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自然保護地綜合管理解決方案_第1頁
海康-自然保護地綜合管理解決方案_第2頁
???自然保護地綜合管理解決方案_第3頁
???自然保護地綜合管理解決方案_第4頁
???自然保護地綜合管理解決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自然保護地綜合管理系統解決方案

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自然保護地綜合管理系統解決方案

目錄

第?章背景及需求.................................................1

1.1應用背景.................................................1

1.2業(yè)務現狀.................................................2

1.2.1發(fā)展現狀..........................................2

1.2.2當前問題..........................................3

1.3需求分析.................................................6

1.3.1業(yè)務需求..........................................6

1.3.2系統需求..........................................8

1.4總體目標.................................................9

第一章系統總體思路..............................................10

2.1設計原則.................................................10

2.2設計依據................................................10

2.3設計思路................................................12

第二章系統總體設計..............................................13

3.1總體架構.................................................13

3.1.1業(yè)務架構.........................................13

3.1.2系統拓撲.........................................13

3.1.3系統組成.........................................14

3.1.4數據架構.........................................15

3.1.5系統部署.........................................16

3.2系統功能................................................17

3.3系統特點................................................18

331智能化的自然生態(tài)保護..............................18

332一體化的科學研究監(jiān)測..............................18

333創(chuàng)新式的自然宣傳教育..............................18

3.3.4綜合性的業(yè)務場景指揮..............................18

第四章基礎設施建設..............................................19

第i頁杭州??低晹底旨夹g股份有限公司

自然保護地綜合管理系統解決方案

4.1網絡傳輸系統.............................................19

4.1.1組網方案.........................................19

4.1.2建設要求.........................................22

4.2風光互補供電系統........................................22

4.2.1系統組成.........................................23

422市電配置說明......................................25

423防雷接地系統......................................26

第/i.章生態(tài)保護系統..............................................27

5.1人為活動管理............................................27

5.1.1卡口監(jiān)測子系統...................................27

5.1.2周界防范子系統...................................29

5.1.3無人機巡護子系統.................................33

5.1.4視頻看守子系統...................................43

5.2環(huán)境違法行為預警........................................49

521違建違采監(jiān)測子系統................................49

522水面漂浮物監(jiān)測子系統..............................53

5.3森林防火監(jiān)測預警........................................56

5.3.1系統概述.........................................56

532系統架構..........................................57

5.3.3系統功能.........................................57

5.4現場執(zhí)法取證............................................71

5.4.1單兵執(zhí)法子系統...................................71

542車載取證子系統....................................74

543臨時布控子系統....................................78

第六章科研監(jiān)測系統..............................................81

6.1生物多樣性監(jiān)測..........................................81

6.1.1野保相機監(jiān)測子系統...............................81

6.1.2動物智能監(jiān)測子系統...............................86

第ii頁杭州??低晹底旨夹g股份有限公司

自然保護地綜合管理系統解決方案

6.2生態(tài)因子監(jiān)測.............................................94

6.2.1水文因子監(jiān)測子系統...............................94

第七章科普宣教系統..............................................96

7.13D全息展示子系統.......................................96

7.1.1系統概述.........................................96

7.1.2系統架構.........................................96

7.1.3系統特點.........................................97

7.1.4系統組成.........................................98

7.25D沉浸式體驗子系統....................................101

7.2.1系統概述........................................101

7.2.2系統架構........................................102

7.2.3系統功能........................................102

7.2.4系統特點........................................103

7.3VR一體機子系統........................................103

7.3.1系統概述.........................................103

7.3.2系統架構........................................104

7.3.3系統特色........................................104

7.4LED信息發(fā)布子系統.....................................105

7.4.1系統概述........................................105

7.4.2系統架構........................................106

743系統功能.........................................107

第八章綜合指揮中心.............................................109

8.1系統概述................................................109

8.2系統架構...............................................109

8.3系統組成...............................................110

8.3.1AR全景指揮子系統...............................110

8.3.2視頻會議子系統..................................111

833解碼拼控子系統...................................119

第iii頁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自然保護地綜合管理系統解決方案

834大屏顯示子系統127

第iv頁杭州??低晹底旨夹g股份有限公司

自然保護地綜合管理系統解決方案

第一章背景及需求

1.1應用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建設生態(tài)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xù)發(fā)

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這就需要我

們緊緊圍繞保障國家生態(tài)安全的根本目標,優(yōu)先保護自然生態(tài)空間,實施生物

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建立監(jiān)管預警體系,加大生態(tài)文明示范建設力度,推動

提升生態(tài)系統穩(wěn)定性和生態(tài)服務功能,筑牢生態(tài)安全屏障,不斷提高生態(tài)監(jiān)管系

統化、科學化、法治化、精細化和信息化水平。

按照《全國生態(tài)保護十三五規(guī)劃》要求,建立全面、嚴格、及時、有效的監(jiān)

管體系,是加強生態(tài)保護統一監(jiān)管的重要基礎。建設“天地一體化”的監(jiān)測體系和

綜合監(jiān)管平臺,及時發(fā)現和查處生態(tài)破壞行為,由被動核查變?yōu)橹鲃影l(fā)現,提高

生態(tài)保護的精細化和信息化水平。建立生態(tài)保護綜合監(jiān)控平臺,對生態(tài)保護紅線、

自然保護區(qū)、重點生態(tài)功能區(qū)、生物多樣性保護優(yōu)先區(qū)域等的開發(fā)建設活動實施

常態(tài)化和業(yè)務化監(jiān)控。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huán)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qū)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等法律法規(guī)要求,

