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專業(yè)論文)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中的外語流行歌曲實踐.pdf_第1頁
(音樂學專業(yè)論文)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中的外語流行歌曲實踐.pdf_第2頁
(音樂學專業(yè)論文)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中的外語流行歌曲實踐.pdf_第3頁
(音樂學專業(yè)論文)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中的外語流行歌曲實踐.pdf_第4頁
(音樂學專業(yè)論文)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中的外語流行歌曲實踐.pdf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首都師范大學學位論文原創(chuàng)性聲明 本人鄭重聲明 所呈交的學位論文 是本人在導師的指導下 獨立進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經(jīng)注明引用的內(nèi)容外 本論文不含任何其他個人或 集體已經(jīng)發(fā)表或撰寫過的作品成果 對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貢獻的個人和集體 均已在文中以明確方式標明 本人完全意識到本聲明的法律結果由本人承擔 學位論文作者簽名 王懷嶺 2 0 0 6 年1 0 月2 8 日 首都師范大學學位論文授權使用聲明 本人完全了解首都師范大學有關保留 使用學位論文的規(guī)定 學校有權保留 學位論文并向國家主管部門或其指定機構送交論文的電子版和紙質(zhì)版 有權將學 位論文用于非贏利目的的少量復制并允許論文進入學校圖書館被查閱 有權將學 位論文的內(nèi)容編入有關數(shù)據(jù)庫進行檢索 有權將學位論文的標題和摘要匯編出 版 保密的學位論文在解密后適用本規(guī)定 學位論文作者簽名 王懷嶺 2 0 0 6 年1 0 月2 8 日 摘要 在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中引入外語流行歌曲并施以一定課時比例的教學 既能使當代大學生一方面感受到音樂之美 另一方面又可使他們在音樂中學習外 語 在學習外語中體驗優(yōu)美的旋律 多變的節(jié)奏 更能體驗到非己的多元文化和 多元文化之間存在的諸多文化差異 亦符合遷移學習理論的認知規(guī)律 可謂是一 舉多得 而構成外語聽力 口語語感的語音 語調(diào) 節(jié)奏等要素都可以在外語流 行歌曲的音樂中得以表達 在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中引入并施行外語流行歌曲的教學 首先符合時代 的要求和流行音樂本身的特性 其次 通過外語流行歌曲的教學 為普通高校公 共音樂教育探索新手段 新方法開拓了一條試驗性道路 提供了一個新的教學切 入點 充實 豐富了公共音樂的教學內(nèi)容 讓當代大學生在音樂中感受世界文化 的多樣性 多元共存與融合 促使當代大學生持著觀察跨文化現(xiàn)象的眼光去接觸 音樂并促進外語學習的進步 關鍵詞 公共音樂教育 外語流行歌曲實踐 學習遷移 多元文化 a b s t r a c t t od r a wt h e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p o ps o n gt e a c h i n gi n t ot h eo r d i n a r yu n i v e r a i t y p u b l i cm u s i ce d u c a t i o n i tb o t hc a nc a u s et h ec o n t e m p o r a r yu n i v e r s i t ys t u d e n t st of e e it h e b e a u t yo fm u s i c a n dm a yc a u s et h e mt os t u d y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i nt h em u s i c m u s i ca l s o w i l le n a b l et h e mt oi e a r n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 s e x p e n e n c a st h em e l o d y t h er h h mi nt h e 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s t u d y i tc a ne x p e r i e n c et h en o n o n e s e l fc u l t u r ea n dt h ec u l t u r a l d i f f e r e n c e s i tm a yb es a i dt h a tk i l l e dt h f e eb i r d sw i t ho n es t o n e g o tt h r e er e s u l t sf r o m o n ee f f o r l a n dt h ee s s e n t i a lf a c t o r eo f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s e n s e e g 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 i n t o n a t i o n r h y t h m e t c i ta l lm a yb ee x p r e s s e di nm u s i c t od r a wa n de x e c u t et h e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p o ps o n gt e a c h i n gi n t ot h eo r d