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_第1頁
廣東省深圳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_第2頁
廣東省深圳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_第3頁
廣東省深圳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_第4頁
廣東省深圳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第1頁(共8頁)】25045A2024~2025學年度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考生注意:1.本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nèi)項目填寫清楚。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qū)域內(nèi)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4.本卷命題范圍:必修上冊。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唐人提倡古文,是在文必須有益于世用的儒家傳統(tǒng)思想指導下,改革文風文體的一種努力。這種改革幾乎貫穿于整個唐代。中國的散文,一開始是重實用的。隨著文學慢慢地與經(jīng)、史、子學分離,它的抒情特質(zhì)、辭采和聲韻之美也不斷被認識和加以有意識地發(fā)展。建安、正始間,通篇駢體開始出現(xiàn),此后,駢文和駢賦便都逐步走向成熟。駢文為中國散文技巧和表現(xiàn)方法創(chuàng)造的新的經(jīng)驗是應該肯定的。然而駢文在它的發(fā)展過程中忽視了內(nèi)容的社會現(xiàn)實意義,加之它過于追求瑣細的技巧,使形式趨向侵化。文體和文風改革得到順利發(fā)展的,是唐代。在陳子昂明確提出“以雅易鄭”的主張之后,散體的寫作逐漸增加。文體的轉(zhuǎn)變是由駢而散,文風的轉(zhuǎn)變是返歸質(zhì)樸。二者實際上都是復秦漢散體文之古,除元結(jié)在技巧上有所創(chuàng)新外,大體沒有超越漢前散體文的成就。幸而中唐時期有韓愈、柳宗元出來,開了全新的局面,從單純的復古走向事實上的創(chuàng)新。韓愈、柳宗元都是深深介入當時現(xiàn)實政治的杰出人物,他們把對現(xiàn)實政治的態(tài)度等思想感情宜泄于文章中,給文章注入了強大的生命力。韓、柳古文的最大成就是從空言明道走向參與政治、參與現(xiàn)實生活。有了這一點,才使“古文”與六朝駢文不僅在文體上,而且在文風上真正區(qū)別開來。韓、柳古文的另一成就,是藝術(shù)上的創(chuàng)新。他們汲取各家之所長,極大地豐富了古文的表現(xiàn)能力。韓愈的文章往往有儒家諄諄說理之長,又有法家如韓非之善辨,有莊子的想象變幻,又有楚騷之激越抒情。他甚至使用胼句,使行文更富于變化。柳宗元也是這樣的大師,他的論說文除了以說理嚴密見長外,往往犀利有力,取譬常直接進入論旨而使思想深化;寓言以形象生動、嘲諷辛辣,思想深刻而又極其簡潔著稱。他成就最大的還要數(shù)山水游記,創(chuàng)造了一種蘊含著悲【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第2頁(共8頁)】25045A憤情懷、明秀中遺出清冷、凄神寒骨的意境,這在中國散文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韓、柳文在藝術(shù)上集前人之成就而又加以融合創(chuàng)新,為散文藝術(shù)開拓了更為廣闊的表現(xiàn)天地。韓、柳古文理論的最大貢獻是主張創(chuàng)新。他們兩人都主張兼收并蓄。