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課內(nèi)古詩詞鑒賞.doc_第1頁
八年級(上)課內(nèi)古詩詞鑒賞.doc_第2頁
八年級(上)課內(nèi)古詩詞鑒賞.doc_第3頁
八年級(上)課內(nèi)古詩詞鑒賞.doc_第4頁
八年級(上)課內(nèi)古詩詞鑒賞.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課內(nèi)古詩詞鑒賞望_岳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1“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兩句是寫近望中所見_的景象。2這首詩中的千古名句是_兩句,這兩句是寫由望岳而產(chǎn)生的_的意愿,從這兩句富有啟發(fā)性和象征意義的詩中,可以看到詩人杜甫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_。3望岳全詩中沒有“望”字但處處寫望,距離是自_而_,時間是從_至_,并由_遙想將來的_。4對望岳分析不確切的一項是()A、“齊魯青未了”是說泰山廣大,青青之色,綿延不絕,齊魯大地都能望見。B、“造化鐘神秀”中的“造化”指大自然、天地,“鐘”是聚集的意思。C、“陰陽割昏曉”中的陰陽指山的南面和北面,這句是說泰山高大,使山高山北景色有別,判若昏曉。D、這首詩首聯(lián)寫遠望,頷聯(lián)寫近觀,頸聯(lián)從小處著筆細看,尾聯(lián)寫望岳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5、對望岳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望岳”:望,眺望;寫詩人遠觀泰山的感受。B、“青未了”:未了情,表明對齊魯大地的感情深厚。C、首兩句用疑問語氣,勾勒出泰山在齊魯大地連綿不斷,望不盡頭的情景。D、中間四句以景寫景,借景抒情,表現(xiàn)詩人追求高潔的遠大志向。6“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反映了什么樣的人生哲理?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7這首詩的作者是_朝詩人_。8“烽火連三月”中的“烽火”原指古代邊境地區(qū)設置烽火臺,發(fā)現(xiàn)敵情,常燒柴禾升起煙火作為警報,這里借指_。9“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渲染了一種怎樣的景象?答:_。10解釋“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說說你的理解。答:_。11對春望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本詩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自己。作者看到的是戰(zhàn)亂中的春景,一片蒼涼,感傷國事,見花落淚,聞鳥而驚心。B、本詩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的妻子,在這戰(zhàn)亂連綿的日子,期盼外出游覽的丈夫早寫信來。簪,婦女束發(fā)的首飾。C、作者所經(jīng)歷的這場戰(zhàn)亂,是指唐代的藩鎮(zhèn)割據(jù)。D、“烽火連三月”,意指戰(zhàn)爭接連打了三個月,入侵者是吐蕃人。12、對杜甫春望分析不當?shù)囊豁棧ǎ〢“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睂懲兴?,山河依舊,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長安,草木叢生,一片凄風苦雨。詩意形象生動,情感極其沉痛。B“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是分寫,通過花和鳥兩種事物寫春天,采用擬人寫法,意思是由于戰(zhàn)亂,都城破敗,仿佛花也因感嘆時事而落淚,鳥也因人世間的離別而驚心。C“家書抵萬金”寫出戰(zhàn)亂年代,一封普通家信是多么難得,多么值錢?。〖鼻邢M兰胰耸欠衿桨驳南?。D“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笨倢憫n國思家的感情,刻畫了一個滿頭白發(fā)如雪,因焦慮憂愁而頻頻搔首的藝術(shù)形象。這一細節(jié)描寫,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現(xiàn)了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13下列對詩句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國破”就其字面來講,一般指首都的淪陷,此處將“國破”與山河在”聯(lián)系在一起,其含義便有了較廣闊的內(nèi)容。B“城春草木深”描繪了春色滿城,令人引起對往日京都風月繁華的懷念,也暗示眼前的國破只是暫時的;春到深處一切又將生機勃勃。C“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可以讓我們看見,詩人因國事而憂家,更因家事而憂國,家與國的命運在他心中已融為一體。D“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不明寫憂思愁緒的深重而言白發(fā)難簪,使詩意更濃,而且把一個未老先衰,憂國憂民的悲愴形象立于紙面。