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柳宗元《小石潭記》詞類活用情景交融_第1頁
唐柳宗元《小石潭記》詞類活用情景交融_第2頁
唐柳宗元《小石潭記》詞類活用情景交融_第3頁
唐柳宗元《小石潭記》詞類活用情景交融_第4頁
唐柳宗元《小石潭記》詞類活用情景交融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43【跟著課文學(xué)閱讀】同步閱讀教與學(xué)(統(tǒng)編版)第10課《小石潭記》內(nèi)容導(dǎo)航【考點一:詞類活用】【考點二:情景交融】【考點針對演練】閱讀篇目:《舊唐書·柳宗元傳》《石澗記》《永州韋使君新堂記》《陶庵夢憶·龍山放燈》《游青碧溪記》《始得西山宴游記》《游青溪記》《滄浪亭記》《游馬駕山記》《滇南游記—青溪三潭記》《云陽洞北小港記》★考點一:詞類活用一、課標(biāo)及教材要求《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biāo)準(zhǔn)(2022年版)》要求“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探究語言文字的運用規(guī)律。學(xué)習(xí)按照詞類梳理字詞”。部編本語文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單元導(dǎo)語要求“學(xué)習(xí)這個單元,要先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然后通過反復(fù)誦讀,領(lǐng)會詩文的豐富內(nèi)涵,品味精美的語言,并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文言文中,詞類活用現(xiàn)象較為常見,一個詞在特定語境中可能會改變詞性或語法功能。通過學(xué)習(xí)詞類活用,學(xué)生能夠準(zhǔn)確把握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和用法,進而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內(nèi)容。同時,詞類活用往往體現(xiàn)了古漢語的靈活性和精妙性,學(xué)生通過學(xué)習(xí)詞類活用,能夠更深入地體會文言文的語言魅力。二、詞類活用“詞類活用”是文言文中一種特殊的語法現(xiàn)象,指的是某些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臨時改變其詞性或基本功能,充當(dāng)其他詞性。這種現(xiàn)象在文言文中非常常見,理解詞類活用對于準(zhǔn)確把握文言文的含義和語法結(jié)構(gòu)至關(guān)重要。詞類活用的常見類型:1.名詞活用為動詞定義:名詞在句子中充當(dāng)謂語,具有動詞的語法功能。例子:《狼》:“一狼洞其中?!保ǘ矗好~作動詞,表示“打洞”)識別方法:名詞出現(xiàn)在謂語位置,且句子中沒有其他動詞。2.名詞作狀語定義:名詞在句子中修飾動詞,表示動作的方式、工具、依據(jù)、處所等。例子:《小石潭記》:“皆若空游無所依?!保眨好~作狀語,表示“在空中”)識別方法:名詞出現(xiàn)在動詞之前,且與動詞之間沒有其他介詞。3.動詞活用為名詞定義:動詞在句子中充當(dāng)主語或賓語,具有名詞的語法功能。例子:《馬說》:“執(zhí)策而臨之?!保ú弑荆簞釉~“鞭策”活用為名詞,表示“鞭子”)識別方法:動詞出現(xiàn)在主語或賓語位置。4.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定義:形容詞在句子中充當(dāng)謂語,具有動詞的語法功能。例子:《桃花源記》:“近岸。”(近:形容詞作動詞,表示“靠近”)《桃花源記》:“欲窮其林?!保ǜF:形容詞作動詞,”走到盡頭”)識別方法:形容詞出現(xiàn)在謂語位置,且句子中沒有其他動詞。5.形容詞作名詞定義:形容詞在句子中充當(dāng)主語或賓語,具有名詞的語法功能。例子:《愛蓮說》:“牡丹,花之富貴者也?!保ǜ毁F:形容詞作名詞,富貴的花)識別方法:形容詞出現(xiàn)在主語或賓語位置。6.使動用法定義:動詞或形容詞帶有賓語,表示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產(chǎn)生某種動作或狀態(tài)。例子:《小石潭記》:“凄神寒骨?!保ā捌唷焙汀昂保盒稳菰~作使動用法,分別表示“使……感到凄涼”和“使……感到寒冷”)識別方法:動詞或形容詞后面直接帶賓語,且賓語是動作的承受者。7.意動用法定義:動詞或形容詞帶有賓語,表示主語主觀上認為賓語具有某種性質(zhì)或狀態(tài)。例子:《小石潭記》:“心樂之”(樂:形容詞作意動用法,表示“以……為樂”)識別方法:動詞或形容詞后面直接帶賓語,且賓語是主語主觀上的看法。三、常見考查形式1.選擇題:給出幾個句子或詞語,要求考生判斷其中詞類活用詞語的含義,或者選擇詞類活用詞語的正確解釋。2.翻譯題:要求考生將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其中包詞類活用詞語??忌枰獪?zhǔn)確理解這些詞語的用法,并將其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3.填空題:給出句子或詞語,要求考生填寫詞類活用字詞的意思。四、識別和理解方法1.結(jié)合語境詞類活用的識別離不開具體的語境。只有通過上下文,才能判斷一個詞在句子中的具體用法。例如,“一狼洞其中”,“洞”在語境中是“打洞”的意思,而不是名詞“洞穴”。2.分析句子結(jié)構(gòu)通過分析句子的主謂賓、定狀補等成分,確定詞的語法功能。例如,“親賢臣,遠小人”,“親”和“遠”在句中作謂語,且沒有其他動詞,因此是形容詞作動詞。3.積累常見詞類活用的例子多讀多背文言文經(jīng)典篇章,積累常見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有助于快速識別和理解。例如,“名詞作狀語”在文言文中非常常見,像“皆若空游無所依”“一狼洞其中”等。五、課后習(xí)題《小石潭記》思考探究四解釋下列加點的詞。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斗折蛇行,明滅可見3.其岸勢犬牙差互4.凄神寒骨答案示例: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詞“西”作狀語,表示“向西”。2.斗折蛇行:名詞“斗”作狀語,表示“像北斗七星一樣”;名詞“蛇”作狀語,表示“像蛇爬行那樣”。3.其岸勢犬牙差互:名詞“犬牙”作狀語,表示“像狗的牙齒一樣”。4.凄神寒骨:形容詞“凄”和“寒”作使動用法,分別表示“使……感到凄涼”和“使……感到寒冷”★考點二:情景交融一、課標(biāo)及教材要求《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biāo)準(zhǔn)(2022年版)》要求“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探究語言文字的運用規(guī)律。學(xué)習(xí)按照詞類梳理字詞”。部編本語文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單元導(dǎo)語要求“學(xué)習(xí)這個單元,要先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然后通過反復(fù)誦讀,領(lǐng)會詩文的豐富內(nèi)涵,品味精美的語言,并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扒榫敖蝗凇笔俏膶W(xué)創(chuàng)作中一種重要的表現(xiàn)手法,特別是在文言文和詩歌中,它通過將情感與景物緊密結(jié)合,使作品具有更深刻的情感內(nèi)涵和藝術(shù)感染力。通過學(xué)習(xí)“情景交融”,學(xué)生能夠更準(zhǔn)確地把握作者的情感變化,理解作品的深層含義,領(lǐng)會作品的主題。例如,《小石潭記》中,柳宗元通過對小石潭清幽景色的描寫,表達了自己被貶謫后的孤獨與凄涼。這種情感與景物的融合,使學(xué)生能夠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題思想。二、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中國古代文學(xué)理論中一個重要的美學(xué)概念,指的是在文學(xué)作品中,作者將情感與景物描寫緊密結(jié)合,使情感通過景物自然流露,景物因情感而富有內(nèi)涵,二者相互滲透,達到一種高度統(tǒng)一的藝術(shù)境界。這種手法在文言文和詩歌中尤為常見,是古代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中一種重要的表現(xiàn)手法。(一)情景交融的內(nèi)涵情與景的關(guān)系情因景生:作者通過對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的描寫,引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例如,看到落葉紛飛,可能會引發(fā)對時光流逝的感慨。景由情設(shè):作者根據(jù)內(nèi)心的情感選擇特定的景物來描寫,使景物成為情感的載體。例如,心情憂郁時,可能會描寫陰沉的天氣或荒涼的景色。情景交融:情感與景物相互滲透,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二者渾然一體,難以分割。(二)表現(xiàn)形式借景抒情:通過描寫景物來表達情感。例如,杜甫的《春望》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通過描寫花和鳥,表達了對國家動蕩和個人命運的感慨。寓情于景:將情感融入景物描寫中,使景物本身帶有情感色彩。例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記》中,“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通過對小石潭周圍環(huán)境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內(nèi)心的孤獨與凄涼。三、常見考查形式及答題思路1.客觀題:下列對選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不正確的一項是。2.主觀題:(1)分析文段中的情景交融題目類型:要求考生指出文段中如何運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并分析其作用。答題思路:考生需要先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寫,再分析這些景物如何與作者的情感相結(jié)合,最后指出這種結(jié)合對表達主題的作用。(2)描繪畫面并分析情感題目類型:要求考生根據(jù)詩句或文段描繪出畫面,并分析作者通過這些畫面所表達的情感。答題思路:考生需要結(jié)合詩句中的意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出畫面,再分析這些畫面所蘊含的情感。(3)綜合考查表現(xiàn)手法題目類型:要求考生綜合分析文中的表現(xiàn)手法,包括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等。示例:在某文段中,要求考生分析文段中如何運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來表達作者的情感。答題思路:考生需要從整體上把握文段的內(nèi)容和情感,分析作者如何通過景物描寫來表達情感,指出情景交融的具體表現(xiàn)及其效果。(4)比較不同作品中的情景交融題目類型:要求考生比較兩篇作品中情景交融的運用及其效果。示例:比較《岳陽樓記》和《小石潭記》中情景交融的運用,分析兩篇作品中作者通過景物描寫表達的情感。答題思路:考生需要分別分析兩篇作品中的景物描寫和情感表達,對比它們的異同點,指出情景交融在不同作品中的具體表現(xiàn)及其對主題表達的作用。四、課后習(xí)題《小石潭記》思考探究本文在景物描寫中蘊含著情感,閱讀時我們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變化。試做具體分析。答案示例:由“隔篁竹”聽到“如鳴珮環(huán)”的水聲引起內(nèi)心之“樂",這是情感的第一個層次。接著看到清潭中的游魚,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因此感到魚兒“似與游者相樂”,此時物與我融而為一,作者從自然界中得到充分的慰藉。這是情感的第二個層次。然而,當(dāng)作者向西南望去,見到了水流曲折幽邃,或明或暗,岸勢交錯,有一種幽深不可測度的內(nèi)心感受。而這一感受,似乎隱約地與自己被貶謫以來一貫的心境有某種契合,于是眼前的景象顯得“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把周圍環(huán)境與個人的感受結(jié)合起來,含蓄地反映了個人的孤寂、凄涼、哀怨的心境,這是情感的第三個層次?!锟键c針對演練提示:帶著問題快速閱讀短文,把握文本大意,了解文章的主旨,完成下列問題。一、(2324八年級下·山東濟寧·期中)【甲】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乙】元和十年,例移①為柳州刺史。時郎州司馬劉禹錫得播州②刺史,制書下,宗元謂所親曰:“禹錫有母年高,今為郡蠻方,西南絕域,往復(fù)萬里,如何與母偕行。如母子異方,便為永訣。吾與禹錫執(zhí)友,何忍見其若是?”即草奏章請以柳州授禹錫自往播。裴度③亦奏其事,禹錫終易連州。柳州土俗,以男女質(zhì)④錢,過期則沒⑤入錢主,宗元革其鄉(xiāng)法。其以沒者,乃出私錢贖之,歸其父母。江嶺間為進士者,不遠千里隨宗元師法;幾經(jīng)其門,必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時年四十七。觀察使裴行立為營,護其喪及妻子還于京師,時人義之。(選自《舊唐書·柳宗元傳》,有刪改)【注釋】①例移:古代官員按慣例調(diào)任。②播州:今貴州遵義,當(dāng)時為偏遠荒涼的地方。③裴度:唐朝杰出政治家,當(dāng)時按例應(yīng)到連州任職。④質(zhì):抵押。⑤沒:沒收?!?.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其岸勢犬牙差互

