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1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骨科體格檢查,龐啟雄,1,檢查順序(先健側,先主動) 充分暴露,兩側對比 全面,反復,輕柔,到位。,檢查原則,2,依賴細致的臨床體檢 骨科體檢和其他專業(yè)體檢大體相同 側重于運動系統(tǒng)的檢查,尤其是脊柱和四肢的檢查 檢查時應該結合功能上和解剖上的特點,3,骨科常見的癥狀,疼痛 麻木 畸形 、包塊 跛行 關節(jié)僵硬 無力 功能障礙,4,全身體格檢查 骨科檢查(??魄闆r),體格檢查,5,全身體格檢查,發(fā)育和體型 營養(yǎng)狀態(tài) 體位 自動體位、被動體位、強迫體位 姿勢 步態(tài),6,正常步態(tài) 1.右足觸地相,左足跨步相;2.雙足觸地相;3.右足跨步相,左足觸地相,7,臀大肌癱瘓的步態(tài),股四頭肌癱瘓,屈膝畸形的步態(tài),8,跨階步態(tài),肢體長短不等的步態(tài) 1.長肢(左側)屈膝步態(tài); 2.短肢(左側)馬碲步態(tài),9,剪刀步態(tài),10,按程序: 視診 觸診 叩診 聽診 動診 測量 特殊試驗,骨科體格檢查,11,充分暴露 雙側對比 動靜結合 指示引導 系統(tǒng)檢查與局部檢查相結合 客觀檢查與主觀癥狀相結合 手法規(guī)范,避免加重損傷和促進擴散 外固定時檢查感覺、血運及固定情況,骨科體格檢查注意事項,準確的結果判斷,12,步態(tài)姿勢、軸線(各方向和體位觀察四肢和軀干) 局部皮膚有無發(fā)紅、發(fā)紺、色素沉著、發(fā)亮或靜脈怒張 軟組織有無腫脹和淤血 肌肉有無萎縮或肌纖維顫動 有無包塊,顏色如何 瘢痕、創(chuàng)面、竇道、分泌物及其性質 傷口形狀與深度,有無異物殘留及活動性出血 局部包扎和固定情況 有無畸形,如肢體長短、粗細或者成角畸形,視 診,13,人體關節(jié)活動的三個平面,14,軸線,15,身體直立位的正常姿態(tài)及重心線 1.背面觀;2.側面觀,16,正常上肢及下肢的力線 1.正常上肢和線;2.正常下肢力線,17,壓痛:部位、深度、范圍、程度和性質 各骨性標志有無異常 有無異?;顒蛹肮遣粮?局部溫度和適度,雙側對比 包塊:部位、硬度、大小、活動度、與鄰近組織關系、波動感 肌肉有無痙攣或萎縮 與骨科相關的神經系統(tǒng)檢查:感覺、運動、反射、自主神經,觸 診,18,主要檢查有無叩擊痛 軸向叩擊痛(傳導痛) 棘突叩擊痛 脊柱間接叩痛 神經干叩擊征(Tinel征),叩 診,19,彈響和摩擦音 骨傳導音 肢體血流雜音,聽 診,20,主動運動 肌力測定 關節(jié)主動運動功能 角度測量(中立位0度法) 被動運動 與主動運動方向相同的被動運動 與主動運動方向不同的被動運功,如牽拉擠壓、側方擠壓等 異常活動 關節(jié)強直 關節(jié)運動范圍減小 關節(jié)運動范圍超常 假關節(jié)活動,動 診,21,肌力評級標準 0級:肌力完全消失,無活動 I級:肌肉能收縮,關節(jié)不活動 II級:肌肉能收縮,關節(jié)稍活動,但不能對抗肢體重力 III級:能對抗肢體重力使關節(jié)活動,但不能抵抗阻力 IV級:能抵抗外來阻力,但肌力較弱 V級:肌力正常,22,肢體長度測量,骨性標志點 肢體和關節(jié)周徑測量 肢體軸線測定 關節(jié)運動角度測量 畸形疾患的測量,量 診,23,量 診-長度,24,關節(jié)測量方法-中立位零度法,25,骨科相關的神經系統(tǒng)檢查 感覺檢查,淺感覺 觸覺 痛覺 溫度覺 深感覺 關節(jié)覺 位置覺,復合感覺 皮膚定位覺 兩點分辨覺 實體辨別覺 體表圖形覺,26,27,骨科部位特殊檢查,28,頸部特殊試驗,29,臂叢神經牽拉試驗:又稱Eaten試驗。