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單元導讀本單元以“人物品質”為主題,編排了《古詩三首》《黃繼光》《“諾曼底號”遇難記》《挑山工》4篇課文,從不同方面展現了人的精神追求和崇高品格。《古詩三首》表現了詩人的精神追求及戍邊將士的英勇威武;《黃繼光》展現了抗美援朝特級英雄黃繼光的英勇氣概;《“諾曼底號”遇難記》歌頌了哈爾威船長忠于職守、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質;《挑山工》通過挑山工告訴我們只有腳踏實地、堅持不懈才能成功的道理。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從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描寫中感受人物的品質”,旨在引導學生仔細研讀文本,發(fā)現人物的品質是如何通過人物的言行表現出來的,并能夠受到人物品格的感染。本單元的習作要求是“學習從多個方面寫出人物的特點”,幫助學生學會從多個方面介紹自己。22古詩三首[教學目標]1.認識6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單”,會寫5個生字。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芙蓉樓送辛漸》。3.能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句表現的精神品格。[教學重難點]能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句表現的精神品格。[教學課時]3課時第1課時[課時目標]1.認識“芙、蓉、洛”3個生字,會寫“芙、蓉、洛、壺”4個字。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芙蓉樓送辛漸》。3.能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芙蓉樓送辛漸》這首詩表現的精神品格。(重難點)[教學過程]解題導入,介紹作者1.“多情自古傷離別”,離別自古以來是永恒不變的、最凄美的話題,多少文人墨客曾一度潑墨揮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被稱為“七絕圣手”的唐代大文豪王昌齡也不例外,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送別詩《芙蓉樓送辛漸》。2.揭題:板書課題,齊讀。3.解題:學習古詩應從題目入手,請同學們齊讀課題,說說你從題目中知道了什么?預設1:“送”是“送別”的意思。這是一首送別詩。預設2:送別地點在芙蓉樓。預設3:送別對象是辛漸。教師追問:誰能用完整的話來說一說詩題的意思?預設:詩人在芙蓉樓送別辛漸。教師補充:芙蓉樓故址在今江蘇鎮(zhèn)江北,下臨長江。詩人簡介。寫作背景:此詩當作于唐天寶元年(742),王昌齡當時為江寧丞。辛漸是王昌齡的朋友,這次擬由潤州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可能陪他從江寧到潤州,然后在此分手。此詩原題共兩首,這一首寫的是二人早晨在江邊離別的情景。初讀古詩,識記生字1.初讀古詩。(1)學生自由朗讀《芙蓉樓送辛漸》,要求:借助課文注音讀準字音,借助課文注釋讀懂詩句。難讀的詩句多讀幾遍。(2)教師指名開火車都市劇,相機糾正字音:小組比賽朗讀;同桌誦讀,邊讀邊互相指正;師范讀,讀出詩的節(jié)奏;學生自行朗讀,把握節(jié)奏。2.學習要求會認、會寫的字。(1)出示要求會認的生字組成的詞語:芙蓉、洛陽。(2)教師指名讀帶拼音的詞語;全班齊讀。出示芙蓉的圖片,結合圖片識記。(3)學生認讀要求會寫的字:芙、蓉、洛、壺。教師引導從字形的角度識記生字。(4)重點理解“壺”,易錯點:下面是“業(yè)”,不是“亞”,不能多寫一橫。(5)指導書寫:“壺”字結構為上中下;部首為士;書寫指導“上下收,中間放。中間橫鉤的橫要寫得長一點,托上包下”。品讀古詩,入情入境1.品讀古詩,感受送別。(1)課件出示古詩,生自由朗讀。(2)教師引導:這首詩描寫了王昌齡送別辛漸的場面。讀這首詩時,你最想知道什么?預設1:我最想知道王昌齡和辛漸做了些什么,又說了些什么。預設2:我最想知道送別時的環(huán)境怎么樣,王昌齡的心情又是怎么樣的。那就讓我們再回到古詩中,細細品讀,尋找答案吧?。ㄉ僮x古詩)2.明詩意,悟詩情?!昂赀B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請你們借助課文中的注釋,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小組之間互相交流合作。預設:迷蒙的煙雨在夜幕中籠罩著吳地,與浩渺的江水連成一片,天亮時我將送你啟程,而我卻要獨自留下,如同這形單影只的楚山。(1)學習“寒雨連江夜入吳”。①生自由朗讀這句詩,師引導:對于這句詩,你讀出了怎樣的感覺?