像狗的牙齒那樣B.悄愴幽邃

深C.如何與母偕行

一同,一起D.護其喪及妻子還于京師

男子的配偶2.下列各項中,和例句中的“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以男女質(zhì)錢A.以其境過清 B.其以沒者C.能以徑寸之木,為官室、器皿、人物 D.卷石底以出★3.下列對選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中,柳宗元描寫了小石潭環(huán)境的幽靜和自己“凄神寒骨”的感受,這正是作者貶官失意后孤凄之情的反映。B.柳宗元本該調(diào)任柳州,因擔(dān)心劉禹錫體弱不能適應(yīng)播州惡劣的環(huán)境,就上書陳情,讓劉禹錫換任柳州。C.柳宗元是個體恤民情的好官,他革除了當(dāng)?shù)匾匀说皱X的惡習(xí),并自己出錢贖回了已經(jīng)被錢主沒收的孩子,還給他們的父母。D.甲、乙兩文讓我們看到了柳宗元的真性情,他會為自己貶官的境遇而憂傷,也能用溫暖的情懷關(guān)懷朋友。4.用“/”給【乙】文中的劃線句子斷句。(限斷兩處)即草奏章請以柳州授禹錫自往播?!?.把【甲】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答案示例:1.D2.C3.B4.即草奏章/請以柳州授禹錫/自往播5.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曲折折,像蛇那樣蜿蜒流動,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解析:1.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理解。D.句意:辦理(他的)喪事,并護送他的妻子和兒女返回京師。妻子:妻子和兒女;故選D。2.本題考查一詞多義。例句中的“以”是用的意思。A.因為;B.同“已”,已經(jīng);C.用;D.表修飾,不譯;故選C。3.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B.有誤,根據(jù)“禹錫有母年高,今為郡蠻方,西南絕域,往復(fù)萬里,如何與母偕行。如母子異方,便為永訣”可知,柳宗元是擔(dān)心劉禹錫有老母,年齡已大,如今他要到蠻方遠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絕域的地方,來回有上萬里的路程,哪能讓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親不去,)母子各在一方,這便成永別;故選B。4.本題考查斷句。句意:于是立刻起草奏章,請求把柳州授給劉禹錫,自己卻到播州上任。“即草奏章”“請以柳州授禹錫”“自往播”均為柳宗元的舉措,為承接關(guān)系;因此斷句為:即草奏章/請以柳州授禹錫/自往播。5.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重點詞語有:西南,向西南。而,表修飾。斗,像北斗星一樣。蛇,像蛇一樣。明滅可見,時隱時現(xiàn)。參考譯文:【甲】向水潭的西南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彎曲,時隱時現(xiàn)。溪流兩岸的地形像犬牙似的互相交錯,也不知道溪流的源頭(在什么地方)。坐在潭邊,四面有竹子樹木環(huán)繞合抱著,寂靜空虛地沒有其他人,(那幽深悲涼的氛圍)令人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寂靜的使人感到憂傷,也幽深極了。因為它的環(huán)境過于冷清,不能長時間地停留,于是就把當(dāng)時的情景記下便離開了。【乙】元和十年,(柳宗元)按舊例被移作柳州(今屬廣西)刺史。那時朗州司馬劉禹錫被移作播州刺史,詔書下達時,柳宗元同自己親近的人說:“劉禹錫有老母,年齡已大,如今他要到蠻方遠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絕域的地方,來回有上萬里的路程,哪能讓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親不去,)母子各在一方,這便成永別。我和禹錫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這樣呢?”于是立刻起草奏章,請求把柳州授給劉禹錫,自己卻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請照顧劉禹錫母子,所以劉禹錫最終改授連州(今廣東連縣)刺史。柳州風(fēng)俗,用男或女作為抵押去借錢;如果過期沒還錢,人質(zhì)便被錢主所沒收。柳宗元到了柳州,便改革掉這種風(fēng)俗。對那些已經(jīng)被錢主沒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錢將他們贖回,歸還給他們的父母。長江至嶺南之間,凡是想考進士的人,不遠千里都來跟隨柳宗元,拜他為師;凡是經(jīng)柳宗元指點過的人,一定會成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去世,終年四十七歲。觀察使裴行立幫柳宗元辦理喪事,并護送他的妻子和兒女返回京師,當(dāng)時的人都贊揚他很有義氣。二、(2324八年級下·山西·期中)八年級“文雅”小組的同學(xué)通過閱讀了解到柳宗元參與“永貞革新”失敗后,被貶永州寫了很多詩文,于是選了一則和《小石潭記》放在一起,和同學(xué)們開展以“柳宗元與永州”為主題的古詩文聯(lián)讀活動?!炯住繌男∏鹞餍邪俣剑趔蛑?,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渡希拿嬷駱洵h(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節(jié)選自《小石潭記》)【乙】石梁之事既窮,上由橋西北下土山之陰,民又橋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亙①石為底,達于兩涯。若床若堂,若陳筵席,若限閫奧②。水平布其上,流若織文,響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箭,掃陳葉,排腐木,可羅胡床③十八九居之。交絡(luò)之流,觸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龍鱗之石,均蔭其上。古之人其有樂乎此耶?后之來者有能追予之踐履④耶?(節(jié)選自《石澗記》)【注釋】①亙:橫貫。②閫(kǔn)奧:也寫作“壺奧”,指內(nèi)室深處。閫,內(nèi)室,閩門。③胡床:也稱“交床”“交椅”,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④踐履:蹤跡,行跡。1.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亙石為底★2.閱讀【乙】文,根據(jù)方法提示或文言現(xiàn)象,解釋加點字。方法提示或文言現(xiàn)象解釋文言加點字課內(nèi)遷移法: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①石渠之事既窮:詞類活用:處處志之。②民又橋焉:成語解詞法:天涯海角③達于兩涯:聯(lián)系語境法④可羅胡床十八九居之:3.翻譯文中劃線句子。(1)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2)水平布其上,流若織文,響若操琴?!?.柳宗元的山水游記對后世影響深遠,根據(jù)提示完成“游記寫作要素探究表”。探究一【甲】文:“從小丘西行”“下見”“坐潭上”?!疽摇课模骸吧嫌蓸蛭鞅薄薄跋峦辽街帯薄R匾唬海?)探究二【乙】文中“(2)”一句和【甲】文中“如鳴珮環(huán)”都用比喻寫出了水聲的悅耳動聽(用原文內(nèi)容填空);【乙】文中的“若床若堂,若陳筵席,若限閩奧”和【甲】文中的“為坻,為嶼,為堪,為巖”又都寫出了岸邊石頭的不同形態(tài)……多角度描寫景觀。要素二:多角度描寫景觀。探究三【甲】【乙】兩段文字為讀者展現(xiàn)美麗畫卷的同時,又讓人感受其寄寓的復(fù)雜情感。要素三:(3)探究小結(jié):一篇好的游記,這三個寫作要素缺一不可,共同構(gòu)成一個完整的格局。答案示例:1.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亙石為底2.已經(jīng)架橋,搭橋邊,邊際排列3.(1)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蒙蓋纏繞,搖曳牽連,參差不齊,隨風(fēng)飄拂。(2)河水從石頭上橫平流過,汩汩水流像紡織物的花紋,水泉咚響聲像是彈琴聲。4.根據(jù)游蹤記述游覽見聞或移步換景定方位響若操琴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解析:1.本題考查劃分文言句子朗讀節(jié)奏。解答時,應(yīng)了解文言的句讀知識,學(xué)會有感情的朗讀文言文,培養(yǎng)語感并能根據(jù)句子中詞語的意思含義來劃分句子節(jié)奏。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yīng)該有停頓,領(lǐng)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yīng)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yīng)該有停頓。“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亙石為底”的意思是:它的水量很大,比石渠的水量大三分之一,接連不斷的石頭作為水的底部,寬達到水的兩岸?!捌渌蟆笔菍λ靠偟慕榻B,“倍石渠三之一”具體說明了比石渠的水量大了多少,中間應(yīng)斷開;“亙石為底”介紹水渠底部有接連不斷的石頭;因而正確劃分為: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亙石為底。2.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理解。解答此類題目,一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釋詞語,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平時要注意積累并識記一些常見的實詞。①“石渠之事既窮”句意:游覽、整修石渠的事情已經(jīng)結(jié)束。結(jié)合“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漁人出來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舊路回去)”中“既”的意思是“已經(jīng)”,所以根據(jù)課內(nèi)遷移法可知,“石渠之事既窮”中“既”的意思也是“已經(jīng)”。②“民又橋焉”句意為:老百姓又架了一座橋。根據(jù)“詞類活用:處處志之(處處都做了記號)”的提示,“志”是做標(biāo)記,名詞活用為動詞,由此可知,這里的“橋”是名詞活用做動詞,架橋。③“達于兩涯”句意為:達到水的兩邊。根據(jù)“成語解詞法:天涯海角”的提示可知,“涯”的意思是“邊、邊際”。④“可羅胡床十八九居之”句意為:清出一塊可排十八九張交椅的空地。根據(jù)注釋③可知“羅床”指的是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所以再聯(lián)系語境可知,這里的“羅”是“排列”的意思。3.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重點詞語有:(1)青,青蔥;翠,翠綠;蒙絡(luò)搖綴:蒙蓋纏繞,牽連搖綴;參差披拂:參差不齊,隨風(fēng)飄拂。(2)平:平靜;布:像布一樣鋪著;流:水流;文:紡織物的花紋;若:像;操:彈。4.本題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內(nèi)容。根據(jù)【乙】文“上由橋西北”“下土山之陰”可知,作者從石渠的橋上向西北走,下去到土山的北坡。根據(jù)【甲】文“從小丘西行下見“坐潭上”可知,作者先是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接著往下看見一個小潭,然后又是坐在小石潭邊上。據(jù)此可概述出要素一:根據(jù)游蹤記述游覽見聞;【乙】文“水平布其上,流若織文,響若操琴”的意思是:水面平靜,如布鋪在水面上,水流像紡織物的花紋,水泉咚響聲像是彈琴聲。將水面比作布面,寫出了水面的平靜;將水流比作紡織的花紋,寫出了水波紋的好看;將流水的聲音比作是彈琴聲寫出了水聲的悅耳動聽。所以橫線上應(yīng)該填“響若操琴”;根據(jù)提示“展現(xiàn)美麗畫卷的同時,又讓人感受其寄寓的復(fù)雜情感”可知,寫景同時,寄寓“所感”。據(jù)此可推出要素三: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參考譯文:【甲】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聽到了水聲,好像人身上佩帶的玉佩玉環(huán)碰撞發(fā)出的聲音,心里很高興??车怪褡樱_辟出一條道路,往下看見一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涼。(潭)以整塊的大石為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起來,高出水面,成為坻、嶼、堪、巖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蔥的樹木和翠綠的藤蔓,覆蓋、纏繞、搖晃、連結(jié),參差不齊,隨風(fēng)飄蕩。……坐在小石潭邊上,四面竹子樹林圍繞著,寂靜寥落,沒有旁人,使人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寂靜極了,幽深極了。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于是記下了這景致就離開了?!疽摇堪l(fā)現(xiàn)石渠的事情已經(jīng)結(jié)束,從石渠的橋上向西北走,下去到土山的北坡,老百姓又架了一座橋。橋下的水流很大,比石渠的水量大三倍。巨大的石頭作為水的底部,寬達到水的兩邊。石頭有的像床,有的像門堂的基石,有的像筵席上擺滿菜肴,有腳涉水而過,折斷竹箭,掃除陳葉,除去腐朽的樹木,清出一塊可排放十八九張交椅的空地。交織的流水,激撞的水聲,都在交椅的下面了;而像翠鳥羽毛般的樹木,像魚龍麟甲般的石塊,都遮蔽在交椅之上了。古時候的人有誰曾在這里找到這種快樂的嗎?以后的人,有誰能追隨我的足跡來此嗎?三、(2324八年級下·江蘇淮安·期中)【甲】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jié)選自柳宗元《小石潭記》【乙】永州實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者,環(huán)山為城。蛇虺①之所蟠,貍鼠之所游。茂樹惡木,嘉葩毒卉,亂雜而爭植,號為穢墟。韋公之來,既逾月,理甚無事。望其地,且異之。始命芟其蕪②,行其涂。清濁辨質(zhì),美惡異位。視其植,則清秀敷舒;視其蓄,則溶漾紆余。乃作棟宇,以為觀游。凡其物類,無不合形輔勢,效伎于堂廡③之下。已乃延客入觀,繼以宴娛?;蛸澢屹R曰:“見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勝,豈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擇④惡而取美,豈不欲除殘而佑仁?公之蠲⑤濁而流清,豈不欲廢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遠,豈不欲家撫而戶曉⑥?夫然,則是堂也,豈獨草木土石水泉之適歟?將使繼公之理者,視其細知其大也?!弊谠堉局T石?!?jié)選自柳宗元《永州韋使君⑦新堂記》【注釋】①蛇虺:一種毒蛇。②芟:割除。蕪:荒草。③廡:堂下四周的屋子。④擇:應(yīng)作“釋”,舍棄。⑤蠲:清潔。⑥曉:作“饒”,富裕。⑦韋使君:韋宙,元和七、八年間任永州刺史。1.請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朗讀停頓。(畫一處)永州實惟九疑之麓★2.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①潭中魚可百許頭:

②斗折蛇行:③望其地,且異之:

