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i 摘 要 摘 要 晚唐儒者來鵠,以文章創(chuàng)作聞名于世。然史書?;煜齺睐]、來鵬兩人及其創(chuàng)作, 故要對來鵠散文進行研究,就要先明確來鵠的生平事跡,以及其創(chuàng)作成果。 通過研究來鵠散文,發(fā)現(xiàn)其思想與中唐韓柳的儒家思想一脈相承,其散文創(chuàng)作 中滲透著深厚的儒家民本思想,對社會種種不合理現(xiàn)象進行了大膽諷刺和批判。 來鵠為文關懷現(xiàn)實,充分重視發(fā)揮散文諷喻現(xiàn)實的作用,這與韓柳所倡導的為 文思想,如“文以明道” 、 “不平則鳴” 、 “文之用,辭令褒貶,導揚諷喻”等一脈貫 穿。同時,來鵠散文又吸收元白所倡導的為文諷喻精神,賦予散文鮮明的時代特色。 這種對前輩的繼承和發(fā)展,使來鵠散文具有了深遠的思想生命,深沉的儒家情懷, 鮮活的時代氣息和鮮明的針對性色彩。 來鵠散文創(chuàng)作以論辯和諷喻體散文為主;其中寓言、歷史和時事小品構成其散 文的主體;作者本著儒者之心抒發(fā)真情實感;為文層次鮮明,巧設文眼,善于運用 多種藝術表現(xiàn)手法;以大量短句、反問和對偶句式結構篇章,言語氣勢充沛處洋溢 著韓愈“文氣”的創(chuàng)作思想光芒,輔之以元白所倡導的平易樸實之風,最終形成自 己剛健明朗的散文藝術風格。 關鍵詞:關鍵詞: 來鵠 文學思想 散文特色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ii abstract lai hu is one of the famous writer at the late part of the tang dynasty. however, there is a confusion in the history between lai hu and lai peng. so it is important to have a clear understand about lai hus life and his composition before we investigate his prose. in the process of studying lai hu prose, we can find that his thought is especially influenced by the claim of han yu and liu zongyuan, who are the most important writers at the middle pare of tang dynasty. at the same time,lai hu have also absorpted the spirit of care the reality which was appealed by yuan zhen and bai juyi, who also lived in the middle tang.thess learning from ancestors made lai hus prose thoughtful and colorful. be good at explaining his own unique view i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about lai hus prose, and this is particularly affected by liu zongyuans fable composition. generally speaking, lai hu have gained great success not only in the form of his prose but also in the content of the prose composition.lai hu is undoubtedly an indispensable prose writer at late tang. key words: lai hu literary thought characteristic of prose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3 獨創(chuàng)性聲明獨創(chuàng)性聲明 本人聲明所呈交的學位論文是我個人在導師指導下進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盡我所知,除文中已經(jīng)標明引用的內(nèi)容外,本論文不包含任何其他個人或 集體已經(jīng)發(fā)表或撰寫過的研究成果。對本文的研究做出貢獻的個人和集體,均已在 文中以明確方式標明。本人完全意識到,本聲明的法律結果由本人承擔。 學位論文作者簽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學位論文版權使用授權書學位論文版權使用授權書 本學位論文作者完全了解學校有關保留、使用學位論文的規(guī)定,即:學校有權 保留并向國家有關部門或機構送交論文的復印件和電子版,允許論文被查閱和借閱。 本人授權華中科技大學可以將本學位論文的全部或部分內(nèi)容編入有關數(shù)據(jù)庫進行檢 索,可以采用影印、縮印或掃描等復制手段保存和匯編本學位論文。 保密 ,在_ _年解密后適用本授權書。 不保密。 (請在以上方框內(nèi)打“” ) 學位論文作者簽名: 指導教師簽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論文屬于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1 1 導論導論 1.1 來鵠散文研究的價值和意義來鵠散文研究的價值和意義 晚唐至于唐末,文章創(chuàng)作十分可觀。