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景觀設計(附圖片)._第1頁
道路景觀設計(附圖片)._第2頁
道路景觀設計(附圖片)._第3頁
道路景觀設計(附圖片)._第4頁
道路景觀設計(附圖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道路景觀設計(附圖片)1 概 述一、景觀與道路景觀的含義景觀為多義性名詞,在建筑、園林、日常生活等許多方面使用,其原意為風景、風景畫、眼界等。作為地理學名詞,整體概念,兼容自然與人文景觀;一般概念指地表自然景色;特定區(qū)域概念,專指自然地理區(qū)劃中起始的或基本的區(qū)域單位,是發(fā)生上相對一致和形象結構同一的區(qū)域,即自然地理區(qū);類型概念,類型單位的通稱,指相互隔離的地段,按其外部的特征的相似性,歸為同一類型單位,如草原景觀、荒漠景觀、森林景觀、城市景觀等。(辭海M .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 :3777.)道路景觀指在道路上以一定速度運動時,視野中的道路及視線所及的空間四維景象。如靜止時視野所及為道路與環(huán)境的三維空間景象。前者為動態(tài),后者為靜態(tài)。道路景觀的內容系含公路與城市道路本體、沿線地形、地貌、山脈、河、湖、田野、綠化、森林、植被、建筑物、附屬設施與建筑小品等所組成的自然物理形態(tài)與社會歷史文物。也包括沿線招牌、廣告、雕塑等所組成的線形空間與動態(tài)景物。二、道路景觀的要素所謂景觀要素乃形成景觀的各個組成部分。道路景觀系由道路本體、橋梁、沿線建筑物、綠化、附屬建筑物以及兩邊廣告牌等各種物體構成。這些構成景觀的單個物體(象),我們稱之為道路景觀的要素。道路景觀要素包羅很廣,宏觀方面可以大至自然地形、地貌、山、水、田野、森林的開闊空間,微觀方面可小至郵筒、建筑小品、電話亭、座椅等,景觀構成要素列于表1。道路景觀構成要素類別表 表1景觀主體要素1.道路本體各級公路、城市道路的路線、路基、路面、專用公路、高架路、橋梁、隧道、平交、立交橋、排水構造物、行人天橋、地道、停車場等2.道路沿線建筑物車站、飯店、辦公樓、寺廟、道觀、宮殿、陵墓、寶塔、圖書館、影劇院、賓館、商場等3.道路綠化公園廣場公園林蔭道、街心花園、休閑廣場、紀念廣場、名勝古跡、花園、植物園、名樹園林、行道樹等景觀輔助要素4.道路附屬設施交通安全、管理、服務、防護與照明設施、沿線廣告、宣傳畫、圍墻、溝渠、隔離欄5.景觀背景江、海、河流、湖泊、山脈、森林、農莊、風車等自然景色,包括天空、云彩、噴泉、瀑布6.景觀動態(tài)要素車輛行人的活動(步行人群、自行車隊)季節(jié)天氣變化(雨、霧、雪、陰影、倒影)信息標志動態(tài)顯示(交通與商業(yè)廣告)三、道路景觀的類型與分類1、景觀的類型一般來說景觀可以分為自然景觀、人文景觀與社會景觀,他們都是道路景觀的構成要素。常因人的年齡、文化教育、興趣、習慣、心情和知識狀況的差異和鑒賞觀點、時間、地點、角度的不同,對景觀的認識與評價等亦會有所不同。自然景觀,范圍很廣,包括山、水、田野、森林、一丘一壑、云雨、霧雪、陽光、月亮等所有可以成景的自然物體。設計者利用得巧妙、得當,都可以成為難得的風景和自然景觀資源:山水田林作為景觀背景、骨架或襯托的輪廓。而雨、云、風、雪及日、月的光線則可因時間、季節(jié)氣候的變化而成為動態(tài)景觀,溶洞、奇山、怪石、溫泉、瀑布等也可成為美麗的自然景觀。自然景觀是自然的造化,是長期宇宙演進的結果,人類自身無法創(chuàng)造,更不應人為破壞或任意改造(圖1為利用自然景物美化視軸的一例、圖2為利用人工建筑物美化視軸的一例)。我們今天的任務是盡量保護自然與自然景觀并充分予以利用。人文景觀是歷代社會時期先人遺留下來的歷史文物,包括各種歷史的、現代的建筑物、宮殿、廟宇寺觀、碑林石刻、佛像、牌樓、陵墓、有代表性的民居、宅院以及文物古跡等藝術作品和名人故居。 社會景觀是長期以來存在于社會的人們生活習慣與行為特征為內容的景觀,如社會習俗、風土人情、村落、宗教信仰、民族服飾、飲食文化等均可形成一種特色,社會景觀反映了一個地區(qū)或一個地域人民社會生活的一個側面,社會景觀涉及面廣、包含內容十分豐富,同民族特點、宗教派別、社會制度、信仰風俗習慣等有關。 圖1 線選時,突出了具有特色的自然景物給 圖2 在直線盡頭利用人工建筑物提供可見的有趣景物駕駛者視覺上展示一幅優(yōu)美的景色 的視軸,這一類視軸必須在定線時就設計好2、道路景觀的分類道路景觀根據道路性質的不同,通常分為公路景觀和城市道路景觀兩種,但由于風景區(qū)道路與這二者均有所區(qū)別,故將風景區(qū)道路單獨列為一類。公路景觀分類公路景觀學要研究的是在現代交通條件下,根據司機、乘客的視覺特點,從動態(tài)角度來研究線形的連續(xù)性、可預知性、視線誘導以及路線與環(huán)境的融合等。公路景觀又可按照不同的研究方法和不同的研究角度進行分類。概括起來有以下幾種:按公路景觀客體的構成要素分類按公路景觀客體的構成要素分類如圖3所示。這種分類方法包括了公路自身及沿線一定區(qū)域內的所有視覺信息,適用于對公路沿線一定范圍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保護、利用、開發(fā)、創(chuàng)造等工作的研究。