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安徽省定遠二中高考歷史四模試卷注意事項1.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2.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試卷及答題卡的規(guī)定位置.3.請認真核對監(jiān)考員在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與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5.如需作圖,須用2B鉛筆繪、寫清楚,線條、符號等須加黑、加粗.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1864年,戶部因財力匱乏,向兩江總督曾國藩索要淮南鹽稅,曾國藩以諸種理由拒絕。次年,戶部又令江蘇巡撫李鴻章勻撥兩淮鹽稅,以解中央燃眉之急,李鴻章僅答應略增該省財政上繳數額,而鹽厘征收、使用則不容戶部染指。這反映了當時A.鹽稅成為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B.中央與地方的矛盾異常尖銳C.洋務運動的資金匱乏問題嚴重 D.中央政府的權威出現(xiàn)了弱化2.羅素指出:“文藝復興思想家們再一次強調了以人為中心,在這樣的思潮中,人的活動應當以其自身價值而受到重視,科學的探索因此也開始以新的驚人步伐向前邁進?!睂Υ瞬牧侠斫庾顪蚀_的是A.文藝復興運動為近代科學的誕生培育了人才B.人文主義促進了科學方法論的誕生C.人文主義為近代科學奠定了思想基礎D.民主政治制度是促進科學繁榮的重要條件3.1933年斯大林指出:“黨似乎在鞭策國家,使它加速向前奔跑”,“必須催趕國家,因為它落后了一百年,落后帶來了致命的威脅?!边@一觀點A.改變了蘇聯(lián)農業(yè)落后的局面 B.體現(xiàn)了蘇聯(lián)實現(xiàn)工業(yè)化的緊迫感C.成為蘇聯(lián)開始工業(yè)化的依據 D.嚴重脫離了蘇聯(lián)經濟落后的國情4.有人在考察武昌時說: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按戶懸掛,布旗不備,以紙代之;政治口號之多,超于國內各香煙公司廣告之上,譬曰:“政權歸于革命的民眾”“擁護革命中心力量”。這一場景出現(xiàn)A.印證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B.得益于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立C.揭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D.成為抗日戰(zhàn)爭的重要轉折點5.習近平總書記說:“中華民族是具有非凡創(chuàng)造力的民族,我們創(chuàng)造了偉大的中華文明?!毕铝杏嘘P中華文明成就的表述,正確的是①西漢早期,我國可能己經發(fā)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書寫用紙②文人畫為滿足市民文化的需求,充分展現(xiàn)畫家多方面文化素養(yǎng)③宋代商業(yè)有多方面的重大突破,其中之一是出現(xiàn)合法的“夜市”④《武經總要》記載了明朝領先世界的自動爆炸的地雷、水雷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6.根據所學知識,判斷下列事件發(fā)生在19世紀初英國倫敦普通低層婦女瑪麗身上可能性最小的是A.每天要到附近的工廠上班 B.聽說有一部已經實施的《工廠法》C.十歲的兒子找了一份工作 D.每天用電烤箱為家人準備面包等晚餐7.“中國憑借著在絲綢、瓷器等方面無與匹敵的制造業(yè)和出口,與任何國家進行貿易都是順差。……在1800年以前,歐洲肯定不是世界經濟的中心?!卑催@一觀點,18世紀末世界貿易中心最有可能是A.北京B.上海C.廣州D.長安8.下表是1958至1968年,蘇聯(lián)與美國出現(xiàn)以探月活動為標志的“太空競賽”信息統(tǒng)計表。比較分析可知美蘇蘇聯(lián)美國探測器發(fā)射數量3129成功率29%45%運載器造成的失敗63%77%從計劃開始到首次登月的時間1年4年首次登月前嘗試的次數10次無(首次嘗試即獲成功)A.國家實力勢均力敵B.政府加強對經濟的干預C.避免直接軍事對抗D.兩極格局日益鞏固9.《禮記·坊記》記載:“夫禮者,……故貴賤有等,衣服有別,朝廷有位,則民有所讓。”所以,周公制定禮樂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發(fā)展文化教育事業(yè) B.