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教案
第一單元以意逆志知人論世
教學目的:
一、學問與技能
理解詩歌意象,梳理作品脈絡,把握作品的內容和主旨;學會聯(lián)絡詩
歌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與詩人的人生經(jīng)驗欣賞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詩人的代表作
品。
二、過程與方法
結合美麗的詩歌作品進展賞析指導;培育學生自主賞析和合作探究實
力,使其能對詩歌進展多元化的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
三、情感看法與價值觀
通過閱讀中國古代優(yōu)秀詩歌,感受其思想和藝術魅力,獲得豐富的審
美感受;體會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領悟中華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學重點:
把握關鍵詞語與詩句的內涵,理解詩歌的內容和主旨;聯(lián)絡詩歌創(chuàng)作
背景與詩人的人生經(jīng)驗欣賞詩歌。
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討論式教學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我國是詩歌的國度,詩歌歷史悠久。假設從《詩經(jīng)》算起,已經(jīng)有三
千多年的歷史了。古人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寫成詩歌。這些詩歌
已經(jīng)流傳了千百年。那么,我們如何穿越時空去理解那些詩歌的內容和主
旨呢?其實古人已經(jīng)探索和總結了很多的詩歌鑒賞理論。今日,我們就一
起來理解兩千多年前的孟子所提出的重要的詩歌鑒賞理論——以意逆志、
知人論世。下面就讓我們試著用自己的心靈來感受中國古詩獨特的藝術魅
力。
二、理論指導之一:以意逆志
①“以意逆志”的賞析方法介紹:
從作品的整體動身,由表與里、由淺入深地理解詩作的主旨,用自己
的切身體會去推想作者的本意。(注:以,用;意,自己的切身體會;逆,
推想;志,作者寫作詩歌的本意)
這也就是說,我們在鑒賞詩歌的時候常常結合自己的生活閱歷,也就
是把自己當作詩人,然后“將心比心”去領悟、推想詩人在詩中所寄寓的
情感,從而理解詩歌的內容和主旨,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以意逆志”的詩
歌鑒賞方法。
②那么,我們如何才能把這種鑒賞方法運用到具體的詩歌鑒賞中呢?
接下來,請大家一起來欣賞下面一首詩歌: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1、請同學們把這首詩歌有感情地齊讀一遍。
2、大家想想:這首詩歌表達的是詩人怎樣的愿望?你是從哪些詞句感
受到這一點的?(學生討論分析,教師與時點評。)
參考:①這首詩是王維晚年隱居輛川時所作,寫秋晚山景,借以表達
作者對純樸安靜、放縱山林生活的酷愛。詩人描繪了山中秋雨過后清朗明
凈的月夜:松間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漁舟有機地
構成了一幅明麗的畫圖。
②此詩為王維山水詩中的名篇。雨后秋山明快舒朗、清簇新潔的環(huán)境
特點構成了全詩的基調。詩情畫意中寄予了詩人高潔的情懷與對志向境界
之追求。
明月清泉,竹喧蓮動,浣女歸舟,層次顯明,因果清晰,且繪聲繪色、
有靜有動、構成一幅清晰和諧的雨夜秋山圖。
(以此問題為根底,引導學生領悟:我們要正確把握一首詩歌的主旨,
就得從正確解讀詩歌文辭入手O)
(幻燈顯示)解讀文辭,揣摩情意
3、歷來評者認為此詩“詩中有畫”,那么原委是一種怎樣的圖景讓詩
人如此憧憬歸隱生活呢?試結合你的體驗和感受描繪出詩中的畫面。(學生
討論分析,教師與時點評。)
以此問題為根底,引導學生領悟:我們的人生體驗對于欣賞古典詩歌
也很有扶植。在正確解讀詩歌文辭的根底上,再結合我們的體驗去解讀詩
歌,我們就能真正領悟到詩中的情趣
(幻燈顯示)融入體驗,體會情趣
教師進一步引導:其實,正是因為我們不斷地把自己的生活體驗和主
觀感受融入到詩歌當中,使詩歌獲得一種恒久的生命力?!懊髟滤砷g照,清
泉石上流J千百年來喜聞樂見。有的詩句還生發(fā)出新的旨趣。如陸游《游
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總結歸納:在欣賞這首詩的過程中,我們已經(jīng)學到了欣賞詩歌的一種
根本方法,即孟子提出來的“以意逆志”。而且孟子在《孟子?萬章上》說:
“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J請同學們談
談你們對這種理論的理解。
學生討論發(fā)言,教師總結歸納。
(幻燈顯示)我們在講解詩歌的時候,要正確理解詞義、字義,結合
自己的切身體會去推想作者的本意,從作品的整體動身,由表與里地理解
詩歌的主旨。(解讀文辭,揣摩情意;融入體驗,體會情趣;超越原意,推
陳出新。)
三、理論指導之二:知人論世
剛剛,我們重點從讀者與詩歌作品之間的關系討論了詩歌欣賞的方法,
接下來,我們試著從作者層面——知人論世來欣賞詩歌。
①“知人論世”的賞析方法介紹:
我們在欣賞、吟詠古人的詩歌作品時,應當深化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
為人,全面理解他所生活的環(huán)境和時代,與作者成為心靈相通的好摯友。
②那么,我們怎樣運用“知人論事”的鑒賞方法來鑒賞詩歌呢?課文
中為我們歸納了幾點?
明確:a、盡量利用現(xiàn)存的各種史傳材料和后人的評述,全面把握作者
的心靈歷程和精神世界。(提示:所謂的心靈歷程和精神世界主要指的是作
者一生的遭際、追求與志向、人格、品質等)b、弄清作品創(chuàng)作的具體時
間也是特別重要的。(可結合題目和注釋如例一詩)
c、還要全面理解作者所處時代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思想、宗教、風
俗等背景學問。
③請欣賞李清照的《一剪梅〉〉,運用“以意逆志”的詩歌理論推斷此詞
的主旨。(學生討論分析,教師與時點評。)(幻燈顯示,同時播放此詞的歌
曲)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
月滿西樓。
花自飄舞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退,才下眉頭,
卻上心頭。
我們在初中學過她的另一首美麗的詞《如夢令》(幻燈顯示)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
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討論1:兩首詞表達的情感以與作品風格有什么不同?
《如夢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
界美麗怡人,風格清爽明快,不事雕琢,給人以美的享受。
《一剪梅》李清照寫與她的丈夫趙明誠分別后的思念心情。文詞清麗,
意象蘊藉,抒發(fā)了凄涼獨處的內心感受,表達了哀婉俳惻的風格。
討論2:導致詩人不憐憫感的緣由是什么?
《如夢令》表達了她早期少女的那種天真、率真與浪漫的情趣和心境。
《一剪梅》是李清照寫與她的丈夫趙明誠分別對其的綿綿思念。
由此引導學生明白:(幻燈顯示)境遇不同,詩情有別
進一步引導:還有其他影響詩歌情感和詩歌風格的因素嗎?
