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3 種群、生物群落、生態(tài)系統和生物圈_第1頁
專題3 種群、生物群落、生態(tài)系統和生物圈_第2頁
專題3 種群、生物群落、生態(tài)系統和生物圈_第3頁
專題3 種群、生物群落、生態(tài)系統和生物圈_第4頁
專題3 種群、生物群落、生態(tài)系統和生物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 3 種群、生物群落、 生態(tài)系統和生物圈 考點一 種 群 1 種是生物分類等級的最小單位。如桃樹是生物的一個種,即一個物種。 2 種群:是生活在一定區(qū)域內的 同種生物個體 的總和。 3 種群特征:有種群密度、年齡結構、性別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 1 ) 生物種群密度是描述生物種群數量的一種方法,即在一定范圍內生物個體的數量。同一種生物,在不同的地區(qū),種群密度往往不相同。 種群密度生物個體數單位面積 或體積 ( 2 ) 性別比例雄性個體數雌性個體數 ( 3 ) 種群出生率 死亡率時,種群的數量 增加 ;反之數量減少。種群中各年齡組的死亡率和出生率相差很大。所以種群動態(tài)變化與種群年齡結構關系極大。 考點二 群 落 生物群落:指在一定生活環(huán)境中的所有 生物個體的總和,簡稱群落。 ( 1 ) 一個區(qū)域內有一個群落。群落的結構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在群落中, 植物 起主導作用,動物、微生物隨著植物的分布而分布。 ( 2 ) 植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區(qū)域內所有植物的總和 ;植被指覆蓋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 ( 3 ) 群落由多個種群組成。有大有小,群落和種群的大小由區(qū)域性和人們觀察與研究的需要而定。 考點三 生物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 生物既受環(huán)境影響,也能 適應環(huán)境 ,還能影響環(huán)境。 ( 1 ) 影響生物的環(huán)境因素有 溫度 、陽光、 水分 、食物等。 ( 2 ) 影響生物的生物因素有互助、寄生、 捕食 、 競爭 等。 ( 3 ) 適應環(huán)境的表現形式有 保護色 、 擬態(tài) 等。環(huán)境中,影響生物的形態(tài)、分布、生理等的因素,叫 生態(tài)因素 。許多生物的形態(tài)和結構與它的生活方式相適應 。 考點四 生態(tài)系統 1 生態(tài)系統的意義 ( 1 ) 生態(tài)系統是由 生物群落 和它所生活的環(huán)境中的非生物因素 共同組成的。 ( 2 ) 生態(tài)系統范圍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是 生物圈 。 ( 3 ) 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它們所生活的環(huán)境中的非生物因素,范圍上限為離地面約 10 千米的高空,下限可達距海平面約 12 千米的海溝底部,或距地面深達 2 3 千米的巖石層。 2 生態(tài)系統的成分 ( 1 ) 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太陽能 、熱量、 水 、空氣、礦物質等。 ( 2 ) 生產者:制造 有 機物 供給自己和其他生物食物,如綠色植物。 ( 3 ) 消費者:不能直接利用太陽能,只能以植物或其他生物為食,分為 初級消費者 ( 以植物為食的草食動物 ) , 次級消費者 ( 以草食動物為食的肉食動物 ) , 三級消費者 ( 以次級消費者為食 ) 等。 ( 4 ) 分解者:能把動植物的尸體、排泄物和殘落物等所含的有機物分解成較簡單的 無機物 ,供植物再利用,如細菌、真菌、腐食性動物蚯蚓。 ( 5 ) 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統稱為 生物成分 ,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稱為 非生物成分 。 3 食物鏈和食物網 ( 1 ) 食物鏈:各種生物由于 食物關系 而形成的一種聯系。表示 方法:生產者 消費者,如蝗蟲吃農作物表示為農作物 蝗蟲。 ( 2 ) 食物網:食物鏈相互交錯成網狀的形式。 ( 3 ) 功能:成為物質和能量流動的渠道,在生態(tài)系統中,物質流動是 循環(huán) 的,能量是 單向 流動,逐級 遞減 的,即下一級的生物只能獲得上一級生物的一部分能量。 