動物 人類自身,珍禽異獸、地方動物植物 林海、草原、古木、松濤、花草、苔蘚,地方植物自然景觀 地形、地貌 山形土源、沙丘、梯田、平原、沙漠、戈壁、埡口、山脊奇石峭壁、峽谷、石林、雪峰、冰川、島嶼、溶洞水體 江、河、湖、泊、海岸、沙漠,潭溪湍流、瀑布涌泉、水天舟波、碧波漣漪公路景觀 天象、時令 云霧、雨雪、日出、日落、朝霞、暮暉、彩虹銀鏈,月盈月蝕、四時季相虛擬景觀 歷史傳聞、神話傳說、詩詞碑記寓意象征、古跡遺址、名人軼事、地區(qū)風俗、禮儀、服飾人文景觀 沿途景觀城鄉(xiāng)建筑特色、古建筑、陵墓、村落、水壩、濕地、礦山電網、水網、路網具象景觀道路自身體態(tài)、形象 路上景觀 橋梁、涵洞、隧道、擋墻、立交、出入口、交通工程設施車輛、車型、車速、物品環(huán)境藝術道路沿線美化、綠化、服務、休息場所小品、雕塑、鋪地等圖3 按公路景觀客體的構成要素分類圖按公路景觀主體的活動方式分類按公路景觀主體的活動方式進行分類,公路景觀分為動態(tài)景觀(景觀主體高速行駛)和靜態(tài)景觀(景觀主體靜止或慢行);動態(tài)景觀包括道路用地范圍內、外的景觀;靜態(tài)景觀亦包括道路用地范圍內、外的景觀。這種分類方法適用于研究景觀主體處于高速行駛或靜止慢行狀態(tài)下,對動態(tài)景觀及靜態(tài)景觀的生理感受、心理感受、視覺觀賞特征及與之相適應的動景觀序列空間設計與靜景觀組景技法、手段的應用。按公路景觀的處理方式分類按公路景觀的處理方式分類如圖4所示。這種分類方法對于公路景觀的規(guī)劃、創(chuàng)造、建設者可明確哪些景觀需在公路規(guī)劃、選線、設計中予以保護、開發(fā)、利用和改造,哪些景觀需在公路規(guī)劃設計時進行設計與創(chuàng)造。保護、利用景觀線性景觀 道路用地范圍內、外(地形、植被、水體、農田、林網) 點式景觀 道路用地范圍內、外(地形、植被、水體、城鎮(zhèn)、文物、建筑物、構造物)公路景觀線性景觀道路用地范圍內(道路線形、道路綠化及設施) 設計、創(chuàng)造景觀道路用地范圍外(道路線形與環(huán)境協(xié)調、沿線城鄉(xiāng)建筑及水、路、電、林網) 點式景觀道路用地范圍內(道路立交、出入口及收費站、服務站所)道路用地范圍內(山形、水體、城鄉(xiāng)建筑物、構造物)圖4 按公路景觀的處理方式分類圖城市道路景觀分類城市道路景觀學主要根據用路者的視覺特性、行為特性研究以道路組織城市藝術,探索城市道路與視覺環(huán)境融為一體的設計方法。城市道路景觀可按照設計要素分類,具體分類如圖5所示。這種分類方法將城市道路景觀分為城市道路景觀的構成要素和城市道路景觀的控制要素。城市道路景觀的構成要素是構成城市道路景觀的各種物象;城市道路景觀的控制要素反映的是城市道路景觀各構成要素彼此之間的聯結關系。自然景觀:地形地勢、水體、氣象氣候 靜態(tài)景觀 道路、路面、交通設施城市道路景觀構成要素 人工景觀 綠化、建筑與構造物、街道小品城市道路景觀 動態(tài)景觀 交通流:人流、車流,人的活動景觀特征的確定城市道路景觀控制要素 廊道空間形態(tài)景觀輪廓標尺度、質感、色彩圖5 城市道路景觀分類風景區(qū)道路分類根據在風景區(qū)內所起的作用不同,歸納起來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主干路主干路指在風景區(qū)中結合自然景觀的旅游游覽路線,一般從風景區(qū)入口通向整個景區(qū)的各個主景區(qū)、廣場、公共建筑、觀景點、服務功能區(qū)、管理區(qū),形成整個景區(qū)的骨架和環(huán)路,組成引導游覽的主干路線應能適應風景區(qū)內生產運輸車輛、管理車輛的行駛,以及應能滿足突發(fā)事件如救護、消防等交通要求。風景區(qū)內主干路的等級一般較高,寬度在720m之間。次干路次干路是主干路的輔助道路,成支架狀連接風景區(qū)內各景點,車輛可以單向通過,承擔風景區(qū)內游覽、生產管理和運輸產生的交通。道路寬度一般為主干路的一半左右,線形指標比主干路要低。園路園路是風景區(qū)道路系統(tǒng)的末梢,一般為供游人休息、散步、游覽的通幽小徑。可通達風景區(qū)內各個角落,是到廣場、景點的捷徑,園路的寬度一般在1.02.0m之間,多選用簡潔、質樸的自然石材(片巖、條石、卵石等)或者條磚層鋪或用水泥仿塑各類仿生預制板塊,并用材料組合以表現其光彩與質感。園路的功能除了提供行人交通之外,他的另一個主要功能是為風景區(qū)增添了情趣,形成了獨有的景觀特色,在交通上是主干路和次干路的重要補充。上述三類道路指的是風景區(qū)內部道路,但有些道路穿過了風景區(qū),其本身從功能上即作為風景區(qū)的主干路,同時又承擔著區(qū)域交通的任務,其交通組成和風景區(qū)內部道路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將其區(qū)別于風景區(qū)內部道路來看待。根據上述分析,將風景區(qū)道路劃分為穿過風景區(qū)的道路和風景區(qū)內部道路兩大類,其中風景區(qū)內部道路又分為主干路、次干路和園路三類。 2 道路景觀設計基礎道路景觀設計的基礎是建筑在人的生理學、心理學、美學、交通工程學、汽車運動學、社會學等相關學科的基礎上,直接相關和較為重要的為人的動態(tài)視覺、視野、生理、心理感受與美學要求。一、道路景觀設計的要求汽車上的人對道路景觀的觀察可分為兩類:一類為駕駛人,一類為乘客。駕駛人關注正前方,乘客隨意性較大,由于坐姿限制主要注視的是前方與側前方。在高速行使的汽車上,由于路側景觀移動速度快,乘客不能長時間注視路側景觀。本文主要討論駕駛人為主的道路景觀。根據許多景觀專家的研究,道路景觀設計應主要考慮與景觀直接相關的人的動態(tài)視覺生理特性,由于汽車車速提高,人的動視力降低,視角變窄,視點前移,視野縮小,因此,對道路線形景觀的規(guī)劃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家知道傳統(tǒng)的美學與景觀設計,多從靜態(tài)考慮,從步行人視點出發(fā),而現代道路特別是高速公路,作為高速行駛汽車的載體。