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0T-194-2014 設施栽培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技術規(guī)范_第1頁
DBJ50T-194-2014 設施栽培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技術規(guī)范_第2頁
DBJ50T-194-2014 設施栽培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技術規(guī)范_第3頁
DBJ50T-194-2014 設施栽培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技術規(guī)范_第4頁
DBJ50T-194-2014 設施栽培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技術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重慶市工程建設標準設施栽培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技術規(guī)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PestsC主編單位:重慶市風景園林科學研究院批準部門:重慶市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施行日期:2014年10月1日重慶市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文件重慶市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關于發(fā)布《設施栽培園林植物病蟲害各區(qū)縣(自治縣)城鄉(xiāng)建委,兩江新區(qū)、北部新區(qū)、經(jīng)開區(qū)、高新區(qū)、萬盛經(jīng)開區(qū)、雙橋經(jīng)開區(qū)建設管理局,有關單位:現(xiàn)批準《設施栽培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技術規(guī)范》為我市工1日起施行。本規(guī)范由重慶市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負責管理,重慶市風景園林科學研究院負責具體技術內容解釋。重慶市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二O一四年七月一日關于同意重慶市《建筑外墻外保溫系統(tǒng)用飾面砂漿應用技術規(guī)程》等五項地方標準備案的函建標標備[2014]152號重慶市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科技教育處:你處《關于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備案的請示》(2014年7月7日)收悉。經(jīng)研究,同意該五項標準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備案,其備案號為:《建筑外墻外保溫系統(tǒng)用飾面砂漿應用技術規(guī)程》《重慶市城鄉(xiāng)建設領域基礎數(shù)據(jù)標準》《重慶市城鄉(xiāng)建設領域信息安全規(guī)范》《高強混凝土抗壓強度檢測技術規(guī)程》《設施栽培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技術規(guī)范》該五項標準的備案號,將刊登在國家工程建設標準化信息網(wǎng)和近期出版的《工程建設標準化》刊物上。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標準定額司二O一四年七月二十三日根據(jù)重慶市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2010年下達的計劃任務書建標字2010第21號的要求,規(guī)范編制組經(jīng)過調查研究,認真總結實踐經(jīng)驗,參考先進標準和相關科研成果,并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本規(guī)范。