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水庫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工程S1-2第6頁共6頁總說明書任務依據及測設經過任務依據我司與綦江區(qū)政府文龍街道辦事處簽定的本項目勘察設計合同《2023年重慶市綦江區(qū)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重慶市綜合交通運輸“十四五”規(guī)劃(2021—2025年)》;《綦江區(qū)“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fā)展規(guī)劃》;《重慶市綦江區(qū)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2006~2020年)》;《重慶市綦江區(qū)文化和旅游發(fā)展“十四五”規(guī)劃》;《重慶市綦江區(qū)“十四五”林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2021~2025年)》。測設經過項目概況本項目位于,地形以丘陵-低山~中山地貌為主。本項目主要分為東線和西線兩條線路。東線路線起點K0+000現(xiàn)狀公路起點,接現(xiàn)狀三級公路(沙溪橋至趙家溝水庫公路),順應地勢向北方向布線止于金釵湖水庫大壩下游,與現(xiàn)狀土路(規(guī)劃三級路)順接,全長964.948m(含支路)。全線采用四級公路(I類)標準建設,設計速度15km/h。西線起點與東線K0+010.677處平交,順應地勢向西北方向布線,經霧云蹬、金釵村村委會,止于金釵湖水庫大壩左壩紅線處,與壩頂公路相接,全長2530.31m。采用四級公路(I類)標準建設(局部路段受限),設計速度15km/h。本次勘察設計范圍為綦江區(qū)金釵湖水庫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東線K0+000~K0+933.143路段,東線支線K0+000~K0+031.805路段,東線總長度0.965km;西線AK0+000~AK2+530.31路段,路線長度2.530km。設計公路總長3.495km。測設經過2024年5月,我司在接到《綦江區(qū)金釵湖水庫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勘察設計任務書》后,隨即成立項目組,收集沿線1:1萬地形圖,組織技術人員對線位進行測設,開展方案設計工作。由路線、地質、橋涵等相關專業(yè)技術人員沿線踏勘,在充分聽取了綦江區(qū)交通委員會、水利局、文龍街道以及沿線控制點等意見后,對路線線位進一步優(yōu)化,根據優(yōu)化后的路線推薦方案和路線比較方案進行1:2000帶狀地形圖測量、控制測量,于2023年5月底結束外業(yè)測量工作。2024年6月初完成了《綦江區(qū)金釵湖水庫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兩階段初步設計文件》的編制工作。于6月底在綦江區(qū)交通運輸委員會進行了初步設計評審,并于7月上旬完成修編工作。項目組于7月初啟動本項目施工圖階段的設計工作,根據初步設計推薦線位進行外業(yè)踏勘、調研工作,收集了大量的有關基礎資料,結合項目現(xiàn)場調查情況、水庫設計界面情況和沿線鄉(xiāng)鎮(zhèn)、建設單位意見,于2024年7月中完成施工圖設計送審稿工作。技術標準設計標準項目按四級公路Ⅰ類標準修建雙車道公路(西線局部受限路段采用4.5m寬單車道)。路基寬度7.5米,路面寬度6.5米,路面類型為瀝青混凝土路面,設計速度15公里/小時,汽車荷載等級為公路-Ⅱ級。本項目主線主要技術標準見下表,其他技術指標按交通部《小交通量農村公路工程設計規(guī)范》(JTG/T3311-2021)執(zhí)行。表STYLEREF2\s2.1SEQ圖\*ARABIC\s21技術指標表指標名稱單位指標(規(guī)范值)東線(采用值)西線(采用值)備注公路等級級四級公路Ⅰ類四級公路Ⅰ類四級公路Ⅰ類設計速度km/h151515西線受永久基本農田影響,局部路段路基寬度采用4.5m路基寬度m6.57.57.5圓曲線最小半徑m20(15)1515平曲線最小長度m40(13)16.91313.006最大縱坡%121112最小坡長m455765最小凸形豎曲線半徑m150(75)300150括號內為極限值最小凹形豎曲線半徑m150(75)200125括號內為極限值停車視距m202020設計車輛荷載級公路-Ⅱ級公路-Ⅱ級公路-Ⅱ級小橋及涵洞設計洪水頻率1/151/151/15注:1.西線AK1+200-AK1+705段為新建公路,其余路段均利用原路,局部線形極差處改線處理;2.