乘客司機在高速行駛中的汽車上,觀察道路及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據國外觀測研究的資料,一般車速為65km/h時,視野廣角為75,前視點400m,可見寬度為車兩側24m以外,80kmh視野廣角為60,前視點450m,當車速為l00kmh時視野廣角僅為40,前視點為550m(參見圖6)而可見道路寬為車兩側33m以外,這表明隨著車速提高路面在司機或乘客視野中的比重迅速增大,如6車道40kmh路面在用路人視野中占20,96kmh則路面在乘車人視野中要占80。這表明車速提高,駕駛員與乘客視野中道路所占地位越來越重要,即道路線形或景觀對駕駛員視覺影響與作用也越來越大,因此,道路景觀設計是以動態(tài)條件下視覺的美感為前提。具體要求為:圖11-7 充分利用自然景觀示例(聯邦公路管理局)圖11-6 視野隨車速變化圖圖8 在丘陵地形的長直線縱坡與豎曲線造成 圖9 有些平、豎曲線組合不當會出現4注:圖6、7、8、9摘自【美】實用公路美學人民交通出版社1981年北京視覺上出現不連續(xù)的線性。 錯位、脫空、奇怪的線形。 1)道路除了擔負著將旅客和貨物從一個地區(qū)快速運送到另一個地區(qū)的功能之外,道路還應具有賞心悅目的外觀,和流暢的線形,優(yōu)美自然與周圍環(huán)境融合和諧,且其本身也應成為大自然與人工構造物相結合,并令人心曠神怡的風景組成部分,給旅客提供視覺上舒適感和心靈上美的享受。2)道路規(guī)劃選線時,應盡可能創(chuàng)造通過地區(qū)視野的多樣性和開闊感,路線要充分利用最美好的沿途景觀資源,并盡量同周圍地區(qū)山水自然景觀融成一體,以避免單調與枯燥。(參見圖7充分利用自然景觀)3)道路要盡可能利用與適應自然地形、地貌,防止大填大挖。在道路線位選擇線形設計、方案比選時,應認真思考,如何適應與融合于當地地形環(huán)境。也要盡可能減少路基、路面、橋涵等的施工痕跡,難以避免時應盡快予以恢復或通過精心整修和種植綠化物以恢復其自然外觀(圖8長直線與縱坡、豎曲線配合不當產生不連續(xù)的圖例)。4)道路應具有從旅客與駕駛員的角度來觀看優(yōu)美的三維空間外觀,線形順暢、柔和、連續(xù)和充分的預知感,沒有任何扭曲與別扭、斷續(xù)或突變、劇變的感覺(圖9線形組合不當使人有錯位、脫空、奇怪之感)。5)從持續(xù)發(fā)展的觀點,道路應具有充足用地寬度,以適應現在與未來交通設施發(fā)展的需要。道路的整體結構,如橋、涵構造物應當穩(wěn)定整潔、美觀,其坡頂與坡腳應做成舒緩的圓弧形坡,防止沖刷土壤。隨著高速公路的增多,車速的提高,更加有必要加強道路景觀的景觀規(guī)劃設計,為用路者創(chuàng)造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景觀,以增加交通安全與行車的舒適度。6)從環(huán)境保護方面考慮,道路用地范圍與周邊現存地形與合乎要求的植被均應設法保護好并盡可能使其同道路和周圍環(huán)境協(xié)調,避免、減少各種修路與用路行為對自然與道路的破壞。這些道路景觀設計的要求,對公路或城市道路都是適用的,但實際采用時在農村與城市還是有區(qū)別的。在鄉(xiāng)區(qū)公路上,景觀設計的主要目的是將公路巧妙的融合于大自然之中并盡可能使公路本身成為一種可供欣賞的線形景觀;而在城市景觀設計的重點是根據自然、生態(tài)、社會、城市發(fā)展、街道特性、兩旁建筑性質體形、人的心理行為與美學要求進行,對自然與人工環(huán)境、景物等予以合理的利用組織、改造或藝術加工與再創(chuàng)造,使城市道路的環(huán)境、景觀,呈現出協(xié)調、和諧、明麗的空間走廊。景觀設計承擔著保護自然、維護風景、凈化環(huán)境、美化視線和空間視野的重要任務。這些工作都是遵循國家、部(委)與有關地方政府的自然保護和風景維護的法律、規(guī)章及公路與城市道路規(guī)劃設計、工程技術設計標準與技術指標的前提下進行的。為實現自然保護與景觀維護的目的,必須取得規(guī)劃、環(huán)保、園林、國土等有關部門的支持協(xié)助,使道路景觀的規(guī)劃設計工作做得更好。 在進行景觀設計時,必須認真研究道路的區(qū)位、性質、功能,道路所在地區(qū)的自然、人文、社會條件可能提供的活動空間。景觀設計應依據道路周邊的自然條件、景觀環(huán)境,以及道路在此環(huán)境中的作用,再進行相應的設計。道路在地區(qū)與道路網中的功能性質一般可分為四類(表2)。道路景觀類型表 表2類別性質公路(著名風景區(qū))城市道路風景區(qū)道路規(guī) 模特別重要干道高速公路快速路、出入城干道特大重要干道國家干道主要省級干道主要干道主干路大一般干道地方公路、縣鄉(xiāng)公路次要干道次干路中支線道路鄉(xiāng)區(qū)公路、拖拉機路支路、次要街道、胡同園路小(1)特別重要的道路,多為國道網中的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網中快速道路等,對周圍地區(qū)與環(huán)境有巨大的作用與影響。如首都或省(自治區(qū))省會的特大城市機場路,稱謂國門第一路,省門第一路,均應針對其環(huán)境景觀特點作精心的規(guī)劃和設計。 (2)重要干線公路或城市主干道路多位于車站、城市廣場,反映城市形象的道路。設計此類道路應有規(guī)模宏大與嚴密的構想,兩旁樹木宜選擇挺直高大的喬木,枝葉繁茂,整齊潔凈。 (3)一般干線道路系城市中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次要干道、商業(yè)街、繁華路段,其景觀亦多具有對稱整齊或錯落有致的裝設路燈、種植綠化樹木,并常用分隔帶與綠化地帶分隔行人道與行車道。但為了從整體上創(chuàng)造一個親切宜人、興旺發(fā)達的環(huán)境,通常對街區(qū)與路旁布置一些美觀的建筑小品或藝術作品,增加空間的多樣性和輕松氣氛,建筑物之間的空地與行人空間均應作精心的設計和合理布置。