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研究論文-中國農村土地對農民多重效用的分布及年齡差異實證研究--以甘肅、湖北、江蘇和上海為例.doc_第1頁
農村研究論文-中國農村土地對農民多重效用的分布及年齡差異實證研究--以甘肅、湖北、江蘇和上海為例.doc_第2頁
農村研究論文-中國農村土地對農民多重效用的分布及年齡差異實證研究--以甘肅、湖北、江蘇和上海為例.doc_第3頁
農村研究論文-中國農村土地對農民多重效用的分布及年齡差異實證研究--以甘肅、湖北、江蘇和上海為例.doc_第4頁
農村研究論文-中國農村土地對農民多重效用的分布及年齡差異實證研究--以甘肅、湖北、江蘇和上海為例.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農村研究論文-中國農村土地對農民多重效用的分布及年齡差異實證研究-以甘肅、湖北、江蘇和上海為例一、問題的提出土地對農民究竟意味著什么?這是有關學者和政策決策者關心的重要問題之一。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錫文等曾經多次表示,土地是農民最可靠的基本生活保障;一些學者也在研究中認為土地對農民有基本生活保障效用(鮑海君等,2002;樊小鋼,2003;賴盛中,2003;李郁芳,2001;梁鴻,2000;錢忠好,2003;袁春瑛等,2002;張啟春,1999;朱明芬,2003;徐琴,2003);我們研究提出了土地對農民有多重效用,并研究了土地對農民多重效用的測算方法(劉紅梅等,2000;王克強等,2003),還研究了從土地基本生活保障向社會保險過渡的條件和困難(王克強,2005)。本文研究土地對農民的多重效用相對大小及其均值排序在年齡之間的一致性,分析各效用的分布狀況,并檢驗各效用是否存在年齡差異。二、甘肅、湖北、江蘇和上海調查的基本情況(一)總體樣本情況在這次調查中,把全國分為三大部分:東部、中部、西部,它們的代表省(市)分別是上海和江蘇、湖北、甘肅,其有效樣本分別為46、146、436、900,總有效樣本1528個。(二)年齡變量的取值及其分布被調查者主要集中在25歲55歲,平均年齡在41歲。為了研究問題的方便,我們把被調查者按年齡進行分組,小于30歲為第一組,大于等于30歲而小于45歲為第二組,大于45歲為第三組,上述三組的對應值分別為1、2、3。其分布如表1所示。表1四省市調查樣本的年齡分組分布情況分組變量頻數(shù)頻率有效頻率累積頻率120213.213.213.2271546.846.860.0361140.040.0100.0合計1528100.0100.0注:以下將甘肅、湖北、江蘇、上海簡稱“四省市”。三、土地對農民的效用的平均值及年齡的一致性分析(一)土地對農民多重效用的總排序對四省市的農戶總體進行統(tǒng)計分析,土地對農民的總效用為1,其中生活保障效用(FA)、就業(yè)機會效用(FB)、直接經濟效益效用(FC)、子女繼承效用(FD)、征地后可以得到補償效用(FE)、以免重新獲取時支付大筆費用效用(FF),平均值分別為0.3751、0.1383、0.2269、0.0992、0.1067、0.0538。從中可以看出,就甘肅、湖北、江蘇、上海總體調查而言,土地對農民的最大效用是生活保障效用,第二是直接經濟收益的效用,第三是提供就業(yè)機會的效用,第四是征地后得到補償?shù)男в茫谖迨亲优^承效用,第六是以免重新獲取時掏大筆錢的效用。(二)土地對農民多重效用的年齡段均值的一致性分析由于全國各年齡段的農民有很多共性,土地對各年齡段的農民的效用具有一定的共同規(guī)律,各效用平均數(shù)排序基本一致。我們把土地對各年齡段的各主要效用進行排序,結果如圖1。從圖1中可以看出:(1)三年齡段的農民中,土地對農民的社會保障效用都是最大的,且都超過了36,六大效用中,排在第一位。(2)三年齡段的農民中,土地對農民的直接經濟收益效用都超過了20,六大效用中,都排在第二位。(3)三年齡段的農民中,土地對農民的提供就業(yè)機會效用都在1215,六大效用中,都排在第三位。