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環(huán)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2.3.1大氣的垂直分層及對流層大氣的受熱過程教案湘教版.docx_第1頁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環(huán)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2.3.1大氣的垂直分層及對流層大氣的受熱過程教案湘教版.docx_第2頁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環(huán)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2.3.1大氣的垂直分層及對流層大氣的受熱過程教案湘教版.docx_第3頁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環(huán)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2.3.1大氣的垂直分層及對流層大氣的受熱過程教案湘教版.docx_第4頁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環(huán)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2.3.1大氣的垂直分層及對流層大氣的受熱過程教案湘教版.docx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課時大氣的垂直分層及對流層大氣的受熱過程學習目標1掌握大氣的垂直分層,理解對流層、平流層、高層大氣的特點及與人類的關系。2掌握對流層大氣的受熱過程,理解大氣的削弱作用和大氣的保溫作用。知識導引一、大氣的垂直分層1大氣垂直分層的依據:大氣在垂直方向上的溫度、密度和運動狀況的差異。2垂直分層垂直分層氣溫特點氣流特點與人類的關系A對流層隨高度增加而降低對流運動顯著最為密切B平流層隨高度增加而升高以平流運動為主適合飛機飛行C高層大氣隨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人造衛(wèi)星等在此運行大氣的組成大氣組成重要作用干潔空氣氮(N)地球上生物體的基本成分氧(O)一切生物維持生命必需的物質二氧化碳(CO2)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大量吸收紅外線,對地面起到保溫作用臭氧(O3)大量吸收太陽紫外線,保護生物免受傷害水汽(H2O)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固體雜質二、對流層大氣的受熱過程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現為選擇性吸收、散射和反射。(1)選擇性吸收:平流層中的臭氧吸收波長較短的紫外光,對流層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長較長的紅外光。(2)散射和反射:散射主要改變太陽光線的方向;云層或塵埃能反射太陽光線,云層越厚,對太陽輻射反射越強。2地面輻射和大氣輻射(1)地面輻射:如圖中的B,從波長看,地面輻射屬于長波輻射,地面輻射是對流層大氣增溫的直接能量來源。(2)大氣輻射:大氣吸收地面輻射增溫的同時,也向外輻射能量,即為大氣輻射。(3)大氣逆輻射:射向地面的大氣輻射稱為大氣逆輻射,如圖中的C,對地面起到保溫作用;云量越大,大氣逆輻射越強。太陽輻射是短波輻射,而地面輻射和大氣輻射是長波輻射。物體溫度越高,其輻射中最強部分的波長越短;反之,物體溫度越低,其輻射能力越弱,輻射波長越長。太陽表面溫度高達6 000 K,它的輻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見光部分(0.4微米0.76微米),故被稱為短波輻射。地面溫度和大氣溫度比太陽溫度低得多,其輻射的波長范圍主要集中在3微米120微米之間的紅外波部分,因而被稱為長波輻射。3.