嚴肅查處自然保護區(qū)各類違法違規(guī)活動,加強自然保護區(qū)的建設和管理,保護自

然環(huán)境和自然資源,嚴禁亂砍伐、放牧、狩獵、捕撈、采藥、開墾、燒荒、開礦、

采石、挖沙等違法活動。

2019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建立以國家公園

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指出: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

護地體系,是貫徹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的重大舉措,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改

革任務。自然保護地是生態(tài)建設的核心載體、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美麗中國的

重要象征,在維護國家生態(tài)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

第1頁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自然保護地綜合管理系統解決方案

1.2業(yè)務現狀

1.2.1發(fā)展現狀

自然保護地是由各級政府依法劃定或確認,對重要的自然生態(tài)系統、自然遺

跡、自然景觀及其所承載的自然資源、生態(tài)功能和文化價值實施長期保護的陸域

或海域。

建立自然保護地的目的是守護自然生態(tài),保育自然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與

地質地貌景觀多樣性,維護自然生態(tài)系統健康穩(wěn)定,提高生態(tài)系統服務功能;服

務社會,為人民提供優(yōu)質生態(tài)產品,為全社會提供科研、教育、體驗、游憩等公

共服務;維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并永續(xù)發(fā)展。

目前我國已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1.18萬處,占國土陸域面積的18%,

領海面積的4.6%,其中國家公園體制試點10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474處、國

家級風景名勝區(qū)244處。我國擁有世界自然遺產14項、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

4項、世界地質公園39處,數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按照自然生態(tài)系統原真性、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guī)律,依據管理目標與

效能并借鑒國際經驗,目前自然保護地按生態(tài)價值和保護強度高低依次分為3類:

(1)國家公園

國家公園是指以保護具有國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態(tài)系統為主要目的,實現自然

資源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陸域或海域,是我國自然生態(tài)系統中最重要、自

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部分,保護范圍大,生態(tài)

過程完整,具有全球價值、國家象征,國民認同度高。目前已開展三江源、大熊

貓、東北虎豹、祁連山、海南熱帶雨林等10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2)自然保護區(qū)

自然保護區(qū)是指保護典型的自然生態(tài)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的天然集

中分布區(qū)、有特殊意義的自然遺跡的區(qū)域。具有較大面積,確保主要保護對象安

全,維持和恢復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及賴以生存的棲息環(huán)境。自然保護

區(qū)分布有3500萬公頃的天然林,2000萬公頃的天然濕地,保護著90.5%的陸生

生態(tài)系統類型、85%的野生動植物種類、65%的高等植物群落。我國第一個國家

級自然保護區(qū)一一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建于1956年。

第2頁杭州??低晹底旨夹g股份有限公司

自然保護地綜合管理系統解決方案

(3)自然公園

自然公園是指保護重要的自然生態(tài)系統,自然遺跡和自然景觀,具有生態(tài),

觀賞、文化和科學價值,可持續(xù)利用的區(qū)域。確保森林、海洋、濕地、水域、冰

川、草原、生物等珍貴自然資源,以及所承載的景觀、地質地貌和文化多樣性得

到有效保護,包括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海洋公園、濕地公園等各類自然公園。

目前我國己建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244處、國家級森林公園897處、國家級地質

公園270處、國家級海洋公園48處、國家級濕地公園898處。

122當前問題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自然保護地的管理也遭遇了越來越多的問題,面

臨著生態(tài)環(huán)境逐步惡化的趨勢,人與自然的矛盾愈發(fā)凸顯。

自然生態(tài)遭到破壞,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

我國是瀕危動物存在數量大國。其中,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的有257種,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的原產于中國的瀕危

動物有120多種,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鳥類、兩棲爬行類和魚類有400

種。這些寶貴的自然資源,大都分布在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中,正在面臨著生態(tài)

威脅。

(1)人為活動直接威脅生物多樣性

人為活動包括狩獵、砍伐、放牧、捕撈、采藥、燒荒等,直接威脅野生動植

物物種安全?!兑吧鷦游锉Wo法》明確規(guī)定:禁止在相關自然保護區(qū)域、禁獵(漁)

區(qū)、禁獵(漁)期獵捕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禁止未按照特許獵捕證規(guī)定獵捕、

殺害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禁止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獵捕國家重點保護野生

