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ZZB 3747-2024 銅芯聚烯經(jīng)絕緣鋁塑綜合護套地鐵用市內(nèi)通信電纜_第1頁
T-ZZB 3747-2024 銅芯聚烯經(jīng)絕緣鋁塑綜合護套地鐵用市內(nèi)通信電纜_第2頁
T-ZZB 3747-2024 銅芯聚烯經(jīng)絕緣鋁塑綜合護套地鐵用市內(nèi)通信電纜_第3頁
T-ZZB 3747-2024 銅芯聚烯經(jīng)絕緣鋁塑綜合護套地鐵用市內(nèi)通信電纜_第4頁
T-ZZB 3747-2024 銅芯聚烯經(jīng)絕緣鋁塑綜合護套地鐵用市內(nèi)通信電纜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33.120.99CCSM42浙江省質(zhì)量協(xié)會發(fā)布IT/ZZB3747—2024前言 1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24分類與命名 25基本要求 36技術要求 47試驗方法 8檢驗規(guī)則 9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 10質(zhì)量承諾 附錄A(規(guī)范性附錄)絕緣顏色的孟塞爾色標 21附錄B(規(guī)范性附錄)推薦的纜芯結構 22附錄C(規(guī)范性附錄)無外護層電纜的最小護套厚度 23附錄D(規(guī)范性附錄)無外護層電纜的最大外徑 25附錄E(規(guī)范性附錄)線對直流電阻不平衡、工作電容差、串音的計算公式 27T/ZZB3747—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nèi)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浙江省質(zhì)量協(xié)會歸口。本文件主要起草單位:浙江尖峰通信電纜有限公司。本文件參與起草單位:浙江尖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國纜檢測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檢驗認證集團浙江有限公司、江西千晉智能驅動科技有限公司、寧波一舟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南京普天天紀樓宇智能有限公司、江蘇亨通線纜科技有限公司、衢州企發(fā)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浙江華睿科技咨詢服務有限公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盧超芳、張峰亮、胡龍崗、汪德波、余振飛、謝禮豐、陳紅陽、劉玉剛、趙呈峰、吳振遠、章慈、包潔明、黃媛、郭志堅、沈科、趙俊、錢芳、宗寧、盛曉灃、陳鴻有、董利盛、陳倩、柳康、賴曉軍、王鵬飛、占倩倩、吳軍明、黃晉華。本文件評審專家組長:張正。1T/ZZB3747—2024銅芯聚烯烴絕緣鋁塑綜合護套地鐵用市內(nèi)通信電纜本文件規(guī)定了銅芯聚烯烴絕緣鋁塑綜合護套地鐵用市內(nèi)通信電纜(以下簡稱“通信電纜”)的分類與命名、基本要求、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guī)則、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質(zhì)量承諾。本文件主要適用于傳輸音頻信號和綜合業(yè)務數(shù)字網(wǎng)的2B+D速率及以下的數(shù)字信號,也可用于傳輸2048kbit/s及以下的數(shù)字信號或150kHz以下的模擬信號。