就其內(nèi)容與風格,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 駢文,如薛逢、吳融、顧云、杜光庭等人的駢文創(chuàng)作。他們繼承李商隱、溫庭筠、 段成式“三十六體”駢文的余風,多應制之文,以屬對精整,用典華贍為能。另一 類為散文,如陳黯、劉蛻、孫樵、皮日休、陸龜蒙、來鵠、羅隱等人的散文創(chuàng)作。 他們秉承中唐韓柳古文運動的精神,從事散文創(chuàng)作,以熱烈真摯的情感,短小精悍 的篇幅,直面黑暗社會,多諷時刺世之作,并創(chuàng)造出小品文歷史上的一代輝煌。 來鵠在這后一類作家中,很少有研究者注意到。究其原因,大致有三點,一是他 的散文作品實在太少。 全唐文僅錄有他九篇文章,除第一篇圣政紀頌并序是 數(shù)千言的洋洋大文外,其余皆不過數(shù)百字的雜文短論。第二,當是他的生平之事尚 不明了。生卒年的撲朔迷離且不去理會,史書上又偏偏常將他與唐末著名詩人來鵬 相混淆。所以,后世欲論來鵠或來鵬者,或?qū)Ⅸi之詩視為鵠之詩,或?qū)Ⅸ]之文視為 鵬之文,或干脆以“來鵠,一作鵬”之語免掉區(qū)分二人身份之麻煩, 全唐詩 、 詩 史在涉及此二人之名時,就有此語。然而,也有史書稱二者明為兩人,如唐詩 紀事 、 南昌耆舊記等等。第三,是認為來鵠散文缺乏獨立研究的價值?,F(xiàn)階段 對來鵠作品的研究,常以三言兩語概括,而深入研讀其作品內(nèi)容的論著更是鳳毛麟 角。 所以研究來鵠散文的前提, 是明確來鵠的身份。 至于來鵠散文是否具有獨立研究 的價值,則通過細讀其散文作品,發(fā)現(xiàn)其文章不僅內(nèi)容充實,而且形式精美,頗多 可玩賞之處。其為文思想,亦多有借鑒中唐韓柳之處。所以通過研究來鵠散文,一 方面可以發(fā)掘其散文的章句文辭之美,另一方面又可以探究其與韓柳散文的繼承關 系。同時,作為晚唐至于唐末這一歷史時期的散文作家,還能通過其作品窺視當時 整個社會的風貌。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2 1.2 來鵠散文研究的思路與方法來鵠散文研究的思路與方法 首先,來鵠的身份需要明了,這可以從古籍的考證中得出結論。此為本文第一部 分的主體。綜合與歸納法是這一部分使用的主要方法。 其次,是明確來鵠為文的思想。所謂“情動于中而形于言” ,故可以從其文章入 手,來探究其創(chuàng)作思想。此即本文第二部分。其中運用橫向社會環(huán)境分析來剖析其 文章,又運用縱向歷史分析來探究其思想。 第三部分為具體的文本分析部分,從作品形式上的體例類別、結構層次、語言風 格等方面來展開研究。細讀法和對比研究法是本部分的主要研究方法。 最后一部分是來鵠散文創(chuàng)作的意義研究。 這一部分主要運用了歸納概括的研究方 法。 1.3 來鵠研究述評來鵠研究述評 來鵠,晚唐時江西人,以文章聞名于世。生卒年不詳,史書常將其與晚唐詩人來 鵬混為一人。因此,對來鵠其人進行身份上的確認,是對其散文進行研究的前提。 1.3.1 來鵠生平研究來鵠生平研究 對于來鵠的生卒年,現(xiàn)存資料沒有明確記載,據(jù)唐詩紀事 、 唐音癸簽 、 唐 摭言等史書,可知他活動于大中(847860)咸通(860874)年間。 來鵠是江西南昌人,這一點無庸置疑。史書中所稱的“豫章” 、 “洪州”皆是指今 天的南昌。作為讀書人,來鵠作文章師從韓愈、柳宗元,其文在當時享有一定聲譽, 可能還有詩歌流傳于世。 唐摭言 、 唐詩紀事皆載來鵠“師韓、柳為文” , “聲價 籍甚” 。 劇談錄卷下說他“大中、咸通中以文名” , 唐才子傳亦載“大中、咸 通中才名籍甚” , 詩史也有“咸平中,名震都下”的記載。不同之處是, 唐詩紀 事指出是“大中、咸通中” , 唐摭言則是“大中末、咸通中” 。除了文才, 南 昌耆舊記還補充說來鵠“有詩才” , 全唐詩亦稱其“詩思清麗” 。 來鵠參加過科舉考試,但并沒有中過第。 全唐詩說他 “咸通中,舉進士不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3 第” , 詩史說明緣由為“喜以詩譏訕當路,為人所惡,卒不第” 。 唐語林有記 錄道: “大中、咸通之后,每歲試禮都者千余人,其間有名聲如何植來鵠、賈隨, 以文章稱,雖然,皆不中科。 ” 劇談錄亦有“每歲試春官者千余人,其間 來鵠、賈隨以文章稱;雖然,皆不中科”之語句, 唐音癸簽卷二十八也有類 似記載。 來鵠做了一輩子的布衣文士,最后在唐末戰(zhàn)亂中客死于維揚之地。 唐摭言即 云: “大中末、咸通中,聲價藉甚。廣明庚子之亂,鵠避地游荊襄,南返,中和客死 于維揚。 ” 史書中常有將“來鵠”等同于“來鵬”之人的語語。如全唐詩中就說“來 鵠,一作鵬” ,此說為多處引用。然而,據(jù)大量史料如唐摭言 、 唐詩紀事 、 唐 音癸簽 、 江西通志等證實,尤其是經(jīng)傅璇琮唐才子傳校箋考證,來鵠、來 鵬實屬兩人。在此,有必要現(xiàn)對來鵬作一下介紹。 來鵬,新、舊唐書均無傳, 新唐書卷六零藝文志僅著錄“ 來鵬詩 一卷”而無小記,倒是辛文房唐才子傳對其有詳細記載,其書卷六有云: 鵬,豫章人,家徐孺子亭邊,林園自樂。師韓柳為文,大中、咸通間才名 藉甚。鵬工詩,蓄銳既久,自傷年長,家貧不達,頗亦忿忿,故多寓意譏訕。 當路雖賞清麗,不免忤情,每為所忌。如金錢花云: “青帝若教花里用,牡 丹應是得錢人。 ” 夏云云: “無限旱苗枯欲盡,悠悠閑處作奇峰。 ” 偶題云: “可惜青天好雷電, 只能驚起懶蛟龍。 ” 坐是凡十上不得第。 韋岫尚書獨賞其才, 延待幕中,攜以游蜀;又欲納為婿,不果。是年力薦,夏課卷中獻詩有云: “一 夜綠荷風剪破,嫌他秋雨不成珠。 ”岫以為不祥,果失志。時遭廣明庚子之亂, 鵬避地游荊襄,艱難險阻,南返。中和,客死于維揚逆旅。主人賢,收葬之。 傅璇琮唐才子傳校箋認為辛文房此說有誤,并指出全唐詩卷六四二小傳 “來鵠,一作鵬,豫章人,詩思清麗。