此試驗之機制是使神經根受到牽拉,觀察是否發(fā)生患側上肢反射性痛。檢查時,讓患者頸部前屈,檢查者一手放于頭部病側,另一手握住患肢的腕部,沿反方向牽拉,如感覺患肢有疼痛、麻木則為陽性。見于神經根型頸椎病、臂叢損傷、前斜角肌綜合征。,30,頭部叩擊試驗:病人坐位,醫(yī)生以一手平置于患者頭部,掌心接觸頭項,另一手握拳叩擊放置于頭頂部的手背。若病人感到頸部不適、疼痛或上肢(一側或兩側)痛、酸麻,則該試驗為陽性。見于神經根型頸椎病。,31,椎間孔擠壓試驗:又稱Spurting試驗。讓患者取坐位,頭部微向病側側彎,檢查者立于患者后方,用手按住患者頂部向下施加壓力,如患肢發(fā)生放射性疼痛即為陽性。見于神經根型頸椎病。,32,轉身看物試驗:讓患者觀看自己肩部或身旁某物,若患者不能或不敢貿然轉頭或轉動全身觀看,說明頸椎或頸肌有疾患,如頸椎結核、頸椎強直、“落枕”等。,33,頸椎間孔分離試驗:檢查者一手托住患者頦下部,另一手托住枕部,然后逐漸向上牽引頭部,如患者感到頸部和上肢的疼痛減輕,即為陽性。該試驗可以拉開狹窄的椎間孔,減少頸椎小關節(jié)周圍關節(jié)囊的壓力,緩解肌肉痙攣,減少神經經根的擠壓和刺激,從而減輕疼痛。,34,椎動脈扭曲試驗:用于檢查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坐位、頭頸放松,檢查者站在患者身后,雙手抱住患者頭枕兩側,將患者頭向后仰的同時轉向一側,若出現眩暈則為陽性。,35,阿德森試驗(Adson)*:患者坐位,用手指觸摸患者的橈動脈,同時將其上肢外展后伸并外旋,然后囑患者深吸氣并把頭部下頜向患側旋轉,若出現橈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并出現頸、肩、背疼為陽性。常見于頸肋、前斜角肌綜合癥及胸廓出口綜合征,也見于頸椎病、頸髓腫瘤及頸部腫瘤引起的臂叢神經受壓。需加以鑒別,36,挺胸試驗:醫(yī)者摸及患肢的橈動脈,囑患者立正盡量將肩部轉向后下方作挺胸動作,若橈動脈搏動減少或消失即為陽性。常見于檢查胸廓出口綜合征。,37,前屈旋頸試驗:也稱Fenz試驗。先將患者頭部前屈繼而向左右旋轉,如頸椎出現疼痛即為陽性,多提示有頸椎骨關節(jié)病。,38,胸腰椎特殊試驗,39,胸廓擠壓試驗:檢查者兩手分別置于被檢查者胸骨和胸椎處,前后擠壓胸廓,在將兩手分別放置在胸廓兩側,向中間擠壓,可引起被檢查者骨折處劇烈疼痛,稱胸廓擠壓試驗陽性。,40,屈頸試驗:可讓患者平臥,四肢自然放平,檢查者一手托于患者枕部,另一手按于患者胸前。徐徐將患者頸部屈曲,若能夠引發(fā)患者腰痛及下肢放射痛,即為陽性。 此試驗原理是:屈頸使枕部離開床面,可令脊髓上升cm左右,并使硬膜及神經根受到牽拉,加重了已經發(fā)生病變的神經根的緊張程度。多用于脊髓型,41,坐位屈頸(Lindner)試驗:患者坐位,雙腿伸直,然后頸部前屈,如出現下肢放射性疼痛,或患者為減輕牽拉痛而不自主屈膝,即為陽性。陽性見于椎間盤突出癥或坐骨神經受壓。,42,仰臥挺腹試驗:,通過增加椎管內壓力,刺激神經根產生疼痛,以診斷椎間盤突出癥,具體操作分4個步驟。 