他們都不以集眾家之所長為滿足,而是求自樹立。韓愈在答李翊書》該到去陳言的三個階段,事實上便是由學古到創(chuàng)新的過程。柳宗元強烈反對割賊前作。他們的這些理論主張,不僅在當時具有巨大的價值,而且對后代有著深遠的影響。但是,如果從文學批評的歷史發(fā)展來考慮問題的話,我們也會發(fā)現(xiàn)存在著一些疑問。魏晉南北朝時期注意到了不同文體的區(qū)別,注意區(qū)分文、筆之別甲。蕭統(tǒng)甚至明確地將子、史拼棄于他的《選之外,不列入“文”。這雖然不能認為是對文學特質(zhì)的一種成熟的認識,但至少是一個開端,是“文學”觀念正在發(fā)展的標志。這種發(fā)展如果能繼續(xù)下去,“文學”這樣一個理論范疇在我國或者能夠發(fā)展到一種更成熟的形態(tài)。可惜的是,唐代古文運動起來后,這種發(fā)展也就中止了。古文家以“筆”為“文”,重新混文、筆為一,從此也就使散文理論一直停留在文章學的水平上。(摘編自羅宗強《唐代古文運動的得與失》)【注】①“以雅易鄭”是陳子昂的詩歌創(chuàng)作主張,意思是用高雅替換俗艷。②古人以有韻為文,無韻為筆。材料二:散文為什么被稱做“古文”呢?原來古文有兩個含義:一是指“古代的文字”,另一個是指“古代的散文”,這是中唐時候的作家為了區(qū)別于稱為“時文”的駢文,給先秦、兩漢時代用散文形式寫的各種文章所提的名稱,后來把他們自己寫的散文也叫作“古丈”。至于“古文運動”,它所要提倡和學習的,則是要求恢復古代的散文,用這來反對六朝的駢文及其末流。駢文和古文的不同究竟在哪里,我們且各舉一篇具體的作品來比較說明一下。先來看一篇駢文,南朝的著名作家庚信為了答謝一位王爺送馬給他,寫了一封謝滕王賚馬啟》:某啟:奉教垂賚烏騮馬一匹。柳谷未開,翻逢紫燕;陵源猶遠,忽見桃花。流電爭光,浮云連影。張敞畫眉之暇,直走章臺;王濟飲酒之歡,長驅(qū)金埒。謹啟。再來看一篇古文,唐朝韓愈給一個去世的官員王用寫了碑文,王用的兒子也遙他一匹馬,皇帝準許他接受這個禮物,他寫了《謝許受王用男人事物狀》:右,今日品官唐國珍到臣宅,奉宣進止,緣臣與王用撰《神道碑文》,令臣領(lǐng)受用男沼所與臣馬一匹,并鞍銜及白玉腰帶一條者。臣才識淺薄,詞藝荒蕪,所撰碑文,不能備盡事跡。圣恩弘獎,特令中使宣諭,并令臣受領(lǐng)人事物等。承命震悚,再欣再躍,無任榮忭之至。謹附狀陳謝以聞。謹狀。這兩篇文章的內(nèi)容同是答謝送馬的,很便于比較。庾信寫的文滿是漂亮的詞句,每句都使用了關(guān)于馬的典故,其實只是這樣簡單的幾句:“承你送給我一匹鳥騮馬,非常駿美而善走。今后,我可以騎著它出游和赴宴了。”可是讀者如果不熟悉這些典故就無法了解它的真實含義。顯然,沒有高度文化修養(yǎng)的人,是看不懂寫不來這種文章的,它是為少數(shù)特殊階級服務的。韓愈寫的古文就完全不同了,他沒有用一個典故,只把自己接受這件禮物的謝意表達出來,對方很容易【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第3頁(共8頁)】25045A看懂。對照這兩篇文章,可以看出駢文的空洞和做作,古文就自然、補實得多,而它的讀者對象就比較廣。古文運動除了要求從形式上反對駢文對于文字的拘束限制外,還要求從思想內(nèi)容上反對駢文的空虛無聊和浮華輕艷。所以古文除了有古代散文的含義,還有“古代道統(tǒng)”的含義,因此古文運動從形式到內(nèi)容都打著“復古”的旗幟。但所說“古道”只是當時運動所需要并且經(jīng)過他們改造過的儒家的“道”,不可能跟他們口頭標榜的所謂古代的“道”一模一樣。(摘編自錢冬父《唐宋古文運動》)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古文運動的全新局面出現(xiàn)于中唐時期,而在更早之前,蕭統(tǒng)、元結(jié)二人都使古文改革有了實質(zhì)性的進展。B.柳宗元的散文雖不及韓愈文章那樣能融儒、法、道等各家之長,但他的山水游記常取譬于寓言,更加形象生動、犀利有力。C.韓、柳二人能夠成功倡導古文運動,既是順應了時代需求,也與他們自身務實求真的思想、散文的理論與實踐水平密不可分。