學生思索發(fā)言。其他學生與時糾錯和補充。
明確:另外,詩歌能反映特定時代的風氣和時代精神。我們在全面理
解了作者所處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思想、宗教、風俗之后,才能真正理
解作品的內容以與作品反映現(xiàn)實的深度和廣度。猶如為離別詩,漢末多離
別的哀怨,而盛唐普遍呈現(xiàn)樂觀的基調。
(幻燈顯示)時代不同,精神迥異
總結歸納:我們在欣賞、吟詠古人的詩歌作品時,應當深化探究他們
的生平和為人,全面理解他所生活的環(huán)境和時代,與作者成為心靈相通的
好摯友。這就是“知人論世”是欣賞方法。(幻燈顯示)
我們在欣賞詩歌的時候,確定要留意:1、詩人不同,詩風各異;2、
境遇不同,詩情有別(詩人一生的思想不是一成不變的,寫于不同時期、
地點的作品,也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感情基調和旨趣。)3、時代不同,精神迥
異。
第二課時
一、自主鑒賞
下面,請大家運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自主賞析
本單元的一首杜甫詩歌《蜀相》(翻開課本P14)
①朗讀全詩,體會全詩的感情基調如何?
明確:感傷的、嘆惋的。
②誦讀指導:詩歌的感情基調是感傷的、嘆惋的,那我們在誦讀時該
怎樣來表現(xiàn)呢?是讀得快還是讀得慢,是讀得激揚還是讀得消沉?
明確:要讀得稍慢,讀得深沉,讀出點感傷。
③詩歌中最能表現(xiàn)出詩人感情的是哪些詩句?是前半首還是后半首?
明確:是“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
使英雄淚滿襟
④這兩句詩歌主要的意象是什么?
明確:諸葛亮的人物形象和“英雄”的人物形象。
⑤諸葛亮的人物形象有何特點?
明確:“天下計”寫出了諸葛亮的雄才大概,“兩朝開濟”寫出了諸葛
亮的宏偉業(yè)績,“老臣心”寫出了諸葛亮的忠心報國。
⑥你怎樣理解這兩句詩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呢?
明確:稱頌,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
(朗讀提示:要讀得放一點,帶贊頌的語氣。)
⑦諸葛亮雖然雄才大概,功業(yè)昭著,但最終卻沒有完成自己的事業(yè),
這就不能不使人為之嘆惋了。至此詩人水到渠成的寫下了下面的千古名句: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边@句詩中的思想情感又是怎樣的
呢?
明確:深沉、嘆惋、感傷的思想感情。
⑧這里的“英雄”是指怎樣的英雄?是成功的英雄還是失敗的英雄,
是指成就了事業(yè)的英雄還是指壯志未酬的英雄?
明確:是指失敗的英雄,所以說這句詩寫出了歷史上一切事業(yè)未竟的
英雄人物對其壯志未酬的深深缺憾和共鳴。(四十多年后,中唐時革新派領
袖王叔文在“永貞革新”失敗時就曾吟誦這兩句詩抒懷;幾百年后,南宋
抗金名將宗澤,因國事憂憤成疾,臨終時也是吟誦這兩句詩,三呼“渡河”
而逝。這些都說明了杜甫這首詩的成功,顯示了杜詩的魅力。)
⑨這里的英雄有沒有包括老杜自己呢?
明確:有,這英雄也包括著老杜自己。杜甫是一位憂國憂民,以天下
為己任,有遠大志向的詩人。杜甫是想做宰相的,本懷著“致君堯舜上,
更使風俗淳”(讓帝王成為像堯舜一樣圣明的君主)的政治志向,卻始終沒
有時機。遠大的志向和根深蒂固的價值取向就都無可奈何的失落了。老杜
在政治上始終一事無成,但,即便如此,他卻照舊憂念國事,掛懷天下,
所以他的內心是特別苦痛的。這苦痛是老杜心頭恒久的傷口。為此,我們
可以說,“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句詩,寄予了自己“致君
堯舜上”的志向難得實現(xiàn)的哀痛,是老杜用自己壯志難酬的苦痛和對諸葛
亮的仰慕、嘆惋之情熔鑄成的千古名句。那么,老杜這兩句詩中所表達的
感情是由來已久的還是來游諸葛武候祠后才有的?
⑩這種由來已久的感情在前兩句詩中有沒有表現(xiàn)出來?假設有,從哪
里可以看出來?
點撥、明確:
“丞相”:(能否改為“蜀相”?為什么?)“丞相”更能表達出詩人
對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
“尋”:特意去找,“尋訪”武侯祠,也表現(xiàn)出詩人對諸葛亮的崇敬、
仰慕之情。
“柏森森,營造了一種莊重、莊嚴的氣氛。(另解:松柏在古代詩歌
意象中常常作為某些堅貞品質的象征與生命長青的象征)以“柏”襯托蜀
相諸葛亮的形象,表達出詩人對蜀相的崇敬之情。
二、作業(yè)
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鑒賞方法來賞析本單元另一首歌頌諸葛
亮的詩歌:陸游《書憤》(P16)
第一單元賞析示例《長恨歌》
(一)詩人簡介
白居易,太原人,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為官,父親
為朝奉大夫、襄州別駕、大理少卿,累贈刑部尚書右仆射。因其祖、父俱
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白居易于唐代宗大歷七年(公元772年)正
月二十日生于河南新鄭縣東郭宅。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陽,
享年75歲。白居易誕生時,李白已逝世10年,杜甫也去世2年。時代需
要大詩人,白居易適逢其時。他因出身書香門第,自幼又絕頂聰慧,五六
歲便學寫詩,9歲便可以區(qū)分聲韻,加之家庭和社會賜予他很大的刺激和催
促,他青少年時代讀書特殊刻苦。后來憶與當時讀書狀況,他說:“晝課賦,
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寢息矣,以致于口舌生瘡,手肘成月氐少年時代
又曾經(jīng)過顛沛流離的避難生活,對社會各方面都有所理解。這些緣由,造
就了白居易這位出色的詩人。從白居易一生仕途看,雖多為官,但總不順
當,老是處于一種憂憤擔憂的狀態(tài)中。作為一個詩人,卻成就極大,可以
說名動朝野,甚至婦孺皆知?;蛟S因為他青少年時期的顛沛流離和以后的
數(shù)次被貶,多為外官,經(jīng)驗極廣,對社會有較深入的理解,才使他得以成
為千古不朽的大詩人。
作為一個大詩人,一個天才的詩人,白居易的創(chuàng)作才能是多方面的,
他的詩歌不但在藝術形式上是多樣的,在思想內容和藝術風格上也是多樣
的。白詩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語言通俗易懂,明白曉暢,但同時又經(jīng)
過千錘百煉,作了很多藝術加工。詩壇曾流傳老嫗亦解白詩的佳話。明代
詩論家胡震亨《唐音統(tǒng)簽》中曾有宋朝詩人張文潛看到過白居易詩手稿的
記載,說“真跡點竄,多與初作不侔”,可知白居易作詩、改詩之刻苦細致。
他的詩到達這樣的藝術程度,是作者付出了多少辛苦才獲得的。白居易是
中唐新樂府運動的主要提倡者,主見“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p>