注:軌道交通、市內(nèi)和近郊的電話線路、電站、工廠、智能樓宇和設備密集場所的通信系統(tǒng)中的電纜,如適用,也可參照本文件。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2900.10—2013電工術語電纜GB/T2952.1電纜外護層第1部分:總則GB/T2952.3電纜外護層第3部分:非金屬套電纜通用外護層GB/T3953電工圓銅線GB/T5441—2016通信電纜試驗方法GB/T6995.2電線電纜識別標志方法第2部分:標準顏色GB/T6995.3電線電纜識別標志方法第3部分:電線電纜識別標志GB/T8170數(shù)值修約規(guī)則與極限數(shù)值的表示和判定GB/T13542.4電氣絕緣用薄膜第4部分:聚酯薄膜(IEC60674-3-2:1992,MOD)GB/T13849.1—2013《聚烯烴絕緣聚烯烴護套市內(nèi)通信電纜》GB/T15065電線電纜用黑色聚乙烯塑料GB/T17650對于電纜材料燃燒過程中產(chǎn)生的氣體的測試GB/T17651電纜或光纜在特定條件下燃燒的煙密度測定GB/T19666阻燃和耐火電線電纜或光纜通則GB/T18380.12電線和光纜在火焰條件下的燃燒試驗第12部分:單根絕緣電線電纜火焰垂直蔓延試驗1kw預混合型火焰試驗方法(IEC60332-1-2:2018,IDT)GB/T18380.33電線和光纜在火焰條件下的燃燒試驗第33部分:垂直安裝的成束電線電纜火焰垂直蔓延試驗A類(IEC60332-3-22:2018,IDT)GB/T18380.34電線和光纜在火焰條件下的燃燒試驗第34部分:垂直安裝的成束電線電纜火焰垂直蔓延試驗B類(IEC60332-3-23:2018,IDT)GB/T18380.35電線和光纜在火焰條件下的燃燒試驗第35部分:垂直安裝的成束電線電纜火焰垂直蔓延試驗C類(IEC60332-3-24:2018,IDT)YD/T322—2013《銅芯聚烯烴絕緣鋁塑綜合護套市內(nèi)通信電纜》YD/T723.2通信電纜光纜用金屬塑料復合帶第2部分鋁塑復合帶YD/T723.3通信電纜光纜用金屬塑料復合帶第3部分鋼塑復合帶YD/T760市內(nèi)通信電纜用聚烯烴絕緣料2T/ZZB3747—2024YD/T837.3—1996銅芯聚烯烴絕緣鋁塑綜合護套市內(nèi)通信電纜試驗方法第3部分機械物理性能試驗方法YD/T837.4銅芯聚烯烴絕緣鋁塑綜合護套市內(nèi)通信電纜試驗方法第4部分:環(huán)境性能試驗方法YD/T839(所有部分)通信電纜光纜用填充和涂覆復合物YD/T1113通信電纜光纜用無鹵低煙阻燃材料YD/T1115(所有部分)通信電纜光纜用阻水材料JB/T8137電線電纜交貨盤SJ/T11363電子信息產(chǎn)品中有毒有害物質(zhì)的限量要求SJ/T11365電子信息產(chǎn)品中有毒有害物質(zhì)的檢測方法TB/T3100.3—2017鐵路數(shù)字信號電纜第3部分:綜合護套鐵路數(shù)字信號電纜3術語和定義GB/T2900.10—2013中界定的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4分類與命名4.1型式、代號及含義通信電纜的型號由燃燒特性代號、型式代號與規(guī)格代號三部分組成。4.1.1通信電纜燃燒特性代號見表1。表1電纜燃燒特性代號4.1.2通信電纜型式代號及含義見表2。表2電纜型式代號及含義H銅YAT式4.1.3通信電纜規(guī)格代號通信電纜標稱線對數(shù)×2×導線標稱直徑。