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言文字學專業(yè)論文)今文《尚書》動詞研究.pdf_第1頁
(漢語言文字學專業(yè)論文)今文《尚書》動詞研究.pdf_第2頁
(漢語言文字學專業(yè)論文)今文《尚書》動詞研究.pdf_第3頁
(漢語言文字學專業(yè)論文)今文《尚書》動詞研究.pdf_第4頁
(漢語言文字學專業(yè)論文)今文《尚書》動詞研究.pdf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甘 。卜 酶暇 ;。潲幫上卿: 。皿:牮岬:。潤長、始;l學區(qū)口劃啦: 。將抵雄p照癭:避鎂:薈器固箔舉=霉,h 暑【峨v“。越8霜卜。竄世窿誓機樞:忡帽:暴染瞎茁檉匝議特 。$卷批占球樞梅囂古轅按長n睬:學暈1¥。耳必椒疆辯柏爨羽忙柞 啦鏈湘袋器毒(有艇蟪:聶。長曰巾掣回n囂銣樞:。器:罄目竿遵: 暇d 占隨廿o。_【干士華挺雌(華遙牲皿v s * 帳鰻導 廿n。n萁鞋齡鰹撲捉璧$叫:磺墾啦毒世轡匿基劃呈1黟忸牲犁:r早一蜓導毒ei慨廿?!緬祠⑼徃婉潮海阂黄鲪澟奘n ;。掣州耳疑。(怯疆:州 。哥恤島怖墾鑒墨黑輜 “。娶口洳n靶越豫p岐。齟碰 帑塔 。n 隧 h 隧2 n _ 【峨 孫麗娟:今文尚書動詞研究 中文摘要 今文尚書多為可信的商周古文,主于記言,也有敘述、描寫,是口語化 的書面語,多側面地反映了商周語言風貌。今文尚書作為漢語最早的文獻之 一,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是研究商周詞匯彌足珍貴不可替代的語料。 動詞研究是漢語詞匯研究的重要部分。研究動詞必然涉及到詞義、語法及詞 匯的發(fā)展演變等問題,從一定意義上說,這也是語言學中根本性的理論問題。為 了反映某個時期的語言面貌,必須從專書研究做起。前修時賢都較為重視對動詞 的研究,然綜觀漢語動詞的研究現(xiàn)狀,專門研究古代漢語動詞的著作較少,相關 論述只在章節(jié)之中提及,學術界對動詞的研究還有待深化。筆者窮盡性地考察今 文尚書中的動詞,對其詞義特征、語法功能以及復音動詞的構詞方式作全面 剖析,希望籍此能為全面研究漢語詞匯發(fā)展史和漢語語法史提供借鑒和參考。 本文結構分為三章。 第一、二章為今文尚書單音動詞全貌描寫。從詞義和語法的角度對今文 尚書中的動詞進行研究,區(qū)分出動詞的七個小類,并對各小類動詞的詞義特 征和語法特點進行總結分類,逐一闡述。甲骨文和金文因為諸多限制,尚未出現(xiàn) 一定規(guī)模的動詞。今文尚書則出現(xiàn)了大量的動詞,共7 8 1 個,包括單音動詞 6 9 0 個,復音動詞9 1 個,而且其中很多成為后世文獻中高頻使用的詞??梢娊?文尚書時代社會快速發(fā)展,語言詞匯也極大地豐富起來。今文尚書時代 是漢語動詞發(fā)展的重要階段。 第三章探討今文尚書復音動詞的構詞方式。從語音和句法兩個角度深入 探討復音動詞的構詞方式,通過數(shù)字統(tǒng)計和對比,論述句法構詞已經(jīng)是今文尚 書復音動詞構詞的主要方式。語音構詞構成單純詞,包括聯(lián)綿詞、疊音詞、附 音詞。句法構詞構成合成詞,今文尚書合成詞只有復合詞一種,詞素之間的 句法關系與后世文獻有相似之處。最后探討了今文尚書動詞復音化的原因。 本文主要采用窮盡性的語例統(tǒng)計分析與比較相結合、歸納與演繹相結合以及 描寫與解釋相結合的方法。此外,文中還運用了圖表法。 關鍵詞:今文尚書;單音動詞;復音動詞 !揚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a b s t r a c t j i n w e ns h a n g s h uc o n t a i n sm a n yb e l i e v a b l e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p r o s ei ns b a n g d y n a s t ya n dz h o ud y n a s t y i tm a j o r si nr e c o r d i n gs p e e c h e s ,a n da l s oh a st h en a r r a t i o n a n dt h ed e s c r i p t i o n ,b e i n gs p o k e nw r i t t e nl a n g u a g e i t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r e f l e c t st h es t y l e a n df e a t u r e so ft h el a n g u a g eo ft h a tt i m e a so n eo fi n i t i a l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t u r eh a n d e d d o w nf r o ma n c i e n tt i m e s ,j i n w e ns h a n g s h uh a sv i t a lr o l ew h i c hl i n k st h ep r e c e d i n g w i t ht h ef o l l o w i n ga n dh a si r r e p l a c e a b l ea n dp r e c i o u sv a l u eo nl a n g u a g em a t e r i a l sf o r s t u d y i n g g l o s s a r yi ns h a n gd y n a s t ya n dz h o ud y n a s t