并耨這一主見付諸自己的詩歌創(chuàng)作理論。他的早期政治詩廣泛而深入地反
映了當時的社會沖突,寄予了人民苦難的深切憐憫。用辭鋒利,主題顯明。
其代表作《秦中吟》十首、《新樂府》五十首影響尤大。
(二)創(chuàng)作背景:
《長恨歌》是白居易詩作中喜聞樂見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
當時詩人正在盛屋縣(今陜西周至)任縣尉。這首詩是他和友人陳鴻、王
質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楊貴妃的故事而創(chuàng)作的。在這首長篇敘
事詩里,作者以精煉的語言,美麗的形象,敘事和抒情相結合的手法,敘
述了唐玄宗、楊貴妃在安史之亂中的愛情悲?。核麄兊膼矍楸蛔约横劤傻?/p>
叛亂斷送了,正在沒完沒了地吃著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楊貴妃都是
歷史上的人物,詩人并不拘泥于歷史,而是借著歷史的一點影子,根據(jù)當
時人們的傳聞,鄰居的歌頌,從中蛻化出一個盤旋曲折、宛轉動人的故事,
用回環(huán)往復、纏綿俳惻的藝術形式,描摹、歌詠出來。由于詩中的故事、
人物都是藝術化的,是現(xiàn)實中人的困難真實的再現(xiàn),所以可以在歷代讀者
的心中漾起陣陣漣漪。
《長恨歌》就是歌“長恨”,“長恨”是詩歌的主題,故事的焦點,也
是埋在詩里的一顆牽動人心的種子。而“恨”什么,為什么要“長恨”,詩
人不是干脆鋪敘、抒寫出來,而是通過他筆下詩化的故事,一層一層地展
示給讀者,讓人們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三)層次構造:
第一局部,江山美人之間的取舍。本段可以用“三千寵愛在一身”來
概括。(問題:與歷史真實的差異表如今哪里?說明了什么?)自開頭至“盡
日君王看缺乏”,敘述李、楊會合經(jīng)過與李對楊的眷戀寵幸。詩歌開卷第一
句:“漢皇重色思傾國”,看來很尋常,好象故事原就應當從這里寫起,不
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實上這七個字含量極大,是全篇綱領,它既
提醒了故事的悲劇因素,又喚起和統(tǒng)領著全詩。緊接著,詩人用極其省儉
的語言,敘述了安史之亂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最終得到了“回眸
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楊貴妃。描寫了楊貴妃的美貌、嬌媚,
進宮后因有色而得寵,不但自己“新承恩澤。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
反復渲染唐玄宗得貴妃以后在宮中如何縱欲,如何行樂,如何終日沉湎于
歌舞酒色之中。全部這些,就釀成了安史之亂:“漁陽螯煽動地來,驚破霓
裳羽衣曲”。這一局部寫出了“長恨”的內因,是悲劇故事的根底。詩人通
過這一段宮中生活的寫實,不無挖苦地向我們介紹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
一個重色輕國的帝王,一個嬌媚恃寵的妃子。還形象地示意我們,唐玄宗
的迷色誤國,就是這一悲劇的根源。
這一局部又可分為三層:
前六句為第一層,敘述李、楊會合過程。敘述簡明,舍去一切枝蔓,
為下文大肆鋪寫長恨留足余地。首兩句暗寓挖苦,為君者多年專求美色,
荒廢國事之意已昭然其中。重色寫出了皇帝的特性,傾國則是重色的標準。
為楊玉環(huán)出場供應了一個較高的起點。
接下來的十六句為第二層:寫李、楊遇合后的歡愛眷戀。養(yǎng)在深閨,
對歷史真相的111避也隱含了作者的傾向。六宮失色,是襯托,是在說楊玉
環(huán)符合傾國的標準。“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兩句,明言玄宗
癡迷美色;“春從春游夜專夜”、“三千寵愛在一身”兩句,突出貴妃得寵專
房。但也寫出皇帝對貴妃的在意和專一。為后文寫二人之訣別、長恨作襯
墊末八句為第三層:寫貴妃舉家騰達,勢焰熏天。后兩句寫因一貴妃而竟
使天下父母易志,語句夸大而語意怨思。本局部可以用“三千寵愛在一身”
來概括。一方面寫出李楊愛之深,同時也點出皇帝“愛美人不愛江山”的
過失。
第二局部:生離死別的苦痛和無奈。愛美人失去江山,但是,失去江
山也難舍美人。(問題:生離死別和緩歌慢舞之間的關系)自“漁陽顰煽動
地來”至“夜雨聞鈴斷腸聲。敘述安史之亂爆發(fā),楊貴妃因禁軍兵變而殞
命,李隆基陷入思念和哀傷不能自拔。詩人具體的描繪了安史之亂發(fā)生后,
皇帝兵馬倉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殊是在這一動亂中唐玄宗和楊貴妃愛情
的消滅。“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ㄢ毼責o人收,翠翹金雀
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寫的就是他們在馬嵬坡生離
死別的一幕。“六軍不發(fā)”,要求處死楊貴妃,是憤于唐玄宗癡迷女色,禍
國殃民。楊貴妃的死,在整個故事中,是一個關鍵性的情節(jié),在這之后,
他們的愛情才成為一場悲劇。
這一局部,又可分為三層:
前六句為第一層,寫變生不測,戰(zhàn)亂驟起。前四句上承第一局部的有
關描寫,進一步蓄足文勢;后兩句啟下,折轉簡捷干練,描寫也頗有氣概。
“動地來”“驚破”等等簡短描繪,寫出了變亂給國家?guī)淼奈C,也寫出
了對愛情美夢的突然打擊。以下生離死別的難過和無奈也就自然而然了。
接下來十句為第二層:寫馬嵬驛兵變,貴妃喪生。從這一層開場,作
者對李、楊的看法由指責轉為憐憫,感情也由怨怒轉為哀憫。
再下來八句為第三層:寫李隆基于幸蜀途中思念貴妃,不勝哀傷。
第三局部:此段寫隆基對楊貴妃的思念,“愛悠悠,恨悠悠”。由此也
說明皇帝不單是重色,更是一個至誠的情種。至誠才有長恨。多角度的反
復描寫強化著愛,也突出了恨(缺憾)。(問題:本段是從哪些角度表現(xiàn)李
隆基的思念之情的?從情景:物是人非、從時間:歷久彌新、從心情:“度
日如年”)自“天旋地轉回龍馭,”至“魂魄不曾來入夢。寫李返長安后對
楊的無窮思念。詩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惻動人的語
調,宛轉形容和描繪了楊貴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孤獨哀痛,還都路上的
追懷憶舊,回宮以后睹物思人,觸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種
種感受。纏綿俳惻的相思之情,使人覺得回腸蕩氣。正由于詩人把人物的
感情渲染到這樣的程度,后面道士的到來,仙境的出現(xiàn),便給人一種真實
感,不以為純粹是一種空中樓閣了。
這一局部也可分成四層:
第一層前四句:寫安史之亂平定,李于回長安途中路經(jīng)馬嵬驛,憑吊
貴妃遺蹤。
接下來的六句為第二層:寫李初回長安時睹物思人,恍若隔世。