第1步:病人仰臥,雙手放在腹部或身體兩側,以頭枕部和雙足跟為著力點,將腹部及骨盆用力向上挺起,若患者感覺腰痛及患側傳導性腿痛即為陽性。若傳導性腿痛不明顯,則進行下一步檢查。,43,第2步:患者保持挺腹姿勢,先深吸氣后暫停呼吸,用力鼓氣,直至臉面潮紅約30秒鐘左右,若有傳導性腿痛即為陽性。第3步:在仰臥挺腹姿勢下,用力咳嗽,若有傳導性腿痛即為陽性。第4步:在仰臥挺腹姿勢下,檢查者用手輕壓雙側頸內靜脈,若出現患側傳導痛即為陽性。,44,Schober試驗:令患者直立,在背部正中線髂嵴水平作一標記為零,向下5cm作標記,向上10cm再作另一標記,然后令患者彎腰(雙膝保持直立)測量兩個標記間距離,若增加少于4cm即為陽性。陽性說明腰椎活動度降低,見于強直性脊柱炎中晚期。,45,屈膝屈髖試驗(仰臥屈髖試驗),患者仰臥位,雙腿靠攏,囑其盡量屈曲髖、膝關節(jié),檢查者也可兩手推膝使髖、膝關節(jié)盡量屈曲,使臀部離開床面,腰部被動前屈,若腰骶部發(fā)生疼痛,即為陽性。若行單側髖、膝屈曲試驗,患者一側下肢伸直,檢查者用同樣方法,使另側髖、膝關節(jié)盡量屈曲,則腰骶關節(jié)和骶髂關節(jié)可隨之運動。,46,若有疼痛即為陽性,表示有閃筋扭腰、勞損,或者有腰椎椎間關節(jié)、腰骶關節(jié)或者骶髂關節(jié)等病變。但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該試驗為陰性。,47,拾物試驗:多用于小兒腰部前屈運動的檢查?;純河诘厣鲜拔?,患兒屈膝屈髖而不彎腰為陽性,表示患兒脊柱有功能障礙,多半為脊柱結核。,48,(兒童)腰部伸展試驗:患兒俯臥,檢查者用雙手提起患兒雙足,將兩下肢及骨盆輕輕上提,如有腰椎病變,由于肌痙攣,腰部保持僵直,生理前凸消失。,49,直腿抬高試驗:患者仰臥,伸膝,被動抬高患肢。正常人神經根有4mm滑動度,下肢抬高到6070始感腘窩不適。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神經根受壓或粘連使活動度減少或消失,抬高在60內即可出現坐骨神經痛,陽性率約為90%。,50,直腿抬高加強實驗:在直腿抬高試驗陽性時,緩慢降低患肢高度,待放射痛消失,這時再被動背屈患肢踝關節(jié)以牽拉坐骨神經,又出現放射痛,51,健側直腿抬高加強實驗: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有時因突出髓核較大,抬高健側下肢也可因牽拉硬脊膜而累計患側誘發(fā)患側坐骨神經產生放射痛。,52,腰椎側凸: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為減輕疼痛的姿勢性代償畸形,如髓核突出于神經根外側,上身向健側彎曲,腰椎凸向患側可松弛受壓神經根;當突出的髓核在神經根內側時,上身向患側彎曲,腰椎凸向健側可緩解疼痛。如神經根與脫出的髓核已有粘連,則無論腰椎凸向何側均不能緩解疼痛。,53,腋下型彎向患側,肩上型彎向健側,髓核突出方向與姿勢關系,54,股神經牽拉試驗:患者俯臥、屈膝,檢查者將小腿上提或盡力屈膝,出現大腿前側放射性疼痛者為陽性,見于股神經受壓,多為腰3-4間盤突出癥。,55,鞠躬試驗(Neri試驗):患者站立做鞠躬動作,出現患肢后側放射性疼痛為陽性,提示坐骨神經受壓。,56,Schober試驗:令患者直立,在背部正中線髂嵴水平作一標記為零,向下5cm作標記,向上10cm再作另一標記,然后令患者彎腰(雙膝保持直立)測量兩個標記間距離,若增加少于4cm即為陽性。