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禪山記 (2)ppt課件.ppt_第1頁
游褒禪山記 (2)ppt課件.ppt_第2頁
游褒禪山記 (2)ppt課件.ppt_第3頁
游褒禪山記 (2)ppt課件.ppt_第4頁
游褒禪山記 (2)ppt課件.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游褒禪山記,王安石,1,字介甫,晚號半山,北宋臨川人,中國十一世紀(jì)的改革家。仁宗慶歷進(jìn)士,神宗熙寧二年授參知政事、次年任宰相,積極推行新法,遭到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黨反對,熙寧七年被罷相,后復(fù)位再罷。封荊國公,卒謚文,又稱“王文公”。 王安石在文學(xué)上也是個革新派。他反對北宋初年浮華的文風(fēng),主張文章應(yīng)“有補(bǔ)于世”。散文遒勁清朗,直抒胸臆,每涉時弊,在唐宋八大家中獨樹一幟。詞“一洗五代舊習(xí)”,風(fēng)格豪放。,王安石,(10211086),2,梅花 王安石 墻角數(shù)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3,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4,褒禪

2、寺,5,本文是王安石34歲時的作品。4年后他給宋仁宗上萬言書,主張改革政治;16年后拜相,不顧保守派的反對,積極推行新法。有“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觀點,這一觀點可以在本文中找到依據(jù)。,6,褒禪山位于含山縣城東北處7.5公里。唐貞觀年間,高僧慧褒禪師結(jié)廬山下,死后葬此,其弟子改花山為褒禪山。褒禪山主要山巒有三座。東為靈芝山,樹木參天,古以盛產(chǎn)木靈芝得名;中為起云峰,高聳挺拔;西有鰲魚嶺,滿山林木蔥蘢,山花斑斕,生機(jī)勃勃。 華陽洞是褒禪山主景觀,洞深1600米,洞群分前洞、后洞、天洞、地洞,特點是洞中有洞,洞里有河。河上泛舟,洞洞相通。前洞有華陽、萬象皆空等石刻文字。后洞又稱碑洞

3、,即王安石當(dāng)年游覽路線.,褒禪山華陽洞,7,8,課文朗讀,9,課文助讀,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褒禪山也叫華山。唐代和尚慧褒開始在山麓筑屋定居,死后葬在這里;因為這個緣故,從那以后人們稱這座山為“褒禪”?,F(xiàn)在人們所說的慧空禪院,就是慧褒的弟子在慧褒墓旁蓋的屋舍。離那禪院東邊五里,是人們所說的華山洞,因為它在華山的南面而這樣稱呼它。距離山洞一百

4、多步,有一塊石碑倒在路旁,那上面的碑文已經(jīng)模糊不清,只有從它殘存的字還可以辨認(rèn)出“花山”的名稱?,F(xiàn)在把“華”念做“華實”的“華”,大概是讀音錯了。,10,詞句補(bǔ)注(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因為;命名,而卒葬之,并且;葬(于)之,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表判斷,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表判斷,作“在”解,獨其為文猶可識,指代碑文;作為文字,11,作者游蹤,慧空禪院 前洞,東行5里,翻過一座小山,12,其下平曠,有泉側(cè)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后洞。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jìn)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

5、不出,火且盡?!彼炫c之俱出。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華山洞下邊平坦空曠,有泉水從旁邊涌出,題字記游的人很多,這是人們所說的“前洞”。順山而上走五六里,有個洞穴幽暗深遠(yuǎn),走進(jìn)洞穴十分寒冷,問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歡游覽的人也不能走到盡頭,人們叫它“后洞”。我和同游的四個人拿著火把走進(jìn)去,進(jìn)洞越深,前進(jìn)越困難,然而見到的景象也越奇特。有松氣懈怠想要退出的伙伴說:“如果不出去,火把將要燒完。”于是跟他們一起退出洞來。大約我走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

6、歡游覽的人來說,還不到十分之一,然而看那左右的洞壁,來到這里題字記游的已經(jīng)少了。大概洞更深,那么到達(dá)那里的人就更少了。正當(dāng)決定從洞中退出的時候,我的體力還足夠繼續(xù)前進(jìn),火把也還足夠繼續(xù)照明。我們已經(jīng)出洞了,便有人責(zé)怪那要求退出來的人,我也后悔自己隨從他們,以至不能盡那游覽的樂趣。,13,不出,火且盡,將要,副詞,有泉側(cè)出,從側(cè)面,名作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但是;并且,則其至又加少矣,那么;到達(dá)的人,動作名,而予亦悔其隨之,而且;指代自己,詞句補(bǔ)注(2),14,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yuǎn),則至者少