本規(guī)范的主要技術內容是:1總則;2術語;3藥劑的配制;4防治技術;4資料性附錄等。本規(guī)范由重慶市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負責管理,委托重慶市風景園林科學研究院《設施栽培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技術規(guī)范》項目組負責解釋具體的技術內容。執(zhí)行過程中如有意見和建議,請寄送至重慶市九龍坡區(qū)芳驛路8號(聯(lián)系人:向見,電話:02365734615,傳真:02365734618,郵政編碼:401329),重慶市風景園林科學研究院《設施栽培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技術規(guī)范》項目組。本規(guī)范主編單位、主要起草人和審查專家: 2術語 23藥劑的配制 43.1配制原則 43.2配制方法 4 4.1植物檢疫 54.2預防措施 54.3物理防治 64.4生物防治 74.5化學防治 8附錄A花卉生產(chǎn)常用農(nóng)藥 附錄B設施栽培園林植物常見蟲害的種類及其防治方法 附錄C設施栽培園林植物常見病害種類及其防治方法 本規(guī)范用詞說明 27引用標準名錄 條文說明 29 2 4 4 4 5 5 6 7 8 27 28 2911.0.1為在設施栽培園林植物過程中,科學防治病蟲害,規(guī)范防控方法和技術,制定本規(guī)范。1.0.2本規(guī)范適用于重慶市設施栽培園林植物病蟲害的防治。1.0.3本規(guī)范對設施栽培過程中病蟲害的預防措施、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方法等做出了規(guī)定。1.0.4設施栽培園林植物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外,還應遵循國家、地方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22.0.1設施栽培Protectedcultivation以大棚或溫室等設施進行園林植物生產(chǎn)。2.0.2植物檢疫Plantquarantine以立法手段防止植物及其產(chǎn)品在流通過程中傳播有害生物的措施。2.0.3人工防治Manualcontrol通過人工捕捉、采摘卵塊蟲包、刷除蟲或卵、摘除病葉病梢、結合修剪剪除病蟲枝等措施防治病蟲害的方法。2.0.4生物防治Biologicalcontrok利用一種生物抑制另外一種生物的方法。分為以蟲治蟲、以鳥治蟲和以菌治蟲三大類。2.0.5物理防治Physicaloontrol能、聲波等防治病蟲害的措施。2.0.6化學防治Chemicalcontrol利用各種化學物質及其加工產(chǎn)品控制有害生物危害的防治方使用手動或機動施藥設備,將農(nóng)藥液體以極細微的水粒噴射出來,形成白色的霧狀液滴,依靠噴射速度或自然沉降附著在目標物體上的施藥方法。使用噴粉器將分散度合乎要求的粉劑均勻地噴灑分布到目標作物上的施藥方法。3在作物根部開溝或挖穴,根據(jù)需要施藥,然后覆土的施藥方法。2.0.10毒餌誘殺Toxicbaittrapping用害蟲喜食的食料為餌料,與具有胃毒作用的農(nóng)藥按一定比例拌勻制成毒餌后置于害蟲出沒的地方進行誘殺的施藥方法。2.0.11性誘劑誘殺Sexpheromonetrapping使用對成熟昆蟲有性引誘作用的化學物質如性信息素對目標害蟲進行誘殺的防治方法。采用熏蒸劑類藥劑在密閉的場所殺死害蟲、病菌或其它有害生物的技術措施。2.0.13滴灌Dripinigation用專門的管道系統(tǒng)和設備將低壓水送到灌溉地段并緩慢地滴到作物根部土壤中的一種灌溉方法。2.0.14浸種Seedsoaking用清水或各種溶液浸泡種子的方法。2.0.15拌種Seeddressing在播種前將種子與農(nóng)藥等藥劑進行拌合的施藥方法。43.1配制原則3.1.1藥劑的配制必須按規(guī)定濃度準確配用。3.1.2配藥順序應符合《農(nóng)藥安全使用標準》GB4285的規(guī)定。