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游》中考比較閱讀練習題及答案「考點」_第1頁
《記承天寺夜游》中考比較閱讀練習題及答案「考點」_第2頁
《記承天寺夜游》中考比較閱讀練習題及答案「考點」_第3頁
《記承天寺夜游》中考比較閱讀練習題及答案「考點」_第4頁
《記承天寺夜游》中考比較閱讀練習題及答案「考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記承天寺夜游》中考比較閱讀練習題及答案「考點匯總」《》與《記游松風亭》中考比較閱讀練習題及答案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7-9題(11分)【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東坡志林·記承天寺夜游》)【乙】余嘗寓居惠州嘉祐寺,縱步松風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謂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間有甚么歇不得處!”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若人悟此,雖兵陣相接,鼓聲如雷霆,進則死敵,退則死法,當恁么時也不妨熟歇。(《東坡志林·記游松風亭》)【注】①木末:樹。②死敵:死于敵手。③死法:死于軍法。④恁么:如此,這樣。7.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1)懷民亦未寢▲(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3)余嘗寓居惠州嘉祐寺▲(4)思欲就亭止息▲8.用現(xiàn)代漢語譯文中畫線的。(4分)(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交橫,蓋竹柏影也。(2)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9.甲乙兩文分別為蘇軾被貶黃州、惠州期間所作,雖然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懷卻有共同之處,請寫出來。(3分)參考答案:7.(4分)(1)睡覺(2)只,只是(3)曾經(jīng)(4)到,靠近8.(4分)(1)(2分)月色灑滿庭院,如同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錯雜,原來是竹子、柏樹的影子。(“空明”1分,“盞”1分,句子不通順酌情扣分。)(2)(2分)于是(或“因此”,“由于這”等)(我)如同上鉤的魚兒,忽然得到解脫。(“由是”1分,整旬的意思大體正確1分。)9.(3分)樂觀、曠達(或“豁達、灑脫”等);隨緣自適(或“隨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等)。(答對其中一點2分,答對兩點3分。)《記承天寺夜游》《王者何貴》中考比較閱讀練習題及答案【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疽摇魁R桓公問管仲曰:“王者何貴?”曰:“貴天?!被腹龆曁?。管仲曰:“所謂天者,非謂蒼蒼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為天。百姓與之則安,輔之則強,非之則危,背之則亡?!?.下列句中的“之”與例句中的“之”字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2分)……【】例句:非謂蒼蒼莽莽之天也A.公將鼓之(《曹論戰(zhàn)》)B.恢弘志士之氣(《出師表》)C.呼爾而與之(《》)D.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10.解釋下列加著重號的。(2分)⑴相與步于中庭庭:⑵背之則亡亡:11.用現(xiàn)代漢語譯下面句子。(4分)⑴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譯文:⑵齊桓公問管仲曰:“王者何貴?”譯文:12.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懷?!盎貥贩迩吧乘蒲?,受降城外月如霜?!比缢律?,引發(fā)李益思鄉(xiāng)之苦;“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如鉤彎月,觸動南唐后主李煜亡國之痛;【甲】文中,蘇東坡如何巧喻月色?表達了怎樣的心情呢?(3分)答:13.古今中外按照【乙】文中管仲“君人者,以百姓為天”的思想治理天下的大有人在,請你列舉一位并說出他的觀點。(3分)答:參考答案:9.2分。B10.2分,每題1分。(1)庭院(院子)(2)滅亡11.4分,每題2分,意思對即可。(1)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的閑人罷了。(2)齊桓公問管仲說:“君王把什么當作最寶貴的(當君王的人,應把什么當作最寶貴的)?”12.3分,答出“將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積水”1分,答出表現(xiàn)的心情,言之成理2分。作者將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積水,又將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或:作者將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積水)。(1分)表達了作者復雜微妙的心情:月夜賞月的欣喜,與朋友散步的悠閑,郁郁不得志的悲涼,贊賞自己與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任意寫其中一方面1分,最多得2分)。13.3分,列舉人名正確1分,說出正確觀點2分。示例一:唐太宗(1分),他的觀點:“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2分)示例二:魯莊公,觀點:“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示例三:毛澤東,觀點:“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歷史進步的動力”(“兵民是勝利之本?!?示例四:林肯,觀點:“一個人在前面走得太快而使全國跟不上,是沒有好處的?!薄队洺刑焖乱褂巍贰断灿晖び洝分锌急容^閱讀練習題及答案(一)閱讀【甲】【乙】兩篇選文,回答7——11題。(15分)【甲】記承天寺夜游蘇軾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乙】喜雨亭記蘇軾亭以雨名,志喜也。予至扶風①之明年,始治官舍。為亭于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木,以為休息之所。是歲之春,雨麥于岐山之陽,其占為有年②。