動物。

人為活動,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當地居民。由于自然保護地一般地處偏遠,很

多地區(qū)經濟并發(fā)不發(fā)達,當地居民會出于改善生活(食用)、出售換錢、娛樂、

藥用、保護家禽家畜以及農作物、或者是依照民族傳統,進行狩獵、捕撈、采藥

等人為活動。人為活動是人類謀求自身發(fā)展與生態(tài)保護的矛盾體現。

(2)環(huán)境違法行為,破壞了野生動植物棲息地

環(huán)境違法行為,包括了違建、采礦、水污染、水面垃圾等內容。按照《自然

第3頁杭州??低晹底旨夹g股份有限公司

自然保護地綜合管理系統解決方案

保護區(qū)條例》規(guī)定:核心區(qū)、緩沖區(qū),不得建設任何生產設施;實驗區(qū),不得建

設污染環(huán)境.破壞資源或者景觀的生產設施;外圍地帶,建設項目不得損害自然

保護區(qū)內的環(huán)境質量?!兑吧鷦游锉Wo法》也規(guī)定:禁止在相關自然保護區(qū)域建

設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不得建設的項目O

環(huán)境違法行為,能夠改變自然保護地的原生地形地貌與自然環(huán)境,加劇野生

動植物棲息地的喪失,影響野生動物的生存繁衍,破壞整條食物鏈和整個生態(tài)系

統。

(3)森林火災極大危害生物多樣性

森林遭受火災后,會破壞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有時甚至直接燒死、燒

傷野生動物。由于火災等原因而造成的森林破壞,我國大量野生動植物種類已經

滅絕或處于瀕危。森林防火,不僅是保護森林本身,同時也保護了野生動植物,

進而保護了生物多樣性。

森林多分布在山區(qū),山高坡陡,一旦遭受火災,林地土壤侵蝕、流失要比平

原嚴重很多。大量的泥沙會被帶到下游的河流或湖泊之中,引起河流淤積,并導

致河水中養(yǎng)分的變化,使水質顯著下降。水質變化會嚴重影響魚類等水生生物的

生存。顆粒細小的泥沙會使魚卵窒息,抑制魚苗發(fā)育;河水流量的增加,加之泥

沙混濁,會使魚卵遭到破壞。此外,火燒后的黑色物質(灰分等)大量吸收太陽

能,使得下游河流水溫升高,導致魚類容易染病。特別是喜歡在冷水中生存的魚

類,火燒后常常大量死亡。

1.222生物監(jiān)測手段單一,業(yè)務缺乏智能應用

生物多樣性監(jiān)測是資源管理的基木步驟,也是自然保護地開展保護管理工作

的基礎,獲取的信息不僅能夠反映該地區(qū)生物多樣性的動態(tài)變化情況,有助于珍

稀瀕危物種的保護與評估管理,而且能夠為種群現狀評估、區(qū)域規(guī)劃以及生物多

樣性保護等宏觀決策提供基礎資料。

長期以來,我國在野生動物資源的調查上主要采用基于痕跡識別及標本采集

的調查方法,根據調查中所見實體、足跡、糞便和采食痕跡等來確定調查對象,

然而野生環(huán)境往往較為復雜,野生動物往往活動隱秘,活動空間也多種多樣,實

際野外工作中很難見到實體,并且樣線法要求調查人員具有較好的辨識動物痕跡

的能力,另外野生動物的夜行性也給傳統方法增加了困難,因此該方法在實際野

第4頁杭州??低晹底旨夹g股份有限公司

自然保護地綜合管理系統解決方案

外調查工作中具有一定的難度。

目前主流的被動式紅外相機,主要通過紅外感應器來工作,當有動物經過相

機的視角范圍時.,感應器能主動根據區(qū)域內的溫度變化產生脈沖信號,觸發(fā)相機

工作。但是被動式紅外相機往往不具備照片實時回傳的能力,而且只針對15米

范圍內的小場景監(jiān)測,無法覆蓋大場景、廣視野的需求。

同時,目前的監(jiān)測手段,無法滿足夜間移動監(jiān)測、水下監(jiān)測等多場景需求,

并且不具備智能化的監(jiān)測能力,無法進行自動識別、分類、扒拍等動作,需要依

靠人工進行照片篩選與鑒定,極大地加重了科研人員的工作負擔。

生態(tài)保護意識淡薄,科普宣教有待創(chuàng)新

現階段我國缺乏先進、規(guī)范的生態(tài)保護教育,造成公眾生態(tài)保護意識較為淡

薄。掌握一定的生態(tài)保護知識,是公民進行生態(tài)保護實踐的基礎和前提。但是,

目前我國公民對環(huán)境知識、環(huán)境保護等相關知識卻普遍缺乏,整體水平較低,已

有的對生態(tài)知識的掌握,也僅僅停留在淺層次的階段。

參與生態(tài)保護的主體就是廣大公民,但目前公眾對生態(tài)保護的參與力度還不

夠,并不能做到積極自覺地參加生態(tài)保護活動;在面對環(huán)境破壞的事情時,大多

數人對自身沒有直接關系的環(huán)境問題采取消極態(tài)度,公眾參與環(huán)境保護的程度很

低。一旦這些生態(tài)問題破壞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這時人們才會采取行動。在面對

