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衛(wèi)輝一中2024屆高三第三次考試語文試題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東南”與“西北”是古代中國頻繁對舉的兩個方位概念。司馬遷說:“作
事者必于東南,收功實者常于西北?!边@句話凝聚了古人豐富的地理經(jīng)臉。很多
歷史文獻也描述中國的地理大勢為“天不足西北,地不滿東南”。不惟地形,“東
南”與“西北”在經(jīng)濟、文化上也呈現(xiàn)出較大的地理差異。西晉張華《博物志》
記:“東南之人,食水之產(chǎn);西北之人,食六畜產(chǎn)?!睔W陽修《論逐路取人札子》
云:“東南之俗好文,故進士多而經(jīng)學少;西北之人尚質,故進士少而經(jīng)學多?!?/p>
兩宋時期,在經(jīng)濟文化重心轉移的大背景下,中國人口“東密西疏”的分布格局
在南宋即已形成。到了明代,郭之奇已使用“東南人滿,西北土滿”來形容這樣
的人口分布格局變化。至清康熙時,移民殖邊以均人口的思想也被人提出來,朱
奇齡明確主張“以東南有余之民,任西北有余之地”。進入近代,西北移民殖邊
之論成為潮流,“東南人滿,西北土滿”一語,為近代中國社會各界人士耳熟能
詳。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東南人滿,西北土滿”也早已是知識界表述中國人
口分布的口頭禪。胡煥庸將半壁區(qū)劃法具體落實在中國人口地理研究之中,創(chuàng)制
出第一張中國人口密度圖,提出了一條可以標識中國東西部人口差異的分界線一
一“胡煥席線”(以下簡稱“胡線”),即“埃琛一騰沖線”,因地名變迂也被
稱為“黑河一騰沖線”?!昂€”是依靠較高精度的人口數(shù)據(jù),運用分界線思維
和標準化手段,在現(xiàn)代科學研究過程中化約和展現(xiàn)“東南人滿,西北土滿”傳統(tǒng)
認識的產(chǎn)物。可以說,學理上的“胡線”提出不足百年,但事實上的“胡線”已
存在了千余年。
不能忽視的另外一個事實是,“胡線”是建立在一個“整體的中國領土空間”
基礎上畫出的人口地理分界。近代中國的領土空間是隨著清代疆域觀念變化和國
際條約體系的介入,以清代疆域為主體逐步確立下來的。然而,身處其中的相當
一部分知識精英尚未建立起現(xiàn)代中國疆域的意識,或者執(zhí)拗于傳統(tǒng)天下觀主導下
的華夷秩序,或者不自覺地受日本輿論話語影響,接受了中國“本部一邊疆“截
然二分的對立論,個別人甚而因西方殖民話語的刺激,沾沾自喜地將中國“本部”
之外的邊疆之域也視為中國的“殖民地”。正是囿于這樣的思想局限,在二十世
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人口問題大討論中,多數(shù)知識精英堅持以“本部”和“邊疆”
截然分為二區(qū)的慣性思維和刻板邏輯。
胡煥庸從“整體的中國領土空間”這樣一個地理實體中陳述地理問題,立足
于這個地理實體內部的自然區(qū)域進行科學分析,這種通過強化“地理中國”意識
的科學建構,可謂潤物細無聲,增強了蒙、新、藏、青等邊蓬之域的領土屬性,
成功消解了中國疆域描述中“本部一邊疆”二元論的負面影響?!昂€”作為近
代地理科學的一種知識構建產(chǎn)物,它通過破除舊有的“本部”論,重新提煉出一
種解釋中國領土空間及其內部區(qū)域分異的學術話語,清晰完整地呈現(xiàn)出一個可視
化的中國疆域輪廓,借此完成了現(xiàn)代中國疆域觀念和國家認同的一次重塑。
(摘編自張軻風《歷史情境中的“胡煥庸線”》)
材料二:
1935年,胡煥庸首倡揭示我國人口分布規(guī)律的“胡煥庸線”:該線以東地區(qū)
用占全國約36%的國土面積承載了約96%的人口,該線以西地區(qū)用占全國約64%
的國土面積僅承載了約4%的人口。長久以來,“胡煥庸線”兩側自然環(huán)境、人
口分布、經(jīng)濟發(fā)展等差異巨大,被稱為我國自然地理、人口地理和經(jīng)濟地理的分
界線?!昂鸁ㄓ咕€”的穩(wěn)定存在是我國大尺度國土空間上區(qū)域發(fā)展不協(xié)調的突出
表現(xiàn)。進入新時期,學術界對如何破解“胡煥庸線”作了許多嘗試性的探討,相
