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寶寶按摩課件_第1頁
如何給寶寶按摩課件_第2頁
如何給寶寶按摩課件_第3頁
如何給寶寶按摩課件_第4頁
如何給寶寶按摩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yī)按摩的好處中醫(yī)按摩治療的原理是:疏通經絡、調暢氣機、平衡陰陽,扶正祛邪,固本培元,無任何副作用。西醫(yī)基本是以祛邪為主的,抗生素、激素、消炎藥等類藥物基本都是寒、泄性質的,會傷害人體正氣。按摩所需要的工具:橄欖油、姜汁、凡士林+云南白藥粉、刮痧板等按摩注意事項出現嚴重外傷、內外出血、骨折、惡性腫瘤、燒燙傷、極度虛弱、危重病癥的小兒,或者在無法確診、無法確定治療原則時,應及時送醫(yī)院或者請醫(yī)生診治,以免貽誤治療。飯前飯后一小時內不宜按摩。按摩后要喝適當的溫熱水。第三節(jié):手掌摩腳掌,自己做足療,不病不發(fā)燒,肺炎嚇跑了。(手掌對腳掌橫向用力搓36次)第四節(jié):小手握成小拳頭,對著腳心使勁揉,刮腳心,吃飯香,寶寶長得壯又強。(手握拳,用手指第二關節(jié)刮腳心36次)一、分陰陽(分大筋)位置:手腕橫紋操作:從中間往兩邊推。分陰陽后再用其他按摩手法,此為調和氣血第一法。二、脾經—后天之本位置:拇指操作:順時針旋推螺紋面為補(逆推為清),中醫(yī)功效等于吃人參、白術;脾土多用補,少用清。功效:脾胃虛弱、消化不良。三、肝經位置:食指操作:順時針旋推螺紋面為補;從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指腹為清。肝經宜清不宜補,補之恐動肝火。功效:平肝瀉火、息風鎮(zhèn)驚,常用治療驚風、五心煩熱。四、心經位置:中指操作:順時針旋推螺紋面為補;從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指腹為清。心經宜清不宜補。功效:心火旺引起的面紅、唇紅、口舌生瘡。嬰幼兒手掌重要經絡穴位按摩方法四縫紋五、肺經位置:無名指指腹操作:順時針旋推螺紋面為補;從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指腹為清?!胺谓稹睂崯岚Y用清法,虛癥用補法。六、腎經—先天之本位置:小指指腹操作:順時針旋推為清;從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指腹為補,“水”宜補不宜清。(肝、肺、心經旋推螺紋面為補,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腎經剛好相反)也可以揉足底心的腎反射區(qū)來補腎水,力度適中即可。功效:虛汗、盜汗、遺尿。腎主骨髓,補腎經可以益腦,溫養(yǎng)下元。七、四縫紋位置: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第二節(jié)橫紋。操作:捏或橫推。功效:慢性消化不良、疳積。配合補脾經、腎經和按揉足三里效果更佳。治療黃疸:補脾經300次、清肝經200次、清大腸經200次(位于食指橈側緣,自食指端至虎口呈一直線,由虎口向食指端直推)、揉腹200次:(順時針繞臍周圍按揉腹部)。

若大便干,則補脾經減少,清肝經增加,清大腸增加。若大便爛,則補脾經增加,清肝經減少,補大腸增加(清大腸反向操作即為補大腸),并逆時針揉腹。若口舌生瘡加清心經100-200次四縫紋按摩穴位有效防治咳嗽(一)

以下手法適用于小兒一般咳嗽、百日咳、慢支氣管炎,以5歲以下小兒為宜,2歲以上次數加倍,1歲以下次數據減半,10歲以上則宜用成人治法。一、補脾土300次二、清肝木200次三、清心火200次四、清肺金300次五、補腎水300次六、揉外勞宮200次:手背中央、第三掌骨背側,腕背橫紋至掌骨小頭連線之中點。七、推三關300次:前臂前側,自腕橫紋推至肘部八、分推肩胛骨100次:沿肩胛骨骨縫從上向下如彎月分推九、揉肺俞50次:第三、四胸椎間,正中線旁開1.5寸處。按摩穴位有效防治咳嗽(二)一、腳肺反射區(qū)按摩手法:用手或按摩板刮36次。二、手肺、氣管反射區(qū)按摩手法:用手或按摩板離心方向刮36次。三、按揉太淵穴位置:位于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太淵穴屬于手太陰肺經腧穴。肺朝百脈,脈會太淵;肺主氣、司呼吸,氣為血帥,本穴開于寅,得氣最先,故在人體穴位中占有重要地位。