西線受永久基本農田影響較多,AK0+197.555~AK1+083.654段、AK1+240~AK1+320段路基采用4.5m寬,平面僅考慮超高,不考慮加寬;AK1+705~AK1+885段為特殊困難路段,采用4.5m寬,平面未考慮超高、加寬。西線變窄路段占比約45%。設計采用規(guī)范《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B01—2014);《小交通量農村公路工程設計規(guī)范》(JTG/T3311-2021);《公路勘測規(guī)范》(JTGC10—2007);《公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JTGD20—2017);《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JTGD30—2015);《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guī)范》(JTGD50—2017);《公路排水設計規(guī)范》(JTG/TD33-2012);《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guī)范》(JTGD60—2015);《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guī)范》(JTG3362-2018);《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guī)范》(JTG3363-2019);《公路工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guī)范》(JTG/T3310-2019);《公路涵洞設計規(guī)范》(JTG/T3365-02-2020);《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規(guī)范》(JTG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細則》(JTG/TD81—2017);《小交通量農村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細則》(JTG/T3381-03-2024)《道路交通標志及標線》(GB5768-2009);《公路工程基本建設項目設計文件編制辦法》;《公路工程基本建設項目概算預算編制辦法》;《關于同意綦江區(qū)金釵湖水庫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項目建議書的批復》——重慶市綦江區(qū)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2024年4月11日);《關于綦江區(qū)金釵湖水庫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初步設計文件的批復》——重慶市綦江區(qū)交通運輸委員會(綦交發(fā)[2024]80號)。路線起訖點及工程概況路線起訖點及中間控制點東線路線起于現(xiàn)狀公路起點,于K0+750.307處與壩頂公路平交,再向北延伸,于K0+914.445處左側接支路至水壩管理站,設平面交叉,終點順接現(xiàn)狀土路,路線全長964.948m。主要控制點為:沿線基本農田、起點現(xiàn)狀公路、路基設計洪水位控制標高691.81m、水庫設計洪水為690.41m、壩頂公路、水壩管理站支路,終點現(xiàn)狀土路。西線路線起于東線K0+010.677處,路線往西走,沿原路走廊帶擴寬改建,于AK1+200處采用新建公路,路線往北走,于AK1+705處回到現(xiàn)狀砼路,路線往東走,沿原路走廊帶擴寬改建,K2+240處過金釵村村委會,終點接于水庫西壩肩紅線處,與壩頂公路相接,路線全長2530.31m。主要控制點為:沿線基本農田、起點與東線相交、路基設計洪水位控制標高691.81m、臨水庫段設計洪水為690.41m、金釵村村委會,終點壩頂公路。圖31東線起點圖32東線終點圖33西線起點圖34西線終點主要技術指標的執(zhí)行情況本項目東線、西線(局部受限)設計速度15公里/小時,路基寬度7.5米,路面寬度6.5米,路面類型為瀝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概況本項目東線起點位于金釵村現(xiàn)狀公路,接現(xiàn)狀三級公路(沙溪橋至趙家溝水庫公路),順應地勢向北方向布線止于金釵湖水庫大壩下游,與現(xiàn)狀土路順接(與規(guī)劃三級路相接),全長964.948m(含支路)。