陽性說明腰椎活動度降低,見于強直性脊柱炎中晚期。,57,骨盆特殊試驗,58,骨盆擠壓試驗或分離試驗:患者仰臥位,檢查者雙手將兩側髂棘用力向外下方擠壓,稱骨盆分離試驗。反之,雙手將兩髂骨翼向中心相對擠壓,稱為骨盆擠壓試驗。見于骨盆環(huán)骨折。,59,“4”字試驗:患者仰臥,患肢屈髖、屈膝,并外展、外旋,外踝置于對側大腿上,兩腿相交成“4”字,檢查者一手固定骨盆,一手于膝內向下壓,若骶髂關節(jié)痛,則為陽性。見于骶髂關節(jié)勞損、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結核、股骨頸骨折。,60,床邊試驗:患者仰臥位,患側靠床邊使臀部稍能突出,大腿能垂下為宜,對側下肢屈髖、屈膝,雙手抱于膝前。檢查者一手扶住髂嵴,固定骨盆,另一手將垂下床旁的大腿向地面方向加壓,能誘發(fā)骶髂關節(jié)處疼痛則為陽性,意義同“4”字試驗。,61,伸髖試驗:患者俯臥位,屈膝至90,檢查者一手壓住患側骶髂關節(jié),一手向上提起患側小腿,如能誘發(fā)骶髂關節(jié)部位疼痛,則為陽性,意義同“4”字試驗。腰大肌膿腫及早期髖關節(jié)結核可有此體征。,62,斜扳試驗:患者仰臥,健側腿伸直,患側腿屈髖,屈膝各90 ,醫(yī)者一手扶住膝部,一手按住同側肩部,然后用力使大腿內收,并向下按膝部,如骶髂關節(jié)疼痛為陽性。,63,單髖后伸試驗:患者俯臥,兩下肢并攏伸直,醫(yī)者一手按住骶骨中央部,另一手肘部托住患側大腿下部,用力向上抬起患肢,使之過度后伸,如骶髂關節(jié)疼痛為陽性。檢查骶髂關節(jié)有否病變,64,并腿屈髖試驗:患者仰臥,醫(yī)者握踝部,使雙下肢并攏,并被動作直腿屈髖動作,若小于60者為陽性。檢查臀肌攣縮癥,65,坐位交腿試驗:囑患者坐位,交叉雙腿,不能完成者為陽性。檢查臀肌攣縮癥。,66,Ober征:患者側臥,健側在下,并使髖膝呈屈曲狀。檢查者一手固定骨盆,另手握住患肢踝部,使膝關節(jié)屈曲90 狀,之后屈髖、外展再伸直。此時放松握踝的手,使患肢自然落下,正常人應落在健肢之后方,如不能落下(或落在健肢的前方),則為陽性。檢查髂脛束攣縮。,67,髖部特殊檢查,68,髖關節(jié)屈曲攣縮試驗:又稱托馬斯(Thomas)征?;颊哐雠P,將健側髖膝關節(jié)盡量屈曲,大腿貼近腹壁,使腰部接觸床面,以消除腰前凸增加的代償作用。再讓其伸直患側下肢,若患肢隨之蹺起而不能伸直平放于床面,即為陽性征。說明該髖關節(jié)有屈曲攣縮畸形,并記錄其屈曲畸形角度。,69,髖關節(jié)過伸試驗:又稱腰大肌孿縮試驗?;颊吒┡P位,患側膝關節(jié)屈曲90,醫(yī)生一手握其踝部將下肢提起,使髖關節(jié)過伸。若骨盆亦隨之抬起即為陽性征。說明髖關節(jié)不能過伸。腰大肌膿腫及早期髖關節(jié)結核可有此體征。,70,單腿獨立試驗:又稱屈德倫堡(Trendeienburg)征。此試驗是檢查髖關節(jié)承重機能。先讓患者健側下肢單腿獨立,患側腿抬起,患側臀鄒襞(骨盆)上升為陰性。再讓患側下肢單腿獨立,健側腿抬高,則可見健側臀皺襞(骨盆)下降,為陽性征。表明持重側的髖關節(jié)不穩(wěn)或臀中、小肌無力。任何使臀中肌無力的疾病均可出現陽性征。,71,下肢短縮試驗:又稱艾利斯(Allis)征?;颊哐雠P,雙側髖、膝關節(jié)屈曲,足 跟平放于床面上,正常兩側膝頂點等高、若一側較另一側低即為陽性征。