他人的生態(tài)破壞行為時,亦不能積極有效地制止。

自然保護地是我國自然教育、生態(tài)意識培養(yǎng)的重點場所,目前主要利用圖片、

文字、模型、多媒體等方式,在宣教中心進行宣傳教育。但是總體而言,缺乏多

樣化的本地宣教能力,方式也較為老舊,缺乏科技應用,不能給訪客帶來高質量

的創(chuàng)新宣教體驗。

1.224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綜合指揮需要加強

自然保護地一般地處偏遠,地貌多樣,環(huán)境復雜。絕大部分自然保護區(qū)域,

沒有電力與網絡的覆蓋,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薄弱,更多得依賴于保護站巡護員的

走訪排摸。保護地整體的信息化建設水平一般,缺乏可靠的存儲系統。信息化管

理技術較為落后,缺乏可視化的綜合指揮能力,也無法滿足多樣化的管理場景與

需求。

第5頁杭州??低晹底旨夹g股份有限公司

自然保護地綜合管理系統解決方案

1.3需求分析

1.3.1業(yè)務需求

保護物種、生態(tài)系統、自然資源與自然環(huán)境

自然保護地建設的首要需求是切實保護好目標對象。保護的目標對象依據保

護地的類型不同而異,一般有物種、生物群落、生態(tài)系統、自然資源和地質遺跡

等。應當采取切實措施,利用先進技術,制定嚴格管理措施,減少自然環(huán)境變化

和人為活動對保護對象的擾動和破壞,使其處在自然進化過程之中。只有這樣,

才能使自然保護地成為拯救和保護珍稀瀕危物種的有效途徑,成為自然地理過程

演進中的參照系,成為自然科學進行科研和教學基地,成為向公眾進行環(huán)境教育

的場所,成為自然界自然價值的承載體。保護任務完成的好壞,在自然保護地管

理建設中具有核心地位。

深化科研監(jiān)測工作

自然保護地管理水平的高低,依賴于對其保護對象的科學認知程度。因此,

深化科研監(jiān)測工作是自然保護地管理建設的另一個重要需求C通過深化科研監(jiān)測

工作,可以回答以下和保護工作有關的問題:對于瀕危物種,采取什么樣的保護

措施、繁育技術、多大的棲息地以及何種生境保育技術是最有效的?生態(tài)系統結

構和功能的影響因素是什么,對于生態(tài)系統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有何影響?自然環(huán)境變

化和人為活動影響生態(tài)系統狀態(tài)的閾值是多少?對于保護地中的經營性活動,環(huán)

境容量有多大?什么樣的開發(fā)活動造成的負面效應最???

在自然保護地開展的科研監(jiān)測,包括一般性研究、專項研究和長期生態(tài)與環(huán)

境監(jiān)測三種。一般性研究是指獲取建立和管理自然保護地的科學數據和資料,主

要是對自然保護地自然環(huán)境條件和自然資源本底的普查,包括對地質地貌、氣候、

水文、土壤、植物和動物等環(huán)境要素數量、空間分布和時間變化的分析等;專項

性的科研工作是指對自然保護地某一特定科學議題的研究,如生物地球化學循環(huán)

過程、氣候變化對于保護地物種和生態(tài)系統的影響、保護地物種和生態(tài)系統系統

脆弱性和敏感性研究等;在自然保護地內進行長期定位觀測與監(jiān)測研究,已成為

許多自然保護地的常規(guī)科研工作。自然環(huán)境按照自身的進程在發(fā)生著變化,同時

疊加了人類的擾動,只有利用前沿技術,對其長期觀測與監(jiān)測,進行對比分析,

第6頁杭州??低晹底旨夹g股份有限公司

自然保護地綜合管理系統解決方案

才能掌握保護對象的變化規(guī)律。

落實自然保護教育與宣傳

落實自然保護教育與宣傳工作是自然保護地的一項重要業(yè)務需求。自然保護

教育與宣傳是以人地關系為核心,以解決生態(tài)與環(huán)境問題和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為目

的,以提高公眾生態(tài)保護意識和普及自然保護知識與技能為任務而開展的一種社

會實踐活動過程。

自然保護地開展自然保護教育與宣傳具有特殊優(yōu)勢。首先,保護地具有優(yōu)美

的自然環(huán)境和景觀,與非保護地形成較為鮮明的對比,有利于被教育者接受自然

環(huán)境變化的事實;其次,一些保護地保護對象為珍稀瀕危物種,有利于激發(fā)出被

教育者強烈的自然保護危機意識和緊迫感;最后,自然保護地的古老種類、地質

構造和化石遺跡等,能夠給被教育者提供自然界變化歷程的真實寫照,使其獲得

自然保護的知識。

教育與宣傳的對象包括巨然保護地的社會大眾、當地居民和管理員工。對廣

大公眾的宣傳教育工作包括普及自然保護知識,培養(yǎng)熱愛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