④已乃延客入觀: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①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②乃作棟宇,以為觀游。4.請說說【乙】文中柳宗元“請志諸石”的原因。★5.【甲】【乙】兩文畫線句子都寫到了“樹”,用意有何不同?答案示例:1.永州/實惟九疑之麓2.可:大約斗:像北斗星那樣異:對……感到驚異延:邀請3.①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記錄下小石潭的景致離開了。②于是建造廳堂,把它作為觀賞游玩的地方。4.①贊美韋使君治理永州,改善環(huán)境;②贊美韋使君居高望遠、有抱負有志向、治理有方;③希望以后治理這個州的官吏能夠向韋使君學(xué)習(xí),懂得治理、有抱負。5.甲文寫小石潭四面被竹子、樹木環(huán)繞,讓人感到凄涼寒冷;借景抒情,抒發(fā)了作者被貶的孤獨凄涼以及懷才不遇的憂傷;為下文作者“乃記之而去”做鋪墊。乙文寫永州在韋公之來前好樹惡木混雜,與下文韋公治理后樹木變的清秀舒展形成對比,突出了韋使君的治理有方,表達了作者的贊美。解析:1.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結(jié)合語法,然后斷句。句意:永州,在九嶷山麓?!坝乐荨薄皩嵨┚乓芍础闭Z意層次清楚,“永州”是主語部分,“實惟九疑之麓”是謂語部分,中間斷開。故語句停頓為:永州/實惟九疑之麓。2.本題考查文言實詞。①句意:潭中大約有一百來條魚??桑蠹s;②句意:(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樣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樣的蜿蜒。斗:像北斗七星那樣;③句意:望著這塊土地,感到它很不平常。異,對……感到驚異;④句意:新堂蓋好后,使君便邀請客人前來參觀。延,邀請。3.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1)注意句中的“以(因為)、久(長時間)、乃(就)、記(記下)、去(離開)”幾個詞的翻譯。(2)注意句中的“乃(于是)、作(建造)、棟宇(廳堂)、以為(作為)”幾個詞的翻譯。4.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與概括。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已乃延客入觀,繼以宴娛?;蛸澢屹R曰”可知,作者是為了:贊美韋使君治理永州,改善環(huán)境;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公之居高以望遠,豈不欲家撫而戶曉”可知,作者是為了:贊美韋使君居高望遠、有抱負有志向、治理有方;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將使繼公之理者,視其細知其大也”可知,作者是為了:希望以后治理這個州的官吏能夠向韋使君學(xué)習(xí),懂得治理、有抱負。5.本題考查文言文對比閱讀。(1)甲文。結(jié)合“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的翻譯“坐在石潭旁邊,四面被竹林樹木包圍著,靜悄悄的,空無一人,(這氣氛)使人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可知,“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寫出了竹林、樹木的多,把整個小潭包圍了,無形中營造了一種幽深的氛圍,這種氛圍觸發(fā)了作者內(nèi)心的愁緒,因為被貶,作者想在山水中獲得派遣、快樂,但是竹林、樹木形成的幽深氛圍配合潭水共同觸發(fā)了作者內(nèi)心的愁苦;由此,作者借景抒情,借著說環(huán)境幽深凄涼、寒氣透骨,表達自己被貶的孤獨凄涼以及懷才不遇的憂傷;,因此也不得不馬上離開,為下文作者“乃記之而去”做鋪墊。(2)乙文。結(jié)合第一段“茂樹惡木,嘉葩毒卉,亂雜而爭植,號為穢墟”的翻譯“嘉樹和惡木,鮮花與毒草,混雜一處,競相瘋長。因此被稱為荒涼的地方”可知,這里原來是荒涼、偏僻的地方,永州在韋公之來前好樹惡木混雜的;結(jié)合乙文第二段“韋公之來,既逾月,理甚無事。望其地,且異之。始命芟其蕪,行其涂。清濁辨質(zhì),美惡異位。視其植,則清秀敷舒;視其蓄,則溶漾紆余。乃作棟宇,以為觀游”可知,接著寫韋公來此之后,對此進行治理,清秀和污濁分開了,美景代替了荒涼。看那樹木,則清秀挺拔,枝葉舒展;前后形成對比,突出了韋使君的治理有方,表達了作者的贊美。參考譯文:【甲】潭中大約有一百來條魚,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么依靠似的。陽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魚兒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魚兒)呆呆地靜止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樂似的。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樣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樣的蜿蜒,(有時)看得見,(有時)看不見。兩岸的形狀像犬牙似的參差不齊,看不出溪水的源頭在哪里。

坐在石潭旁邊,四面被竹林樹木包圍著,靜悄悄的,空無一人,(這氣氛)使人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因為環(huán)境過于凄清,不能長時間地待下去,就記下這番景致離開了。【乙】永州,在九嶷山麓,最初在這里測量規(guī)劃的人,也曾環(huán)繞著山麓建起了城市。這里有山石,卻被茂密的草叢遮蔽著;這里有清泉,卻埋藏在污泥之下,成了毒蛇盤踞,貍鼠出沒的地方。嘉樹和惡木,鮮花與毒草,混雜一處,競相瘋長。因此被稱為荒涼的地方。

韋公來到永州,過了一個月,州政大治,沒有多少事情。望著這塊土地,感到它很不平常,才讓人鏟除荒草,挖去污泥。鏟下來的草堆積如山,疏通后的泉水晶瑩清澈。燒掉了雜草,疏通了清泉,奇特的景致層出不窮。清秀和污濁分開了,美景代替了荒涼??茨菢淠荆瑒t清秀挺拔,枝葉舒展;看那湖水,則微波蕩漾,曲折縈回。怪石森然繁密,環(huán)繞四周。有的排列成行,有的如同跪拜,有的站立,有的臥倒。石洞曲折幽深,石山突兀高聳。于是在此建造廳堂,作為觀賞游玩的地方。所有的怪石無不適應(yīng)地形地勢,獻技于堂廡之下。新堂的外邊,高原和山連接,林木覆蓋的山腳懸崖,穿插交錯,或隱或現(xiàn)。綠色的原野從近處伸向遠方,跟碧藍的天空連成了一體。這一切,都匯集在門樓之內(nèi)。

新堂蓋好后,使君便邀請客人前來參觀,接著又設(shè)宴娛樂。有的邊贊譽,邊祝賀說:“看到您修建這新堂,便知道您的心志。您隨著地勢開辟出勝景,難道不就是想順著當(dāng)?shù)氐娘L(fēng)俗來形成教化嗎?您鏟除惡木毒草而保留嘉樹鮮花,難道不就是想鏟除兇暴而保護仁者嗎?您挖除污泥而使清泉流淌,難道不就是想除去貪污而提倡廉潔嗎?您登臨高處而縱目遠望,難道不就是想讓每個家庭都安定和富饒嗎?既然這樣,那么建這個新堂難道僅僅是為了草木土石清泉流水怡人心意,或是為了觀賞山巒、原野和樹林的景色嗎?該是希望繼使君后治理這個州的人,能夠通過這件小事,懂得治民的大道理啊?!弊谠埱蟀堰@篇記文鐫刻在石板上。四、(2324八年級下·重慶江津·期中)【甲】①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②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④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選自柳宗元《小石潭記》【乙】萬歷辛丑年,父叔輩張燈龍山。沿山襲谷,枝頭樹杪①無不燈者,自城隍廟門至蓬萊崗上下,亦無不燈者。山下望如星河倒注,浴浴熊熊。山無不燈,燈無不席,席無不人,人無不歌唱鼓吹。男女看燈者,一入廟門,頭不得顧,踵不得旋,只可隨勢潮上潮下,不知去落何所,有聽之而已。父叔輩臺于大松樹下,亦席,亦聲歌,每夜鼓吹笙簧與宴歌弦管,沉沉昧旦②。選自張岱《陶庵夢憶·龍山放燈》,有刪減【注釋】①樹杪(miǎo):樹梢。②沉沉昧旦:不知不覺中天已經(jīng)亮了?!?.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①其岸勢犬牙差互()

②乃記之而去()③山下望如星河倒()

④頭不得顧()★2.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當(dāng)?shù)囊豁検牵?/p>