i n a r y u n i v e r s i t yp u b l i cm u s i ce d u c a t i o n f i r s t i tc o n f o r r n st ot h et i m e sr e q u i r e m e n t sa n dm u s i c i t s e l fc h a r e c t e d s t i c s n e x t t h r o u g ht h e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p o ps o n gt e a c h i n g e x p l o r e da n e wm e t h o df o rt h ao r d i n a r yu n i v e r s i t yp u b l i cm u s i ce d u c a t i o n d e v e l o p e da n e x p e d m e n 協(xié)lp a t h a n dp r o v i d e dan e wt e a c h i n gb r e a k t h r o u g hp o i n t l e tt h ec o n t e m p o r a r y u n i v e r s i t ys t u d e n t sf e e it h em u l t i p l i c i t yo fc u l t u r a ij nm u s i c t h em u l t i c l i m e n s i o n a i c o e x i s t e n c ea n dt h ef u s i o n s p u rt h ec o n t e m p o r a r yu n i v e r s i t ys t u d e n to nt oh o l d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c r e s s c u l t u r ep h e n o m e n av i s i o nt oc o n t a c tw i t hm u s i ca n dt op r o m o t et h e p r o g r e s so f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s t u d y k e y w o r d s p u b i cm u s i ce d u c a t i o n p r a c t i c eo ft h e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p o ps o n g 1 e a r n i n g t r a n s f e r r i n g m u l t i c u l t u r a l 日u 舌 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作為國民音樂普及課程近年來在我國各地高校陸續(xù) 開展起來 本課程所教授的內(nèi)容主要是針對非音樂專業(yè)的普通高校大學生所設計 的 針對普通高校非音樂專業(yè)的在校大學生開設諸如中國傳統(tǒng)民族民間音樂賞 析 歐洲古典音樂賞析等必修或選修課程 給當代大學生的音樂生活注入了美的 感受 促進和提高了當代大學生的音樂藝術審美能力 文化修養(yǎng)和精神文明的境 界 對普通高校非音樂專業(yè)學生進行音樂教育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學生的藝術修 養(yǎng) 提升他們的藝術鑒賞品位 其具體實施的途徑主要是通過開設公共音樂課這 一形式來進行的 高校公共音樂教育作為當代大學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僅能夠陶冶情操 而且能夠啟發(fā)創(chuàng)意 有助于提高表達自我感受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適應世界文化 不斷加強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這一世界性趨勢 當今全球政治 經(jīng)濟 文化 藝術 等方方面面加速整合的步伐越來越快 外語作為世界人民彼此交流思想 傳達友 誼的必要溝通工具 受到全世界所有國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視 包括全國各地高校和初 高中學 我國大中城市的小學甚至是有條件的幼兒 園都已相繼開設了外語聽說課 但實際情況是 真正符合外語學習內(nèi)在規(guī)律的教 學方式少之又少 真正取得外語教學良好效果的亦屬風毛麟角 其中有師資力 量 師資水平的原因 也有教學設備條件制約的原因 但更重要的是學好一門 外語的首要條件 語感 并未被多數(shù)人所看重 在全社會熱情高漲的外語學習 氛圍中 啞巴 聾子外語的情況令人擔憂 構成語感的語音 語調(diào) 語流 節(jié)奏等要素都可以在音樂中得以表達 在普 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中引入外語歌曲教學 既能使學生感受到音樂之美 又可使 他們在音樂中學習外語 在學習外語中體驗優(yōu)美的旋律 多變的節(jié)奏 更能體驗 到非己的多元文化和多元文化之間存在的差異 亦符合遷移學習理論的認知規(guī) 律 可謂是一舉多得 無論是外語專業(yè)還是非外語專業(yè)的大學在校生 他們一般都必須通過專業(yè)外 語或大學公共外語的等級考試 近年來隨著國際交往的進一步擴大 學生本身和 社會大形勢都要求聽說領先 在外語等級考試中聽說所占的分值比例逐步較往年 也有較大提高 而高校公共音樂教育正好可以抓住這個契機 開創(chuàng)一個新的教學 領域 即適時適量地引入外語流行歌曲的教學 作為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中充 滿鮮明時代氣息和生命活力的組成部分 按h s k 外國學生漢語言水平測試 不同級別的要求 外國學生在中國或 本國中文院系學習他們的外國語 漢語時都被鼓勵或要求會唱若干首中國民 歌或中國流行歌曲 如 茉莉花 在那遙遠的地方 刀郎 兩只蝴蝶 等 他們的教育部門主張可以通過歌唱學習中國語言 感受旋律中蘊涵的中國文字語 言的味道和不太熟悉的中國文化 