y t h ev e r br e s e a r c hi sai m p o r t a n tp a r to f c h i n e s eg l o s s a r yr e s e a r c h s t u d y i n gv e r b i n e v i t a b l yi n v o l v e ss t u d y i n g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w o r d s ,g r a m m a r ,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 e v o l u t i o no f w o r d sa n ds oo n , i nas e n s e ,t h i si sa l s ot h ef u n d a m e n t a lt h e o r e t i cq u e s t i o n i nt h el i n g u i s t i c s i no r d e rt or e f l e c tt h el a n g u a g ea p p e a r a n c ei ns o m et i m e ,w em u s t s t a r tf r o mr e s e a r c h0 nt h es p e c i a lb o o k s c h o l a r sb e f o r e a l iv a l u e dr e s e a r c ho n v e r b ,h o w e v e r , t o n l a l ( e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s u r v e yo fe x i s t i n gs t u d i e s o nc h i n e s e v e r b ,t h e r ea r el e s sb o o k sm a j o r i n gi n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v e r b , a n dt h er e l a t e dt h e s e sa r e o n l ym e n t i o n e di ns o m ec h a p t e r s t h ea c a d e m i cc i r c l e sn e e dt od e e p e nt h er e s e a r c h v e r b t h ea u t h o ra d v a n c e sa l le x h a u s t i v es t u d yo i lv e r b si nj i n w e ns h a n g s h u , m a k i n g t h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 i r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w o r dm e a n i n g , g r a m m a t i c a l f u n c t i o na sw e l la s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n gw a yo fd i s y l l a b i cv e r b ,h o p i n gt op r o v i d et h et i s c f o rr e f e r e n c ef o r t h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r e s e a r c ho nd e v e l o p i n gh i s t o r yo fc h i n e s e g l o s s a r ya n dc h i n e s e 蹦d n l u l a r t h et h e s i sd i v i d e si n t ot h r e ec h a p t e r s t h ef i r s ta n ds e c o n dc h a p t e r sa r ed e s c r i p t i o no fc o m p l e t em o n o s y l l a b i cv e r b a p p e a r a n c ei nj i n w e ns h a n g s h u w ed i f f e r e n t i a t e t h em o n o s y l l a b i cv e r bi nj i n w e n s h a n g s h uf r o mt h ea n g l eo fw o r dm e a n i n ga n dg r a r r m a a r , a n dd e r i d et h e mi n t o 鰣釉 m i n o rs o r t s , a n ds u m m a r i t 他a n dc l a s s i f y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w o r dm e a n i n ga n d 孫麗娟:今文尚書動詞研究! g r a m m a r o f e a c hk i n do f v e r ba n de l a b o r a t eo n eb yo n e b e c a u s eo f m a n yl i m i t s ,t h e r e 粥n o ty e tv e r bw i t hc e r t a i ns c a l ei nt h ei m e r