(4)三年齡段的農民中,征地后可以得到補償?shù)男в迷?13,六大效用中,排在第四位或第五位。(5)三年齡段的農民中,子女繼承效用都在912,除分組變量為2的家庭排在第五位外,其他都排在第四位。(6)三年齡段的農民中,以免重新獲取時掏大筆錢的效用都最小,在57之間。四、土地對農民的效用的平均值、分布及年齡差異情況(一)土地對農民的社會保障效用的分布及年齡的差異情況土地對農民的社會保障效用均值是0.3751。土地對農民的社會保障效用的比例越大,就越有可能通過建立社會化的社會保障以代替土地對農民的社會保障,越容易使之放棄土地并向非農產業(yè)轉移。如果將土地對農民的社會保障效用小于20的農戶轉向非農產業(yè),就可使7.20的農民離開土地;如果將土地對農民的社會保障效用小于30的農戶轉向非農產業(yè),就可使49.28的農民離開土地,這將大大地提高我國的工業(yè)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詳見表2。表2四省市土地對農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效用分布情況效用值頻數(shù)頻率累積頻率0.190.590.590.10.21016.617.200.20.364342.0849.280.30.437024.2173.490.40.5553.6077.090.50.625316.5693.650.61.0976.35100.00合計1528100.00土地對農民基本生活保障效用存在明顯的年齡差異。我們對“土地對農民基本生活保障效用”進行年齡的非參數(shù)Kruskal-Wallis檢驗及中位數(shù)檢驗,結果發(fā)現(xiàn),年齡的差異不顯著,如表3所示。表3土地對農民基本生活保障效用的年齡間差異檢驗卡方自由度顯著水平Kruskal-Wallis檢驗2.17120.338中位數(shù)檢驗1.21020.546(二)土地對農民提供就業(yè)機會的效用的分布及年齡的差異情況土地對農民提供就業(yè)機會效用的均值是0.1383。這一效用排在第三位,比社會保障效用和直接經濟收益效用明顯低(詳見表4)。在土地對農民的效用中,提供就業(yè)機會的效用已經不是主要的,主要原因是:(1)農業(yè)收益太低,農民的主要收益要在非農部門得來,因此對在承包地上就業(yè)看得不是很重,目前主要是老人、婦女從事一些經常性的農業(yè)生產,青壯年勞動力則是季節(jié)性地從事農業(yè)勞動。(2)承包土地規(guī)模太小,無法滿足勞動力的就業(yè),剩余農村勞動力主要在非農部門就業(yè)。表4四省市土地對農民的提供就業(yè)機會效用的分布效用值頻數(shù)頻率累積頻率0.162540.9040.900.10.236423.8264.730.20.339425.7990.510.30.41157.5398.040.40.5291.9099.930.510.07100.00合計1528100100土地對農民提供就業(yè)機會效用存在明顯的年齡差異。我們對“土地對農民提供就業(yè)效用”進行年齡的非參數(shù)Kruskal-Wallis檢驗,結果發(fā)現(xiàn),在0.05水平上,年齡的差異不顯著;進行中位數(shù)檢驗,結果發(fā)現(xiàn),年齡的差異不顯著,如表5所示。因此,可以認為土地對農民提供就業(yè)機會的效用在年齡方面的差異不顯著。表5土地對農民提供就業(yè)機會效用的年齡間差異檢驗卡方自由度顯著水平Kruskal-Wallis檢驗5.96020.051中位數(shù)檢驗3.76120.153(三)土地對農民直接經濟收益效用的分布及年齡的差異情況土地對農民直接經濟收益效用的均值是0.2269,排在第二位,但比社會(生活)保障的值明顯低(見表6)。主要原因是我國農業(yè)的比較效益低下,一般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于非農產業(yè)。