影響地面輻射的主要因素影響因素影響的原理具體影響緯度因素緯度低,年平均正午太陽高度大,太陽輻射經過大氣的路徑短,太陽輻射強度大,地面輻射強;反之則弱太陽輻射強度由低緯向兩極遞減下墊面因素下墊面狀況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陽輻射比例不同各地地面輻射的變化,不完全與緯度的變化相一致氣象因素同緯度地區(qū),年日照時數長短不同同緯度地區(qū),地面獲得的太陽輻射不同點撥: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和大氣輻射三者的波長關系為: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大氣輻射。探究點一大氣的垂直分層核心歸納1大氣的垂直分層地球大氣從地面可延伸到數千千米高空,根據溫度、密度和大氣運動狀況,可將其劃分為對流層、平流層和高層大氣,其主要特點及與人類關系如下表所示:垂直分層高度分布主要特點與人類關系對流層高度因緯度而異:低緯1718 km,中緯1012 km,高緯89 km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遞減;空氣對流運動顯著;天氣現象復雜多變與人類關系最為密切,人類就生存在對流層底部平流層對流層頂到5055 km氣溫隨高度增加迅速上升;大氣以水平運動為主,氣流平穩(wěn)是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天然屏障高層大氣平流層頂到大氣上界在80500 km高空,大氣處于高度電離狀態(tài)影響無線電通信2.逆溫現象(1)含義在對流層,氣溫垂直分布的一般情況是隨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約每升高100米,氣溫降低0.6 。這主要是因為對流層大氣的主要熱源是地面,離地面越高,受熱越少,氣溫就越低。但在一定條件下,對流層中也會出現氣溫隨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現象,稱為逆溫現象。(2)逆溫類型輻射逆溫:在晴朗無云的夜間或黎明,由于大氣逆輻射較弱,地面輻射散失的熱量多,近地面氣溫迅速下降,而高處大氣層降溫幅度較小,從而出現上暖下冷的逆溫現象。這種逆溫現象黎明前最明顯,日出后逆溫層自下而上消失。平流逆溫:當暖空氣運動到冷的地面上時,暖空氣與冷地面之間不斷進行熱量交換,暖空氣下層受冷地面影響大,氣溫降低較快,上層降溫較慢,從而形成逆溫。該逆溫現象多出現在中緯度沿海地區(qū)。鋒面逆溫:鋒面是冷暖氣團之間狹窄的過渡帶,暖氣團位于鋒面之上,冷氣團在下,在冷暖氣團之間的過渡帶上形成逆溫。地形逆溫:常發(fā)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熱快,山坡上的冷空氣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來較暖的空氣被冷空氣抬擠上升,從而出現溫度的倒置現象。這樣的逆溫一般是在一定的地形條件下形成的,所以稱為地形逆溫。逆溫的影響(1)不利影響出現多霧天氣。早晨多霧的天氣大多與逆溫有密切的關系,它使大氣能見度降低,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不便,甚至導致交通事故。加劇大氣污染。由于逆溫現象的存在,空氣垂直對流受阻,會造成近地面大氣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時擴散,從而危害人體健康。(2)有利影響抑制沙塵暴的發(fā)生。因為沙塵暴發(fā)生的條件是大風、沙塵、強對流運動。逆溫若出現在高空,對飛機的飛行極為有利,使飛機在飛行中不會有大的顛簸,同時也提高了大氣能見度,使飛行更加安全。應用體驗如圖為大氣垂直分層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1圖中能正確表示大氣層氣溫垂直變化的曲線是()A BC D2對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義的電離層位于()A層頂部 B層底部C層中部 D層解析:第1題,由教材知識可知,層為對流層,層為平流層,層為高層大氣。地面氣溫在20 左右,對流層頂部氣溫在50 左右,平流層頂部氣溫在0 左右,在高層大氣中上部為熱層,拐點溫度為80 左右。第2題,在高層大氣中有電離層,能反射無線電短波。答案:1.B2.D逆溫是在一定條件下出現的氣溫隨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現象。某校氣象興趣小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對我國南方山區(qū)谷地進行逆溫測定。如圖為該小組多次觀測所得的逆溫時空變化平均結果。