嚴格宗法制度C.打擊舊貴族勢力 D.激發(fā)認同,維護社會秩序10.如圖是中國古代某一時期的地圖,其中在所示位置該時期發(fā)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是A.遷都洛邑B.商鞅變法C.開鑿靈渠D.焚書坑儒11.“約有75%的零售業(yè)以及大量的小型手工業(yè)經營權重新回到私人手中,農民終于可以自由買賣他們有余的谷物。但是政府依然控制著經濟“制高點':重工業(yè)、批發(fā)商業(yè)、銀行業(yè)與運輸業(yè)?!碧K維埃政府這些做法A.開啟了全面經濟體制改革 B.實踐了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C.有利于蘇俄經濟恢復發(fā)展 D.促進了斯大林體制的建立12.《安得魯·韓德森致拉本特函》記載:“禁煙運動給了我們一個戰(zhàn)爭的機會……可以使我們終于乘戰(zhàn)勝之余威,提出我們自己的條件,強迫中國接受?!敝袊黄冉邮芩麄兊摹皸l件”后發(fā)生的變化有①外國商船在長江口岸自由航行②列強獲得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的權利③中國開始喪失關稅自主權④中國的社會性質開始發(fā)生變化A.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3.自傳是作者本人對其所親歷和親見的事情進行記述的回憶性作品。盧梭在其自傳《懺悔錄》中說:“我的《懺悔錄》的本旨,就是要正確地反映我一生的種種境遇,那時的內心狀況。我向讀者許諾的正是我心靈的歷史,為了忠實地寫這部歷史,我不需要其他記錄,我只要像我迄今為止所做的那樣,訴諸我內心就成了?!边@說明A.自傳是研究作者本人精神世界的重要史料B.自傳由親歷者記述,因此能客觀真實地反映歷史C.由于主觀性較強,自傳的文學價值高于其史學價值D.使用多種類型的史料進行比較研究,更能接近歷史的真相14.“美國聯(lián)邦憲法(TheConstitution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是聯(lián)邦黨人試圖造就口口口口的結果。其中的‘constitution’一詞,主要內涵是指經由人民約定而形成的根本大法,代表的是一個國家的最高政治原則而不是各個政治共同體的隨意聯(lián)合或結盟?!辈牧现械目诳诳诳谔帒撎顚慉.中央權威 B.邦聯(lián)政治 C.人民主權 D.民主共和15.鴉片戰(zhàn)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其中“半殖民地”的含義是A.中國的經濟成了列強經濟的附庸B.中國政府變成了列強統(tǒng)治和侵略中國的工具C.中國喪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主權D.外國資本主義不斷加強對中國的控制16.1962年,中日雙方以民間形式簽訂發(fā)展長期貿易的備忘錄,“備忘錄貿易”成為當時中日貿易的主要形式。這種方式()A.實現(xiàn)了中日關系的正常化 B.為經濟體制改革奠定了基礎C.解除了西方對華經濟封鎖 D.體現(xiàn)中國對外交往政策靈活17.在亞洲民族解放運動史上,甘地創(chuàng)立了一條反抗殖民統(tǒng)治的獨特道路。下列項中,有關印度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說法正確的是A.甘地以國大黨主席的身份領導運動B.起因于殖民當局頒布了食鹽專營法C.印度人民的民族意識得到空前高漲D.運動中甘地沒有譴責人民使用暴力18.黃河中下游地區(qū)是中國農業(yè)的起源地,到戰(zhàn)國末期,黃河已有“濁河”之稱,西漢時,黃河更是“河水高于地上”,下游地區(qū)水患頻繁,引發(fā)土壤沙化和鹽堿化。導致黃河流域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的根源在于()A.生產工具的改進 B.精耕細作的農業(yè)C.人多地少的矛盾 D.重農思想的影響19.20世紀20年代時,梁啟超譴責西方帝國主義和盲目崇拜科學是沖突的根源,并且認為中國重精神的思想可以矯正這種不平衡現(xiàn)象。梁漱溟也宣稱應該只從自己的立場出發(fā),發(fā)展本身的長處。二梁都督促國人:“到東方去!”材料反映了二梁“到東方去”的認識是基于A.新文化運動啟蒙 B.一戰(zhàn)的理性反思C.馬克思主義傳播 D.西學東漸的深入20.19世紀60年代,英國議員威爾克斯在報紙上發(fā)表文章,抨擊國王在議會的演說,國王下令將其逮捕,法庭以議員有豁免權為由將其釋放。國王又操縱議會剝奪了威爾克斯議員身份,指示政府下達逮捕令。這表明當時A.輿論監(jiān)督的作用有限 B.王權凌駕于議會之上C.