咸通中,舉進士不第。詩一卷”沿用此說, 更是謬誤。他隨后還引用大量史料進行考證,得出“鵬、鵠實系兩人”的結論。他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4 首先由全唐詩卷六四五中李咸用有贈來進士鵬 、 贈來鵬兩詩,以及全 唐文卷八一一中來鵠圣政紀頌并序在序中有“鄉(xiāng)校小臣來鵠”之語,得出二 人本是兩人的初步判斷。隨后,又指出唐詩紀事卷五六分別引用北夢瑣言 和唐摭言之語為來鵬、來鵠分列小傳,更確認鵬、鵠為兩人,并且二人文學擅 長不同,行止不一。其中來鵬以詩思清麗著稱,于乾符年間受知于韋岫,后來入蜀, 最后卒于蜀中;而來鵠則以文名,學韓、柳為文,大中、咸通中聲名鵲起,后來遭 遇廣明庚子之亂,客死于維揚。得出此結論后,傅璇琮又引用劇談錄卷下、 唐 語林卷二中所記相關言語來證明來鵠以文章著稱于世。 除了分析來鵠、來鵬分屬兩人,且二人所擅長不同外,傅璇琮還分析了導致 將此二人混為一人的原因,即宋人蔡居厚詩史在來鵠名下引用了來鵬的詩句。 而唐才子傳 、 全唐詩出現(xiàn)錯誤的原因,則在于辛文房合并了北夢瑣言 、 唐 摭言 、 詩史中來鵬和來鵠的小記。所以, 唐才子傳中“師韓柳為文,大中、 咸通間才名藉甚” 、 “時遭廣明庚子之亂,鵬避地游荊襄,艱難險阻,南返。中和, 客死于維揚逆旅。主人賢,收葬之”等情事,屬于來鵠,而不是來鵬。 傅先生的這番考證理由充足,論證嚴密,來鵠、來鵬分屬兩人的事實顯然已經(jīng)無 懈可擊,這一觀點也應為學術界廣泛認同和采用。然而,時至今日,有不少論著仍 然將來鵠與來鵬作一人看。這其中,就有中國古代文學史方面的權威性論著郭 預衡的 中國散文史 。 而迄今為止對來鵠散文研究最多的一部論著呂武志的 唐 末五代散文研究 ,也還是持這一錯誤觀點。另外,據(jù)筆者調(diào)查,現(xiàn)當代絕大多數(shù)的 唐詩選本,也還都是沿襲全唐詩 “來鵠,一作鵬”的錯誤認識,認為來鵬詩歌皆 為來鵠所作,如馬茂元選注的唐詩選 、韓兆綺編著的唐詩選注集評等等。大 的論著尚且如此,一般的文章更是不去區(qū)分是非,以訛傳訛。目前期刊網(wǎng)上僅有的 研究來鵠的三篇文章錢揚珍的隨思賦形 托物抒懷讀來鵠的 ( 語文 知識 ,2006 年第 5 期) 、李軍的來鵠詩簡論 ( 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1999 年第 3 期) 、唐嗣德的夏云無雨農(nóng)夫怒來鵠賞析 ( 語文天地 ,1999 年 第 16 期) ,也無一例外地都是將來鵠與來鵬當作同一人,從而將來鵬詩歌誤歸于來 鵠名下。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5 傅先生于近二十年前就已經(jīng)澄清的事實, 當今學者卻似乎視而不見, 并且在沒有 加以任何再度考證的前提下繼續(xù)沿用古籍中的謬誤,混淆來鵠與來鵬的詩文創(chuàng)作, 實在是以一種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來對待學術。這種情況如果繼續(xù)下去,必然會阻礙后 人對來鵠或來鵬開展研究工作的進一步深入。所以,筆者在此不厭其煩地詳述傅先 生的考證,一方面是想藉以表示自己的贊同之意,另一方面,就是要正本清源,告 誡研究者不要盲從權威,人云亦云,而應秉著求真求實的精神、以冷靜理智的頭腦 來對待研究工作,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正確的認識,自己的研究也才具有了意義和 價值。 筆者認為,傅先生得出的鵬工詩、鵠善文的結論還有進一步完善與發(fā)展的余地。 作為唐朝人, 唐摭言 、 唐詩記事等史料中關于來鵠信息記載的真實性與說服力 毋庸置疑,而作為江西人, 江西通志中有關來鵠的記載也不容忽視。這一點是傅 先生所沒有注意到的。據(jù)筆者觀察, 江西通志中也有關于來鵠、來鵬的記載。其 書卷六十六引人物志云: “來鵬,南昌人,詩思清麗。嘗游楚,寒食有詩曰: 分 明記得還家夢,徐孺宅前湖水東。 當時誦為佳句。韋尚書宙觀察江西,甚重之。 ” 又引南昌耆舊記云: “來鵠,南昌人,鵬之昆弟也。為文師韓、柳,有詩才。咸 通進士,聲籍甚。嘗觀穆宗實錄,稱帝設史官,執(zhí)筆廷中,日書起居,注號圣政 記 ,鵠作頌以寓規(guī)勸。著有來公集一卷。 ”最后在按語中特別指出:“鵬與鵠 明屬兩人, 全唐詩鵠一作鵬者,訛。 ”這則記錄可以作為對傅先生考證的補 充材料。 另外, 筆者認為, 可以由歷代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唐詩選中均無來鵠詩歌收錄這一 點推斷,來鵠沒有詩歌流傳于世,而主要從事散文創(chuàng)作。如唐人令狐楚、殷璠等人 合編的唐人選唐詩中就沒有來鵠詩歌的記載,其中的才調(diào)集卷七收錄了“來 鵬”詩二首,但沒有“鵬一作鵠”這一注釋;宋人趙孟奎編的分門纂類唐歌詩 也沒有來鵠詩歌收錄; 明人胡震亨輯的 唐音統(tǒng)箋 、 清人沈德潛編的 唐詩別裁集 、 清人金雍集的金圣嘆選批唐詩六百首 、清人錢牧齋、何義門評注的唐詩鼓吹評 注以及今人陳增杰編著的唐人律詩箋注集評中,均無來鵠詩歌記載。 由此可以說, 全唐詩中所記載的來鵠詩歌全為來鵬所作, 全唐文中所錄來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6 鵠文章確實皆為來鵠所作。這一點,可以說是對傅先生見解的發(fā)展與完善。 綜合上述觀點,可概括出關于來鵠生平的以下信息: 來鵠, 豫章 (今江西南昌) 人, 生年不詳, 卒于唐僖宗中和間 (公元 883 年左右) 。 為文師韓柳,文格高絕。大中、咸通(宣宗、懿宗年號,公元 847873 年)中, 聲價益籍甚,然累舉不第。