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當代文學論文-文學性與歷史性的融通.doc_第1頁
現當代文學論文-文學性與歷史性的融通.doc_第2頁
現當代文學論文-文學性與歷史性的融通.doc_第3頁
現當代文學論文-文學性與歷史性的融通.doc_第4頁
現當代文學論文-文學性與歷史性的融通.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現當代文學論文-文學性與歷史性的融通【內容提要】海登懷特的歷史詩學充滿了強烈的反本質主義色彩,他認為“文學性”的語言建構了多種對象,鑄就了各式的想象或概念。歷史學家不僅賦予過去的事件以實在性,也賦予它們以文學性,文學性與歷史性在歷史修撰中走向融合:用來敘述事件的歷史話語充滿了隱蔽的詩意內涵;由敘述所形成的歷史文本具有深層的詩性結構;在以上基礎上建構的歷史詩學呈現出明顯的詩化形態(tài)。【關鍵詞】文學性;歷史性;海登懷特;歷史詩學20世紀的知識譜系使“文學性”和“歷史性”分別成為文學和歷史的專有屬性,因而“文學性”與“歷史性”在學科分類的知識格局和科學視野中曾走向對立。諸多論者都曾將“文學性”問題歸結為“什么是文學”的問題,如喬納森卡勒就提出“什么是文學”的問題可從兩個角度加以理解:一是“關于文學的一般性質”;二是“文學與其他活動的區(qū)別”。這一理解使我們清晰地看到論者在眾多話語中尋求文學獨立地盤的努力。以“歷史性”而論,即使是反對史學中的自然科學或實證主義思潮的柯林武德也指出,“一門科學與另一門科學不同,在于它要把另一類不同的事物弄明白。歷史學要弄明白的是哪一類事物呢?我的答案是resgestae活動事跡:即人類過去的所作所為。”這一論析同樣可以看到歷史研究者對歷史事實的“圈地運動”。然而,隨著“語言學的轉向”,“意義本體論”受到嚴峻挑戰(zhàn),語言活動與實際世界的指稱關系被割斷而走向反本質主義。維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說”以形象的描述為“文學性”與“歷史性”的通約提供了合法的理論支撐,使“文學性”與“歷史性”從沖突走向融合。海登懷特自信地宣言,史學家對過去現象的表現以及對這些現象所做的思考是“文學性的”,即“詩性的”和“修辭性的”;“文學性”決非限制了“歷史學家的身份”,“恰恰是他們話語中的這種藝術或文學成分”“鞏固了他們作為經典歷史作家的地位?!逼錃v史詩學撼動了文學性與歷史性之間的堅韌藩籬。歷史話語的詩意內涵經典作家往往從哲學基本問題的角度將歷史的客觀性界定為歸根到底意義上的物質性,因此,建立在此基點上的歷史被認為是用歷史話語撰寫的具有真實性或客觀性的事實。將歷史學的“真理”與“科學”相聯(lián)系,使歷史與文學相分離,都是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物,無論是作為“符合性的真理”還是“融貫性的真理”都賦予了歷史的絕對客觀性。然而,歷史是發(fā)生在過去的事件,是通過文字或符號而再現或表現的事件,而且是歷史學家通過解釋文字或符號的涵義而再現或表現的事件,這就使具有詩意內涵的解釋性語言在其中大有可為。海登懷特認為,“歷史領域中的要素通過按事件發(fā)生的時間順序排列,被組織成了編年史;隨后編年史被組織成了故事,其方式是把諸事件進一步編排到事情的場景或過程的各個組成部分中”。隨著科學主義和絕對主義的衰退,“歷史研究已經受到質疑,其探求真相的能力完全被否定了”,后現代主義認為,“撰寫歷史不是一件尋找真相的工作,而是在表現歷史學家的政治理念”。