D.同樣是答謝送馬,庾信的謝滕王賚馬啟比韓愈的謝許受王用男人事物狀短小,可見駢文的情感表達方式更簡潔。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唐朝的古文運動是對散文從形式到內(nèi)容的“復古”,體現(xiàn)了對儒家傳統(tǒng)思想的提倡。B.曾在歷史上盛行的駢文雖然存在著形式僵化、受眾不廣等問題,但也并非一無是處。C.如果唐人在倡行古文時能夠重視文、筆的文體之別,那么散文的理論或?qū)⒌玫礁蟀l(fā)展。D.中唐作家所提倡學習的“古文”含義豐富,除指古代文字外,也指古代散文和古代道統(tǒng)。3.下列選項最不符合材料中“古文運動”精神的一項是(3分)A.始吾幼且少,為文章,以辭為工。及長,乃知文者以明道。(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B.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韓愈原道》)C.然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辭之好,好其道焉耳。(韓愈答李秀才書》)D.圣人之言,期以明道,學者務求諸道而遺其辭。(柳宗元報崔黯秀才論為文書))4.兩則材料都在論述“古文運動”,其論述的內(nèi)容有何不同?請簡要概括。(4分)5.韓愈和柳宗元在“古文運動”中提倡的寫作精神,對我們今天倡導優(yōu)良文風有哪些啟發(fā)?請談談你的看法。(6分)(二)現(xiàn)代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故鄉(xiāng)的花開劉漢俊讀過一篇英語小散文。大意是,作者幼時隨父母從比利時回到位于法國的阿爾薩斯-洛林-我們在都德的《最后一課讀到過這個地方。父親送他一棵櫻桃樹,灼灼的花、燦燦的果,結(jié)在他童年的記憶樹上。若干年過去了,遲暮之年的他考慮再三,決定把家從日內(nèi)瓦遷往美國紐約的多布斯費里。他和妻子準備到郊區(qū)買一處房子。他們舉著傘,在雨中踢行了多時,找不【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第4頁(共8頁)】25045A到家的感覺,漸感失望。突然,在一處庭院前,他一下子頓住了:院里立著一棵開著密密花兒的櫻桃樹!老兩口毫不猶豫地買下了這處房子,從此住在了這里。我能夠理解這位外國老人的心情。他流浪輾轉(zhuǎn)了大半輩子,童年的某個情結(jié)一直潛植在他的心底。暮之將至,心靈的翅翼渴望回棲在初春的枝頭。那棵樹,樹上的花,拴住了他。一旦情思被具化,思路被連通,心靈的底片便即刻清晰起來。于是,簡單而豐富、曲折而筆直的人生路上,呼嘯的高鐵就戛然停住,下車。外國老人的櫻桃樹,催生了我心地上那一片的李樹、梨樹、桃樹、棗樹、棠棣樹,那一樹的花開,一片的花香······我的老家是鄂東南赤壁市大田畈的蓮花塘劉家。蓮花塘的桃花澗山腰上,有一片竹林圍著的菜園。園中央一棵梨樹,長勢雄健茂盛,枝干根根向上。晚春時節(jié),梨樹開花,風吹梨花雨,落地一片白。菜園是我家的,梨樹當然也是我家的。由于怕孩子們等不及果實成熟就糟蹋它,大人早早地用刺蓬圍住了主干。直到闊葉間成熟的梨兒肚皮撐白了,早饞得不行了的孩子們踮起腳,用長竹蒿東一個西一個地敲得差不多了。但每每樹頂上總會有三兩只碩大的梨兒夠不著。膽兒大一點孩子冒著屁股受尖刺之痛,爬上光溜溜的梨樹干,起動一搖曳,一不留神一只只肥梨“嗖”地一聲從枝葉闊墜下,“嘭”地砸在樹底守望的腦門上,來不及哭就笑了。棗樹是沒人爬的。赭色的尖刺堅硬而鋒利,扎進肉里,有一種徹心徹骨的痛。因此,棗們在沒成熟的時候逃避了許多蹂躪。只有鴿子不怕它,還敢在樹冠里做窩,這件神奇的事一直困惑著童年的我。后來有人說,鴿子是為了躲避人的侵犯,才在荊棘叢中尋找安樂窩的,這叫最危險處最安全。黃黃的棗花在密密的荊棘中燦燦地開著,誰也不敢惹它。花多而果少,棗兒們總是等不到臉兒紅就給打光了。