)A.“青樹蔓翠,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一句,描寫潭上青蔥的樹木和翠綠的藤蔓,突出小石潭周圍環(huán)境的幽美,與下文“四面竹樹環(huán)合”相呼應(yīng)。B.文章對潭中游魚的描寫動靜結(jié)合,“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靜態(tài)描寫,“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則呈現(xiàn)出動態(tài)之美。C.柳宗元寫景抒情,情景交融,景物隨著作者感情的變化而變化。D.張岱《陶庵夢憶·龍山放燈》節(jié)選中“父叔輩/張燈/龍山”這句話的斷句正確?!?.翻譯下列句子。①斗折蛇行,明滅可見。②自城隍廟門至蓬萊崗上下,亦無不燈者?!?.【甲】文描寫小石潭環(huán)境的清冷,【乙】文描繪龍山放燈的盛況,請結(jié)合下面的文言小貼士,說說甲乙兩文各自寄寓的情感。【文言小貼士:張岱在《陶庵夢憶·序》中說:“想余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答案示例:1.像狗的牙齒一樣離開像回頭看2.C3.(1)(溪水)像北斗星那樣的曲折,像蛇那樣的蜿蜒前行,時隱時現(xiàn)。(2)從城隍廟門口到蓬萊崗一帶,到處都掛燈4.甲文小石潭景物的清幽美與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強烈的對比,表達了作者被貶后難以排遣的憂傷凄苦的感情;乙文表達了對放燈的喜愛和對過去美好生活的留戀。解析:1.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理解。①句意為:兩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犬牙:像狗的牙齒一樣;②句意為:于是記下了這里的情景就離開了。去:離開;③句意為:從山下往上看,漫山燈火就像天上的星河向人間倒灌。如:像;④句意為:頭也回不得。顧:回頭看。2.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概括。C.有誤,柳宗元寫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感情隨著周圍景色的變化而變化;故選C。3.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翻譯。注意重點字詞:①斗:像北斗星那樣。蛇:像蛇那樣。明滅可見:時隱時現(xiàn)。②自:從。至:到。亦:也。燈:名詞動用,掛燈。4.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根據(jù)【甲】“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結(jié)合作者被貶經(jīng)歷可知,小石潭景物的清幽美與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強烈的對比,表達了作者被貶后難以排遣的憂傷凄苦的感情;根據(jù)【乙】“沿山襲谷,枝頭樹杪無不燈者,自城隍廟門至蓬萊崗上下,亦無不燈者。山下望如星河倒注,浴浴熊熊。山無不燈,燈無不席,席無不人,人無不歌唱鼓吹。男女看燈者,一入廟門,頭不得顧,踵不得旋,只可隨勢潮上潮下,不知去落何所,有聽之而已。父叔輩臺于大松樹下,亦席,亦聲歌,每夜鼓吹笙簧與宴歌弦管,沉沉昧旦”描繪的掛燈的繁華景象,結(jié)合“文言小貼士”中的“想余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可知,表現(xiàn)了對放燈的喜愛,蘊含著對過去美好生活的留戀。參考譯文:【甲】我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著竹林,可以聽到水聲,就像人身上佩帶的佩環(huán)相碰擊發(fā)出的聲音,心里為之高興??车怪褡樱_辟出一條道路(走過去),沿路走下去看見一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涼。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為了水中高地、小島、不平的巖石和石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翠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fēng)飄拂。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托也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動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樂。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xiàn)。兩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我坐在潭邊,四面環(huán)繞合抱著竹林和樹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涼,寒氣入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太凄清,不可長久停留,于是記下了這里的情景就離開了。【乙】萬歷辛丑年,父叔輩在龍山放燈。道路上、山谷里、樹枝上,到處都掛燈,從城隍廟到蓬萊崗,到處也都掛燈。從山下往上看,漫山燈火就像天上的星河向人間倒灌,水勢洶涌。山間到處有燈,燈下到處有席,席間到處有人,每個人都在唱歌打鼓歡慶。所有看燈的男男女女,一進入廟里面,頭也回不得,腳也轉(zhuǎn)不得,只能跟隨人潮前行,也不知道要走去什么地方,只能隨大流,聽之任之。父輩們坐在大松樹下的臺階上,也是席地而坐,也在大聲歌唱,每天晚上都是在絲竹管弦的聲音中,不知不覺迎來天亮?!疚难孕≠N士】張岱在《陶庵夢憶·序》中說:“因而回想我的一生,繁華靡麗于轉(zhuǎn)眼之間,已化為烏有,五十年來,總只不過是一場夢幻?!蔽濉ⅲ?324八年級下·湖北黃岡·期末)【甲】《小石潭記》節(jié)選唐·柳宗元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疽摇坑吻啾滔浢鳌だ钤栂邳c蒼山①馬龍峰之南,予嘗游焉。嘉靖丙辰,又同馬公元岡、任公積齋,深窮其源。源出山下石澗,涌沸②為潭,深丈許,明瑩不可藏針。小石布底,累累如卵如珠,青綠白黑麗于寶玉錯如霞綺。才有墜葉到潭面,鳥隨銜去。潭三面石崖,其凈如拭,纖塵不住。觀玩久之,乃側(cè)上左崖石罅③中,避雨而坐,俯瞰潭水,中潭深兩丈許,以水明見底,人多狎易之,不知其叵測也。下潭水光深青色,中潭鴉碧色,上潭鸚綠色;水石相因,水光愈浮,石色愈麗。予每至溪上,敷紋④壁影,印心染神,出溪雖涉人事,而幽光在目,屢月不能忘。緣溪而出,水之所經(jīng),因地賦形,圓者如鏡,曲者如初月,各有姿態(tài),皆可亭以賞其趣。馬、任二公嘗建“濯纓亭”,今廢矣。此溪四時不竭,灌溉千畝,人稱為“德溪”云?!咀⑨尅竣冱c蒼山:位于云南大理。②沸:泉水涌出的樣子。③石罅(xià):石縫。④榖(gǔ)紋:縐紗的紋路。常比喻水的波紋?!?.請你根據(jù)表中提示的方法解釋加點字。方法聯(lián)系內(nèi)容釋義成語推測法山窮水盡(1)深窮其源()字典查閱法狎《古漢語常用字字典》:①親近而不莊重;②輕視,忽視;③安于,習(xí)慣于;④更迭,交替(2)人多狎易之()(填寫序號)課文遷移法緣溪行,忘路之遠近(3)緣溪而出()詞類活用法乃側(cè)上左崖石罅中:爬上(4)皆可亭以賞其趣()★2.下列對文中加點字的解讀,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稱為‘德溪’云”和“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中“為”的含義不同,前者是“稱、叫做”的意思,后者是“對、向”的意思。B.“明瑩不可藏針”中的“可”和“潭中魚可百許頭”(《小石潭記》)中的“可”意思一樣,都是“大約”的意思。C.“以水明見底”和“以其境過清”(《小石潭記》)中“以”的意義是一樣的。都可以解釋為“因為”。D.“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中的“之”是“代詞,代指小石潭的景色”,而“觀玩久之”中的“之”是“音節(jié)助詞,無實義”?!?.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出溪雖涉人事,而幽光在目,屢月不能忘。4.請為【乙】文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用“/”標(biāo)識,限兩處)青綠白黑麗于寶玉錯如霞綺?!?.“潭”是古詩文中常見的意象,寄托著作者的主觀情思。請結(jié)合兩篇文章,以此探究“潭”的豐富意蘊。答案示例:1.盡②沿著建亭、筑亭2.B3.(1)小石潭的岸邊像狗的牙齒一樣交錯不齊,不能了解它的源頭。(2)離開青碧溪后,雖然接觸到俗世的事務(wù),但青碧溪的清幽水光還浮現(xiàn)在眼前,幾個月都不能忘。4.青綠白黑/麗于寶玉/錯如霞綺。5.