因為歷史話語是一種敘事話語,而“敘事只是構筑了關于事件的一種說法,而不是描述了它們的真實狀況;敘事是施為的而不是陳述的,是創(chuàng)造性的而不是描述性的”。這意味著歷史事實是已經不再可能被直接感知的,在本質上是已經不在場的,而為了將其建構為人們思辨的對象,它們必須被敘述,這種敘述是語言凝聚、替換、象征化和某種貫穿著文本產生過程的產物,再現甚至表現過去發(fā)生的事件。海登懷特指出:“歷史敘事是指敘事作為語言人工品,用來構成已逝去因此不再受試驗和觀察所控制的結構模式和工序”,“歷史的語言虛構形式同文學上的語言虛構有許多相同的地方,它們與科學領域的敘述不同。”海登懷特所揭示的歷史話語的詩意內涵是以弱化、淡化以至消解語言的邏輯功能獲得的。眾所周知,20世紀西方主要學術流派的討論都是以語言問題為中心而展開,大都訴諸語言的多義性、表達的隱喻性、意義的增生性,將語詞從邏輯法則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返回其日常用法,回歸其具體性、生動性和詩意性,極力彰顯語詞無所不能的魔力。海登懷特將“文學性”延伸到了傳統(tǒng)觀念認為的最不可能的歷史領域,在他看來,如果說年代紀和編年史較少人工過濾的痕跡,比較接近事件的真相,那么,歷史書籍中的歷史事實經過了篩選、編排、解釋并因此具有了敘事功能之后,顯然就成了虛構的產物,成了主觀構造的歷史。那就使歷史敘事與文學敘事沒有區(qū)別,歷史話語也就相似于文學話語。為了揭示歷史話語的詩意內涵,海登懷特根據傳統(tǒng)詩學和近代語言理論關于詩性語言或比喻性語言的分析識別了話語的四種主要轉義:隱喻、轉喻、提喻和反諷,而轉喻、提喻和反諷都是隱喻的一種,并認為“我們話語總是有從我們的數據溜向意識結構的傾向,我們正是用這些意識結構來捕捉數據的?!彪m然轉義是所有現實性話語都試圖逃離的,但這種逃離是徒勞的,由所有話語建構的客體都是轉義的結晶。海登懷特認為歷史話語的詩意內涵是通過隱喻來實現的?!半[喻根本上是表現式的”,“在隱喻(字面上是轉移)中,諸現象能夠根據其相互間的相似性與差異,以類比或者明喻的方式進行描述”,面對兩個對象的顯然不同,隱喻強調的是二者之間的同一性,因此,隱喻的主要作用不在于對語言形式的修飾,而是具有巨大的創(chuàng)造力,它擴展了語言,創(chuàng)造了“自有的表述”所無法表述的東西,以認同的方式和用非現實的、情意性的邏輯建構了一種觀念世界,超越了線形關系和思維的線形過程,克服了邏輯常識的障礙,發(fā)現了事物“本質”間的關系,使無序的世界有序化。人類藉此建構世界并體驗萬物的可親,同時也給人們提供了充分自由的想象空間。那么,隱喻作為一種啟發(fā)性規(guī)則,控制著歷史解釋,從而也控制著歷史的意義,它利用真實事件和虛構中的常規(guī)結構之間的隱喻式的類似性來使過去的事件產生意義。這種比喻實在論是一種深層次的文學性與歷史性的融合觀念。雖然海登懷特承認比喻性語言表述的實在其實就是一種想象,但實在與想象之間并不存在矛盾,因為實在不能被直接理解,惟有通過訴諸于語言的想象才能接近,因為“甚至在最簡單的散文話語中,甚至在再現客體只不過是事實的情況下,語言運用本身也能在所描寫的現象之下或背后投射輔助意思。這層輔助意思完全不顧事實本身而存在,而且不顧文本在超描寫的、純粹分析和闡釋的層面所提供的清晰論證。比喻的層面產生于建構的過程,其性質是詩意的”。歷史文本的詩性結構如果說歷史話語的詩意內涵只是形成了歷史局部的“文學性”,那么,歷史文本的詩性結構則創(chuàng)造了具有“文學性”的整體歷史。海登懷特稱,無論是歷史學家的歷史著作,還是歷史哲學家的歷史哲學著作,都借用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方式,在形式上都存在與文學作品一樣的語言深層結構,即詩性結構。