考點五 生態(tài)平衡 1 生態(tài)平衡:指一個生態(tài)系統發(fā)展到成熟階段時,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種類和數量保持 相對穩(wěn)定 ,具有比較穩(wěn)定的食物鏈和食物網,在組成成分之間,物質和能量的輸入和輸出保持 相對平衡 。 2 生態(tài) 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這種調節(jié)能力有強有弱,生態(tài)系統的成分越復雜,生物種類 越多 ,自動調節(jié)能力 越強 ,生態(tài)系統的穩(wěn)定性 越高 ;相反,生物成分越單純,生物種類越少,自動調節(jié)能力越弱,穩(wěn)定性 越低 。 3 生態(tài)平衡的破壞 ( 1 ) 生態(tài)系統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都有一定的 限度 ,當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tài)系統的穩(wěn)定性就會被破壞。 ( 2 ) 破壞生態(tài)平衡的因素: 自然因素 ( 如火山噴發(fā)、地震、海嘯、泥石流等 ) 和 人為因素 ( 如對森林的過度采伐,對草原的過度放牧等 ) ,同時人為因素可以強化自然因素。 考點六 人類與生態(tài)環(huán)境 1 人口問題:人口過度增長給自然環(huán)境帶來了嚴重后果。 2 保護生物多樣性:生物保護與自然保護的意義和措施。 例 1 (2012衢州 )衢州市有許多風景名勝 , 下列自然景觀屬于生物群落的是 ( ) A 江山江郎山上的赤丹巖 B 衢州爛柯山中所有松樹 C 開化古田山中所有生物 D 龍游石窟中所有微生物 解析: 本題考查生物群落的概念 。 要注意區(qū)分種群 、 群落和生態(tài)系統的概念 。 種群是一定區(qū)域內的同種生物的總和;群落是一定區(qū)域內的所有的生物的總和;生態(tài)系統是一定區(qū)域內的所有的生物和其生活環(huán)境的總和 。 答案: C 江心嶼是國家 4A級旅游風景區(qū) , 島上有榕樹 、 樟樹 、 蕨類植物 、 水生植物及其他多種生物 。江心嶼上的所有生物構成 ( ) A 種群 B 群落 C 生態(tài)系統 D 植被 答案: B 例 2 (2013麗水 )如圖表示某生態(tài)系統中的食物網 , 請回答問題: (1)圖中的草屬于生態(tài)系統成分中的 _。 (2)寫出該食物網中最長的一條食物鏈 _。 (3)若不考慮人為干擾,該生態(tài)系統中動物的數量能夠保持相對穩(wěn)定,其原因是 _。 解析: (1)草等綠色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 , 是生產者;兔 、鼠 、 蛇 、 貓頭鷹等動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 是消費者 。(2)每條食物鏈必須從生產者開始 , 直到沒有其他消費者可以吃它為止 。 食物鏈有:草 兔 貓頭鷹 , 草 鼠 貓頭鷹 , 草 鼠 蛇 貓頭鷹共 3條 。 其中食物鏈最長的是:草 鼠 蛇 貓頭鷹 。 (3)在生態(tài)系統中 , 各種成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 , 而是始終處于一種動態(tài)的平衡之中 , 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 , 是因為生態(tài)系統具有自動調節(jié)能力 。 答案: (1)生產者 (2)草 鼠 蛇 貓頭鷹 (3)生態(tài)系統具有自動調節(jié)能力 在生態(tài)系統中 , 能量的流動是單向的 、逐級減少的 。 某簡單生態(tài)系統中 , 甲 、 乙 、 丙三種生物間具有食物關系并構成食物鏈 , 右圖表示它們體內各自所含能量的多少 。 (1)請寫出這三種 生物構成的食物鏈: _。 (2)從生態(tài)系統組成成分看 , 除甲 、 乙 、 丙三種生物外 ,至少還有非生物的物質與能量和 _。 答案: (1)乙 甲 丙 (2)分解者 專題訓練 3 一 、 選擇題 (每小題 4分 , 共 48分 ) 1 (2013溫州 )下圖是某生態(tài)系統中的食物網示意圖 。其中表示生產者的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解析: 食物鏈的起始點是生產者 , 從圖中看出兩條食物鏈的起點都是甲 , 因此該食物網中的生產者是甲 。 