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災害防御手冊.doc_第1頁
山洪災害防御手冊.doc_第2頁
山洪災害防御手冊.doc_第3頁
山洪災害防御手冊.doc_第4頁
山洪災害防御手冊.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洪災害防御手冊*縣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制二八年三月防汛工作方針是“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防汛工作原則:嚴格實行防汛工作行政首長負責制劃分事權,分級管理,分級負責 “七到位”即做到思想認識到位、防汛責任到位、組織措施到位、工程措施到位、通信設施到位、防汛物資到位、預案落實到位“四包七落實”:“四包”即:縣干部包鄉(xiāng)、鄉(xiāng)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戶、黨員包群眾,“七落實”即落實避險信號、落實避險地點、落實轉移路線、落實搶險隊伍、落實轉移人員、落實防汛避險棚、落實值班報警人員序 言山洪災害防御手冊是*縣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fā)展觀為統(tǒng)領全力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理念。為警示全縣干部群眾對防汛工作的高度重視,扎實準備,提早防范,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編制的知識型手冊。手冊以切合我縣實際的有關法律條款,有效防御山洪災害的主要措施、重點防汛單位的防汛值班電話等內容為主,在有效避險及搶險救災方面能夠服務于我縣廣大人民群眾。 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的文件要求,縣防汛辦公室工作人員充分利用歷史的科學有效的防汛經驗,查找了大量的技術資料和法律文件編制成山洪災害防御手冊,由縣防汛辦公室統(tǒng)一印制免費發(fā)放到人民群眾手中,希望能夠給廣大群眾帶來幫助,提高有效自防自救能力,保障生命財產安全。如有不妥之處,敬請多提寶貴意見。*縣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二八年三月第一部分、防汛知識汛期一般為每年的六月一日到九月十五日(有時延遲到九月三十日)。主汛期一般為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一、雨量等級劃分標準小雨是指24小時降雨量10毫米以內;中雨是指24小時降雨量1025毫米;大雨是指24小時降雨量2550毫米;暴雨是指24小時降雨量50100毫米;或1小時降雨達到30毫米以上;大暴雨是指24小時降雨量100200毫米。特大暴雨是指24小時降雨量大于200毫米。二、山洪災害的種類1、洪水暴雨引起山區(qū)洪水暴發(fā),是山洪一種最為常見的表現(xiàn)形式。由于山洪具有突發(fā)性、水量集中、破壞力大等特點,常沖毀房屋、田地、道路和橋梁,甚至可能導致水庫、山塘潰決,造成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危害很大。2、滑坡斜坡上的泥土、巖石會突然向下滑動,形成滑坡。滑坡發(fā)生時,會使山體、植物和建筑物失去原有的面貌,可能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3、泥石流山區(qū)溝谷中暴雨匯集成洪水、挾帶大量泥沙石塊成為泥石流。泥石流具有暴發(fā)突然、來勢迅猛、動量大的特點,并兼有滑坡和洪水破壞的雙重作用,其危害程度往往比單一的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為廣泛和嚴重,常常掩埋掉一個村莊或城鎮(zhèn)。我縣泥石流易發(fā)區(qū)面積449.08平方公里,分布溝谷137條,其中,高度危險區(qū)溝谷120條、中度危險區(qū)溝谷11條、低度危險區(qū)溝谷6條。主要分布在馮家峪、石城、不老屯、大城子、新城子、北莊、太師屯鎮(zhèn)一帶。泥石流是發(fā)生在山區(qū)的水、土、石相混和的流動體;水體、松散固體物質、地形是形成泥石流必備的三個條件,缺一不可。持續(xù)或短時強降雨時我縣發(fā)生泥石流的主要原因。泥石流的危害。由于泥石流具有暴發(fā)歷時短、成災快、危害大的特點,因此降雨在山區(qū)引發(fā)的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災害對國民經濟和人民生命財產將造成嚴重損失和傷亡。泥石流形成巨大的撞擊、磨蝕和形成嚴重的淤埋、堵塞,對溝底、河岸有強勁的沖刷、刨刮和側蝕作用,使溝床基底裸露,岸坡坍塌,沿線的道路交通、水利工程、農田及建筑物受到嚴重破壞。