關成果的研究視角主要有:一是從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的視角,主張利用新型城鎮(zhèn)化
建設有利契機,通過集約、高效的經(jīng)濟發(fā)展模式推動人口城鎮(zhèn)化,使城市群成為
破解“胡煥庸線”的重點地區(qū);二是從產(chǎn)業(yè)集聚的視角,根據(jù)“胡煥庸線”以西
廣大地區(qū)水資源分布不均和普遍匱乏的現(xiàn)實,在水資源條件較好的城市布局具有
資源優(yōu)勢的專業(yè)化產(chǎn)業(yè)集群,在水資源不足的地區(qū)構建耗能密集一節(jié)水型高技術
產(chǎn)業(yè);三是從“一帶一路”建設的視角,倡導“胡煥庸線”以西地區(qū)向西開放,
使西部沿邊地區(qū)從過去對外開放的末端變成前沿,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開放合
作新平臺,激活西部地區(qū)的資源、區(qū)位紅利,吸引人口、資本等要素不斷進入;
四是從技術進步的視角,證明信息技術可以推動貿易發(fā)展、知識溢出,節(jié)水節(jié)能、
新能源開發(fā)、智慧綠色生產(chǎn)等技術進步能有效弱化環(huán)境約束,提升資源環(huán)境承載
力,為突破“胡煥庸線”提供可能。
(摘編自黃成、杜宇、吳傳清《主體功能區(qū)建設與“切煥庸線"破解》〉
【小題1】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天不足西北,地不滿東南”體現(xiàn)“東南”與“西北”在地形上的差異,也
決定兩者在經(jīng)濟、文化上呈現(xiàn)較大地理差異。B.胡煥庸運用分界線思維和標準
化手段,將半壁區(qū)劃法具體落實在中國人口地理研究中,從學理上展現(xiàn)了“東南
人滿,西北土滿”的傳統(tǒng)認識。C.自古以來,由于“胡煥庸線”東西兩側自然
環(huán)境、人口分布、經(jīng)濟發(fā)展等的巨大差異,我國區(qū)域發(fā)展不協(xié)調狀況十分突
出。D.在水資源不足的地區(qū)構建耗能密集一節(jié)水型高技術產(chǎn)業(yè),有助于提升資
源利用效率,改變大西北地區(qū)水資源分布不均和普遍匱乏的現(xiàn)實。
【小題2】
1.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基于“東南人滿,西北土滿”的人口分布格局,從清朝康熙直至近代,移民
殖邊以均人口的思想逐漸被人接納。B,受西方殖民話語中的“本部一邊疆”截
然二分對立論的影響,近代一些知識精英堅持以“本部”和“邊疆”的思維邏輯
【小題4】“胡煥庸線”是1935年地理學家胡煥庸依靠較高精度的人口數(shù)據(jù),
運用分界線思維和標準化手段,提出的一條可以標識中國東西部人口差異的分
界線。
【小題5】①實施“東數(shù)西算”工程有利于破解“胡煥庸線”。②實施“東數(shù)
西算”工程,通過把東部密集的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將帶動相關技術產(chǎn)
業(yè)有效轉移,有利于推動東西部區(qū)域協(xié)調發(fā)展。③實施“東數(shù)西算”工程,通
過全國一體化的數(shù)據(jù)中心布局建設,借助技術進步推動西部經(jīng)濟發(fā)展,為突破
“胡煥庸線”提供可能。
[解析]
【小題1】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
A.“決定兩者在經(jīng)濟、文化上呈現(xiàn)較大地理差異”錯誤,根據(jù)材料一第1自然
段,“天不足西北,地不滿東南”只能體現(xiàn)“東南”與“西北”在地形上的差
異。
C.“自古”不符合“學理上的“胡線”提出不足百年,但事實上的“胡線”已
存在了千余年”意思。
D.“改變大西北地區(qū)水資源分布不均和普遍匱乏的現(xiàn)實”錯誤,構建耗能密集
一節(jié)水型高技術產(chǎn)業(yè)只能根據(jù)“胡煥庸線”以西廣大地區(qū)水資源分布不均和普
遍匱乏的現(xiàn)實。
故選Bo
【小題2】
本題考查學生根據(jù)材料推理的能力。