的道德情操,提升公眾的生態(tài)保護意識等;對于當地居民的宣傳教育工作應當建

立在照顧其切身利益的基礎上,通過簡明、生動、靈活多樣的方式使其逐步懂得

建設自然保護地的意義以及保護自然給他們帶來的好處,進而使其主動參與到保

護工作中來;對于保護地員工的宣傳教育工作主要包括對國家有關政策、法令、

條例及自然保護地有關規(guī)章制度的宣傳和各種科普知識的宣傳。

完善技術支撐體系,提高綜合指揮能力

完善技術支撐體系,是自然保護地業(yè)務高質量開展的客觀需要,也是基礎、

必要的業(yè)務需求。技術支撐體系不僅包含電力系統建設,也包含信息化基礎設施,

如網絡系統、存儲系統等。完善的技術支撐體系,有助于自然保護地開展生態(tài)保

護、科研監(jiān)測、科普宣教等管理業(yè)務,打通各個業(yè)務系統的“信息孤島”,復用

各類建設資源,從而提高自然保護地的綜合指揮水平,實現業(yè)務信息化、可視化、

智能化。

第7頁杭州??低晹底旨夹g股份有限公司

自然保護地綜合管理系統解決方案

1.3.2系統需求

自然生態(tài)智能保護

面對嚴峻的生態(tài)惡化情況,自然保護地管理單位需要對自然生態(tài)進行智能化、

精準化的保護,包括進行人為活動管理、環(huán)境違法行為預警、森林火災智能預警

以及現場執(zhí)法等。

人為活動管理需要基于“立體化”的防護體系,從卡口監(jiān)測、周界檢測、無

人機巡護、固定區(qū)域看守等多種方式,針對人類的狩獵、砍伐、放牧、捕撈、采

藥、燒荒等違法行為,事前預警、事中遏止、事后溯源。

環(huán)境違法行為預警需要基于AI智能算法,對違建、采礦、水污染、水面垃

圾等情況進行智能識別、精準定位,防止環(huán)境違法行為破壞野生動植物棲息地,

有助于管理人員快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

森林火災智能預警需要依靠雙光譜深度學習算法,一方面通過熱成像快速鎖

定火點,另一方面通過AI算法對煙霧進行二次判斷、快速復核,有效保障森林

火災發(fā)現的及時性、準確性,確保森林火災不對生態(tài)系統造成嚴重危害。

現場執(zhí)法需要依靠單兵執(zhí)法、車載取證、臨時布控等現場執(zhí)法取證系統,進

行便捷的現場視頻圖像采集、人臉車輛布控、指揮中心聯動等活動,運用智能化、

信息化、體系化手段,支撐執(zhí)法行動順利開展。

1.322生態(tài)要素全面感知

為了滿足科研活動對于生態(tài)要素的數據需求,自然保護地需要建立“天空地”

一體化生態(tài)監(jiān)測系統,對生物多樣性、生態(tài)因子等生態(tài)要素進行全面感知、智能

監(jiān)測、數據分析。一方面,通過野保相機、高清云臺、手持熱像儀、水下攝像機、

無人機、遙感衛(wèi)星等前端設備,滿足多樣化場景的監(jiān)測需求;另一方面,通過AI

算法加持,智能識別野生動物,包括大中型的哺乳動物、鳥類等,做到監(jiān)測的精

準化、智能化。同時,系統能夠對野保相機進行在線管理,動態(tài)實時地監(jiān)測野生

動物,對野保相機進行遠程喚醒,對野生動物進行精準定位c

宣教服務科技創(chuàng)新

自然保護地需要利用高衿技手段,創(chuàng)新性地開展本地化的科普宣教服務,提

高公眾生態(tài)保護意識,普及自然保護知識與技能。自然保護地宣教服務的主要開

第8頁杭州??低晹底旨夹g股份有限公司

自然保護地綜合管理系統解決方案

展場所為宣教中心、訪客接待中心與生態(tài)旅游區(qū)等區(qū)域。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戶

外信息發(fā)布屏,進行生態(tài)保護知識,自然保護政策法規(guī)、自然保護地動植物介紹

等內容的宣傳教育;同時,可以利用3D全息顯示、5D沉浸式體驗、VR一體機

等科技手段,結合自然保護相關知識,讓訪客感受科技與自然結合的魅力。虛擬

與現實的交互體驗,有助于提升訪客的生態(tài)保護意識。

業(yè)務場景綜合指揮

自然保護地面臨著復雜的業(yè)務管理需求,因此需要整合多系統、多平臺,進

行綜合管理、統一指揮、協同調度。自然保護地管理單位,可以通過AR全景指

揮系統,對保護地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預警研判、全景分析;通過解碼拼接、大屏顯

示、視頻會議等系統,開展應急指揮、政策宣貫、視頻看守等相關工作。

1.4總體目標

為滿足自然保護地管理單位的相關業(yè)務需求,按照模塊化、框架化、集群化、

服務化的設計理念,建設自然保護地綜合管理系統。

系統利用風光互補、無線網橋等環(huán)保便捷的技術手段,進行電力供應、網絡

傳輸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較低成本的前端接入層的電力、網絡覆蓋。同時,為

了夯實IT基礎設施建設,系統從計算、存儲、網絡等方面夯實技術底座,滿足

資源復用與技術支撐的需求。

系統結合多樣化的監(jiān)測場景,綜合利用視頻監(jiān)控、無人機、紅外熱像儀、野

保相機、卡口等前端設備,以極高的環(huán)境適應性,充分滿足業(yè)務開展的需求。

系統利用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完善技術支撐能力,從基礎服

務、智能分析、數據服務、能力開發(fā)等四個維度,整合平臺能力,為業(yè)務應用提

供能力支撐。

基于自然保護地業(yè)務開展的需要,系統從生態(tài)保護、科研監(jiān)測、科普宣教、

綜合指揮等四個方面,建設彈性化、可伸縮的業(yè)務應用體系,為各級職能部門、

各類工作人員、各項工作內容,提供數字化應用服務。

第9頁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自然保護地綜合管理系統解決方案

第二章系統總體思路

2.1設計原則

本方案的設計以“先進性、可靠性、實用性、標準性、經濟性、擴展性、安

全性”為基本原則,具體如下:

先進性:采用成熟、主流的設備構建系統,系統建設充分利用當前最新的視

音頻、數據、網絡等技術,充分兼顧需求和技術的不斷變化,建設業(yè)內領先的自

然保護地綜合管理系統。

可靠性:系統硬件采用專業(yè)設備,對關鍵設備采取冗余備份措施,軟件采用

模塊化、分層隔離的設計思想,確保整個系統長期穩(wěn)定運行C

實用性:系統的設計突出應用,以自然保護地的現實需求為導向,以有效應

用為核心,以技術建設與工作機制的同步協調為保障,確保系統能有效服務于用

戶的工作需要。

標準性:系統設備選型符合國內外相關標準,保證設備應用的兼容性,采用

標準接口,實現信息資源共享。

經濟性:系統整體配置性能高,價格合理,建設成本和投入較低,同時方案

考慮原有系統的利舊。

擴展性:系統采用業(yè)界主流的硬件設備,提供標準的協議,具有良好的兼容

性和通用的軟硬件接口,可以全面兼容主流廠商的設備,并能為其他系統提供接

口。系統支持能力的對外輸出。

安全性:綜合考慮設備安全、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采取可靠手段杜絕對系

統的非法訪問、入侵或攻擊行為。數據采取前端分布存儲、監(jiān)控中心集中存儲管

理相結合的方式,對數據的訪問采用嚴格的用戶權限控制,并做好異??焖賾?/p>

響應和日志記錄。

2.2設計依據

本方案嚴格遵循國家相關政策法規(guī)、相關指導文件和規(guī)范性文件,包括但不

限于如下內容:

(1)《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1984年發(fā)布,1998年、2009年修訂)

第io頁杭州??低晹底旨夹g股份有限公司

自然保護地綜合管理系統解決方案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1991年發(fā)布,2010年修訂)

(3)《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1989年發(fā)布,2018年修訂)

(4)《中華人民共和國環(huán)境保護法》(1989年發(fā)布,2014修訂)

(5)《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qū)條例》(1994年發(fā)布,2011年、2017年修

訂)

(6)《中華人民共和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1992年發(fā)布,2011年、

2016年修訂)

(7)《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1997年發(fā)右)

(8)《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2000年發(fā)布,2011年、2016年修

訂)

(9)《中華人民共和國環(huán)境影響評價法》(2002年發(fā)布,2016年修訂)

(10)《全國主體功能區(qū)規(guī)劃》(2011年)

(11)《全國生態(tài)功能區(qū)劃》(2008年)

(12)《全國林業(yè)自然保護區(qū)發(fā)展規(guī)劃(2006-2030年)》

(13)《全國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qū)建設工程總體規(guī)劃》(2011年)

(14)《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規(guī)劃綱要(2013-2020年)》

(15)《全國林業(yè)十三五規(guī)劃》(2016年)

(16)《全國生態(tài)保護十三五綱要》(2016年)

(17)《自然保護區(qū)總體規(guī)劃技術規(guī)程》(GB/T20399-2006)

(18)《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21010-2017)

(19)《自然保護區(qū)功能區(qū)劃技術規(guī)程》(LY/T1764-2008)

(20)《自然保護區(qū)自然生態(tài)質量評價技術規(guī)程》(LY/T1813-2009)

(21)《自然保護區(qū)設施標識規(guī)范》(LY/T1953-2011)

(22)《自然保護區(qū)生態(tài)旅游規(guī)劃技術規(guī)程》(GB/T20416-2006)

(23)《自然保護區(qū)生態(tài)旅游評價指標》(LY/T1863-2009)

(24)《自然保護區(qū)工程項目建設標準(試行)》(2002年)

(25)《自然保護區(qū)生態(tài)旅游管理評價技術規(guī)范》(LY/T2089-2013)

(26)《自然保護區(qū)工程設計技術規(guī)范》(LY/T512&04)

(27)《森林防火瞭望臺瞭望觀測技術規(guī)程》(LY/T1765-2008)

第11頁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自然保護地綜合管理系統解決方案

(28)《森林防火視頻監(jiān)控系統規(guī)范》(LY/T2581-2016)

(29)《造林技術規(guī)程》(GB/T15776.2016)

