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莊子》散文重言論略_第1頁
(論文)《莊子》散文重言論略_第2頁
(論文)《莊子》散文重言論略_第3頁
(論文)《莊子》散文重言論略_第4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 0 0 8 年第8 期 的理解存在分歧反映了學術(shù)上的積極探索。筆 者以為,郭象、成玄英、陸德明以來對“重言”的主 流觀點,較符合莊子全書實際情況。 二、莊子散文“重言”溯源 “重言”,實際上可以溯源于先秦文化典籍中 的尊古、稽古傳統(tǒng)。古人在著述中為了增強言說 的說服力和可信度往往借先賢往圣來支持自己 的觀點。這種言說方式深刻影響了莊子散文創(chuàng) 作,形成了莊子散文“重言”體特征。晉人王弼 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乾卦象 辭) :“言君子者,謂君臨上位子愛下民,通天子、 諸侯,兼公卿、大夫有地者。凡言君子義皆然也 諸卦并稱君子。若卦體之義,唯施于天子不 兼包在下者,則言先王也。 3 】王弼指出“君子”與 “先王”的不同。并列舉少數(shù)卦之“象辭”稱“先王” 外,指出其它“諸卦并稱君子”。其實,不僅“象 辭”?!柏赞o”、“彖辭”和“爻辭”中也多有稱“君 子”、“圣人”、“先王”或直接點到先王名號的現(xiàn) 象這實際上開了古代散文著述崇古風尚的先 河。論語中稱引“君子”共有5 5 處之多。如“君子 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里仁) ;“君子不憂不懼” ( 顏淵) ,等等。這些所謂的“君子”,楊伯峻論 語譯注指出:“有時指有德者,有時指有位 者”。論語頻頻稱引“君子”的情況,反映了孔 子及其弟子心目中對時賢往哲的尊崇和當時著 述中濃厚的尚古風氣。值得注意的是,論語很 少稱“圣人”。楊伯峻以為圣人在儒家看來是“具 有最高道德標準的人”。一般人很難入“圣”。所以 孔子喟嘆:“圣人,吾不得而見矣;得見君子者,斯 可矣”( 述而) ,還謙虛地說:“若圣與仁,則吾豈 敢! ”( 述而) 老子中稱引“君子”的地方只有兩處,但稱 引“圣人”多達2 5 次。錢鐘書認為:“老子所謂圣 者,盡人之能事以效天地之行所無事耳?!?1 老 子與論語對尊者認同標準不同,稱引各有側(cè) 重,但對時賢往哲的崇尚卻是一致的。孟子散 文的尊古尚賢氣息更濃。孟子稱引“君子”8 2 次、“先王”1 0 次、“圣人”7 次,稱引“堯”5 8 次、“舜” 9 7 次、“禹”3 0 次、“孔子”8 1 次,稱引詩4 3 次、 禮6 4 次?!緎 1 孟子大量稱引“君子”、古代名人和 經(jīng)典,這使得文章更有說服力,說理更為可信。而 且,孟子更注重謀篇布局。講究言說方式,使文 1 0 4 章具有很強的論辯色彩和邏輯力量。 莊子與孟子同時。同樣受到時代風氣的熏 陶,因此莊子也同樣尊古尚賢。所不同的是, 莊子一方面由虛入實,書中較少提稱抽象、籠 統(tǒng)的“圣人”、“君子”或“先王”,而是點到了孔子、 老子、列子、顏回、惠施等許多具體的人名;另一 方面又由實入虛,它并不著重去發(fā)掘與這些人物 有關(guān)的史實并引述其真實觀點而只是借重這些 名字把一些虛構(gòu)的情節(jié)和自己的觀點附托于所 稱引人物,使其成為代言人,為莊子說話。這就構(gòu) 成了莊子“重言”的鮮明特色。這一特點也充分 顯示了莊子文體的創(chuàng)造性價值。 三、莊子散文“重言”概況 莊子散文“重言”,名義上是尊老、長者之 言,但實際上重在借尊老、長者的身份,而不重在 其所言。在這些尊老長者身份的背后。其實是莊 子在言說。作為莊子代言人或言說陪襯的,大體 可分為幾類。 l 、傳說中人物 主要是傳說中的古帝,有黃帝、堯、舜、禹等。 這些古帝歷史上是否確實存在? 莊子時代或許能 夠得到確證。傳說中他們所處的時代,距戰(zhàn)國時 期大約已有兩千多年。莊子成書至今又過了兩 千多年,由于時代的久遠,史料的湮滅,對于這些 古帝身份的真實性,學術(shù)界頗有爭議。這里把他 們列為傳說中的一類人物加以考察。雜篇徐無 鬼寫黃帝游具茨之山。七圣相伴,問途于牧馬童 子?!爱愒招⊥? 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 存。請問為天下?!眰髡f中的古帝本是一個受人尊 重的偶像。但在莊子的筆下被描繪成好學的小學 生。牧童倒反而成了大智者,用牧馬的體驗,概括 治天下的道理,這道理正是莊子的任隨自然、無 為而治之說。外篇在宥寫黃帝于空同之山向廣 成子求至道,“黃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 間居三月,復往邀之。廣成子南首而臥黃帝 順下風,膝行而進,再拜稽首而問”,在這故事里。 黃帝仍然是以好學求道者的面目出現(xiàn)。外篇天 地寫黃帝游赤水之北,登昆侖而遺其玄珠的故 事,但卻不見借題發(fā)揮,展開道的言說;只有在外 篇天運中寫黃帝答北門成之問。黃帝才談樂論 道。黃帝在廣漠的原野上演奏“咸池”樂章。北門 成初聽感到驚懼,再聽時便覺松馳,最后聽得迷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 0 0 8 年第8 期 惑。黃帝從樂章內(nèi)容、旋律組成等方面進行深刻 精妙的闡述依次解釋所以使人驚懼、松馳、迷惑 的原因。