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其它相關論文-五四時期易白沙的思想貢獻.doc_第1頁
政治其它相關論文-五四時期易白沙的思想貢獻.doc_第2頁
政治其它相關論文-五四時期易白沙的思想貢獻.doc_第3頁
政治其它相關論文-五四時期易白沙的思想貢獻.doc_第4頁
政治其它相關論文-五四時期易白沙的思想貢獻.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政治其它相關論文-五四時期易白沙的思想貢獻摘要易白沙是五四時期一位重要的風云人物,其在當時的思想界較為活躍并多有建樹。本文從政治、文化、哲學等方面對易的思想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清理和考察,可補以往此一課題研究之不足。關鍵詞易白沙;政治思想;文化思想;哲學思想易白沙是五四時期一位重要的風云人物,因其人生歷程短暫,留下的生平史料及遺文有限,學界對他的研究并不多。然而他的那些有限的文字卻包含了較為豐富的有價值的思想:政治的、文化的、哲學的,等等,它是五四時代的一份重要思想遺產。對這份遺產進行清理和考察,是本文主旨之所在。一先看易白沙的政治思想。易的政治思想主要體現為對專制主義政治的批判和對民主共和制度的提倡,有關這方面的代表性言論,見之于所著國務卿、廣尚同等文尤其是帝王春秋一書。帝王春秋是易白沙對史書所載歷代帝王種種惡行的集中揭露,書中摘引頗為詳盡的史料,從人祭、殺殉、弱民、媚外、虛偽、奢靡、愚暗、嚴刑、獎奸、多妻、多夫、悖逆等十二個方面將“吾國數千年殘賊百姓之元兇大惡,表而出之”,以追究中國貧窮落后之根源,探索救國救民之道路。易白沙認為:中國兩年多年封建社會之所以停滯不前,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專制主義絕對統治的黑暗腐朽;在專制主義統治下,只有人治,而無法治;雖然人治的理論根據是圣人之治,但在現實社會中,坐在帝王寶座上的“入主”更多的是耳目失聰的庸主。荀子曾言:“天下之變,境內之事,有弛易齲差者矣,而入主無由知之,則是拘脅塞蔽之端也。耳目之明如是其狹也,人主之守如是其廣也,其中不可以不知也,如是其危也。然則入主將何以知之?日便嬖左右者,入主之所以窺遠收眾之門戶牖向也?!避髯咏o高高在上、閉目塞聽的帝王開出的“窺遠”秘方是“便嬖左右”,但在易白沙看來,這絲毫不能使專制帝王的昏庸統治有所改善。他指出:“管、老、孔子、商、韓皆言法治,不言人治,似有法治國之精神,然亦不能別去帝王與庸主。一則曰圣人,再則稱堯舜,尤其與賢人政治相混。若荀子專言有治君無治法,而所恃者惟便嬖左右,其主張更謬也?!币粐畽嘞涤诘弁跻蝗?,專制王權下無數奇特的現象便層出不窮,于是正如易白沙從厲史中所看到的那樣,歷代帝王中有“深居二十余年不一見大臣”者,有“動輒與外間交通斷絕”者,有“剛明之主侫幸為患亦深”者,當然更少不了“迷信、丹餌、卜筮、忌諱、祈禳”者,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專制主義政治制度必然蘗生出一個又一個昏庸無能的君主,這種制度又必然給國家和社會帶來無窮無盡的禍害,如此一來,國家社會焉能有救?專制主義者從來只關心自己手中的權力,根本不顧及百姓的利益,不僅如此,利益的根本對立決定了對于專制帝王來說,最有效的統治就是把人民變成一群馴服的羔羊,因此,愚民政策成了歷代統治者的拿手好戲。老子有言:“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彼^古之善為道者,易白沙認為系指黃帝一流人物,可見愚民政策在中國歷史上由來甚久。