3T/ZZB3747—20244.2通信電纜型式4.2.1通信電纜主要型式及名稱WDZ-HYA53——銅芯實心聚烯烴絕緣鋁塑粘結綜合護套單層皺紋鋼帶縱包鎧裝無鹵低煙單根阻燃地鐵用市內(nèi)通信電纜;WDZA-HYAT53——銅芯實心聚烯烴絕緣填充式鋁塑粘結綜合護套單層皺紋鋼帶縱包鎧裝無鹵低煙阻燃A類地鐵用市內(nèi)通信電纜;WDZB-HYA23——銅芯實心聚烯烴絕緣鋁塑粘結綜合護套雙層鋼帶繞包鎧裝無鹵低煙阻燃B類地鐵用市內(nèi)通信電纜;WDZC-HYAT23—銅芯實心聚烯烴絕緣填充式鋁塑粘結綜合護套雙層鋼帶繞包鎧裝無鹵低煙阻燃C類地鐵用市內(nèi)通信電纜。4.2.2使用場合見表3。表3通信電纜主要型式的使用場合電纜工作環(huán)境溫度一般為-30℃~+60℃,敷設環(huán)境溫度一般不低于-5℃4.3電纜規(guī)格通信電纜的規(guī)格見表4。表4通信電纜規(guī)格5、10、15、20、25、30、50、100、200、300、400、500、600、800、900、10005、10、15、20、25、30、50、100、5、10、15、20、25、30、50、15、10、15、20、25、30、50、14.4標記及示例地鐵通信電話電纜用型號、規(guī)格及標準編號標記,規(guī)格包括電纜的標稱對數(shù)和導體標稱直徑。100對,導體標稱直徑0.50mm,表示為:WD5基本要求5.1設計研發(fā)4T/ZZB3747—20245.1.1應采用計算機輔助軟件對通信電纜的結構和電氣性能參數(shù)進行設計。5.1.2應具備對擠塑工藝進行流體動力模擬分析的能力。5.2原材料5.2.1銅導體材料應符合GB/T3953中對TR型軟圓銅線的要求;銅含量應不低于99.95%。5.2.2聚烯烴絕緣材料應符合YD/T760中對高密度聚乙烯的要求。5.2.3聚乙烯護套材料應符合GB/T15065中對線性低密度、中密度或高密度聚乙烯的要求。有阻燃要求時可采用符合YD/T1113規(guī)定的無鹵低煙阻燃材料。5.2.4所用材料中禁用物質(zhì)的含量限值應滿足表5的規(guī)定。表5通信電纜材料中禁用物質(zhì)的含量限值5.3工藝及裝備5.3.1絕緣芯線制造應采用高精度自動換盤串聯(lián)線設備。5.3.2絕緣擠塑工序應實現(xiàn)線徑、電容值、偏心度、火花故障、長度和線速的在線監(jiān)測。5.4檢驗檢測5.4.1應配備電容耦合測試儀、電纜自動測試系統(tǒng)、自然通風老化試驗箱、低溫試驗箱、滲水試驗機等設備。5.4.2應配備直流、交流火花試驗機、充氣機等驗證絕緣和護套完整性的檢驗能力。5.4.3應具備開展電氣性能、老化性能、低溫試驗、抗?jié)B水性能等項目的檢測能力。6技術要求6.1結構、尺寸和外觀6.1.1線對數(shù)、排列和色譜6.1.1.1絕緣芯線應采用顏色識別標志。絕緣顏色應符合GB/T6995.2或附錄A的規(guī)定,有爭議時,按附錄A的規(guī)定。絕緣顏色應不褪色、不遷移、顏色均勻,并且采用下列10種顏色。——a線:白、紅、黑、黃、紫;——b線:藍、桔、綠、棕、灰。5T/ZZB3747—20246.1.1.2絕緣應采用符合YD/T760中規(guī)定的高密度聚乙烯,絕緣結構分為三類:實芯聚烯烴絕緣、泡沫聚烯烴絕緣和泡沫皮聚烯烴絕緣。6.1.1.3絕緣芯線分別由a線和b線的兩種不同顏色的絕緣芯線按表6規(guī)定的序號和色譜均勻地絞合成線對。成品電纜中任意線對的絞合節(jié)距在3m長度上測得的算術平均值不大于150mm。各線對絞合節(jié)距的選擇應使成品電纜符合本文件規(guī)定的電氣性能。6.1.1.4電纜中允許加放預備線對,100對及以上的電纜預備線對的數(shù)量不超過電纜標稱線對數(shù)的1%,且最多不超過6對;預備線對一般置于纜芯外層的間隙中,可單獨放置,也可絞合后放置,但不允許放在各種單位內(nèi);預備線對的各項技術要求與標稱線對相同。