向左下傾斜,如下圖中“圓”、“則”、“陶”、“曰”、“思”五字。少數(shù)字除外,如下圖中“門”字。4撇。在神策軍碑中,撇的變化也極為豐富,有曲有直,有平有斜,有長有短,有方有圓,有出鋒有回鋒。如下圖中“有”字為曲頭撇,“孝”字為直撇,“屬”字為蘭葉撇,“天”字為豎撇,“風”字為回鋒撇,“吏”字為曲撇,“私”字為平撇等。它們在字的不同位置,呈現(xiàn)出不同的態(tài)勢。5捺。神策軍碑中的捺在一般情況下捺腳分明,鋒芒畢露,均以向右為主勢,但有平斜、曲直、長短之分。如下圖中“之”字的平捺較長較曲,“來”字的斜捺較短較直,“文”字的斜捺長而曲。另外,“喻”字的捺收尾含蓄,是此碑中不多見的;“欣”字用反捺(長點),以避免雷同。6鉤。鉤在神策軍碑中均為鵝頭狀,而且出鋒爽利,但是有不同的方向,如下圖中“小”、“帝”、“紀”三字。7挑。挑較簡單,有點挑和提挑,均向右上有較大的斜度,如下圖中“涵”、“地”二字。8折。神策軍碑中的折(橫折)如折釵股,極具內(nèi)力,而且內(nèi)犀、外拓均有,如“門”字為內(nèi)犀;“國”字為外拓;“鳴”字的三折,前兩折為內(nèi)犀,后一折為外拓,而且運用自如,可見柳公權(quán)對歐陽詢、顏真卿筆法繼承的精妙。四、神策軍碑的結(jié)構(gòu)規(guī)律漢字的結(jié)構(gòu)可分為獨體和合體兩大類,而合體字又可分為左(中)右、上(中)下和包圍式三種。在神策軍碑中,它們都被處理得恰到好處,充分表現(xiàn)出與眾不同的特色。1獨體字。獨體字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其多數(shù)字筆畫較少,很難安排,故在書寫中要注意重心的穩(wěn)固、點畫的呼應和形體的變化。如上圖中“中”、“于”、“心”、“九”四字,筆畫雖然很少,但通過筆畫的粗細、結(jié)構(gòu)的巧妙分割,使字勢雍容而穩(wěn)健。2左(中)右和上(中)下結(jié)構(gòu)。此類字在神策軍碑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其安排歸結(jié)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比例得當,隨形就位。一個字的幾個組成部分在字中占有相應的位置而不能隨意改變,在這一點上神策軍碑可謂做得精到。如上圖中“祈”、“秩”二字為左右相等,“禱”、“德”二字為左窄右寬,“鄰”、“則”二字為左寬右窄,“圣”、“思”二字為上下相等,“息”、“樂”二字為上重下輕,“泉”、“畏”二字為上輕下重。(2)寬窄合宜,高低有序。左(中)右結(jié)構(gòu)的字,如下圖中“動”字左高右低;“沐”字左防高;“辮”字中間低,左右稍高;“衛(wèi)”字則右低,左中較高;“激”字中間高,左右低。上(中)下結(jié)構(gòu)的字,如圖中“奄”字上寬下窄;“泉”字上窄下寬;“寒”字上下寬、中間窄;“帝”字上下窄,中間寬??傊谏癫哕姳?,沒有左(中)右的高低和上(中)下的寬窄是完全相等的,即使是結(jié)構(gòu)相疊的字,也有大小、高低、寬窄之別,如圖中“羽”字左低右高,“昌”字上窄下寬。(3)避實就虛,穿插錯位。神策軍碑繼承了歐陽詢的法度,左右、上下之間相互避就,穿插錯位。如圖中“息”字 (4)上下對齊,左右對稱。在上(中)下結(jié)構(gòu)中,無論是有中線還是沒有中線,其上下都要想像個中線來作為基準,使上下之間基本對齊。而左右之間則以中線為基本對稱。在左(中)右結(jié)構(gòu)中,也應形成左右之間筆畫的對應關(guān)系。如下圖中“鑾”、“寒”、“素”、“清”、“相”五字。(5)搭配得體,疏密勻稱。其具仗表現(xiàn)為:筆畫少者其距肖大,筆畫多者其距稍?。还P畫規(guī)則時,其距稍勻,不規(guī)則時也宜配合得體勻稱合理。如下圖中“咸”、“車”、“壽”三字。3包圍式結(jié)構(gòu)。包圍式結(jié)構(gòu)主要表現(xiàn)在外框與被包圍者的協(xié)調(diào)關(guān)系上,務使其統(tǒng)得體。如下圖中“通”、“圖”、“幽”三字。 的上下兩部分在橫向關(guān)系上有重疊,這種相互避就而產(chǎn)生的重疊,使結(jié)構(gòu)更加緊密。 五、神策軍碑的風格特點縱觀神策軍碑全帖,其獨特的藝術(shù)氣息撲面而來,使人一望便知是柳公權(quán)的手筆。其風格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瘦硬通神,剛?cè)嵯酀I癫哕姳械淖?,并非一味追求“骨感”,而是“顏筋”與“柳骨”均有不同程度的體現(xiàn),表現(xiàn)出剛?cè)嵯酀?、筋骨并存的特點。其剛勁挺拔之態(tài)、森嚴鋒利之勢呼之欲出而無“露骨”之嫌,如下圖中“森”、“武”、“朱”、“被”四字。然而,神策軍碑雖以骨力取勝,但如果看不到其豐腴溫潤的一面,則又失之甚遠,臨出的盡是柴棒,因而在強調(diào)“骨”的同時,亦不可忘記“筋”的存在。這種筋,是與骨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的、凝練的肌肉,雖略顯豐腴,卻不失內(nèi)在的張力。如圖中“追”、“太”、“幸”、“災”四字,筆畫粗細對比很大,但瘦不顯形銷骨立,肥不顯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