完成34題。3下列關于該地逆溫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A逆溫強度近地面較大,向上減小B逆溫強度午夜達到最大,后減弱C逆溫現象日落前出現,日出前消失D強逆溫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4造成逆溫層上界峰值在時間上滯后于強逆溫層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A大氣吸收地面輻射存在晝夜差異B大氣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異C空氣上下熱量傳遞存在時間差異D下墊面反射率在時間上存在差異解析:第3題,由圖中信息可知,強逆溫層出現在近地面,A對;逆溫強度2223時最大,B錯;逆溫現象日出后逐漸消失,C錯;強逆溫前半夜增速快,后半夜降速慢,D錯。第4題,地面是大氣的直接熱源,離地面越近,受地面輻射影響越大,升溫和降溫的變化速度越快。夜晚地面溫度逐漸降低,受其影響,近地面大氣層溫度迅速降低,而離地面較遠的大氣層,受其影響較小,因為大氣通過對流等形式向上傳遞熱量,需要一個過程。故C正確。答案:3.A4.C探究點二對流層大氣的受熱過程核心歸納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現為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三個方面。作用形式作用特點參與作用的大氣成分被削弱的輻射形成的自然現象反射作用無選擇性云層、較大塵埃各種波長的太陽輻射夏季多云的白天,氣溫不太高散射作用有選擇性空氣分子微小塵埃波長較短的藍、紫色光晴朗天空呈蔚藍色無選擇性顆粒較大的塵埃等各種波長的太陽輻射陰天、黎明天空呈灰白色吸收作用有選擇性臭氧、水汽、二氧化碳紫外線、紅外線2.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太陽輻射是大氣熱量的根本來源,熱量在地面與大氣之間的傳遞過程如圖所示:由上圖可知,大氣對地面保溫作用的過程可歸納如下表:圖示名稱具體過程熱量來源太陽暖大地太陽輻射到達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溫太陽輻射大地暖大氣地面增溫后形成地面輻射,大氣吸收后增溫地面輻射大氣還大地大氣增溫后形成大氣輻射,其中向下的部分稱為大氣逆輻射,它將大部分熱量還給地面大氣輻射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的簡化認識“太陽暖大地”“大地暖大氣”“大氣還大地”3大氣熱力作用原理的實例分析現象原因陰天時天空不是很暗,白天時,房間里、樹陰下明亮空氣分子或微小塵埃的散射作用改變了太陽輻射的方向,使之到達地平線以上或者太陽不能直接照射的地方交通信號“紅燈停,綠燈行”的科學依據紅色光線波長較長,難被散射,穿透力強,以紅燈作為停止信號更為醒目白天多云時氣溫比晴天低;夜晚多云時氣溫比晴天高白天多云時反射作用強,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少;夜晚多云時大氣逆輻射強,地面散失熱量少晚秋或寒冬,霜凍出現在晴朗夜晚及“十霧九晴”晴朗夜晚,大氣逆輻射弱,熱量散失快,氣溫低,易出現霜凍及霧等天氣現象對流層中“高處不勝寒”地面是對流層大氣的直接熱源,離地面越遠,獲得的地面熱量越少青藏高原是我國太陽輻射最強的地區(qū)青藏高原的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陽輻射強保溫作用原理的應用應用于農業(yè)生產實踐,提高生產效益采用塑料大棚發(fā)展反季節(jié)農業(yè),利用玻璃溫室育苗等。塑料薄膜、玻璃能使太陽短波輻射透射進入棚內或室內,而地面長波輻射卻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把熱量傳遞出去,從而使熱量保留在塑料大棚或玻璃溫室里。人造煙霧、澆水防凍。秋冬季節(jié),我國北方常用人造煙霧來增強大氣逆輻射,使地里的農作物免遭凍害。澆水可增加空氣濕度,增強大氣逆輻射;水汽凝結釋放熱量;水的比熱容大,澆水可減小地表溫度的下降速度和變化幅度,減輕凍害。4影響地面輻射的主要因素(1)緯度因素(2)下墊面因素(3)氣象因素氣象因素主要包括空氣密度的大小、空氣的潔凈程度兩方面??