6.1.1.5線對及預備線對的色譜序號應符合表6和表7的規(guī)定。6.1.1.6交貨時,電纜中的合格線對數(shù)(含合格的預備線對)應不少于標稱線對數(shù)。不合格線對的序號及不合格項目應在出廠檢驗合格證上注明。表6基本單位線對序號與絕緣色譜123456789白白白白白紅紅紅紅紅黑黑黑藍桔綠棕灰藍桔綠棕灰藍桔綠黑黑黃黃黃黃黃紫紫紫紫紫棕灰藍桔綠棕灰藍桔綠棕灰表7預備線對序號及絕緣色譜白紅白紫白黑紅黑白黃紅黃6.1.2單位、纜芯和扎帶色譜6.1.2.1單位6.1.2.1.1基本單位由25個線對絞合而成,用來構成超單位或纜芯。6.1.2.1.2子單位由12個線對或13個線對或更少的線對絞合而成,若干個子單位用來構成基本單位或纜芯。6.1.2.1.3超單位由若干基本單位或(和)12、13對子單位絞合而成,用來構成纜芯,超單位有50對超單位、100對超單位兩種。6.1.2.2纜芯6.1.2.2.125對及以下電纜,纜芯由子單位或由線對直接絞合而成,纜芯中各線對的絞合節(jié)距應各不相同。6T/ZZB3747—20246.1.2.2.225對以上電纜,纜芯由若干個基本單位或(和)子單位或(和)超單位絞合而成,其線對序號和扎帶色譜符合表8的規(guī)定。6.1.2.2.325對以上電纜應分端別。面向電纜端頭,若組成纜芯的基本單位(子單位)或超單位按表8的單位序號和扎帶色譜順序順時針方向從內(nèi)到外依次排列,則此端為A端,另一端為B端。成品電纜的A端和B端端頭應分別用紅色和綠色標志。6.1.2.2.4推薦的纜芯結構見附錄B。6.1.2.2.5纜芯應用符合GB/T13542.4規(guī)定的聚酯帶縱包或繞包,其外可用非吸濕性和非吸油性的扎帶(紗)扎緊,包帶厚度應使成品電纜滿足本文件規(guī)定的電氣性能。6.1.2.2.6填充式電纜在纜芯的間隙、纜芯與包帶的間隙及纜芯包帶外表面與鋁塑復合帶的間隙中應均勻而連續(xù)地填滿符合YD/T839規(guī)定的填充復合物,填充復合物應與絕緣芯線、扎帶(絲)、纜芯包帶及鋁塑復合帶相容,并能使成品電纜滿足本文件規(guī)定的電氣性能。也可在纜芯包帶外采用符合YD/T1115規(guī)定的其他阻水材料,并能使成品電纜滿足本文件規(guī)定的電氣性能。6.1.2.3扎帶色譜6.1.2.3.1各種單位應采用非吸濕性和非吸油性的絕緣帶螺旋繞扎,繞扎節(jié)距不大于100mm。扎帶采用表8中的顏色作為識別標志,扎帶顏色應符合GB/T6995.2的規(guī)定,且構成同一基本單位若干個子單位的扎帶色譜應與該基本單位的扎帶顏色相同。6.1.2.3.2任一基本單位或子單位缺扎帶的長度應不超過90m。電纜任一橫截面上缺扎帶的基本單位與子單位的總數(shù)應不超過3個,且相鄰單位不允許同時缺扎帶。超單位內(nèi)只允許有一個基本單位或子單位缺扎帶,超單位不允許缺扎帶。6.1.3外觀護套外觀應外表面光滑、平整,無孔洞、裂縫、氣泡和凹陷等缺陷。6.1.4尺寸6.1.4.1導體采用符合GB/T3953規(guī)定的TR型軟圓銅線,其標稱直徑為0.40mm、0.50mm、0.60mm、0.70mm、0.80mm、0.90mm。6.1.4.2鋁塑復合帶應采用符合YD/T723.2規(guī)定的雙面鋁塑復合帶。鋁帶標稱厚度應不小于0.15mm。纜芯直徑大于9.5mm時,鋁塑復合帶縱包重疊寬度應不小于6mm;纜芯直徑小于或等于9.5mm時,縱包重疊寬度應不小于纜芯周長的20%。鋁塑復合帶可以軋紋,也可以不扎紋。由于扎紋等加工過程而使鋁塑復合帶中鋁帶厚度的減薄在任意點都不應超過10%。6.1.4.3鋁塑復合帶接續(xù)時,應先除去塑料復合層,并清潔金屬表面,以使接續(xù)處的機械及電氣性能良好,接續(xù)后應恢復塑料復合層。接續(xù)處鋁塑復合帶的1m電阻應不超過相鄰段同樣長度無接頭鋁塑復合帶電阻的110%。