3.2配制方法3.2.1稱量藥劑:利用天平、量筒等標準器具準確稱量所用藥劑。3.2.2確定兌水量:按實際所需分別采用%濃度、倍數(shù)濃度稀釋方法計算兌水量。3.2.3兌水方法:藥劑應先配成母液,再加水至所需濃度,充分溶解;多種農(nóng)藥混用時,只計算一次加水量。54防治技術4.1植物檢疫4.1.1引進或輸出植物,必須按照《植物檢疫條例(林業(yè)部分)》的規(guī)定執(zhí)行。4.1.2引進樹木、花卉、草等園林植物及其繁殖材料時,應事先調查了解引進對象在當?shù)氐牟∠x害情況,提出檢疫要求,辦理檢疫手4.1.3對隨苗木傳播、危害性又較大的病蟲害,應在苗圃徹底進行4.2預防措施4.2.1種子處理1種子消毒可采用藥劑拌種、浸種等方法。2拌種時應使藥劑或藥粉均勻地粘附到種子的表面;用藥粉拌種時,藥粉的重量應為干種子重量的0.2%~0.3%;用液體藥劑拌種時,用藥量應為干種子重量的2%。3浸種消毒藥劑應選溶于水的藥劑種類;不得用粉劑浸種;浸種所用的藥劑濃度應按照藥劑的有效成分含量計算;4浸種消毒時,液面與種子距離應大于16cm,以免種子吸水膨脹后露出液外;種子放入藥液中應充分攪拌,排除藥液內的氣泡,使種子與藥液充分接觸;對藥劑忍受力差的種子在浸種后,應用清水沖洗,避免發(fā)生藥害;浸種后應攤開晾干后再進行播種。4.2.2土壤處理1土壤消毒可采用噴淋、澆灌、拌施、熏蒸6毒等方法。2土壤熏蒸可利用噴壺或者其他工具將藥劑均勻撒布到土壤中,在土壤表面蓋上薄膜進行密閉;土壤熏蒸后,應將薄膜揭開,讓藥劑揮發(fā)3d~5d,待藥劑充分散發(fā)后才能播種;常用的土壤熏蒸消毒劑有溴甲烷、甲醛等。100℃持續(xù)30~60min。4人員在進行土壤消毒作業(yè)時,不得密閉大棚;嚴禁在通風期間從事栽培作業(yè);正在消毒的區(qū)域應有明顯標識。4.2.3培育壯苗應從育苗階段加強合理施肥、澆水等養(yǎng)護管理,培育壯苗,增強抵抗力;在播種、扦插、分根繁殖小苗時,應調查繁殖用地的地下病蟲種類、數(shù)量、分布等情況,根據(jù)不同病蟲,采取相應的土壤消毒處理,防止地下病蟲為害幼苗。4.2.4科學合理栽植種植稀密度應結合苗木規(guī)格合理確定;轉主寄生病害的寄主植物不得種在一起;應根據(jù)植物對土壤、水分、光線、鹽堿度等的不同要求,營造最佳的栽培條件等。4.2.5科學、有針對性地進行養(yǎng)護管理應根據(jù)不同植物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有針對性地采取澆水、施肥、病蟲害防治、修剪、防旱、排澇、間移、土壤改良、小環(huán)境的改造等養(yǎng)護管理措施,創(chuàng)造有利于植物生長、而不利于病蟲孳生的環(huán)境條4.3物理防治4.3.1誘殺技術1燈光誘殺使用黑光燈、頻振式殺蟲燈等誘殺趨光性害蟲。殺蟲燈應吊掛7在牢固的物體上,每10000m2~20000m2設置一盞燈,燈間距離月下旬。2性誘劑誘殺性誘劑的放置時機應根據(jù)目標害蟲的成蟲出現(xiàn)時間確定,各誘捕點的間距宜保持在20m~40m,避免各誘捕點間相互干擾;具體布置方式按照藥劑使用說明進行設置。3黃板誘殺黃板大小宜為40cm×25cm,每300m2設置40~60片。懸掛高度應保持與植物頂端保持水平,并隨植物的生長調整高度,其高差不得大于20cm。4趨性誘殺利用部分害蟲在繁殖時對寄主植物的選擇性,可在花卉周圍栽植對應的誘殺植物進行誘殺。4.3.2趨避隔離可在大棚骨架外、塑料薄膜內安裝40目以下的紗網(wǎng),阻止害蟲遷入。4.3.3人工捕殺可通過摘、刷、挖、捕、擊打等方式,去除植物或其它材料上的蟲繭、蟲囊、卵塊、卵囊、蟲體、病葉、病枝等;各種蟲體、植物病殘體應及時收集,集中處理,防止繼續(xù)擴散為害。4.4生物防治4.4.1可保護利用捕食性與寄生性天敵如瓢蟲、草蛉、食蚜蠅、獵蝽、蜘蛛、捕食螨、赤眼蜂和麗蚜小蜂等防治害蟲。4.4.2可利用蘇云金桿菌(Bt)、蚜霉菌、白僵菌、綠僵菌、核型多角體病毒(NPV)、阿維菌素、微孢子蟲等防治害蟲。84.5化學防治4.5.1使用化學農(nóng)藥時,應按照GB4285和GB/T8321(所有部分)的規(guī)定執(zhí)行。4.5.2應選用高效、無毒或低毒、無污染、對天敵較安全的藥劑。應掌握適宜的防治時期、藥劑種類和濃度,嚴禁盲目打藥;同種病蟲害應交替使用兩種以上的藥劑進行防治,減緩防治對象抗藥性的產(chǎn)4.5.3噴施藥劑1噴藥要求成霧狀,霧點直徑宜在50pm~150μm之間。