僖宗廣明時,遭遇黃巢庚子之亂(即唐僖宗廣明元年, 公元 880 年,黃巢陷長安,僭號稱帝) ,避亂游荊襄。南返途中,于中和間客死于維 揚(今揚州) 。 1.3.2 來鵠作品研究來鵠作品研究 依上述觀點,則全唐文收錄的署名為“來鵠”的九篇文章,即圣政紀頌并 序 、 隋對女樂論 、 儒義說 、 相孟子說 、 仲由不得配祀說 、 針子云時說 、 儉不至說 、 貓虎說 、 讀鬼谷子均為來鵠所作。 來鵠的文章,對其專門進行論述過的有郭預衡的中國散文史和呂武志的唐 末五代散文研究兩本書。前者將來鵠與陳黯歸為“憤世之文”散文作家一類,概 括二人為文特點為“文雖師古,亦多諷當世,雖未免迂執(zhí),亦時有憤激 ” ,其后對 來鵠的貓虎說 、 儉不至說等幾篇文章進行了簡要分析和評價。后者對來鵠散 文的分析相對而言更為細致,最后評價來鵠散文“好取古事議論,自鑄新解,而理 周意圓,非茍為好異者也。其作品法度嚴謹,字句精煉; 唐文粹目為古文一類。 ” 并認為其文雖多針砭前賢舊說,而用意實際上在于提倡儒家之道。 總的說來, 這兩部書雖然大致說出了來鵠散文的某些特征, 但是因為不是對來鵠 散文進行獨立的研究,所以沒有對來鵠散文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語焉不詳,也就 不能由此窺探來鵠散文的全貌。 中國散文史 ,郭預衡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年 10 月版,第 320 頁。 唐末五代散文研究 ,呂武志著,臺灣學生書局,民國 78 年1989 年 版,第 138 頁。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7 2 來鵠散文創(chuàng)作的主導思想來鵠散文創(chuàng)作的主導思想 唐摭言 、 唐詩紀事都說來鵠“大中末、咸通中,聲價藉甚” ,細考來鵠所 生活的大中、咸通年間,正值晚唐這一黑暗歷史時期。盛唐的輝煌、中唐的中興都 已成為過往,整個社會陷入昏沉和動亂??偟恼f來,政治上唐王朝岌岌可危,經(jīng)濟 上則千瘡百孔,社會風氣污濁不堪,三教思想互相激蕩,文學創(chuàng)作中除了散文主張 發(fā)揮文學匡時救世的功用,力求反映現(xiàn)實之外,其他的文學門類大都專注于文字游 戲,彌漫著消極頹廢之風。 郭預衡中國散文史將來鵠歸入“憤世之文”作家,又稱其文“多諷當世” , 可知來鵠是一個關懷現(xiàn)實的人,其文章創(chuàng)作也與現(xiàn)實緊密聯(lián)系。細究來鵠之文,可 將其為文主導思想概括為“尊儒重道,心系民生”八個字。這種思想體現(xiàn)于其創(chuàng)作 中,又可分兩點來闡述:一是尊崇儒學,以儒者之心而為文;二是關懷現(xiàn)實,發(fā)揚 散文的諷喻作用。 2.1 尊崇儒學,以儒者之心而為文尊崇儒學,以儒者之心而為文 此方面的論述分三個部分,首先明確來鵠的思想歸于儒家,其次探求來鵠儒家 思想的傳承,最后具體分析其作品中所包含的儒家思想。 2.1.1 來鵠思想歸于儒家一派,尊崇孔子之道來鵠思想歸于儒家一派,尊崇孔子之道 儒義說是來鵠儒者觀的聲明之文。本文針對“天下之命修文士曰儒士,其言 書曰儒書”的現(xiàn)象,指出“是謬久矣” ,并就何以為儒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其言曰: 夫儒者,可器之士號也。且以詩書之法未嘗言,以周易 、 春秋之 文未嘗載,斯明矣。惟論語言當為君子儒,毋為小人儒。 禮記儒行篇 如是,非仲尼之言也。夫圣人言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賓主之法而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8 已矣。夫士之出也,進道德,行禮樂,以治其身心。能語言,明仁義,則 曰儒士。 那么,作為“修文士”的“儒”與來鵠所說的“儒”有何不同?也即,到底哪種 儒才是來鵠所認同的真正儒者?此問題的解決,將是探究來鵠思想一把不可或缺的 鑰匙。 關于“儒”的原始意義,許慎說文解字人部有言: “儒,柔也。術士之稱。 從人,需聲。 ”柔,溫和、軟弱、馴順之意。既然儒是“術業(yè)有專攻”之人,而并非 所有的儒者都從事同一行業(yè),所以根據(jù)術業(yè)之不同,可以劃分出儒的不同類別。有 學者曾指出共有三類儒者存在:第一類是作為一個學派的儒家。儒作為一個學派, 稱儒家,由孔子創(chuàng)立。約在戰(zhàn)國之末,人們就注意到儒家的學派特征。而儒家大大 小小的派別都奉孔子為宗師,則是儒家的一個重要特征。 荀子儒效曾指出: “儒 者,法先王,隆禮義,謹乎臣子而致貴其上者也。 ” 史記太史公自序中則有 司馬談對儒家要旨的見解: “夫儒者以六藝為法。 六藝經(jīng)傳以千萬數(shù),累世 不能通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故曰: 博而寡要,勞而少功 。若夫列君臣父子之 禮,序夫婦長幼之別,雖百家弗能易也。 ” 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進一步指出: “儒家者流,蓋出于司徒之言,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經(jīng)之中, 留意于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于道為最高。 ” 綜合荀子、司馬談、班固三家的說法來看,法先王,隆禮義,尊六經(jīng),當是儒家 的又一個學派特征。所以說,作為一個學派的儒,起于春秋末年,奉孔子為宗師, 尊詩 、 書 、 禮 、 易 、 春秋為經(jīng)典。 第二類儒者是從事禮樂教化的儒。章太炎首先肯定了這類儒的存在。他在國故 論衡等著作中把這類儒者稱為“類名”之儒,認為他們古已有之,從太古到周公 到晏嬰皆有之。