君主立憲制有待完善 D.議員議政權無法保證21.1972年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時說,過去的時間我們曾經是敵人,今天我們有巨大的分歧。使我們走到一起的,是我們有超過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尼克松所說的“共同利益”主要是指A.結束朝鮮半島的分裂 B.中美兩國發(fā)展的需要C.對付來自蘇聯(lián)的威脅 D.改善國際環(huán)境的需要22.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的教會組織改變了中世紀那種崇尚獨處沉思和宜揚安貧禁欲的宗旨,介人到世俗生活中,對各種社會問題傾注了更多的關心。這一轉變說明A.世俗權力大于宗教勢力 B.人文主義的思想深入人心C.上帝的權威受到了沖擊 D.教會主動地應對社會變革23.有學者指出,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共向歐洲提供了131.5億美元的撥款,達到了它預期的政治目的。該學者做出上述判斷的主要依據應是,馬歇爾計劃A.促成了歐美平等伙伴關系 B.導致了歐洲對峙的出現(xiàn)C.奠定了歐洲一體化的基礎 D.推動了美國的霸權進程24.儒家學說在秦朝遭到沉重打擊,在漢代上升為國家的統(tǒng)治思想。這種變化同它自身的與時俱進有密切關系。同先秦儒學相比經董仲舒改造之后的儒學A.堅決排斥了陰陽五行之說B.從批判時政轉為維護現(xiàn)實統(tǒng)治C.提出“為政以德”的觀點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華25.彼得·蓋伊在《啟蒙運動》一書中認為:“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文人中間,完全世俗、完全清醒的世界觀,相對來說是很少見的……神圣的東西仍是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刻家、建筑師和畫家的中心主題。”這說明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A.對現(xiàn)實生活持悲觀態(tài)度B.以宗教形式表現(xiàn)人文精神C.肯定自然的人性和欲望D.未對基督教文化進行斗爭26.齊國原是姜氏的封國。公元前481年后,齊國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漸控制國政,以至于自立為國君,并由周安王冊命為齊侯,姜齊遂變?yōu)樘稞R,史稱“田氏代齊”。該材料從本質上反映了當時A.分封制的破壞B.已經進入戰(zhàn)國時期C.郡縣制的出現(xiàn)D.出現(xiàn)了大一統(tǒng)局面27.1864年6月,中國海關稅務司赫德(英國人)在通告中,告誡外籍雇員應時刻銘記“稅務司署乃中國海關而非外國之海關所有.領取中國政府之俸祿因而身為該政府屬員之人”。這反映了A.中國關稅自主權進一步喪失 B.清政府加強了對海關的管控C.契約精神影響雇員職業(yè)操守 D.中國外貿完全被英國所控制28.古代中國對外交往中的歷史事件(部分)對表中信息解釋合理的是A.古代中外之間交流具有雙向性 B.古代中外間交流以技術為主導C.海外貿易受到歷代王朝的重視 D.中國對外交流主要對象是鄰國29.百日維新期間,康有為一再提醒光緒帝對國會、議院等不可操之過急。至1901年,流亡海外的康有為屢批清政府新政未抓住“行立憲法、開設議院”的“本原”,并不斷呼吁立憲。促使這一轉變的主要原因是A.社會主要矛盾發(fā)生變化 B.維新思想成為主流思想C.清王朝的統(tǒng)治危機加深 D.清末新政重心開始轉移30.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陜北瓦窯堡召開政治局會議,決定把蘇維埃工農共和國改為蘇維埃人民共和國。次年9月,中共中央根據形勢的發(fā)展,又將“人民共和國”改為“民主共和國”。此舉旨在A.適應抗日救亡運動高漲的新形勢 B.鞏固陜北根據地的蘇維埃政權C.團結中間階層孤立反共頑固勢力 D.推進根據地政權的民主化建設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歷史選修320世紀的戰(zhàn)爭與和平)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歐洲戰(zhàn)地及后方勞動力出現(xiàn)匱乏情況。在北洋政府參加協(xié)約國對同盟國宣戰(zhàn)后,英法兩國要求中國向歐洲派遣華工。北洋政府認為,參戰(zhàn)華工可以獲得協(xié)約國所支付的工資,中國政府還可以獲得日后勝利國的種種權利。蔡元培等有識之士也大力提倡華工赴歐。