為了愚民,歷代統治者不惜采用種種手段,比如,秦始皇采納李斯建議,焚詩書,坑術士,“以愚百姓”;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利用孔子專制學術”;唐、宋以后以科舉取士,令天下英雄盡人彀中;明代以后以八股考試,更使無數士子生氣全無,反人“渾淳”。等等這些在易白沙看來,無一不是為了“防制人民學術思想”,無一不是為了令老百姓愚昧、渾淳、去智,而這一切的根本目的,則是為了維持其專制主義統治。歷代專制統治者不僅一無例外地采取愚民政策,而且一無例外地采取弱民政策,因為只有弱民,才能強權(強皇權)。易白沙從眾多史料中概括出歷代統治者用以弱民的幾種主要手段,一是“摧殘人民勇武之風”,二是“困辱工商,防民之富”,三是強令富人遷徙他處,四是“非法干涉人民居處、飲食、衣服”。其實,統治者用以弱民的手法遠不止此,但在易白沙看來,僅此數端,已足以暴露其反人民的本質。易白沙對歷代專制帝王之惡行的揭露和批判,不僅僅是為了檢討歷史,更重要的是為了針砭現實。在他的筆下,歷史上的專制帝王就是今天專制統治者的前輩,后者與前者在本質上是一路貨色,一脈相承。因此他的歷史批判總是不時聯系到滿清統治者,聯系到以袁世凱為代表的軍閥之流。比如他在列舉了歷代帝王愚民、弱民的種種例證后寫道:“至清時,尤禁工商人仕,彼視工商為有損耕戰(zhàn)、與軍國主義相違背也。帝王干涉人民之職業(yè),更蔽塞人民之思想,所謂忠孝,所謂六藝,所謂科舉,乃吾人精神生活之桎梏也。滿洲政府得其道矣。最近洪憲皇帝猶稱吃鴉片煙者為良民?!贝送庠谄渌S多方面,他也無一不將矛頭直指滿清政府和“洪憲皇帝”。如談“人祭”:“及滿清入主中國,洪憲皇帝恢復帝制,乃釁張文祥以祭馬新詒,釁徐錫麟以祭恩銘,釁王連生以祭鄭汝成,人祭之典竟與帝王相終始矣?!钡懊耐狻保骸皾M洲政府亦常抱滅洋人之志,而終歸于割地賠款,出使謝罪。洪憲皇帝欲步日本、德意志之后塵,又以二十一條為盜國之交換品。侵略耶?媚外耶?吾誠百思不得其故?!闭劇吧菝摇保骸昂閼椧詠?,全國武人各擁巨資,一賭之輸贏至數十萬元。今雖號稱共和,人民飲食起居所設施者皆貴族底而非平民底,矜夸底而非美術底,竊盜底而非互助底。政象紊亂,人民日在水深火熱之中,皆供此最少數民賊之犧牲也?!闭劇皣佬獭保骸皾M洲政府屢興大獄,莊廷(钅龍)、方孝標、戴名世、呂留良諸人,戮尸誅族,禍及路人。州縣長官所制之非刑,則隨其人而異,大抵殘酷無復人理。光緒、宣統之間,殺戮黨人,全國大索,武昌發(fā)難,即總督瑞瀲株連牽及以激成之也。洪憲皇帝亦大起黨獄,攀龍附鳳者以陸判官湯屠戶為烈。帝孽張敬堯督湘,亦烹人之心。食人尤為武人慣技,不獨張氏。蓋嚴刑之結果,一則摧折廉恥之心,一則養(yǎng)成殘忍之性,故造成無恥無情之社會。”談“獎奸”:“洪憲當國,此術大行,買議員,買新聞紙,買軍隊,買刺客,買偵探,惟恐人之不嗜利。故貪贓納賄、寡廉鮮恥之徒,一時布滿國中?!笨傊谝装咨晨磥恚瑵M清政府和軍閥袁世凱乃是中國幾千年來專制主義統治的集大成者,在他們身上集中了歷代專制帝王的種種罪惡,因此擺在中國人民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將專制主義的余毒和專制帝王的近代繼承者徹底推翻。專制的對立面是民主,人治的對立面是法治。易白沙一方面對歷代專制統治者以及專制主義的政治制度舉起批判的武器,一方面對民主、共和、法治等近代價值觀念及近代政治制度伸出熱情的雙臂。就后者而言,他同樣采取了借歷史以明現實的形式,并選中墨子作為他的發(fā)言平臺。他把墨子特別是其中的“尚同”學說稱為“中國的民約論”,認為墨子當年首倡尚同,其用意即在“倡明大公無私之義,謂一家之君,一國之君,天下之君,皆當上同于天”?!