蓮花塘水草半沛,果子樹成片成林,最多的當數(shù)李樹。山?jīng)_屋后,婀娜的李樹依依叢叢,素凈的李花擠擠密密,黑色的樹干粗糙皸裂如同,虬枝離奇,枝丫交疊。抓住某根粗枝一頓狂搖,便下起了李花雨,天上一陣雨,地上一片白;真正果實累累的李樹,多生在港漢澤畔、塘邊井口;青的綠的紅的黃的李子們成串,滿枝,點綴在茂密的枝葉之間,把枝條都壓彎了。蓮花塘的桃樹數(shù)量不多,幾乎生長在最好的位置。樹態(tài)有些矜持,枝干精致光潔如同打了一層防護蠟。與梨樹的團葉、李樹的短葉相比,桃樹的葉兒略長略窄。茂密的樹冠,像少婦頂著剛燙的發(fā)?;ㄆ谝坏?,枝放艷麗,蕊吐芬芳,滿枝的桃花放肆地開,難見幾片綠葉了。滿溪滿溝地簇擁,漫山漫坡地綻放,是窮山僻壤間的霓裳少女,用粉紅點燃了春天的風情。桃花多而密,果兒卻不多,但只要有果,就一定是綠葉不掩丹霞。有一年天熱了,我和小伙伴竄進誰家的院墻,吱溜溜地爬上桃樹冠,突然吱呀呀一聲,木門開了,誰家老奶奶搬了竹椅在樹蔭下歌著。這可苦了我們,不敢下樹,摘的幾個毛桃塞在短褲背心里,毛茸茸的奇癢難耐。終于等到老太瞇著了,趕緊如猿猴探潤般躡手躡腳地溜之大吉。跳進蓮花塘,衣褲一褪,釀著塘水啃青桃,嘻嘻哈哈,得意忘形。桃紅李白梨兒青,幼時貪戀的是果,記憶里留存的卻是花,尤其是雨中的花。第一次看到“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場景,才七八歲。記得是一大早走過嶺上,前夜走過的梨樹下一夜之間變成一片白,白得像老師的白粉筆,雨意迷迷蒙蒙地浸清著,感覺空氣都是梨花味,像是明清的一幅寫意畫。有時一場夜雨,大人會說,睡吧,明兒早起看桃雨。果然,第二天清早上學的路上,村【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第5頁(共8頁)】25045A口、山端里花粉瀟瀟,落紅一片,踩著的,是一腳春泥。年復一年,花開花落,采熟果落,村里沒人在意,沒有林妹妹“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的感嘆,沒有崔護“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惆悵,就像村里的莊稼、村里的毛頭小子,一簽又一茬在成長,留下顯跡,走無漣漪。我應該也算是其中的一茬,只不過移裁到了北方的京城,但根須依然連著水草肥美的南方,枝丫依然向著遙遠的山?jīng)_,仍然是蓮花塘的味道。我奢望著,什么時候能擁有一處屬于自己的院落,像那對外國老人一樣。院里亭立著幾株桃李梨棗樹、一叢的蘭草花、一樹的梔子花,讓我在靜謐中,聽那夜夜的花開聲。(有刪改)6.下列對本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英語小散文的作者帶著妻子找房子,當看到一座房子的庭院里有櫻花盛開時,他找到了家的感覺,于是決定買下那座房子。B.“心靈的翅翼渴望回棲在初春的枝頭”,實質(zhì)是流浪輾轉(zhuǎn)的暮年人渴望解開潛植在心底的童年情結(jié),獲得心靈的撫慰。C.“我”的童年記憶印刻在老家各種樹花開花落的情景中,其中,“我”對第一次看到“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場景記憶尤為深刻。D.村里的果樹每年都會經(jīng)歷從開花到落果的過程,可是沒有人在意,也沒有文人對此感嘆和惆悵,這讓“我”感到深深的遺憾和失落。7.下列對本文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開篇引述的英語小散文,畫面感強,情感細膩而真摯,巧妙地引出作者對故鄉(xiāng)花樹的回憶。B.作者通過對梨樹、棗樹、李樹、桃樹等不同樹種的花的描寫,展現(xiàn)了故鄉(xiāng)自然美景,流露出深深的眷戀之情。C.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與故都的秋》“早晨起來,······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一句都運用了以聲襯靜的手法。