目前國外大學開設的公共音樂教育課程中 一般都有外國流行歌曲的教學內(nèi) 容 他們的學術觀點可簡稱為 p o pm u s i ca n ds o n gi nn o n w e s t e mc u l t u r e s 非西 方文化中的流行音樂和歌曲 由此可見 在國外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中 外 語流行歌曲教學是受到一定重視的 并且已經(jīng)成為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一個有機 組成部分 綜觀目前我國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狀況大體上仍處于試驗探索階段 正 因為其發(fā)展尚不夠十分成熟 恰恰為多種多樣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手法留下了展 示 實驗的自由空間 在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中引入并施行外語流行歌曲的教學 首先符合時代 的要求和音樂本身的特性 可使學生在接觸和學唱外語流行歌曲的過程中 真切 體驗到有外文歌詞的音樂 外語流行歌曲是怎樣被演唱出來的 發(fā)音是否規(guī)范 地道 音樂的各個組成要素如何被正確利用和自然表達 人聲與伴奏如何有機結 合而形成整體 新節(jié)奏如何與歌詞 口語銜接吻合 新樂器的音色和功能以及流 行歌手的個人風格等等所有與音樂有關的常識性問題都可在外語流行歌曲中得 以體現(xiàn) 新世紀的大學生沒有哪個人會拒絕走在世界現(xiàn)代流行音樂前列的歐美 日韓等發(fā)達國家的流行歌曲在中國高校公共音樂課堂上有一席之地 觀以現(xiàn)實生 活則俯拾即是 已是不爭的事實 其次 通過外語流行歌曲的教學實踐 為普通 高校公共音樂教育探索新手段 新方法開拓了一條試驗性道路 提供了一個新的 教學切入點 讓當代大學生在音樂中感受文化的多樣性 沖突 理解與寬容 多 元共存與融合 促使當代大學生持著觀察跨文化現(xiàn)象的眼光去接觸音樂并促進外 語學習的進步 從而做到音樂學習與外語學習的互動 互為促進 第一章外語流行歌曲簡述及其歷史回顧 一 外語流行歌曲簡述 作為西方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流行音樂 從一開始就深刻地影響著西方人 特別是年輕人的生活 我國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奉行 改革開放 這一基本國 策以來 歐美流行音樂的傳入也不斷地 越來越強烈地影響著我國流行音樂的發(fā) 展與變化 在感受本土原創(chuàng)流行音樂的同時 更多年輕人通過日益發(fā)達的現(xiàn)代電 子通訊傳媒把目光投放在先行一步的歐美 日韓流行音樂上 歐美流行音樂從上世紀二 三十年代開始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走過了很長一段歷史過 程 上世紀四十年代n a t 鼬n gc o l e 那低沉寬廣的b l u e s 給人們帶來心靈上的撫慰 五十年代 貓王 e l v i s p r e s s l e y 的搖滾促使了整整一代年輕人自知與覺醒 來自英 倫港口城市利物浦的四個小伙子 t h eb e a t l e s 音樂于六十年代更是在全世界刮 起搖滾的風潮 美國的鄉(xiāng)村音樂 瑞典a b b a 組合的迪斯科音樂都是七十年代 的樂壇奇芭 而八十年代是歐美流行音樂大爆炸的年代 音樂商品化走向成熟 m a d o n n a m i c h a e lj a c k s o n 這樣的國際巨星應運而生 他們張揚的個性 引領 了流行音樂的潮流 而到上世紀末 歐美流行音樂以更加多元化的風格和色彩斑 斕的形式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 其內(nèi)容涵蓋了爵d j a z z 搖滾 r o c k nr o l l 布魯 斯 b l u e s 民歌 b a l l a d 鄉(xiāng)村 c o u n t r y m u s i c 迪斯科 d i s c o 等多種風格的歌曲 其中有人們傳唱已久的像 t a k em eh o m ec o u n t r yr o a d 這樣的經(jīng)典老歌 也有 像 p r e t t y y o u n g t h i n g 這樣新近排行榜的熱門歌曲 有 m y h e a r t w i l lg o0 l i l 這樣的奧斯卡影片插曲 也有 h a n di nh a n d 這樣激勵人心的奧運歌曲 在學 唱過程之前我們可以按照年代的發(fā)展去比較一下它們的異同 從五十年代 六十 年代與七十年代 甚至五十年代與九十年代的歐美流行音樂有什么不一樣 如果 在聽流行音樂的過程中腦子里能有一個歷史的概念 那么很快就會清楚歐美流行 音樂在其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自然融合 歐美以及后來的日韓等國大眾音樂傳播媒體常常要每隔一段時間進行一次 經(jīng)典唱片的回顧與展示 評選出過去幾十年問最經(jīng)典的唱片 這種評選確實對我 們了解外語流行歌曲的音樂有一定參考價值 這些經(jīng)典唱片是在數(shù)不勝數(shù)的唱片 中挑選出來的 也經(jīng)歷了時間的檢驗 都稱得上是經(jīng)典標準 本文中提及的 外語流行歌曲 顯然包括所有以外文寫就 用外語演唱的 具有鮮明的外來文化特征的流行音樂 舶束品 當然也包括為數(shù)不少的已為廣 大中國聽眾所熟知的中文填詞曲目的 翻版 及其 原版 這在文末附錄中有 詳細具體的曲目舉例 語言類別以英語為主 日語為輔 分別對應非音樂專業(yè)的 各科學生上公共音樂課選用 二 歷史的回顧 從學堂樂歌時代談起 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吹拂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這首 送別 由于電影 城南舊事 在當年的熱映而再度進入了當代人的音樂生活之 中 它典雅流暢的風格依稀可以讓我們想像世紀之初的景象與風采 這首歌如今聽去已經(jīng)是非常 中國 卻很少有人知道它本是美國歌曲 d r e a m i n go fh o m