西線起點與東線K0+010.677處平交,順應地勢向西北方向布線,經霧云蹬、金釵村村委會,止于金釵湖水庫大壩左壩紅線處,與壩頂公路相接,全長2530.31m。路線全長約3.495公里,設計速度15公里/小時(西線局部路段受限),路基寬度7.5米。項目總投資2328.5545萬元,建安費1713.4304萬元。沿線主要場鎮(zhèn)、河流、公路及鐵路沿線主要河流及場鎮(zhèn)河流:沿線無河流流經本區(qū)域。沿線主要場鎮(zhèn):文龍街道沿線主要公路及鐵路公路:沿線僅有一條現(xiàn)狀三級路接東線起點、沿線農村道路鐵路:項目區(qū)無鐵路沿線自然地理概況及與公路建設的關系地形地貌綦江區(qū)地處四川盆地東南邊緣,介于華鎣山帚狀山脈向南傾沒、大婁山脈向北延伸之間,屬喀斯特地貌。地貌特點是:南西高、北東低,邊緣高、腹地低,以山地為主,遭河流切割,溝深巖多,地形破碎,多孤立山體,少完整山脈,地勢高差大。區(qū)境主要有中山、低山、深丘、淺丘和槽谷五大類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山地占綦江區(qū)總面積約70%,丘陵約占30%。綦江區(qū)境內最高海拔1973米,為黑山鎮(zhèn)獅子槽東側山峰;最低海拔188米,為永新鎮(zhèn)升平木瓜溪口。綦江城區(qū)海拔254.8米。境內地處新華夏系第三隆起帶和第三沉降帶之間,即四川沉降褶帶之川東褶帶東緣與川鄂湘黔隆起帶西緣的交接部位。以藻渡至岔灘一帶的三疊系中統(tǒng)地層為界,分為東南與西北兩個構造小區(qū)。東南構造小區(qū)屬新華夏系第三隆起帶之川鄂湘黔隆起帶西緣,古生代顯著坳陷,中生代顯著隆起。到三疊紀末期(約在2億年前),印支運動使古生代地層大片出露,構造復雜,在區(qū)境內主要發(fā)育為北東—南西向構造,褶皺、斷裂發(fā)育明顯。褶皺以箱狀為主,斷裂多為褶皺伴生的壓性及部分扭性、張性斷層。西北構造小區(qū)屬新華夏系第三沉降帶之川東褶帶東緣,古生代相對隆起,中生代顯著坳陷,全部出露中生代地層。構造比較復雜,主要發(fā)育為北東向構造。部分南北向構造及局部東西向構造,以褶皺為主,斷裂很不發(fā)育。褶皺以梳狀為主,具有線狀、弧形特征。本項目區(qū)全線主要為侵蝕剝蝕中低山地貌區(qū),道路沿線地形整體起伏較小,局部地形坡度較陡,場地地形條件較單一。圖4.11項目地形地貌圖水文綦江境內河道屬綦江河長江大流域;主要河道有禁江河、蒲河2條;河流總長度30千米,河網密度0.4千米/平方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綦江河,從珠灘至大沱口流經境內大埡、水口、黃荊、新聯(lián)、羅壩、雙福等村,長23千米,流域面積40平方千米,年均徑流量83立方米/秒。線路區(qū)內無河流流經,區(qū)內存在少量季節(jié)性沖溝,沖溝內水量受降雨影響明顯,平時水流緩,雨季則水量較豐。氣象綦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8.8℃,1月平均氣溫10.1℃,極端最低氣溫-5℃(2011年3月15日);7月平均氣溫24℃,極端最高氣溫45.8℃(2006年8月15日);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5—8月,6月最多。地質路段區(qū)上覆地層為第四系人工填土層、殘坡積層、沖洪積層,下伏地層為侏羅系上統(tǒng)遂寧組、侏羅系中統(tǒng)沙溪廟組,現(xiàn)將各層巖性由老至新分述如下:①侏羅系中統(tǒng)沙溪廟組(J2s):該層分上、下亞組,巖性主要為紫紅色泥巖、砂巖互層,或砂巖夾層;砂巖強度高,條石成型條件好。②侏羅系上統(tǒng)遂寧組(J3s):磚紅色、鮮紅色泥巖夾淺紫色、淺灰色細粒長石石英、長石石英砂巖及粉砂巖。③第四系殘坡積層(Q4el+dl):以粉質粘土為主,棕黃色、褐黃色,多呈可塑狀,刀切面較光滑,無搖振反應,干強度、韌性中等。該層厚度一般較小,以1~3m為主,分布于線路區(qū)大部分地段。④第四系沖洪積層(Q4al+pl):以卵石夾粘土為主,粘土呈棕黃色,軟塑~可塑狀,卵石含量約50~75%,粒徑一般5~40cm,磨圓度中等,分布于沿線河溝地帶。場地地形地貌主要為山地地貌,地形起伏大,場地廣泛人工填土,適用于路基填筑;橋梁工程可采用樁基礎穿透填土及軟土層,以穩(wěn)定的中、微風化巖樁端持力層,設計時應考慮填土及軟土的負摩阻力影響。