D.本文綜合運用了描寫、抒情、說明等表達方式,在描繪“故鄉(xiāng)的花開”美景的同時,也表達了作者歸鄉(xiāng)的愿望。8.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富有表現(xiàn)力,請簡要賞析。(4分)9.王國維指出,“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本文即是“以我觀物”,本文中的“物”有哪些“我之色彩”?請簡要分析。(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淘游學四方,母程氏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程氏讀東漢《范滂傳》,慨然太息,軾請曰:“軾若為滂,母許之否乎?”程氏曰:“汝能為滂,吾顧不能為滂母邪?”【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第6頁(共8頁)】25045A比冠,博通經(jīng)史,屬文日數(shù)千言,好賈誼、陸贊書。既而讀《莊子》,嘆曰:“吾昔有見口未能寬今見是書得吾心矣?!奔慰荻?,試禮部。方時文磔裂詭異之弊勝,主司歐陽修思有以救之。得軾刑賞忠厚論》,驚喜,欲擢冠多士,猶疑其客曾鞏所為,但置第二;復以《春秋對義居第一,殿試中乙科。后以書見修,修語梅圣俞曰:“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甭務呤紘W不厭,久乃信服。嘉祐五年,調(diào)福昌主薄。歐陽修以才識兼茂,薦之秘閣。試六論,舊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軾始具草,文義粲然。復對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來,制策入三等,惟吳育與軾而已。(節(jié)選自《宋史·蘇軾列傳》)材料二:公①之生于世,六十有六年。民有父母,國有著龜,斯文有傳,學者有師,君子有所待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不為。譬如大川喬岳,不見其運動,而功利之及于物者,蓋不可以數(shù)計而周知。今公之沒也,赤子無所仰庇,朝廷無所稽疑,斯文化為異端,而學者至于用夷。君子以為無為為善,而小人沛然自以為得時。昔其未用也,天下以為病,而其既用也,則又以為遲,及其釋位而去也,莫不冀其復用。至其請老而歸也,莫不惆張失望,而猶庶幾于萬一者。幸公之未衰,孰謂公無復有意于斯世也?夸一去而莫予追,豈厭世混濁,潔身而逝乎?將民之無祿,而天莫之道?昔我先君,懷寶遭世,非公則莫能致。而不肖無狀,因緣出入,受教于門下者,十有六年于茲。聞公之喪,義當匍匐往救,而懷祿不去,愧古人以忸怩。城詞千里,以寓一袁而已矣。蓋上以為天下慟,而下以哭其私。(節(jié)選自蘇軾《祭歐陽文忠公文》)【注】①公:指歐陽修。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吾普有見A□B未能C言D今E見F是書G得H吾心矣。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顧,難道,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贏得倉皇北顧”的“顧”意思不同。B.屬,撰寫,與赤壁賦中“舉酒屬客”的“屬”意思不同。C.欲,想要,與師說中“欲人之無惑也難矣”的“欲”意思相同。D.厭,滿足,與短歌行中“海不厭深”的“厭”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蘇軾十歲的時候,父親蘇洵外出四處游學,蘇軾跟隨母親學習,剛成年,就已博通經(jīng)史。B.在禮部考試時,歐陽修懷疑蘇軾的刑賞忠厚論是曾鞏寫的,便將這篇文章評為第二名。