一戰(zhàn)爭期間,中國派遣至英法的華工約有14萬人之多。華工們一到歐洲,就立即被劃撥到各處,他們不僅在重工企業(yè)、港口碼頭等地從事最艱苦、最繁重的勞動,而且還身處戰(zhàn)爭前線,負責挖戰(zhàn)壕、救傷兵、送給養(yǎng)甚至直接參戰(zhàn),有近2萬人死于戰(zhàn)火或疾病。一戰(zhàn)結束后約11萬參戰(zhàn)華工回到祖國,他們成為西學及實業(yè)知識的宣傳者,有的還轉變成為堅定的無產階級革命者。有1萬余華工留在法國工作、生活?!幾酝跗截懙取兑粦?zhàn)百年:華工赴歐啟示錄》(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華工赴歐參戰(zhàn)的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華工赴歐參戰(zhàn)的影響。32.儒家思想所蘊含的家國同構(情懷)既具有厚重的歷史感,又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性。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他(董伸舒)利用“天”的觀念和“家國同構”理論,對忠、孝的合理性做出了新的解釋,使儒家所提倡的忠、孝倫理上升為國家意識形態(tài),同時也為漢代以后的中國社會提供了一種全民的倫理信仰。——李佳哲《董仲舒的忠孝理論與漢代忠孝倫理制度》材料二理學家繼承傳統(tǒng)儒家入世思想,從責任感和使命感出發(fā),形成了理學思想體系。這一思想使士大夫階層普遍參與討論個人、家庭、家族、國家和政治,從而建立了統(tǒng)治者認定和推行的道德倫理規(guī)范,使階級矛盾在某種意義上有了一定的弱化,更使得士子的心靈得到充實?!旃?、萬紅《宋明理學的層次模式》材料三所謂家國同構,移家為國,移孝為忠,進而在家國之上,擴展為一種公天下的世界意識。這使中國人的世界觀或天下觀成為一種本于家國同時又大于家國或高于家國的世界意識,使得中國人的價值觀內蘊著一種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倫理自覺?!锖F健稄募覈煜碌矫\共同體》請回答:(1)據材料一,指出董仲舒利用“家國同構”等理論為后世提供的“倫理信仰”。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漢武帝為提升儒學地位采取的主要措施。(2)據材料二,指出理學家構建“理學思想體系”的出發(fā)點。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宋明理學家加強個人“道德倫理規(guī)范”的兩種主要途徑。(3)據材料三,指出“家國同構”的新內涵。綜合上述材料,談談新時代強調家國情懷的現(xiàn)實意義。33.百年列車時刻表展現(xiàn)中國鐵路滄桑巨變史,是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和變遷的一個縮影。閱讀下列來自《新華網》的一篇報道,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新華網沈陽4月17日電(記者徐揚)沈陽收藏家詹洪閣從1987年開始收藏列車時刻表,目前已有百本不同年代、版本的列車時刻表。這些小冊子展現(xiàn)了中國鐵路的百年滄桑巨變。100年前清政府印制的“火車時刻表”,僅是一張印著繁體字、沒有阿拉伯數字、比16開大些的紙。而日前為全國鐵路第六次大提速發(fā)行的新版“列車時刻表”,厚達329頁。新中國成立前,鐵路長期被軍閥和西方列強割據,鐵路建設雖經70多年的發(fā)展,營業(yè)總里程只有2.18萬公里,能運行的僅有1萬多公里;如今,全國鐵路營業(yè)總里程已經達到76600公里,是1949年的3.5倍。上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掀起了鐵路建設的高潮。成昆、湘桂、貴昆、鷹廈、京包等一批干線相繼動工建設,全國鐵路的骨架日益完備,火車通天山、抵海島,跨沙漠。1997年到2007年,中國鐵路事業(yè)進入新的“快車道”。六次大提速,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動車組,車型不斷更新?lián)Q代,主要鐵路干線時速達到200公里。坐火車“夕發(fā)朝至”,在越來越多的城市之間成為現(xiàn)實。請回答:(1)100多年前清政府印制的“火車時刻表”可能印有中國人自辦或設計的哪些鐵路?請舉兩例并加以說明。(2)“上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掀起了鐵路建設高潮……一批干線相繼動工建設”,請分析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的歷史背景。