2噴粉粉粒直徑不應大于50μm,根據(jù)不同病、蟲分布的部位,進行均勻的噴灑。3對于枝葉較密的花卉品種應將枝葉撥開噴藥。4.5.4根施內吸殺蟲劑必須按規(guī)定用藥量準確使用。1固體殺蟲劑施藥淺溝應在花卉的根際處開挖,深度3cm~5cm;將藥劑均勻撒在淺溝內,用土完全覆蓋。埋土后必須澆透水,并保持土壤濕潤;2液體殺蟲劑應將藥液勻稱地澆灌在植物根系處,藥劑嚴禁入口、接觸皮膚。4.5.5滴灌施藥應選用溶解性較好的藥劑類型;所選藥劑應對滴灌系統(tǒng)無腐蝕作用;幼苗期不宜采用滴灌施藥方式。4.5.6化學防治指標1食葉害蟲防治指標應符合表4.5.6-1的規(guī)定。2刺吸害蟲防治指標應符合表4.5.6-2規(guī)定。3鉆蛙害蟲防治指標應符合表4.5.6-3的規(guī)定。4病害防治指標應符合表4.5.6-4的規(guī)定。9蟲害種類(代表)防治指標鱗翅目葉片有缺刻和孔洞鱗翅目葉片有缺刻和孔洞鱗翅目葉片有缺刻和孔洞雙翅目防治指標同翅目葉片姜縮、發(fā)黑纓翅目薊馬葉片失綠卷曲葉螨葉面現(xiàn)灰白色小點蟲害種類(代表)防治指標膜翅目防治指標白粉病惜助風雨葉斑病附錄A花卉生產(chǎn)常用農(nóng)藥1殺蟲劑1.1蘇云金桿菌:是一種低毒細菌性殺蟲劑。具胃毒作用,主要用于防治低齡鱗翅目幼蟲。陽光和紫外線對此藥有破壞作用,應避免在中午或強光下噴藥。1.2滅幼脲:為一種低毒殺蟲劑。具胃毒,觸殺作用。對鱗翅目、鞘翅目、直翅目等害蟲的幼蟲有效。藥效較慢。1.3吡蟲啉:為低毒殺蟲劑。具內吸、胃毒、觸殺作用??捎糜诟鞣N咀嚼式、刺吸式口器害蟲的防治。1.4高滲苯氧威:為一種低毒殺蟲劑。具胃毒、觸殺作用、同時有較高的展著、潤濕、滲透作用,對克服害蟲體表和體內抗性極為明顯??捎糜诜乐胃鞣N害蟲。1.5苦·煙乳油:為一種低毒植物源殺蟲劑,對害蟲具有強烈的觸殺、胃毒和一定的熏蒸作用。對鱗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害蟲均有防1.6溴氰菊酯:為一種中毒殺蟲劑。具有胃毒、觸殺作用??捎糜邝[翅目、同翅目、半翅目等害蟲的防治。1.7哌蟲啶:高效、低毒、廣譜的新煙堿殺蟲劑。可用于同翅目等害蟲的防治。1.8四氟醚菊酯:高效菊酯類殺蟲劑,可用于膜翅目等害蟲的防1.9螺蟲乙酯:一種低毒高效的內吸性殺蟲劑,可用于各種刺及性害蟲的防治。1.10氟蟲雙酰胺:一種低毒高效的殺蟲劑,具有胃毒、觸殺作用??捎糜邝[翅目、同翅目、半翅目等害蟲的防治。1.11印楝素:一種植物源農(nóng)藥,具有胃毒、觸殺和拒食作用。可用于防治多種鱗翅目害蟲。1.12阿維菌素:一種高效廣譜抗生素內殺蟲劑,具有觸殺和胃毒作用,可廣泛用于鱗翅目、同翅目、膜翅目等害蟲的防治,能兼治螨1.13啶蟲脒:一種低毒廣譜性殺蟲劑,具有觸殺和胃毒作用,可用于半翅目、同翅目等害蟲的防治。2殺螨劑2.1殺螨隆:為硫脲類殺蟲殺螨劑。對于各種植食性螨類、粉虱、蚜蟲和葉蟬等害蟲有防治效果。具胃毒和觸殺作用。對天敵昆蟲2.2螨必治:廣譜、觸殺性殺螨劑,可用于防治多種螨類的防治。2.3雙甲脒:具有觸殺、拒食、驅避作用和一定的內吸、熏蒸作用的廣譜性殺螨劑。對同翅目害蟲也有較好的防效。2.4炔螨特:廣譜有機硫殺螨劑??捎糜诙喾N植物的螨類防治。3殺菌劑3.1烯唑醇:中等毒性殺菌劑。抗菌譜廣,具有較高的殺菌活性和內吸性,有保護、治療和鏟除作用。特別是對子囊菌、擔子菌、半知菌亞門真菌有較高的防效??煞腊追鄄 ⒑诜鄄?、銹病等病害。3.2腈菌唑:屬低毒、內吸性三唑類殺菌劑,對子囊菌、擔子菌均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可防治白粉病、銹病、黑斑病等病害。3.3嘧霉胺:屬新型、高效、內吸殺菌劑,具內吸傳導和熏蒸作用??煞乐位颐共?、葉斑病和斑點落葉病等。3.4多菌靈:廣譜內吸性殺菌劑。具有預防和治療作用??捎糜诜乐伟追鄄?、炭疽病也葉斑病等。不能與含銅藥劑混合使用。3.5三唑酮:高效低毒內吸性殺菌劑。可用于白粉病、銹病。為防治銹病的特效藥。3.6唑菌酯:廣譜性殺菌劑,可用于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的防3.7苯醚甲環(huán)唑:高效低毒、高滲透性的內吸性殺菌劑,可用于葉枯病、銹病等。3.8丙森鋅:速效、低毒、廣譜的保護性殺菌劑。對炭疽病有特效,同時也能用于防治白粉病和銹病。