地震基本烈度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shù)區(qū)劃圖》(GB18306-2015)及《公路工程抗震規(guī)范》(JTGB02-2013),線路區(qū)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g,動反映譜特征周期為0.35s,地震基本烈度為Ⅵ度,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圖4.51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圖水文地質條件1.地表水測區(qū)地表水系欠發(fā)育,大型地表水體主要為綦江河支流,均屬常年性河流。受氣候條件影響,區(qū)內地表徑流季節(jié)性變化明顯,由于降雨量在時間上分配不均,地表徑流集中于七、八兩月,由于溪溝流程短,匯水面積小,僅在豐水期未出現(xiàn)斷流現(xiàn)象,路線跨越段內地表水資源總體較豐富。區(qū)內各溝谷及溪溝控制著各塊段的地下水排泄,并為測區(qū)地表、地下水匯集、排泄通道。2.地下水(1)地下水類型地下水按賦存方式主要分為松散巖類孔隙水,基巖風化構造裂隙水。填土層局部存在上層滯水。①松散巖類孔隙水該類型地下水由大氣降雨補給為主,儲存在第四系松散土層孔隙中地勢低洼地段,含水能力受地形地貌以及覆蓋層范圍、厚度、物質成分以及透水性能制約,水量大小受季節(jié)、氣候影響大,無統(tǒng)一地下水位。地形起伏較大的陡坡、陡坎、丘包等位置,覆蓋層厚度較小,除雨季外一般無地下水。溝谷地勢較低處,覆蓋層厚度相對較大,地面匯水條件較好,該位置有少量的地下水賦存在地表土層中。該地下水具有分布不連續(xù)、含量較小、隨季節(jié)變化大等特點。②基巖裂隙水勘察區(qū)碎屑巖類基巖裂隙水儲存在強風化帶風化裂隙和砂巖的孔隙裂隙中,水位動態(tài)變化受大氣降水影響明顯,地下水水位變化較大,主要接受大氣降雨的補給,靠近梁灘河河谷地帶,接受河水的補給。根據調查測繪可知:在地勢低洼的溝谷和梁灘河附近存在少量地下水,場地其它地段基本無地下水。(2)地下水補給與排泄場地地下水主要接受地表水及大氣降水補給,大氣降水后,水體在地勢較高處大部分沿地表徑流,向地勢相對較低的沖溝排泄;少部分在土層中下滲,通過土層孔隙向附近的沖溝中排泄。本次勘察在勘察區(qū)所有鉆孔進行簡易水文地質觀測,鉆孔提干孔內循環(huán)水后,測區(qū)內局部鉆孔測得地下水位,為填土層中上層滯水,在鉆孔深度范圍內,地下水較少。場地地下水較貧乏。場地未見泉水、河流、暗河等地表水體,場地水文地質條件簡單。巖土層滲透系數(shù):素填土取3.0m/d(經驗值),強風化基巖取0.5m/d(經驗值)。場地土層主要為素填土(主要由粉質粘土及強、中等風化砂泥巖碎塊組成)、粉質粘土;場地及鄰近未見污染源,按《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附錄G判定,場地環(huán)境類型為Ⅲ類。3.水的腐蝕性評價場區(qū)屬構造剝蝕低山丘陵地貌,本次勘察對所有鉆孔在終孔抽干孔內的余水24小時后進行水文觀測,未測得地下水。雨季時地表水下滲在低洼處填土層中特別是未來填土層中形成上層滯水及基巖強風帶形成風化網狀孔隙、裂隙水。 通過實地調查并結合當?shù)亟ㄖ涷?,場區(qū)水、土對混凝土結構具微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具微腐蝕性。根據《公路工程混凝土結構防腐蝕技術規(guī)范》(JTG/TB07-01-2006)第3.0.4條規(guī)定判定:場地環(huán)境類別為一般環(huán)境(無凍融、鹽、酸、堿等作用),在永久濕潤環(huán)境下的作用等級為A,在非永久濕潤環(huán)境和干濕交替室外環(huán)境下的作用等級為B,在干濕交替環(huán)境下的作用等級為C。特殊土本項目西線存在特殊土主要為軟土路基。表4.71特殊土地段表序號起訖樁號處理長度(m)1AK0+155AK0+185302AK0+985AK1+010253AK1+380AK1+47090合計145其他該項目區(qū)內現(xiàn)有公路交通運輸和通訊十分方便,鄉(xiāng)道、村道分布密集,這些先天條件對本工程的建設有利。沿線筑路材料、水、電等建設條件與公路建設的關系外業(yè)調查中對沿線筑路材料進行了全面調查,本項目所需建筑材料質量好、儲量豐富,地方道路、機耕道均可作為本項目筑路材料及設備運輸?shù)缆?,運輸方便。與周圍環(huán)境和自然景觀相協(xié)調情況路線景觀在地形條件允許的條件下,盡量放緩邊坡,坡面盡量采用根據地方氣候特征,采用自然綠化,少采用圬工砌體等防護形式;填方路堤邊坡采用放緩邊坡形式,盡量與周邊環(huán)境順接,綠化采用自然綠化;棄土場作相應的綠化和加固防護,以防止水土流失。設計中充分重視公路自身線形協(xié)調設計、公路線形與結構物協(xié)調設計和公路線形與環(huán)境協(xié)調設計。路基邊坡、防護景觀根據沿線氣候、地質、水文條件等,結合當?shù)亟涷?,路基防護以經濟實用、與周圍環(huán)境協(xié)調且施工方便為原則。