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14、對這首詩開頭四句評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1句寫捉人的差役乘著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來。B、第2句交代了故事的發(fā)生,預示將有一場災難降臨。C、3、4句寫老翁逃跑避難,老婦出門周旋。D、3、4句反映了人民長期深受抓丁之苦,晝夜不安的情景。15石壕吏中流露出的詩人感情是()A、詩人對老婦一家的同情。B、詩人對人民苦難的同情和關注。C、詩人對老婦一家的痛苦感到悲哀。D、詩人對官吏暴虐的憤怒。16詩中描寫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_;描寫戰(zhàn)爭之慘烈的詩句是_;說明老婦已被官吏捉走的詩句是_。17以上這首詩是體現(xiàn)杜甫現(xiàn)實主義的重要詩篇之一,此詩反映的社會狀況是_。歸園田居(其三)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18、對陶淵明歸園田居的理解不恰當?shù)囊痪洌?)、“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交代了勞動的地點、內(nèi)容和豆苗的生長情況?!胺N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語,“帶月荷鋤歸”是幽美的,兩者相互襯托,完美而又和諧。B、“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二句,寫早出晚歸,辛勤勞動?;姆x,指各種野草。C、“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承“荷鋤歸”,寫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濕?!胺N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用語雖平淡自然,卻將歸隱的艱難寫得極為具體。D、“衣沾不足惜,但使原無違”二句,抒發(fā)感情。表明避開官場的志趣,抒發(fā)作者不愿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19、歸園田居中“但使愿無違”的“愿”具體指什么?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20這首詩押韻的字有:_;所押之韻為:_。21從體裁來看,這首詩是_。從表達方式看,首聯(lián)、尾聯(lián)為_,頷聯(lián)、頸聯(lián)為_,作者是寓情于景。22、頸聯(lián)的“直”和“圓”兩字歷來為人稱道,說說這兩個字為什么用得好23請寫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辭方法。征蓬出漢塞。( )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24對詩歌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詩歌通過“屬國過居延”和“都護在燕然”,形象寫出了國勢的強盛,充滿著自豪感。B頸聯(lián)兩句抓住景物的特征,寥寥幾筆就鮮明地勾勒出塞外高原上蒼茫遼闊而又壯麗雄奇的景象。C“大漠孤煙直”是說沙漠上沒有一絲風,“長河落日圓”預示著一天的結(jié)束。D末尾兩句寫快達到目的地時的所見所聞,表現(xiàn)了詩人那種急于趕赴邊關以及他對前方將士由衷敬佩的心情。25、對使至塞上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蓬草”隨風飛轉(zhuǎn),古代文學常用它來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蹤,詩中指詩人自己。詩中的“征蓬”表達了詩人懷念故鄉(xiāng),熱愛故鄉(xiāng)感情和為自己受排擠離開朝廷感到十分憂憤之情。B、詩人以濃郁的筆墨寫了此次出使的經(jīng)歷。“單車欲問邊”,寫自已輕車簡從,要前往邊境慰問將士?!皩賴^居延”,是要到遠在西北邊塞的居延。C、頸聯(lián)的“直”和“圓”兩字歷來為人稱道,“直”和“圓”準確地描寫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xiàn)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涼孤獨中透著挺拔雄偉,“圓”字蒼茫壯闊中顯現(xiàn)柔和溫暖。(此為)D、尾聯(lián)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業(yè)的心情,這個典故隱含在“燕然”兩字中。26對這首詩字句的解說,不恰當?shù)囊豁検茿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說附屬國直到居延(地名)以外,點明邊塞的遼闊,路途的遙遠。B三、四兩句,寫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從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C五、六兩句繼續(xù)寫詩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伴L河”指黃河。D最后兩句寫詩人在邊疆的蕭關見到了候騎(偵察兵),得知都護正帶兵在燕然前線。 