3.9百菌清:低毒廣譜性殺菌劑,可用于銹病,炭疽病、白粉病、霜霉病的防治。3.10代森錳鋅:低毒廣譜性殺菌劑,可用于霜霉病、炭疽病、褐斑病的防治。4熏蒸劑消毒劑4.1溴甲烷:高效、廣譜的殺蟲、殺菌熏蒸劑??捎糜谕寥姥粝練⒕?、大棚殺蟲、消毒處理。4.2甲醛:常用的熏蒸殺菌劑。可用于土壤、大棚的消毒殺菌處理。附錄B設施栽培園林植物常見蟲害的種類及其防治方法1菜青蟲(PierisrapaeLinn鱗翅目粉蝶科,主要為害十字花科花卉。在設施栽培條件下為害時期較長,冬春季亦可為害。幼蟲取食寄主葉片,只殘留較粗的葉脈和葉柄,當幼蟲進入暴食期后,導致花卉整株被取食殆盡,嚴重影響花卉的生產(chǎn)。1.1栽培防治措施1.1.2根據(jù)花卉對土壤、水分、光照、酸堿度等的不同要求,營造合適的栽培條件。1.1.3提高花苗栽植質量。移栽時根部暴露時間不能過長;花苗栽植深淺適度,栽后及時澆水。1.2物理防治措施1.2.1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蟲產(chǎn)卵盛期,進行人工捕殺成蟲,減少蟲口基數(shù)。1.2.2在大棚或溫室兩側安裝40孔目以下的紗網(wǎng),阻止菜青蟲成蟲飛入棚內產(chǎn)卵。1.2.3人工摘除幼蟲和被危害葉片。人工捕捉害蟲時,其范圍只限于被害部位,不得損壞植物的健康部分。捉、摘的蟲體和被害葉1.3生物防治措施1.3.1保護利用金小蜂、黃色絨繭蜂等天敵。1.3.2收集感病的菜粉蝶幼蟲,然后制作成毒液(每畝用10~30條五齡病蟲尸體3g~5g,搗爛加水37kg~50kg)進行噴霧防治。1.4化學防治措施4月中旬至下旬、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幼蟲出現(xiàn)時可用0.3%印楝素乳油1000倍、1.8%阿維菌素微乳劑2500倍液、10%高滲煙堿水劑1500倍液噴施。2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inné))屬鱗翅目菜蛾科,主要為害十字花科花卉。幼蟲取食寄主葉肉后只留下一層表皮,形似天窗狀,其幼蟲喜鉆食心葉,直接影響花卉的觀賞價值,嚴重時導致植株生長勢衰弱甚至死亡,同時,其蟲體較2.1栽培防治措施2.1.2根據(jù)花卉對土壤、水分、光照、酸堿度等的不適的栽培條件。2.1.3提高花苗栽植質量。移栽時根部暴露時間不能過長;花苗栽植深淺適度,栽后及時澆水。2.2物理防治措施2.2.111月中旬和3月上旬利用成蟲趨光性,以日光燈誘殺成蟲。2.2.2在大棚或溫室兩側安裝40孔目以下的紗網(wǎng),阻止成蟲飛入棚內產(chǎn)卵。2.2.3人工摘除幼蟲和被危害葉片。人工捕捉害蟲時,其范圍只限于被害部位,不得損壞植物的健康部分。捉、摘的蟲體和被害葉2.3生物防治措施2.3.1每個大棚設置3個小菜蛾性誘芯誘盆,在整個生長周期內放置2次引誘成蟲,有效降低其蟲口數(shù)。2.3.2利用白僵菌制劑、金龜子芽孢桿菌制劑對幼蟲進行生物防2.4化學防治措施2.4.1可選用藥劑1.8%阿維菌素乳油2000倍液、25%滅幼脲3號膠懸劑1000倍液噴施。2.4.2避免長期單一用藥。3朱砂葉螨(TetranychuscinnabarinusBosiduval)蜱螨目葉螨科,為害多種花卉的主要害螨。主要以成螨及幼、若螨在葉背吸食汁液,被害葉片初呈黃白色小點,后逐漸擴展到全花卉生產(chǎn)造成嚴重損失。3.1栽培防治措施適的栽培條件。3.1.3提高花苗栽植質量。移栽時根部暴露時間不能過長;花苗栽植深淺適度,栽后及時澆水。3.1.4清除棚室四周雜草、殘株敗葉,并集中銷毀。3.1.5避免過于干旱,適時適量澆水。3.2生物防治措施3.3化學防治措施3.3.14月下旬至5月上旬,可用30%螨必治1000倍液、20%雙甲脒乳油2000倍液進行噴霧。同翅目蚜蟲科,其寄主種類較多。以成蚜和若蚜群集在寄主植物葉背面、嫩莖及心葉處刺吸汁液,導致葉片枯黃卷曲,易脫落,在植物花期,還可為害花朵。同時,在取食過程中分泌蜜露和灰色蠟質,嚴重影響花卉外觀,使寄主植株易發(fā)生病害。4.1栽培防治措施4.1.2根據(jù)花卉對土壤、水分、光照、酸堿度等的不同要求,營造合適的栽培條件。4.1.3提高花苗栽植質量。移栽時根部暴露時間不能過長;花苗栽植深淺適度,栽后及時澆水。4.2物理防治措施4.2.1在有翅蚜發(fā)生初期(4月~5月),以黃板(24cm×20cm大小,每50m2~80m2設置1個)誘殺有翅蚜,減少棉蚜種群數(shù)量。