B.“受西方殖民話語中的‘本部一邊疆'截然二分對立論的影響”錯誤,根據(jù)
材料一第3自然段,“本部”和“邊疆”思維邏輯的來源復雜,包括傳統(tǒng)天下
觀主導下的華夷秩序、日本輿論話語影響、西方殖民話語影響等。
故選B。
【小題3】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的能力。
D.屬于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的視角,不符合技術進步的研究視角。
故選D。
【小題4】
本題考查學生下定義的能力。
根據(jù)“胡煥庸將半壁區(qū)劃法具體落實在中國人口地理研究之中,創(chuàng)制出第一張
中國人口密度圖,提出了一條可以標識中國東西部人口差異的分界線一一‘胡
煥庸線’”可知“胡煥庸線”的屬概念為“一條分界線”。
根據(jù)“依靠較高精度的人口數(shù)據(jù),運用分界線思維和標準化手段”“1935年,
胡煥庸首倡揭示我國人口分布規(guī)律的‘胡煥庸線’”“提出了一條可以標識中
國東西部人口差異的分界線一一'胡煥庸線’”可概括出種差為:“1935年地
理學家胡煥庸依靠較高精度的人口數(shù)據(jù)、運用分界線思維和標準化手段”“可
以標識中國東西部人口差異”等種差。
最后將以上內容按照“被定義概念二種差+屬概念”的形式,以判斷句式加以闡
述即可。
【小題5】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運用材料內容的能力。
①根據(jù)“'胡煥庸線’兩側自然環(huán)境、人口分布、經(jīng)濟發(fā)展等差異巨大,被稱
為我國自然地理、人口地理和經(jīng)濟地理的分界線”可知,“東數(shù)西算”是通過
全國一體化的數(shù)據(jù)中心布局建設,把東部密集的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使
數(shù)據(jù)要素跨域流動。實施“東數(shù)西算”工程有利于破解“胡煥庸線”O(jiān)
②根據(jù)“'胡煥庸線’的穩(wěn)定存在是我國大尺度國土空間上區(qū)域發(fā)展不協(xié)調的
突出表現(xiàn)”可知,實施“東數(shù)西算”工程,通過把東部密集的算力需求有序引
導到西部,將帶動相關技術產(chǎn)業(yè)有效轉移,有利于推動東西部區(qū)域協(xié)調發(fā)展。
③根據(jù)“從技術進步的視角,證明信息技術可以推動貿易發(fā)展、知識溢出,節(jié)
水節(jié)能、新能源開發(fā)、智慧綠色生產(chǎn)等技術進步能有效弱化環(huán)境約束,提升資
源環(huán)境承載力,為突破'胡煥庸線’提供可能”可知,實施“東數(shù)西算”工程,
通過全國一體化的數(shù)據(jù)中心布局建設,借助技術進步推動西部經(jīng)濟發(fā)展,為突
破“胡煥庸線”提供可能。
(-)現(xiàn)代文閱讀n(本題共4小題,16分)
1.閱讀文章,完成下面小題。
江南的冬景
郁達夫
凡在北國過過冬天的人,總都道圍爐煮茗,或吃燧羊肉,剝花生米,飲白干
的滋味。而有地爐、暖坑等設備的人家,不管它門外面是雪深幾尺,或風大若雷,
而躲在屋里過活的兩三個月的生活,卻是一年之中最有勁的一段蟄居異境;老年
人不必說,就是頂喜歡活動的小孩子們,總也是個個在懷戀的,因為當這中間,
有的蘿卜、雅兒梨等水果的閑食,還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熱鬧的節(jié)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過后,大江以南的樹葉,也不至于脫盡。寒風一
一西北風——間或吹來,至多也不過冷了一日兩日。到得灰云掃盡,落葉滿街,
晨霜白得像黑女臉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陽一上屋檐,鳥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
便又放出水蒸氣來,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門前的隙地里去坐著曝背談天,營屋外
的生涯了;這一種江南的冬景,豈不也可愛得很么?