圖10為錯位交叉的街道景觀布局。圖10 錯位交叉、三路交叉建筑與綠化組合示意圖(4)鄉(xiāng)區(qū)公路或市區(qū)的支線道路,交通量不是很大,路線技術標準較低,主要起連通性與供周邊出入之用,特別在城市中此類道路多為寬度狹窄,兩邊商店住宅交錯密集,空間狹小,易于產生鄉(xiāng)、里與市井情緒,鄰里間往來甚至兒童游戲氣氛亦常有之,在道路景觀規(guī)劃設計時要保持其特色與鄰里居民的生活情趣和親切的氣氛。二、道路景觀設計的基本特點1、構成要素多元性從上一節(jié)道路景觀客體的構成要素分類中,可見道路景觀是由自然的與人工的、有靜態(tài)的與動態(tài)的、有平面的與立體的各種復雜元素構成。在諸多元素中,道路景觀決定了環(huán)境的性質。其他元素則處于陪襯、烘托的地位,它們可以加強或削弱景觀環(huán)境的氛圍,影響環(huán)境的質量。2、時空多維性從道路景觀空間來說,它是上接藍天、下連地勢;從時間上來說,道路景觀既有前后相隨的空間序列變化,又有季相、時相、位相和人的心理時空運動的時空軸。3、景觀環(huán)境多重性道路景觀不同于單純的造型藝術、觀賞景觀,為滿足運輸通行功能,它有自身的體態(tài)性能,組織構成。同時,它又蘊含一定的社會、文化、地域、民俗等涵義。因此,它既有自然屬性又具有社會屬性,既具有功能性、實用性又具有觀賞性、藝術性。4、評價的多主體性道路景觀評價的主體不同,評價主體所處的位置、活動方式不同、評價的原則和出發(fā)點必有顯著的差別。如觀賞者、旅行者多從個人的體驗和情感出發(fā);經營者、投資者多從維護管理、經濟效益等方面出發(fā);沿線居住者多從出行是否方便、生活環(huán)境是否受到影響等方面考慮;而公路設計者。建設者考慮的更多是行駛的技術要求機建設的可行性。三、道路景觀設計的基本原則道路景觀的規(guī)劃、設計,涉及到對原有景觀的保護、利用、改造及對新景觀的開發(fā)、創(chuàng)造,它不僅與景觀資源的審美情趣及視覺環(huán)境質量有密切的聯系。它的規(guī)劃、設計還對生態(tài)環(huán)境、自然資源與文化資源的持續(xù)發(fā)展和永久利用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1、可持續(xù)發(fā)展原則道路景觀建設必須注意對沿線生態(tài)資源、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持續(xù)維護和利用。在空間和時間上規(guī)劃人類的生活和生存空間,沿線景觀資源的建設保持持續(xù)的、穩(wěn)定的、前進的勢態(tài)。2、動態(tài)性原則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人類的進步,道路景觀也應存在著一個不斷更新演替的過程,在道路景觀的設計中應考慮到道路景觀的發(fā)展演替趨勢。3、地區(qū)性原則我國地大物博,不同地區(qū)有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特征,氣候氣象特征,植被覆蓋特征等等。同時,不同地區(qū)的人民有自己獨特的審美理念、文化傳統(tǒng)和風俗習慣。因此,道路景觀的規(guī)劃、設計中應考慮其地域性特點,形成不同地區(qū)特有的道路景觀。4、整體性原則道路景觀規(guī)劃設計中,均應將道路寬度、縱坡、平豎曲線、道路交叉點、道路連貫性及其構筑物、沿線設施、道路綠化等與沿途地響、地貌、生態(tài)特征、景觀資源等作為有機整體統(tǒng)一規(guī)劃與設計,使道路建設的人工景觀與原有的自然景觀協(xié)調和諧。5、經濟性原則在道路景觀的規(guī)劃和設計中,不必將精力放在那些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觀賞景觀塑造上,而應著重考慮對道路沿線原有景觀資源的保護、利用與開發(fā)及道路本身和沿線設施、構筑物等作為人文景觀與原有地形、地貌、自然環(huán)境的相容性研究。四、道路景觀的設計理念1、注重場地的設計理念對于我們要進行設計的場地進行現場的考察、了解、分析、研究,是我們在著手進行設計前所必要做的基礎工作。這種場地分析包括場地周邊的自然環(huán)境、氣候特點、交通狀況、人文特點、人口狀況、周邊的建筑形態(tài)、綠化及植被狀況等諸多因素。尊重場地、因地制宜,尋求與場地和周邊環(huán)境密切聯系、形成整體的設計理念,應成為道路景觀設計的基本原則。景觀規(guī)劃設計的作用并非在于刻意創(chuàng)新,更多地在于發(fā)現,在于用專業(yè)的眼光去觀察、去認識場地原有的特性,發(fā)現它積極的方面并加以引導。其中,發(fā)現與認識的過程也是設計的過程。因此說,最好的設計看上去就像沒有經過設計一樣,只是對場地景觀資源的充分發(fā)掘、利用而已。這就要求設計師在對場地充分了解的基礎上,概括出場地的最大特性,以此作為設計的基本出發(fā)點。每一個場地都有巨大的潛能, 要善于發(fā)現場地的靈魂。2、注重空間的設計理念道路景觀是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由一些景觀元素構成的實體,一是由實體構成的空間。實體比較容易受到關注,而空間往往容易被忽略。尤其是我們目前的設計方法,常常只注重那些硬質實體景物,對軟質實體景物相對忽視,對空間的形態(tài)、外延,以及鄰里空間的聯系等等注重不夠,形成各種堆砌景物的設計方法。因此,注重空間結構和景觀格局的塑造,強調空間勝于實體的設計理念,針對視覺空間領域進行整體設計的方法,對我們來說顯得尤其重要。老子在道德經第十一章中說:“故有之以有利,無之以為用”。也就是說,實體“有”之所以給人帶來物質功利,是因為空虛處“無”起著重要的配合作用。