示例一:潭水的清幽可以反映作者的心境,小石潭周圍環(huán)境凄神寒骨、悄愴幽邃,觸發(fā)柳宗元因被貶而倍感孤獨、凄涼的情緒;潭能觸發(fā)人們不同的情感體驗,體現(xiàn)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得到歷代文人的喜愛,是一個極富美感和韻味的古典意象。示例二:潭水是澄澈的,讓人心無雜念,李元陽游賞青碧溪得以望“溪”息心、窺“潭”忘反,洗滌了塵世俗氣。潭能觸發(fā)人們不同的情感體驗,體現(xiàn)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得到歷代文人的喜愛,是一個極富美感和韻味的古典意象。解析: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解釋。要求根據(jù)提示的方法解釋實詞的含義。(1)要求用“成語推測法”解詞。山窮水盡,意思是山和水都到了盡頭,比喻無路可走陷入絕境?!案F”意思是“盡”?!吧罡F其源”意思是“深探青碧溪的源頭”,其中“窮”的意思也是“盡”。(2)要求用“字典查閱法”解詞。“狎”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有四個意思,結(jié)合“以水明見底”“不知其叵測也”提供的語境可知,應(yīng)選②輕視,忽視,句意是:人們大多輕視(它的危險)親近它。(3)要求用“課文遷移法”解詞?!熬壪校分h近”意思是他沿著溪水行船,忘記了路程的遠近。緣,沿著?!熬壪觥币馑际恰把刂ㄏ颍┩庾摺薄#?)要求用“詞類活用法”解詞。“乃側(cè)上左崖石罅中”意思是“(我們)就從側(cè)面爬上左邊山崖的石頭縫中”。上,名詞用作動作,爬上。“皆可亭以賞其趣”意思是“都可以筑亭來細賞這中間的趣味”。亭:名詞用作動詞,筑亭。2.本題考查字義。B.“明瑩不可藏針”中的“可”是“可以”的意思。“潭中魚可百許頭”(《小石潭記》)中的“可”是“大約”的意思。故選B。3.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文言文翻譯的基本要求是“信、達、雅”,基本原則是“留、替、調(diào)、補、刪”。翻譯句子時還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語:(1)犬牙,名詞用作狀語,像狗的牙齒一樣;差互,互相交錯。(2)雖,即使;涉,經(jīng)歷、接觸;而,連詞,表轉(zhuǎn)折;屢月,指很長時間。4.本題考查斷句。句意:青綠白黑,比寶石更明麗,交錯生輝,像霞綺一樣燦爛。分析語義可知,“青綠白黑”是四種顏色。“麗于寶玉”“錯如霞綺”是并列關(guān)系。故斷句為:青綠白黑/麗于寶玉/錯如霞綺。5.本題考查詩文的情感主旨。由【乙】文“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可知,潭水的清幽反映了作者的心境;結(jié)合作者的貶居背景可知,小石潭周圍環(huán)境凄神寒骨、悄愴幽邃,觸發(fā)了柳宗元因被貶而倍感孤獨、凄涼的情緒。因此作者以潭水反映心境。由【丙】文“予每至溪上,穀紋壁影,印心染神,出溪雖涉人事,而幽光在目,屢月不能忘”可以看出,潭水的澄澈,讓人心無雜念,作者游賞青碧溪得以望“溪”息心、窺“潭”忘反,洗滌了塵世俗氣。因此作者以潭水滌蕩心境。結(jié)合以上分析可知,潭水是古詩文中的一個重要意象,結(jié)合人們不同的生活背景和心境,能觸發(fā)人們不同的情感體驗,體現(xiàn)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得到歷代文人的喜愛,是一個極富美感和韻味的古典意象。參考譯文:【甲】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都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頭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動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樂。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那樣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見,一段暗的看不見。兩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我坐在潭邊,四下里竹林和樹木包圍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涼,寒氣入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太凄清,不可長久停留,于是記下了這里的情景就離開了?!疽摇壳啾滔谠颇洗罄睃c蒼山馬龍峰的南面。我曾經(jīng)到那里游玩過。嘉靖三十五年,我與馬、任兩公(一起去游玩),走很遠,想走到青碧溪的源頭。(青碧溪的)源頭出自山下石澗處,泉水涌出成潭。潭深約一丈,明亮光潔到連針都無所遁形。潭底遍布小石頭,如卵如珠,青綠白黑,比寶石更明麗,交錯生輝,像霞綺一樣燦爛。潭面剛有落葉墜下,就有鳥兒隨之銜去。潭三面石崖,干凈得像是被擦拭過,不染一絲灰塵。觀看游玩了很久后,我們就從側(cè)面上到左邊山崖的石頭縫中,坐著避雨。從這里俯視潭水,中潭深兩丈左右,因為水清見底,所以人們大多輕率親近它,不知道危險不可推測。下潭水色是深青色,中潭水色是鴉碧色,上潭水色是鸚綠色。水石相依,水光越盛,石色越美。我每次到溪上,覺得水紋如穀,石影像璧,(這種景色)印心染神,離開青碧溪后,雖然經(jīng)歷俗世的事務(wù),但(青碧溪)的清幽風(fēng)光還在眼前,數(shù)月也不能忘懷。沿著溪水(向)外走,水流經(jīng)過的地方,根據(jù)地勢流淌成不同形狀。圓形之處像鏡子,彎曲之處像初月,姿態(tài)各異,都可以筑亭來細賞這中間的趣味。馬、任二公曾建造“濯纓亭”,現(xiàn)在已經(jīng)荒廢了。青碧溪四季不干涸,灌溉千畝農(nóng)田,(所以)人們稱它為“德溪”。六、(2324八年級下·江蘇南京·期中)【甲】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記》節(jié)選)【乙】自余為僇人①,居是州。恒惴栗。時隙也,則施施②而行,漫漫而游。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蠻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③。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仆人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窮山之高而上。攀援而登,箕踞④而遨,則凡數(shù)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嶠然⑤洼然,若垤⑥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M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壤⑦為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是歲,元和四年也。(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節(jié)選)【注釋】①僇人:同“戮人”,受過刑辱的人,罪人。②施施:慢步緩行的樣子。③趣:同“趨”,往、赴。④箕踞:像簸箕一樣地蹲坐著。⑤蚜然:高山深邃的樣子。⑥垤:蟻封,即螞蟻洞邊的小土堆。⑦培域:小土堆?!?.參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釋加點詞。文言詞語方法提示解釋斗折蛇行重要語法:詞類活用(1)始指異之積累遷移法漁人甚異之(《桃花源記》)(2)頹然就醉若聽茶聲然(《核舟記》)(3)與萬化冥合查閱詞典法①幽深;②暗中;③消失;④高遠。(4)(填序號)★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1)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3.用“/”為下列句子斷句,限斷兩處。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4.甲、乙兩文同為寫景游記,但作者在寄情山水時卻有截然不同的表現(xiàn)。在游覽小石潭時,作者說“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而在游覽西山時,作者卻說“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請結(jié)合兩文內(nèi)容,分析作者不同表現(xiàn)的原因。答案示例:1.像北斗星那樣對……感到驚異……的樣子②2.(1)溪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那樣交錯不齊,不能知道它的源頭在哪里。(2)到了目的地就分開草坐下,倒盡壺中酒,一醉方休。3.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4.