i p t i o no na n i m a lb o n e sa n dt o r t o i s e s h e l l sa n dt h eb r o n z e i n s e r i p t i o n t h e r ea r em a s s i v ev e r b si nj i n w e ns h a n g s h u , 1 ,1 6 6 a l t o g e t h e r , i n c l u d i n g1 , 0 7 1 m o n o s y l l a b i cv e r ba n d9 5d i s y l l a b i cv e r b , w i t hm a n yt u r n i n g i n t ot h ew o r d su s i n gf r e q u e n t l yi nt h el a t e rl i t e r a t u r e w em a ys e et h a ti nt h et i m eo f j i n w e ns h a n g s h ut h el a n g u a g ea n dg l o s s a r ya r ee n o r m o u s l ye n r i c h i n gw i t hf a s ts o c i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t i m eo f j i n w e ns h a n g s h ui sai m p o r t a n ts t a g ef o r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c h i n e s ev e r b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d i s c u s s e st h ec o n s l z l l c t i n gw a yo fd i s y l l a b i cv e r bi nj i n w e n s h a n g s h u w ed i s c u s st h o r o u g i a y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n gw a yo fd i s y l l a b i c v e r bf r o m 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a n ds y n t a x ,a n dt h r o u g ht h ed i g i t a ls t a t i s t i c sa n dc o m p a r a t i o n , e x p l a i n 4 t h a ts y n t a c t i cw o r dc o n s t r u c t i o nw a sa l r e a d yt h em a i nc o n s t r u c t i n gw a yo fd i s y l l a b i c v e r bi nj i n w e ns h a n g s h u p h o n e t i cw o r dc o n s t r u c t i o nf o r m ss i n g l e - m o r p h e m ew o r d , r 一。 i n c l u d i n g b i n o m ew o r d ,g e m i n a t ew o r d , a t t a c h - s o u n dw o r d s y n t a c t i c w o r d c o n s t r u c t i o nf o r m ss y n t h e t i c a lw o r d i nj i n w e ns h a n g s h u ,t h es y n t h e t i c a lw o r do n l y h a so n ek i n do f c o m p o u n dw o r d ,w h i c hh a ss i m i l a r i t yw i t ht h el a t e rl i t e r a t u r ei ns y n t a x r e l a t i o mb e t w e e nt h em o r p h e m e s f i n a l l yt h et h e s i sd i s c u s s e st h er e a s o nf o rv e r b d i s y l l a b i z a t i o ni nj i n w e ns h a n g s h t t t h i sa r t i c l em a i n l yu n i t e st h em e t h o do ft h ee x h a u s t i n gs t a t i s t i c a la n a l y s i sa n d c o m p a r i s o n o nl a n g u a g ee x a m p l e s ,t h em e t h o do f t h ei n d u c t i o na n dt h ed e d u c t i o n , a n d u n i t e st h em e t h o do ft h ed e s c r i p t i o na n dt h ee x p l a n a t i o n m o r e o v e r , t h i sa r t i c l ea l s o u s e st h em e t h o do f f o r n l s k e y w o r d s :j i n w e ns h a n g s h u ;m o n o s y l l a b i cv e r b ;d i s y l l a b i c v e r b 4 揚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緒論 一、尚書研究成果概述 尚書為上古歷代史官所著,是中國最早的歷史文獻匯編,收錄了夏、商、 周最高統(tǒng)治者在政治生活中形成的誥語、誓詞和談話記錄等,涉及政治、軍事、 天文、地理、官制、禮儀、刑法等范圍廣泛的領域,它猶如中國古代社會的一面 多棱鏡,折射著中國古代文明豐富多彩的不同側面。 