然后總結(jié)說:“樂也者,始于懼,懼故祟。 吾又次之以怠,怠故遁;卒之以惑,惑故愚;愚故 道,道可載而與之俱也。”達到這種境界,可與道 會通為一,融合無間。在這個故事中,黃帝不僅深 諳樂理,更能精于悟道,成為莊子代言人。堯、舜、 禹作為傳說中的古帝,也常以不同的面目在莊 子中出現(xiàn),為莊子學說代言。 2 、歷代君臣 莊子散文“重言”涉及很多歷史人物,這此 歷史人物中,多數(shù)見于其它典籍記載,也有一些 未見于其它典藉記載。見于典藉的多為各國的君 王、大臣。如外篇田子方寫文王觀于臧,見一丈 人釣而感其異,于是以編造先君王托夢方式,委 之以政事而大治。三年后文王欲問“政可以及天 下乎? ”臧丈人默然而夜遁。終身無聞。這個故事 由周文王附會開來,顯示道家無為而治的功效, 也表明有道之人不留戀權(quán)位反映的也是道家思 想。雜篇讓王寫大王父不忍狄人勒索自遷往岐 山之下。因贊“夫大王父??芍^能尊生矣。能尊生 者,雖貴富不以養(yǎng)傷身,雖貧賤不以利累形?!惫?事所要闡發(fā)的是重治身而輕富貴、輕權(quán)位的思 想,這正是道家所提倡的。內(nèi)篇人間世寫顏闔 請教蘧伯玉輔衛(wèi)太子之策蘧伯玉教以“形莫若 就,心莫若和彼且為嬰兒,亦與之為嬰兒;彼 且為無町畦,亦與之為無町畦;彼且為無崖,亦與 之為無崖。達之,入于無疵?!币饧匆姍C行事,與 時俯仰,順隨形勢,避禍自保,體現(xiàn)的同樣是道家 處世哲學。外篇田子方寫肩吾贊孫叔敖“為令 尹而不榮華,三去之而無憂色?!憋@示孫叔敖對名 位、利祿十分淡薄。達到了忘得失、忘貴賤的境 界,這正是道家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 3 、道家人物 首先是老子。莊子思想是對老子思想的繼承 和發(fā)展。所以老子在莊子一書中地位十分重 要,幾乎總是作為正面的形象出現(xiàn)。內(nèi)篇應(yīng)帝 王寫陽子居問老聃何謂明王之治,老聃日:”明 王之治,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貸萬物而民弗 恃;有莫舉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測,而游于無有 者也?!崩像跻詡鞯勒叩拿婺砍霈F(xiàn),先通過虎豹、 猿猴的比喻,論述身有所長,反遭其累。進而闡述 了治理天下不靠才智而是靠虛靜、無為的思想。 外篇在宥寫崔瞿問老聃關(guān)于治天下與安人心 問題,老聃先告誡說“女慎無攖人心。人心排下而 進上,上下囚殺”作了一番論述之后。提出 “絕圣棄知而天下大治”這是典型的道家思想。 外篇天道篇寫孔子西藏書于周室,見老聃而問 仁義,老聃說:“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 辰固有列矣。禽獸固有群矣。樹木固有立矣。夫子 亦放德而行。循道而趨,已至矣;又何偈偈乎揭仁 義,若擊鼓而求亡子焉? ”這是從道家的立場提出 了仁義觀。在外篇天道寫士成綺見老子問如何 修身、天地寫孔子問于老聃關(guān)于圣人問題等故 事中。老子都是正面闡述道家觀點。列子在莊 子重言中也多次出現(xiàn)。其扮演的角色較為多樣。 或為有道之人,如外篇至樂寫列子與髑髏對 話,雜篇讓王寫子列子窮;或為求道、學道之 人,如外篇達生中寫列子向關(guān)尹子請教“至 入”,外篇田子方寫列御寇為伯昏無人射等。 4 、儒家人物 其中孔子出現(xiàn)的頻率最高。全書散見于內(nèi)、 外、雜篇中的孔子故事共有3 5 個之多。所反映孔 子的形象、面貌也是多姿多彩的。一是孔子作為 道的權(quán)威、闡釋者。內(nèi)篇人間世寫顏回將要往 衛(wèi)國輔佐衛(wèi)君,問仲尼以輔君之道。仲尼詳為勸 戒。提出“心齋”說:“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 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 耳止于聽,心止于 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 齋也。”心齋是莊子哲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卻 是由孔子提出,孔子成了莊子地道的代言人。內(nèi) 篇大宗師寫孟子反、子琴張為子桑戶處喪,相 和而歌。被孔子贊為“畸人”。稱“畸于人而侔于 天”,表露了道家思想。外篇知北游寫孔子解釋 “無所將迎”的故事等。都反映出孔子是作為道的 權(quán)威存在。二是孔子作為道的追求者、學習者。外 篇知北游寫孔子向老聃問道,老聃要求:“汝齋 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掊擊而知”,于是給他 講述道的生成、表現(xiàn)形式等。雜篇外物也寫了 孔子向老萊子學道。外篇達生寫孔子觀于呂 梁。向一善于游泳者問道,這些故事都表現(xiàn)孔子 對道術(shù)追求的執(zhí)著與認真。三是孔子作為嘲笑的 對象。內(nèi)篇人間世寫孔子適楚,被楚狂士接輿 嘲笑:“風兮鳳兮,何德之衰也! 來世不可待。往世 1 0 5 , 江蘇社會科 ) 1 9 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