再接下來十二句為第三層:寫李對楊的無窮思念?!按猴L桃李”、“秋雨
梧桐”概括了一年四季、各種場景,以顯示李對楊的思念無時不在、無處
不在;以環(huán)境混亂、時間消逝、長夜漫漫、晚景凄涼說明唐明皇時時到處
對楊貴妃的苦苦懷戀。
末二句為第四層。“悠悠生死別經(jīng)年,魂魄不曾來入夢”兩句,既完畢
上文,以異想天開說明思念之深;又開啟下文,以異想天開生發(fā)出道士招
魂。
第四局部:把愛由人間寫到天上,人鬼情未了。假設說前一段寫的是
“昭陽殿里恩愛絕"(皇帝),這一段寫的是“蓬萊宮中日月長”(貴妃)。
找尋是思念,是牽掛,有點“你在他鄉(xiāng)還好嗎”的味道。(問題:為什么要
從人間寫到仙境)。“臨邛道士鴻都客”至完畢,寫李隆基對楊玉環(huán)的思念
感動道士,道士找尋到玉環(huán)魂魄,已身登仙界的貴妃仍心系塵寰,對李思
念不已。詩人采納的是浪漫主義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窮碧落
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后來,在海上虛無縹緲的仙山上找到了楊貴妃,
讓她以“玉容孤獨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現(xiàn),殷勤
迎接漢家的使者,含情脈脈,托物寄詞,重申前誓,照應唐玄宗對她的思
念,進一步深化、渲染“長恨”的主題。詩歌的末尾,用“天長地久有時
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結筆,點明題旨,回應開頭,而且做到“清音有余”,
給讀者以聯(lián)想、回味的余地。
這一局部也可分為四層:
前四句為第一層:寫道士被李感動,去找尋楊的亡魂,以其異想天開
見其思念之深,嚴密照應第三局部之末兩句。
接下來十句為第二層:寫道士找尋楊的曲折經(jīng)過,一開場上天入地均
未有得,“忽聞海上有仙山”一句生面別開,使情節(jié)絕處逢生,曲折再起。
再下面十二句為第三層:寫道士歷經(jīng)曲折,最終找到貴妃?!霸器侔肫?/p>
新睡覺”以下所寫楊之步態(tài)容貌,是道士眼中見到的景況。
最終二十四句為第四層:寫楊托物寄詞,以說明她對李之感謝、思念
和忠貞不渝。末句“此恨綿綿無絕期”點題,完畢全詩。
人間到天上的愛,將愛寫到極致。如此,才可以突顯“長恨”。
(四)《長恨歌》的主題
《長恨歌》的主旨是什么?歷來聚訟紛紜。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種
意見:
(1)諷喻說。就是只把唐玄宗當作皇帝寫。認為此詩是借李、楊之情
事,挖苦李隆基貪色誤國,以致引發(fā)“安史之亂”。告誡最高統(tǒng)治者應引以
為戒,免蹈覆轍。至于詩歌后半局部對綿綿長恨的描繪,也不是對李、楊
表示憐憫,更不是歌頌,而是通過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狽景象,隱晦
而曲折地挖苦他荒淫誤國而最終苦果自嘗。說明作為一個皇帝,愛美人首
先要愛江山,失去江山,美人也會失去。愛美人更要愛江山。
(2)愛情說。把唐玄宗當作凡人寫。(白居易說過這是人間罕事)認
為此詩的前半局部中,對李、楊荒淫無度、廢棄國事誠然有所挖苦和不滿,
但這不是主旨。全詩以大局部篇幅描寫了兩人的愛情遭遇,歌頌了他們之
間的愛情。論者還認為,詩中所寫的李、楊愛情,事實上已超越了歷史事
實而具有確定的典型意義。作者通過這一愛情悲劇,歌頌了人們對愛情的
堅貞和專一,反映出人們對美滿愛情的追求和憧憬。盡管李、楊身為帝王
貴妃,但他們的這種愛情與人民的生活、與人民的感情是一樣的。(3)雙
重主題說。是皇帝也是一般人。認為這首詩一方面對李、楊荒淫無度招致
禍亂作了明顯挖苦,另一方面對兩人的愛情悲劇與彼此間的誠焉相思賜予
了深切憐憫,而且更側重于后者。整首詩,自始至終貫穿著兩重性,貫穿
著李、楊身兼愛情悲劇的制造者與擔當者之間的沖突。沖突的表達者主要
是兩個人物本身,而沖突的必定結果是人物的長恨。
三種說法中,你怎么看?為什么?
提示:分析《長恨歌》的主題思想,首先必需留意:這是一首敘事詩,
敘述的是一個完好的故事。李、楊早先的逸樂和后來的長恨,都是這個故
事不行缺少的組成局部。而且,這兩者之間有著內在的邏輯聯(lián)絡。早先的
逸樂是導致后來貴妃喪生、彼此長恨的顯著緣由,而長恨則是李、楊荒淫
誤國、最終殃與自身的必定結果。所以,隨意突出或無視其中任何一個方
面,都將損害故事的完好性,將割斷前后情節(jié)的內在邏輯和因果聯(lián)絡而使
這一故事失去它本有的特殊意義,其評論當然也就難以符合作品實際和作
者原意。
其次還應留意:這是一出經(jīng)作者藝術處理過了的愛情悲劇,作為悲劇
中的兩個主人公,李、楊具有特殊的雙重身份:一方面,他倆的荒淫逸樂
引發(fā)了安史之亂,從某種角度上說,也是悲劇的制造者;另一方面,安史
之亂的發(fā)生使他們死生異處,相見無期,自作自受,因此又是這一悲劇的
承受者。評論《長恨歌》的主旨,必需顧與這一點,因為它是我們分析、
理解作者對這一悲劇的是非看法和感情傾向的必要前提。
再次,也是最為重要的,是必需留意作者對這一悲劇的是非看法和感
情傾向?!堕L恨歌》是一首敘事詩,但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在敘述李、楊
愛情始末的過程中,作者融進了自己的感情,通過感情的媒介,表現(xiàn)了他
對這一悲劇的是非評判。對李、楊之消遣誤國,作者明顯是意在指責而語
含譏諷的,這從“漢皇重色思傾國”、“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閑
暇,春從春游夜專夜”、“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缺乏”等語句中可
明顯看出。然而,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開展和悲劇的發(fā)生,作者對李、楊的看
法也由指責挖苦轉向憐憫憐憫。這從“君王掩面救不得"、“宛轉蛾眉馬前
死”、“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到此躊躇不能去”、“不見玉顏
空死處”、“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
挑盡未成眠”等等等等大量飽含感情的描繪中,可以獲得特別明顯而劇烈
的感受。誠然,作為悲劇的承受者,作者對李、楊深抱憐憫;作為悲劇的
制造者,作者對李、楊又有所指責。但是,作者的指責自有其立足點,那
就是李、楊的隨意盡情,不僅貽誤國事、危害社稷,也給他們自身帶來了
宏大的不幸,自食苦果,并非為了揭露批判統(tǒng)治者的荒淫腐朽(盡管詩歌
在客觀上有此相識作用)。否則,作者何必花費那么多的筆墨著意鋪寫渲染
李、楊兩人的綿綿長恨?即使按“諷喻說”論者的說法,這是“通過李隆
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狽景象,隱曲地挖苦”,那么,至少第四局部的整段描
寫就大可不必;而作者亦無須在字里行間傾注如此明顯而又深切的憐憫了!
