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溫州大學甌江學院WENZHOU UNIVERSITY OUJIANG COLLEGE本科畢業(yè)設計(論文)( 2009屆)題 目: 論偷窺的侵權責任 專 業(yè): 法學 班 級: 05法本三班 姓 名: 胡艷芳 學 號: 0530145207 指導教師: 方益權 職 稱: 教授 完成日期: 2009.4.25 論偷窺的侵權責任胡艷芳 甌江學院 法學 05法本(3)班 0530145207指導老師:方益權摘 要:偷窺侵權現象日益嚴重,法律研究薄弱,法律規(guī)制缺失。本文分析了偷窺行為及其法律規(guī)制現狀,認為偷窺侵權在歸責原則上應適用過錯推定責任,還分析了偷窺侵權的構成要件,對公共場所的監(jiān)控、記者的偷拍行為等作了專門分析,并在分析偷窺侵權責任法律救濟之不足的基礎上,提出了完善對偷窺侵權行為法律規(guī)制的建議。關鍵詞:偷窺 侵權責任 法律完善 Abstract: As a tort, surveillance increasingly becomes more and more serious because of the weak legal research and the lack of legal regul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ct of surveillance and the status of its regulations. So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tort act of surveillance should apply to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presumptive fault in the imputative principle, and also analyzes the constitutional elements of the tort act of surveillance. What is more? The paper works out the special analysis of the monitoring of public places, taking the photograph by stealth by the reporter, and so on, and brings forward the recommendation of legal regul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shortages on the legal remedies to tort liability of surveillance.Keyword: surveillance Tort Liability Legal Perfection目 錄摘要(2)關鍵詞(2)英文摘要和關鍵詞(2)一、偷窺行為及其法律規(guī)制現狀(4)(一)偷窺行為的概念(4)(二)偷窺行為的特點(4)(三)偷窺行為的法律規(guī)制現狀(4)二、偷窺侵權的歸責原則(5)三、偷窺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6)(一)偷窺行為的違法性考察(6)(二)偷窺行為對隱私權的侵害考察(7)(三)偷窺行為與隱私權侵害的因果關系考察(7)(四)偷窺行為的主觀惡性考察(7)四、關于偷窺的兩個疑難問題的分析(8)(一)公共場所的監(jiān)控 (8)(二)記者的偷拍行為(9)五、偷窺侵權責任的法律救濟之不足 (9)(一)舉證困難 (9)(二)賠償條件及數額的限制 (9)(三)對于偷窺行為的處罰力度不夠 (9)六、完善對偷窺侵權行為法律規(guī)制的建議(9)(一)整頓公共場所的電子攝像頭(9)(二)將隱私權作為獨立的人格權列入法律保護(9)(三)限制偷窺工具的泛濫(10)(四)完善偷窺侵權的法律救濟(10)(五)完善偷窺行為在刑法制裁上的法律規(guī)定(10)致謝(10)參考文獻(10)偷窺行為歷來都存在,古有蘇軾、王安石偷窺其兒媳婦的傳聞,今有鄰居偷窺洗澡的劣習等。