4.3生物防治措施4.3.1保護利用七星瓢蟲、草蛉等天敵。4.4化學防治措施4.4.1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3%啶蟲脒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1.8%阿維菌素微乳劑1500倍液噴霧處理。4.4.2采用苦參·煙堿煙霧劑(1kg型)按1.5個/畝,密閉大棚煙5月季白輪盾蚧(AulaccaspisrosarumBorchsenius)同翅目,盾蚧科害蟲。以若蟲、成蟲在植物的莖和枝條上刺吸危害,吸食汁液。受害重的植物大量葉片枯黃、脫落,甚至整株枯死。5.1栽培防治措施加強肥培管理,剪除嚴重被害枝和郁蔽枝;磷肥施用勿過量。5.2物理防治措施用黃色薄膜加工成條狀系在木棍上,插于棚內,下面放水盆,誘殺成蟲。5.3生物防治措施保護利用天敵,該蟲的天敵有瓢蟲、寄生蜂、草蛉、日本方頭甲、蜘蛛、捕食螨和寄生菌等。5.4化學防治措施若蟲期噴施10%的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3%高滲苯氧威1000倍液噴霧。6小綠葉蟬(Empoascaflavescens(Fab.))同翅目,葉蟬科害蟲。以成、若蟲吸食汁液,被害葉初現(xiàn)黃白色斑點逐漸擴大成片,葉片變脆,嚴重時葉片變白脫落。6.1栽培防治措施對卵量大的枝條進行修剪,清除棚內雜草和植物殘體,消滅越冬成蟲。6.2生物防治措施保護利用天敵:如蜘蛛類、步甲類、食蚜蠅類、花蝽類、瓢蟲類、草蛉類、螳螂類、蟻類、捕食螨類等;利用白僵菌、擬青霉等微生物制劑進行防治。可用10%的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0.3%印楝素乳油6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7溫室白粉虱(Trialeurodesvaporariorzm(Westwood))同翅目,粉虱科害蟲。以成、若蟲吸食植物汁液。被害葉片褪綠、變黃、萎蔫,甚至全株枯死。其分泌的大量蜜液,嚴重污染葉片,容易引發(fā)煤污病。7.1栽培防治措施植物進棚前清除植株上的蟲體;及時清除棚內雜草和植物殘體,在大棚或溫室兩側安裝40孔目以下的紗網(wǎng),控制外來蟲源。7.2生物防治措施可人工繁殖釋放麗蚜小蜂等天敵進行防控。7.3物理防治措施可在溫室內設置黃板(上涂凡士林)誘殺成蟲。7.4化學防治措施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200倍液噴霧防治。也可采取封閉熏蒸措施毒殺成蟲,按一般溫室面積,每10m用25ml~50ml80%敵敵畏乳油150倍液噴灑,密閉8小時。8梨冠網(wǎng)蝽(Tropidothoraxelegans(Distant))半翅目,網(wǎng)蝽科害蟲。以成<若蟲在葉背刺吸汁液,被害處有褐色斑點蟲糞,葉背呈銹黃色,正面形成白色失綠斑點。8.1栽培防治措施及時清理雜草和植物殘體;夏季高溫天氣進行噴霧增加濕度降低蟲量。8.2生物防治措施保護利用草蛉、盲蝽等天敵。8.3化學防治措施2%阿維菌素EC1500倍液噴霧或20%啶蟲咪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防治。9花薊馬(Frankliniellaintonsa(Trybom))纓翅目,薊馬科害蟲。成、若蟲均隱藏在花朵內為害,用口器吸取花器汁液,卵半埋于花瓣或花蕊的表皮下,高溫和干旱條件有利于此蟲的繁衍和流行。9.1栽培防治措施清除棚內雜草和植物殘體并燒毀。9.2生物防治措施保護利用天敵,如捕食性的螨類、蜘蛛、蝽類、塔六點薊馬等。9.3化學防治措施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1200倍液或240g/L螺蟲乙酯(懸浮劑)4000~5000倍液噴霧。10月季莖蜂(NeosyrisrasimilesMoscary)膜翅目、莖蜂科害蟲。蛀食薔薇科植物的桿莖,造成植株倒伏10.1栽培防治措施及時剪除被害枝條并燒毀;選育抗蟲品種,如分枝點低的比分枝點高的雜花月季抗蟲性好;經(jīng)更新復壯的月季比老月季抗蟲性好;重瓣豐花月季較抗此蟲。10.2物理防治措施在大棚或溫室兩側安裝40孔目以下的紗網(wǎng),控制外來蟲源。