電纜任意500m長度內(nèi)鋁塑復合帶接頭不允許超過2個。6.1.4.423型外護套應在內(nèi)護套外間隙繞包兩層鋼帶并擠包一層外護套。繞包間隙應不大于鋼帶寬度的50%。鋼帶應符合GB/T2952.1的規(guī)定,其尺寸應符合表9的規(guī)定。6.1.4.553型外護層應在電纜內(nèi)護套外縱包一層皺紋鋼塑復合帶并緊密擠包一層粘結的外護套。鋼塑復合帶應符合YD/T723.3的規(guī)定,鋼帶標稱厚度應不小于0.15mm。當內(nèi)護套外徑在15mm及以下時,鋼帶搭接寬度應不小于3mm;當內(nèi)護套外徑大于15mm時,應不小于6mm。在鋼塑復合帶內(nèi)外兩側應均勻而連續(xù)地涂覆符合YD/T839規(guī)定的涂覆復合物或符合YD/T1115規(guī)定的其他阻水材料,然后擠包一層聚烯烴護套。7T/ZZB3747—2024表8基本單位、超單位的序號及扎帶的色譜白紅黑黃號號號號對對對對1117232452386748935964785968T/ZZB3747—20246.1.5護套厚度6.1.5.1電纜的外護層由鎧裝層和聚烯烴外套組成,包于基本電纜上。無外護層電纜聚烯烴外套的最小厚度應符合附錄C的規(guī)定。電纜最大外徑見附錄D。6.1.5.2非填充式電纜內(nèi)護套的最小厚度應不小于附錄C中聚乙烯護套最小厚度的一半加0.2mm;對于填充式電纜,應不小于0.8mm。表923型電纜鋼帶規(guī)格>70.06.2完整性6.2.1絕緣完整性6.2.1.1絕緣層應連續(xù)地擠包在導線上,表面光滑平整,并具有完整性,其厚度能使成品電纜滿足本文件規(guī)定的電氣性能。6.2.1.2各種直徑導線的絕緣,經(jīng)高壓火花試驗后,每12km允許有一個針孔或類似的缺陷。6.2.2護套完整性6.2.2.1填充式電纜在工頻電壓8kV或直流12kV的條件下,其護套應無擊穿點。6.2.2.2非填充式電纜在工頻電壓8kV或直流12kV的條件下,其護套應無擊穿點。并且經(jīng)充氣試驗后,電纜內(nèi)的氣壓不應降低。有外護層的電纜,應先在裝外護層之前檢驗一次氣壓。6.3電氣性能成品電纜的電氣性能應符合表10的規(guī)定(其中線對直流電阻不平衡、工作電容差以及串音的計算公式列于附錄E)。9T/ZZB3747—2024表10電纜的電氣性能1(+20℃)2平衡(+% 34 5>106 7實測值/[0.5(L+)]—>10T/ZZB3747—2024表10(續(xù))8固有衰減(+ 導體標稱實心聚烯烴絕緣非實心聚烯烴絕緣填泡沫、泡沫皮聚烯烴絕緣非填充式電纜泡沫、泡沫皮聚烯9式換算:超單位內(nèi)兩個相對基本單位或子單位不同超單位內(nèi)子單位間線對的全部組合T/ZZB3747—2024表10(續(xù))性 ——>5對b當任意線對組合的遠端串音防衛(wèi)度小于58dB/km,但等于或大于53dB/km時,應分別測量和計算該組合的每個單6.4機械物理性能6.4.1成品電纜上導體的斷裂伸長率符合表11的規(guī)定。表11導體斷裂伸長率斷裂伸長率%6.4.2導體接續(xù)應采用銀合金焊料和無酸性熔劑釬焊,或者電焊,或者冷壓技術接頭,接續(xù)處應光滑圓整,無毛刺。接續(xù)處的抗拉強度不應低于相鄰無接續(xù)處抗拉強度的90%。6.4.3從成品電纜上取下的絕緣的機械物理性能應符合表12的要求。6.4.4從成品電纜上取下的護套的機械物理性能應符合表13的要求。T/ZZB3747—2024表12絕緣的機械物理性能1 23%45%6能—7 6.4.5任何部分的平均剝離強度在18℃~27℃下,應滿足:非填充式電纜鋁塑復合帶縱包重疊寬度上不小于0.8N/mm;聚烯烴套與鋁塑復合帶間不小于0.8N/mm;鋼塑復合帶與外護套間不小于1.4N/mm。6.4.6鋁塑復合帶接續(xù)處的抗張強度不低于相鄰段同樣長度無接頭鋁塑復合帶抗拉強度的80%。