7、。而世之奇?zhèn)ァ⒐骞?、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yuǎn),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對于這種情況,我有感慨了。古人觀察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的時候,往往有心得,因為他們探究、思考得非常深入而且無處不在。地方平坦并且路程近,到達(dá)的人就多;地勢險峻并且路程遠(yuǎn),到達(dá)的人就少。但世上的奇妙雄偉、珍貴奇特、不同尋常的景象,常常在那險阻僻遠(yuǎn)的地方,因而人們很少到達(dá)那里,所以,不是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達(dá)的

8、。有了志向,也不隨從別人而中止,然而力量不足,也不能到達(dá)。有了志向和力量,而且又不隨從別人而松懈,到了那幽深昏暗、叫人迷亂的地方,卻沒有外力來輔助他,也不能到達(dá)。但是力量足夠到達(dá)那里,結(jié)果卻沒有到達(dá),在別人看來是可以嘲笑的,在自己看來也是有所悔恨的;盡了自己的努力卻不能到達(dá)的人,就可以沒有悔恨了,難道誰還會譏笑他嗎?這就是我這次游山的心得。,15,常在于險遠(yuǎn),險遠(yuǎn)的地方,形作名,古人之觀于天地往往有得,取消句子獨立性,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到達(dá);卻;來,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在;是;并且,其孰能譏之乎,反問語氣詞,難道;誰,詞句補(bǔ)注(3),16,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險遠(yuǎn),有志無

9、力,有志有力而無物,不能,不能,志力物,17,志 物 力,志向,意志,外在的客觀環(huán)境,外力的幫助,個人的力量、努力、天資條件,18,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我對于那倒在地上的石碑,又因此嘆惜那古代書籍的失傳,后代人弄錯了它流傳的文字,而沒有人能夠說明白的事情,哪能說得完呢!這就是今天治學(xué)的人不可不深入地思考、謹(jǐn)慎地選取的緣故了。,19,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同游的四個人:廬陵人蕭君圭,字君玉,長樂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國,字平父,安上,字

10、純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人王某記。,20,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并且;說明,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取消句子獨立性,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讀書人,廬陵蕭君圭君玉,“地+姓+名+字”的稱謂方式,至和元年七月某日,年號紀(jì)年方式,詞句補(bǔ)注(4-5),21,行文脈絡(luò),游,記,山,院,碑,洞,前:夷以近 游者眾,后:險以遠(yuǎn) 至者少,其文漫滅,古人求思之深,奇觀在險遠(yuǎn),深思慎取,物,志,力,盡志無悔,22,一 二 三,(1-2):記敘游山經(jīng)過。 (3-4):議論游山心得。 (5): 記敘的結(jié)尾,補(bǔ)敘同游者。,結(jié)構(gòu)關(guān)鍵句,整體感知,“于是予有嘆焉”,23,游褒禪山記,記敘,議論,山、碑,洞,

11、前洞:平曠,有泉夷以近,游者眾,后洞:窈然,甚寒險以遠(yuǎn),至者少,游洞,入之愈深,進(jìn)愈難,見愈奇,隨怠者出,所以,見少,記少,樂少,悔:不得極游之樂,古人求思之深,奇觀常在險遠(yuǎn),有志,有力,有物,盡吾志,無悔矣,仆碑深思而慎取,記敘,補(bǔ)敘同游者,24,(1)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 。,中心句,整體感知,(2)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25,因事見理 敘議結(jié)合,寫作手法,26,1、其下平曠,有泉側(cè)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 2、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后洞. 3、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華山洞下邊平坦空曠,有泉水從旁邊涌出,而(題字)記游的人很多(這是人們)所說的前洞。