肺太淵保護孩子視力:每天按摩雙腳眼反射區(qū)100-300次

呃逆(打嗝):按揉內關穴(如果小兒呃逆不止,可按到小兒哭1分鐘即止)拉肚子:敲打足后跟白色區(qū)中間痛點9或18下、推七節(jié)骨36次

“七節(jié)骨”是小兒特有的穴位,七節(jié)骨的功能是調節(jié)大小便神經,從長強穴至第一骶椎。向上推七節(jié)骨,有止瀉的作用;向下推七節(jié)骨,有排泄的作用。一旦辨證不準確,操作不當,效果正好相反。

便秘:使用神奇的八卦像數療法,可在膠布上寫數字“160”然后貼在寶寶的衣角上,切忌不要貼到心臟附近,一般第二天就可以正常大便。媽媽也可以拉著寶寶的小手在心里面默念160、160(間隔1秒鐘)(1不能念成yao),反復默念30分鐘期間不說話,并意念寶寶正常通便,效果會更好。如果寶寶出現頭暈嘔吐等不適癥狀,立即停止即可。扁桃體發(fā)炎:按揉雙腳扁桃體反射區(qū)或捏耳垂。小兒發(fā)燒多半是扁桃體發(fā)炎引起,經常按揉該反射區(qū)可有效預防。按摩穴位有效防治感冒一、點揉風池穴按摩手法:風池穴位于頸后枕骨的下緣,距離耳朵后部約兩個手指寬的一凹陷處。兩手拇指點住風池穴,用指頭用力揉動數十次。二、揉大椎穴按摩手法:該穴在頸后正中,一個較大的骨頭突起的下緣,即第七頸椎棘突的下緣。用一手食、中兩指,用力按住大椎穴,揉動100—200次。三、拿肩井穴按摩手法:肩井穴在頸到肩端的中部,肌肉較豐富的地方。兩手拇、食、中三指分別拿對側的肩井穴。拇指在前,食、中指在后,提拿10次即可。四、點揉足三里穴按摩手法: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量1橫指,該處即是。順時針按揉36次,逆時針按揉24次。肩井一、按揉身體淋巴區(qū)域位置:頸部、液窩、腹股溝、腘窩、手和腳的淋巴反射區(qū)操作:功效:對血液進行過慮、提高免疫功能。二、分推胸肋間位置:雙手指張開呈爪狀,將指尖附于同側胸骨旁肋間處,適當用力從胸前正中線沿肋間向兩側分推0.5~1分鐘。功效:加強造血功能。三、“捏脊”與點按“神闕穴”位置:“神闕穴”又叫肚臍眼功效:調節(jié)性功能、增強胃腸功能、益元氣。操作:1、心要集中在指頭上與肚臍眼上,屏除雜念,使心之元氣進入臍眼,便有打開臍眼之妙用;2、要有以自己能忍受的壓迫感為度,既要有壓迫感,又不致太難受;3、此系身體要害,要隔衣,要將指甲修凈,確保安全。送給媽媽的保健按摩方法四、按摩子宮(足內側內踝旁,從下往上刮拭)、卵巢(足外側外踝旁)、生殖腺(足底后跟,往后跟方向刮拭)、腎(見足底反射區(qū)圖)、乳房反射區(qū)(見足背反射區(qū)圖)五、補脾位置:參看右圖,紅色箭頭從下往上刮為補,反之為清。功效:脾主肌肉,司運化,其功能在于運化食物的營養(yǎng)和協(xié)助腎運化人體水濕。脾為后天氣血生化之源,具有益氣統(tǒng)血,營養(yǎng)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和肌肉的作用。

六、按揉三陰交穴位置: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