6.4.7聚烯烴護套與鋁帶間、聚烯烴護套與鋼塑復合帶間的附著力應不小于1.4N/mm。T/ZZB3747—2024表13護套的機械物理性能12%%%34%注2:斷裂伸長率變化率EB=老化前斷裂伸長率-老化后斷裂伸長率×100%老化前斷裂伸長率6.5環(huán)境性能通信電纜的環(huán)境性能應符合表14的規(guī)定。6.6阻燃性能6.6.1無鹵低煙阻燃聚烯烴護套電纜應能通過滿足GB/T18380.12規(guī)定的單根垂直燃燒試驗。6.6.2當有要求時,電纜應滿足GB/T18380.33—2022或GB/T18380.34—2022或GB/T18380.35—2022中附錄B規(guī)定的成束燃燒等級的要求,碳化高度應不大于1.5米。6.6.3無鹵低煙阻燃聚烯烴護套電纜在特定條件下燃燒的煙密度的透光率應不小于60%。6.6.4無鹵低煙阻燃聚烯烴護套電纜材料燃燒過程中產(chǎn)生的氣體,鹵酸氣體含量應不大于0.5%,燃燒氣體的pH值應不小于4.3,電導率應不大于10μS/mm。6.7環(huán)保性能通信電纜組成材料應根據(jù)SJ/T11363-2006中的規(guī)定進行分類。當用戶有要求時,電纜用均一材料(EIP-A類)中禁用的有毒有害物質(zhì)限量應符合表5的規(guī)定。T/ZZB3747—2024表14環(huán)境性能的技術要求1有外護層填充式電纜:L型水密套管(23型電纜鎧裝2處理溫度65±1)℃3處理溫度-20±2)℃4預處理溫度18~27)℃7試驗方法7.1結構、尺寸和外觀7.1.1對產(chǎn)品的線對數(shù)、排列、線對色譜用目力檢查,并按YD/T322—2013中5.1的規(guī)定進行。線對的絞合節(jié)距按YD/T837.5規(guī)定進行。7.1.2扎帶色譜及扎帶排列用目力檢查。7.1.3護套外觀用目力檢查。7.1.4縱包鋁帶、鋼帶重疊寬度,鋼帶繞包間隙,鋼帶厚度、寬度測試按YD/T837.5規(guī)定進行。7.1.5護套厚度測試按YD/T837.5規(guī)定進行。7.1.6識別標志、包裝用目力檢查,長度標志誤差測試按YD/T837.5規(guī)定進行。7.2完整性7.2.1絕緣完整性在擠塑生產(chǎn)線上進行火花試驗。對于實心聚烯烴絕緣導線,所用直流試驗電壓為(2~6)kV;對于泡沫或泡沫皮聚烯烴絕緣導線,應為(1~3)kV。各種直徑導線的絕緣每12km允許有一個針孔或類似的缺陷。7.2.2對填充式電纜護套完整性,應在擠塑生產(chǎn)線上用火花試驗來檢驗,試驗電壓至少為工頻8kV或直流12kV,電纜護套應無擊穿點。7.2.3對非填充式電纜護套完整性,應在擠塑生產(chǎn)線上用火花試驗來檢驗,試驗電壓至少為工頻8kV或直流12kV,電纜護套應無擊穿點。并且用充氣試驗來檢驗,充入壓力為50~100kPa的干燥空氣或氮氣,在電纜全長氣壓均衡后3h(有外護層電纜6h)內(nèi),電纜內(nèi)的氣壓不應降低。對有外護層的電纜,應先在裝外護層之前檢驗一次。T/ZZB3747—20247.3電氣性能7.3.1成品的電氣性能試驗方法按YD/T322—2013中5.1的規(guī)定進行。7.3.2理想屏蔽系數(shù)試驗方法按GB/T5441—2016的規(guī)定進行。7.4機械物理性能7.4.1銅導體斷裂伸長率按YD/T837.3—1996中4.1的規(guī)定進行。7.4.2銅導體接頭抗拉強度按YD/T837.3—1996中4.1的規(guī)定進行。7.4.3從成品電纜上取下的絕緣的機械物理性能的試驗方法按YD/T837.3—1996的規(guī)定進行。7.4.4從成品電纜上取下的聚乙烯護套機械物理性能的試驗方法按YD/T837.3—1996的規(guī)定進行。7.4.5非填充式電纜鋁塑復合帶縱包重疊寬度上、聚烯烴套與鋁塑復合帶間、鋼塑復合帶與外護套間任何部分的平均剝離強度試驗方法按YD/T837.3—1996中4.2的規(guī)定進行。