3、注重時效的設計理念道路景觀設計與道路工程設計的區(qū)別之一,在于道路景觀是隨季節(jié)和時間變化的,是有生命的,是處在不斷地生長、運動、變化之中的。因此道路景觀規(guī)劃設計必須認真研究時間性和時效性因素,注重道路景觀隨時間變化的效果,以塑造隨時間延續(xù)而可以更新的、穩(wěn)定的道路景觀。4、注重地域景觀的再現所謂“地域性”景觀,就是指一個地區(qū)自然景觀與歷史文脈的總和,包括它的氣候條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質、動植物資源以及歷史、文化資源和人們的各種活動、行為方式等等。我們所看到的景物或景觀類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與其周圍區(qū)域的發(fā)展演變相聯系的。道路景觀設計應針對大到一個區(qū)域、小到道路沿線周圍的景觀類型和人文條件,營建具有當地特色的道路景觀類型。5、注重簡約的設計理念“少即是多”,簡約并不是簡單,相反卻是對本質的深度挖掘和坦誠表現。高度概括設計方法和惜墨如金的表現手段,是簡約設計理念的基本要求。簡約的設計理念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設計方法的簡約,要求對設計對象進行認真研究、分析,從而抓住其關鍵性因素,減少細枝末節(jié)過多的糾纏,少走彎路;二是表現手法的簡約,要求簡明和概括,以最少的元素、景物,表現景觀最主要的特征;三是設計目標的簡約,要求充分了解并順應場地的文脈、肌理、特性,盡量減少對原有景觀的人為干擾,也就是“最小干預”的原則。6、注重生態(tài)的設計理念近幾年來,隨著全球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呼聲日益高漲,道路的規(guī)劃、設計、建設者們開始注重生態(tài)理念在道路景觀設計中的運用。道路規(guī)劃設計與建設中,應努力把生態(tài)理念落實在一些具體的設計方法上。生態(tài)學的本意,是要求規(guī)劃設計者要更多地了解生物,認識到所有生物互相依賴的生存方式,將各個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彼此連接在一起。這實際上要求我們具有整體的意識,小心謹慎地對待生物、環(huán)境,反對孤立的、盲目的整治行為。不能把生態(tài)理念簡單地理解為大量種樹、提高綠量。此外,生態(tài)學原理要求我們尊重自然,師法自然,研究自然的演變規(guī)律;要順應自然,減少盲目的人工改造環(huán)境,減低道路景觀的養(yǎng)護管理成本;要根據區(qū)域的自然環(huán)境特點,營建道路景觀類型,避免對原有環(huán)境的徹底破壞;要尊重場地中的其他生物的需求;要保護和利用好自然資源,減少能源消耗等等。因此,荒地、原野、取土坑、棄土坑、再生、節(jié)能、野生動物、植物、廢物利用等等,構成道路景觀生態(tài)設計理念中的關鍵詞匯。7、結合自然的設計理念是“以人為本”,還是“以自然為本”,是改造自然,還是順應自然,不能片面地加以肯定或否定。一般來說,在城市道路景觀設計中,應較多地考慮到人工與自然結合,考慮到自然的人工性手法;而隨著離城市環(huán)境的遠去,在公路景觀設計中,自然的作用應增強。景觀設計實際上反映出設計者對自然的認識、理解,并通過設計手段加以表現,自然始終是設計的源泉。8、注重科學的設計理念道路景觀設計是一門涉及面廣、錯綜復雜的邊緣性學科,與多門學科交叉并受到它們的影響,如道路工程、橋梁工程,力學、生物學、生態(tài)學、環(huán)保學、土壤學、植物學、美學等等。因此道路景觀規(guī)劃設計應采取科學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充分研究和了解各個學科特征,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強調科學的設計方法。9、注重個性的設計理念在一個越來越強調個性發(fā)展和個人價值的社會,個性體驗、個人理解和個人感情的投入,在道路景觀設計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也是道路景觀設計多樣性和豐富性的保證。注重個性的設計理念, 并非鼓勵個人剛愎自負或脫離實際的閉門造車, 而是強調個人對自然、對社會、對生態(tài)、對藝術、對歷史等等的獨特理解、在旅行中的獨特體驗、以及個性化的設計表現手法, 強調個人對道路景觀內涵與本質的獨特認識。五、道路景觀的設計方法道路的快速通行運輸功能決定了道路景觀結構體系具有繩(線性景觀)結(點式景觀)模式。這一特定景觀結構模式的設計涉及動態(tài)的、自然的與人工的、視覺上的與情感上的問題,其規(guī)劃設計思路與方法大致如下:1、以安全為前提保證道路暢通、安全是前提。保證運輸暢通與行駛安全,避免對司乘人員造成心理上的壓抑感、恐懼感、威脅感及視覺上的遮擋、不可預見、眩光等視覺障礙。為司乘人員創(chuàng)造安逸的環(huán)境。2、以生態(tài)為根本道路景觀生態(tài)規(guī)劃是根本。道路的建設,旨在推動經濟餓發(fā)展,但經濟的發(fā)展不能以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破壞為代價。因此,道路景觀的規(guī)劃、設計和建設中,應貫徹景觀生態(tài)學的思想,合理優(yōu)化利用道路沿線的土地資源、生態(tài)資源及環(huán)境資源,使道路建設走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3、線性景觀設計重在“勢”中國古代環(huán)境設計理論中出現“形勢”說,千尺為勢,百尺為形,恰可用于道路景觀設計?!