尚書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經(jīng)歷了得而復失,失而復得的過程,同時經(jīng) 歷了曠日持久的今文、古文之爭,其版本、篇目、內(nèi)容、文字都發(fā)生了一些變化, 至清代的閻若璩著成古文尚書疏證,終于論定孔傳古文尚書是偽作。今 文尚書和古文尚書除篇數(shù)多少和字體的差異外,其實并無多大差別。清 代和近現(xiàn)代學者多注重研究二者中相似的篇目。這些篇目通常稱為“今文尚書 二十八篇”。當然,書序和“晚書”也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孔傳也有較高 的訓詁學價值。 尚書歷來號稱難讀,韓愈曾有“詰屈聱牙“之說。但作為漢語的源頭文 獻,又是一部極為重要的文獻古籍,被稱為“七經(jīng)之冠冕”。自漢代以來,歷代 學者多有對其文字進行考據(jù)及??闭?。先是漢代大儒伏勝、孔安國、賈逵、馬融、 鄭玄,繼之唐代孔穎達,在有清一代尚書研究達到高潮,閻若璩、惠棟、江 聲、王鳴盛、段玉裁、孫星衍、阮元、俞樾、王閩運、吳汝淪、王先謙、孫詒讓、 皮錫瑞,近現(xiàn)代學者如章太炎、顧頡剛、周秉鈞、屈萬里、王世舜等。 尚書研究千百年來重名物訓詁,輕語言分析。業(yè)師錢宗武先生以全新的 研究理念,從語言學的角度全面審視尚書的傳世文本,以語言要素作為分析 研究的單元,從語言學本身的角度切入對尚書進行具有現(xiàn)代意義的研究。今 文尚書語言研究、今文尚書語法研究、尚書語法論稿和系列今文尚書 論文就是其代表性研究成果。詞匯方面,系統(tǒng)全面地研究了今文尚書的副詞、 代詞、介詞、連詞、語助詞、語氣詞、嘆詞、數(shù)量詞等,句法方面,深入地分析 了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雙賓語句、賓語前置旬、并列句、連動句、兼語句、 孫麗娟:今文尚書動詞研究 5 一_ _ _ _ - - - - _ - - _ _ _ - _ _ - _ _ _ - _ - _ _ _ _ _ - _ - _ _ _ _ _ _ _ _ _ 一 復句等問題。另外,還有其他一些學者對尚書中的某些具體問題進行了深入 的研究。如廖振佑先生試論 中嘆詞的作用及其影響( 江西大學學報 1 9 8 8 年第3 期) 、趙世舉先生 和甲骨金文中人稱代詞的“格”問題( 古 漢語研究1 9 9 0 年第l 期) 、王大年先生 中的賓語前置旬式( 古漢語 研究1 9 9 4 年第l 期) 、劉利 中的“克”與“能”( 吉籍整理研究學 刊,1 9 9 5 年第1 期) 等。今文尚書研究雖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還有許多 東西需要進一步的探討和研究。 二、今文尚書詞匯及動詞研究現(xiàn)狀 動詞是漢語三大主要詞類之一,對漢語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漢語所有 的詞類中,動詞是最主要、最活躍的詞類。漢語中有動詞謂語、名詞謂語、形容 詞謂語等,其中動詞謂語占絕大多數(shù)。在動詞謂語句中,動詞是謂語組成的中心, 因而又叫做謂詞,它同前面的主語、狀語和后面的賓語、補語都有著密切的關系, 對句法結構的基本面貌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一般認為,上古詞匯多為具象詞匯,譬如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基本詞匯大部分 是表示具體名物的詞匯。而尚書是“政事之紀”,主要內(nèi)容是君王的誥誡誓 命以及君臣的談話記錄,表示具體名物的詞匯數(shù)量少,而抽象性的詞匯多。今文 尚書作為對話體的政論文獻作品,在其所有詞類中,動詞的使用頻率極高, 且絕大多數(shù)句子都是動詞謂語句。據(jù)筆者統(tǒng)計,今文尚書經(jīng)文有1 6 9 3 5 字, 其中動詞就有7 8 1 個。 + 近年來,現(xiàn)代漢語動詞研究已經(jīng)初見規(guī)模,有不少單篇論文和系統(tǒng)研究的專 著。相比之下,上古漢語的動詞研究就顯得較為薄弱,上古專書動詞研究著作尤 為少見。原因之一是上古漢語動詞的整體面貌還有待揭示,所以專書動詞的系統(tǒng) 研究難度較大。就今文尚書動詞而言,錢宗武先生的今文尚書語言研究、 今文尚書語法研究都已涉及到一些。另外,唐智燕的碩士論文今文( 尚書) 動詞語法研究運用配價理論對今文尚書動詞的語法問題作了深入的研究。 綜覽前人對今文尚書動詞的研究,其成果多集中于動詞語法( 句法) 方面, 而對動詞的詞義研究則較少,今文尚書動詞研究還有很大空間可供挖掘。因 !揚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此,本文對今文尚書動詞的詞義類型、語法特點及構詞方式等問題展開全面 深入研究,必然會對尚書詞匯研究有所補充,同時也會為上古漢語詞匯史的 研究提供不可缺少的商周語料和理論參考。