7.4.6鋁塑復合帶接續(xù)處的抗張強度試驗方法按YD/T837.3—1996中4.2的規(guī)定進行。7.4.7聚烯烴護套與鋁帶間、聚烯烴護套與鋼塑復合帶間的附著力試驗方法按YD/T837.3—1996中4.9的規(guī)定進行。7.5環(huán)境性能填充式電纜的抗?jié)B水性能、填充電纜的滴流性能、電纜低溫彎曲性能按YD/T837.4的規(guī)定進行。鋼帶縱包鎧裝電纜扭轉試驗按YD/T837.3—1996的規(guī)定進行。7.6阻燃性能7.6.1無鹵低煙阻燃聚烯烴護套電纜的單根電纜垂直燃燒試驗按GB/T18380.12的規(guī)定進行。7.6.2當用戶有對成束電纜火焰蔓延試驗A類、B類或C類要求時,試驗按照按GB/T18380.33、GB/T18380.34或GB/T18380.35的規(guī)定進行。7.6.3燃燒的煙密度測量方法按照GB/T17651—2021的規(guī)定進行。7.6.4當電纜采用無鹵低煙阻燃聚烯烴護套,在燃燒時其鹵酸氣體釋放的pH加權值和電導率的試驗方法按GB/T17650.2-2021的規(guī)定進行。7.7環(huán)保性能通信電纜組成材料的試驗方法按SJ/T11363和RoHS2.0的規(guī)定進行。8檢驗規(guī)則8.1檢驗分出廠檢驗和型式檢驗,檢驗項目見表15。8.2通信電纜需經(jīng)制造廠的檢驗部門檢驗,檢驗合格后方能出廠,出廠產(chǎn)品應附有質(zhì)量檢驗合格證。8.3通信電纜的檢驗應在護套擠出至少16h后進行。T/ZZB3747—2024表15檢驗項目1√-√--√√-√√-√√-√√-√--√--√-√√-√√√-√√-√√-√√-√√-√2√--3√-√√-√√-√√-√-√√-√√-√√-√√-√√-√√√-√--√T/ZZB3747—2024表15(續(xù))4--√--√--√--√--√--√--√--√--√--√--√-√√--√--√5--√--√--√--√6--√低煙無鹵電纜的成束燃燒試驗--√--√--√--√pH加權值--√--√7環(huán)保性能8.3.1出廠檢驗8.3.1.1出廠檢驗以制造長度電纜為單位產(chǎn)品(以下簡稱盤),并以同一時間內(nèi),采用相同材料和工藝連續(xù)生產(chǎn)的同一型式的若干盤電纜組成一個檢查批。8.3.1.2出廠檢驗項目分為全檢和抽檢。8.3.1.3全檢項目是每一檢查批的每盤通信電纜都需要進行檢驗。T/ZZB3747—20248.3.1.4抽檢項目是從每一檢查批次中隨機抽取規(guī)定比例的通信電纜進行相應項目的檢驗,每批抽取10%盤,但不少于1盤;通信電纜中芯線或線對的抽檢方案見表16。8.3.1.5出廠抽檢出現(xiàn)不合格項目時,應重新抽取雙倍數(shù)量的通信電纜就不合格項目進行檢驗,如仍有不合格,則應對該批全部通信電纜的這一項目進行檢驗。表16通信電纜中芯線或線對的抽檢方案123456789兩個基本單位的50個線對上測量;對沒有超單位的通信電纜,應在兩個相鄰基本單位上測量。這50個線對不得包含不完整8.3.2型式檢驗8.3.2.1在正常生產(chǎn)時,型式檢驗每年至少進行一次。遇到下列情況之一時也應進行型式檢驗。a)正常生產(chǎn)后,如結構、材料、工藝有較大的改變,可能影響產(chǎn)品性能時;b)產(chǎn)品試制定型鑒定時;c)停產(chǎn)半年以上,恢復生產(chǎn)時;d)出廠檢驗結果與上次型式檢驗有較大的差異時;e)當使用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或客戶提出要求時。T/ZZB3747—20248.3.2.2型式檢驗是對產(chǎn)品進行的全性能檢驗,應包含表15中的全部項目,型式檢驗應在出廠檢驗合格的電纜中隨機抽取具有代表性的電纜,每種型號電纜1盤。