(3)透過以上材料,結合所學知識,適當聯(lián)系世界背景,你是如何看待百年中國的滄桑巨變?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據材料“曾國藩以諸種理由拒絕”“而鹽厘征收、使用則不容戶部染指”可知,晚清時期地方財政為地方漢族官僚把持,中央難以調度地方財政資金,反映了中央政府權威下降,故D項正確;題干不能反映鹽稅是當時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故A選項錯誤;B項中“異常尖銳”說法過于夸大,故B選項錯誤;題干不能明顯體現(xiàn)洋務運動資金匱乏問題,故C選項錯誤。2、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給予歷史事物正確認知和準確判斷的能力。根據題干材料“文藝復興思想家們”“人的活動,受到重視”“科學的探索,以驚人步伐向前邁進”,可知,題干主旨,即在強調“文藝復興運動對科技的推動”。據此,判斷選項,可知:BD兩項屬于無關項,排除;A項屬于誤選項,但“培育了人才”,是對材料的片面理解,不符合史實。C項表述客觀,本題正確答案選C??键c: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與發(fā)展·文藝復興運動·“人文主義”及其影響3、B【解析】
材料表明蘇聯(lián)在當時面臨著資本主義國家的威脅,要想保護革命取得的成果,必須加快工業(yè)化步伐。B正確;材料指的是要進行工業(yè)化建設,不是加快農業(yè)建設,A錯誤;1925年聯(lián)共(布)十四大的召開確定了社會主義工業(yè)化的方針,C錯誤;蘇聯(lián)當時國情決定了蘇聯(lián)要發(fā)展工業(yè),尤其是重工業(yè),因此符合國情,D錯誤。故選B。4、B【解析】北伐戰(zhàn)爭使革命從珠江流域發(fā)展到長江流域,武漢成為革命的中心,從題干中的“鞏固革命聯(lián)合戰(zhàn)線”的信息,可判斷出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國共合作發(fā)動了國民大革命,B正確。材料重心不是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排除A;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是五四運動,排除A;材料和抗日戰(zhàn)爭無關,排除D。點睛:解決本題的關鍵是抓住題干關鍵信息“政權歸于革命的民眾”“擁護革命中心力量”“鞏固革命聯(lián)合戰(zhàn)線”等,逐一分析選項即可知道答案。5、B【解析】
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現(xiàn)今考古發(fā)掘最早的紙出現(xiàn)于西漢時期,①正確;風俗畫是為了滿足市民文化需求而創(chuàng)作的畫作,排除②;宋朝時期商業(yè)活動打破了時間上的限制,出現(xiàn)了早市和夜市,③正確;《武經總要》是宋朝時期編寫的,排除④,故B選項正確;排除A、C、D選項。6、D【解析】
根據材料提供的信息“19世紀初”“英國倫敦”可知是工業(yè)革命時期,由于電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成果,此時還沒有電,不可能出現(xiàn)D項的情況,故D符合題意,選D。工業(yè)革命在生產組織形式上出現(xiàn)了工廠,故A可能出現(xiàn);隨著工廠的增多,政府頒布《工廠法》的可能性存在,故B可能出現(xiàn);資本家為追求利潤的更大化,利用童工,降低成本,可能性也是存在的,故C可能出現(xiàn)。7、C【解析】
根據所學,鴉片戰(zhàn)爭前夕,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只允許廣州一口通商,因此廣州此時的對外貿易量最大,故C項正確;排除ABD三項。8、C【解析】表格只涉及太空競賽,并不涉及其他實力對比,故A項不符合題意;材料主要是高新科技領域的問題,未體現(xiàn)出政府對經濟加強干預,故B項錯誤;當時日本經濟的發(fā)展、歐洲一體化的推進、中國的發(fā)展,沖擊了美蘇兩極格局,故D項不符合史實;冷戰(zhàn)期間,美蘇兩國始終沒有發(fā)生直接的“熱戰(zhàn)”,蘇聯(lián)與美國出現(xiàn)以探月活動為標志的“太空競賽”是雙方避免直接軍事對抗的表現(xiàn),故C項正確。9、D【解析】
材料中文字說明周公制定禮樂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維護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這樣更有利于西周政權的統(tǒng)治,D正確;ABC三項表述不符合題意,排除。10、B【解析】