隨著經濟的飛速發(fā)展,人們在關心自己溫飽問題之余,更多關心的是自己的權利是否被侵犯,特別是包括隱私權在內的人身權。經濟的發(fā)展帶動著科技的發(fā)展,憑借新型電子手段的偷窺現象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嚴重。由于一些人抓住偷窺行為立法缺失,保障不完全的特點,在偷窺時肆無忌憚,偷窺行為愈演愈烈,對他人的人身權利產生了極大的威脅。但是,偷窺行為在我國還是一個比較新的詞語,在偷窺行為的處理方面還存在法律空白,使得當事人的權利沒有很好的得到保護?;诖?,更應該揭開偷窺的面紗,致力于研究偷窺行為的處理方案,才能對偷窺侵權案件的處理和立法提出有價值性的意見!一、偷窺行為及其法律規(guī)制現狀(一)偷窺行為的概念什么是偷窺行為呢?筆者查看了現代漢語詞典,沒有找到其解釋。但是根據字面意思解釋,偷,即為偷偷摸摸,不為人知的。窺,即為窺視,暗中查看。偷窺就是偷偷摸摸的暗中查看。于是筆者將字面意思定性為傳統(tǒng)意義上的偷窺行為,將其歸納定義為,行為人在違背當事人意志的情況下,用眼睛窺視他人隱私的行為。但隨著通訊、攝像、數碼技術、網絡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偷窺手段也變先進,用眼睛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好奇心了,而是利用現代化電子產品,如數碼相機、手機乃至針孔攝像機進行偷拍等,手段漸趨隱秘,不易發(fā)現。傳統(tǒng)意義上的對偷窺行為的定義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的生活節(jié)奏,故不得不將偷窺行為的概念予以必要擴大。筆者認為,現代意義上的偷窺行為可以概括為:行為人在沒有得到他人同意或無視他人合理的隱私權的情況下,不擇手段地對他人私人生活、私人信息及私人領域進行窺探的行為。顯然,現代意義上的偷窺行為不僅僅包括傳統(tǒng)意義上的肉眼觀看,還包括利用一切工具達到窺探他人隱私的行為。(二)偷窺行為的特點偷窺行為較其他侵權行為,有其固有的特點。筆者基于對偷窺侵權行為的研究,將其概括為以下幾個特點:1、廣泛性。根據心理學研究,人人都有好奇心,也有可能每個人都有偷窺的欲望,只是部分人將其付諸行動。言下之意,人人都可能因為好奇心而成為偷窺行為者。2、隱蔽性。既然是窺探行為,當然是隱蔽的。但是筆者要指出的是要正確地區(qū)別正常觀看和偷窺。偷窺行為的客體是隱私權,隱私是一般人不易發(fā)現,不易看到的,如果在公共場合可以看見的事項,一般不認為是隱私。換句話說,有人在公共場合接吻被路過的行人看到,他就不能說行人偷窺!3、損害結果抽象性。偷窺行為損害的是隱私權,而損害結果的認定,沒有統(tǒng)一的認定標準,具有一定是抽象性,不像財產損害那樣容易計算。(三)偷窺行為的法律規(guī)制現狀對偷窺行為的法律規(guī)制,各個國家都作出了符合自己國家國情的規(guī)定。美國是隱私權立法最發(fā)達的國家。1890年,美國法學家路易斯布蘭蒂斯和薩莫爾華倫在哈佛大學法學評論雜志上發(fā)表了隱私權這篇論文,認為隱私權是憲法規(guī)定的人所共享的自由權利的重要組成部分。上世紀60年代,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引用聯(lián)邦憲法第4修正案關于公民自由權的規(guī)定,作為隱私權的立法依據,在適用上擴大了權利范圍。1965年,美國適用人權法案認可隱私權為憲法權利。1974年,聯(lián)邦議會制定了隱私權法等一系列有關的成文立法 楊立新.