諝庀”?,對太陽輻射削弱少,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多,地面輻射強;空氣潔凈,云量少,能見度好,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也多,地面輻射強。應用體驗1如圖為“大氣的受熱過程圖”。讀后回答下列問題。(1)就波長來說,圖中A為_輻射,J為_輻射。(2)圖中F表示潛熱輸送,I表示湍流輸送,H表示_。(3)圖中字母表示的能量傳遞過程中,屬于大氣熱量收入項的有_,支出項的有_,收支數值大致_,故大氣溫度_。(4)圖中B只有A的百分之四十七,主要原因是_。(5)白天天氣轉陰時,D、G、H、K、L將發(fā)生變化,數值增大的是_,數值減小的是_。(填字母)解析:第(1)題,審題時要注意“就波長來說”這五個字,由于太陽輻射屬于短波輻射,地面輻射屬于長波輻射,所以A為短波輻射,J為長波輻射。第(2)題,地面熱量傳給大氣有地面輻射、潛熱輸送和湍流輸送三種方式,而地面輻射為最主要的方式,所以H為射向地面的大氣輻射,應為大氣逆輻射。第(3)題,熱量直接傳給大氣層的為大氣熱量收入項C、F、I、K,熱量由大氣直接傳給地面的H和傳向宇宙空間的G為支出項;由于大氣熱量收支數值大致相等,故大氣溫度穩(wěn)定。第(4)題,太陽輻射經過大氣吸收、散射和大氣、地面反射后,最后被地面吸收的熱量只剩下百分之四十七了。第(5)題,天氣轉陰意味著大氣中水汽增多,對太陽輻射的反射和地面輻射的吸收能力增強,保溫作用也相應加強。答案:(1)短波長波(2)大氣逆輻射(3)C、F、I、KG、H相等穩(wěn)定(4)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和地面的反射作用(5)D、H、KG、L地膜覆蓋是一種現代農業(yè)生產技術,進行地膜覆蓋栽培一般都可獲得早熟增產的效果。讀圖,結合所學知識,完成23題。2我國華北地區(qū)在春播時進行地膜覆蓋,可有效地提高地溫,保障了農作物的正常發(fā)芽生長,其主要原理是()A減弱了地面輻射B增強了大氣逆輻射C增強了太陽輻射的總量 D增強了對太陽輻射的吸收3山東膠東的一些果農夏季在蘋果樹下覆蓋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A減弱地面輻射,保持地溫 B反射太陽輻射,降低地溫C反射太陽輻射,增加光效 D吸收太陽輻射,增加地溫解析:第2題,我國北方春播時地溫較低,進行地膜覆蓋,可有效地減弱地面輻射,從而減少地面熱量的散失,起到保溫的效果。第3題,在蘋果樹下進行地膜覆蓋可反射太陽輻射,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而且可使蘋果著色均勻,提高產品質量。答案:2.A3.C讀圖,完成12題。1從大氣垂直分層看,圖示大氣層是()A低緯度的對流層 B中緯度的平流層C高緯度的對流層 D低緯度的平流層2該層大氣()A隨高度增加,溫度增幅變小B能夠大量吸收紫外線長波輻射C以水平運動為主,有利于飛機高空飛行D受強烈的太陽輻射呈電離狀態(tài)解析:本題組考查大氣的垂直分層及平流層的特點。圖中顯示大氣層高度在1250千米之間,且溫度隨高度的增高而增加,因此可判斷為中緯度平流層,該層大氣以水平運動為主,有利于飛機高空飛行;紫外線輻射為短波輻射。答案:1.B2.C3下列自然現象與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無關的是()A低云籠罩的白天,天空仍然明亮B晴朗的天空呈蔚藍色C白天的氣溫,晴天比陰天高D夜間的氣溫,晴天比陰天低解析: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有吸收、反射、散射三種。低云籠罩的白天,天空仍然明亮,主要是大氣散射作用的結果。晴朗的天空呈蔚藍色,主要是大氣散射作用的結果。白天的氣溫,晴天比陰天高,是因為晴天時云層反射作用弱,氣溫高。夜間的氣溫,晴天比陰天低,是因為陰天時,大氣的保溫作用強,與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無關。答案:D如圖為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示意圖。讀圖回答46題。4圖中表示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大氣輻射、大氣逆輻射的數碼依次是()A BC D5青藏高原比長江中下游平原氣溫日較差大的原因是青藏高原()離太陽近比長江中下游平原太陽高度小云層厚且夜晚長地勢高、空氣稀薄夜晚大氣逆輻射弱A BC D6大氣受熱過程,按熱量傳遞順序排列,正確的是()A太陽輻射地面吸收地面輻射大氣吸收B大氣吸收地面輻射太陽輻射地面吸收C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地面吸收大氣吸收D地面輻射地面吸收大氣輻射太陽輻射解析:第4題,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要抓住熱力作用的發(fā)生過程。