據地圖信息“韓趙魏”可知,這是戰(zhàn)國時期;圖中所示位置是關中地區(qū),是秦國所在地,歷史上商鞅變法發(fā)生在這里,B正確;洛邑是今河南洛陽,與材料不符,A錯誤;靈渠位于今天的廣西興安縣境內,與材料不符,C錯誤;焚書和坑儒發(fā)生的地點是不同的,故D錯誤。11、C【解析】
材料“約有75%的零售業(yè)以及大量的小型手工業(yè)經營權重新回到私人手中,農民終于可以自由買賣他們有余的谷物”體現(xiàn)的是蘇俄利用市場、商品貨幣關系來發(fā)展生產,這種做法有利于蘇俄的經濟恢復,進而向社會主義過渡,C正確;材料與全面經濟體制改革無關,A排除;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排斥市場、商品貨幣關系,B排除;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D排除。故選C。12、B【解析】
根據材料中的“禁煙運動”可以判斷出是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③④是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的影響,B正確;①出自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的《天津條約》,②出自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的《馬關條約》,因此ACD排除。13、A【解析】
材料“我向讀者許諾的正是我心靈的歷史,為了忠實地寫這部歷史,我不需要其他記錄,我只要像我迄今為止所做的那樣,訴諸我內心就成了”體現(xiàn)的是盧梭《懺悔錄》在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說明自傳是研究作者本人精神世界的重要史料,A正確;自傳受到個人主觀因素的影響,不一定能真實的反映歷史,B排除;史學的價值明顯高于自傳文學價值,C排除;D說法與材料無關,排除。故選A。14、A【解析】試題分析:該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旨在考查學生的史料閱讀與分析能力。材料中的聯(lián)邦黨人的目的是代表最高政治原則,而不是隨意的結盟,所以方格處應該填寫的是中央權威,故A項正確??键c:歐美代議制的確立與發(fā)展·美國共和制的確立·美國聯(lián)邦制15、C【解析】
“半殖民地”指的是中國喪失了部分主權而不是全部主權,中國有限度、有范圍的受到外國列強的控制,故選C項;半殖民地指的是政治層面,與經濟層面無關,排除AD項;中國政府變成了列強統(tǒng)治和侵略中國的工具是半殖民地化的具體表現(xiàn)之一,沒有體現(xiàn)全部的內涵,排除B項。16、D【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中日民間的貿易被稱為“備忘錄貿易”,主要是區(qū)別于政府間的貿易往來,中日“備忘錄貿易”體現(xiàn)中國對外交往政策的靈活性,D正確;1972年,田中角榮訪華實現(xiàn)了中日關系正?;懦鼳;十一屆三中全會為為經濟體制改革奠定了基礎,排除B;C項錯在“解除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依然實行對華經濟封鎖,排除。17、C【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印度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使印度人民的民族意識得到空前高漲,故C正確;當時甘地并不是國大黨主席,故A錯誤;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起因于阿姆利則慘案,排除B;甘地曾譴責人民使用暴力,排除D。18、A【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是農業(yè)發(fā)展的根本動力和原因,主要表現(xiàn)在生產工具的改進和生產技術的提高上。戰(zhàn)國時期,鐵犁牛耕進一步推廣,在推動農業(yè)發(fā)展的同時,也破壞了生態(tài)環(huán)境,因此A選項正確。B、C選項并未指出此時農業(yè)發(fā)展、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的根源;D選項錯誤,重農思想有利于農業(yè)的發(fā)展,但不是農業(yè)發(fā)展的根本動力和原因,也不是導致黃河流域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的根源。故正確答案為A選項。19、B【解析】