ea n dm o t h e r 夢見家園和高堂 這就是中國學堂樂歌時 代 1 8 9 8 年 維新變法 運動中 在積極倡導 廢科舉 興學堂 學習西方 科學文明的口號下 維新派 領袖康有為曾主張在新式學堂中開設 歌樂 課 程o 戊戌變法 失敗后 梁啟超等改良派文人仍極力提倡于學校中設樂歌課 發(fā)展學校音樂教育 指出 蓋欲改造國民之品質(zhì) 則詩歌音樂為精神教育之一要 件 在國內(nèi)的一些刊物上 亦曾發(fā)表不少文章強調(diào)學校設樂歌課在思想啟蒙中 的作用 一些留日的知識分子也組織有音樂社團 梁啟超等創(chuàng)辦 大同音樂會 并舉辦講授西樂的 音樂講習會 有沈心工等 并開始采用將e l 本及歐美 流行音樂填寫新詞編配成的方式來推廣新樂 一些擁護教育 音樂改革的愛國知 識分子如蕭友梅 沈心工 曾志愨 李叔同等 先后主動到日本考察日本從 明 治維新 后積極開展的新型學校唱歌的經(jīng)驗 方法和學習西洋音樂知識技能 以 便在國內(nèi)效法推行 特別是沈心工首先在上海南洋公學附屬小學 龍門師范 務 本女塾等校的具體實踐 引起迅速廣泛的社會影響 許多擁護推行改革的知識分 子自己動手編寫 樂歌 以便通過樂歌的習唱 對年輕的學生灌輸新的民主主 義的啟蒙教育 一時間大批各式各樣的 提供新學堂習唱的唱歌本 樂歌教材等 紛紛得以出版發(fā)行 因此 學堂樂歌 首先是一種教育改革和資本主義思想啟 蒙教育的歷史現(xiàn)象 當時 許多積極參與推行 學堂樂歌 的先輩們 對此從政 治啟蒙意義上的考慮要大大超過其藝術審美教育的意義 l 當時的學堂樂歌一般都采取以外國 日本 歐美 現(xiàn)成歌調(diào)配以我國自編的 歌詞給以填配而成的 而以我國傳統(tǒng)音樂的音調(diào)來進行填配的歌曲相對比較少 以我國音樂家自創(chuàng)曲調(diào)來編寫的則更少 此外 當時這些歌曲大多采取 單音歌 唱 即齊唱曲調(diào) 的方式 而極少以多聲合唱的方式 除李叔同外 一般對 伴奏均無特定要求 從更廣闊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來看 這一頗具主動性的文化選擇 實際上已 成為新的文化變遷的開端 1 9 0 2 年 清廷頒布 奏定學堂章程 1 9 0 5 年 廢除科舉 新式學堂紛紛 建立 中國現(xiàn)代教育由此發(fā)軔 音樂作為美育的方式在那個時代先進人物的心目 中占有著重要的地位 蔡元培先生尤其重視并對中國早期音樂教育給予很大的支持 李叔同 沈心 汪毓和 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史 人民音樂f b 版社1 9 9 4 年 工等人則為學堂樂歌在中國的發(fā)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學堂樂歌的產(chǎn)生有著歷史的特定性 它在很大程度上是 拿來的 也就是 當中國還缺乏現(xiàn)代作曲人才的時候 一個直接方便的做法就是拿來外國的曲調(diào)填 詞 這些曲調(diào) 主要來自日本 還有一部分是從日本轉(zhuǎn)而拿來的歐美民謠 民歌 并填入新詞 由于新式學堂樂歌適應了社會和時代對當時先進文化的需要 所以普及起來 非常方便 影響巨大 在音樂文化概念 音樂審美觀念上影響了當時尚處精神閉 鎖狀態(tài)的無數(shù)中國青少年 雖然在中國廣大的農(nóng)村中 現(xiàn)代音樂幾乎沒有存身的 可能 但是城市村鎮(zhèn) 凡現(xiàn)代教育普及之處 學堂樂歌就不可阻擋地影響了新的 一代中國人 老歌唱家王昆在晚年總結自己藝術生涯的時候 強調(diào)指出民間音樂 和學堂樂歌給她打下了最初的音樂基礎 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 外國音樂在中國的廣為傳播或者說是真正地被接受 是靠中國的有識之士為 改造中國 變法自強而進行主動選擇的結果 它最初是通過學堂樂歌活動及相應 的音樂啟蒙教育而開始的 這不僅使得西方的樂器及演奏法 記譜法和基本音樂 理論知識逐步介紹進來 甚至直接引進外語流行歌曲以重新填詞 更為重要的是 樂歌的廣泛傳唱從文化心理上影響和改變著中國傳統(tǒng)的音樂審美與聽覺趣尚以 及聽覺習慣 在行為上產(chǎn)生了新的音樂活動方式 預示著中國音樂的發(fā)展開始進 入新的文化轉(zhuǎn)形期 從樂歌活動及早期音樂啟蒙教育中音樂的形態(tài)構成 聽覺心理和欣賞習慣的 改變 以及音樂教育體制 音樂活動方式這些文化因素的變異來說 均意味著中 國音樂在其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古代階段的結束和新的歷史階段的開始 學堂樂歌作 為清末民初的產(chǎn)物 在當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學堂里開設 樂歌 課 教唱來自歐美 日本的流行歌曲 傳唱學堂樂歌一 時成為社會文化生活中的一種新風尚 在那些歌詞中 主要是應時代的需要 內(nèi) 容或要求 富國強兵 抵御外侮 或宣傳破除迷信 婦女解放 對當時的中 國人民有很大的影響 鼓舞了他們的民主斗志 那么 在當今時代 學堂樂歌對 普通高校大學生的音樂文化生活又有哪些作用呢 先請來看經(jīng)典學堂樂歌 送 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 斛 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改編自臺灣作家林海音小說的影片 城南舊事 中的主題歌 送別 在劇 作結構上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 它的旋律其實就是直接來自于2 0 世紀初的歐美流 行歌曲 原曲作者是j p 奧德韋 j p 奧德韋是美國人 全名為j o h np o n d o r d w a y 生于1 8 2 4 年 卒于1 8 8 0 年 這有一個歷史巧合 李叔同正是在j p 奧德韋去世的那一年出生的 原曲的名字為d r e a m i n go fh o m ea n dm o t h e r 夢見家園和高堂 1 李叔同的歌詞是對d r e a m i n go fh o m ea n dm o t h e r 歌 詞的意譯 送別 的外文原版歌詞d r e a m i n go fh o m ea n dm o t h e rb yo r d w a y d r e