隱私權的發(fā)展與我國隱私權的法律保護n. /dispnews.asp?id=830,2009-1-5。而隱私權的立法保護實際上也規(guī)制了偷窺行為。在阿麗塔L艾倫教授和理查德C托克音頓著,由馮建妹,石宏翻譯的美國隱私法學說判例與立法中指出,美國的法律體系直到19世紀末開始明確承認隱私權,確立了獨立于第四和第五修正案之外的一般性的憲法隱私權,進而在普通法中的公害侵權行為、非法侵入行為和對私人監(jiān)聽行為的限制等領域也有出現一些間接的保護隱私的例子。同時,也有相當數量的州法對政府和個人監(jiān)視作出了規(guī)定。這就是美國最早將偷窺行為視為侵權行為的規(guī)定。在美國,大多數偷窺、偷拍案是作為民事的侵犯隱私權案獲得解決的,原告有可能巨額賠償。在許多州,偷窺、偷拍行為構成侵犯隱私權,并不要求原告提出確實有人進行偷窺、偷拍。密歇根州法院指出:“安裝隱藏監(jiān)視設備本身已經構成隱私阻礙,而且對任何有理性之個人具有高度攻擊性?!?陳云蘭.對偷窺、偷拍的法律思考J.法制與經濟2006年01期:47在其他一些歐美國家,在認定偷窺為侵權行為的過程中,也將其寫入了刑法中加以規(guī)制。如意大利、芬蘭、法國及西班牙等國。其中我國的臺灣地區(qū),對此也有很詳細的規(guī)定。這在陳云蘭的對偷窺、偷拍的法律思考一文中都有列舉說明:(意大利刑法典第615一2條規(guī)定: 使用錄影或錄音工具非法獲取在住宅進行的私人生活有關的消息或圖像,以及通過任何報道手段將上述消息或者圖像向公眾泄露或者傳播,構成“非法干涉私生活罪”,處6個月至4年有期徒刑。1994年法國刑法典第226一1條規(guī)定:未經本人同意,監(jiān)聽、錄制或轉播私人性質的談話和在私人場所的形象,構成“侵犯私生活罪”,處1年監(jiān)禁并處45000歐元罰金。西班牙刑法典在第197條第一項中規(guī)定:為發(fā)現他人隱私或者秘密,未經他人允許,使用技術竊聽、傳達、錄制或者復制他人聲音、形象及其他通訊信號的,構成“發(fā)現及泄露別人隱私罪”,處1年以上4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12個月至24個月罰金 陳云蘭.對偷窺、偷拍的法律思考J.法制與經濟2006年01期:47。我國臺灣地區(qū)的刑法)也及時制定和不斷加強了對利用現代化設備進行偷窺、偷拍的防治對策。2005年2月對于臺灣 (刑法)增設利用工具和設備妨害秘密罪的條款進行了修訂,首先是將偷拍身體隱私部位明確列為犯罪。第315-1條:“有下列行為之一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萬元以下罰金:一、無故利用工具或設備窺視、竊聽他人非公開之活動、言論、談話或身體隱私部位者。二、無故以錄音、照相、錄像或電磁紀錄竊錄他人非公開之活動、言論、談話或身體隱私部位者?!逼浯危哟髮χ圃?、散布、播送或販賣偷拍影像的打擊力度,根據新規(guī)定,制造、散布、播送或販賣偷拍影像之構成犯罪并不以 “明知”影像內容為前提。第315-2條: “意圖營利供給場所、工具或設備,便利他人為前條第一項之行為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并科五萬元以下罰金 陳云蘭.對偷窺、偷拍的法律思考J.法制與經濟2006年01期:48。而在我國,改革開放之后,關于隱私權保護的立法和司法,概括起來大體經歷了四個階段:法律空白時期、間接保護時期、直接保護時期、確認隱私權時期。目前,我國已經確立了隱私權的地位:2005年8月修正后的婦女權益保障法第四十二條明確規(guī)定:“婦女的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肖像權等人格權受法律保護?!北M管這一條文是在規(guī)定婦女的人身權利,但這是我國法律第一次規(guī)定隱私權是具體人格權,正式確認隱私權是獨立的人格權 楊立新.隱私權的發(fā)展與我國隱私權的法律保護n. /dispnews.asp?id=830 2009-01-05。