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上冊1.2熔化和凝固課后習題(新版)北師大版.docx_第1頁
八年級物理上冊1.2熔化和凝固課后習題(新版)北師大版.docx_第2頁
八年級物理上冊1.2熔化和凝固課后習題(新版)北師大版.docx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二、熔化和凝固知能演練提升ZHINENG YANLIAN TISHENG能力提升1.下列現象不屬于熔化的是()A.鐵變成鐵水B.冰塊摩擦后變成水C.食鹽在水中溶化D.蜂蠟熔化成液體2.(2017湖南岳陽中考)如圖所示,由冰的熔化曲線可知()A.冰是非晶體B.冰的熔點為0 C.冰的熔化過程經歷了5 minD.冰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持續(xù)升高3.吃剛從冰箱冷凍室里拿出的冰糕,舌頭往往會被凍在冰糕上,這是因為舌頭上的水發(fā)生了()A.熔化B.凝固C.蒸發(fā)D.凝華4.為了減小雪后對交通的影響,可在路面積雪層上噴灑鹽水,以加快積雪熔化,這是因為()A.鹽水使雪的熔點降低B.鹽水使雪的熔點升高C.使冰雪的溫度升高到0 而熔化D.灑上鹽水后,使雪變成冰水混合物,溫度為0 ,而使冰雪熔化5.如圖所示,把盛有碎冰塊的大試管插入盛有碎冰塊的燒杯里,用酒精燈對燒杯底部均勻加熱。不考慮空氣導熱,當燒杯中的碎冰塊大部分熔化時,試管中的冰()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點都沒熔化D.下邊的熔化,上邊的沒熔化6.在探究冰的熔化特點實驗中:(1)圖甲是小明根據實驗數據作出的冰加熱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分析圖像可知,冰的熔點是,其熔化過程的特點是。在第 6 min 內該物質處于(選填“固態(tài)”“液態(tài)”或“固液共存狀態(tài)”)。(2)另一個小組為了使物質更快受熱,實驗裝置如圖乙所示,你認為該裝置存在的不足是。7.深秋,為避免樹上的橘子在夜間氣溫驟降時被凍傷,果農經常在傍晚給橘子樹噴水。如圖所示,雖然水在夜間結了冰,但橘子卻沒有被凍傷,這是為什么?探究創(chuàng)新8.圖甲是探究冰和蠟的熔化過程的實驗裝置。器材有冰、蠟、熱水瓶、試管、燒杯、鐵架臺(帶鐵夾)、攪棒、停表、溫度計、水。(1)圖乙是(選填“冰”或“蠟”)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圖丙所示溫度計顯示的是蠟某時刻的溫度,它的示數是。(2)在冰和蠟熔化過程中,如果將試管從燒杯中拿出來,冰和蠟停止熔化。將試管放回燒杯后,冰和蠟又繼續(xù)熔化。說明固體熔化時需要(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參考答案知能演練提升1.C解析: 鐵變成鐵水,冰塊變成水,蜂蠟熔化成液體都是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故都屬于熔化。食鹽在水中溶化是溶解,不是物態(tài)變化中的熔化,故選C。2.B解析: 由題圖知,冰在25min溫度保持0不變,所以是晶體,其熔點為0,故A錯誤,B正確;冰熔化過程持續(xù)了5min-2min=3min,故C錯誤;冰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不變,故D錯誤。3.B4.A解析: 灑鹽水可以使雪的熔點降低,在低溫時就可以使雪熔化。5.C解析: 當酒精燈不斷給燒杯底加熱時,燒杯內的冰達到熔點時就會熔化一部分,此時冰水共存溫度為0,試管內的冰不能繼續(xù)吸收熱量,故一點也不會熔化。6.解析: (1)從題圖甲中可知,該物質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0不變,所以其熔點是0。在第6min內,該物質處于熔化過程中,所以是固液共存狀態(tài)。(2)如題圖乙物質放在試管中,上面的物質離熱源太遠,受熱不均勻。答案: (1)0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固液共存狀態(tài)(2)物質受熱不均勻7.答案: 夜間氣溫驟降時,水降溫直至凝固成冰,放出熱量,使溫度不會降得太低,所以沒有凍壞橘子。8.解析: 題圖乙中的圖像是晶體熔化的圖像,冰是晶體,蠟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