太陽輻射穿過地球大氣時,少量被大氣吸收或反射,大部分能夠到達地面,使地面增溫。地面被加熱,并以地面(長波)輻射的形式向大氣傳遞熱量。近地面大氣主要吸收地面輻射而增溫,并以大氣輻射的形式向外傳遞熱量,其中射向地面的大氣輻射稱為大氣逆輻射。第5題,青藏高原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緯度大體相同,因此太陽高度大體相同。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中水汽、雜質較少,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弱,故氣溫日較差大;而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勢低平,大氣中水汽、雜質多且集中在對流層底部,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夜晚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強,故氣溫日較差較小。第6題,大氣最重要的能量來源是太陽輻射能,近地面大氣主要、直接的熱源是地面。故A項正確。答案:4.C5.B6.A如圖為地球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圖中數字代表某種輻射?;卮鸬?題。7圖中()A能量大部分被大氣所吸收B是近地面大氣的根本熱源C只出現在夜晚,起保溫作用D表示散失的少量大氣輻射解析:據圖可知,表示太陽輻射,大氣通過吸收、反射、散射,對其削弱,其中,太陽輻射的一小部分被吸收,A項錯誤。表示地面輻射,地面是近地面大氣主要、直接的熱源,B項錯誤。表示大氣逆輻射,對地面起保溫作用,無論白天、夜晚都有發(fā)生,C項錯誤。表示射向宇宙空間的那部分大氣輻射,故表示散失的少量大氣輻射,D項正確。答案:D教材活動點撥1教材P43活動思考提示:活動1.對流層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遞減;平流層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增加?;顒?.我們生活在對流層的底部,可以說它是“人類之家”。空氣中有供人類呼吸的氧氣,與我們生活和生產活動緊密相關的各種天氣現象都發(fā)生在對流層?;顒?.平流層上部熱下部冷,大氣穩(wěn)定,不易形成對流,氣流平穩(wěn);水汽、雜質少,云雨絕跡,能見度好。2教材P44活動思考提示:活動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主要有吸收、散射、反射三種形式。吸收作用具有選擇性,主要選擇吸收波長較長的紅外光和波長較短的紫外光,散射作用也具有選擇性,可見光中波長較短的藍色光最容易被散射。反射則毫無選擇性,像反光鏡一樣可以反射任何光線?;顒?.波長較短的藍色光最容易被散射,因此晴朗的天空呈現蔚藍色。3教材P45活動思考提示:活動1.主要比較地球和月球表面有無大氣及其作用。月球表面無大氣;地球表面有大氣,且具有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和對地面的保溫作用?;顒?.主要分析天空云量多少與大氣逆輻射的關系。活動3.根據大氣保溫作用的原理分析。4教材P47活動探究提示:活動1.太陽輻射屬于短波輻射,能透過玻璃(或薄膜等)進入溫室內,而進入溫室的太陽輻射被地面吸收后以地面輻射的形式向外放出熱量;地面輻射屬于長波輻射,由于玻璃(或薄膜)的阻斷作用,大部分熱量被保留在溫室內,使溫室內的溫度比外界高。活動2.利用溫室效應原理,采用溫室育秧或覆膜育秧。在地熱較豐富的地區(qū),也可利用地下熱水育秧?;顒?.農民在冬季采用塑料大棚發(fā)展農業(yè),是對氣候條件的改造。在大棚內可提高溫度和濕度,也可進行人工通風等。課時作業(yè)9 大氣的垂直分層及對流層大氣的受熱過程一、選擇題讀“大氣垂直分層示意圖”,回答13題。