第二部分、汛情預警等級我縣汛情預警由低到高分為藍色、黃色、橙色、紅色四級。具體指標如下:藍色汛情預警(iv級): 泥石流易發(fā)區(qū)前期土壤含水量達到半飽和狀態(tài),預報日降雨量可達到25毫米以上、50毫米以下,預計將要發(fā)生一般以上山洪和地質災害,可能性一般。黃色汛情預警(iii級): 泥石流易發(fā)區(qū)前期土壤含水量達到半飽和狀態(tài),預報日降雨量可達到50毫米以上、100毫米以下,預計將要發(fā)生較大以上山洪和地質災害,可能性較大。橙色汛情預警(ii級): 泥石流易發(fā)區(qū)前期土壤含水量接近全飽和,預報日降雨量可達到100毫米以上、150毫米以下,預計將要發(fā)生重大以上山洪和地質災害,可能性很大。紅色汛情預警(i級): 泥石流易發(fā)區(qū)前期土壤含水量已經達到飽和狀態(tài),預報日降雨量可達到150毫米以上,預計將要發(fā)生特別重大山洪和地質災害,可能性極大。發(fā)布預警:當一小時降雨量達到50毫米以上時,發(fā)出避險轉移預警;預警轉移信號是:通過廣播、敲鑼等方式告知,當聽到預警轉移信號大家要迅速轉移到安全地點。第三部分、防御措施一、防御泥石流 四字口訣防 防御最重要。增強防范意識,提高自防能力!避 避險最關鍵。牢記避險地點,注意警報信號!搶 搶險要及時。遇險尋求救援,發(fā)出求助信號!救 救災要迅速。聯(lián)系救災隊伍,幫助災后重建!二、具體措施1、廣泛宣傳,增強防范意識。各級政府要在鄉(xiāng)村、礦業(yè)、工廠、機關、學校、企業(yè)的廣大群眾中積極開展山洪災害防御知識普及教育,要做到家喻戶曉,老幼皆知,增強防范意識,提高自防、自救、互救能力。2、制定預案。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和完善山洪災害防御預案,落實各級責任人和應急處置措施。3、遇降雨天氣,要高度警惕。降暴雨時,要時刻觀察村莊周圍的溪河水位和山體有無異常。特別是晚上,更應十分警覺,隨時做好安全轉移的準備。4、加強觀測,及時預警。觀測到降雨達到50-80毫米時,降雨沒有減弱的趨勢,可能引發(fā)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災害,要立即發(fā)布鳴鑼、打電話、廣播等預先設定的報警措施,及時預警,確保人民群眾及時轉移。5、小水庫、塘壩,發(fā)生強降雨時,要加強對小水庫、塘壩庫水位的監(jiān)視,加強對壩體的檢查,溢洪道已經泄水或壩體如有異常,要迅速報告并及時轉移下游群眾。6、遭遇山洪,果斷躲避:(1)、河道洪水迅速上漲時,不要沿著河谷跑,應向河谷兩岸高處跑。(2)、泥石流發(fā)生時,不要沿泥石流溝跑,應向溝岸兩側山坡跑。(3)、山體滑坡時,不要沿滑坡體滑動方向跑,應向滑坡體兩側跑。7、組織轉移,有條不紊。安全轉移要按照預案的要求迅速、安全、有序的組織進行,本著先人員、后財產,先老幼病殘人員、后其他人員。8、遇洪水圍困,理性求救。遭洪水圍困時,有通訊條件的,可利用通訊工具,尋求救援;無通訊條件的,要想辦法向外界發(fā)出緊急求助信號,同時要主動采取自救措施。9、加強雨情監(jiān)測。降雨是誘發(fā)山洪災害的主要原因,各人工雨量觀測點要對明顯降雨進行及時、準確的監(jiān)測,日降雨量達到50 毫米時要立即報告,如降雨還將繼續(xù),觀測人員要隨測隨報,確保信息及時溝通,為提早組織群眾避險轉移提供可靠依據(jù)。10、結合我縣實際和多年的防汛經驗,在前期雨量飽和情況下,降雨量達50毫米時,危舊房戶要開始組織轉移;雨量達80毫米、降雨沒有減弱趨勢,泥石流易發(fā)區(qū)險村、險戶等受威脅的群眾全部開始組織轉移。三、注意事項1、避險轉移走出家門時,要清查人數(shù),照顧好老弱病殘,關心左鄰右舍,按原定計劃的轉移路線,有秩序的撤離。2、避險地點可選擇平整的高地、山地和梯田作為避險地,盡可能避開有滾石和大量堆積物的山坡下面,一定不要沿山溝跑,而應向兩側山坡上轉移。更不要在山谷和河溝部扎營;盡量離家近一點,縮短轉移時間;便于救災隊趕到。3、通訊聯(lián)系不上要用樹枝、石塊或衣服等在野外的空地處擺放出盡可能大的求救字樣,并在求救字樣的顯著位置插紅色或其他顏色鮮艷的標志物,以引起搜救人員的注意。4、災情過后雨停以后,不一定家里就安全,泥石流還可能發(fā)生,一定要等一等,上級發(fā)布解除警報后再回家。5、日常工作(1)加強值班和檢查。值班人員要24小時堅守崗位,確保聯(lián)絡暢通,對掌握的汛情及時報告。對防洪工程和影響村莊安全的河道要加強雨前、雨中、雨后的檢查,檢查是以人的直覺器官或輔以簡單工具,對險情進行分析判斷,夜間檢查要持照明工具。 (2)檢查中發(fā)現(xiàn)可疑現(xiàn)象,應派專人進一步詳細檢查,探明原因,采取處理措施,并即時向上報告。 (3)檢查人員必須注意“五時”,做到“四勤”、“三清”、“三快”?!