表明股骨或脛腓骨短縮或髖關節(jié)脫位。,72,望遠鏡試驗:又稱套迭征?;颊哐雠P位,醫(yī)生一手固定骨盆,另一手握患側腘窩部,使髖關節(jié)稍屈曲,將大腿縱向上下推拉,若患肢有上下移動感即為陽性征。表明髖關節(jié)不穩(wěn)或有脫位,常用于小兒髖關節(jié)先天性脫位的檢查。,73,74,髖外展外旋試驗,又稱“4”字試驗:患者仰臥位,被檢查一側下肢膝關節(jié)屈曲,髖關節(jié)屈曲、外展、外旋,將足架在另一側膝關節(jié)上,使雙下肢呈“4”字形。檢查者一手放在屈曲的膝關節(jié)內側,另一手放在對側髂前上棘前面,然后兩手向下按壓,如被檢查側骶髂關節(jié)處出現疼痛即為陽性。說明有髖部病變或骶髂關節(jié)病變。主要是髖部檢查順帶著檢查骶髂關節(jié)。,75,蛙式試驗:患兒仰臥,將雙側髖膝關節(jié)屈曲90位,再作雙髖外展外旋動作,呈蛀式位。若一側或雙側大腿不能平落于床面,即為陽性征,表明髖關節(jié)外展受限。用于小兒先天性髖脫位的檢查。,76,Ortolani征:患兒平臥,患肢屈髖、屈膝。檢查者一手握膝部徐徐外展,另手拇指置于腹股溝下方偏內,余下四指抵住大粗隆,并逐漸向下加壓。如感到滑動聲,并有彈跳,則表示該關節(jié)脫位。如再讓髖關節(jié)內收,又出現滑動及向外彈跳,表示股骨頭又脫位,此即陽性。,77,肩關節(jié)特殊試驗,78,杜加斯(Degas)征:讓病人屈曲患肢肘關節(jié),然后用患肢的手去扣對側肩部,若肘關節(jié)能貼近胸壁即為正常,否則為陽性,說明有肩關節(jié)脫位。Dugas征陽性可有三種情況:當手搭對側肩部時,肘關節(jié)不能靠近胸壁;當肘關節(jié)靠近胸壁時,手不能搭在對側肩部;手搭肩和肘靠均不可能。見于肩關節(jié)脫位。,79,肩三角試驗:肩峰、喙突、大結節(jié)三點組成三角形。脫位時,大結節(jié)位置變動,故所在三角與對側不同,80,肩關節(jié)外展試驗:病人取站立位,檢查者站于前側方,雙手分別按在其雙肩上,觸診肩胛骨的代償活動。然后,患者從中立位開始外展運動直至上舉過頭,并及時說明外展過程中肩痛何時開始、何時停止。檢查者注意其疼痛時的外展角度。,81,外展時肩部疼痛的臨床意義: 患者剛開始外展即有疼痛,可見于肱骨骨折、肩胛骨頸部骨折、鎖骨骨折、肩關節(jié)脫位、肩關節(jié)炎等。 開始外展時不痛,但外展越接近90位越痛,可能為肩關節(jié)粘連。 病人能主動外展,但無力繼續(xù)上舉,可能為斜方肌癱瘓或上臂叢麻痹,82,從外展到上舉的中間一段60- 120,出現疼痛,常稱“疼痛弧”,小于此角度或大于此范圍反而不痛??赡転槿羌∠禄已谆蚣绶逑禄已?,83,直尺試驗:正常人肩峰位于肱骨外上髁與肱骨大結節(jié)連線的內側。用直尺貼在上臂的外側,下端靠近肱骨外上髁,上端如能與肩峰接觸則為陽性征,表示肩關節(jié)脫位。,84,岡上肌腱斷裂試驗:在肩外展30-60范圍內時,三角肌用力收縮,但不能外展舉起上臂,越外展用力,肩越高聳。但被動外展到此范圍以上,患者能主動舉起上臂。最初主動外展障礙為陽性征,提示岡上肌腱斷裂。,85,肱二頭肌腱抗阻試驗:患者抗阻力屈肘及前臂旋后,引起肱骨結節(jié)間溝部位疼痛為陽性征。見于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86,落臂試驗:患者取立位,先將患上肢伸直,被動外展至90,去除醫(yī)生的幫助,令其緩慢地放下上肢。