項目區(qū)植被茂盛、山清水秀、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為了使邊坡狀況與周圍自然環(huán)境協(xié)調,應優(yōu)先選用植物防護、采取工程防護和植物防護相結合的防護措施。挖方路基設計主要考慮合同段工程經濟性、巖石的類別、穩(wěn)定性、裂隙的發(fā)育程度以及與自然環(huán)境的協(xié)調,盡可能的減少深挖路基,最大限度的增加邊坡綠化以保護自然環(huán)境,同時要求路塹坡腳及坡頂盡量采用圓弧過渡,以貼近自然原始地貌,為開闊行車視野空間。路堤邊坡結合項目所在地氣候特征,自然植被生長茂盛,原則不做特殊綠化,最大限度地磨滅人工破壞痕跡,達到路在景中游的夢幻效果。對填方受限路段,采用擋墻、護肩、護腳等防護型式。本項目路基填挖頻繁,設計中充分考慮工程經濟性,盡量考慮移挖作填,盡量減少路堤圬工防護,降低工程投資。路基廢方主要發(fā)生于較大的挖方路段,應盡量利用其有用部分。棄土堆的設置在充分征求地方意見、兼顧地方綜合發(fā)展規(guī)劃的基礎上,盡量集中布置,嚴格遵守水土保持的有關法規(guī),與當?shù)剞r田建設和自然環(huán)境相結合,注意保護林木、農田、房屋及其他工程設施,完善排水、防護措施,減少水土流失,根據地方規(guī)劃進行綠化或復墾。工程施工的總體實施步驟、有關工序銜接等技術問題及注意事項工程施工的總體實施步驟及有關工序銜接全段施工組織應結合區(qū)域氣象、水文條件,項目區(qū)干濕季節(jié)分明,汛期與雨季基本一致的特點,路基工程、排水工程、橋梁的基礎工程,應根據所在區(qū)域氣候及降雨特點,宜安排在蓄水低位或旱季施工,以避開雨季由于地下水位的上升及農灌用水期間所造成的地基土過濕和干擾,減少對過濕路段地基土的特殊處理和降低橋梁水下基礎工程施工難度,從而確保工程質量,加快工程進度。對控制工期的關鍵工程,如高路堤、深路塹,應提前進場施工,以確保全段同步完工,及時發(fā)揮效益。各分項工程必須遵循從準備工作一復校設計文件→認可施工報告→實施→檢測合格→轉入下道序的原則,并做好各工序間的銜接配合,使之有條不素。施工注意事項本項目區(qū)域內,主要分布有村道、機耕道等,施工時須采取措施保證施工過程中道路的安全。項目區(qū)域內,分布有較多的電力設施,施工時應注意附近的電纜的分布,電纜附近的開挖必須征得電纜管理單位的同意,嚴禁私自開挖。項目區(qū)域內,路線與天然氣管道交叉,施工前,須探明氣管具體位置,且在氣管管理單位的有關人員指導下進行施工。施工前,施工單位應當會同業(yè)主、地方政府、監(jiān)理、管道企業(yè)對設計單位提供的輸氣管道位置進一步校核,對與管道交叉的構筑物及處置措施是否恰當進一步確認。天然氣管道設施包括:輸送天然氣的管道;管道防腐保護設施,包括陰極保護站、陰極保護測試樁、陰極地床和雜散電流排流站;管道水工防護構筑物、抗震設施、管堤、管橋及管道專用涵洞和隧道;加壓站、加熱站、計量站、集氣站、輸氣站、配氣站、處理站、清管站、各類閥室及放空設施;管道標志、標識和穿越公路檢漏裝置。新技術、新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管委會農發(fā)行合作協(xié)議
- 汽車制造行業(yè)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合同
- 網絡營銷與推廣服務合同
- 節(jié)能環(huán)保行業(yè)綠色能源技術與項目開發(fā)方案
- 工程設計咨詢服務合同
- 旅客運輸服務合同
- 電子產品維修服務保障與免責協(xié)議
- 不動產財產租賃合同
- 項目團隊季度工作總結報告
- 22 我們奇妙的世界(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
- 水土保持方案編寫規(guī)范
- 【高分復習筆記】李天元《旅游學概論》(第7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王淑玲《做最好的自己》讀書分享
- 《優(yōu)秀教師的自我修煉》讀書筆記PPT模板思維導圖下載
- 列車運行阻力
- 疾病診斷相關分組概念
- Python深度學習實戰(zhàn)-基于Pytorch全書電子講義完整版ppt整套教學課件最全教學教程
- 2023年黑龍江建筑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語文)試題庫含答案解析
- 十八項醫(yī)療核心制度考試題及答案
- 《地史學》第01章-緒論
- 主要工業(yè)產品統(tǒng)計指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