【甲】側(cè)重于表現(xiàn)作者被貶永州,游歷山水卻無法排遣內(nèi)心的孤凄悲涼;【乙】文開篇提到遭貶謫的悲苦,但隨后西山之游破解作者被貶永州后“恒惴栗”的心情,取得了“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的審美感受。可見,作者在大自然中得到解脫,忘卻了自我,忘卻了煩憂,獲得了精神慰藉。解析:1.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①句意為: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斗,像北斗星那樣;②句意為:才指點著覺得它奇特。異,對……感到驚異;③句意為:喝得東倒西歪地進入醉態(tài)。然,……的樣子;④句意為:與自然界萬物不知不覺地融為一體了。冥,,不知不覺,暗中。故選②。2.本題考查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在翻譯句子時首先要注意重點的實詞、虛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和詞類活用的情況,先按照原句子的順序翻譯,然后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習(xí)慣進行語序調(diào)整。重點詞語:(1)岸勢,溪岸的形狀;犬牙,像狗的牙齒那樣;差互,交錯不齊;源,源頭。(2)則,就;披,用手分開;傾壺,倒盡壺里的酒。3.本題考查學(xué)生劃分文言句子節(jié)奏的能力。文言語句的節(jié)奏劃分一般以句意和語法結(jié)構(gòu)為劃分依據(jù)。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yīng)該有停頓,句中領(lǐng)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yīng)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yīng)該有停頓。所以劃分句子節(jié)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jié)構(gòu)。句意為:(游過西山)然后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游賞過,真正的游賞是從這里開始的。所以我把這次西山之游寫成文章以記載下來。“知”意思是知道,“吾”意思是我,“向”意思是以前,“游”意思是游賞,“于”意思是從,“故”意思是所以,“為”意思是寫,動詞,故停頓節(jié)奏為: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4.本題考查的是對文言文情感的理解。柳宗元因參加王叔文革新運動,于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貶到永州擔(dān)任司馬。到永州后,其母病故,王叔文被處死,心情壓抑。永州山水幽奇雄險,許多地方還鮮為人知。《永州八記》就是這種心態(tài)之下的游歷結(jié)晶。【甲】文《小石潭記》中“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描寫小石潭周圍的環(huán)境,渲染了凄寒、幽愴的氣氛,抒發(fā)作者在寂寞處境中悲涼、凄愴和被貶失意的孤寂凄涼的情感;【乙】文《始得西山宴游記》是柳宗元作為游覽永州山水的起點,偏重于寫主觀感受。“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開篇提到遭貶謫的悲苦;然后從“西山之怪特”,“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縷為類。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可見,作者把西山視為知音,與西山心心相印,西山怪特之貌恰似自己卓爾不群的人格、志高品峻的情操。作者在大自然中得到解脫,忘卻了自我,忘卻了煩憂,獲得了精神慰藉。相對于《小石潭記》的凄苦,會更加灑脫一點。參考譯文:【甲】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著竹林,聽到了水聲,好像珮環(huán)碰撞的聲音,(我的)心里為之高興??车怪褡樱_辟出一條道路(走過去),向下看見一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涼。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為坻、嶼、嵁、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翠的樹木,翠綠的藤蔓,蒙蓋纏繞,搖曳牽連,參差不齊,隨風(fēng)飄拂。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么依傍的。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靜止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一同歡樂。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xiàn)。溪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那樣交錯不齊,不能知道它的源頭在哪里。坐在小石潭邊,四周被竹子和樹木圍繞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讓人感到心情悲傷,寒氣透骨,凄涼幽深。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太凄清,不可長久停留,就題字離去。【乙】我自從成為有罪的人,住在這個州里,就常常恐懼不安。如有空閑時間,就慢慢地行走,無拘束地游玩。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盡頭。幽僻的泉水,奇異的山石,沒有一處僻遠的地方不曾到過。到了目的地就分開草坐下,倒盡壺中酒,一醉方休。醉了就互相枕著睡覺,睡覺了就做夢。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夢里也就有(在這種境界中獲得的)相同的樂趣。睡醒了就起來,起來了就回家。我以為凡是這個州的山有奇特形狀的,我都游過了;可是我還未曾知道西山的奇異特別。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華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點著覺得它奇特。于是命令仆人渡過湘江,沿著染溪,砍伐荊棘,焚燒亂草,一直到山頂才停下。(我們隨后)攀援登上山頂,隨意坐下觀賞,附近幾個州的土地,就全在我們的坐席之下了。這幾州的地勢高低不平,高處是深山,低處是洼地,像蟻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遠,實際上有千里之遙。(這為千里之內(nèi)的景物)聚集、緊縮、累積在眼下,沒有什么能夠隱藏。青山縈回,白水繚繞,外與天邊相接,向四面望去都是一樣的景象。(登上山頂)然后才知這座山的特別突出,與小土丘不一樣。遼闊浩渺啊與天地間的大氣合一而不能得到它的邊際,悠然自得啊和大自然交游而不知它的盡期。(于是我們)拿起酒杯斟滿酒,喝得東倒西歪地進入醉態(tài),不知太陽下了山。灰暗的暮色,由遠而至,直到看不見什么了還不想返回。(我只覺得)思想停止了,形體消散了,與自然界萬物不知不覺地融為一體了。(游過西山)然后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游賞過,真正的游賞是從這里開始的。所以我把這次西山之游寫成文章以記載下來。這一年是元和四年。七、(2324八年級下·河北保定·期中)【甲】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節(jié)選自柳宗元《小石潭記》)【乙】青溪之跳珠濺雪,亦無以異于諸泉,獨其水色最奇。蓋世間之色,其為正也間也①,吾知之,獨于碧不甚了然。今見此水,乃悟世間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曉嵐②;比之含煙新柳則較濃,比之脫籜③初篁則較淡;溫于玉,滑于紈④;至寒至腴,可拊⑤可餐。(節(jié)選自袁中道《游青溪記》)【丙】順宗即位,王叔文、韋執(zhí)誼用事,尤奇待宗元。與監(jiān)察呂溫密引禁中,與之圖事。轉(zhuǎn)尚書禮部員外郎。叔文欲大用之,會居位不久,叔文敗,與同輩七人俱貶。宗元為邵州刺史,在道,再貶為永州司馬,即罹竄逐⑥,涉履蠻瘴⑦,崎嶇堙厄⑧,蘊⑨騷人之郁悼寫情敘事動必以文。為騷文十?dāng)?shù)篇,覽之者為之凄惻。(節(jié)選自《舊唐書·柳宗元傳》)①其為正也間也:多為正色(青、黃、赤、白、黑)或間色(綠、紅、紫)。②嵐:林中霧氣。③籜(tuò):竹筍皮,筍殼。④紈:白色的絲絹。⑤拊(fǔ):同“撫慰”的“撫”。⑥罹竄逐:遭遇放逐。⑦涉履蠻瘴:經(jīng)歷蠻地瘴癘之苦。⑧堙(yīn)厄:指道路艱難。⑨蘊:積聚?!?.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1)斗折蛇行