楊伯竣先生在何樂士先生的左傳虛 詞研究序中指出:“我始終認為寫一部漢語語法史雖然是必要的,卻不是一 人一時所能寫好的,它不僅須要作漢語語法的斷代研究,也有必要作專書、 專題的研究以及綜合某些方面的比較研究?!? 若干部上古專書動詞研究匯集起 來,便能形成上古漢語動詞研究斷代史,對整個漢語動詞乃至整個漢語語法史研 究意義重大。因此,對今文尚書動詞的全面深入研究不僅可以帶動其它詞類、 句式、甚至語法的研究,而且必然會對揭示整個語言系統(tǒng)的特點有所裨益。 三、今文尚書動詞的界定 我們對今文尚書中的動詞進行劃分,所依據(jù)的標準,原則上是王力先生 的“詞匯語法范疇”理論。王力先生說:“所謂詞匯語法范疇的理論,就是 認為我們在劃分詞類的時候,不但要重視結構方面( 形態(tài)方面) ,而且要重視意 義方面。應該把結構和意義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們我們正是在這一原則的指導 下,用以下幾條標準來界定今文尚書中的動詞: 第一,語法功能標準。在界定詞的類別時,我們首先從詞的語法功能入手分 析。詞的語法功能包括詞充當句法成分的能力以及與其他類詞的結合能力。我們 在具體分析時,以詞充當句法成分的能力為主要標準,詞的結合能力為輔助標準。 句法成分包括: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一般認為,動詞的主要 句法功能是作謂語,同時,動詞也可以作主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關于 動詞的結合能力,動詞前可以有副詞、數(shù)詞、疑問代詞、介賓結構作修飾成分, 有時也會受形容詞、動詞的修飾,動詞后面可以有賓語、補語,動詞可以位于代 詞“所”之后,構成所字結構等等。 第二,詞的意義標準。漢語是一種非形態(tài)語言,“漢語詞類和句子成分之間 沒有一一對應的關系,詞類之間的分工不十分嚴格,這種現(xiàn)象在古漢語里表現(xiàn)得 何樂士:左傳虛詞研究,商務印書館。1 9 8 9 年,頁1 2 王力;關于詞類的劃分,王力文集第十六卷,山東教育出版社,1 9 9 0 年,頁3 1 5 孫麗娟:今文尚書動詞研究! 更為明顯,言語能夠表達思想感情就行?!? 論語衛(wèi)靈公所謂“辭達而已矣” 就是這個意思。正因為這樣,意義標準在判定古漢語詞類時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先秦句式中詞與詞的聯(lián)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邏輯意義來組織,句義往往偏重于內(nèi) 在的內(nèi)容而忽略外在的形式,詞語之間的語法關系隱藏在句子之中,沒有外在的 形態(tài)標志表現(xiàn)出來。漢語句子這種“偏重心理,略于形式”的表達機制,使得我 們不能套用現(xiàn)代漢語劃分詞類的標準來分析古代漢語。呂叔湘先生說:“古漢語 的詞類體系也許跟現(xiàn)代漢語的詞類體系不完全相同,攪在一起來談沒有好處。”4 只有根據(jù)古代漢語的實際情況提出的詞類劃分標準才是切實可靠的。王力先生 說:“詞類的分別除了句法基礎以外還有更深刻的基礎一語義的基礎”5 動詞是 表示人和事物的動作、存在、變化、行為( 包括心理活動) 的詞。古漢語詞匯不 發(fā)達,并且缺乏形態(tài)變化,名詞、動詞、形容詞的語法功能之間存在著不少瓜葛, 有時單憑語法功能標準無法準確界定一個詞是否是動詞,這時我們就必須借助意 義標準。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我們是按照義位分析的方法統(tǒng)計詞目的。漢語中的字和 詞并非一對一的關系。從詞的音義同一性方面來講,如果一個漢字記錄了兩個或 兩個以上音義毫不相關的詞,則算作不同的詞。當然,詞的內(nèi)部意義在歷史長河 中發(fā)展演變,一個義與另一個義之間,往往存在很清楚的前后聯(lián)系線索。對于今 文尚書中的假借字和訛誤字,因之和本字記錄的是同一個詞,我們將之歸入 本字所屬的類,統(tǒng)計作一個詞。詞的假借義與其本義及其它義沒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 而是憑聲音的相同相近臨時借用而產(chǎn)生的意義。至于異體字、古今字,由于兩個 字記錄的是同一個詞,因而也統(tǒng)計作一個詞。至于多義詞,我們視其義項的不同 及語法功能的差異將之分為若干動詞小類。 3 楊伯峻、何樂士:吉漢語語法及其發(fā)展( 修訂本) 。語文出版社2 0 0 1 年,頁1 7 6 4 呂叔湘:關于漢語詞類的一些原則性問題,漢語語法論文集,商務印書館,2 0 0 2 年,頁2 3 7 。 5 王力:關于漢語有無詞類的問題,王力文集第十六卷,山東教育出版社,1 9 9 0 年,頁2 6 8 揚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第一章今文尚書單音動詞全貌( 上) 單音詞在漢語詞匯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是漢語的基本詞匯。單音詞的 存在形式及其意義為復音詞的形成創(chuàng)造了條件。漢語中的單音詞有一個相對固定 的量,同時由于漢語缺少形態(tài)變化,因而對于漢語研究者來說,對單音詞的研究 就顯得尤為重要。陸志韋先生說:“漢語基本資料是單音詞。將來的漢語會變成 什么樣子,且不用提它,自從有文字以來,這三千多年的歷史基本上是單音詞的 歷史。我們要了解漢人的思想作用,說話的條理,或是從語言學的觀點來了解現(xiàn) 代漢語,就得把那些單音詞徹頭徹尾的,徹里徹外的,翻來覆去,顛來倒去的搞 他一次?!? 