(五)如何理解長恨?
《長恨歌》首先給我們藝術美的享受的是詩中那個宛轉動人的故事,
是詩歌精致獨特的藝術構思。全篇中心是歌“長恨”,但詩人卻從“重色”
說起,并且予以竭力鋪寫和渲染?!叭崭咂稹?、“不早朝”、“夜專夜”、“看缺
乏”等等,看來是樂到了極點,象是一幕喜劇,然而,極度的樂,正反襯
出后面無窮無盡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誤國,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劇,反過來
又導致了他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悲劇的制造者最終成為悲劇的主人公,
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處,也是詩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長恨”的緣由。
過去很多人說《長恨歌》有諷喻意味,這首詩的諷喻意味就在這里。那么,
詩人又是如何表現(xiàn)“長恨”的呢?馬嵬坡楊貴妃之死一場,詩人刻畫極其
細膩,把唐玄宗那種不忍割愛但又欲救不得的內心沖突和苦痛感情,都具
體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了。由于這“血淚相和流”的死別,才會有那沒完沒了
的恨。隨后,詩人用很多筆墨從各個方面反復渲染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思念,
但詩歌的故事情節(jié)并沒有停頓在一個感情點上,而是隨著人物內心世界的
層層展示,感應他的景物的不斷變更,把時間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
思想感情來開拓和推動情節(jié)的開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別之后,內心特
別酸楚愁慘;還都路上,舊地重經(jīng),又勾起了難過的回憶;回宮后,白天
睹物傷情,夜晚輾轉難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盼望于夢境,卻又是
“悠悠生死別經(jīng)年,魂魄不曾來入夢”。詩至此,已經(jīng)把“長恨”之“恨”
寫得特別動人心魄,故事到此完畢似乎也可以。然而詩人筆鋒一折,別開
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構思了一個嫵媚動人的仙境,把悲劇故事的情節(jié)
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環(huán)曲折,有起伏,有波瀾。這一轉折,既出人意
料,又盡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觀愿望和客觀現(xiàn)實不斷發(fā)生沖突、碰撞,詩
歌把人物千回百轉的心理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故事也因此而顯得更為宛轉動
人。
(六)《長恨歌》的藝術特點:
這首詩最令你感動的是什么?想想看,白居易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技巧
使你感動?
(1)本詩采納七言歌行體,在繼承漢代《孔雀東南飛》和初唐四杰七
古的根底上別創(chuàng)新調。
在形式上采納平仄相調的律句,間用對偶,數(shù)句一轉韻,音節(jié)隨情節(jié)
而曲折,依感情而頓挫,而多處頂針格的運用,如“后宮佳麗三千人,三
千寵愛在一身”等,使音韻更和諧瀏亮,宛轉動人。后人稱之為“長慶體”。
(2)故事情節(jié)生動曲折
圍繞詩中人物思想感情的開展,整首詩的情節(jié)跌宕起伏,窮極變更,
富有浪漫氣息和傳奇色彩,充分表達了作者藝術構思之奇異和想象力之豐
富。
(3)刻畫人物細膩傳神
本詩塑造了李、楊兩個人物形象。作者不僅生動地描繪了他們的行為
舉止,而且將筆觸深化其內心,細膩地刻畫了他們的心理活動。對李隆基,
詩歌第一局部重寫他貪戀美色。作者對這一人物的描繪、刻畫深化膜理
的是在馬嵬坡兵變之后。
對楊玉環(huán)的描寫刻劃,作者主要抓住了兩點:一是她的美貌,一是她
的忠貞。
(4)敘事、抒情、描寫熔于一爐
這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濃的敘事詩,詩人在敘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
納了我國傳統(tǒng)詩歌擅長的抒寫手法,將敘事、寫景和抒情和諧地結合在一
起,形成詩歌抒情上回環(huán)往復的特點。詩人時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
物,用景物的折光來襯托人物的心境;時而抓住人物四周富有特征性的景
物、事物,通過人物對它們的感受來表現(xiàn)內心的感情,層層渲染,恰如其
分地表達人物蘊蓄在內心深處的難達之情。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處
是黃塵、棧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無光,秋景凄涼,這是以悲涼的秋
景來襯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對著青山綠水,還是朝夕不能忘情,蜀
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孤獨哀痛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
水的“碧”,也都惹人難過,大自然的美應當有安靜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卻
沒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內心的苦痛。這是透過美景來寫哀情,使感情又深
化一層。行宮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鈴聲,原來就很撩人意緒,詩人抓住這
些尋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帶進難過、斷腸的境界,再加上那一
見一聞,一色一聲,互相交織,在語言上、腔調上也表現(xiàn)出人物內心的愁
苦凄清,這又是一層。還都路上,“天旋地轉”,原來是興奮的事,但舊地
重過,玉顏不見,不由難過淚下。敘事中,又增加了一層苦痛的回憶?;?/p>
長安后,“歸來池苑皆照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
不淚垂”。白日里,由于環(huán)境和景物的觸發(fā),從景物聯(lián)想到人,景物照舊,
人卻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淚下,從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宮的垂柳仿佛
看到了楊貴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極其困難微妙的內心活動。“夕殿螢飛思
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從黃昏寫到
黎明,集中地表現(xiàn)了夜間被情思縈繞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這種苦苦的思
戀,“春風桃李花開日”是這樣,“秋雨梧桐葉落時”也是這樣。與至看到
當年的“梨園弟子”、“阿監(jiān)青娥”都已白發(fā)衰顏,更勾引起對往日歡娛的
思念,自是黯然神傷。從黃埃散漫到蜀山青青,從行宮夜雨到凱旋回來,
從白日到黑夜,從春天到秋天,到處觸物傷情,時時睹物思人,從各個方
面反復渲染詩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找尋。現(xiàn)實生活中找不到,到夢中去
找,夢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環(huán),層層渲染,使人物感
情盤旋上升,到達了高潮。詩人正是通過這樣的層層渲染,反復抒情,回
環(huán)往復,讓人物的思想感情蘊蓄得更深邃豐富,使詩歌“肌理細膩。更富
有藝術的感染力。
作為一首千古絕唱的敘事詩,《長恨歌》在藝術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
往今來,很多人都確定這首詩的特殊的藝術魅力?!堕L恨歌》在藝術上以什
么感染和誘惑著讀者呢?宛轉動人,纏綿俳惻,唯恐是它最大的藝術特性,
也是它能吸引住千百年來的讀者,使他們受感染、被誘惑的力氣。
【模擬試題】
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答復問題。(6分)
參軍行七首(其二)王昌齡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
城。
(1)“琵琶起舞換新聲”與“邊愁”是否沖突?為什么?
答:(2)“高高秋月照長城”
與前三句寫法上有何不同?這樣的寫法有什么好處?