如不能慢慢地放下上肢,而出現突然直落到體側則為本試驗陽性。檢查肩肌腱袖破裂。,87,肘關節(jié)特殊試驗,88,肘三角與肘直線:正常人肘關節(jié)屈曲90”時,肱骨內上髁、外上髁與尺骨鷹嘴突,此三點形成一個等腰三角形,稱為肘三角。當肘關節(jié)伸直時,三點在一條直線上,稱為肘直線。肘關節(jié)脫位時,三角形狀改變,伸直時三點不在一條直線上。,89,米爾(Mill)征:囑患者將肘伸直腕部屈曲,同時將前臂旋前,如果肱骨外上髁部感到疼痛即為陽性,對診斷肱骨外髁炎(網球肘)有意義。,90,屈肌緊張試驗:讓患者握住檢查者的手指(示指至小指),強力伸腕握拳,檢查者手指與患者握力對抗,如出現內上髁部疼痛即為陽性,多見于肱骨內上髁炎。,91,前臂試驗:1、患者與醫(yī)者對面而坐,上肢向前伸直。2、醫(yī)生一手握住肘部,一手握腕部并使前臂內收,握肘部的手推肘關節(jié)向外,如有外側副韌帶斷裂,則前臂可出現內收運動。若握腕部的手使前臂外展,而拉肘關節(jié)向內,出現前臂有外展運動,則為內側副韌帶損傷,均為本試驗陽性。檢查肘關節(jié)側副韌帶損傷。,92,腕關節(jié)特殊試驗,93,芬克爾斯坦(Finkelstein)征:先將拇指屈曲,然后握拳將拇指握于掌心,同時將腕向尺側傾斜,引起撓骨莖突部銳痛,提示橈骨莖突部狹窄性腱鞘。,94,第三掌骨叩擊痛:手橈偏位,沿掌骨縱軸方向叩擊第三掌骨,如有震痛,提示舟狀骨骨折。手尺偏位,沿掌骨縱軸方向叩擊第四掌骨,如有震痛,則提示月狀骨骨折。,95,腕三角軟骨擠壓試驗:腕關節(jié)位于中立位;然后使腕關節(jié)被動向尺側偏斜并縱向擠壓,若出現下尺橈關節(jié)疼痛為陽性征,見于腕三角軟骨損傷、尺骨莖突骨折。,96,屈腕試驗:醫(yī)者手握患者腕部,拇指按壓在腕橫紋處,同時囑患腕屈曲,若患手麻痛加重,并放射到中指食指,即為陽性。表示患腕管綜合癥。,97,捏-握征:囑患手拇指與食指尖對捏并成環(huán)形。如能成環(huán)形者為陰性,如不能成環(huán)形而成雞頭狀者為陽性。檢查有否骨間掌側神經卡壓綜合征。,98,髖關節(jié)特殊試驗,99,單腿獨立試驗:囑患者先用健側下肢單腿獨立,患側下肢抬起,患側骨盆向上提起,該側臀皺上升為陰性。再使患側下肢獨立,健側下肢抬起,則健側骨盆及臀皺下降為陽性。此試驗檢查關節(jié)負重,檢查關節(jié)不穩(wěn)或臀中、小肌無力,任何臀中肌無力的疾病這一體征均可出現陽性。,100,內拉通(Nelaton)線:又稱。髂骨、坐骨結節(jié)連線?;颊哐雠P位,髖關節(jié)屈曲4560,由髂前上棘至坐骨結節(jié)劃一聯(lián)線,正常時此線通過大粗隆頂部。若大粗隆頂部在該線的上方或下方,都表明有病理變化。提示髖關節(jié)脫位或股骨頸骨折。,101,大粗隆髂前上棘連線(Shoemaker線) :患者仰臥,兩髖伸直放在中位,兩側髂前上棘在同一水平,分別從兩側大粗隆尖部經雙側髂前上棘延長線應在臍部或臍以上交叉,如一側大粗隆向上移位,則此點位于對側或臍下,說明股骨頭、股骨頸有縮短性病變,如股骨頸骨折等。,102,髂股三角(Bryant三角)患者仰臥位,自髂前上棘與床面作一垂線,自大粗隆頂點與垂直線作一水平線,再自髂前上棘與大租隆頂點之間連一直線,構成一直角三角形。對比兩側三角形的底邊長度,若一側變短,表明該側大租隆向上移位。,103,髖關節(jié)屈曲孿縮試驗:又稱托馬斯(Thomas)征?;颊哐雠P,將健側髖膝關節(jié)盡量屈曲,大腿貼近腹壁,使腰部接觸床面,以消除腰前凸增加的代償作用。