他坦言,為了確定經典作家的著作中確實出現過的不同歷史過程概念的家族特征,“將把歷史作品看成是它最為明顯地要表現的東西,即以敘事性散文話語為形式的一種言辭結構?!睘榇?,他將19世紀的歐洲歷史闡釋成以歷史想象的深層結構為根基而建構的歷史,他努力確認史學家如米什萊、蘭克、托克維爾、布克哈特和歷史哲學家黑格爾、馬克思、尼采、克羅齊等記述歷史事件的結構構成。在他看來,這些史學家和哲學家的地位賴于他們思考歷史及其過程時預構的而且是特別的詩意本性?!昂诟駹柊哑蒸斒繃铱闯墒菤v史發(fā)展的頂峰,麥考來把英國的憲法體制看成是歷史發(fā)展的頂峰。其實,成其為所謂歷史發(fā)展的頂峰的,既不是普魯士國家也不是英吉利憲法,而是黑格爾、麥考來本人以及他們的構思。”海登懷特對他們的構思進行了情節(jié)化、形式論證、意識形態(tài)蘊涵的解釋。歷史文本的詩性結構仍然是由語言構成的。因為結構的要素是由歷史學家語言的風格來確定,歷史學家在敘述歷史時,有意識地運用不同的語言風格,有效地引導讀者按照歷史學家設想的方式進行歷史理解。而歷史學家設想的方式就是他們所預設的不同的歷史敘述所共同具有的詩性結構。海登懷特努力在不同的歷史敘事中尋找共同的詩性結構,在不同的歷史學家和歷史哲學家的不同歷史思維中挖掘相同的結構因素。歷史與文學一樣,也參與了對意識形態(tài)問題的“想象的”解決,歷史作為敘事,使用了“想象性”話語中常見的結構,提供了一種理解歷史的形式。他對歷史修撰和歷史研究的研究都以文學和文學理論的特定模式和概念為基礎,將歷史認同為與文學具有相同敘事性的話語模式,著力將歷史敘事與修辭技巧相結合、歷史意識與重建歷史相結合、解釋歷史與建構歷史相結合,而極大地彰顯了歷史文本的詩性結構。為了呈現歷史文本的詩性結構,海登懷特采取了形式主義的方法。他的元史學:十九世紀歐洲的歷史想象以新名詞“元史學”來代替性地表述“思辨的歷史哲學”之義,不僅內含著對“思辨的歷史哲學”這一原型歷史哲學的回歸,而且為他從更具體的形式主義的層面闡述關于歷史思想模式的一般結構理論奠定了重要的邏輯基礎。他著意闡明歷史學家特意選擇某個中心進行敘述的目的,揭示歷史文本所包含的歷史學家的某種思辨的歷史哲學。歷史敘事在編織過程中的一些結構性要素如故事的開頭、中間、結局等的組織和言說都與歷史意義的構成聯(lián)系在一起,故事被認可為一種歷史認識的形式,歷史敘述也就成為歷史學家或歷史哲學家詩性感悟的形式化,歷史學家在歷史表現中充滿了強烈的詩性感悟??梢哉f,我國古代的歷史經典史記就是對這一情形的完整注釋:由司馬遷詩性感悟的形式化所構筑的歷史敘述得以確認,史記被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歷史與文學的雙重文本地位獲得鞏固。眾所周知,由于李陵事件,即使具有強烈的歷史正義感的史官司馬遷也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個人情感支配其歷史敘述的情形,在形式上將項羽列入“本紀”,將刺客們歸入“列傳”進行激情敘述,他置國家意識形態(tài)約定俗成的天子、忠臣、百姓、叛臣的等級文化地位系統(tǒng)于不顧,而是將叛臣和逆民編排進歷史敘述的正式文本并置于較高地位,而且在“本紀”、“世家”、“列傳”的每篇都通過或為序或為贊的“太史公日”充分表達自己的歷史洞見和個人情感,史記也因此既成為震古爍今的史詩,也是憤激勃勃的抒情詩。而且史記作為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司馬遷寫韓信的時候不是從某年某月韓信出生在什么地方這樣開頭,而是直接寫了韓信胯下受辱的一幕。