疤臁笔羌揖?、諸侯、天子“皆必奉承”的“獨一無二之標準”。墨子為統治者立了一個為政尚同的標準,可自古至今,所有的統治者從未有誰遵循過?!案锩郧爸袊鵀榫鲗V浦袊湔诰鞫?,不必同于天;革命以后之中國為總統專制之中國,其政同于總統而止,亦不必同于天?!鄙型闪艘粋€美好的想象,不尚同成了中國政治落后的一大根源。“四千年開化最早之中國,至今不能達于治安之域,以不尚同之故?!睘榇艘装咨程岢鲆皬V尚同”,即揭示墨子尚同學說之精義,并結合近代民主政治學說加以弘揚。易白沙的“廣尚同”,圍繞著他對“同于天”、“同于仁”、“同于民”三者關系的說明而展開,他所要闡明的中心觀點是,真正的同于天或者說同于天的本質應該是同于民,即統治者的一切權力行使,一切政策設施,都要以人民的利益和意愿為最高標準,同于天就應同于民,同于民才是同于天。此即他之所說:“天子不可為同之標準,故必同于天;然天者郁蒼蒼而不言者也,故必同于仁;然仁之范圍又至大目博、浩無涯漠者也,故必同于民。天以見仁,仁以訖民,然后尚同之真諦如日月之昭天,雖有沈霾陰鬌,不能損其光明?!被诖耍謩e就“同于天”、“同于仁”和“同于民”三者的本義作了進一步的揭示,對三同在同于民之基礎上的統一作了進一步的闡釋。首先看他解釋“同于天”。他指出,墨子的“同于天”,本義在于強調“天子為天所選擇而立者。其所以立天子,在興民之利,除民之害,天子亦不敢違天之欲、不避天之憎。蓋專制時代,一夫之威權易于濫用而無所限制,不得不尊天以制天子”。就是說,同于天是出于現實的需要,即限制天子威權需要。他認為,天之所以享有如此權威,之所以能成為尚同的最高標準,是由天之本性決定的。墨子言:“天之行廣而無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币装咨掣M一步:“天道蕩蕩,無偏無黨;天道平平,無黨無偏。”天既然代表著公平無私,代表著厚德載物,代表著人類應該具有的一切最優(yōu)秀的品質,則在天面前,便沒有上下之別和貴賤之分,天子也好,百姓也好,作為“天之臣”,他們都必須奉行同樣的準則,都一律處于“平等之地位”。這里,易白沙通過對“同于天”的現代釋義,高高舉起了“平等”的大旗,而“天”所代表的平等,實際上是“民”所期望的平等。同于天必同于仁,“天者其體,仁者其用”,此為易白沙對二者關系的說明。這一體用關系的定位同樣決定了易白沙對于“同于仁”的解釋必然納入“平等”的框架。他指出,社會賴以成立的一個重要條件是人人相愛即“仁”,仁代表道德,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故墨子言同之德,至仁而止?!耙蝗褐畠?,少則同儕,長則同友,游遨同品,祭祀同福,死生同愛,禍災同憂,居處同樂,行作同和,吊賀同雜,哭泣同哀,出入相右,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皆由仁以行之。”人們的這些道德行為既出于仁,也體現了仁。相親,人人相愛,人人相助,平等的社會秩序與互愛的道德秩序之間經過同于仁達到了內在的溝通。不過同于仁與同于天有所不同,同于天之天是一種基于自然的平等法則,同于仁之仁則是人為的道德法則;同于天在現實社會生活中需要外部力量的強制性干預,同于仁在現實生活中主要借助于人們的道德自覺。由于存在這一差別,道德意義上的平等便同時具有了包容、寬容以及求同存異等等的意義。易白沙十分重視同于仁所具有的此種意義,他強調指出:世界上的事物有同有異,同于仁并不是要通過取消這種差異去求得平等,而是要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上求得真正的平等?!叭收咚允固煜虏煌锒缘猛靡?,仁者所以使天下不同之物相反相成、相害相生,以發(fā)揮光大而超于大同者也。”