a m i n go fh o m e d e a ro l dh o m e h o m eo fm yc h i l d h o o da n dm o t h e r l v eb e e nd r e a m i n go fh o m ea n dm o t h e r h o m e d e a rh o m e c h i l d h o o dh a p p yh o m e w h e ni p l a y e dw i t h s i s t e ra n dw i t hb r o t h e r tw a st h es w e e t e s t i o y w h e nw ed i dr o a m o v e rh i l ia n dt h r o d a l ew i t hm o t h e r 對比可知 李叔同的歌詞與d r e a m i n go fh o m ea n dm o t h e r 歌詞沒有直接 的詞義關系 d r e a m i n go fh o m ea n dm o t h e r 表達的是游子對家鄉(xiāng)和母親的懷 戀 送別 表達的是親人或者友人的離愁別恨 不過也不難品出 兩者在情緒 上 心靈上倒是相通的 那么 李叔同是什么時候接觸到d r e a m i n go fh o m ea n d m o t h e r 的 又是什么促使他在d r e a m i n go fh o m ea n dm o t h e r 的旋律上填寫了 送別 的歌詞 了解李叔同生平的人大多知道 李叔同的英文和日文都很好 其人早就接觸了西方文化 應有可能直接移植d r e a m i n go fh o m ea n dm o t h e r 的旋律 但據(jù)李叔同生平研究者考證 李叔同在d r e a m i n go fh o m ea n dm o t h e r 錢仁康 學掌樂歌考源 上海人民音樂出版社2 0 0 1 年 1 1 的旋律上填寫 送別 是經(jīng)過一個中間環(huán)節(jié)的 這個環(huán)節(jié)與李叔同留學日本有 關 1 d r e a m i n g o fh o m ea n dm o t h e r 由美國傳入日本后 一個叫做犬章的 日本人給這首歌填寫了新詞 旅愁 正在日本留學的李叔同又受 旅愁 的影 響 寫了 送別 d r e a m i n g o fh o m ea n dm o t h e r 的e l 文填詞版 在日 本也是家喻戶曉的一首歌 日文版d r e a m i n go fh o m ea n dm o t h e r 是這樣的 占5 芒邑邑母它蘿兄 c 蘿l 二毒5 打擴家 幺 加l p 占5 芒eo 家 子供疇代窯母巴遇 l 亡家 目覺曲亡睛c 占巴氮付 甘酸 dl 思o 占5 芒 口 家邑母 蘿老兄 p 盎 巴c 這是在日本流行的日文填詞版 1 9 0 7 年 明治4 0 年 8 月2 5f i 發(fā)行的 中 等教育唱歌集 刊登了一首根據(jù)d r e a m i n g o f h o m e a n dm o t h e r 填詞的歌曲 旅 愁 自那以后 旅愁 就在日本替代了d r e a m i n g o f h o m e a n dm o t h e r 原歌 1 9 0 5 年至1 9 1 1 年李叔同在日本留學 在學習油畫的同時兼修音樂戲劇 1 9 0 6 年他在東京出版了中國最早的音樂刊物 音樂小雜志 在此背景下 犬章 的 旅愁 在1 9 0 7 年發(fā)表后 很快受到李叔同的注意并著手加以研習 旅愁 的演唱版和演奏版的旋律與 送別 沒有不同 只不過李叔同先生 在按照d r e a m i n go fh o m ea n dm o t h e r 填寫 送別 時 考慮到中國人的接受 程度 把原曲中每四小節(jié)出現(xiàn)一次的切分倚音刪去 顯得干凈利落 在犬童填寫 旅愁 后 當時在日本留學的李叔同聽了心有所觸 感動之余 將 旅愁 的詞漢譯詩為 西風起 秋漸深 秋容動客心 獨身惆悵嘆飄零 寒光照孤影 憶故土 思故人 高堂會雙親 以若 臺灣 人間福報2 0 0 4 年1 1 月2 9 日 西風起 秋漸深 秋容動客心 并非對 旅愁 的簡單意譯 準確地說是 譯 配 詞與旋律相吻合 它是可以由中國人來唱的 合轍壓韻 平仄起伏 特別 是用吳儂軟語來吟唱思鄉(xiāng)之情更加濃烈 另一方面李叔同把 旅愁 翻譯成漢語 也是為了與當時日本的漢詩人進行交流 因為當時日本的漢詩人很多 李叔同曾 參加過他們的詩文交流活動 由此可見 學堂樂歌稱得上是近代最早的外語流行歌曲的 中文填詞版 而我們現(xiàn)在唱原文的 學堂樂歌 倒是有點還原歷史本來面貌的味道 第二章外語流行歌曲在公共音樂課中的現(xiàn)狀調(diào)研 為了更真實 科學地了解普通高校公共音樂課程中外語流行歌曲的開設現(xiàn) 狀 本人采用書面調(diào)查問卷形式對地處豫北的安陽師范學院 安陽工學院兩所高 校的非音樂專業(yè)大二學生進行了抽樣問卷調(diào)查 選取這兩所高校 主要是因為這 兩所高校中有師范類 也有理工科等 涵蓋了多種專業(yè) 具有較強的普遍性 共 發(fā)放3 0 0 份問卷 共1 0 個班級 實際回收2 8 3 份 其中包含無效問卷9 份 空 白卷或答非所問 有效問卷2 7 4 份 占實收問卷數(shù)的9 7 現(xiàn)將部分調(diào)研結果 分析如下 完整的調(diào)查問卷在文末附錄1 一 公共音樂課程開設狀況 問題 逸巫 a b 請問您想上音樂課嗎 想9 8 不想2 開設內(nèi)容大部分是 音樂欣賞8 3 其它1 7 從上表可以看出 多數(shù)同學回答所在院系公共音樂課開設的內(nèi)容多為單一 傳統(tǒng)的音樂欣賞課 二 公共音樂課程及外語流行歌曲教學狀況 而r 壟堡 ab 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多樣 是6 7 否3 3 對教師所講內(nèi)容是否感興趣 是5 2 否4 8 如開設有外語流行歌曲教學 效果如好7 3 不好2 7 何 任課教師是否會靈活使用多媒體 是3 5 否6 5 從上表可以看出 學生普遍反映教師的教學方法還是多樣的 但教學內(nèi)容 較為陳舊 不太吸引學生的興趣 目前在高校推行的公共音樂課中 普遍在內(nèi)容 和形式上存在一些不被大學生們所認可 接受 存在一些不受歡迎的現(xiàn)象 當代 大學生們在接受這些公共音樂課程的時候感覺到和他們心目中所期望的音樂有 一定差距 學生們認為教師在音樂課上講授的音樂知識和音樂歌曲就像是漂浮在 