而隨著隱私權的逐漸確立,偷窺行為也漸漸浮出水面,進入法律的視眼中!其實,早在1996年3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安全保護條例中就有對偷窺作出了間接的規(guī)定。其第七條規(guī)定:“用戶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規(guī)定,利用國際聯(lián)網侵犯用戶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痹?006年3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中,第四十二條第一款第一項中就明確規(guī)定:“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边@表明,在偷窺案件的不斷增多、嚴重性的不斷加大的今天,我們已經開始高度的重視偷窺侵權行為了!二、偷窺侵權的歸責原則歸責,加害人的某種行為被確認為侵權行為并應當由加害人承擔相應民事責任的基礎(可歸責的事由)。歸責原則,是指以何種根據確認和追究侵權行為人的民事責任,它所解決的是侵權的民事責任之共同的基礎問題。在我國,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主要包括過錯責任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和公平責任原則。 偷窺侵權責任的承擔應當適用以上哪種方式呢?一般人都會使用“對號入座”法,給偷窺侵權行為的責任承擔方式一個“座位”。對于無過錯責任,僅僅適用于法律規(guī)定的六種情況,即國家賠償責任、產品責任、高度危險作業(yè)致人損害、污染環(huán)境致人損害、地面施工致人損害和飼養(yǎng)動物致人損害。顯然,偷窺侵權沒有在其中,故其不應該適用無過錯責任。而 對于公平責任,一般適用于雙方沒有過錯的情況下。顯然在偷窺侵權中,行為人主觀上是有明顯過錯的。故偷窺侵權的承擔方式只能是過錯責任原則。但是筆者認為將偷窺侵權行為責任承擔方式指定為過錯責任原則有些不妥。如果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受害人在遭受到偷窺侵權后又要去證明自己權利被侵犯,只有受害人有了證據,才能讓行為人承擔責任。在使用攝像頭來實行偷窺行為的時候,如果受害人意識到自己被偷窺,那搜集證據可能還是有可能的。受害人在發(fā)現后,可以直接提取,因為行為人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暴露后,要銷贓還是需要時間的。但是如果行為人使用的是望遠鏡或者直接是眼睛呢?一旦被發(fā)現,就直接逃跑,或者就直接理直氣壯的說:“你有證據嗎?”這讓受害人怎么證明行為人實施了侵權行為呢?望遠鏡上沒有記錄。舉證難的問題就有可能會直接導致行為人不用承當責任,這對受害人是不利的。筆者認為,該偷窺侵權較適用于過錯推定原則,即將舉證責任倒置。受害人提出行為人實施了偷窺行為后由行為人進行舉證,如果無法證明就由行為人承擔舉證不能的責任。這樣,可以解決偷窺侵權行為中舉證難的問題,更好的保障當事人的隱私權。三、偷窺侵權行為構成要件(一)偷窺行為的違法性考察首先,我們先要引入一個概念,即加害行為。加害行為,是指加害人以積極方式或消極方式實施的作用于他人合法民事權益的違法行為。行為人的積極作為行為或者消極不作為行為,之所以被認為是加害行為,是因為該行為就其本質特征而言具有違法性或者說“不法性”。加害行為的違法性首先是指該行為在最廣泛的意義上違反了法律(法規(guī)、司法解釋、判例等)的規(guī)定或者公序良俗等的要求,它又具體表現為加害人對其應當履行的義務(多數為消極義務)之違反,和加害人對受害人受到法律保護的民事權益之侵害而導致受害人在財產、人身方面的不利益。那偷窺行為是不是加害行為呢?