詩中哪個詞想你傳達出這種情感?②師:什么樣的雨能稱為“寒雨”?詩人為什么要提到“夜”?示例: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尤其是在下雨的夜晚,渲染了作者與友人惜別的黯淡氣氛。③引導想象:你的腦海中浮現了怎樣的畫面?示例:秋雨蒙蒙,綿綿不絕,夜色漸濃,王昌齡和辛漸來到江邊,抬眼望去,江面雨霧彌漫,凄清靜謐。小結:迷蒙的煙雨籠罩著吳地江天,那寒意不僅彌漫在滿江煙雨之中,更沁透在兩個人的心頭。④師指名朗讀詩句,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體會。(2)學習“平明送客楚山孤”。①師指名讀詩句,引導:對于這句詩,你又從這句詩中讀出了什么?示例:從“平明”,即天剛亮,可以看出詩人和朋友很早就出門了,也許他們徹夜未眠。②從這個“孤”字中,你體會到了什么?示例:這是描寫江面上的景色,詩人遙望江北的遠山,只能看見隱隱的山峰,顯得格外孤單。而好友辛漸也即將登船,詩人孤獨之感油然而生,這是他借助“孤”字在表達此時自己內心的孤寂之情。③師指名讀,要求讀出自己的理解。在詩人眼里,孤獨的不僅僅是楚山,還有自己的內心。讓我們帶著無限的離愁再來齊讀這兩句詩。黎明時分,天色乍亮還暗,寒冷的冰雨敲打著江面,一座孤獨的楚山昏昏沉沉地立在江邊。作者望著這一切,不禁吟誦道——(指導讀“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孤獨的楚山,寒冷的山雨,面對即將遠行的好友辛漸,再想起自己遭受貶謫、獨在異鄉(xiāng)的現狀,王昌齡不禁悲傷而泣——(學生再讀“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3)學習“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詩人特意從江寧送朋友到吳地潤州,然而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此時,詩人站在江邊,只覺一夜秋雨,寒意連連,江中遠山,孤傲聳峙,離愁別緒,溢滿心頭。詩人想到朋友馬上就會到洛陽,會見到自己洛陽的親友,詩人就想托朋友告訴親友——(生: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①點撥:這兩句的大意是說如果洛陽的親友詢問我的情況,請你一定轉告他們,我的一顆心如晶瑩剔透的冰貯藏在玉壺中一般。②提問:“玉壺”是什么意思?“玉壺”指的又是什么?預設:“玉壺”指用玉做成,晶瑩剔透的盛酒器。形容人的純潔與正直。③教師補充:關于“冰心”“玉壺”的典故。補充資料:早在六朝劉宋時期,詩人鮑照就用“清如玉壺冰”來比喻高潔清白的品格。唐開元宰相姚崇自寫下《冰壺誡》“冰壺者,清潔之至也,君子對之,示不忘乎清也”以來,盛唐詩人如王維、李白也曾用冰壺自我鼓勵。④現在我們結合典故說一說:詩人以“冰心”和“玉壺”自喻,體現了什么精神品格?預設:詩人是在表達自己有像冰一樣清澈、玉一樣純潔的心,表明自己光明磊落、清廉自守、表里如一的精神品格。⑤詩人為什么要說自己有像冰一樣清澈、玉一樣純潔的心,以“冰心”和“玉壺”自喻呢?我們來看看詩人王昌齡的經歷,也許就有答案了。(課件出示)王昌齡曾在朝廷為官,為人剛正不阿,為官清廉,卻屢遭奸佞小人詆毀誣陷,被兩次貶官。開元二十七年,被貶為江寧丞,開元二十九年,又被貶到非常偏僻的龍標作縣尉,但他始終不肯向惡勢力屈服,頑強斗爭,直到“安史之亂”時被濠州刺史殺害。他一生壯志未酬,這首詩是他第二次遭貶時所作。⑥看完了詩人的經歷,現在讓我們結合詩人的經歷,你認為王昌齡想用“一片冰心在玉壺”這句話告訴大家什么?預設:表明自己無罪,問心無愧。小結:詩的前兩句即景生情,情蘊景中,既寫出了蒼茫的江雨,孤立的楚山,還烘托了詩人送別時的凄寒孤寂之情。詩的后兩句言志,表達了詩人潔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請大家?guī)е星?,再次朗讀這首詩。(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總結全詩,領悟寫法。①生有感情的朗讀整首詩。②師小結:秋雨綿綿,江水悠悠,寒意陣陣,兩個夜行的人,他們是即將分別的朋友。天還未明,早起的兩人依依惜別,遠處的楚山見證著一切。這寒雨,這孤山,是分別的離愁,更是詩人的心聲啊——無論多少凄風冷雨,詩人內心都堅如磐石,縱然孤身一人,也冰清玉潔,果真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課后作業(yè):默寫古詩。收集其他送別詩,體會詩中的情感。[教學板書][教學反思]古詩教學是訓練學生語言、活躍學生思維的有效方式。在教學中,要始終做到:誦讀是原則,理解是基礎,感悟是目標,從讀詩題知作者到讀詩句知詩意,再到悟詩情,從整體感知,創(chuàng)設情境,體會詩意,渲染意境,從而感受古詩魅力。第2課時[課時目標]1.認識多音字“單”,會寫“雁”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塞下曲》,背誦古詩。