今文尚書單音動詞數(shù)量多,詞義系統(tǒng)已經(jīng)相當復雜,一詞多義現(xiàn)象比較 普遍,詞義系統(tǒng)中既有引申義項、比喻義項、假借義項,也保存了大量的本義義 項,有著豐富的詞義類型。這在先秦文獻典籍中是比較突出的。嚴格說來,單音 詞的構詞是一種非形態(tài)變化的構詞。 第一節(jié)動詞的定義和分類 馬氏文通立有“動字”一類,馬氏給動字定義日:“凡實字以言事物之 行者,日動字?!辈⒄f:“天下事物,隨所在而必見其有行。”7 事物的根本屬性是 運動,反映在語言中,便有了反映事物運動屬性的動詞??梢钥闯?,馬建忠認識 到了動詞在意義方面的特征。而后,馬氏便把動字劃分為六類:外動字;受動字; 內(nèi)動字;同動字;助動字和無屬動字。 馬氏對動字的上述分類至少考慮剄四個因素:( 1 ) 動作是施事還是受事:( 2 ) 施事受事有無“次”的變化;( 3 ) 動字的動、靜之勢;( 4 ) 受事的類型。馬氏對動 字的分類有其合理性,但是由于他將意義標準和句法標準混淆起來,導致劃分混 陸志韋:北京話單音詞詞匯,科學出版社,1 9 5 6 年頁1 7 馬建忠: 馬氏文通) ,商務印書館,| 9 8 3 年,頁2 1 孫麗娟:今文尚書動詞研究 ! 亂,各類之間具有重合關系。 馬氏對漢語語法研究所作的開創(chuàng)之功,對后來的語法學者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 在他之后,語言學界的很多前輩都給動詞下過定義,圍繞判定動詞的標準產(chǎn)生了 分歧,大致有三種意見: 1 、主張從意義特征出發(fā),以王力中國現(xiàn)代語法( 1 9 8 5 ) 、呂叔湘中國 文法要略( 1 9 8 2 ) 為代表,這種觀點主要是受到傳統(tǒng)訓詁學和邏輯學的影響。 如王力先生說:“假定您注意到一只鳥在飛。這飛乃是那鳥的一種行為。又 假定您注意到一個人在讀書,這讀乃是那人的一種行為。凡行為都是一種動 態(tài),所以我們把這種表示動態(tài)的詞叫做動詞。”8 2 、主張從語法功能標準出發(fā),以黎錦熙新著國語文法( 1 9 9 2 ) 、朱德熙 語法講義( 1 9 8 2 ) 為代表,主要受西方結構主義語言學影響,更側重從功能 角度來認識動詞。如朱德熙先生把動詞定義為:“凡不受很修飾或能帶賓語 的謂詞是動詞?!? 3 、主張意義標準和功能標準相結合,以馬忠著古代漢語語法( 1 9 8 3 ) 、 楊伯峻、何樂士著古漢語語法及其發(fā)展( 2 0 0 1 ) 、黃伯榮、廖序東著現(xiàn)代漢 語( 1 9 9 7 ) 為代表。如黃廖本認為:“分類的依據(jù)是詞的語法功能、形態(tài)和意義, 主要是詞的語法功能?!眒 如何給動詞定義,其關鍵問題其實就是詞類的劃分標準問題。無論是單純的 語法標準還是意義標準,都不能很好地區(qū)分漢語詞類。因為意義標準具有主觀性, 并且在任何語言里都有不少詞的詞匯意義與語法意義不一致。比如一些兼類詞, 其詞匯意義是一致的,但是其語法意義卻有好幾種。而語法功能標準雖然比單純 的詞匯意義標準更客觀,但在漢語里也有其片面性。漢語各種詞類的語法特點之 間的差異不是絕對的,有時界限很難劃清。比如,漢語里面名詞也可以作狀語, 動詞也可以作主、賓、定、狀語等,就體現(xiàn)了漢語詞類語法功能的糾纏和復雜性。 因此,我們對今文尚書中的動詞進行劃分,所依據(jù)的標準,原則上就是“詞 王力:中國現(xiàn)代語法,商務印書館,1 9 8 5 年,頁1 2 9 朱德熙:語法講義,商務印書館1 9 8 2 年,頁5 5 。 ”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高等教育出版社1 9 9 7 年,頁8 竺揚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匯語法范疇”理論。也就是結合詞的意義標準和語法功能標準來劃分詞類。所 謂的“詞匯語法范疇”標準,用暫擬漢語教學語法系統(tǒng)簡述的話說,“就 是詞類是根據(jù)詞的意義和詞的語法特點來劃分。州1 現(xiàn)在這個標準已經(jīng)得到了許多 學者的同意,如王力、黎錦熙、張志公、丁聲樹等。實踐證明,這是個比較有效 的標準,因為在我們劃分漢語詞類的實際過程中,這幾個方面的標準實際上都是 離不開的,雖然這個標準并非是完美無暇的。 動詞的分類也是至今沒有統(tǒng)一意見的問題,歸根結蒂還是因為大家對詞類的 性質(zhì)的認識和所采用的分類標準有分歧??v觀前修時賢對動詞的分類,意義和功 能標準各有所側重,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一些觀點: 1 、黃廖本現(xiàn)代漢語( 1 9 9 7 ) 把動詞分為六類:動作動詞;心理活動動詞; 表示存在、變化、消失;判斷動詞:能愿動詞;趨向動詞。 2 、黎錦熙新著國語文法( 1 9 9 2 ) 把動詞分為四大類:外動詞;內(nèi)動詞; 同動詞;助動詞。 3 、王力著中國現(xiàn)代語法( 1 9 8 5 ) 把動詞分為三類:表示動態(tài);表示事件: 助動詞。 4 、楊伯峻、何樂士著古漢語語法及其發(fā)展( 2 0 0 1 ) 把動詞分為四類:動 作行為或有形活動的動詞;表示意念的動詞;表示存在的動詞;系動詞。 5 、馬忠著古代漢語語法( 1 9 8 3 ) 把動詞分為普通動詞和助動詞,普通動 詞又分為四種:表示具體活動;表示心理活動;表示存在;表示判斷和聯(lián)系。 6 、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 1 9 8 2 ) 動詞分為:活動的;心理活動的;不很 活動的。 7 、張靜著漢語語法問題( 1 9 8 7 ) 把動詞分為;動作動詞;趨向動詞;存 在動詞;判斷動詞:能愿動詞。 