高空一般 而他們平日里接觸的大部分是很平民化的流行音樂 這種現(xiàn)象很類似 于嚴肅音樂與通俗音樂在人們心中的比較 久而久之在很多學生思想中 認為我 們的音樂課形式呆板 內(nèi)容深奧 陳舊 實用性 時代性不強 而開設有外語流 行歌曲教學的公共音樂課則教學效果比較好 但同時也反映出多數(shù)教師掌控多媒 體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因為現(xiàn)今流行歌曲大多數(shù)都是以數(shù)碼電子存儲的形式來進 行播放的 多數(shù)學生希望學習到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 包括外語流行歌曲在內(nèi) 通過以上分析 可以看出在目前普通高校公共音樂課程中完全可以引入外語 流行歌曲進行教學嘗試與實踐 第三章將外語流行歌曲引入普通高校公共音樂課程中的益 處及教學實踐 一 音樂諸功能的益處 1 從音樂教育的審美功能來看 音樂教育的育人價值表現(xiàn)在很多方面 但它們都必須通過審美這一必要環(huán)節(jié) 才能夠得以實現(xiàn) 音樂教育多方面功能的發(fā)揮 也必須以審美功能的發(fā)揮為前提 可以說音樂教育從根本上說 主要是通過審美來育人的 所謂審美教育 是運用 美的規(guī)律和藝術的實踐 訓練和強化受教育者的感知 情感 理解等心理能力 培育 健全受教育者的審美心理結構 使受教育者具有敏銳的審美知覺能力和創(chuàng) 造力 它是以培養(yǎng)人們正確的審美觀為目的 使人們自覺地按照美的規(guī)律洞察世 間事物 去進行個性化創(chuàng)造 以培養(yǎng)受教育者審美能力為目的的審美教育雖然有 很多途徑和方法 音樂教育卻是最直接 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普通高校的學生在對音樂藝術的學習過程中 將會逐漸學會借鑒 尊重他人 的思維方式 工作方式和表達方式 結合自己的體驗來交流他們的思想感情 并 通過對音樂這樣一種非語義特征交流方式的分析 對有關社會歷史文化的問題做 出有見解的判斷 而這些正是審美教育所要達到的目標 所謂音樂的美感 主要 表現(xiàn)在音樂的情感內(nèi)涵 演唱 演奏者把音樂作品的思想 情緒和情感注入到樂 曲中去 音樂就具有了美感 情緒和情感越深 樂曲的美感就越強 音樂感覺的 美感只能意會 不能言傳 是看不見 摸不著的心理感覺 只能通過審美心理的 想象和聯(lián)覺 例如p a u ls i m o n 的s c a r b o r o u g hf a i r 里的四種芳香花草 反復吟 唱 可將人帶入美好的如夢境一般的回憶之中 s c a r b o r o u g hf a i r 斯卡堡集市 a r ey o ug o i n gt os c a r b o r o u g hf a i p a r s l e ys a g er o s e m a r ya n dt h y m e r e m e m b e rm et oo n ew h ol i v e st h e r e l h e ns h e w i l lb ea t r u e l o v e o f m i n e 音樂中的審美理想帶有強烈的情感色彩和生動豐富的直觀形象感染力 音樂 在表現(xiàn)內(nèi)涵時 首先是通過情感表現(xiàn) 而音樂的教育功能也是通過情緒感染和情 緒共鳴為途徑才能實現(xiàn)的 因此 在音樂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上 始終是通過情感滲 透 渲染和釋放美 表現(xiàn)美 抒發(fā)美 音樂可以直接喚起人們在實踐活動中的創(chuàng) 造熱情 激起和吸引人們?yōu)槊篮玫睦硐攵?因此 通過音樂感性直觀的情感 體驗教育方式 更會激起受教育者追求美 創(chuàng)造美的熱情 而優(yōu)秀的外語流行歌 曲的學習對于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趣味將起到特殊的語言美 旋律 美的感受作用 2 從音樂教育的人文關愛功能來看 人類感情的純潔是形成高尚道德的基礎 而音樂在培養(yǎng)純潔感情的過程中能 夠達到一種奇妙的效果 孔子 論語 說道 興于詩 立于禮 成于樂 可見 樂 是造就一個人成為道德完善之人的最終完美環(huán)節(jié) 一般來說受過良好音樂 教育的人可以很敏銳地分辨善惡美丑 通過音樂教育滲透德育 達到一定的德育 目的 而且對當代大學生進行道德思想教育 必須從他們的身心特點出發(fā) 采取 他們樂于接受的方式進行 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音樂教育對大學生優(yōu)秀思想道 德品質(zhì)的形成較之其他教育手段有著極為獨特的作用 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方 面 音樂藝術又被稱為 情感藝術 每一部音樂作品都凝聚著創(chuàng)作者濃濃的情 感 當大學生感受音樂作品時 作品中蘊涵的情感會激發(fā)他們豐富的想象力使大 學生都能沉浸到藝術作品之中獲得心靈的審美愉悅 進而把作品中的藝術情感轉(zhuǎn) 化為自身的人文精神力量 例如美國民謠歌手b o b1 y l o n 的b l o i ni nt h e w i n d 曾經(jīng)感動了數(shù)以萬計的美國青年反對越南戰(zhàn)爭 愛好世界和平 1 中英文歌詞對照 b l o w i ni nt h ew i n d 答案在風中飄蕩 h o wm a n yr o a d sm u s tam a nw a l kd o w n b e f o r ey o uc a l lh i mam a n 一個人需要涉越多少的路程 才能被稱之為人 y e s 1 3 h o wm a n ys e a sm u s taw h i t ed o v es a i l b e f o r es h es l e e p si nt h es a n d 一只白鴿需要飛躍多少的海洋 才能停息在 劉承華 音樂的人文闡釋 上海音樂出版社 2 0 0 2 年 1 6 沙灘 t h ea n s w e r m yf r i e n d i sb l o w i n i nt h ew i n d 答案在風中飄蕩 今天 我們在進行大學生思想 品德教育時特別強調(diào)大學生的人際和諧 團 結 合作精神 其實 音樂教育是培養(yǎng)大學生這種良好 健康的品德的最好方式 之一 音樂欣賞 音樂教育 一般都是以集體方式進行的 需要參與者具有很強 的群體合作意識 這種互相配合的群體音樂活動 即是一種以音樂為紐帶的人際 交往行為 有助于促使人們和諧相處 美國音樂教育家薩蒂絲 科爾曼對此作了 分析 論證 他說合唱 合奏等群體性的音樂活動 能較好地培養(yǎng)個人與群體 公民與社會相互依賴 相互協(xié)調(diào)的相處生存意識 如在合唱時 所有參與者都要 有一種角色感 都必須把握適當?shù)姆执?