答:2.閱讀下面一首唐
詩,然后答復問題。(6分)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陽而作此詩。
(1)詩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你
認為哪一句更妙,為什么?(4分)
(2)對第三聯(lián)“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做
簡要分析。(2分)
3.元代馬致遠的雜劇《漢宮秋》第三折戲中,漢元帝在潮橋送別王昭
君出塞和親時,有下面一段曲詞。閱讀這段曲詞,然后答復問題。(6分)
《漢宮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俺向著這迥野悲涼。草已添黃,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蒼,人搠起纓
槍,馬負著行裝,車運著糧糧,打獵起圍場。他、他、他,難過辭漢主;
我、我、我,攜手上河梁。他部從入窮荒;我鑾輿返咸陽。返咸陽,過宮
墻;過宮墻,繞回廊;繞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黃;月昏黃,夜生
涼;夜生涼,泣寒量①;泣寒裝,綠紗窗;綠紗窗,不斟酌!
注:①寒螢:寒蟬。
(1)有人贊許《漢宮秋》的詞曲“寫景寫情,當行精彩”。這段曲詞
描寫了漢元帝所見、所想的哪兩種情景?表現(xiàn)了漢元帝什么樣的感情?(4
分)
答:(2)這段曲詞中運用
了對仗、頂真的修辭手法,試簡析它們各有怎樣的藝術效果。(2分)答:
4.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答復問題。(6分)
江陰浮遠堂戴復古
橫岡下瞰大江流,浮遠堂前萬里愁。最苦無山遮望眼,淮南極目盡神
州。
R注]戴復古,字式之,號石屏,南宋后期詩人。
前人認為「最苦無山遮望眼”在本詩中最具表現(xiàn)力,你對此有何看法?
請作簡要分析。
5.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答復問題。(6分)
湖州歌(其六)南宋?汪元量
北望煙云不終點,大江東去水悠悠。夕陽一片寒鴉外,目斷東西四百
州。
[注]此詩是元滅南宋時,作者被元軍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簡析“望”字在詩中的作用。
(2)簡析“大江東去水悠悠”與蘇東坡“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
人物”表達的不憐憫感。
【試題答案】
1.(1)不沖突。這樣的比照寫法更能顯示出聽者深重的別情邊愁,這
是任何快樂的新曲都無法排遣的。(2)前三句敘事抒情,后一句寫景。以
景作結,寓情于景,創(chuàng)建意境,含蓄無限。
2.(1)“雁引愁心去”運用了擬人手法,寫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興奮
心情。這一句寫大雁有意為詩人帶走愁心,下句寫君山有情為詩人銜來好
月,愁去喜來,互相襯托。“引愁心”比“別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
新穎。(意思對即可)答“雁別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2)第三聯(lián)運
用夸大手法寫出了岳陽樓高聳入云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象奇妙,在云
間連榻,在天上“行杯”,寫出了詩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對即可)
3.(1)據(jù)曲詞可知,文中所見之景是曠遠悲涼的深秋塞外景況;所
想之景是凄清陰冷的秋夜王宮景象。通過景物描寫,抒寫了漢元帝感慨昭
君遠去塞外的艱辛,難過離別;想象單獨返回王宮的凄涼,痛感孤獨。
(2)對仗:顯示了語言的對稱美,到達了意境美的完備結合。頂真:
具有回環(huán)跌宕的旋律美,表現(xiàn)了漢元帝離恨未已、相思又繼、千結百轉的
愁緒。
4.答案:這首詩寫作者登江陰浮遠堂遙望中原時,因國土陷落而產(chǎn)生
的憂愁和苦痛,“最苦無山遮望眼”一句對此表現(xiàn)得最為劇烈和集中。該句
一反常人登高時盼望極目遠望地慣常心理,在寫法上別出蹊徑,通過詩人
望之則不忍、不望又不能的沖突心理,充分表達了國恥不報、國土不歸的
極度悲憤心理。
5.答案:(1)“望”字起到對全詩景物描寫的統(tǒng)領作用。(2)“大江東
去水悠悠”抒發(fā)了作者身處國家衰亡不行挽救之時的哀思心情,側重現(xiàn)實。
蘇軾的詩句表達了對歷史流轉、英雄不再的感慨,側重懷古。
第一單元自主賞析
《湘夫人》
一、教學目的:
1、學問目的:理解局部字詞的讀音,留意幾個意思為第三段“水邊”
的字
2、實力目的:能分析文中“比興”用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段虛幻
景象描寫的用意;理解楚辭中語言獨特的“兮”式構造
3、情感目的:把握男女水神悲歡離合之情
二、教學重點
1、體會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闊后歡會難聚的心情變更
2、把握文中浪漫主義和“比興”手法的運用
三、教學難點
1、作者的情感與文中男女水神情感的耦合
2、景物描寫中反映水神的心情
四、教學方法:男女分組誦讀,師生問答
教學過程(一課時)
一、導入
師:我們前幾天剛學過屈原的《離騷》,今日我們來學習他的另一篇詩
歌《湘夫人》[板書],我先請同學們來回憶一下屈原這個人的生平。
生:……[師板書]
師:好。我們再思索一下“楚辭體”有哪些特點?[提示:可以結合《離
騷》注釋看]
生:……
師:好。在前幾篇詩歌中我們都能看出比興手法的運用,同樣在這篇
詩歌中也存在著比興手法的運用,請大家在本課的詩歌學習中留意一下運
用比興手法的詩句!
如今我們來一起學習《湘夫人》。
二、課堂討論
師:首先請同學們自由閱讀課文,留意將文中注釋的拼音標注到文中,
閱讀時同時比照詩歌釋文,把握詩歌大意。
生:讀3分鐘。
師:下面我們分男女兩大組來讀這首詩,男生先讀,"帝子降兮北渚。
預備開場……
生:齊讀
師:同學們朗讀的很好,但其中有幾個字音要留意一下:[板書]
師:我先請一位同學來談談你讀了這首詩讀出了什么故事情節(jié)?
生:……
師:對了,這首詩主要寫男女水神在互相述說仰慕之詞,卻因無法見
面而黯然神傷的故事。同學們可以結合譯文感受他們對愛情的期盼。
師:下面我們來看具體的段落。第一段我先來讀一下,大家留意聽我
語氣的停頓。
[師讀]剛剛大家聽我讀了一便,有什么感覺。
生無語。
師:你們不說我來問大家。這四句哪一句寫的最好,最能給你深思?
生一:..…
生二:..…
師:你們?yōu)槭裁催x擇了這一句,說說看,它好在哪里?[提示:我們高
一學過《說木葉》這一課,大家想想,那篇課文中作者是怎樣評價這句詩
的?]
{教師自己補充,別希望學生說了}
師:這一段中有一句運用了比興,大家看看,誰能找出來?
(假設生一錯,就叫生二..…始終到說出來)
師:寫的什么意思呢?
生:……
師:不錯,這句寫的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見其人而對眼
前的景象產(chǎn)生了一種錯亂的現(xiàn)象,水神看到的是一幅驚奇的場景:鳥兒聚
集在水草上;魚網(wǎng)則被掛在樹上。我們知道鳥原來應當停在樹上,而魚網(wǎng)
則應在水中。為什么男主人公會這么想呢?這句話的背后隱藏著什么狀況,
大家有無思索過?