前面班固說“儒家者流,蓋出于司徒之言,助人君、順陰陽、明教 化者也” ,他把“明教化”作為儒者的任務之一。 周禮地官司徒又說“立地 官司徒,使帥其屬而掌邦教” ,可知司徒在周代是掌邦國之教的。由此可以推知,周 代社會當設有司徒之類“教官”的職位,他們以“德行”或者“道義”教民,乃“古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9 之儒者” ,是孔子之前就已有的儒者,大概產(chǎn)生于周代。 第三類儒者為術士化的儒。許慎說文解字最早將儒作為“術士之稱” 。章太 炎認為,這是儒的“達名” ,是廣義的儒。他在國故論衡等著作中曾舉例說: 史 記儒林列傳 : “秦之季世阬術士” ,而后世謂之“阬儒” ;司馬相如大人賦 : “列 仙之儒,居山澤間,形容甚臞” ,則仙亦可稱為儒; 莊子田子方 : “儒者冠圜冠 者知天時,履句屨者知地形,緩配玦者事至而斷” ,則儒亦知天文占侯??傊簿?一藝或通一術者皆可稱為儒。 術士化的儒,大概也屬于孔子所說的“小人儒”之類。 論語雍也有云: “子 謂子夏曰: ! ”他把那個時代的儒分為“君子儒”和“小人儒”兩類,大致和后來 荀子劃分的“雅儒” 、 “賤儒”相當。君子儒、雅儒大概指謀道不謀食的儒者;相反, 小人儒、賤儒則指謀食不謀道的儒者,他們是儒者當中“窮則斯濫矣”的墮落者。 據(jù)墨子非儒篇記載,他們的一般形象是: “貪于飲食,惰于作務富人有喪, 乃大說喜,曰: 此衣食之端也! ” 來鵠儒義說復引用上述論語雍也中“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之語, 表明其心中之儒乃是君子儒而非小人儒。 由上述儒的分類和來鵠自己儒義說中對儒的看法,可知其心中之儒者當為第 一類儒者,即“奉孔子為宗師,尊詩 、 書 、 禮 、 易 、 春秋為經(jīng)典” 之 儒。而“天下之命修文士曰儒士”中的“修文士” ,實際上是指“采取措施加強文治, 主要指修治典章制度,提倡禮樂教化之人” ,對照上述儒的分類,可知其應為第二類 儒者。如上所述,這一類所執(zhí)掌的是官學,在學術下移的時代,他們是不會再拜孔 子為師學習禮樂,因為禮樂本來就是他們的老本行。相反,孔子年輕時“學無常師” , 倒有可能向他們訪禮問樂??傊麄儤O少可能加入儒家學派中來。而孔子作為布 衣之士,他本人不是“教官” ,他的弟子中亦不可能雜有“教官” 。因此,他們與作 為一個學派的儒沒有直接的淵源關系。 來鵠作儒義說 ,闡明掌管禮樂教化之人不配儒者之稱。他認為: 關于“儒” ,本文參考了王鈞林著中國儒學史先秦卷第 6669 頁的內(nèi)容。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10 是儒者無定,不約其事而制之,何必曰儒?茍若是,則曰儒曰佛曰道。 此語意即,若不從言語行為上來明確約束儒者,其思想特征就不顯,就亦可將其 歸入佛家或者道家之人,而不一定是尊孔子為宗師之儒者。 來鵠歸于孔門之儒, 其尊孔重道之心也可通過其文章的某些方面體現(xiàn)出來。 從來 鵠散文中所引用的語言和化用的典故,可看出其多取于儒家經(jīng)典,尤多孔子之言。 如隋對女樂論就針對房暉遠引用詩經(jīng)關雎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 女,鐘鼓樂之”之語以答隋文帝女樂之問,復引用關雎中詩句并加以詳細分析 以駁暉遠之說; 儒義說中點名提到禮記儒行篇 ; 相孟子說引用書中 周公、咎繇之典和春秋中之歷史典故以及易中“弧矢威天下” 、 “棺槨封中 野”之語, 儉不至說則引用晏子和齊桓公之典故來構筑對比, 讀鬼谷子引用 論語中“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之語來表達自己的擔憂, 儒義說 、 仲由不得配祀說 、 針子云時說更是大量引用孔子話語和論語 中的典故??梢哉f,除了貓虎說這篇寓言之外,來鵠所有的散文創(chuàng)作皆能在儒 家六經(jīng)中找到相對應的出處。 2.1.2 倡導傳統(tǒng)儒家思想,與孔、孟之道一脈相承倡導傳統(tǒng)儒家思想,與孔、孟之道一脈相承 來鵠九篇散文中,有兩篇特別值得注意,一篇是相孟子說 ,另一篇是針子 云時說 。既然來鵠思想已歸入儒家,為何偏偏專論孟子和楊雄這兩位儒者呢?孔子 之后,儒家思想內(nèi)容的發(fā)展變化,于來鵠又有何影響?即來鵠儒家思想的淵源是怎 樣的?這可以從三個方面加以討論,即來鵠之前儒家思想的幾次大變動,來鵠對于 孟子和揚雄的態(tài)度,以及來鵠文中“圣人”的含義這三個方面。 首先看來鵠之前儒家思想的幾次大變動。孔子之后,儒家分為眾多學派,其中最 有成就者當數(shù)孟、荀兩家。孟子自認為是孔子繼承者,發(fā)展孔子的仁政學說;荀子 則發(fā)展孔子的禮義學說,在批判各種非儒思想的同時也吸收了道、法等家的思想。 學術界一般把孔、孟、荀等先秦儒家思想家在內(nèi)的儒家學說稱為原始儒學。它是先 秦諸子學說中的一個思想學派,尚未凌駕于其他學派之上,但它又是最為重要、體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11 系最為博大、最能適應時代發(fā)展的一派。 漢代儒學是儒家思想史上第一次大變動時期。 原始儒學始終未被統(tǒng)治者采用, 秦 王朝焚書坑儒,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對儒家知識分子進行殘酷迫害。漢初實行黃 老之學,至武帝時,由董仲舒之建議而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儒家思想由此 開始政治化、經(jīng)學化和宗教化。