2.3設計思路

自然保護地是由自然環(huán)境系統和社會經濟系統構成的復雜系統。自然環(huán)境系

統包括所保護的目標對象及其自然環(huán)境要素,而社會經濟系統則是由保護地管理

機構、地方政府、當地居民等成分構成。社會經濟系統和自然環(huán)境系統之間存在

著密切的相互作用和反饋,使得保護對象及自然環(huán)境系統不同程度地受到人為活

動的影響,例如修建道路和居民點、林木砍伐和草地開墾等。自然環(huán)境系統和社

會經濟系統的特性及其相互作用,使得自然保護地綜合管理呈現高度的復雜性。

為促進自然保護地的有效管理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方案結合自然保護地現狀問題、

建設目標和實際需求,通過建設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的綜合管理系統,集生

態(tài)保護、科研監(jiān)測、科普宣教、綜合指揮等為一體,達到守護自然生態(tài)、服務社

會、維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并永續(xù)發(fā)展的最終目標。

第12頁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自然保護地綜合管理系統解決方案

第三章系統總體設計

3.1總體架構

3.1.1業(yè)務架構

自然保護地綜合管理業(yè)務,主要面向自然保護地相關管理單位,如下圖所示,

涉及生態(tài)保護、科研監(jiān)測、科普宣教、綜合指揮等四大業(yè)務域。

自然保護地綜合管理

生態(tài)保護科研監(jiān)溺科普宣教綜合指揮

1,人為活動管理1.衛(wèi)星我像要測1,宣教中心愛談1,俄全呆指揮

2,礦產密源管現2,氣象大氣盥測2,宣教火屏管理2,視皴會衩

3,水費濠管堡3,水文水質黃測3,門戶網站3.指揮中心建諛

4,森林Sr火4,生仲多樣性重測4,官方搬信4,緣合安陸管理

5,四噂5,要測設備管理5,宣教APP5,生態(tài)旅善管建

6、巡護管理6、本顏源管理6,宣教中心6、保護地一張圖

7.病蟲害管理7,負氧高子監(jiān)測7,宣信片7、個懦體凝合遺訊

8.古樹名木管理8.動物聲聲監(jiān)測S.實體、電子沙隹8.社區(qū)蓿息管理

9,功能區(qū)劃管理9,獸類頊置鼠標9,二三斂標本恰9.精準扶貧管理

10,鳥類遷徙筮測10,生態(tài)補償管理

自有方案已支挎生態(tài)方案巳支持方或前就愛中方案未支持

圖1業(yè)務架構

生態(tài)保護業(yè)務,主要任務是保護物種、生態(tài)系統、自然資源與自然環(huán)境,涉

及人為活動管理、環(huán)境違法行為預警、森林防火預警、現場執(zhí)法等相關內容。

科研監(jiān)測業(yè)務,主要任務是開展科研監(jiān)測工作,涉及野保相機管理、生物多

樣性監(jiān)測、生態(tài)因子監(jiān)測、本底資源管理等相關內容。

科普宣教業(yè)務,主要任務是開展自然保護教育與宣傳,涉及宣教中心建設、

宣教大屏管理等相關內容。

綜合指揮業(yè)務,主要任務是完善技術支撐體系,提高綜合指揮能力,涉及AR

全景指揮、視頻會議、指揮中心建設等相關內容。

3.1.2系統拓撲

自然保護地綜合管理系統秉承模塊化、框架化、集群化、服務化的設計理念,

第13頁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自然保護地綜合管理系統解決方案

綜合利用智能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集群管理、電子地圖等先進技術進行

系統構建。如下圖所示,系統嚴格按照標準規(guī)范體系和安全保障體系相關要求,

主要包括:物聯感知層、基礎設施層、平臺能力層和應用服務層等。

各級職能部門各級工作人員其他政府部門公眾用戶

統一門戶

'—生態(tài)佟護]■號磐寧二'科普宣敕、綜合指揮

?^TTt:■^E3ZnZES3B

空二E若砸叼1

onnsnu^B

____________yX__________z

能力開放服務全

規(guī)