生:……
師:.…大家看一下事情的緣由:"與佳期兮夕張”,這說明男女水神有
個約會,試想一下,假設兩個人能與早會面,水神的心情會是怎樣的?……
對了,是興奮激烈。人們常說:良辰美景悅事。水神也一樣。(學生笑不笑
看你的講課表情)他看到的景致確定也是奇妙的。而這里水神卻看到了不
正常的現(xiàn)象,這說明他們的約會確定被耽誤了,確定不能如期見面了。我
們可以想象出這里水神內心的悲觀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勞無益的意味。
師:其實類似于“鳥何萃兮頻中,臂何為兮木上”這句運用比興的句
式在下面還有一句,大家試著把它找出來。
生:……[提示:在第三段,和這一句一樣]
師:什么意思呢?
生:……
師:不錯,裔是什么意思呢?[板書]
生:水邊
師:很好,請坐。同學們看第三段有幾個字的意思是表示水邊這個意
思呢?
生:裔,筮[師補充:江皋的皋也是水邊的意思]
師:不錯,我們回過頭來看一看這一句在這里運用了比興手法有什么
意思呢?
生:….(答不上來你哭吧)
師:大家看一看,在這之前,水神有沒有見面?沒有吧,那么這一句
花和上一句話表達出來的情感不一樣嗎?
師:我們回到第二段,看看女水神是如何抒發(fā)自己對男水神的思念之
情的。我請一位同學把這一段讀一下,大家留意體會句子的深意。
生:女生讀
師:不錯,尤其是“思公子兮未感言”這一句把女神那種嬌羞的心態(tài)
表示出來,古人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這里也一樣,大家讀一
讀,看看女水神是如何說“天涼好個秋”的?
生:……
師:不錯,女水神沒有直白自己的情感,而是用流水來寄予自己的愁
思,南唐后主李煜寫過一首詞,中有一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
水向東流。那個愁思與這里的愁思不同,大家說一說有什么不同?
生:……
師:這里的愁思表達了女神對對方的思念,同時也示意了她在遠望中
時間的消逝!
師:我們再來看第四段,我請一位同學閱讀這一段。大家留意數(shù)數(shù)這
一段一共選取了多少種植物?再思索一下這一段主要寫什么內容?大家留
意聽這位同學朗讀。
生:女生讀。[糾音]
師:請同學們數(shù)一數(shù)本段一共寫了多少種植物?
生:……{答不上來揪耳朵,哈哈}
師:[補充]不錯,你認為詩人竭力渲染其所住的場全部何用意?
生:..…
[提示:可以根據(jù)前面幾句“鳥何萃兮頻中,臂何為兮木上"理解,一
般來說景物常常會反映一個人的心境]
生:.?…
師:不錯,這里流光異彩華美眩目的外部環(huán)境主要用來襯托和反映人
物內心的快樂與華蜜。大家寫作文時要學會這種方法的運用,不要為寫景
而單純寫景!
師:大家在回過頭來看一下這段寫的是實景還是虛景?
生:……
師:為什么?……請大家看一下文章標題下的小注,最終一句:“歡會
難期,思而不見…”……再看第三段,“朝馳余馬兮江皋,夕濟兮西筮”主
人公(說明這一句)……就是因為見不到人而著急擔憂四處找尋。這說明
這里寫的也是虛景,是女主人公為以后見面設計共同生活的環(huán)境,同樣第
五段也是的,都是男女雙方因無法相見而產(chǎn)生的幻覺!
師:最終我們來共同閱讀一下最終一段。
生齊讀。
師:[講解]為什么女主人公要把套袖汗衫拋入水中?是絕情還是悲觀還
是其他緣由?
,匕???????
師:那她又為什么采杜若贈給遠方的摯友呢?
生:….…
師:我給大家供應一種說明:丟汗依套衫至江中可能盼望對方在水的
另一方能看見吧,凡人丟手帕以傳情,神也不例外。
師:在最終一句,女主人公因等待約會而不得,只得聊以自娛,單獨
漫步了!
主題思想:
本詩以男女水神等候對方為線索,表現(xiàn)了他們因思而不見而在不斷的
彷徨迷惘中產(chǎn)生的深長的幽思之情,但仍對愛情堅貞不渝的主題!
語言特色:
1.大量運用楚辭“兮”式構造
2.句法參過失落,敏捷多變。[與《詩經(jīng)》四言比擬]
3.藝術特色:浪漫主義手法的運用和美麗豐富的想象!
①漫主義是一種文學藝術的根本創(chuàng)作方法個風格,與現(xiàn)實主義同為文
學藝術史上的兩大主要思潮。
②作為創(chuàng)作方法和風格,浪漫主義在表現(xiàn)現(xiàn)實上,強調主觀與主體性,
側重于表現(xiàn)志向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升到創(chuàng)作首位,常用熱忱奔放的語
言,超越現(xiàn)實的想象和夸大的手法塑造志向中的形象。
古今文藝創(chuàng)作中都有這樣的特色,屈原,李白,吳承恩,雨果,拜倫,
雪萊?。ㄗ寣W生自己舉例)
《擬行路難》(其四)
一,教學目的:
1、學問目的:理解詩歌的內容。
2、實力目的:能分析文中“比興”用法的作用
3、理解文中大副渲染愁緒的用意
4、情感目的: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二、教學重點
1、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變更過程。
2、把握文中比照和“比興”手法的運用
三、教學難點
1、理清詩歌的層次,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變更過程。
四、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一課時)
一、由全體學生背誦《湘夫人》導入新課。板書標題《擬行路難》
二、介紹鮑照(?466),南朝宋文學家。字明遠。本籍東海(治所
在今山東郊城);一說上黨(今屬山西)可能是指東海鮑氏的祖籍。他的青
少年時代,大約是在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一帶度過的,宋文帝元嘉十六年
(439),鮑照2。多歲時,為了謀求官職,去謁見臨川王劉義慶,獻詩言志,
獲得賞識,被任為國侍郎。劉義慶在這一年任江州刺史,他也在同年秋到
江州赴職。元嘉二十一年(444),劉義慶病逝,他也隨之瀆職,在家閑居了一
段時間。后來,又做過一個時期始興王劉口的侍郎,在劉口和太子劉劭一
起謀殺宋文帝之前,他已離去。宋孝武帝劉駿起兵平定劉劭之亂后,他又
出任過中書舍人、秣陵令等小官。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做了臨海王劉子
頊的幕僚,次年,子頊任荊州刺史,他伴同前往江陵,任刑獄參軍等職。孝
武帝死后,明帝劉□殺前廢帝子業(yè)獨立,子頊響應了晉安王子勛反對劉口
的斗爭。子勛戰(zhàn)敗,子頊被賜死,鮑照亦為亂兵所害。
鮑照一生沉淪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詩文,在生前就享有盛名,對后來
的作家更產(chǎn)生過重大影響。他的文學成就是多方面的。詩、賦、駢文都不
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則是詩歌,其中樂府詩在他現(xiàn)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
重很大,而且多傳誦名篇。最出名的是《擬行路難》18首。鮑照的集子有
南齊永明年間虞炎奉文惠太子蕭長懋之命所編1。卷?,F(xiàn)存鮑照集以《四部
叢刊》影印明毛口校本《鮑氏集》為較早。明代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本《鮑參軍集》為最流行。鮑照集的注釋,始于清末的錢振倫,他的注本
沒有來得與刊行。近人黃節(jié)在錢注根底上作了補注,稱《鮑參軍詩注〉〉,今
人錢仲聯(lián)作《鮑參軍集注》,附有《鮑照年表》。鮑照擅長詩賦和駢文,尤
善樂府,作品風格俊逸,對唐代詩人李白等很有影響。杜甫《春日憶李白》
詩中的“俊逸鮑參軍”,就是贊美李白的詩有鮑照的俊逸風格。其作品留芳
后世,被稱為“元嘉三大家”之一。他的《登大雷岸與妹書》和《夢還鄉(xiāng)》
贊美了家鄉(xiāng)的山水。
三、補充時代背景。
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實行門閥制度,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
族”的場面。門閥制度堵塞了寒士的進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懷
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學作品中,就成為這個時期文學的一個特色。
四、鑒賞詩歌
1.誦讀此詩,結合注釋,理解本詩的思想內容。并把握本詩的感情基
調。
明確:本詩抒發(fā)了詩人明珠暗投的憤懣之情。
2..作者是如何表現(xiàn)這種愁思與憤懣的?