10.3生物防治措施注意保護金小蜂等寄生蜂天敵。10.4化學防治措施使用5%吡蟲啉1500~2000倍液或3%高滲苯氧威1000倍液11黃刺蛾(Cnidocmpaflavescens(Walker))鱗翅目,刺蛾科害蟲。低齡幼蟲取食葉片的下表皮和葉肉,形成圓形透明小斑,葉片呈網(wǎng)狀,大齡幼蟲取食葉片成孔洞,甚至僅留葉脈,葉片呈網(wǎng)眼狀。幼蟲有毒刺,觸及皮膚會疼痛紅腫。11.1栽培防治措施結合修剪去除有蟲枝。11.2物理防治措施設置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成蟲;在大棚或溫室兩側安裝40孔目以下的紗網(wǎng),控制外來蟲源。11.3生物防治措施結繭期利用天敵廣肩小蜂、紫姬蜂等;幼蟲期可用白僵菌、青蟲菌、枝型多角體病毒進行防治。11.4化學防治措施可用Bt乳劑500倍液或20%滅幼脲2000~3000倍液噴霧防12美洲斑潛蠅(LiriomyzasatiuaeBlanchard)雙翅目,潛葉蠅科害蟲。幼蟲在植物的葉片取食,留下孔道,成蟲為害造成刻點,降低了植物的觀賞價值,還可傳帶多種病毒,加重對植株的危害。12.1栽培防治措施及時清除棚內雜草和植物殘體并燒毀;采用輪作方式進行栽12.2物理防治措施 采用黃板誘殺斑潛蠅成蟲;在大棚或溫室兩側安裝40孔目以 下的紗網(wǎng),控制外來蟲源。12.3生物防治措施保護利用天敵潛蠅姬小蜂。12.4化學防治措施可用20%滅幼脲2000~3000倍液、25%的殺蟲雙500倍液噴霧防治。13菊癭蚊(DiarthronomyiachrysanthemiAhlberg)雙翅目,癭蚊科害蟲。幼蟲在菊株葉腋、頂端生長點及嫩葉上為害,形成綠色或紫綠色、上尖下圓的桃形蟲癭,為害重的菊株上蟲13.1栽培防治措施及時清除周圍的菊科雜草,減少蟲源。13.2物理防治措施在大棚或溫室兩側安裝40孔目以下的紗網(wǎng),控制外來蟲源;人工摘除蟲癭。13.3化學防治措施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噴霧或5%吡蟲啉1500~2000倍液噴霧。鞘翅目,瓢甲科害蟲。以成蟲和幼蟲在葉背取食葉肉,形成透明斑,成蟲有假死習性。14.1物理防治措施利用成蟲的假死習性進行人工捕捉或人工摘除卵塊;在大棚或溫室兩側安裝40孔目以下的紗網(wǎng),控制外來蟲源。14.2生物防治措施保護利用天敵瓢蟲柄腹姬小蜂。14.3化學防治措施可用5%吡蟲啉1000倍液或3%高滲苯氧威1500倍液噴霧。15側多食跗線螨(Poly'phagotarsoemusLatus(Banks))真螨目,跗線螨科。以成幼螨刺吸幼芽、嫩葉、幼果汁液,有明顯的趨嫩性,受害植株畸形;受害嫩莖、嫩枝變黃褐色,扭曲畸形,嚴重者于枯。15.1栽培防治措施15.1.2根據(jù)花卉對土壤、水分、光照、酸堿度等的不同要求,營造合適的栽培條件。15.1.3提高花苗栽植質量。移栽時根部暴露時間不能過長;花苗栽植深淺適度,栽后及時澆水。15.1.4清除棚室四周雜草、殘株敗葉,并集中銷毀。15.1.5避免過于干旱,適時適量澆水。15.2生物防治措施保護利用塔六點薊馬、瓢蟲、草蛉等天敵。15.3化學防治措施3月中旬至4月上旬,可用20%雙甲脒乳油20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微乳劑2000倍液噴霧防治。附錄C設施栽培園林植物常見病害種類及其防治方法1猝倒病(絲核菌Rhizoctoniasp.)屬于半知菌亞門無孢目絲核菌屬。病苗發(fā)病初期,中午呈萎蔫狀,早晚恢復,隨后莖基部發(fā)病溢縮,病苗猝倒死亡,嚴重時幼苗成片猝倒,給生產(chǎn)造成嚴重損失。1.1栽培防治措施培育壯苗,提高幼苗抗性;控制好棚內溫度,適宜溫度為25℃-30℃;控制澆水次數(shù),以土不發(fā)白為準,含水量過高,雞冠花幼苗易發(fā)病害;提高花苗栽植質量;移栽時根部暴露時間不能過長;花苗栽植深淺適度,栽后及時澆水。1.2物理防治措施加強通風透光,控制好溫濕度,平均溫度為16.5℃時較易發(fā)病。1.3化學防治措施播前對斜盤、土壤消毒,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澆灌處理。發(fā)病期間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處理。