同異不等于是非,“天下之大患,莫大于以同異為是非”。是非的標準只有一個,即是天,即是仁,仁是天的體現。因此在對“同于仁”的解釋上,易白沙的真實意圖在于說明,理想的社會應該是一個平等的社會,但平等的社會并不意味著取消差異;天體仁用,“尚同必以仁為前提”。只有允許寬容,允許包容,允許求同存異,才會實現真正的平等,才會通過同于仁而同于天。易白沙通過對“同于仁”的解釋,大大豐富了“平等”的內涵。易白沙借助于“同于天”、“同于仁”之說強調了人類社會應該遵循的一些基本準則,即平等、公平、正義、寬容,但是這些準則如何才能真正落實呢?易白沙借用墨子的話回答:“同于民?!币驗橥诿袷峭谔旌屯谌实默F實體現,“有民乃可以見天之心??梢缘萌手?。利則興之,害則除之,貧寡則富貴之,危則安之,亂則治之。天之心也,仁之用也。非此則不足以證其同于天與仁矣”。所以在易白沙看來,“天、仁、民三者,在今日即可以民括之”。墨子當年因群化而說法,將尚同分為尚天、尚仁、尚民三事,易白沙于此三者謀求統一,謂“但曰同于民足矣”。這是他根據時代需要,用近代民主學說對墨子尚同學說所做的發(fā)揮和改造。易白沙所說的“同于民”主要是就國家層面或制度層面而言,主要包括以下涵義:一是開議會以“詢萬民”,借此以達到同于民。此一達到同于民之途徑,被稱為“同之法”。他說:“墨子言同于民有二:一為同之果,一為同之法,法者即所以溉其果而求達其的者也。”他指出,中國古代政家早已知悉此法,且久已見諸行事。比如周代設小司寇之職掌外朝之政,“以致萬民而詢焉”,所詢事項包括國危、國遷和立君,此“諸大故悉視百姓之從違”。另外,小司寇斷獄亦以三訊,即訊群臣、訊群吏、訊萬民,而三訊之中“以民言為重”,“惟聽民之刺宥以施刑”。這些說明,古之百姓已“有議法之權”。不僅如此,他還將周禮所載君王的視朝與近代議會聯系起來,認為“古代天子之視朝,猶今之開議會也”。這里雖多有比附,但通過這種比附,易白沙肯定了作為近代民主制的一個重要方面即議會制。二是實行法治,同民于法。中國古代即已有法,但有法不必有法治,因為法有體現“民意之法”,也有“天子獨裁之法”。易白沙認為,真正的法治應該以前者而不是以后者為基礎?!澳又诿裾撸駷橹鞫秊榭?,民為貴而君為輕也。民為主矣,則法亦必主于民,不過天子執(zhí)其樞紐,發(fā)號施令,以布憲于州、黨、族以已耳”。就是說,君主只有頒布憲法之權而無制定憲法之權,制憲之權在于人民。根據民意制定憲法和相關法律,當政者據此治理國家,是為法治。法治之所以優(yōu)越于人治,在于法治不以智治國而人治系以智治國。以智治國,必得有圣明之君,然“圣明之君,五百年而一作,是天下治少而亂多”;不以智治國,庸主足以定海內,“庸主之出,接踵而比肩,是天下治多而亂少”。由此可見,“法治之國,其君不必有堯、舜、湯、武之德,其人民不必有尾生之信、比干之忠、曾史之行,惟上下守法而不相亂,遂能奠邦國于治平”。三是允許人民自治。法治不僅指政府依法治國,也包括由人民自己依法管理自己,即在法律許可的范圍自由活動。人民當然需要首先懂得法律,即所謂“民習于法”。因為“國危之問,國遷之問,立君之問,訟獄之問,非榛狂癡黠之氓可與共議而解決”。于是,政府有“教民讀法”之職責。但是教民讀法不等于取消人民的自治權利,要在法治條件下允許“人民逍遙于法中,惟知有法,不知有君”。易白沙說:“知有法,故同于法。法者,民法也;同于法者,同于民也;同于民者,民之自同,非一人之能強同也?!泵裰酝?,即人民自守法律,自己“逍遙于法中”,人民依法自治。如此,則將不僅大大抵消弄權者對人民權利的侵襲,使“上者佚”,而且將使人民真正成為政治的主導力量,使人民的法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