①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說明了什么道理?
明確:運用了比興的表現(xiàn)手法。說明了像水是按照高低不同的地勢流
向各方一樣,人的遭際也是被家庭門第的凹凸貴賤確定的。
②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結合全詩看,作者對此有怎樣的看
法?
明確:“命”指門第確定人生,有什么樣的門第就有什么樣的遭遇。作
者認為特別不公允,但沒法變更,只能發(fā)誕生氣的控訴。
③第五、六句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形象?
明確:以特別精練的筆法,生動形象地刻畫出詩人悲愴難抑的情態(tài)。(提
示:酌酒原為排遣愁緒,然而滿懷郁結的悲愁豈是區(qū)區(qū)杯酒能驅散的?“抽
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平添的幾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
瀾,詩人趁著酒意擊節(jié)高歌,唱起了悲愴的《行路難》,將一腔悲憤傾瀉出
來。長歌當哭,這是何等悲烈景況。讀者從這舉杯驅愁卻大放悲聲的情節(jié)
中,亦可想見其悲其愁的沉郁了。
④第七、八句寫出了什么感情?
明確:第七句是對前面幾句的總結,詩人對那驅不散的愁苦,實系于
對世事的感慨,心并非無知無覺的木石,理的勸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
心如槁木,用反問的句式,沖決了自我抑制的堤防,使全詩的情感到達了
高潮。表達了詩人的抗爭。第八句表達的是作者心中的無奈,“豈無敢”越
是激揚,“不敢言”的苦痛就越是深沉。兩句構成了一種顯明的比照,將詩
人忍辱負重、沖突苦痛的精神狀況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3.背誦并默寫本詩。
五.作業(yè):背誦李白的《行路難》
《蜀相》
教學目的:
1、駕馭詩歌誦讀的根本方法。
2、理解詩歌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
3、多誦讀,多推敲,理解詩中的言外之意。
4、理解常見的藝術手法并運用其解讀古代詩歌、體會意境。
5、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
意蘊。
6、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劇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教學重點:
1、理解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駕馭古詩
的誦讀。
2、把握詩歌的景與情,感受品嘗詩歌的意境。
教學方法
1、反復吟誦,細細品嘗詩歌蘊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詩歌的聲韻美。
2、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采納講析和討論相結合的方法。
3、點撥法。對于詩歌,點撥最能表達意境的語句或詩歌的特點。
教學設想:三聽三讀,層層深化地把握誦讀;讀中有品,以品帶讀,
品讀結合。
課時支配: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1、聊聊流行歌曲,帶出唐朝樂隊,說《夢回唐朝》,介紹大唐盛世和
寫作背景,明確教學任務。
同學們知道教師剛剛給大家放歌曲的緣由嗎?(緩解驚慌心情)想讓
大家知道我也曾和你們一樣的年輕,不過如今老了;我也很寵愛流行音樂
不過教師比擬寵愛那些有確定文化底蘊的。所以教師很寵愛唐朝樂隊的歌。
唐朝樂隊是中國當代最著名的搖滾樂隊。教師最寵愛他們的成名曲《夢回
唐朝》。寵愛這首歌,不僅僅是因為它好聽,更重要的是這首歌總能將我?guī)?/p>
回大唐盛世。
大唐盛世是中國歷史上最旺盛的時期。這時國家統(tǒng)一,經(jīng)濟旺盛,政
治開通,文化興旺,對外溝通頻繁,社會充溢自信,民族的自信念、驕傲
感,以與氣度都到達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無不呈現(xiàn)出
活潑的狀態(tài)。其國力之強盛,氣象之恢宏,確是令人嘆為觀止,她不但在
中國歷史上是一個亮點,放到世界歷史上也是值得我們傲慢的一片輝煌。
然而,缺憾的是,大唐盛世只維持了短短的五十年。在安史之亂爆發(fā)后,
大唐盛世便像紐約的世貿大樓一樣轟然倒塌了,而且,從今就走上了日益
衰落的不歸路。因此生活在那時的人們就仿佛一下子從天堂掉到了地獄一
般,他們的感受是可想而知,尤其是那些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人,
他們的感受就更劇烈了。今日我們要學習的古詩《蜀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個人租給賓館合同范本
- 2024年甘肅禹力水電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招聘考試真題
- 2025年度吊車安全操作培訓與認證服務協(xié)議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綠化帶養(yǎng)護維修服務合同
- 公寓建設經(jīng)營合作合同范本
- 2024年鄂爾多斯市民族事務委員會所屬事業(yè)單位引進考試真題
- 2025年度體育競技俱樂部冠名權贊助合同
- 2024年北京市石景山醫(yī)院招聘兒科醫(yī)生考試真題
- 2025年雙面凸云子圍棋行業(yè)深度研究分析報告
- 貨物學 課件1.2貨物的特性
- 《略陽名勝古跡》課件
-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2024版研究生教材課件全集2章
- 2024年公路水運工程施工企業(yè)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chǎn)管理人員安全生產(chǎn)考核試題庫(含答案)
- 2025年軍隊文職考試《公共科目》試題與參考答案
- 輔導員入職培訓課件
- 新《安全生產(chǎn)法》安全培訓
- 專題61 帶電粒子在疊加場中的運動-2025版高三物理一輪復習多維度導學與分層專練
- 《房地產(chǎn)企業(yè)財務風險管理研究-以碧桂園為例(數(shù)據(jù)圖表論文)》11000字
- 婦產(chǎn)科課件-早產(chǎn)臨床防治指南(2024)解讀
- 2024基層醫(yī)療機構咳喘規(guī)范化診療能力提升示范項目評估標準(全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