梁啟超譴責西方帝國主義和盲目崇拜科學是沖突的根源,梁漱溟主張國人發(fā)展本身的長處,結合所學,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病,使二梁重新認識中西文明,故B正確;新文化運動宣傳西方的思想文化,二梁主張理性對待中西文化,故A錯誤;材料信息與馬克思主義傳播無關,排除C;根據“到東方去!”可知,二梁主張發(fā)掘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點,D錯誤。20、C【解析】
據材料“國王操縱議會剝奪威爾克斯的議員身份,并指示政府下達逮捕令”可知,這時期國王有一定的權力,體現(xiàn)出君主立憲制的不完善,故C選項正確;題干與輿論監(jiān)督作用無關,故A選項錯誤;君主權力在《權利法案》頒布后逐漸減弱,故B選項錯誤;題干并未強調議員議政權受影響,故D選項錯誤。21、B【解析】
從題中關鍵信息“我們走到一起的,是我們有超過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結合所學知識是中美兩國發(fā)展的需要,故選B;朝鮮半島至今也沒有結束分裂,A錯誤;20世紀70年代,中美兩國面臨著相同的困境,雙方都想謀求好的發(fā)展,與尼克松“共同利益”不符,C錯誤;尼克松訪華,改善中美關系,并不是改善國際環(huán)境,D錯誤。22、D【解析】
由于文藝復興時期倡導人文主義思想,批判宗教特權,教會組織不得不改變以前的說教方式,這充分說明文藝復興時期教會組織面對社會的變革做出了重大的調整,D項正確;文藝復興時期教會的權力仍然大于王權,A錯誤;文藝復興倡導人文主義思想,主要局限于社會上層,并不是深入人心,排除B;文藝復興時期人們依然信仰上帝,并且材料沒有體現(xiàn)上帝權威的變化,C錯誤。故選D。23、D【解析】
美國通過實施馬歇爾計劃穩(wěn)定了西歐各國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削弱了西歐共產黨的影響,遏制了蘇聯(lián),從而推動了美國的霸權進程,D項正確;A項錯在“平等伙伴關系”的表述,排除;歐洲對峙、歐洲一體化并非美國主觀政治目的,B、C排除。24、B【解析】
秦朝的儒家的學者針砭時弊,批判為秦始皇焚書坑儒,儒學受到打擊。漢代經過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學,稱為新儒學,它糅合了法家、道家和陰陽家的學說,適應了加強中央集權和鞏固“大一統(tǒng)”的要求,因此B項正確;董仲舒的新儒學糅合了法家、道家和陰陽家的學說,A錯誤;“為政以德”是孔子的思想,C項說法錯誤;宋明理學吸收佛、道兩家學說之長,D項錯誤。25、B【解析】
根據材料“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觀,相對來說是很少見的”、“神圣的東西仍是文藝復興時期雕塑家、建筑師和畫家的中心主題”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文藝復興時代的思想家是借助宗教形式表現(xiàn)人文主義,B項正確。文藝復興思想家主張追求現(xiàn)世的美好生活,反對神性,故對現(xiàn)世生活持悲觀態(tài)度的說法錯誤,A項錯誤??隙ㄗ匀坏娜诵院陀俏乃噺团d運動的主張,但與材料“神圣的東西仍是文藝復興時期雕塑家、建筑師和畫家的中心主題”的說法不符合,C項錯誤。用人性對抗神性,追求現(xiàn)世的美好生活,以宗教形式表現(xiàn)人文精神等,就是對基督教文化進行斗爭的體現(xiàn),D項錯誤。26、A【解析】春秋戰(zhàn)國時期,貴族統(tǒng)治階層內部森嚴的等級秩序被打破,宗法制、分封制被破壞,材料中齊國大夫田氏取代國君控制國政,實際也反映了宗法制與分封制的破壞,A正確;中國歷史進入戰(zhàn)國時期是在公元前475年,公元前481年,處于春秋時期,B錯誤;C材料無法體現(xiàn),排除;秦朝結束了春秋戰(zhàn)國的分裂割據,出現(xiàn)了大一統(tǒng)局面,D錯誤。27、C【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赫德要求外籍雇員認識到自己領取中國政府的俸祿,就要為中國政府服務,二不能認為是自己國家的海關,告誡雇員要有為“雇主”服務的契約精神,故選C;A表述正確,但是不能體現(xiàn)材料的主旨,排除;B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排除;D說明絕對化,且不符合史實,排除。28、A【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材料中反映了秦漢至明清時期中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相關內容,體現(xiàn)出中外之間交流是的雙向性,故A項正確;題干顯示中國古代對外交流并非以技術交流為主,排除B項;題干不能說明歷代封建國家重視海外貿易,也不能反映中國對外交流主要對象,排除CD兩項。故選A。29、C【解析】