靶蝿荨闭f中關于形和勢的概念如下:“形”有形式、形狀、形象、近景等意義,“勢”則指姿態(tài)、態(tài)勢、趨勢、遠觀等意義。線形景觀的觀賞者多處于高速行駛狀態(tài)下,在這一狀態(tài)下景觀主體對景觀客體的認識只能是輪廓。因此,在線形景觀的設計應力求做到形體連續(xù)、流暢、自然且通視效果好,與其他環(huán)境要素相容協(xié)調。在諸多線性景觀要素中,設計的關鍵是道路自身的線形與體態(tài)。4、點式景觀設計重在“形”道路通過村、鎮(zhèn)、城鄉(xiāng)及立交、收費、加油、服務站等處的景觀其觀賞者除一部分處于高速行駛狀態(tài)外,還有很大部分處于靜止,步行或慢速形式狀態(tài)。因此,這些部位景觀的設計重點放在“形”的刻畫與處理上。如道路本身形體、形象設計;綠化植物選擇搭配;交通建筑與地方建筑協(xié)調;場所的可識別性、可記憶性;道路景觀與區(qū)域原有景觀的協(xié)調及周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的保護、利用、改造與完善。 3 道路景觀設計任務、程序與要求一、道路景觀設計的任務道路景觀設計是道路設計的組成部分,要使道路線形優(yōu)美,同自然融合與周圍環(huán)境協(xié)調,讓駕駛員有開闊的視野,車中的乘客有良好的空間環(huán)境,設計的主要任務如下: 1道路本身各組成要素要和諧優(yōu)美道路景觀,如同一位演員一樣,必須本身具有良好的體能素質或美麗婀娜或矯健英武,氣質高雅儀態(tài)端麗,才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演員,不能僅靠化妝、服飾或涂脂抹粉。同樣一條道路的景觀,首先要線路本身順暢、協(xié)調、優(yōu)美,平面、縱面、橫斷面、橋、涵構造物勻稱融洽,不能僅靠路外栽花種樹或建筑小品的點綴。一條高質量的道路,除了功能性質完善,線形、結構物等各項指標均能達到有關規(guī)范與技術標準的要求外,各個組成要素之間要相互協(xié)調和諧,平面上的直線、圓曲線,緩和曲線、左右偏角要互相配合,以期視野開闊,視覺連續(xù)舒順,縱斷面上升坡、降坡、大坡、小坡、長坡、短坡、凸曲線、凹曲線,半徑的大小、曲線的長短要有機配合、相互協(xié)調。使車行其上猶如行云流水起伏有致,既不單調枯燥,使人有曲徑通幽、柳暗花明之感;既不突變劇變,而又有車移景換,景色常新;既要平面協(xié)調、縱面協(xié)調、又要平、縱組合協(xié)調,平、縱、橫協(xié)調,整體協(xié)調配合(圖11平縱線形組合圖式)。即所謂的立體三維線形的組合設計,再加上高速動態(tài)視線的透視分析則為四維空間組合設計,通過計算機仿真透視圖的分析,使路線線形平順流暢優(yōu)美和諧,無脫空、突變,行車順適舒暢安全愉悅。六種組合方式的主要特征示如圖11。圖11 平縱線形組合的立體線形透視形狀示意圖2路線要與周圍自然環(huán)境融合首先是線路與地形結合,要使道路線形與地形地貌相適應,并融合于大自然之中,成為當地風景的一個重要部分;其次路線也要與沿線山丘、水體、森林等自然物協(xié)調和諧,充分利用山坡、山峰、河流、湖泊、森林為道路景觀增色。必要時還要適當種樹、栽花增強線路的綠化與線形特征,美化環(huán)境。當然道路上各種附屬物,如交通安全、服務設施、管理設施等也要精心設計、細致安排,使其在完成本身的應具功能之外,也能與道路周邊協(xié)調,為景觀增色。3道路要同周圍人工建筑物組合協(xié)調 道路同沿途的村莊、電站、停車站、加油站、商店、壩閘等建筑結構物的空間組合,特別是城市道路與兩旁建筑物群和空間的組合設計,建筑的疏密、高低,街道的寬窄、斷面形式,空間的大小、開合,線形的直曲或依山或臨水。如何精心組織、統(tǒng)籌規(guī)劃、綜合布局、協(xié)調發(fā)展,使不同的路段形成不同的特點、不同氛圍的道路景觀,使乘客與駕駛員感到心情舒暢,圖12為街道寬度與高度之比不同,使行人產生不同的感受。4視線引導的布局設計 視線引導是指通過科學合理的線形布設,沿線綠化,路口栽植等景觀設計,使駕駛員在較長距離內或較大的視域可以較早地預知或預感路線走勢和前方道路線形的變化,從而可以從容地選擇車速和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保證車輛行駛平穩(wěn)、舒順、安全。 5道路綠化體系設計 綠化栽植,既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護環(huán)境、改善生態(tài),還可以美化環(huán)境、增添景色、豐富景觀,反映道路線形走勢,地方特色,避免駕駛員視覺單調枯燥。 總之,為了實現自然保護和維護景觀的目的,依據道路規(guī)劃平面圖,把各個局部的具體要求和措施,在景觀規(guī)劃設計中予以分析說明和補充完善。景觀設計應說明有關設計范圍的自然條件,保護有價值的地區(qū)和景物的分布現狀,以及人為的影響和這種影響對自然環(huán)境所起的作用。 將通過調查所得到的歷史和現狀資料,經過論證評價可作為景觀要素或景點的應提出相應的保護自然或作為景觀設計的設想目標,并采取工程技術與組織協(xié)調措施。 景觀設計過程必然會碰到各種矛盾,設計時應分析矛盾、解決矛盾、提出保護有價值的原 有風景,創(chuàng)建新的景觀及組成要素的建議。圖12 空間給人的感受示意圖11注:圖12摘自城市道路規(guī)則與美學,趙晶夫著,南京:江蘇科技出版社.1994年。二、道路景觀設計程序 道路景觀設計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協(xié)調規(guī)劃階段、技術設計階段和實施性設計階段,現 簡述如下: 1協(xié)調規(guī)劃階段 道路景觀規(guī)劃設計不應孤立進行、必須同道路規(guī)劃與線形設計協(xié)調進行。