8 、易孟醇先秦語法( 1 9 8 9 ) 把動詞分為四類:實義動詞;存在動詞;連 系動詞;能愿動詞。 同樣地,我們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依據(jù)動詞的語法功能和意義相結合 張志公、王力等:語法和語法教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5 7 年,頁3 。 孫麗娟:今文尚書動詞研究 旦 的標準,參照以上諸家的分類,將今文尚書中的動詞分為七個小類,即:行 為動詞;趨止動詞;感知動詞:狀態(tài)動詞;能愿動詞;存在動詞;類同動詞。 以下,我們對今文尚書中的這些動詞分類論述。有些動詞有兩種或多種意 義和用法,我們將它們分立為不同的小類,并在右邊標明詞義和出現(xiàn)次數(shù),如俘( 使) 6 ,表示“俘”這個詞作為“使”的意義使用在今文尚書中共出現(xiàn)6 次。 第二節(jié)行為動詞 行為動詞表示動作、行為。在一般情況下,主語一般都是施事主語。這是動 詞七個小類中數(shù)目最多的一種。這類動詞又包含著兩部分,能帶賓語的是及物動 詞,或稱他動詞;不能帶賓語的是不及物動詞,或稱自動詞。 對于漢語動詞及物、不及物的劃分,專家學者們歷來有不同意見。呂叔湘先 生認為,動詞分為及物和不及物,是很有用的分類。也是個界限不清的分類,問 題在于賓語的范圍如何確定,如果把賓語限于代表受事者的名詞,那么及物不及 物的分別還有點用處,雖然受事的范圍還需要進一步規(guī)定。及物動詞又有一般的 及物、使動性的及物、容許性的及物等的不同。1 2 我們參考前修時賢的研究成果, 根據(jù)動詞能不能帶賓語以及所帶賓語的不同來劃分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能帶 受事賓語、對象賓語、結果賓語和處所賓語( 主要是趨止動詞) 的是及物動詞, 不及物動詞不能帶這四類賓語,但可以帶使動賓語及時間、工具、原因等賓語類 型。1 3 受事賓語表示承受動作行為的人或事物,對象賓語表示動作行為及于的對 象,結果賓語表示動作行為之后產(chǎn)生的結果,處所賓語表示動作行為所在或指向 的處所。使動賓語是指動詞用作使動后所帶的賓語,這時主語所代表的人物并不 施行這個動作所表示的行為,而是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實施這個動作。時間 賓語、工具賓語和原因賓語分別表示動作行為進行的時間、憑借的工具和發(fā)生的 原因。 “呂叔湘:漢語語法分析問題,漢語語法論文集,商務印書館,1 9 8 4 年。頁5 1 0 。 ”判定及物動詞與不及物動詞時,除了今文尚書中的例句,我們也考察了先秦其它幾部重要文獻用倒 情況,包括周易、毛詩,、左傳k 公羊傳,谷粱傳、論語,墨子、莊子等 皇 揚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一、及物行為動詞 及物行為動詞所帶賓語多為體詞性的,以受事賓語和對象賓語居多,也有一 些動詞可以帶結果賓語、處所賓語。根據(jù)及物行為動詞帶賓語情況的不同,大概 可分為三類:賓語由名詞性成分充當;賓語由謂詞性成分充當:帶雙賓語或用于 兼語式。 ( 一) 賓語主要由名詞性成分充當?shù)男袨閯釉~ 這類動詞常帶體詞性賓語,其帶體詞性賓語的情況主要又可分為三種。 l 、常帶無生名詞作賓語 無生名詞表示具體事物。常帶無生名詞作賓語的及物行為動詞,其中帶受事 賓語最為常見,另外,也有一些帶其它類型賓語的。 1 1 、帶受事賓語 例1 、禹貢:隨山刊木。 說文解字:“刊,剽也。”這里用本義,“砍削”的意思。賓語“木”乃是 動詞“刊”的直接承受者。白話尚書:“行走高山砍削樹木作為路標?!? 4 例2 、牧誓:王左杖黃鉞。 說文:“杖,持也?!北玖x為“拿著”。鉞:大斧。賓語“黃鉞”是動詞“杖” 的直接承受者。白話尚書:“武王左手拿著黃色大斧。” 例3 、皋陶謨:予泱九川距四海。 說文:“泱,行流也?!闭f文通訓定聲:“入導之而行日決,水不循道而 自行亦日決。”本義即疏通水道,使水流出去?!熬糯ā笔恰笆鑼А钡氖苁抡摺0?話尚書:“我疏通了九州的河流,使它們流到四海。”1 6 例4 、牧誓:比爾干。 說文:“比,密也。二人為從,反從為比。”甲骨文字形,象兩人步調(diào)一致, 比肩而行。它與“從”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本義為“并列、并排”。段注:“要 密義足以括之。其本義謂相親密也。余義信也、及也、次也、校也、例也、類也、 周秉鈞:白話尚書 ,岳麓書社,1 9 9 0 年,頁3 6 1 5 同上書,頁9 0 ”同上書,頁2 3 孫麗娟:今文尚書動詞研究 旦 頻也、擇善而從之也、阿黨也。皆其所引伸?!薄安⒘?、并排”引申而有“排比, 排列”之義。干:盾牌。白話尚書:“排列好你們的盾。”1 7 例5 、金媵:乃b 三龜。 說文日:“b ,灼剝龜也,象灸龜之形,一日象龜兆之從橫也?!眀 ,又 叫龜b ,指以灼燒龜甲的方式,根據(jù)龜甲灼后的裂紋而得兆,據(jù)兆以斷向事的吉 兇?!叭敗蹦耸恰癰 ”的受事者。白話尚書:“于是b 問三龜。”1 8 1 2 、帶對象賓語 例6 、堯典:乃命羲和,欽若吳天,歷象日月星辰。 歷:推算。爾雅釋詁:“歷,數(shù)也?!毕螅悍?,取法。楚辭王逸注: “象,法也?!薄叭赵滦浅健睘閯釉~“歷”“象”共有的賓語,表示動作涉及到的 對象。 例7 、堯典:寅賓出日。 說文:“賓,所敬也。”段注:“賓謂所敬之人?!币甓小坝印敝x。 白話尚書:“恭敬地迎接日出。”1 9 “出日”是“迎接”的對象。 例8 、呂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 說文:“名,自命也。從口從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北?