表6四省市土地對農民的直接經濟收益效用分布情況效用值頻數(shù)頻率累積頻率0.133221.7321.730.10.220913.6835.410.20.358138.0273.430.30.422114.4687.890.40.51399.1096.990.5463.01100.00合計1528100100土地對農民直接經濟收益效用是否存在年齡差異?我們對土地對農民直接經濟收益效用進行年齡的非參數(shù)Kruskal-Wallis檢驗,結果發(fā)現(xiàn),年齡的差異顯著;如果進行中位數(shù)檢驗,發(fā)現(xiàn)存在顯著的差異,如表7所示。因此,可以認為該效用在年齡方面差異顯著。表7土地對農民直接經濟收益效用的年齡間差異檢驗卡方自由度顯著水平Kruskal-Wallis檢驗8.18420.017中位數(shù)檢驗10.45020.005(四)土地對農民子女可以繼承效用的分布及年齡的差異情況土地對農民子女可以繼承效用的均值是0.0992;但從分布看有兩個峰,一個是位于效用接近0值時,另一個是0.10.2時(見表8)。對于前者,有以下的原因:(1)一些已經以非農產業(yè)為主的農戶對經營農地的興趣淡化,他們也不希望子女從事農業(yè)勞動,因此對子女的繼承權看得比較輕;(2)土地規(guī)模小,對那些有比較穩(wěn)定的非農收入和非農就業(yè)的農民而言,該項資產的價值可以忽略。當然,還有五個主要的原因使農民對這一效用看得較輕:(1)我國集體土地的所有權在集體,對微觀農戶而言只有承包權和使用權,而且這一權限的年限由政府規(guī)定,現(xiàn)在延長了三十年,而我們調查的農民在有生之年大部分可以享受完這一權限,子女無法繼承;(2)目前大部分地區(qū)仍然實行“增人增地、減人減地”的辦法,繼承的實踐給農民的示范作用很?。?3)目前,農村土地承包法雖然指出了農民承包的土地可以繼承,但具體如何繼承卻沒有規(guī)定,使繼承權的實踐難以操作,農民對繼承的認識當然不足;(4)農民對新中國成立初期社會主義改造時的土地公有化都有比較深入的了解,認為國家對土地的干預是正常的,他們對土地的繼承期望值不高;(5)目前法律宣傳的是對土地使用權的繼承,對事實上存在的土地所有權的繼承沒有宣傳,且無明確的法律規(guī)定,因此造成部分農民對土地的繼承權理解不夠。表8四省市土地對農民子女可以繼承的效用的分布效用值頻數(shù)頻率累積頻率0.183454.5854.580.10.242828.0182.590.20.319712.8995.480.30.4523.4098.890.40.5130.8599.740.540.26100.00合計1528100100土地對農民子女可以繼承的效用是否存在年齡差異?我們對這一效用進行年齡的非參數(shù)Kruskal-Wallis檢驗,結果發(fā)現(xiàn),年齡的差異不顯著;進行中位數(shù)檢驗,發(fā)現(xiàn)存在顯著的差異,如表9所示。因此,可以認為土地對農民子女可以繼承效用關于年齡差異不顯著。表9土地對農民子女可以繼承效用的年齡間差異檢驗卡方自由度顯著水平Kruskal-Wallis檢驗3.60230.165中位數(shù)檢驗6.25730.044(五)土地對農民被征地后可以得到補償效用的分布及年齡的差異情況土地對農民被征地后可以得到補償效用的均值是0.1132。但從分布看峰值位于效用值小于等于0.1(見表10)時。在偏遠地區(qū)、遠離城市的農村的居民,那里的土地被征用的可能性不大,即使征用,價值補償也很少或得到補償?shù)臋C會很小,因此他們對這一效用并不看重。離城市和建設用地集中的地方越近,這一效用越大。表10四省市土地對農民的被征地后可以得到補償?shù)男в玫姆植夹в弥殿l數(shù)頻率累積頻率0.180452.6252.620.10.245729.9182.530.20.317711.5894.110.30.4291.9096.010.40.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