明確自己聲部所處的地位和應負的責任 聲部進入與退出的時間 力度的把握 音色的明暗等 從而潛移默化地陶冶人的 群體意識與協(xié)作精神 3 從音樂學習的遷移作用來看 早在上世紀初葉 我國歌舞劇創(chuàng)作的啟蒙者黎錦暉先生在熱心致力于普及音 樂教育和推廣國語的活動中就曾指出 學國語最好從唱歌入手 1 借用此話 我們可以說 學外語最好從外語歌曲入手 比如最為淺顯的a b c 字母歌等 已涉足外語學習多年的大學生 使其強化培養(yǎng)英語學習興趣的最普通 最有 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在教學中引入外語流行歌曲 因為外語流行歌曲的歌詞大都口 語化較強 語言優(yōu)美 用詞較通俗易懂 也容易在教唱外語流行歌曲的過程中吸 引他們的注意力 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學習中來 雖然音樂教師不能把外語歌曲當作教學的唯一重點 但是不能否認 教唱外語流 行歌曲是讓大學生們熟練掌握外語發(fā)音 迅速培養(yǎng)外語語感 對外語產(chǎn)生積極興 趣的好方法 好途徑 它也符合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認知特點 起到正遷 移的學習促進作用 學習遷移 l e r n i n gn 認n s f e r r i n g 是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 桑代 克 伍得沃斯 w j a m e s t h o r n d i k e r s w o o d w o r t h 經(jīng)過縝密的實驗研究所 提出的一種理論 指學習者在某一領域或一種學習中習得的經(jīng)驗和技能對其他學 習的影響 早期主要是針對學習者的促進作用而言 當時的概念定義為 先前的 孫繼南胤柱銓 中國音樂通史簡編 山東教育出版社 1 9 9 1 年 一1 7 學習對后繼學習的影響 1 隨著對學習遷移現(xiàn)象進一步的研究 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 后繼的學習也會對先前的學習產(chǎn)生作用 概括起來遷移的分類主要有 正遷移 和負遷移 縱向遷移和橫向遷移 順向遷移和逆向遷移 特殊遷移與普遍遷移等 高等學校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遷移多是指以前的學習對以后學習的影響 它們的 影響可能是積極的 也可能是消極的 積極的影響為正遷移 消極的影響為負遷 移 從學習遷移學說中的 相同 共同 要素說 出發(fā) t h o r n d i k e 在記憶 知覺 注意等方面分別進行了實驗研究 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訓練 被試的成績?nèi)〉昧嗣黠@ 的提高 訓練結果可以遷移到類似的活動中去 有些方面的訓練并不能遷移到不 相似的活動中去 于是 t h o r n d i k e 認為 能通過某種活動加以訓練而可以普遍 遷移的注意力 記憶力 觀察力等是不存在的 遷移的原因在于兩種活動中有 相 同的要素 后來w o o d w o r t h 將 相同要素 稱作 共同成分 指出兩種學習 之間存在 共同成分 時 學習遷移才會發(fā)生 t h o r n d i k e 說 只有當兩種心 理機能具有共同成分作為因素時 一種心理機能的改進才能引起另一種心理機能 的改進 2 共同的心理機能指經(jīng)驗上的基本事實 工作方法 一般原理或態(tài) 度 隨后美國心理學家賈得 c h j u d d 提出 兩個學習活動之間存在的共同成 分是產(chǎn)生遷移的必要前提 但產(chǎn)生遷移的關鍵在于學習者在兩種學習活動中概括 出了它們之間的共同原理 由于學唱外語流行歌曲與外語學習 側(cè)重聽力 口語等方面 兩者之間存在 著相同要素或共同成分 最明顯的是語音 語調(diào) 節(jié)奏 重音 速度等 即 一 種學習心理機能的改進引起另一種學習心理機能的改進 在外語流行歌曲與外 語學習之間就會產(chǎn)生學習遷移的問題 正如上文所述 不同的學習領域之間具有共同因素 是學習遷移發(fā)生的基本 條件之一 共同因素是指學習對象在知識 技能等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成分 共同要素 說表明 如果兩種學習對象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成分 學習時對于人 在心理上的一系列反應具有共同的要求 可以產(chǎn)生正遷移 所以從客觀條件來說 學習對象之間具有共同因素 并要求學習者做出相同或相似的反應 遷移就明顯 遷移效果就好 這從本文末所附問卷調(diào)查第l o 個設問題的回收答案中即可找到 1 邵瑞珍主編 教育心理學 2 4 0 頁 上海教育f 版社 1 9 8 8 年 2 邵瑞珍主編 教育一t l n 學 2 4 5 頁 上海教育出版社 1 9 8 8 年 一1 8 肯定的回答 選擇很有幫助 稍有幫助的占到8 7 以上 例如可提供每首歌曲 的中英文歌詞對照 針對英文歌詞進行音樂節(jié)奏 重音 停頓 旋律等重點講解 以及歌曲的正確演唱和呼吸換氣方法 其中歌曲的旋律部分還應配有五線譜或簡 譜 更可將學唱的歌曲以表演唱的形式錄制成d v 一定能給學習外語歌曲的大 學生帶來新鮮有趣的感覺 激發(fā)他們學習演唱的興趣 遷移水平就會得到相應的 提升 共同要素是學習遷移產(chǎn)生的客觀必要條件 它只是遷移產(chǎn)生的前提 但不是 唯一的條件 根據(jù)賈得 c h j u d d 的概括化遷移理論 產(chǎn)生學習遷移的關鍵是 學習者能概括出兩種學習存在的共同原理 也就是已有經(jīng)驗的泛化水平 必然要 影響到遷移的效果 