首先,通過對線路所在地區(qū)或街道周圍進行有關文物景觀資源方面的文獻資料收集、整理,或深入現場對當地的地形、山水、林木、歷史、文物、建筑、景點等調查記錄、探討公路或城市道路在地區(qū)城市中的地位,性質與作用,用路者或附近居民的意見愿望,研究規(guī)劃的主導目的與基本思路,對主要景觀資源的未來發(fā)展及與道路的協(xié)調性進行分析評估;在此基礎上提出景觀規(guī)劃的幾種設想與不同思路的規(guī)劃方案。通過專家和群眾代表的評議,結合道路線形規(guī)劃設計,選定與道路協(xié)調好且可以實行的較好的規(guī)劃方案。2技術設計階段 在方案設計主導思想定位的基礎上: (1)決定道路的線形空間組成、重點景觀內容與景觀基本構造的設計,包括道路的平縱線形各相關景觀要素的尺度、比例等,一般稱為景觀的構造設計。 (2)要點設計或重點設計,主要研究對景觀有突出影響的交叉路口,特別是樞紐、大型立交、橋梁、服務區(qū)等,在城市道路主要有廣場、停車場、行人天橋及主要建筑物的處理。 (3)景觀要素設計,包括照明設備、道路設施的選用布置,道路標志、標線、路面選型與綠化系統(tǒng)的設計等。 3實施性設計階段 在前述技術設計的基礎上,從整體方面進行評價協(xié)調,必要時進行補充、修改、調整,或從 現場中核對修改,然后繪制平面、縱面、橫斷面構造圖、設備圖、施工圖等。三、道路景觀設計步驟 道路景觀設計同任何其他設計相同,先弄清線路周邊的自然環(huán)境和景觀現狀,線路的性質、功能等,為此應先作好調查研究工作。 1現場調查 現場調查應在道路設計開始階段作為道路布局和線路定位必須考慮的問題。在確定線路性質功能時,通常應繪制重要景觀文物的草圖,并進行環(huán)境協(xié)調的檢查。道路設計必須包括景 觀設計的內容要求等,如評價所選路線在自然、經濟、景觀、客、貨運量的狀況、作用、功能以及線路直接影響范圍內的情況等均應加以說明。 2做好同相關單位協(xié)商工作 在道路線位大致確定之后,就要盡早與環(huán)保、園林、國土管理等有關部門協(xié)商并及早申報并確定,是否要在道路設計中說明道路與自然景觀的協(xié)調措施,是否要制定一個景觀保護的規(guī)劃,作為道路設計 的一部分。在制定保護景觀規(guī)劃時,必須從充分尊重自然景觀的觀點出發(fā),維護景觀,保護景觀,并在15000的比例圖上繪出,表明所涉及景觀與相鄰地帶的相互關系。以便充分掌握與評價一切景觀生態(tài)與景觀造型的關系。其中,一般要協(xié)商處理的有以下幾個問題: (1)自然條件、歷史文物 地形、巖石和土、水、氣候、植物、動物、保護區(qū)、保護物、保護珍貴的生態(tài)、歷史文物,人文景觀、社會景觀等的借景、利用,應取得相關單位的同意。 (2)土地使用 在工程中使用農業(yè)土地、林業(yè)土地和療養(yǎng)區(qū)等各項用地的范圍。 (3)道路線形和橫斷面造型 通過選線、定線、土方結構物和人工結構物的造型和種植等,共同構成景觀。道路對自然、景觀、相鄰地帶產生作用和影響。 (4)景觀造型措施 景觀造型措施有:保護措施、協(xié)調措施與補充措施等。這些措施對相關單位的影響如何,應采用地形圖或來自放大的航空攝影照片(比例尺1:500)可反映現狀的新資料,予以分析說明,這是很有價值的。 3技術設計與實施設計 技術設計通常以適當形式對保護景觀的協(xié)同設計進行補充、修改。在特殊情況下和在局部范圍內,如取土坑的造型,保護景觀協(xié)調規(guī)劃圖,可以用擴大比例尺的圖和通過橫截面標志作必要的補充、完善。征購土地面積,有土地支配權的面積,以及暫時使用土地面積的證明,它具有特殊的法律 意義,尤其是景觀保護協(xié)同規(guī)劃中說明的協(xié)調和補充措施,更是應當重視。種植計劃和其它實施計劃,應按照規(guī)定的保護景觀協(xié)同設計進行,并及時同有關單位協(xié)商處理。4 道路結構物景觀與綠化設計一、道路結構物景觀設計人們把道路工程的景觀造型看作美化道路與協(xié)調平衡道路對自然和景觀的影響,并視為能將道路和景觀融合在一起的一種有效措施。1一般造型原則道路的新建和改造,根據運輸要求、運輸政策、設計方針和空間布局目標確定。路線設計必須盡量減少對自然和景觀的負面影響。道路對自然和風景的影響是由所選擇的設計要素綜合造成的,因此,在確定設計速度時,除了要考慮交通技術和經濟觀點外,還必須結合地形條件和自然經濟情況,適當考慮維護景觀的觀點。在自然保護和維護景觀方面,在選擇平面與立面設計線形時,同樣也必須作大量調整,并 盡量避開對有特殊意義的自然區(qū)域和景觀的影響。為了避免自然和景觀的損失,路線應盡可能按原有地帶坡度設置,使總的土方調配數量最 小,工程造價低。在選擇景觀造型措施時,必須考慮它們在生態(tài)、工程和經濟方面的影響。2平面造型在路線的平面設計中,必須盡量避免錯誤地割斷生態(tài)景觀空間或視覺景觀空間的做法。種植樹木是補充景觀的措施。在曲線外側種植樹木,使曲線變化非常明顯,而在曲線內側則必須保證所要求的視野,從路堤到結構物的過渡段可通過植樹以增強識別特征,并使造型與景觀恰當地配合。由路堤到路塹的變化段,在土方工程和植樹方面的選型設計應特別細致。種樹要求的面積應考慮與維護景觀協(xié)同設計提出的土地征購計劃和目標相符。 3立面造型只要控制點和自然條件許可,道路的坡度根據路線立面造型和經濟的理由,應與地帶自然坡度接近。跨越山谷時,根據視距和生態(tài)的要求,什么條件下可用橋梁結構物來代替高路堤需要作專門的調查分析。有中央分隔帶的雙幅公路,在斜坡上來去兩幅公路設計高程不同時,通常對造型和經濟均顯得較為有利。在凸型豎曲線范圍內種植樹木,應著重強調視野,要使駕駛員能及時了解路線的變化。