C.材料二中,蘇軾把歐陽修比作高山大川,稱贊歐陽修德澤萬物,功績無法計算、周知。D.蘇軾聽聞歐陽修去世,不遠千里前往吊唁,回去后,又寫了一篇祭文,來表達對他的哀思。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軾若為滂,母許之否乎?(4分)(2)及其釋位而去也,莫不冀其復用。(4分)14.蘇軾對歐陽修的感情深厚,為什么?請結(jié)合兩則材料簡要說明。(3分)【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第7頁(共8頁)】25045A(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初發(fā)太城留別田父范成大秋苗五月未入土,行人欲行心更苦。路逢田翁有好語,竟說宿來三尺雨。行人雖去亦伸眉,翁皆好住莫相思。流渠湯湯聲滿野,今年醉飽雞豚杜?!咀ⅰ竣僭娙祟}注:西蜀夏早,未行前數(shù)日連得雨,父老云:“今歲又熟矣!”大城:成都。②社: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禮。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分)A.由于干旱,太城的秋苗到五月還沒有栽種,即將離去的詩人對此感到憂慮。B.第四句中的“競”字,寫出了田翁的驚喜,他們爭著告訴詩人昨晚下了大雨。C.第五句寫詩人心情由愁到喜的轉(zhuǎn)變,第六句寫田翁勸慰詩人不要思念太深。D.本詩語言樸實無華,展現(xiàn)了濃郁的鄉(xiāng)土風情,表達了詩人對農(nóng)民生活的關(guān)心。16.本詩最后兩句運用了什么藝術(shù)手法?有何表達效果?請簡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小張和同學一起登泰山,途中山霧彌漫,階梯濕滑,讓他體驗到了姚鼐登泰山記中-”兩句所述的登山之難。(2)物是人非常常會引發(fā)文人的感慨,如李煜虞美人中“”兩句就表達了這種情感。(3)杜甫擅長時空對舉的手法,即從時空兩個角度來描寫景物,營造意境,如“”兩句就使用了這一技巧。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漂泊在外的游子,若與故鄉(xiāng)人①,歡喜之外也會生起幾分落寞,這便是鄉(xiāng)愁。在交通極不發(fā)達的古代,一旦離鄉(xiāng),前路漫漫,何日是歸年;關(guān)山重重,鄉(xiāng)書誰人傳?于是鄉(xiāng)愁成了那個時代的普遍感情。“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是李白的告白:“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是岑參的深情;“若為化得千身億,散向峰頭望故鄉(xiāng)”是柳宗元的期盼。中國文化史中,鄉(xiāng)愁始終是個龐大的文學命題,從古至今,人人不免,留下的鄉(xiāng)愁文字②。幾乎孕育了人類的全部歷史與文化并被視為生命的根的故鄉(xiāng)是人類尋找并建造的第一個家園。人都是戀家的,然而有史以來,遷徙卻是人類發(fā)展的常態(tài),在今天實現(xiàn)共同富裕的寬闊道路上,大多數(shù)人并非是無奈的出走,悲情的離別,而是漫漫長路上的圓夢,可一旦遠離家鄉(xiāng),鄉(xiāng)愁還是來了。很多人已經(jīng)在城市住了幾十年,過著富裕的日子,可對故鄉(xiāng)的山川草木仍然③。【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第8頁(共8頁)】25045A近十來年,生活快速發(fā)展變化,小日子越來越紅火美好,鄉(xiāng)味成了大眾喜愛的味道,鄉(xiāng)游成了有情的旅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