魏晉南北朝時期是玄學、佛學和道教興起和流行的 時期,而儒學自漢代取得統(tǒng)治地位以后,備受恩寵,反而窒息了其學術氣息,束縛 了其發(fā)展,故這一時期的儒學為求得自身的發(fā)展,開始吸收佛、道等家的思想,如 玄學思潮就是儒道合流之思想體系的產(chǎn)物。尤其到了南北朝后期,三教調(diào)和論和殊 途同歸論相當流行,只是分裂的南北政權阻礙了儒學主尊地位的確立。隋唐儒學發(fā) 生的首要變化,就是儒學同佛學、道學的結合。至唐中葉時,佛學已基本完成其中 國化的過程,在佛學理論中融和了儒學的基本觀點。從儒學方面來說,此時也出現(xiàn) 了儒學佛學化的某些趨勢,最為突出的就是韓柳之儒學新體系的建立。 韓愈提出儒家的道統(tǒng)論。所謂道統(tǒng),是指儒家的學術傳統(tǒng),據(jù)說這個學術傳統(tǒng)從 古及今,世代相傳。韓愈認為儒家道統(tǒng)可以上溯到堯、舜、禹、湯,并把自己看做 孟子的繼承者。 他在 原道 中解釋此 “道” 的實質(zhì)內(nèi)容為: “其文 詩 、 書 、 易 、 春秋 ,其法禮、樂、刑、政,其民士、農(nóng)、工、賈,其位君臣、父子、師友、賓 主、昆弟、夫婦。 ”柳宗元也表示,儒家的經(jīng)典是他的“取道之原” ,他一生努力的 目標也是為“延孔氏之光燭于后來” ( 答貢士元公瑾論仕進書 ) ,為實現(xiàn)“圣人之 道” 而奮斗。 但韓柳的儒家思想畢竟不是原始儒家思想, 而更多地融入了佛學思想。 韓愈的道統(tǒng)傳承譜系,其實也是受到佛教祖統(tǒng)思想的影響;柳宗元更是公開宣布佛 教“不與孔子異道” 、 “有不可斥者” ,因而主張公開“統(tǒng)合儒釋” 。 晚唐皮日休步韓愈后塵而倡導儒學, 他以儒家仁政思想尤其是其中的民本思想為 理論基礎,批判社會現(xiàn)實。稍后的羅隱也以儒家民本思想為理論武器,站在下層人 民的立場上,對現(xiàn)實社會進行尖銳的批判。 其次是探討來鵠對于孟子和揚雄的態(tài)度問題。 來鵠作 相孟子說 、針子云時說 關于儒家思想的幾次大變動,本文參考了許凌云著中國儒學史隋唐卷 、王健主編儒學三百題 、王更 生編著韓愈散文研讀和柳宗元散文研讀的相關內(nèi)容。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12 表明他對于孟子和揚雄持怎樣的態(tài)度呢?相孟子說之“相”字,作動詞時有“看、 觀察;輔助、佑助;隨從、選擇”等意。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在此當作“輔助、佑助” 講,引申為糾正、補充之意。 針子云時說之“針”字,則有治療之意,亦有規(guī)勸、 譏刺之意。在此處當取“規(guī)勸,譏刺”之意。來鵠為何要用“相”字以言孟子而用 “針”字以言揚雄呢?來鵠之前,孟子和揚雄在儒家思想之中的地位是回答此問題 的一個切入點。 有學者將孟子歷史地位的變遷分為三個階段: 漢至唐地位不高, 唐宋一來逐漸升 格,明清兩代平順發(fā)展。據(jù)趙岐孟子題辭記載, 孟子因列為子書而免于秦火, 據(jù)傳又于漢文帝時立為官學,但時間不長,在官學中沒有重要地位。士人中甚至有 對孟子提出懷疑和批評的,東漢王充的刺孟就是繼荀子非十二子之后對孟 子最為嚴厲的指責,雖然這在當時并不占主導地位。西漢揚雄是最早推崇孟子的人, 他肯定了孟子對儒學的貢獻, 法言吾子說: “古者楊墨塞路,孟子辭而辟之, 廓如也。 ”由此承認孟子為儒家思想之正宗,僅次于孔子。真正揭開孟子升格運動的 是韓愈。韓愈首次提出儒家“道統(tǒng)” ,并最早把孟子名字排在孔子之后。用尊“孔孟” 取代唐初以來的尊“孔顏” 。這引起當時一些人的注意,皮日休即是其中之一。皮日 休完全同意韓愈關于孟子上接孔子的思想,并在唐懿宗咸通四年(公元 863 年)上 書朝廷,提出將孟子升格的要求。但總的說來,這在當時并未引起統(tǒng)治者和學術界 的太大關注。直到北宋慶歷前后,孟子升格運動才進入初興期。 至于揚雄,自東漢以至唐朝,無論是在思想界還是文學界,揚雄一直具有崇高的 地位?;缸T、王充和張衡對揚雄均無比推崇,他們幾乎眾口一詞地認為他是度越諸 子而與圣人并列的人物。不過,東漢魏晉南北朝人所推崇的揚雄,首先是一位明于 陰陽、妙極道術、窮幽探賾的數(shù)術掌握者;其次是一位造于妙思、搜選詭麗、理贍 辭堅的辭賦創(chuàng)作者。也就是說,此時揚雄的崇高地位并不取決于他是儒學的捍衛(wèi)者。 韓愈是將揚雄塑造為儒家道統(tǒng)傳承者的第一人。正是由于韓愈的推崇,揚雄才成為 與孟子、荀子、董仲舒等人并列的儒學大師。韓愈讀荀中說: “晚得揚雄書,益 尊信孟氏,因雄書而孟氏益尊,則雄者亦圣人之徒也孟氏醇乎醇者也,荀與揚,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13 大醇而小疵。 ”宋朝以后,對揚雄的研究更是掀起一個熱潮。 可以說,來鵠之時,孟子和揚雄在儒學歷史上的地位,已為部分人充分重視和肯 定,尤以韓愈得風氣之先,但還沒有得到普遍認同。 來鵠相孟子說表明其對孟子思想持大體認同、小處懷疑的態(tài)度。這在文中有 兩點體現(xiàn)。一是文章題目用情感強度適中的“相”字,而不用“駁” 、 “針”等具有 強烈對立性的字眼。由此可以看出,來鵠是抱著修補瑕疵的態(tài)度來對待孟子之言語 的;二是文中作者雖對孟子“術不可不慎”之語表示懷疑,但經(jīng)過一番論述,最終 得出的“心則可慎”的結論,是與孟子的主導思想完全相符的,同時這一結論也確 實更有助于孟子之原話的正確理解。 孟子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個注重于心的哲學家。 他認為, 人所具有的一切 “善端” 都是由“心官”思維的結果,人的一切活動都要受到“心官”的支配。 孟子告子 上有云: “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則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則思,思則 得之,不思則不得也。