康有為從“不可操之過急”到不斷呼吁立憲,反映出當時清朝的統(tǒng)治岌岌可危,需要通過改革來維護統(tǒng)治,故C正確;社會矛盾沒有發(fā)生變化,仍然是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排除A項;成為主流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材料無法體現(xiàn)新政的重心變化,排除D項。30、A【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由“蘇維埃工農共和國”到“蘇維埃人民共和國”再到“民主共和國”的轉變,是為了適應抗日救亡運動高漲的新形勢,爭取更多的抗日力量,以擴大統(tǒng)一戰(zhàn)線,故A正確;鞏固陜北根據地不是主要目的,故B錯誤;材料主旨不是為了孤立反共頑固勢力,故C錯誤;根據地政權的民主化建設是在抗戰(zhàn)進入相持階段后,故D錯誤,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一戰(zhàn)使歐洲國家勞動力匱乏;英法等協(xié)約國要求:北洋政府希望與華工赴歐的方式改善國際地位;有識之士大力提倡;華工希望借此改善生活。(2)幫助協(xié)約國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促進中歐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國改善國際地位。【解析】
(1)依據材料“歐洲戰(zhàn)地及后方勞動力出現(xiàn)匱乏情況?!?、“在北洋政府參加協(xié)約國對同盟國宣戰(zhàn)后,英法兩國要求中國向歐洲派遣華工?!薄ⅰ氨毖笳J為……中國政府還可以獲得日后勝利國的種種權利?!薄ⅰ安淘嗟扔凶R之士也大力提倡華工赴歐?!?、“參戰(zhàn)華工可以獲得協(xié)約國所支付的工資”結合所學從歐洲勞動力短缺、英法兩國的要求、北洋政府的需求、有識之士的推動及參戰(zhàn)華工自身的利益需求等方面分析作答。(2)依據材料“北洋政府認為……中國政府還可以獲得日后勝利國的種種權利?!?、“他們不僅在重工企業(yè)、港口碼頭等地從事最艱苦、最繁重的勞動,而且還身處戰(zhàn)爭前線,負責挖戰(zhàn)壕、救傷兵、送給養(yǎng)甚至直接參戰(zhàn),有近2萬人死于戰(zhàn)火或疾病。”、“他們成為西學及實業(yè)知識的宣傳者,有的還轉變成為堅定的無產階級革命者?!苯Y合所學從對戰(zhàn)爭勝利的貢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國企 面試題庫及答案
- 安全工程師建筑施工現(xiàn)場的安全文化傳播試題及答案
- 綠色環(huán)保2025年紙包裝產品行業(yè)環(huán)保材料研發(fā)與創(chuàng)新研究報告
- 注冊土木工程師考試的課程安排與復習科目試題及答案
- 舞蹈基本知識試題及答案
- 家具行業(yè)的市場細分策略與消費者心理分析研究試題及答案
- 電商種草經濟崛起下的內容營銷策略創(chuàng)新報告
- 小吃口味測試題及答案
- 金融行業(yè)大數據應用中的數據治理與隱私保護挑戰(zhàn)分析
- 冀中職業(yè)學院《中國俠客文化》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裝配鉗工(中級)試題庫
- 養(yǎng)老護理員職業(yè)技能等級認定三級(高級工)理論知識考核試卷
- 餐飲業(y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 研發(fā)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執(zhí)行指引(1.0版)
- GB/T 20647.9-2006社區(qū)服務指南第9部分:物業(yè)服務
- 海洋油氣開發(fā)生產簡介課件
- 重慶十八梯介紹(改)課件
- 一級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危害評估報告
- 設備機房出入登記表
- 起重吊裝作業(yè)審批表
- 最新三角形的特性優(yōu)質課教學設計公開課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