基礎服務能力AI邕理能力______:庫管理能力保

,;無'工油J七二:回迫,宣:mctnng障

心匯尚力GHZ3體

匕31三匚,?|叫“wa

物聯望視頻I無人機I遙感衛(wèi)星I移動終端I熱成像

感知層森林、草原、野生動物、生態(tài)因子、人類活動

圖2系統拓撲

3.1.3系統組成

(1)物聯感知層

物聯感知層主要通過視頻監(jiān)控、無人機、移動終端、遙感衛(wèi)星、各類傳感器

等前端物聯設備,全面監(jiān)測水、氣、土等生態(tài)因子,森林、草原、野生動物等各

類自然資源,以及各種人為活動,獲取實時、準確、持續(xù)、全面的數據。

(2)基礎設施層

基礎設施層主要提供軟件與硬件的基礎支撐能力。硬件方面,通過整合CPU

服務器、GPU服務器、虛擬機、容器等各類計算資源,以計算資源池方式提供計

算能力;通過接入多類型存儲設備,實現存儲資源池的統一池化管理,能夠基于

應用需求靈活調度,負載均衡。軟件方面,基于“統一軟件技術架構”,提供軟

件基礎環(huán)境、通用服務與共性服務等,支撐自然保護地業(yè)務的模塊化應用。

(3)平臺能力層

平臺能力層主要提供視頻資源、算法資源、數據資源的統一管理與調度能力,

并以統一API方式向應用服務層提供平臺服務。平臺能力層能夠基于業(yè)務需求,

管理調度各類視頻圖片的檢測與分類算法,并將算法結果按需存儲,分發(fā)給對應

第14頁杭州??低晹底旨夹g股份有限公司

自然保護地綜合管理系統解決方案

的業(yè)務應用。AI管理能力包括模型庫管理、模型下發(fā)、智能任務分析、檢測分

析,素材收集等功能,實現了AI全流程管理。同時,平臺能力層能夠匯聚自然

保護地各類數據資源,進行數據庫管理,包括數據匯聚、校驗、管理與開放。

(4)應用服務層

應用服務層主要提供自然保護地相關的行業(yè)應用與統一門戶,涉及生態(tài)保護、

科研監(jiān)測、科普宣教、綜合指揮等各個領域,具有專業(yè)性、開放性與擴展性,模

塊化地滿足自然保護地業(yè)務需求,實現智慧自然保護地信息化建設。

(5)標準規(guī)范體系

系統建設嚴格按照標準規(guī)范體系。相關的基礎標準、技術標準、安全標準、

管理規(guī)范和服務規(guī)范,需要符合項目實際情況的制度規(guī)程。關鍵的應用和數據,

需要符合國家、政府相關部門出臺的統一開發(fā)標準、編碼標準、聯網標準和接口

標準。

(6)安全保障體系

系統建設嚴格按照安全保障體系,信息安全自下而上貫穿整個系統。安全保

障體系能夠提供通信網絡安全、區(qū)域邊界安全、計算環(huán)境安全和管理安全等各方

面的安全保障。

3.1.4數據架構

系統具備完善的數據服務能力,包括數據的匯聚、查詢、管理與開放,在滿

足系統自身數據需求的同時,能夠開放數據接口,對接第三方業(yè)務系統。系統自

身數據主要包括三類;生物多樣性數據、自然保護地管理數據與森林防火數據。

生物多樣性數據包括動物影像、植物影像、野保相機、水文因子與氣象因子等數

據;自然保護地管理數據包括人臉車輛、林相小班、地理信息、無人機影像、遙

感影像等數據;森林防火數據包括實時火情、歷史火情等數據。

第15頁杭州??低晹底旨夹g股份有限公司

自然保護地綜合管理系統解決方案

3.1.5系統部署

自然保護地綜合管理系統由前端系統、傳輸系統、指揮中心等三部分構成。

通過建設視頻看守、卡口監(jiān)測、周界防范、無人機巡護、現場執(zhí)法、生物多樣性

監(jiān)測、遙感衛(wèi)星監(jiān)測等前端子系統,系統構建了完善的“天空地一體化”監(jiān)測體

系;無線網橋、4G、有線網絡等傳輸子系統,組成較低成本的高速傳輸網絡;指

揮中心部署綜合管理平臺、視頻綜合平臺、智能分析服務器、流媒體服務器等相

關軟硬件設施。

圖4系統部署

視頻看守系統,主要包含4G球機、4G筒機、太陽能供電相機、太陽能低功

耗球機、AR鷹眼、熱成像云臺等前端設備。自然保護地地域遼闊、地處偏遠,

電力和網絡覆蓋不全面。在4G網絡覆蓋范圍內,優(yōu)先采用4G球機和4G筒機

等設備;在無法供電的區(qū)域,優(yōu)先采用太陽能供電相機、太陽能低功耗球機等設

第16頁杭州??低晹底旨夹g股份有限公司

自然保護地綜合管理系統解決方案

備。熱成像云臺設備監(jiān)測距離較遠,最遠可10公里,可以安裝在鐵塔基站上,

利用無線網橋進行數據傳愉.對于AR鷹眼、紅外網絡球機等前端設備,如果條

件允許,則可以通過有線網絡傳輸。視頻看守系統主要應用于生態(tài)保護、科研監(jiān)

測、森林防火等方面,搭配移動偵測、越界偵測等Smart算法,對人為活動進行

監(jiān)控,也可以對野生動植物進行監(jiān)測看守,對森林火災進行檢測預警。

卡口監(jiān)測系統,主要用于自然保護地重點出入口的管控,包含雙目矩機、熱

成像筒機等設備,一方面對人、車的出入情況進行管理與記錄,另一方面搭配顯

示屏、音柱等設備,可以進行森林防火、生態(tài)保護方面的科普宣教。

周界防范系統,能夠通過槍球聯動、熱成像筒機,搭配周界超腦,建立自然

保護地重點區(qū)域的入侵報警系統,對人為活動進行智能化的管理

無人機巡護系統,通過地面站控制無人機設備,搭載喊話器、4K攝像頭、

雙光譜攝像頭等掛載,能夠遠程巡護、空中指揮,對違法行為進行震懾、驅離。

現場執(zhí)法系統,主要包含單兵、車載、布控球等設備,主要用于自然保護地

的現場執(zhí)法,采集執(zhí)法現場視音頻信息,對違法現場進行靈活布控。

生物多樣性監(jiān)測系統,主要包括野保相機、動物抓拍云臺、動物抓拍球機、

紅外熱像儀等設備,能夠適應自然保護地多樣化的監(jiān)測場景,通過動物識別算法,

有效采集動物視頻圖像信息。

3.2系統功能

(1)人為活動立體管理

利用智能卡口監(jiān)測、周界防范、無人機巡航、視頻看守等技術,系統構建“點

線面”結合的“立體化”防護體系,提供人車管理、干擾事件實時上報、空中遠

程巡護、重點區(qū)域視頻看守等人為活動管理能力。

(2)野保相機在線抓拍

通過4G版野保相機,系統能夠在線管理野保相機,實時獲取抓拍圖片,動

態(tài)進行動物監(jiān)測。同時,野保相機可以搭配太陽能、風光互補等供電設備,做到

長時間的穩(wěn)定運行。

(3)野生動物智能監(jiān)測

通過AI開放平臺,系統能夠快速獲取個性化的動物識別算法。系統利用云

第17頁杭州??低晹底旨夹g股份有限公司

自然保護地綜合管理系統解決方案

臺、球機等前端設備,結合智能算法,能夠對野生動物(哺乳動物、鳥類等)自

動識別,進行檢測,分類,抓拍,實現自動化,智能化,多場景的野生動物監(jiān)測。

(4)科普宣教科技創(chuàng)新

系統通過3D全息顯示、5D沉浸式體驗艙、VR一體機、LED信息發(fā)布屏等

科技手段,創(chuàng)新自然教育方式,提高科普宣教的信息化、科技化水平,讓訪客感

受虛擬與現實結合的魅力。

3.3系統特點

3.3.1智能化的自然生態(tài)保護

系統通過智能化、精準化、便捷化的自然生態(tài)保護技術,實現了人為活動管

理、環(huán)境違法行為預警、森林防火預警及現場執(zhí)法取證等,有效緩解了自然保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