只要不違背安全和交通工程的觀點,在平原地區(qū),對道路景觀造型比較有利的做法是,采用與地帶相協(xié)調的坡度,并采用較大的豎曲線半徑,可使線路獲得較為平順的變坡點。4橫斷面造型除了平面和立面設計中的線形外,橫斷面造型對道路與景觀的恰當配合有特殊意義。因此,除了工程技術和經濟觀點外,景觀造型對路堤或路塹邊坡的坡度,以及它們與現有自然地帶的適應情況是有意義的。橫斷面造型的目的是使邊坡造型和現有景觀與綠化相適應。由于景觀原因常常同時還有經濟上的理由會引出更加有力的造型措施。對于單一的交通方式,如自行車和行人交通,應規(guī)定自己的交通空間,有可能時不僅應有足夠尺寸的分隔帶,而且應有一個明顯的橫斷面凈空。在這分隔帶中的綠化、保護作用和造型功能應得到足夠的重視。橫斷面造型借助于種樹得到改善。應注意調整從車行道到側向種樹的規(guī)定距離。通常也適當地注意樹木到道路用地邊界的距離(圖13)。征購土地面積的橫向寬度由植樹帶的寬度和側向間距共同決定。圖13 橫斷面上的種樹要求 對雙幅公路根據地區(qū)條件可以考慮下列特殊解決形式: (1)擴大中央分隔帶 由于造型的需要和為了保護珍貴的地物,可以把中央分隔帶擴大成分開兩幅道路的形式。 (2)斜坡上的高低雙幅公路 由于地帶形態(tài)、造型、交通工程和經濟原因,同時也為了盡量減少對自然和景觀的不良影響,常在斜坡上布置兩幅高低不同,分道行駛的雙幅公路。既降低了工程造價,又改善了景觀環(huán)境。 5交叉路口的景觀設計 對于非主要道路車流量不大,行人較多的交叉口,可以仿照西歐做法,常在交叉口設置紀念碑、噴泉廣場,成為具有觀賞吸引力的景點,轉角處的建筑物的藝術造型往往使路口具有明顯特色,更多的情況讓交叉路四角建筑后退,創(chuàng)造較為開闊的空間。在不妨礙轉彎交通與駕駛員視線的前提下,布置一些雕塑、樹木、報亭,以加強路口的景觀印象。有時還借助于合理的布置和適當的綠化造型,來突出并促使人們識別和加深交叉口的印象。為了任何情況都不影響交叉口的行車視線,只允許在要求的視野外種植小叢林。 交叉口造型的目的是為了節(jié)省用地面積和獲得良好的地面景觀。對于立體交叉口升坡匝道和升坡匝道內的面積也要充分利用,以美化環(huán)境、改善景觀。 丁字交叉口會合處推薦在支路的對面范圍內種植密集的樹木,在會合道路的右側延伸的樹木會引起駕駛員的注意,從而降低駛近交叉口的速度(圖14)。由于景觀要求,同時也有經濟方面的理由,應在連接匝道周圍種植樹木(圖15)。圖14 平面交叉視距示意圖圖15 立體交叉綠化示意圖 6構造物的景觀造型 構造物造型必須特別細致。按照景觀特征和構造物的類型,往往可側重于上部、中部或下部。 構造物可以是橋梁、擋土墻、防噪聲墻或其它顯而易見的結構設施。在造型時,注意力不僅要放在有關工程技術和經濟問題上,而且同時要滿足優(yōu)美的結構形式和色彩,考慮塑造的景觀特點,以及本地區(qū)的結構形式和建筑材料。 預制構件形式的特殊結構物和較小的結構物,如涵洞和農村道路上的小橋,需要認真細致地造型,并注意與景觀的配合。 擋土墻和護面墻需把它的標高約束在絕對必要的尺寸內,有可能時應盡量采用植物綠化遮蓋措施,既可保護墻體,又能美化環(huán)境。 7取土坑和廢料堆的處置 在確定取土坑和廢料堆的位置時既要便于施工,又要有利于景觀與生態(tài)保護,因此必須有一個統(tǒng)籌兼顧的設計。在確定位置時,要注意保護自然和景觀。設計需考慮土地的充分利用、新的景觀造型和將來的發(fā)展空間。 對于取土坑和廢料堆的布置,一般有兩種可能:重新耕種或用于水產養(yǎng)殖,對此應認真研究作出切實可行的規(guī)劃設計。 8噪聲防護結構物的處置 噪聲防護結構物的造型特別要把注意力放在材料;形式和色彩上,借助于它們使噪聲防護與景觀協(xié)調。墻與墻的組合形式常??梢愿纳品涝雺Φ耐庥^。 廣泛應用本地的小叢林作為噪聲防護措施應盡先考慮。 防噪聲墻的結構狀態(tài)除符合規(guī)范要求,并盡可能使其美化與通俗化。二、道路綠化設計的要求 1交通方面要求合理安排種植樹木能滿足或加強交通的視線要求。這在技術設計,或防護景觀協(xié)調規(guī)劃中都應加以說明。(1)視覺引導 駕駛員借助道路的空間造型,尤其是種植的樹木,了解前方道路變化的趨勢走向。首先是在夜間黑暗時,或在有霧和下雪時,能有助于識別道路線形和側向界限,而在白天則能看到比較遠的距離。使駕駛員在心理上產生寬松的感覺,這種心理效果,有防止駕駛員疲勞,提高交通安全的功效。(2)運行速度的調節(jié)通過種植灌木林構成的道路空間的輪廓,對運行狀態(tài)會產生影響,并使運行速度與路段特征相適應。(3)交叉口的識別性恰當地安排小灌木林的種植,通常能提高入口處和交叉口的識別性或易辨性。(4)擋光防眩作用中央分隔帶的小叢林帶優(yōu)先擔負起擋光防眩的作用,即便平行運行的兩條道路,也要盡量用植樹遮隔。(5)遮攔保護與防風道路側面,如果有足夠的寬度和深度的密集灌木林,那么就有遮攔與保護道路的作用。灌木林會減小側向強風對道路的威脅。(6)防雪影響結構和間隔合理的灌木林帶,能起到阻攔吹雪的作用,可使吹雪從林帶上空吹過道路,而不影響道路的使用。 2工程技術要求擋土墻、鋪砌塊石與邊溝加固等,在很多情況下可以用植物覆蓋措施全部或部分地代替。植物覆蓋措施應在技術設計中或在景觀協(xié)調設計中優(yōu)先考慮并予以說明。植物的生長條件,尤其是邊坡坡度、位置、朝向和植物的特性,使植物覆蓋的作用和有效性受到限制。植物覆蓋措施對工程排水設施有積極作用,它可代替其中部分設施的功能。(1)防止土壤浸蝕為了阻止地表水和強風對土的浸蝕,對于未加固的路肩、邊坡、護坡臺階,以及其他由于土方作業(yè)產生的新界面、停車場和停車帶等,均應借助種植、鋪草皮或其它防護措施加以保護。(2)防止土體滑塌 對于有滑塌危險的邊坡和斜坡,應借助深根灌木和植物覆蓋措施予以防護,對于不同狀況,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