斗折:(2)乃悟世間真有碧色

悟:(3)尤奇待宗元

尤:★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2)為騷文十?dāng)?shù)篇,覽之者為之凄惻。3.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限斷兩處。蘊騷人之郁悼寫情敘事動必以文4.【甲】【乙】兩段畫線句子都是描寫水的特點,表現(xiàn)手法有什么不同?★5.結(jié)合【甲】【丙】兩段的內(nèi)容,概括【甲】段中作者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答案示例:1.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明白、領(lǐng)悟尤其,格外2.(1)陽光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頭上。(2)他寫了十多篇騷體文,讀過的人都為這些文章凄婉感傷。3.蘊騷人之郁悼/寫情敘事/動必以文4.甲段畫線句子屬于側(cè)面描寫(間接描寫);乙段畫線句子運用了比喻(襯托)的修辭。5.①參與王叔文政治改革失敗后被貶。②被貶之地荒遠。③小石潭環(huán)境凄清。解析: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句意為: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斗折: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句意為:才領(lǐng)悟到世間真的有碧(青綠)這種顏色。悟:明白、領(lǐng)悟。句意為:兩人尤其器重柳宗元。尤:尤其、格外;2.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1)重點字詞:下,向下;澈:同“徹”,透;布:倒映。(2)重點字詞:騷文,騷體文;凄惻:凄婉感傷。3.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句意為:內(nèi)心積聚騷人抑郁的情懷,所以抒情敘事,只要一動筆就一定寫成文章?!疤N騷人之郁悼”是一個動賓短語,“寫情敘事”是一個并列短語,二者之間應(yīng)斷開;“動必以文”表結(jié)果,是一個表意完整的句子,應(yīng)和前文斷開;故斷句為:蘊騷人之郁悼/寫情敘事/動必以文。4.本題考查文言文表現(xiàn)手法。語段【甲】《小石潭記》寫水,寫到了“全石以為底”“卷石底以出”“潭中魚”“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等,側(cè)面表現(xiàn)了“水尤清冽”的特點。語段【乙】《游青溪記》則主要運用比喻手法來寫水。寫水,用“秋天”“晚嵐”“含煙新柳”“脫籜初篁”比喻水色。這也是一種形象化的寫法,使讀者更容易理解水的顏色特點。寫到了“如秋天,如曉嵐;比之舍煙新柳則較濃,比之脫籜初篁則較淡”;表現(xiàn)了水“真有碧色”的特點。5.本題考查文言文內(nèi)容分析。題干要求結(jié)合兩文的內(nèi)容,寫出甲文作者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閱讀甲丙兩文,由丙文中“叔文欲大用之,會居位不久,叔文敗,與同輩七人俱貶。宗元為邵州刺史,在道,再貶永州司馬,即罹竄逐,涉履蠻瘴,崎嶇堙厄”等句,可知他因支持王叔文變法而遭牽連,被貶之地荒遠;再結(jié)合甲文中“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等句,可知這是寫小潭周圍環(huán)境凄清,引發(fā)了自己被貶的凄涼之情。據(jù)此分析作答即可。參考譯文:【甲】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都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動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而看得見,時而看不見。兩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