此天之所與我者。先立乎其人者,則其小者不能奪也。 ”孟子 認為, “耳目之官”因為不能思考,故具有盲目性,在接觸外界事物時,常會被外物 引誘而受蒙蔽,易引人入歧途。只有作為思維器官的“心”才是可靠的, “心”可通 過思維而找到自己內(nèi)心所固有的善性。孟子說: “仁義禮智,非由外爍我也,我固有 之也,弗思耳矣。 ” 孟子也注意到人有不善的一面,人會由于外力的作用而有不善的行為,故又說: “富歲,子弟多賴;兇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爾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 ( 孟子告子上 )孟子以環(huán)境來解釋人性,也即承認環(huán)境對人的道德意識的發(fā)展 有一定的影響。當然,關鍵還是在于人的主觀能動性。 “舜居深山之中,與木石居, 與鹿豕游,其所以異于深山野人者幾希;及其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若決江河,沛 然莫之能御。 ” ( 孟子告子上 )孟子為仁義禮智找到它們的根: “君子所性,仁義 關于孟子歷史地位的變遷,本文參考了楊澤波著孟子評傳第 453464 頁、許凌云著中國儒學史隋 唐卷第 217 頁的相關內(nèi)容。關于孟子升格的問題,周予同早在 1933 年發(fā)表的群經(jīng)概論中就提出了孟 子升格運動的命題,但沒有具體展開( 周予同經(jīng)學史論著選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3 年版,第 289 頁) 。 徐洪興的博士論文理學的發(fā)生早期理學研究采納了這個觀點,對此有詳細的論述,其后又根據(jù)此說 撰有唐宋間的孟子升格運動一文,發(fā)表在中國社會科學1993 年第 5 期上,受到學術界的關注。關 于揚雄歷史地位的變遷,本文參考了王青著揚雄評傳第 322335 頁的內(nèi)容。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14 禮智根于心。 ” ( 孟子盡心上 ) 根據(jù)孟子“心官”支配人的活動的觀點,可知雖然環(huán)境對人的道德發(fā)展有影響, 但最終起決定作用的仍然是心。因此,當孟子說“矢人惟恐不傷人,函人惟恐傷人” , 承認職業(yè)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時,得出的結論就應該還是“心則可慎”而不是“術不可 不慎”的話語。所以,來鵠的見解和修改意見實在是更契合孟子“修心”學說的。 也正是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來鵠是肯定孟子主導思想的。 對于揚雄,來鵠針子云時說稱“孔子真素王,揚雄真素臣” ,強調(diào)“雄誠得 素臣之謂矣” 。而為文的目的,是“針”人們之“時”說,即人們懷疑揚雄“不思堯 舜成康之世,而自論以不遭蘇張范蔡之時”非儒者之言,作者對此懷疑予以譏諷, 指出這種看法實在是不知何為“臣事” 。文章對揚雄的褒揚態(tài)度亦由此而十分明顯。 再次,是來鵠文中“圣人”的含義。來鵠文中多用“圣人”一詞,常提到“圣人 之道” ,如儒義說 “夫圣人言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賓主之法而已矣” , 相孟子說 “圣人所以使匠人也” , 仲由不得配祀說 “而至盡圣人之心” , 讀鬼 谷子 “圣人神疲力盡以行道” , “圣人憂其窳墮” 、 “圣人之道, 設禮樂詩書之多” , “使 天下用圣人之道”等等。弄清楚來鵠文中“圣人”的含義,有助于明了其儒家思想 的承續(xù)。來鵠文中所提及的有代表性的儒者有孔子、孟子和揚雄,所以本文主要論 述此三人對于“圣人”的不同見解。 “圣人”在孔子那里,是其對最高理想人格的化身表述。這樣的人格僅見之于堯 舜。 論語泰伯就有孔子“大哉!堯之為君。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 、 “巍 巍乎,舜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的感慨。孔子在內(nèi)心深處并不認為人能達到“圣 人”人格,它只是為人們提出的終極目標,人在追求的過程中體現(xiàn)自身的價值。正 是在這一前提下,孔子更著力于君子人的塑造: “圣人,吾不得而見矣,得見君子者, 斯可矣。 ” ( 論語述而 ) 孟子則把“圣人”請到現(xiàn)實中來,認為“圣人”并非不可企及,而是與我同“類” 而已。 孟子公孫丑上有云: “圣人之于民,亦類也。 ” 孟子告子上也說: “圣 人與我同類耳。 ”孟子的圣人觀與其性善論不可分,建立于一種對人性自覺的基礎之 中國儒學史先秦卷 ,第 202203 頁。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15 上,強調(diào)人的主觀能動作用,使圣人人格具有更大、更現(xiàn)實的感召力。 揚雄所謂“圣人” ,一為泛指,即古代有重要貢獻、善治天下的圣明帝王,如黃 帝、堯、舜、禹、湯等;一是特指,專指文化上做出卓越成績的“萬世師表”孔子, “仲尼大師” ( 法言重黎 ) 。在諸多圣人之中,揚雄最推崇、敬重和談論最多的 是孔子, “圣人之材,天地也” ( 法言五百 ) 、 “圣人之言,天也” ( 法言五百 ) 、 “圣人之辭,渾渾若川。順則便,逆則否者,其惟川乎” ( 法言問神 )等等。他 指出,人們應根據(jù)中正之道,正確遵行孔子之道, “圣人之道,譬如日之中矣。不及 則未,過則昃。 ” ( 法言先知 ) 來鵠文中所言“圣人” ,當指孔孟等原始儒者,尤其指孔子。