既而彌③月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④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于庭,商賈相與歌于市,農(nóng)夫相與于野,憂者以樂,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于是舉酒于亭上,以屬⑤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則無麥?!薄笆詹挥昕珊?”曰:“十日不雨則無禾。”“無麥無禾,歲且薦⑥饑,獄訟興,而盜賊滋熾。則吾與二三子,雖欲優(yōu)游以樂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遺斯民,始旱而賜之以雨。使吾與二三子得相與優(yōu)游⑦以樂于此亭者,皆雨之賜也。其又可忘耶?”(此文難度超過課內(nèi)文言文。)【注釋】①]扶風,即鳳翔府,今陜西鳳翔府。蘇軾時任鳳翔府判官,于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到任。②雨麥,上天下麥子。岐山,今陜西岐山縣。占,占卦。年,年成。有年,指豐收。人們不知道雨麥是不是“祥瑞”,所以占卦。③彌,滿。彌月,整月。雨,下雨(動詞)。④乙卯,四月初二日;甲子,四月十一日;丁卯,四月十四日。⑤屬,酌。屬客,指斟酒給客人喝。⑥薦,重。薦饑,重復地遭到饑荒。⑦優(yōu)游,疊韻連綿字,從容不迫的樣子。(注釋是從網(wǎng)上直接拿來的,該注的沒注。文中的“”需要加注釋。注釋標號的位置不當,如注釋③上標序號應加在“彌月不雨”的“雨”字上面,注釋⑤上標序號應加在“屬客”上面,注釋⑥上標序號應加在“薦饑”上面,注釋⑦應加在“雖欲優(yōu)游”上。)7.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4分)①念無與為樂者念:______________②懷民亦未寢寢:______________③志喜也志:______________④雨麥于岐山之陽陽:______________8.將【乙】文畫線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官吏相與慶于庭,商賈相與歌于市,農(nóng)夫相與于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甲】文沒有直接寫友情,但可從字里行間看出。請你找出相關句子并作簡要說明。(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4分)(1)貫穿【甲】文的線索是__________________(這么短小的文章考線索干嘛?)(2)【乙】文的題眼是_____________11.【甲】【乙】兩文表達的感情有何不同?(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較兩文表達的不同感情有必要嗎?不合考綱要求。)參考答案:7.①念:人教版,考慮、想到;語文版,想。(1分)②寢:睡覺(1分)③志:記(1分)④陽:山的南面水的北門為陽(1分)(只要答出句中的“陽”指山的南面即可。)8.官吏們在院子里一起慶賀,商人們在集市上一起唱歌,農(nóng)夫們在田野里一起歡笑。(2分)9.句子: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1分)理由:作者夜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此時張懷民果然也沒睡,二人心意相通呀!隨后一同在庭院中散步賞月。這些都表明二人友情深厚。(1分)10.(1)賞月(月光)(1分)(2)喜(1分)11.甲文表達了作者悲涼苦悶、豁達樂觀的復雜心情,(2分)乙文表達了作者關心人民疾苦、遇到好雨的喜悅之情。(1分,意思接近即可)蘇軾《明月幾時有》《記承天寺夜游》中考比較閱讀練習題及答案[甲]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乙]①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②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③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交橫,蓋竹柏影也。⑤何夜無月?⑥何處無竹柏?⑦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19、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4分)①念無與為樂者:②相與步于中庭:③把酒問青天④但愿人長久:20、譯下列句子:(2分)(1)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節(ji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用原文句子填空:(4分)[乙]文中寫中庭月色美景的句子是:[甲]文中與“月下起舞,清影隨人,清冷的月宮怎比得上人間”想對應的作品原句。2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甲、乙兩篇均寫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時,甲表現(xiàn)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乙透露出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B.甲、乙兩篇都寫月,甲以美麗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創(chuàng)造出幽深高遠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傳神的文字,描繪了空靈澄澈的景象。C.甲中的“嬋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閑人”指無所事事之人。D.甲、乙兩篇分別是詞和,體裁不同決定了語言風格的不同:前者浪漫灑脫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練含蓄饒有余味。23、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懷?!按睬懊髟鹿?,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發(fā)李太白思鄉(xiāng)之苦;“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似鉤彎月,觸動李后主亡國之痛;兩篇文章中,蘇東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達了怎樣的心情呢?(5分)參考答案:19、①想到;②一起;③端起酒杯;④只。(每小題1分,共4分)20、(2分)只不過少有像我倆這樣閑人罷了。