3.反復誦讀,了解詩中所描寫的將士雪夜追敵的情景,感受詩人對將士不畏艱辛、英勇無畏的氣概的贊美之情。[教學過程]復習導入,溫故知新復習導入。我們已經學習了一首流傳千古的送別詩《芙蓉樓送辛漸》,誰來背一背?引導:在學習《芙蓉樓送辛漸》時,我們了解到王昌齡是邊塞詩人。其實,唐詩按照內容進行分類,有:送別詩、田園詩、思鄉(xiāng)詩、邊塞詩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邊塞詩。板書課題,說說從題目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預設1:“塞”是指邊界上險要的地方。預設2:“塞下”是指邊塞附近,也指北方邊境地區(qū)。這是一首邊塞詩。預設3:“塞下曲”是古時邊塞的一種軍歌。明確題材,了解作者1.初步了解邊塞詩:邊塞詩,是以邊塞地區(qū)軍民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的一類詩。以邊塞軍旅生活為主要內容,或描寫奇異的塞外風光,或反映戍邊的艱辛,或表達戍邊將士的思鄉(xiāng)之情……盛唐是邊塞詩創(chuàng)作的鼎盛時期,代表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等。2.過渡:《塞下曲》的作者是盧綸,你又對盧綸了解多少呢?(出示詩人簡介)盧綸(739—799年),字允言,唐代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盧綸的詩以五、七言近體詩為主,多唱和贈答之作。但他在從軍生活中所寫的詩,風格雄渾,情調慷慨,歷來為人傳誦。著有《盧戶部詩集》初讀古詩,識記生字1.初讀古詩。(1)課件出示古詩,學生自由朗讀,讀的時候注意字的讀音,反復多讀幾遍,讀正確,讀熟。(2)檢查讀書情況,適時引導讀;小組競讀,讀通、讀順每句詩;同桌互讀,互相指正;老師指名讀出詩的節(jié)奏。2.學習要求會認、會寫的字。多音字:根據詞句讀多音字,理解其意思。“單于夜遁逃”中的“單”讀“chán”,單于,指匈奴的首領;“單獨”“名單”中的“單”讀“dān”,有①種類少,不復雜;②獨,一;③奇數的;④記載事物用的紙片;⑤衣服被褥等只有一層的;⑥覆蓋用的布,6種意思。學寫字:雁指導書寫:“雁”字結構為半包圍;部首為廠;第一橫不要寫得太長,豎撇要寫得舒展。被包部分第二筆豎畫略長,最后一筆橫要寫得長些。品讀古詩,入情入境1.課件出示古詩,學生自由朗讀,教師指名讀,引導學生借助課文中的注釋,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1)學生交流品讀: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注釋:“單于”匈奴的首領。這里泛指侵擾唐朝的游牧民族首領;“遁逃”指偷偷地逃跑。預設:大意為在這月黑風高的不尋常的夜晚,敵軍偷偷地逃跑了。(2)學生交流品讀: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注釋:“騎”指騎兵。預設:大意為將軍發(fā)現敵軍潛逃,要帶著輕裝騎兵去追擊,正準備出發(fā)之際,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從天而降,剎那間弓刀上落滿了雪花。2.師提問:誰能用一兩句話概括這首詩?預設:單于趁著夜色逃跑,將軍率領輕騎追趕。3.師提問:誰能用兩個字概括這首詩的內容?可以借用詩句中的重點字。預設1:前兩句寫單于要逃跑,我借用詩中的“逃”;預設2:后兩句寫將軍要去追逐單于,我就借用詩中的“逐”。4.細讀詩句,體會詩情。(1)解讀“逃”。①課件出示第1/2句詩。師指名回答:單于是什么時候逃跑的?(預設:夜晚)②師順勢引導:這是一個怎樣的夜晚?(預設:夜黑風高,夜深人靜)③師:你能想象單于逃跑時的情景嗎?你能用幾個詞來形容逃跑時的單于嗎?(預設:狼狽不堪,驚恐萬狀)④師指名讀,讀出單于的驚恐、狼狽。(2)解讀“逐”。①課件出示第3/4句詩。師指名讀,引導:將軍是如何追捕單于的?(預設:率領輕騎追趕)②師引導:這一句沒有直接寫將軍是怎樣追趕的,具體寫了什么呢?預設:寫了將軍正要去追趕時,一場雪飄然而至。③師指名讀,相機引導:你最關注詩中的哪個字?預設:“滿”字?!皾M”字用在這里,寫出了突如其來的大學,天氣嚴寒。小結:“滿”字生動形象地再現了塞外環(huán)境惡劣,正是這個“滿”字,突顯了將士們不畏嚴寒、英勇無畏的精神品格。④師指名讀,讀出對將士的贊美之情。課堂總結。朗讀全詩。師總結:本詩情景交融,單于是在“月黑雁飛高”的情景下潰逃的,將軍是在“大雪滿弓刀”的情景下準備追擊的。“一逃一追”有力地渲染了緊張的氣氛,全詩沒有寫冒雪追敵的過程,也沒有直接寫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但留給人們豐富的想象。拓展延伸:故事沒有講完,將士們最后究竟追到單于了嗎?說說自己的觀點。