首先,偷窺行為是不是違反法律規(guī)定的?“偷窺無罪”思想被遏制,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頒布以后。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第一款第一項中指出,如果行為人偷窺他人隱私的,應當給予處罰。這是我國法律第一次明確規(guī)定偷窺行為的違法性。同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安全保護條例中也有相應對對偷窺行為的規(guī)定。其次,偷窺行為是否侵犯了受害人的合法權利?之所以偷窺無罪,是因為之前對隱私權保護的忽略,使得受害人權利被侵犯而沒有地方訴說,某些機構沒有辦法管,因為法無明為規(guī)定不處罰。然而,在2001年3月實施的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中對隱私權作出了間接的保護。2005年8月修正后的婦女權益保障法第四十二條明確的婦女的隱私權。偷窺行為侵犯了受害人的隱私權,即合法權利。也許有的人還會辯解,偷窺行為是不是有罪應該看程度吧。例如,甲在浴室里洗澡,乙路過,好奇,趴在窗戶上偷窺,被甲發(fā)現,乙逃跑。丙在租給丁的租房里的浴室里裝有攝像頭,每天偷窺丁洗澡,這也是偷窺。如果說丙受到法律的制裁,也許可以理解。但是對于乙,如果也被認為是有罪的,有些人就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因為可能曾幾何時,他們也曾有過這樣的行為,在他們的思想中,這個行為雖然是不道德的,但是不違法,因為人人都有好奇心,人人都有可能會作出類似的偷窺行為。再者,這行為是如此的輕微。但是筆者認為,我國是曾經忽略過隱私文化,但是現在我們都已經意識到了,因為現在的偷窺侵權文化不得不讓立法機關作出規(guī)定。舉個例子,我們國家以前也有過睡覺不鎖門的時代,但是為什么現在鎖了門還要遭竊,就是這個原理,時代讓社會進步,也讓法律進步。筆者要指出的是,法律的其中一個作用是預防作用。在作出行為的時候,當事人應該想想這行為是不是不道德的,是不是違法的,這是一個行為衡量標準。當某一行為法律規(guī)定是違法的,當事人明知道的情況是作出了該行為,就算再輕微也應該受到懲罰,這就是法律的強制性。偷窺也一樣,法律既然規(guī)定了偷窺是違法的,再輕微的偷窺行為也不可以嘗試,一作出行為就已經跨入了法律的門檻。只有人人都害怕法律的制裁,人人都安分的生活,當事人的權利才能更好的保護,社會才會越來越美好。顯然,偷窺行為不再是無罪,其行為已經屬于加害行為,應具有違法性?。ǘ┩蹈Q行為對隱私權的侵害考察1、隱私和隱私權的概念在漢語中,隱私是指不愿告訴他人的或不愿公開的事。在阿麗塔L艾倫教授和理查德C托克音頓著,由馮建妹,石宏翻譯的美國隱私法學說判例與立法一書中納出了對隱私的概念比較有代表性的定義:“凡是可以被描述為不體面的行為總是一種或另一種對隱私的侵犯。”“隱私是一種保持安靜的獨處生活的權利(the right to be alone)。”“隱私就是我們對我們自己的所有的信息的控制?!薄皩€人親密關系的自決或者控制?!?“隱私就是保護一個人在其不愿意的情況下不被其他人接近或者接觸,無論是實際的身體接近或者接觸,還是對個人信息的接觸。”同時,他們也提出了他們自己的觀點,隱私,又稱私人生活秘密或私生活秘密,是指私人生活安寧不受他人非法干擾,私人信息保密不受他人非法搜集、刺探和公開等 阿麗塔L艾倫,查理德C托克音頓著.馮建妹等譯.美國隱私法:學說、判例與立法M.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4:259-271。楊立新教授在其人身權法論(修訂版)一書中也對隱私作了概述,認為隱私乃是一種與公共利益、群眾利益無關的,當事人不愿他人知道或他人不便知道的信息,當事人不愿他人干涉或他人不便干涉的個人私事和當事人不愿他人侵入的個人領域 楊立新.