義為“自己報出姓名”,引申而有“命名”之義?!吧酱ā蹦耸恰懊钡膶ο筚e語。 尚書新箋與上古文明譯為:“負責給山川命名?!? 0 1 3 、帶結果賓語 例9 、盤庚:永建乃家。 例1 0 、金滕:公乃為詩以貽王。 例1 1 、大誥:若考作室。 例1 2 、梓材:王啟監(jiān)。 例1 3 、康王之誥:乃命建侯樹屏。 帶結果賓語的動詞比較特殊,其賓語所指稱的事物是在動作完成后才產(chǎn)生 ”周秉鈞:白話尚書,岳麓書社, ”同上書頁1 0 8 ”同上注,頁2 。 錢宗武:尚書新箋與上古文明。 1 9 9 0 年,頁9 l 北京大學出版杜,2 0 0 4 年,頁3 0 1 旦揚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的。能帶結果賓語的動詞都具有可持續(xù)性。如例( 9 ) 白話尚書譯為“永久建 立你們的家園”2 1 “家園”乃是“l(fā) , - r ”之后出現(xiàn)的結果。再如例( 1 0 ) “為詩” 的“為”是“創(chuàng)作”義,這個動作發(fā)生后才有了“詩”,“為”之前沒有這首“詩”。 余者類推。 1 4 、帶處所賓語 例1 4 、禹貢:既載壺口,治梁及岐。 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鄭康成日:載之言事,事謂作徒役也?!? 2 ( 頁1 3 8 ) “載”和“治”分別帶處所賓語“壺口”和“梁及岐”。白話尚書: “從壺1 2 1 開始施工以后,就治理梁山和它的支脈。”2 3 2 、常帶抽象名詞作賓語 抽象名詞指表達抽象概念的名詞。一般認為,上古詞匯多為具象詞匯,譬如 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基本詞匯大部分是表示具體名物的詞匯。而尚書是“政事 之紀”,主要內(nèi)容是君王的誥誡誓命以及君臣的談話記錄,表示具體名物的詞匯 數(shù)量少,而抽象性的詞匯多。表現(xiàn)在賓語的語義類型中,動詞帶抽象名詞作賓語 的情況很多,有的表示政治、刑法、禮教,有的表示倫理綱常、品質(zhì)道德、哲理 物性,有的表示喜怒哀樂的心理活動。語言中抽象詞匯越豐富,語言的表達能力 越強。如: 例1 5 、堯典:方命圮族。 例1 6 、堯典:修五禮。 例1 7 、盤庚:惟汝自生毒。 例1 8 、盤庚:乃既先惡于民。 例1 9 、康誥:汝陳時臬司師。 例2 0 、洪范:遵王之道。 例2 1 、洪范:予攸好德。 例2 2 、金滕:能事鬼神。 2 1 周秉鈞:白話尚書,岳麓書社,1 9 9 0 年頁7 i 2 2 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中華書局,1 9 8 6 年,頁1 3 8 為周秉鈞:白話尚書,岳麓書社1 9 9 0 年,頁3 7 孫麗娟:今文尚書動詞研究 例2 3 、大誥:若考作室,既底法。 例2 4 、舜典:有能典朕三禮。 例2 5 、甘誓:今予惟恭行天之罰。 例2 6 、洛誥:惟不役志于享。 例2 7 、多士:非我小國敢弋殷命。 例2 8 、顧命:嗣守文武大訓。 例2 9 、呂刑:上下比罪。 3 、常帶有生名詞作賓語 有生名詞表示人或動物等。今文尚書中這類動詞大多表示存在于人與人 之間的行為、活動,賓語類型主要是受事賓語和對象賓語。其所帶賓語由人物名 詞、動植物名詞和國家名詞等充當。 ” 3 1 、帶人物名詞作賓語 人物名詞包括表示人的姓名、身份、職務、器官等的名詞。如: 例3 0 、堯典:放鹱兜于崇山。 例3 1 、堯典:殛鯀于羽山。 例3 2 、盤庚故有爽德,自上其罰汝。 例3 3 、大誥:若兄考,乃有友伐厥子。 例3 4 、康誥:非汝封又曰劓刖人。 例3 5 、康誥:非汝封刑人殺人。 例3 6 、梓材:戕敗人,宥。 例3 7 、君爽:咸劉厥敵。 例3 8 、秦誓:責人斯無難。 例3 9 、金滕:以旦代某之身。 例4 0 、甘誓:大戰(zhàn)于甘,乃召六卿。 例4 l 、盤庚:古我先王,亦惟圖任舊人共政。 例4 2 、盤庚:予豈汝威,用奉畜汝眾。 例4 3 、盤庚:鞠人謀人之保居,敘欽。 塹揚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例4 4 、康誥:勿庸以次汝封。 例4 5 、酒誥:孝養(yǎng)厥父母。 例4 6 、酒誥:奔走事厥考厥長。 例4 7 、召誥:夫知保抱攜持厥婦子。 例4 8 、立政:繼自今后王立政,其惟克用常人。 例4 9 、文侯之命:汝多修,扦我于艱。 例3 0 到例3 8 動詞表示對受事賓語或對象賓語不利的動作行為,例3 9 到例 4 9 動詞沒有對受事或對象不利的意味。 3 2 、帶動植物名詞或國家名詞等作賓語 例5 0 、酒誥:小予惟一妹土,嗣爾股肱,純其藝黍稷。 例5 l 、堯典:蠻夷猾夏。 例5 2 、堯典:竄三苗于三危。 例5 3 、湯誓:率割夏邑。 例5 4 、大誥:尹爾多方。 例5 5 、康誥:殪戎殷。 例5 6 、多方:今爾奔走臣我監(jiān)五祀。 例5 7 、費誓:我惟征徐戎。 例5 8 、文侯之命:侵戎我國家純。 例5 9 、費誓:今惟淫舍牿牛馬。 這類動詞也有許多表示對受事或對象不利的行為。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三類動詞并不是界限分明的,各種分類之間常常有糾纏 的現(xiàn)象。今文尚書中的及物行為動詞帶賓語的情況是復雜的,這說明今文尚 書詞義系統(tǒng)已經(jīng)相當復雜。一詞多義現(xiàn)象比較普遍,既有大量的本義義項,又 有眾多的引申義項、假借義項,這在先秦文獻典籍中是比較突出的。由于動詞自 身詞義引申變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