拔鍟r”:黎明時(人最疲乏);吃飯時(思想最松動);換班時(檢查容易間斷);黑夜時(看不清容易忽視);狂風星雨交加時(出險不易判斷)。這些時候最容易疏忽忙亂,注意力不集中,容易遺漏險情。特別是對已處理的險情和隱患,還要注意檢查, 必須提高警惕?!八那凇保貉矍凇⑹智?、耳勤、腳勤?!叭濉保弘U情查清、信號記清、報告說清?!叭臁保喊l(fā)現(xiàn)險情快、處理快、報告快。做到了以上幾點,才能及時做到發(fā)現(xiàn)險情,分析原因,小險迅速處理,防止發(fā)展擴大;重大險情,應立即報告,盡快處理,避免潰決失事,造成嚴重災害。第四部分相關防汛制度一、值班制度。(1)及時掌握汛情。汛情一般包括水情、工情和災情。水情:按時了解雨情、水情實況和水文;工情:當雨情、水情達到某一量值時,要了解水庫和河道等防洪工程的運用和防守情況;災情:主動了解受災地區(qū)范圍和人員傷亡情況以及搶救措施。 (2)按時請示報告。對于重大汛情及災情要及時向上級匯報。對需要采取的防洪措施要及時請示批準執(zhí)行;對授權傳達的指揮調度命令及意見,要及時準確傳達。(3)及時事握各地水庫發(fā)生的險情及處理情況。(4)對發(fā)生的重大汛情等要整理好值班記錄,以備登閱并歸檔保存。 (5)熟悉所轄地區(qū)的防汛基本資料。對所發(fā)生的各種類型洪水要根據(jù)有關資料進行分析研究。 (6)嚴格執(zhí)行交接班制度認真履行交接班手續(xù)。 (7)做好保密工作,嚴守國家機密。 二、密云縣防汛工作行政責任追究辦法(密政發(fā)200236號)為更好地做好我縣防汛抗洪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和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辦法,制定本辦法。1、防汛工作堅持“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防汛方針,按照團結協(xié)作、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的原則,實行統(tǒng)一指揮,分級分部門行政一把手負責制。2、各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要成立由鄉(xiāng)鎮(zhèn)長任指揮,有關部門負責人組成的鄉(xiāng)鎮(zhèn)防汛指揮部,在縣防汛總指揮部和各分指揮部的領導下,制定各項防汛抗洪措施,統(tǒng)一指揮本地區(qū)的防汛工作。3、各鄉(xiāng)鎮(zhèn)在汛期要組建一支有一定人員數(shù)量的防汛搶險隊伍,加強防汛搶險物資儲備,以備急用。4、各鄉(xiāng)鎮(zhèn)必須加強對水庫、塘壩等各類防洪工程設施及所轄河道的管理,確保行洪安全,對影響防洪安全的問題及處理措施要及時報縣防汛總指揮部;要強化對泥石流易發(fā)區(qū)防汛搶險工作的管理,制定切實可行的預案,并深入落實“四包七落實”措施,確保汛期安全;要加強對雨水情測報、通信設施等工作的管理,確保信息準確及時傳遞。5、城鎮(zhèn)防汛部門要加強對房屋、人防工程、市政設施及其他地下建筑物的防洪安全檢查,及時處理各種隱患,并制定防洪預案,督促產權單位或者責任人采取應急措施,確保安全渡汛。6、有防汛任務的縣直各有關部門,要按照本部門的防汛任務及責任制,在汛期設立防汛機構,在防汛總指揮的統(tǒng)一領導下,按照各自的職責,認真做好本行業(yè)和本單位的防汛工作。7、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將視情節(jié)輕重,依據(jù)國家公務員暫行條列、北京市安全生產領導責任追究規(guī)定及密云縣人民政府關于行政效能責任追究的實施辦法(試行)等有關規(guī)定,追究其行政一把手、直接負責人和其他責任人的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1)不執(zhí)行有關防汛搶險方案、不執(zhí)行防汛指揮部的 防汛調度及搶險指令的。(2)玩忽職守,不按有關要求制定相應的責任制及防汛措施造成損失的。(3)虛報、瞞報災情或者仿造、篡改災情統(tǒng)計資料的。(4)雨、水情測報不及時準確,情報傳遞延誤,造成災害損失的。(5)防汛組織不嚴密,指揮不得力,防汛物資和工具器材無準備,無防汛搶險隊伍,不能及時搶險救災的。(6)防汛檢查不細致,防汛隱患未及時排除,造成災害損失的。第五部分相關法律一、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第三十一條 從事水資源開發(fā)、利用、節(jié)約、保護和防治水害等水事活動,應當遵守經批準的規(guī)劃;因違反規(guī)劃造成江河和湖泊水域使用功能降低、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水體污染的,應當承擔治理責任。 