人身權法論(修訂本)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669。在我國一般都認為楊立新教授的見解最為全面。那什么是隱私權呢?綜上,隱私權也有很多的概念版本,但是一般以人格權法新論的作者的觀點最為準確:隱私權是自然人享有的對其個人的、與公共利益無關的個人信息、私人活動和私人領域進行支配的一種人格權。 王利明主編.人格權法新論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487這個觀點得到了楊立新教授的支持!2、偷窺行為對隱私權的侵害考察綜上,隱私包括個人的、與公共利益無關的個人信息、私人活動和私人領域。對上述的侵犯就是對隱私權的侵犯。而偷窺行為一般窺視的是人們在一般情況下不可能捕捉到的信息,即當事人的隱私。如果行為人查看的是與公共利益有關的,或者是當事人暴露在公共場合下的信息,那么行為人的行為不是偷窺,都是正當行為。但是行為人查看與公共利益有關的信息而挪用他用的,也構成對隱私權的侵害。(三)偷窺行為與隱私權侵害的因果關系考察 侵權行為法上因果關系的概念:是指加害人的加害行為與受害人的損害后果之間的客觀聯(lián)系。引起損害事實發(fā)生的各種現象包括加害人的加害行為、第三人的行為、受害人的行為、介入的自然因素等都是我們所討論的因果關系中的“原因”時所需要考慮的問題。受害人受到的人身和財產等方面的損失,則是我們所討論的因果關系中的“結果”。 很明顯,在偷窺行為中,行為人的偷窺行為是加害行為,受害人被偷窺,隱私權被侵害,而受害人的隱私權利被侵害是因為行為人的偷窺行為。(四)偷窺行為的主觀惡性考察對于主觀惡性考察主要是指明偷窺行為中行為人是否主觀有過錯。在法學界,對于侵權行為構成要素有兩種說法,第一種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史尚寬提出了“三要素說”:()須有歸責之意思狀態(tài);()須有違法性之行為;()須有因果律之損害。第二種就是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之七中指出“四要素說”:即(1)受害人確有名譽被損害的事實;(2)行為人的行為違法;(3)違法行為與損害之間有因果關系;(4)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 這兩種說法的異議就是在侵權行為中,行為人主觀是否具有過錯。筆者沒有扎實的理論文化水平去評說“三要素說”和“四要素說”,但是筆者認為,要認定偷窺行為屬于侵權行為,“四要素說”較合理。第一,偷窺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從字面意思上來說,偷窺,即偷偷摸摸的暗自窺視。既然是偷偷摸摸的行為,當事人主觀上的確是有想去侵害受害人隱私權利的想法,然后將想法變成現實,實現偷偷摸摸窺視他人隱私的目的。第二,過失的對他人隱私權的侵害不算偷窺。例如,原來市場上有一種熱水器,沒有外接通風口,直接將CO排入浴室內,故要適當打開窗戶,否則會有危險。甲小姐在這種浴室洗澡,乙先生經過,不經意間看到在忽閃的窗簾后洗澡的甲小姐,然后馬上離開!這就不是偷窺!但是如果乙先生不經意間看到以后,就停下腳步觀看,這就已經轉化為偷窺行為,因為乙先生停下腳步就是為了偷看甲小姐洗澡,主觀上已經有了窺視的過錯想法。這就是典型的非偷窺行為與偷窺行為的界限。但是筆者不排除一種可能,就是他人自愿暴露給別人看。例如,在馬路上裸奔,路人好奇的觀看就不是偷窺,因為行為人已經放棄了自己的隱私權,既然不存在損害結果,當然不構成侵權。四、關于偷窺的兩個疑難問題的分析(一)公共場所的監(jiān)控1、公共場所的監(jiān)控的性質在研究偷窺侵權的時候,我們不得不將它和作為公共管理手段的監(jiān)控區(qū)分開來。為了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 國家也有權在某些公共場所采取一些監(jiān)控、檢查等必要的措施。