27對這首詩的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茿“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兩句即景設喻,說自己像遠飛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像“歸雁”一樣進入“胡天”,這樣既寫景,又敘事,一語兩指,貼切自然,流露了詩人輕松愉悅和急切見到邊關將士的心情。B,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邊塞荒涼,景物單調(diào),偶爾出現(xiàn)的一股煙塵格外醒目,因此稱做“孤煙”。C沙漠上沒有山巒樹木遮擋遮擋,蜿蜒遠去的黃河橫貫其間,望不到盡頭。一個“長”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準確表達了詩人的感覺。D“落日”,本來容易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里用一“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溫暖的感受,意境雄渾。渡荊門山送別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28對詩的內(nèi)容、寫法理解不符合詩意的一項是( )A詩的一開頭,就以明快的手法點明了此行的特點、途中已經(jīng)到達的地方以及將要前往的目的地,以至乘坐的交通工具。B詩的頷聯(lián)景象雄闊,頸聯(lián)景象瑰麗?!扒G門外”的山川勝景,兼收筆底。尾聯(lián)抒發(fā)詩人作別故土,惜別親友的誠摯。C全詩以遠游起筆,中間寫途中所見景色,最后以惜別作結(jié),過渡自然,結(jié)構(gòu)嚴謹。寫景用語著字,也獨具匠心。D詩中所寫景物,既有遠景又有近景,遠景廣闊而雄偉,近景明朗而秀麗,可見詩人很善于攝取自然景物到詩境中來。29“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寫了什么樣的景象?30對渡荊門送別有錯的一項()A、“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的景象是立足于行舟上的所見。B、“天鏡”與“海樓”分別指的是水中明月和海市蜃樓。C、這首五言律詩是一首送別詩,寫的是詩人送別友人。D、“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北磉_式了詩人對故鄉(xiāng)的留戀。游山西村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31.“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歷來是膾炙人口的名句,說說現(xiàn)在有什么含義?32.對這首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這首詩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被黜官退居山鄉(xiāng)所寫,詩中贊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動人情景。B.頷聯(lián)寫出山西村優(yōu)美的環(huán)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點,后成為充滿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C.頸聯(lián)寫鄉(xiāng)俗民事,從村民的服飾、言行和習俗的描寫中,展現(xiàn)村民勤勞儉樸的品質(zhì)以及宣揚迷信、拜神求佛的陋習,作者于贊美中含蓄地表達批判之意。D.全詩寫景敘事抒情有機結(jié)合,充滿生活氣息,語言自然質(zhì)樸,意境清新。33、對游山西村的分析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這首詩緊扣“游”字,按時間推移展開敘述,記敘了當?shù)氐娘L俗以及得到山西村主人的盛情款待B、三、四兩句流傳最廣,寫了村莊周圍的景色。山西村山環(huán)水繞,柳暗花明,一派花團簇擁的景象。現(xiàn)在作為成語富有生活哲理。指遇到困難,前途渺茫時,不喪氣,只要堅持不懈,會生出許多希望。C、這首詩結(jié)尾與開頭呼應,寫如果有機會要“閑乘月”“夜叩門”,但說得不肯定,說明再也沒有希望了。D、詩描寫了游山西村古樸的民風,也表達詩人的向往之情。雖是寫游的詩,未必與政治無關,因為當時世風衰頹,跟山西村這種古樸的風尚形成鮮明的對比。參考答案1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 2“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登岳雄心和氣概 3遠近朝暮望登 4、C 5 B 6反映了詩人不畏艱險,勇于攀登,積極進取的人生哲理。7唐 杜甫 8戰(zhàn)爭 9殘破凄涼 10戰(zhàn)亂中的春景,一片蒼涼,感傷國事,見花落淚,聞鳥而驚心11 A 12 D 13 B 14A 15B 16三男鄴城戌二男新戰(zhàn)死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17安史之亂中,差吏的橫暴、人民所遭受的苦難18 C 19、歸隱山林,不與世俗同流合污。20邊、延、天、圓、然 an 21五言律詩 記敘 描寫22“直”和“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