(意思對即可)2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交橫,蓋竹柏影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每空2分,共4分)22、(2分)C23、乙文中蘇東坡將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積水,又將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答將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積水即可給分);表達了作者復雜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涼,又有贊賞自己與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答出如何巧喻月色得1分,答出表現(xiàn)的心情,言之成理得2分);甲文中蘇軾面對中秋圓月,抒發(fā)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以及對親人的美好祝愿?!队洺刑焖乱褂巍泛汀队伟姿分锌急容^閱讀練習題及答案【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未寢,相與步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乙】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2]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石五丈[3],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際有巨人跡數(shù)十,所謂佛跡也。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俯仰度數(shù)谷。至江上月出,擊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復與過飲酒,食馀甘煮菜[4],顧影頹然,不復甚寐,書以付過。東坡翁?!咀⑨尅縖1]白水:山名,在今廣東博羅縣東北?!遁浀丶o勝》說:“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壇,佛跡甚異?!盵2]幼子過:蘇軾的第三子蘇過。(zhuì):當作“”,音同字誤。[3],用繩子住人或物放下去。[4]馀甘:即欖。6.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節(jié)奏。(劃一處)(2分)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7.解釋句中加點字的意義。(2分)顧影頹然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8.下面各項句子中加點字意義相同的一項是()(3分)A.①浴于湯池②三顧臣于草廬之中B.①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②投以骨C.①循山而東②而戍死者故十六七D.①不得其所止②其如土石何9.用現(xiàn)代漢語譯下面句子。(2分)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交橫10.甲、乙兩文都是蘇軾的寫景文,但表達感情卻不同,請你說說甲乙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參考答案:6.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7.顧:回頭看但;只8.A9.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10.甲、有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歡喜,漫步的悠閑等種種微妙復雜的感情。蘇軾《》《記承天寺夜游》中考比較閱讀練習題及答案比較閱讀蘇軾兩篇作品,完成3-7題。(10分)[甲]水調(diào)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灑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保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情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乙]記承天寺夜游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3.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2分)(1)把灑問青天()(2)念無與為樂者()4.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讀時的停頓,其中讀法不正確的一項是()(1分)A.不知/天上宮闕B.我/欲乘風歸去C.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D.相與/步于中庭5.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3分)(1)請出與“月下起舞,清影隨人,清冷的月宮怎比得上人間”想對應的作品原句。(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交橫,蓋筆下柏影也。6.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甲、乙兩篇均寫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時,甲表現(xiàn)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乙透露出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B.甲、乙兩篇都寫月,甲以美麗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創(chuàng)造出幽深高遠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傳神的文字,描繪了空靈澄澈的景象。C.甲中的“嬋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閑人”指無所事事之人。D.甲、乙兩篇分別是詞和散文,體裁不同決定了語言風格的不同:前者浪漫灑脫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練含蓄饒有余味。7.仔細體會以上兩篇作品的詩情文意,談談你對“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情圓缺,此事古難全”一句的認識。(2分)答案:3、(1)端起灑杯(2)考慮或:想著4.B5.(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6.(C)7.