我坐在潭邊,四面環(huán)繞合抱著竹林和樹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涼,寒氣入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太凄清,不可長久停留,于是記下了這里的情景就離開了。【乙】青溪的水流激蕩,水花像跳躍的珍珠,又像濺落的雪片,這和其它地方的泉水也沒有什么不同的,唯獨水的顏色最為奇特。大概世間的顏色,多為正色(青、黃、赤、白、黑)或間色(綠、紅、紫)的,這是我所知道的,然而我唯獨對碧(青綠)色卻不太理解。如今見到這里的水,才領(lǐng)悟到世間真的有碧(青綠)這種顏色。它如秋季的天空,如早晨林間的霧氣;比起農(nóng)家的炊煙、新發(fā)的柳枝顯得有些濃,比起剛脫皮的竹筍、新竹顯得有些淡;比玉更溫和、比白色的絲絹更滑潤,達到清冷豐裕的極致,可以撫摩食用?!颈刻祈樧诩吹畚缓?,王叔文、韋執(zhí)誼執(zhí)掌朝政,兩人尤其器重柳宗元。他和監(jiān)察御史呂溫一起被秘密召入宮中,一起商討國家革新大事。柳宗元轉(zhuǎn)任尚書禮部員外郎。王叔文想重用柳宗元,但適逢任職不久,王叔文失敗。柳宗元等七名同輩一同被貶。柳宗元被貶為邵州刺史,在赴任途中,又再次被貶為永州司馬。柳宗元既遭遇貶逐,又經(jīng)歷蠻荒之地瘴癘之苦,身處崎嶇道路阻塞的環(huán)境,內(nèi)心積聚騷人抑郁的情懷,所以抒情敘事,只要一動筆就一定寫成文章。他寫了十多篇騷體文,讀過的人都為之凄婉感傷。八、(2324八年級下·江蘇南京·期中)【甲】小石潭記(節(jié)選)〔唐〕柳宗元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乙】滄浪亭記(節(jié)選)〔宋〕蘇舜欽東趨數(shù)百步,有棄地,縱廣合五六十尋,三向皆水也。杠①之南,其地益闊,旁無民居,左右皆林木相虧蔽②。予愛而徘徊,遂以錢四萬得之,構(gòu)亭北碕③,號滄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陽又竹,無窮極。澄川翠干,光影會合于軒戶之間,尤與風(fēng)月為相宜。予時劃小舟幅巾以往至則灑然忘其歸。觴而浩歌,踞而仰嘯,野老不至,魚鳥共樂。形骸既適則神不煩,觀聽無邪則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④榮辱之場,日與錙銖利害相磨戛⑤,隔此真趣,不亦鄙哉![注]①杠(gāng):獨木橋。②虧蔽:遮蔽。③碕(qí):曲折的河岸。④汩汩:沉淪。⑤磨戛(jiá):這里指計較。1.你認為下面句子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A.予時劃小舟幅巾/以往至則/灑然忘其歸。B.予時劃/小舟幅巾以往至/則灑然忘其歸。C.予時/劃小舟幅巾以往/至則灑然忘其歸。D.予時劃小舟/幅巾以往/至則灑然忘其歸?!?.你認為下面字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乙文“其地益闊”中的“益”與成語“精益求精”中的“益”意思相同,兩個“益”都可以解釋為“好處”。B.《桃花源記》中“欲窮其林”的“窮”是“盡”,由此推斷乙文“無窮極”的“窮”也是“盡”的意思。C.“觴”本義是盛滿酒的酒杯,結(jié)合語境可以推斷乙文“觴而浩歌”的“觴”應(yīng)該就是酒杯的意思。D.字典中“鄙”有“輕視”“淺薄”“品質(zhì)低下”等義項,乙文“不亦鄙哉”的“鄙”意為“輕視”。★3.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凄神寒骨,悄愴幽邃。(2)澄川翠干,光影會合于軒戶之間,尤與風(fēng)月為相宜。★4.甲乙兩篇古文都景中蘊情,請分別用“清”字組詞概括兩文中景物的特點,并分別說說組詞理由。答案示例:1.D2.B3.(1)使人感到心情凄涼,寒氣入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2)澄澈的小河,翠綠的竹子,陽光、陰影在門窗之間交錯相接,尤其是在有風(fēng)有月的時候更諧調(diào)美麗。4.甲文:凄清:因為小石潭四面都被竹林和樹木包圍著,寂靜沒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乙文:清幽:因為陽光、陰影在門窗之間交錯相接,尤其是在有風(fēng)有月的時候更宜人美麗。解析:1.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句意為:我常常乘著小船,穿著輕便的衣服到亭上游玩,到了亭上就率性玩樂忘記回去?!坝钑r劃小舟”為主謂賓結(jié)構(gòu),所以在后面停頓,“幅巾以往”中“幅巾”修飾“以往”,所以在“以往”后面停頓。故斷句為:予時劃小舟/幅巾以往/至則灑然忘其歸;故選D。2.本題考查文言實詞。A.有誤,“其地益闊”意為:小橋的南面更加開闊?!耙妗笔恰案印钡囊馑肌.有誤,“觴而浩歌”意為:或把酒賦詩?!坝x”是“名詞作動詞,端著酒杯”。D.有誤,“不亦鄙哉”意為不是太庸俗了嗎?“鄙”意為“庸俗”。故選B。3.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1)重點字詞:凄,使……凄涼;寒:使……寒冷。(2)重點字詞:澄,澄澈;尤:尤其。4.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理解。結(jié)合“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意思“我坐在潭邊,四面都被竹林和樹木包圍著,寂靜沒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可知環(huán)境的特點是:凄清;結(jié)合“前竹后水,水之陽又竹,無窮極。澄川翠干,光影會合于軒戶之間,尤與風(fēng)月為相宜”的意思“陽光、陰影在門窗之間交錯相接,尤其是在有風(fēng)有月的時候更宜人美麗。我常常劃著小船,戴著頭巾到亭子里去,到了亭子里就率性玩樂忘記回去”,可知環(huán)境的特點是:清幽。參考譯文:【甲】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那樣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見,一段暗的看不見。兩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我坐在潭邊,四下里竹林和樹木包圍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涼,寒氣入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太凄清,不可長久停留,于是記下了這里的情景就離開了?!疽摇肯驏|走數(shù)百步,有一塊荒地,方圓約六十尋,三面臨水。小橋的南面更加開闊,旁邊沒有民房,四周林木環(huán)繞遮蔽。我喜愛這地方,來回地走,最后用錢四萬購得,在北面構(gòu)筑亭子,叫“滄浪”。南面是竹,北面是水,水的北面又是竹林,沒有窮盡,澄澈的小河翠綠的竹子,陽光、陰影在門窗之間交錯相接,尤其是在有風(fēng)有月的時候更宜人美麗。我常常乘著小船,穿著輕便的衣服到亭上游玩,到了亭上就率性玩樂忘記回去,或把酒賦詩,或仰天長嘯,即使是隱士也不來這里,只與魚、鳥同樂。形體已然安適,神思中就沒有了煩惱,所聽所聞都是至純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剡^頭來反思以前的名利場,每天與細小的利害得失相計較,同這樣的情趣相比較,不是太庸俗了嗎!九、(2324八年級下·重慶·期中)【甲】①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②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④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⑤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選自柳宗元《小石潭記》)【乙】①予入山,與諸子前行數(shù)十步,輒①有平原,曲澗回流,倒影澄澈見底,心稍稍喜。②既至山麓,則其境益奇,陰森蔚薈,才通小徑,不能受輿②騎,率皆舍而徒步矣。前后梅花多至百許樹,香氣蓊勃③,落英繽紛。③稍北折而上,望見山半累石數(shù)十,或偃或仰,小者可幾,大者可席。于是遂往,列坐其地,俯窺旁矚,曳若長練,凝若積雪,綿谷跨嶺,無一非梅者。加又有微云弄白,輕煙繚青,水天浩溔④,蒼翠錯互。④惜乎!地深且遠,莫有治廬⑤其址者,故不能信宿⑥于此,以窮其幽,盡其變,此則予之恨也。(節(jié)選自汪琬《游馬駕山記》,有刪減)【注釋】①輒:就。②輿:轎子。③蓊勃:濃郁。④浩溔(yǎo):大水無邊無際的樣子。⑤治廬:修建房屋。⑥信宿:指連住兩夜。★1.理解古文的詞義可借助多種方法,請你根據(jù)表中提示的方法解釋文中加點字。文言詞句方法釋義斗折蛇行詞類活用:犬坐于前(1)既至山麓成語參考法:一反既往(2)落英繽紛課文遷移法:芳草鮮美,落英繽紛(3)此則予之恨也字典查閱法:①遺憾;②不滿意;③與“怨”連用,表仇恨。(4)(填序號)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1)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2)曲澗回流,倒影澄澈見底,心稍稍喜。★3.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寫小石潭的曲徑通幽,寫游魚的悠然自得,寫潭水的空明澄澈,寫環(huán)境的清冷幽寂,都不是單純的景物描寫,而是融入了作者復(fù)雜的情感。B.甲文中,作者說“寂寥無人”并不是說此處真的沒有人,而是因為作者沉浸在寂寥無人的心境之下,故有此說。C.乙文作者寫梅林之境恍若仙境,梅林成片在山中綿延,如雪般夢幻,更有云煙、澄湖、綠樹,將層層疊疊的梅花映襯得格外秀美。D.甲、乙兩文都先采用了定點觀察的手法,描寫了自己發(fā)現(xiàn)的別具特色的自然一角,再采用移步換景的手法,描寫了自己徒步尋覓到的小石潭與梅嶺云海的絕妙勝景。★4.甲、乙兩文同為游記,兩位作者都表達了在游覽之初的喜悅之情,但在游覽末時兩位卻產(chǎn)生了不一樣的心緒,請結(jié)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