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新設計】2013-2014高中地理 2.1 中國自然災害的特點規(guī)范訓練 新人教版選修5.doc_第1頁
【創(chuàng)新設計】2013-2014高中地理 2.1 中國自然災害的特點規(guī)范訓練 新人教版選修5.doc_第2頁
【創(chuàng)新設計】2013-2014高中地理 2.1 中國自然災害的特點規(guī)范訓練 新人教版選修5.doc_第3頁
【創(chuàng)新設計】2013-2014高中地理 2.1 中國自然災害的特點規(guī)范訓練 新人教版選修5.doc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 中國的自然災害第一節(jié) 中國自然災害的特點考查知識點及角度難度及題號基礎中檔稍難我國的災害分布與成因4、51、2、3、7自然災害的危害6、8農業(yè)生產防災措施6一、選擇題中國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災害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因而防災減災的任務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艱巨。讀圖,回答12題。1與其他地區(qū)相比,地區(qū)d分布最為集中的自然災害是 ()。A洪澇 B臺風 C泥石流 D干旱2圖中a、b、c、d四個地區(qū),水土流失最嚴重的是 ()。Aa Bb Cc Dd解析本題組考查我國的災害類型、地域差異、減災對策等知識。第1題,d地區(qū)為西南地區(qū),受地質、地形、氣候以及人類活動的影響,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頻發(fā)。第2題,黃土高原地區(qū)由于黃土土質疏松、降水集中、植被覆蓋較差等原因,水土流失最嚴重。答案1.C2.B3讀我國南方某地區(qū)簡圖,當該區(qū)域發(fā)生自然災害時,甲、乙、丙、丁四地中()。A甲地最易發(fā)生泥石流B乙地最易發(fā)生滑坡C丙地最易發(fā)生河水泛濫D丁地最易發(fā)生旱災解析根據等高線可判斷出,甲地等高線密集,坡度大,最易發(fā)生滑坡;乙地位于山谷,雨季易發(fā)泥石流災害;丙、丁位于河流下游,從等高線彎曲看可知下游河段為“地上河”,發(fā)生洪澇的可能性大,丙地在下游附近,最易發(fā)生河水泛濫,丁地地勢低洼,易引起澇災。答案C我國是自然災害多發(fā)國家。據此完成45題。4我國東南部災害點位多,西北部災害點位稀少的主要原因在于 ()。A東南部自然災害多發(fā)B東南部人多地少,環(huán)境問題多而重;西北部人少地多,生態(tài)脆弱C東南部人口稠密、經濟發(fā)達、受災體多;西北部受災體少D東南部防災意識強,西北部減災能力強5我國自然災害多發(fā)的原因是 ()。A人口基數大,增長快,是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區(qū)之一B經濟迅速發(fā)展,是世界經濟最活躍的地區(qū)之一C地處世界兩條災害帶的交匯處,災害多發(fā)D災害防御能力有限,災害監(jiān)測系統(tǒng)不健全解析我國的自然災害多,而且頻繁,并且災情較多。尤其人口密集的東南部地區(qū),災害點位因人口的密集和經濟的發(fā)展,多于西北地區(qū)。災害的發(fā)生和孕災環(huán)境有關,我國正好處于世界兩條災害帶交匯處,災害多發(fā)。答案4.C5.C二、綜合題6讀下圖,回答問題。(1)從圖A可以發(fā)現,對我國農作物成災面積影響最大的是_;影響最小的是_。(2)在四種主要災害中,對我國農作物成災面積影響力逐漸減弱的是_,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_,請試舉一例說明_。(3)從圖B可以發(fā)現,我國農作物受災面積的變化趨勢是_;結合A、B兩圖說明我國農作物成災面積的變化特點是:_;你認為導致我國農作物受災面積出現該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_。(4)為了降低我國農作物受災、成災面積,你認為下列措施較合理的有(雙選) ()。A大量降低我國農作物的播種面積B加強水利工程建設,降低旱澇災情C在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退耕還林,恢復植被D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作物抗災性解析本題考查影響我國農業(yè)的自然災害、農業(yè)災情及相關措施。第(1)、(2)題,可從圖A直接看出。由于抗洪工程(如三峽大壩的建設),洪水災害的影響減弱。第(3)題,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農作物受災面積不斷擴大,而成災面積波動上升,我國農作物受災面積不斷擴大,從長時間段看,我國災害發(fā)生頻次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只能是人類活動加劇了農業(yè)災害的災情。第(4)題,我國人口眾多,降低農作物播種面積是不行的,長江流域退耕還林宜在中上游地區(qū)。答案(1)旱災霜凍災(2)水災我國修建的一系列水利工程發(fā)揮作用三峽大壩的建成可以預防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百年一遇的洪水(3)不斷擴大在曲折中上升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加劇災害的災情(4)BD7讀我國地勢三級階梯圖,回答下列問題。(1)地勢第二、第三級階梯分界線是_。(2)我國第三級階梯內部南北主要自然災害種類分別是_。形成的原因是_。(3)試說明第二級階梯自然環(huán)境最為復雜的原因是_。解析“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是我國地形的一大特點。正因為有這樣的地勢特征,造成了自然災害在不同的階梯上顯現出不完全相同的災種和災情,所以解答此題要結合各級階梯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一一作答。答案(1)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2)東部災害帶中南部多洪澇,北部則旱災和蟲災嚴重地形和地質狀況以及受季風環(huán)流影響時間長短不同(3)是我國平原向山地、高原過渡,農業(yè)向牧業(yè)過渡,濕潤和半濕潤區(qū)向干旱、半干旱區(qū)過渡的復雜地帶,所以自然環(huán)境最為復雜8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011年1月12日民政部網站統(tǒng)計:2010年全國各類自然災害共造成約4.8億人(次)受災,因災直接經濟損失2 523億元人民幣,死亡和失蹤1 528人。旱災、洪澇和風雹災害造成的損失最為嚴重,旱災是造成受災人口眾多的主要原因,接近全部受災人口的一半;洪澇和風雹所造成的死亡人口,占全部災種的九成以上,同時洪澇也是導致房屋倒塌的主要原因,占全部災種的六成以上。從災情分布來看,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湖南、山東、陜西、甘肅8省,農作物受旱情影響受災面積占全國半數以上,直接經濟損失接近全國一半;浙江、福建、湖南、廣東、廣西5省(自治區(qū))因洪澇導致緊急轉移、安置人口較多,占全國半數以上;云南、四川、湖南3省受地震影響倒塌房屋均超過10萬間,3省倒塌房屋合計約占全國倒塌房屋總數的四成。(1)材料中體現了我國自然災害的主要特點包括哪些?(2)材料中造成經濟損失接近全國一半的是_,轉移安置人口較多的是_,倒塌房屋較多的是_。(自然災害種類)(3)為什么我國自然災害中的農業(yè)災情特別嚴重?解析從材料中可知2010年我國的自然災害具有種類多、影響大的特點,在2010年的自然災害中干旱造成的經濟損失較大,洪澇使人口大量轉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