再讓其伸直患側下肢,若患肢隨之蹺起而不能伸直平放于床面,即為陽性征。說明該髖關節(jié)有屈曲攣縮畸形,并記錄其屈曲畸形角度。,104,下肢短縮試驗:又稱艾利斯(Allis)征?;颊哐雠P,雙側髖、膝關節(jié)屈曲,足 跟平放于床面上,正常兩側膝頂點等高、若一側較另一側低即為陽性征。表明股骨或脛腓骨短縮或髖關節(jié)脫位。,105,望遠鏡試驗:患者仰臥位,醫(yī)生一手固定骨盆,另一手握患側腘窩部,使髖關節(jié)稍屈曲,將大腿縱向上下推拉,若患肢有上下移動感即為陽性征。表明髖關節(jié)不穩(wěn)或有脫位,常用于小兒髖關節(jié)先天性脫位的檢查。,106,蛙式試驗:患兒仰臥,將雙側髖膝關節(jié)屈曲90位,再作雙髖外展外旋動作,呈蛀式位。若一側或雙側大腿不能平落于床面,即為陽性征,表明髖關節(jié)外展受限。用于小兒先天性髖脫位的檢查。,107,Ortolani征:患兒平臥,患肢屈髖、屈膝。檢查者一手握膝部徐徐外展,另手拇指置于腹股溝下方偏內,余下四指抵住大粗隆,并逐漸向下加壓。如感到滑動聲,并有彈跳,則表示該關節(jié)脫位。如再讓髖關節(jié)內收,又出現滑動及向外彈跳,表示股骨頭又脫位,此即陽性。,108,膝關節(jié)特殊試驗,109,浮髕試驗:患肢伸直,醫(yī)生一手虎口對著髕骨上方,手掌壓在髕上囊,使液體流入關節(jié)腔,另一手示指以垂直方向按壓髕骨,若感覺髕骨浮動,并有撞擊股骨髁部的感覺,即為陽性征,表明關節(jié)內有積液。,110,膝關節(jié)側向擠壓試驗:患者仰臥膝關節(jié)伸直,醫(yī)生一手按住股骨下端外側,一手握住踝關節(jié)向外拉,使內側副韌帶承受外展張力,若有疼痛或有側方活動,為陽性征,表明內側副韌帶損傷。反之,以同樣的方法檢查外側副韌帶。,111,抽屜試驗:患者仰臥,屈膝90,足平放于床上,醫(yī)生坐于患肢足前方,雙手握住小腿作前后推拉動作。向前活動度增大表明前交叉韌帶損傷,向后活動度增大表明后交叉韌帶損傷,可作兩側對比檢查。,112,回旋研磨試驗(McMurry征) :患者仰臥,患腿屈曲,醫(yī)生一手按在膝上部,另一手握住踝部,使膝關節(jié)極度屈曲,然后作小腿外展、內旋同時伸直膝關節(jié),若有彈響和疼痛為陽性征,表明外側半月板損傷,反之,作小腿內收、外旋同時伸直膝關節(jié)出現彈響和疼痛,表明內側半月板損傷。,113,研磨試驗(Apler征) :患者俯臥,膝關節(jié)屈曲90。,醫(yī)生將小腿用力下壓,并做內旋、外旋活動,使股骨與脛骨關節(jié)面之間法神摩擦,若外旋是疼痛,提示內側半月板損傷,此后將小腿上提,并做內旋、外旋運動,如外旋時疼痛,提示內側副韌帶損傷。,114,側臥屈伸試驗:又稱重力試驗。患者側臥,被檢查肢體在上、醫(yī)生托住病人的大腿,讓其膝關節(jié)作伸屈活動,若出現彈響,表明內側半月板損傷;若膝關節(jié)外側疼痛表示外側副韌帶損傷。同樣的方法,被檢查的肢體在下作伸屈活動,出現彈響為外側半月板損傷,出現膝關節(jié)內側疼痛為內側副韌帶損傷。,115,半月板重力試驗:檢查外側半月板時,取患側臥位,將患側大腿墊高,使小腿離開床面,囑患者作膝關節(jié)的屈伸運動,如膝外側發(fā)生疼痛或出現彈響為陽性。用同樣方法,健側臥位可以作內側半月板檢查和健肢的對比檢查。檢查有否半月板損傷或盤狀半月板。