我們經常聽到公安機關借助監(jiān)控成功破獲重大案子,也聽到醫(yī)院等公共場合因為監(jiān)控而減少了很多訴訟。但是公共場所的監(jiān)控也是一把雙刃劍, 它在維護社會治安和保障公共安全的同時, 也對人們的隱私權構成了一定的威脅。因此,在保護安全的同時,我們也要對它進行規(guī)范。2、公共場所的監(jiān)控應當遵循的原則王娟.公共場所隱私權J.法律適用 2007年第10期 總第259期:65在王娟的公共場所隱私權一文中闡述道:作為公共管理手段的監(jiān)控應當遵守如下原則:(1)、在公共場所的監(jiān)控、檢查, 對于可接觸到相關信息的人員應當有所限制。筆者認為,公共場所的監(jiān)控是公共管理的手段,不可避免的會涉及到個人隱私。而對于個人隱私,當事人當然希望越少人知道越好。限制可接觸到相關信息的人員,可以減少對個人隱私的侵害。但是當然也要嚴肅相關人員的職業(yè)操守,不可以將個人信息隨意公開。(2)、對于在公共場所實施監(jiān)控、檢查所獲取的他人隱私信息加以利用, 其范圍必須限制,目的必須合法。安裝監(jiān)控,目的是維護好市場秩序,保護好公共安全。無法否認的是監(jiān)控在幫助公安機關打擊違法犯罪行為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時也不可避免的會收集到各種各樣的信息。筆者認為,基于安裝監(jiān)控的目的,對于跟檢查相關的信息可以保留,但是對于那些不相關的信息應當予以刪除。例如,醫(yī)院的攝像頭會自動定期的刪除信息。對于信息的使用應當合法,禁止將個人信息有非法挪用他用。(3)、是否安裝監(jiān)控設施、在哪里安裝,必須具有合法目的,并須經過有權部門的審批。基于安裝監(jiān)控會與個人隱私權產生沖突,最好的辦法就是經過有權部門的審批。是否安裝,哪里安裝,安裝多少,都要合法。在我國,攝像頭的安裝已經達到泛濫的地步,企業(yè)單位紛紛在自己的領域內安裝攝像頭,美名其曰維護企業(yè)利益;有些個人還在自己的租房里面裝攝像頭,更有甚者在把攝像頭安裝在鄰居的家門口。而安裝攝像頭的隨意性使得偷窺現在越演越烈,如果安裝攝像頭要經過有關部門的審批,將大大雖小減小偷窺侵權案件的產生。(4)、在公共場所不得秘密設呈監(jiān)控器,其設立必須公開。 一般情況下,監(jiān)控基本會裝在公共場合下,其對象就是大多數人,而人都會有一種心理,就是在沒人注視的情況下,一般會很放松,而作出一些不雅的行為,但是面對鏡頭,就會矜持。雖然監(jiān)控器設立的公開將會造成嫌疑人轉移犯罪地方等不良后果,但是筆者認為,保障公眾的隱私權更為重要。(二)記者的偷拍行為眾所周知,娛樂圈的記者,素來以不折手段偷窺明星和公眾人物的隱私而臭名遠揚,但是高薪的誘惑,使他們勇往直前。記者偷窺行為自由是新聞自由賦予他們的權利。但是筆者不明白的是,是否明星和公眾人物的隱私都可以隨意被偷窺、曝光?記者的偷窺行為是不是不屬于侵權?對于新聞記者在進行新聞采訪報道過程中,侵犯他人(不包括明星和公眾人物)隱私權的的行為,叫做新聞侵犯隱私權的行為。但是對象是明星和公眾人物呢?我國目前沒有制定新聞法,可能是明星隱私權和公眾知情權的矛盾所致。新聞記者雖然有這個權利去暴露明星們的隱私,但是并不表示明星所有的隱私都應該被公眾所知悉,明星也有自己的隱私權。故,筆者大膽的提出要修訂新聞法來規(guī)制新聞記者堂而皇之的偷窺侵權行為,更好的保障屬于明星們自己的隱私權,也從某種意義上來遏制公眾泛濫的好奇心。五、偷窺侵權行為法律救濟中的不足(一)舉證困難這個筆者在偷窺侵權行為的責任承擔方式及適用這一塊上有提到,用儀器進行偷窺,一般都要有儀器作為證據,而儀器的滅失,行為人的矢口否認就直接導致證據不足。而一般認為打官司就是打證據。這就造成了偷窺行為泛濫的一大因素。(二)賠償條件及數額的限制對于什么樣的行為應該賠償,什么樣的行為不應該賠,所賠數量的多少,在法律上都沒有規(guī)定,也許要依賴法官的自由裁量。