開采礦藏或者建設地下工程,因疏干排水導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水源枯竭或者地面塌陷,采礦單位或者建設單位應當采取補救措施;對他人生活和生產造成損失的,依法給予補償。 第三十四條 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qū)內設置排污口。 第四十一條 單位和個人有保護水工程的義務,不得侵占、毀壞堤防、護岸、防汛、水文監(jiān)測、水文地質監(jiān)測等工程設施。第六十五條 在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妨礙行洪的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從事影響河勢穩(wěn)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礙河道行洪的活動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依據(jù)職權,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拆除違法建筑物、構筑物,恢復原狀;逾期不拆除、不恢復原狀的,強行拆除,所需費用由違法單位或者個人負擔,并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未經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同意,擅自修建水工程,或者建設橋梁、碼頭和其他攔河、跨河、臨河建筑物、構筑物,鋪設跨河管道、電纜,且防洪法未作規(guī)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依據(jù)職權,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補辦有關手續(xù); 逾期不補辦或者補辦未被批準的,責令限期拆除違法建筑 物、構筑物;逾期不拆除的,強行拆除,所需費用由違法單位或者個人負擔,并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雖經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同意,但未按照要求修建前款所列工程設施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依據(jù)職權,責令限期改正,按照情節(jié)輕重,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第七十三條 侵占、盜竊或者搶奪防汛物資,防洪排澇、農田水利、水文監(jiān)測和測量以及其他水工程設備和器材,貪污或者挪用國家救災、搶險、防汛、移民安置和補償及其他水利建設款物,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的有關規(guī)定追究刑事責任。二、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第二條防洪工作實行全面規(guī)劃、統(tǒng)籌兼顧、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的原則。 第四條開發(fā)利用和保護水資源,應當服從防洪總體安排,實行興利與除害相結合的原則。江河、湖泊治理以及防洪工程設施建設,應當符合流域綜合規(guī)劃,與流域水資源的綜合開發(fā)相結合。本法所稱綜合規(guī)劃是指開發(fā)利用水資源和防治水害的綜合規(guī)劃。第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防洪工程設施和依法參加防汛抗洪的義務。 第二十一條河道、湖泊管理實行按水系統(tǒng)一管理和分級管理相結合的原則,加強防護,確保暢通。第二十二條河道、湖泊管理范圍內的土地和岸線的利用,應當符合行洪、輸水的要求。禁止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圍內建設妨礙行洪的建筑物、構筑物,傾倒垃圾、渣土,從事影響河勢穩(wěn)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礙河道行洪的活動。禁止在行洪河道內種植阻礙行洪的林木和高稈作物。第二十七條建設跨河、穿河、穿堤、臨河的橋梁、碼頭、道路、渡口、管道、纜線、取水、排水等工程設施,應當符合防洪標準、岸線規(guī)劃、航運要求和其他技術要求,不得危害堤防安全,影響河勢穩(wěn)定、妨礙行洪暢通;其可行性研究報告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基本建設程序報請批準前,其中的工程建設方案應當經有關水行政主管部門根據(jù)前述防洪要求審查同意。