8.3.2.3對于型式檢驗的電纜:除單位間近端串音的抽取數(shù)量按照出廠檢驗外,其他電氣性能檢驗的線對試樣數(shù)量至少是出廠檢驗抽檢數(shù)量的2倍;絕緣芯線的機械物理性能試驗,每種規(guī)格絕緣線徑每種顏色至少抽測1組;銅導線、護套的機械物理性能試驗至少每種規(guī)格抽測1盤。8.3.2.4型式檢驗出現(xiàn)不合格項目時,應重新抽取雙倍數(shù)量的試樣就不合格項目進行檢驗。如仍有不合格,則應判型式檢驗不合格。9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9.1標志9.1.1識別標識通信電纜護套外表面上應印有制造廠名或其代號、制造年分及電纜型號,間距應不大于1m。成品電纜標志符合GB/T6995.3規(guī)定。9.1.2長度標志及誤差通信電纜護套外表面上印有白色能永久辨認的清晰長度標志,也可以用激光印字,長度標志以米為單位,標志間距不大與1m,長度標志誤差應在±0.5%以內(nèi)。9.2包裝9.2.1通信電纜整齊地繞在電纜盤上交貨,電纜盤符合JB/T8137規(guī)定,通信電纜盤的筒體直徑不小于電纜外徑的15倍。9.2.2通信電纜兩端頭加端帽進行密封。兩端頭固定在側板上,使得在檢驗電氣性能時易于取到。9.2.3裝盤的非填充式電纜,充有(30~50)kPa的干燥空氣或氮氣,并在一端裝有氣門嘴。9.2.4通信電纜盤上標明:a)制造廠名稱;b)通信電纜型號、本標準編號;c)通信電纜長度m;d)毛重kg;e)出廠盤號;f)制造日期:年月;g)表示通信電纜盤正確旋轉方向的箭頭。9.3運輸和存儲通信電纜在運輸和存儲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事項:a)保持端部密封,防止電纜受潮、浸水:b)貯存于干燥、通風、遠離火源的地方:c)防止嚴重彎曲、擠壓變形等機械損傷。10質(zhì)量承諾T/ZZB3747—202410.1在正常的運輸、貯存和客戶使用條件下,質(zhì)保期為交付使用后36個月,在質(zhì)保期內(nèi)應提供以下服務:a)由于制造上的原因而損壞時,應負責包修、包退、包換;b)產(chǎn)品發(fā)生質(zhì)量問題時,應在8h內(nèi)響應,48h內(nèi)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10.2每一盤產(chǎn)品具有專屬條形碼或標識碼,對產(chǎn)品生產(chǎn)日期、生產(chǎn)機臺、生產(chǎn)人員、原材料信息、檢測等信息進行追溯。T/ZZB3747—2024(規(guī)范性附錄)絕緣顏色的孟塞爾色標絕緣顏色的孟塞爾色標見表A.1。表A.1絕緣顏色的孟塞爾色標-------白N9/N8.75/不規(guī)定5B9/0.5灰N5/明度偏差N4.5/黑N2/ N2.3/注:R—紅,Y—黃,G—綠,B—藍,P—紫,N—T/ZZB3747—2024(規(guī)范性附錄)推薦的纜芯結構推薦的纜芯結構見表B.1。表B.1推薦的纜芯結構51×50+6×25(2+6)×25(1(3+9)×25(1+5)×50(2+8)×501×100+8×50T/ZZB3747—2024(規(guī)范性附錄)無外護層電纜的最小護套厚度表C.1和表C.2為無外護層電纜的最小護套厚度要求。表C.1實心聚烯烴絕緣電纜的最小護套厚度單位:mm5—— ———————————————————————————————————————— ———————————————————— ———————————T/ZZB374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