1人造天體在升空的過程中,途經大氣層的溫度變化為()A減增 B增減C減增減增 D增減增減2人類排放的氟氯烴,會破壞圖中哪層中的臭氧()A層 B層C層 D層以上大氣層3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中,反射作用最強,這種作用主要發(fā)生在()A層 B層C層 D層解析:第1題,結合大氣層氣溫垂直變化規(guī)律可知,先減再增,再減再增。第2題,人類排放的氟氯烴,能破壞平流層中的臭氧層,臭氧層位于平流層,圖中層即為平流層。第3題,對太陽輻射起反射作用的主要是大氣中的云層和顆粒較大的塵埃,而云層和塵埃主要集中在對流層中,所以對太陽輻射的反射作用也主要發(fā)生在對流層大氣中,對應圖中層。答案:1.C2.B3.A電視劇闖關東中的場景:主人公朱開山為了避免所種的莊稼遭受霜凍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帶領全家人及長工們在田間地頭點燃了柴草結合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回答45題。4下列有關圖中a、b、c所代表的內容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a代表太陽輻射Bb代表地面輻射Cc代表大氣逆輻射Dc代表的輻射與天氣狀況無關5朱開山一家燃燒柴草防御霜凍的做法,有利于()A增強a B增強bC增強c D改變b的方向解析:第4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示a表示太陽輻射;b表示地面輻射;c表示大氣逆輻射;大氣逆輻射的強弱主要受云層多少的影響,故D項敘述錯誤。第5題,點燃田地里的秸稈,煙霧彌漫,加大了對地面輻射的吸收,從而增強了大氣逆輻射,對地面起著保溫作用,從而防止霜凍。圖中a為太陽輻射中的可見光部分,c為大氣逆輻射,b為地面輻射,故C項正確。答案:4.D5.C讀圖(圖中e、f表示不同作用,a、b、c、d表示不同輻射),回答69題。6在圖中箭頭表示的輻射中,屬于短波輻射的是()A箭頭a B箭頭bC箭頭c D箭頭d7對地面起保溫作用的是()A箭頭a表示的輻射 B箭頭b表示的輻射C箭頭c表示的輻射 D箭頭d表示的輻射8當大氣中的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時()箭頭f可能增強箭頭e可能增強箭頭c可能增強箭頭a可能增強A BC D9與大氣對太陽輻射的消弱作用無關的現象是()A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溫暖些B晴朗的天空呈蔚藍色C夏季天空多云時,白天的氣溫不會太高D日出前的黎明天空明亮解析:相對于太陽短波輻射來說,地面輻射和大氣輻射都為長波輻射。根據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可知,圖中字母a為太陽輻射,b、g為地面輻射,c、d為大氣輻射(其中c為大氣逆輻射),e為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f為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現在吸收、反射和散射三個方面。答案:6.A7.C8.D9.A晴朗無風的夜晚,地面因輻射而失去熱量,近地面大氣層冷卻強烈,較高大氣層冷卻較慢,氣溫從地面開始向上遞增,稱為輻射逆溫。讀圖回答1011題。10圖中a表示輻射逆溫形成前的氣溫垂直分布,一般出現在午后;b表示輻射逆溫形成后,一般出現在黎明以前。則c出現的時間最可能是()A上午 B正午C傍晚 D凌晨11逆溫的影響有()利于污染物的擴散破壞臭氧層抑制沙塵暴的發(fā)生減輕山區(qū)農作物凍害A BC D解析:第10題,c出現的時間最可能是上午,日出后,近地面吸收太陽輻射增溫,大氣吸收地面輻射增溫,近地面慢慢增溫,形成c圖的形態(tài),A項正確。第11題,逆溫時大氣上熱下冷,空氣穩(wěn)定,對流活動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逆溫能抑制沙塵暴的發(fā)生,可減輕山區(qū)農作物凍害。答案:10.A11.B浙江省山地、丘陵廣布,適宜茶樹生長,但春季逆溫天氣頻繁出現,茶園易受霜凍天氣影響。為此,當地茶園引進了防霜凍風扇。當夜晚溫度約降到4 時,風扇會自動打開,從而減輕霜凍對茶樹的傷害。圖甲為風扇防霜凍的工作機理示意圖,圖乙為茶園某時氣溫垂直分布示意圖。據此回答1213題。12防霜凍風扇最適宜的安裝高度為()A910米 B78米C67米 D4米以下13關于防霜凍風扇的工作機理的說法,正確的是()防霜凍風扇可以把高處的暖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