專指孔子的有儒 義說 “夫圣人言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賓主之法而已矣”和仲由不得 配祀說 “而至盡圣人之心”之中的“圣人” ;指孔孟等原始儒者的當有相孟子說 “圣人所以使匠人也” , 讀鬼谷子 “圣人神疲力盡以行道” , “圣人憂其窳墮” 、 “圣 人之道,設禮樂詩書之多” , “使天下用圣人之道”等等之中的“圣人” 。 由此可知,來鵠之“圣人”與揚雄之“圣人”較為接近。另外,對照儒家思想之 變化發(fā)展的過程,可知來鵠所說之“圣人之道”也與韓柳所倡導的“圣人之道”相 通。 2.1.3 繼承儒家“正名”的禮樂思想、仁政愛民思想和重史思想繼承儒家“正名”的禮樂思想、仁政愛民思想和重史思想 來鵠儒義說一方面是他對于“儒”的態(tài)度表示,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做是借 此文為“儒者”正名,體現(xiàn)了儒家的“正名”思想。 論語子路中有孔子正名思想之體現(xiàn), “子路曰: 衛(wèi)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 先?子曰: 必也正名乎! ”所謂“正名” ,據(jù)東漢馬融解釋,即“正百事之 名” 。而“名”又是“禮”的觀念中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禮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辨君 臣、上下、長幼之別也” ( 禮記哀公問 ) 。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 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 關于孔子、孟子和揚雄文中“圣人”的含義,本文參考了中國儒學史先秦卷和中國儒學史秦漢卷 的相關內(nèi)容。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16 手足” ( 論語子路 ) ,孔子生當禮壞樂崩的時代,面對社會之混亂而痛心疾首, 故極力主張重建以“道之以刑,齊之以禮” ( 論語為政 )為基本特征的禮樂秩序。 來鵠同樣生逢亂世, 他正儒者之名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時社會禮樂名數(shù)秩序的 混亂。當時之世,政治黑暗,統(tǒng)治者無名分觀念,攻伐不正,嚴刑峻法迭興;而人 民在死亡陰影籠罩下,朝不夕保,所以貪圖享樂,而無視倫理道德,名分意識更是 淡漠。故儒義說可謂體現(xiàn)了來鵠正名的禮樂思想。與儒義說相對應的是讀 鬼谷子 ,文中作者一面表明設禮的目的是“欲天下不忘乎溫良忠愨敬讓之心也” , 一面感慨禮之“易壞易崩,入人之心難” ,其儒者之心何等殷切。 隋對女樂論 、 儉不至說 、 貓虎說體現(xiàn)了來鵠仁政愛民的儒家思想。仁義 道德觀念不僅貫穿于儒家思想的修身之道中,更貫穿于其治國之道中,此即儒家內(nèi) 圣而及外王之道??鬃印⒚献泳写朔矫娴闹T多言語。 隋對女樂論本著儒家仁政 思想,諷刺統(tǒng)治階層的昏庸無道; 儉不至說則意在針對統(tǒng)治者的奢靡浪費; 貓 虎說在揭露吏治腐敗的同時也滲透著作者深厚的愛民情懷。如果結合晚唐社會, 可看出民本思想是此時期儒者的普遍情懷,如前述就已有皮日休和羅隱。 圣政紀頌并序反映了來鵠重史的儒家思想。孟子論及孔子作春秋時說: “世道衰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鬃討?,作春 秋 。 ” ( 孟子滕文公下 )孔子意識到歷史的教化功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寵物醫(yī)院寵物醫(yī)院寵物健康數(shù)據(jù)管理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版鋁合金散熱器研發(fā)與生產(chǎn)合同樣本2篇
- 引進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團隊2025年度協(xié)議3篇
- 2025年度個人商鋪租賃合同裝修工程監(jiān)督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地質(zhì)災害風險評估與防治合同3篇
- 2025年度個人閑置土地承包權置換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大型活動策劃與執(zhí)行服務合同模板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廢棄物處理項目擔保合同范本3篇
- 二婚家庭專用2024離婚協(xié)議范本樣本版B版
- 2025年度趕工環(huán)保設備趕工銷售合作協(xié)議書
- 高考語文復習【知識精研】《千里江山圖》高考真題說題課件
- 河北省承德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物理試卷(含答案)
- 高中物理斜面模型大全(80個)
- 012主要研究者(PI)職責藥物臨床試驗機構GCP SOP
- 農(nóng)耕研學活動方案種小麥
- 2024年佛山市勞動合同條例
- 污水管網(wǎng)規(guī)劃建設方案
- 城鎮(zhèn)智慧排水系統(tǒng)技術標準
- 采購管理制度及流程采購管理制度及流程
- 五年級美術下冊第9課《寫意蔬果》-優(yōu)秀課件4人教版
- 節(jié)能降耗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