12、,問起它的深度,就(連)那些喜歡游玩的人(也)不能走到盡頭(人們)叫它后洞。,知識歸納,語句翻譯,大概洞更深,那么那些到(的人)又更加少了。,27,正當(dāng)這個時候,我的體力還足夠(繼續(xù))進(jìn)入,火把(也) 還足夠(繼續(xù))照明。,4、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5、入之愈深,其進(jìn)愈難,而其見愈奇。 6、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大概我所到(的地方),比起喜歡游覽的人(來說)還不到(他們的)十分之一。,進(jìn)去洞里越深,那前進(jìn)(的事)(就)越困難,可是那見到(的景象)(就)越奇特。,知識歸納,語句翻譯,28,名為游山并不沉醉于山水風(fēng)光,而更留意于事物原委。先為華山正名,順勢引出華山洞,是

13、埋一伏筆。考證“花山”,看似多余,卻自有一番用意,實為再著一點底墨。 記后洞探幽未窮,不得極樂,訴心中悔意。屬意不在泉洞,而在探幽游客多寡。由“記游者甚眾”到“好游者不能窮”再到“已少”、“又加少”,全不愛惜筆墨。顯然其后大有文章。 游山有悟:古人觀物,思之恒在,往往有得。人至 “險遠(yuǎn)”必有“志”, “力”, “物” ,做事務(wù)要“盡志無悔”;治學(xué)必得“深思慎取”。感慨既發(fā),縱橫古今,所悟哲理深蘊(yùn)悠長。,構(gòu)思之妙,29,詞類活用,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 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其后名之曰褒禪 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火尚足以明也 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 常在于險遠(yuǎn) 有泉側(cè)出 問其深 不得極夫游之樂也,名

14、做動,居住,筑舍,名做動,命名,命名,取名,形做動,弄錯.名、說明,形做動,照明,形做動,窮盡,形做名,險要偏遠(yuǎn)的地方,名做狀,從側(cè)旁,形做名,形做動,極盡,30,古今異義,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而世之奇?zhèn)ス骞址浅V^, 常在于險遠(yuǎn) 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于是余有嘆焉,十分之一,不一般,到達(dá),求學(xué)的人,對于這,31,特殊句式,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 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鳥獸 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 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 此予之所得也 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有碑仆道,狀語后置,判斷句,省

15、略句,32,助詞,人稱代詞,其,“ ”字的用法,他(們),它(們)(的) 你(們),你(們)的 我(們),自己(的),指示代詞,這(里),那(些) 其中,表選擇:是還是 表假設(shè):如果,假如,代詞,連詞,副詞,表商量:還是 表反問:難道 表揣測:大概 表祈使:一定,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不翻譯,指代對象,33,1、以故其后名之曰 2、距其院東五里 3、獨其為文猶可識 4、問其深, 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 5、蓋其又深, 則其至又加少矣 6、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 7、其孰能譏之乎?,其,“ ”字的用法,代詞,那,指褒禪埋葬時,代詞,這,指慧空禪院,代詞,它,指仆碑,代詞,它,指洞穴,代詞,它,指后洞,代詞,他們,

16、指古人,代詞,他們,指游客,代詞,那些,指好游者,副詞,加強(qiáng)反問語氣,難道,34,8、而余亦悔其之 9、既其出 10、視其左右 11、謬其傳 12、咎其欲出者,代詞,指自己,助詞,無義,代詞,它,指洞壁,代詞,它,代山的名稱,代詞,那些,指欲出者,其,“ ”字的用法,35,而,有泉側(cè)出,而記游者甚眾 來而記之者已少 有怠而欲出者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而卒葬之 而人之所罕至焉 而世之奇?zhèn)ス骞址浅V^ 其進(jìn)愈難,而其見愈奇 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 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 此學(xué)者不可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表承接,于是,

17、就,因而,表轉(zhuǎn)折,卻,表并列,而且,并且,36,以,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 由山以上五六里 余與四人擁火以入 有志矣,不隨以止也 而又不隨以怠 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險以遠(yuǎn),則至者少 夷以近,則游者眾 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 火尚足以明也,力足以至焉,表原因,因為,通“而”,表承接,通“而”,表并列,用來,37,之,而卒葬之 來而記之者已少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此予之所得也 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 而人之所罕至焉 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 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代詞,它,助詞,的,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38,于,始舍于其址 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yuǎn) 于人為可譏 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 于是予有嘆焉 余于仆碑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在,到,對于,39,焉,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