答案: A 2 (2012嘉興 )如圖所示食物網中的 X、 Y、 Z生物 , 既屬于初級消費者 , 又屬于次級消費者的是 ( ) A X B Y C Z D Y和 Z 答案: B 3 (2012寧波 )2012年 2月 16日 , 某縣警方發(fā)現一村民關養(yǎng)著三只形似貓頭鷹的受傷的動物 。 經鑒定 , 該動物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烏雕鸮 。 烏雕鸮是一種大型鳥類 , 屬于雕鸮屬的動物 , 以鳥類 、 蛙 、 蛇 、 蜥蜴等動物為食 。 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 A 烏雕鸮屬于卵生動物 B 雕鸮屬中所有的鳥類是一個種群 C 在生態(tài)系統中烏雕鸮屬于消費者 D 應將受傷的烏雕鸮救治后放歸自然 答案: B 4 西藏野牛休息時 , 體態(tài)與巖石相似 , 有利于捕食和御敵 。 這種現象體現了 ( ) A 生物適應環(huán)境 B 生物依賴環(huán)境 C 環(huán)境改變生物 D 生物改變環(huán)境 答案: A 5 下列現象中 , 屬于生物對環(huán)境適應的是 ( ) A 大樹底下好乘涼 B 地衣加速了巖石的風化 C 沙漠中仙人掌的葉退化成刺 D 蚯蚓的活動使土壤更加疏松 答案: C 6. 如圖所示 , A代表的是一種鷹在一個群落中的情況 ,那么 , B可能代表的是 ( ) A 該種鷹的天敵種群 B 被鷹捕食的一個種群 C 與鷹存在互利共生關系的一個種群 D 群落中生產者數量變化的情況 答案: B 7 稻 鴨 萍共作是一種新興的農業(yè)模式 , 其中水生植物紅萍 (俗稱滿江紅 )適于陰暗的環(huán)境生存 , 可作為鴨子的飼料 , 鴨子能吃有害昆蟲 , 鴨糞肥田促進水稻生長 。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 A 紅萍 、 水稻等植物屬于生產者 B 稻田中全部的有害昆蟲屬于一個種群 C 有害昆蟲屬于農田生態(tài)系統的分解者 D 稻田中所有的紅萍和鴨子共同組成一個生物群落 答案: A 8 (2013臺州 )以下詩文或諺語與所蘊含的科學知識不對應的是 ( ) A 種瓜得瓜 , 種豆得豆 生物的變異現象 B 螳螂捕蟬 , 黃雀在后 生物間的食物關系 C 落紅不是無情物 , 化作春泥更護花 自然界的物 質循環(huán) D 人間四月芳菲盡 , 山寺桃花始盛開 溫度影響植 物開花 答案: A 9 如圖為某湖泊近一百年來每個月的平均水位變化圖 。在長期的變化中 , 能終年生存于該湖泊的魚類最可能具有的特征是 ( ) A 需水較深的湖泊 B 具能快速游動的流線型身體 C 在淺水的下層泥濘中仍能存活 D 在環(huán)境惡劣時具改變性別的能力 答案: C 10 雷鳥羽毛在冬天呈白色 , 春天換為灰色 , 這是生物的一種現象 。 下列現象與此不相類似的是 ( ) A 蚯蚓活動使土壤更肥沃 B 變色龍的體色隨環(huán)境顏色而變化 C 仙人掌的葉退化成針形 D 有些樹木秋天落葉 , 有些四季常青 答案: A 11 在天然的草原生態(tài)系統中 , 若狼由于某種疾病而大量死亡 , 下圖中曲線能正確表示較長時間內兔群數量變化的是 ( ) 答案: D 12 (2013紹興 )如圖所示 , 將生長良好的甲 、 乙 、 丙 3盆植物放在陽臺上 , 甲盆定期澆適量水 , 乙 、 丙兩盆不澆水 。 15天后 , 甲 、 丙兩盆植物均存活 , 乙盆植物枯死 。對此實驗 , 下列解釋或推論合理的是 ( ) A 乙盆植物因缺水枯死 B 仙人掌能存活是因為發(fā)生了變異 C 若給仙人掌定期澆水 , 其葉會轉變成闊葉 D 闊葉植物能進化成仙人掌等葉成刺狀的植物 解析: 甲盆定期澆適量水 , 乙盆不澆水 。 15天后 , 甲盆植物存活 , 乙盆植物枯死 。 通過甲乙做對比可知 , 乙盆植物因缺水枯死 , 水是影響乙生活的因素 。 仙人掌的葉退化成刺 , 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 , 是對干旱環(huán)境的一種適應 , 給仙人掌定期澆水 , 短期內不可能使其葉轉變成闊葉 。 答案: A 二 、 非選擇題 (共 52分 ) 13 (9分 )(2013衢州 )據 衢州晚報 報道 , 衢州市常山縣引進并試種了名為 “ 竹稻 ” 的糧食新品種 。 竹稻是青皮竹與水稻雜交所得 , 它們的生殖細胞能進行染色體配對 , 形成受精卵 , 從而發(fā)育成竹稻種子 。 請回答: (1)青皮竹與水稻雜交得到竹稻 , 這種生殖方式屬于_生殖 (選填 “ 有性 ” 或 “ 無性 ” )。 (2)若某竹稻田中部分生物的食物關系如圖所示。從生態(tài)系統的成分來看,竹稻屬于 _。寫出其中最短的食物鏈 _。 答案: (1)有性 (2)生產者 竹稻 鼠 鷹 14 (12分 )(2013寧波 )小科同學走近一魚塘邊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