第四十二條對河道、湖泊范圍內阻礙行洪的障礙物,按照誰設障、誰清除的原則,由防汛指揮機構責令限期清除;逾期不清除的,由防汛指揮機構組織強行清除,所需費用由設障者承擔。第四十四條在汛期,水庫、閘壩和其他水工程設施的運用,必須服從有關的防汛指揮機構的調度指揮和監(jiān)督。在汛期,水庫不得擅自在汛期限制水位以上蓄水,其汛期限制水位以上的防洪庫容的運用,必須服從防汛指揮機構的調度指揮和監(jiān)督。 第五十六條違反本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第三款規(guī)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排除阻礙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可以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一)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圍內建設妨礙行洪的建筑物、構筑物的;(二)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圍內傾倒垃圾、渣土,從事影響河勢穩(wěn)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礙河道行洪的活動的;(三)在行洪河道內種植阻礙行洪的林木和高稈作物的。第六十一條違反本法規(guī)定,破壞、侵占、毀損堤防、水閘、護岸、抽水站、排水渠系等防洪工程和水文、通信設施以及防汛備用的器材、物料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采取補救措施,可以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損壞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應當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guī)定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三、摘自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辦法第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防洪工作的統(tǒng)一領導,組織有關部門、單位,動員社會力量,開展全民防洪教育,普及防洪知識,提高水患意識,依靠科技進步,有計劃地治理河流、湖泊,建設防洪工程,并加強防洪工程的維護和管理,建立并完善防洪體系和水文、氣象、通信、預警以及洪澇災害監(jiān)測系統(tǒng),鞏固和提高防洪能力,確保安全。第十九條 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圍內,禁止下列行為:一建設妨礙行洪的建筑物、構筑物;二傾倒垃圾和渣土、堆放非防汛物資;三在行洪河道內種植有礙行洪的樹木和高桿作物;四在堤防和護堤地,從事放牧、葬墳、曬糧、開渠、打井、挖窯、采砂、取土、存放物料、開辦集市貿易、開采地下資源、進行考古發(fā)掘等活動;五從事其他影響河勢穩(wěn)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妨礙河道行洪的活動。第五十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九條第二款規(guī)定,未經批準擅自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圍內采砂、取土、開采地下資源、進行考古發(fā)掘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恢復原狀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可以處萬元以上萬元以下罰款。第二十條 在水庫、閘壩管理和保護范圍內以及河道、湖泊保護范圍內,禁止進行爆破、打井、采石、取土等危害防洪工程設施安全的活動。第三十條 防汛抗洪工作實行各級人民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統(tǒng)一指揮、分級分部門負責。第三十一條 市和區(qū)、縣人民政府設立防汛指揮機構, 負責領導、組織和統(tǒng)一指揮本行政區(qū)域內的防汛抗洪工作。第三十三條 區(qū)、縣人民政府防汛指揮機構由區(qū)、縣有關部門、當?shù)伛v軍、人民武裝部等單位負責人組成,區(qū)長、縣長擔任指揮,其辦事機構設在區(qū)、縣水行政主管部門;沒有水行政主管部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