2葉斑病主要由半知菌類雞冠花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celosia-rum(Kar.&MandalD))和半知菌鳳仙花葉點霉菌(PhyllostictaimpatientisFautr)兩種病菌引起。為害葉片,初期在葉片上出現(xiàn)褐色或黑褐色斑點,后逐漸擴大成圓形、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呈黃褐色、紅褐色、褐色、灰褐色或黑褐色,部分出現(xiàn)穿孔。2.1栽培防治措施清除病葉和落葉并集中銷毀;病害嚴重可進行換土;保持植株的合理間距、通風透光條件及適宜的濕度。2.2化學防治措施~600倍液噴霧防治。3褐斑病主要由半知菌類交鏈孢霉(Alternariasp.)和半知菌類聚多擬盤多毛孢(Pestalotiopsissydowiana(Bres.)P.L.Zhu)兩種病菌引起。發(fā)生在葉片上。病斑初為黑褐色小斑,周邊有褪綠色暈,病斑擴大后呈圓形至不規(guī)則狀,邊緣黑褐色,內黃褐色。后期病斑上出現(xiàn)黑色霉斑。3.1栽培防治措施及時清除和燒毀病殘株;雨季注意排水,保持適宜的濕度。3.2化學防治措施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800~1000倍液噴霧防治。(Wallr.)Kari)、半知菌類粉孢霉(Oidiumsp.)、子囊菌門蓼白粉病choracearzmDC)等病菌引起。多發(fā)生在葉片上,嚴重時可蔓延至莖或花上。病斑初期不明顯,為褪綠色淡黃斑,其上覆蓋灰白色霉斑。后期葉片變黃,萎蔫甚至扭曲,其上布滿白色的粉狀霉層。4.1栽培防治措施選擇抗病品種;大棚育苗種植前,徹底清除棚內所有植物,清掃棚室;保持棚內適宜的溫濕度。4.2化學防治措施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腈菌唑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噴霧防治。5灰霉病主要由子囊菌門富克爾核盤菌(Sclerotiniafuckeliana(deBa-ry)Fuck)和半知菌類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Pers.exFr.)病菌引起。主要為害葉片,嚴重時莖部或花器也可為害。近地面的病莖葉呈水漬狀,變褐腐敗。病情擴展時,葉柄開始腐爛,病部出現(xiàn)灰黃芭5.1栽培防治措施合理控制棚內溫濕度,及時摘除病蟲葉并銷毀;忌偏施氮肥,適當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抗病性。5.2化學防治措施發(fā)病初期用12.5%腈菌唑乳油1500倍液、20%嘧霉胺可濕性粉劑800~1200倍液噴霧防治。6銹病Sacc.)和擔子菌門石竹單胞銹菌(Uromycesdianthi)兩種病菌引起。為害葉、莖,初期在葉上出現(xiàn)小黃斑點,后產(chǎn)生隆起的皰狀物,破裂散發(fā)出黃褐色粉狀物,嚴重時葉緣上卷。6.1栽培防治措施選擇抗病品種;及時清除病葉并銷毀;保持棚內適宜的溫濕度,不宜過濕,防止植株擺放過密。6.2化學防治措施可用20%粉銹靈乳油1200倍液噴霧防治。7炭疽病(Penz.)Sacc.)引起。發(fā)病初期葉片上出現(xiàn)紅褐色小點,后擴展為灰褐色至灰白色大斑,病斑大小懸殊大。病健組織交界處為多種形狀或不規(guī)則的黑色或黃色暈圈,后期病斑上可見輪生小黑點。7.1栽培防治措施及時清除病葉并銷毀;加強養(yǎng)護管理,減少對植物的損傷;注意通風透光、合理施肥。7.2化學防治措施可用7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或12.5%腈菌唑乳油1200倍液噴霧防治。8病毒病多為黃瓜花葉病毒(Cucumbermosaicvirus,CMV)、煙草花rusY,PVY)、番茄斑萎病毒(TSWV)、番茄環(huán)斑病毒(Tomatoringspotvirus,TRSV)、建蘭花葉病毒(CyMV)引起。常因蚜蟲、介殼蟲等為害或機械損傷傳播,表現(xiàn)為花葉、畸形、壞死等現(xiàn)象。8.1栽培防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