雖然在中國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研究有比較系統(tǒng)的羅列確定精神損害賠償金的標準:1、受害人的標準:考慮受害人的身份、社會地位、知名度、性別、年齡、家庭經濟狀況等因素來考慮。2、加害人標準:考慮加害人的過錯程度、侵權手段、方式、場合、次數、持續(xù)時間等因素來確定。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這些都是偏向主觀的,要求法官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素質。(三) 對于偷窺行為的處罰力度不夠2003年1月22日的著名的“女廁偷窺案”中,集美區(qū)法院卻宣判被告無罪。在2004年,上海一男子偷窺鄰居夫妻生活被判賠償當事人精神損失10000元。顯然,對于偷窺行為的處罰力度是不夠。有人存在一種心理:沒有證據的話就不能拿我怎么樣,有證據證明的話也就是錢的事,總之,偷窺還是可行的。正是這種思想,使得偷窺現象越來越嚴重,也反映出對偷窺行為的處罰力度明顯輕微,威懾不了行為人。六、完善對偷窺侵權行為法律規(guī)制的建議(一)整頓公共場所的電子攝像頭上面在講到公共場所的監(jiān)控時講到了公共場所的監(jiān)控應當遵循的原則,遵照以上的原則就能規(guī)范好社會秩序。(二)將隱私權作為獨立的人格權列入法律保護筆者認為,雖然我國已經承認了隱私權是獨立的人格權,卻是有前提的,是屬于婦女的人身權利,換句話說,男人就沒有隱私權?就拿偷窺侵權的案件來說吧,甲在婦女乙和青年丙的浴室里都裝了攝像頭,每天都觀看他們洗澡,后來被抓,乙可以依據婦女權益保障法以甲侵犯其隱私權向法院提起訴訟,而丙呢?只能根據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來獲取救濟。在筆者看來,隱私是人們生活中都不可或缺的,故隱私權作為男女雙方都必不可少的權利,應該保障男女雙方的權利,而不是忽略某一方。而且,作為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權利,應該給予更全面的保護,而不是只規(guī)定在部門法里。這也許就是我國對隱私權保障不足之處。筆者認為,我國立法機關應當對隱私權給予更多關注,在正在制定民法典里,在已經起草的民法典人格權法編中,應當明確規(guī)定公民享有隱私權,即楊立新教授在其人身權法論中提出的私人信息、私人活動、私人空間以及個人生活安寧都屬于該權利保護的范圍。(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通信行業(yè)招標文件編制的質量管理措施
- 分布式數據倉庫架構優(yōu)化-全面剖析
- 非營利組織溝通策略心得體會
- 影像醫(yī)學技術人員年度述職報告范文
- 智能拆除作業(yè)決策系統(tǒng)-全面剖析
- 小學語文組教研討論會計劃
- 益氣固本膠囊治療兒童哮喘的臨床療效評價及調控線粒體功能的作用機制研究
- 第一學期小學一年級安全隱患排查計劃
- EPC模式下項目全過程成本控制研究
- 澤瀉丹明飲對高脂血癥患者瘦素、脂聯(lián)素影響的臨床研究
- 機場能源管理
- 高速公路路基及土石方工程施工方案與技術措施
- 多尺度圖像分析
- 技能人才評價新職業(yè)考評員培訓在線考試(四川省)
- AQ 1083-2011 煤礦建設安全規(guī)范 (正式版)
- 河南省開封市鐵路中學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6月期末歷史試題
- CJT165-2002 高密度聚乙烯纏繞結構壁管材
- 駕駛員交通安全培訓及考試試題
- 3貨物接取送達運輸協(xié)議
- DZ∕T 0148-2014 水文水井地質鉆探規(guī)程(正式版)
- 2024年浙江杭州市林水局所屬事業(yè)單位招聘擬聘人員招聘歷年高頻考題難、易錯點模擬試題(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