預設:詩人雖然沒有直接描寫戰(zhàn)斗的場面,卻給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間,讓我感受到敵人的敗局已定,仿佛甕中之鱉,只需少量輕騎追剿,即可手到擒來。[教學板書][教學反思]《塞下曲》這首詩情景交融,教學時從景入手,由景入情,前兩句重點品讀“逃”,感受單于驚恐的心情,想象他狼狽的樣子;后兩句由“逐”入手,感受將士不畏艱險、奮勇追敵的豪邁氣概,最后發(fā)揮想象續(xù)寫追敵場面,既彌補了內容的不足,也加深了對詩情的理解。第3課時[課時目標]1.認識“硯、乾、坤”3個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墨梅》,背誦古詩。3.結合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對人生的態(tài)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教學過程]情境導入,關注詩人1.同學們,這里有一幅王冕的《墨梅圖》,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你從這幅圖中看到了什么?預設:水墨畫,只用了墨,沒有用其他顏料,與平常看到的梅花顏色不一樣。教師總結:那今天我們來學一首古詩——《墨梅》。(課件出示詩題)2.請同學們齊讀課題,并說說從詩題來看,這是一首怎樣的詩?預設:這是一首題寫在《墨梅圖》上的題畫詩。3.關注詩人: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首詩的作者——王冕(1310-1359年),字元章,元代詩人、畫家號,老村、煮石山農、梅花屋主等。出身農家,一生清貧,依靠賣畫為生。所畫梅花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勁健有力,對后世影響較大。代表作:《墨梅圖》。初讀古詩,識記生字1.初讀古詩:課件出示詩文,學生自由讀一讀,注意多讀幾遍,要把詩讀正確、讀流利、讀出古詩的節(jié)奏。2.讀準字音,學認字出示認字詞語:硯臺乾坤了解詞語意思:“硯臺”指中國傳統(tǒng)文房用具,始于漢代。文房四寶之一;“乾坤”是指乾為天,坤為地,在詩中的意思是指天地間。品讀古詩,明意悟情1.自讀,了解基本意思:結合插圖和注釋,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與同桌進行討論。(1)學生交流品讀: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注釋:“我家”指王冕家;“洗硯池”傳說會稽(今浙江紹興)蕺山下有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洗硯池。由于經常洗筆硯,池塘的水都染黑了。預設:梅花生長在池水邊,那一朵朵開放的梅花都點染著淡淡的墨痕。(2)學生交流品讀: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注釋:“好”指夸獎;“清氣”指清香之氣;“乾坤”指天地間。預設:墨梅不要別人夸贊顏色好看,只愿留下一股清香彌漫在天地間。2.提問:王冕筆下的墨梅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引導學生用詩中的詞語概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代理變更公司合同范本
- 上海品質營銷咨詢合同范本
- 公司租農田合同范本
- 養(yǎng)兔場建設合同范本
- 第四章 光現象第4節(jié) 光的折射(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
- 2024年中牧實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筆試真題
- 業(yè)績獎勵合同范本
- 分期按揭合同范本
- 北京房屋租賃合同合同范本
- 2024年河南駐馬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教師招聘考試真題
- 壓力容器作業(yè)人員培訓課件下
- 學前教育考題及答案
- 第三單元簡易方程(二)(知識精講+典題精練)-2023-2024學年五年級下冊數學高頻考點重難點講義(滬教版)
- 建筑施工現場環(huán)境保護與治理培訓
- 第1課《我們的閑暇時光》教學設計
- 《中國傳統(tǒng)民歌欣賞》課件
- 模塊1鐵道線路養(yǎng)護與維修認知《鐵道線路養(yǎng)護與維修》教學課件
- 高鐵無砟軌道精調精測課件
- 2024年企業(yè)規(guī)章制度修訂方案
- 聚焦任務的學習設計作業(yè)改革新視角
- 血管活性藥物靜脈輸注護理方法(中華護理學會團體標準T CNAS 22-2021)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