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遠圓滿的事情,人生有歡聚,也必然有離別為;——正與月亮有圓時,也總有缺時一樣,原本是自然的規(guī)律?!稅凵徴f》《記承天寺夜游》中考比較閱讀練習題及答案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12分)【甲】水陸草木之花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皆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乙】元豐六年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庭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7.解釋加點的詞。(4分)①陶后鮮有聞鮮:②清漣而不妖:③亭亭凈植植:④相與步于庭中步:8.譯下面的句子。(4分)①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譯:②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交橫,蓋竹、柏影也。譯:9.甲文運用了的表現(xiàn)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乙文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發(fā)了心情。(4分)[答案]7.①少⑿洗滌③豎立④走8.①我惟獨喜愛蓮花,蓮從淤積的污泥里長出來卻不受一點沾染。②庭院地面,沐浴在像積水那樣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似的水草交錯縱橫,原來是竹子和柏樹枝葉的影子。9.托物言志壯志未酬的苦悶《記承天寺夜游》《西湖游記·晚游六橋待月記》中考比較閱讀練習題及答案閱讀下面【甲】【乙】兩個文言選段,做6-9題【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選自《記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tài)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節(jié)選自袁宏道《西湖游記·晚游六橋待月記》)6.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2分)⑴月色入戶。戶⑵蓋竹柏影也。蓋⑶止午、未、申三時。止⑷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工7.用現(xiàn)代漢語譯下列句子。(4分)⑴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⑵安可為俗士道哉?8.【甲】【乙】兩文中描寫月色的句子分別是什么?同是描寫月色,兩文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5分)⑴寫月語句⑵描寫方法9.【甲】【乙】兩文篇末的議論分別表露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或感情?(2分)參考答案:6.⑴窗戶⑵原來⑶僅僅,只是⑷美妙7.⑴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⑵怎么能講給那些世俗的人聽呢?8.⑴【甲】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交橫,蓋竹柏影也?!疽摇吭掠坝炔豢裳裕☉B(tài)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⑵【甲】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相結合,通過比喻描寫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過竹柏的影子,間接地寫出了月光的明亮?!疽摇课耐ㄟ^對月下景物的描寫,間接表現(xiàn)了月光的別樣趣味。9.【甲】文表現(xiàn)出作者豪放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也隱含著被貶后內(nèi)心的悲涼與自慰?!疽摇课谋憩F(xiàn)出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獨以自然山水為樂的情感。《記承天寺夜游》《游虎丘小記》中考比較閱讀練習題及答案閱讀下面古文,完成7—12題。(12分)【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度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宋]蘇軾《記承天寺夜游》)【乙】予初十日到郡,連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風亭月樹間,以紅粉笙歌②一兩隊點綴,亦復不惡。然終不若山空人靜,獨往會心。嘗秋夜坐釣月磯③,昏黑無往來,時聞風鐸④,及佛燈隱現(xiàn)林而已。又今年春中,與無際偕訪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無人,相與坐石臺,不復飲酒亦不復談以靜意對之,覺悠悠欲與清景俱往也。生平過虎丘才兩度,見虎丘本色耳!([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記》,有刪改)[注]①虎丘:蘇州名勝。②紅粉笙歌:指歌女奏樂唱歌。③鉤月磯:在虎丘山頂。④風鐸:懸于檐下的風鈴。⑤無際、仲和,作者的友人。7.下列加點詞意思不相同的一組是()(2分)A.月色人戶木蘭當戶織B.然終不若山空人靜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時聞風鐸隔竹,聞水聲D.生平過虎丘才兩度道不通,度已失期8.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與無際偕訪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A.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B.萬鐘于我何加焉C.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D.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9.用現(xiàn)代漢語譯【甲】文中畫橫線的句子。(2分)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譯文:10.用斜線(/)為【乙】文中畫曲線的句子標出兩處停頓。(2分)不復飲酒亦不復談以靜意對之11.用自己的話說說蘇軾是怎樣描寫承天寺夜色的。(2分)答:12.承天寺的夜色與虎丘的夜色有哪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