,116,交鎖征: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囑患者作患肢膝關節(jié)屈伸活動數次,若突然關節(jié)出現疼痛,不能屈伸為陽性。檢查有否半月板損傷。,117,膝過伸試驗:患者仰臥,膝關節(jié)伸直平放。醫(yī)者一手握傷肢踝部,另一手按壓膝部,使膝關節(jié)過伸。如果有疼痛,可能是半月板前角損傷、髕下脂肪墊肥厚或股骨髁軟骨傷。髕下脂肪墊處有疼痛,即為陽性,表明是髕下脂肪墊損傷。,118,髕腱松弛壓痛試驗:患者仰臥,膝伸直。醫(yī)者一手拇指放在內膝眼或外膝眼處,另一手掌根放在前一拇指指背上,放松股四頭肌(髕腱松弛),逐漸用力向下壓拇指,壓處有明顯疼痛感。再令患者收縮股四頭肌,重復以上動作,且壓力相等,若出現疼痛減輕者為陽性。檢查髕下脂肪墊損傷。,119,挺髕試驗:患側下肢伸直,醫(yī)生用拇、示指將髕骨向遠端推壓,囑病人用力收縮股四頭肌若引起髕骨部疼痛為陽性征。常見于髕骨軟骨軟化癥。,120,髕骨研磨試驗:擠壓髕骨,或者上下左右滑動髕骨時有粗糙感和磨嚓音,并伴有疼痛不適,或者一手盡量的將髕骨推向一側,另一手直接按壓髕骨,若髕骨后出現疼痛,均為陽性。髕骨軟化癥。,121,單腿下蹲試驗:患肢單腿站立,逐漸下蹲時出現膝軟,膝痛為陽性,髕下出現磨擦音亦為陽性。檢查髕骨軟化癥。,122,踝與足部檢查,捏小腿三頭肌試驗:患者坐位,足垂床邊,醫(yī)者用手捏擠小腿三頭肌肌腹,如果引起足踝跖曲,為陰性,如果無足踝跖曲為陽性。檢查跟腱是否斷裂。,123,跟腱攣縮試驗:患者坐位,如膝關節(jié)屈曲,跖屈畸形為比目魚肌攣縮。如膝關節(jié)伸直,足跖屈畸形,為腓腸肌攣縮。如膝伸直或屈曲位均出現跖屈畸形,為雙肌攣縮。檢查跟腱攣縮是由比目魚肌攣縮所致,還是腓腸肌攣縮所致。,124,前足橫擠試驗:醫(yī)者用手握住患足前足部橫向用力加壓,若出現劇烈疼痛為陽性。檢查跖骨骨折。,125,跟軸線測量:患者站立位,作跟腱縱軸線和跟骨縱軸線。若兩條線重疊為陰性,若兩線成角為陽性。檢查有否足內翻或外翻畸形。,126,足弓指數測定:足平放在地板上,測量足跟到第二足趾尖的長度為足長度,足最高處至地板的距離為足弓高度。正常指數=足弓高度100/足長度2931指數小于29為扁平足,大于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貸款分公司加盟合同協(xié)議
- 貨物質押融資合同協(xié)議
- 貨車賃合同協(xié)議
- 訂購專用救護車合同協(xié)議
- 購銷定制珠寶合同協(xié)議
- 2025年大學物理核心理解題及答案
- 2025年大學化學重點要素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酒店管理專業(yè)實習考試卷及答案
- 2014年全國高中數學聯(lián)合競賽一試(A卷)解答
- 商場商戶裝修合同協(xié)議
- 大學生心理健康-廈門大學中國大學mooc課后章節(jié)答案期末考試題庫2023年
- 軍事保密協(xié)議
- 明代文人《西廂記》重寫接受
- 高標準農田建設上圖入庫(技術培訓)
- 鼻骨骨折的影像診斷-課件
- 中學物理課堂教學評價量表
- 鋼結構焊接施工記錄
- 陰道分泌物檢測教學
- 基于超限學習機的無設備定位方法研究
- 毛澤東思想完整版
- 2023年沖刺-醫(yī)師定期考核-口腔醫(yī)師定期考核考試參考題庫含答案帶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