因為學習遷移本身就是一種學習中獲得的經(jīng)驗對另一種學習 的影響 這要求大學生在外語流行歌曲的學習過程中 必須依據(jù)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 去識別或理解當前的事物或問題 學生對學得的知識經(jīng)驗進行了概括 就能反映 同類事物問題間的共同特點和規(guī)律性的聯(lián)系 對具體事物 外文歌詞節(jié)奏 旋律 與外語純文本 之間的聯(lián)系認識越廣泛 越深刻 就越能揭示沒有認識過的某些 同類新事物新問題的本質(zhì) 并易于納入到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系統(tǒng)中去 實現(xiàn)從一種 學習情境向另一種學習情境的正遷移 并有可能使正遷移作到最大化 學生在外語流行歌曲的學習過程中接觸了流行音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并不 意味著外語學習遷移即由此發(fā)生 只有在學生理解音樂知識的基礎上 才能產(chǎn)生 外語學習的遷移作用 因此兩種學習的理解與鞏固程度也是遷移發(fā)生的基本條 件 認知結構變量與學習遷移的原理告訴我們 如果進行兩種學習 當某一種學 習還沒有達到全面深刻地理解和相當?shù)撵柟坛潭葧r 在頭腦中就缺乏可利用 可 辨別 穩(wěn)定的認知結構 難于同化或接納新的知識 這樣進行另一種學習 容易 產(chǎn)生負遷移 教學經(jīng)驗表明 先前學習和以后學習發(fā)生遷移關系時正遷移是隨先 前學習的理解與鞏固程度成正比例地產(chǎn)生 負遷移是隨先前學習的理解與鞏固程 度成反比例地產(chǎn)生 布盧姆 b l o o m 認為 前面的學習要掌握達到8 0 9 0 的 正確率的鞏固 只有鞏固和清晰的知識才能遷移 因此只有當全面深刻地理解和 鞏固熟練地掌握了一種學習 再進行另一種學習 才不會產(chǎn)生負遷移 并且原有 學習越理解越鞏固 對新學習的正遷移的可能性越大 效果越好 在學習遷移的實際過程中 智力是影響遷移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 智力水平 高低與學習好壞具有中等程度相關 大學生的智力水平是有差異的 所以并不能 期望所有的大學生在外語流行歌曲中對外語發(fā)音都有同樣的遷移量 本人的高校 公共音樂課教學實踐表明 學生智力水平高 概括力與理解力也高 因而對總的 學習情境的知覺就比較完善 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強 表現(xiàn)在公共音樂 課的學習上對音響感知比較敏感 反應快 接受能力好 理解有深度 能對音樂 知識靈活運用 善于把學習到的音樂知識融會貫通在外語聽說方面 更能舉一反 三地去揭示和發(fā)現(xiàn)新問題 新規(guī)律 并能自行糾正錯誤 驗證答案 這與賈德 c h j u d d 的概括化理論 苛勒的關系轉(zhuǎn)換理論都是符合的 存在于頭腦中的已有 知識就能順利實現(xiàn)遷移至另一學習領域 4 從多元音樂文化熏陶來看 在普通高校開設公共音樂課程對培養(yǎng)大學生的形象思維 提高文化修養(yǎng) 以 及大學生藝術素養(yǎng)的提高 對提升學校教育整體水平 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是大有益 處的 隨著我國大學生人文素質(zhì)教育的不斷深化 音樂教育成為其它各類專業(yè)人 文素質(zhì)的公共必修或選修課 在普通高校的非音樂專業(yè)開展公共音樂教育 本人 建議把流行音樂特別是外語流行音樂的教學活動列入普通高校公共音樂課中 因 為流行音樂也是音樂發(fā)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對于中國大學生所不太熟悉的外文流行音樂 與中文流行歌曲相比而言 正因為比較陌生 更是我們很多大學生感興趣而有意試探接觸的地方 如果說某 些中國大陸的流行音樂是直接傳承于港臺地區(qū) 那么港臺地區(qū)的流行音樂又大都 直接跟風于歐美日韓等地發(fā)展而來 見文末附錄2 3 我們要想認真地學習原 汁原味的外語流行音樂 必須從原版的外語流行歌曲部分入手 當今的世界是多元和開放的世界 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和東西方冷戰(zhàn)以來 國際音樂教育的發(fā)展逐漸突出了多元文化觀的主題 所謂多元文化是指不同民族 不同國家和地區(qū)所創(chuàng)造和保持的文化 它們都 應受到尊重和理解 并得到發(fā)展 就音樂而言 系指充分尊重世界各民族 各地區(qū)的音樂 世界民族的多樣性決定了世界音樂的多樣性 各民族的音樂都是根據(jù)本民族 的審美標準創(chuàng)造出來的 是本民族文化的一種反映 不能認為誰的高級 誰的低 級 誰的科學 誰的不科學 只是具有不同特點而已 都應得到尊重與理解 1 文化藝術多元化的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文化生活 必然會越來越豐富多彩 音樂文化多元化也就成了必然 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是當 今音樂教育中的重點課題之一 在當今世界學校音樂教育中 都可以看到對多元 文化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在不斷增強 當代文化多元化的另一個重要表現(xiàn) 是文 化功能由單一轉(zhuǎn)向多元 進行和接受多元音樂文化的教育 學習 對修正單一文 化音樂教育中的心理定勢將起到獨特的作用 定勢是一個心理學術語 它是指 準備好以某種特定的方式對某刺激進行知 覺或反應 其中 心理定勢指的是 準備好根據(jù)規(guī)則 說明 期望或者是習慣 傾向等來處理某些問題 心理定勢來源于長期的經(jīng)驗積累和習慣 它基于記 憶 在特定的情境下 不自覺的影響我們的知覺的感知能力 它對于我們的知覺 和反應影響總是雙向的 先前存在的心理狀態(tài) 習慣或態(tài)度 在某些條件下 它能加強感知和問題解決的質(zhì)量和速度 然而 當舊的思維和行動方法在新的情 境中沒有價值時 同樣的定勢可能抑制或破壞你的心理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