這種結構顯然融入了司馬遷的詩性感悟,而正是作者詩性感悟的形式化,才打動了一代一代讀者,才使這一史學經典產生了恒久不衰的藝術魅力。而且,歷史都是由人敘述的,敘述人不一樣,呈現出來的歷史面貌也不一樣,比如同樣一段歷史,在司馬遷和班固的筆下就有區(qū)別。這種情形從表層看與詩性的語言有關,但海登懷特認為更根本的是詩性結構,為了說明過去實際發(fā)生的事情,歷史學家必須先將文獻中記載的整組事件預構成一個可能的、概略的知識客體,這種預構行為是詩性的,預構者具有“諸異教民族最初創(chuàng)始人的那種心靈狀態(tài),渾身是強烈的感覺力和廣闊的想象力”。也就意味著在史學家自己的意識系統(tǒng)中,預構是前認知的和未經批判的,其結構的構成也是詩性的。海登懷特遵循維柯的詩性智慧,證明每一位歷史學家或歷史哲學家的詩性預構行為最終都構成了他們獨特的歷史哲學,即歷史詩學:歷史永遠無法絕對客觀,盡管在歷史的研究中仍然要盡量摒棄主觀的東西。歷史詩學的詩化形態(tài)海登懷特所揭示的歷史話語的詩意內涵、歷史文本的詩性結構澆鑄了其歷史詩學的詩化形態(tài)。這一詩化形態(tài)不僅因為其文本的形式主義美學意義顯得特別引人注目,而且在語言學轉向之后因歷史表現問題成為當代西方歷史哲學的核心問題而使形式置于內容之上其意識形態(tài)意蘊格外深沉。海登懷特的歷史詩學的詩化形態(tài)不僅示范性地體現了后現代語境下歷史表現將形式置于內容之上的現實,而且其詩化形態(tài)本身也昭示了包括海登懷特自身歷史詩學在內的任何詩性預構的理論都需要在理解和解釋中存在的學術取向。首先,海登懷特的歷史詩學充分體現了形式主義文學批評的內涵和操作規(guī)程。他對歷史研究的研究達到了高度的形式化和技術化,他通過形式化的方法竭力證明和挖掘歷史表現形式中隱含的詩化因素。他將歷史著述分成編年史、故事、情節(jié)化模式、形式論證模式、意識形態(tài)蘊涵模式五個層次,其中編年史和故事是歷史講述中的原始要素,情節(jié)化、形式論證、意識形態(tài)蘊涵三種模式不僅是史學家編排故事的方式,而且也是史學家解釋歷史的模式。他以19世紀歐洲的四位歷史學家米什萊、蘭克、托克維爾、布克哈特和四位歷史哲學家黑格爾、馬克思、尼采、克羅齊的歷史寫作為例,幾乎是公式化地分別套用了弗萊在批評的剖析中所歸納的四種文學原型所提供的線索區(qū)分了浪漫式的、悲劇的、喜劇的、諷刺式的四種情節(jié)化模式;根據斯蒂芬佩珀在世界的構想中的分析區(qū)分了形式論的、機械論的、有機論的、情境論的四種形式論證范式;借鑒卡爾曼海姆在意識形態(tài)與烏托邦中的論證細分了無政府主義的、激進主義的、保守主義的、自由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蘊涵模式,然后就是三種解釋模式中每一種解釋模式下四種類型相互之間的排列組合。雖然哈貝馬斯認為“從理論上講,一切命題都應該能夠用公式化的語言加以表達或者都能夠用這種語言的陳述加以轉換,而不管它所涉及的是同義反復的陳述還是包含著經驗內容的命題”,“理論命題乃是純粹的語言要素演算”,“公式化的陳述是從一切不是處在符號關系層面上的成分中提煉而成的”,但由于海登懷特的這些套用都包含著假設、理解和解釋,就會否認或消解經驗事實和經驗命題之間的區(qū)分。于是,情節(jié)化、形式論證、意識形態(tài)蘊涵及其各自的子系統(tǒng)之間的特定組合關系就形成了米什萊的浪漫式情節(jié)、形式主義論證和自由主義意識形態(tài)蘊涵;蘭克的喜劇式情節(ji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