我生長江南,兒時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銘刻特深;雖則漸入中年,又愛
上了晚秋,以為秋天正是讀讀書、寫寫字的人的最惠季節(jié),但對于江南的冬景,
總覺得是可以抵得過北方夏夜的一種特殊情調,說得摩疊些,便是一種明朗的情
調。
江南的地質豐腴而潤澤,所以含得住熱氣,養(yǎng)得住植物;因而長江一帶,蘆
花可以到冬至而不敗,紅葉也有時候會保持得三個月以上的生命。像錢塘江兩岸
的烏柏樹,則紅葉落后,還有雪白的槍子看在枝頭,一點一叢,用照相機照將出
來,可以亂梅花之真。草色頂多成了赭色,根邊總帶點綠意,非但野火燒不盡,
就是寒風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風和日暖的午后,你一個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則青
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覺不到歲時的肅殺,并且還可以飽覺著一種莫名其妙的含
蓄在那里的生氣;“若是冬天來了,春天也總馬上會來”的詩人的名句,只有在
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體會得出。
說起寒郊的散步,實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給與江南居住者的一種特異的恩惠;
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長的人,是終他的一生,也決不會有享受這一種清福的機
會的。我不知道德國的冬天,比起我們江浙來如何,但從許多作家的喜歡
以Spaziergang一字來做他們的創(chuàng)造題目的一點看來,大約是德國南部地方,
四季的變遷,總也和我們的江南差仿不多。譬如說十九世紀的那位鄉(xiāng)土詩人洛在
格罷,他用這一個“散步”做題目的文章尤其寫得多,而所寫的情形,卻又是大
半可以拿到中國江浙的山區(qū)地方來適用的。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濱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氣里時含水分;到得冬天,
不時也會下著微雨,而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種說不出的悠閑境界。
你試想想,秋收過后,河流邊三五家人家會聚在一道的一個小村子里,門對長橋,
窗臨遠阜,這中間又多是樹枝槎丫的雜木樹林:在這一幅冬日農(nóng)村的圖上,再灑
上一層細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層淡得幾不成墨的背景,你說夠不夠悠閑?
若再要點景致進去,則門前可以泊一只烏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幾個喧嘩的酒客,
天垂暮了,還可以加一味紅黃,在茅屋窗中畫上一圈暗示著燈光的月暈。人到了
這一個境界,自然會胸襟灑脫起來,終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問了;我們總該還
記得唐朝那位詩人做的“暮雨瀟瀟江上村”的一首絕句罷?詩人到此,連對綠林
豪客都客氣起來了,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自然是江
南日暮的雪景?!昂趁酚奥?,微雪酒香村”,則雪月梅的冬宵三友,會合在一
道,在調戲酒姑娘了?!安耖T聞犬吠,風雪夜歸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靜后
的景況;“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樣喜歡弄
雪的村童來報告村景了。詩人的詩句,也許不盡是在江南所寫,而做這幾句詩的
詩人,也許不盡是江南人,但借了這幾句詩來描寫江南的雪景,豈不直截了當,
比我這一枝思劣的筆所寫的散文更美麗得多?
有幾年,在江南,在江南也許會沒有雨沒有雪的過一個冬,到了春間陰歷的
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下一點春雪的;去年(一九三四)的冬天是如此,今年
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節(jié)氣推算起來,大約太冷的日子,將在一九三六年的
二月盡頭,最多也總不過是七八天的樣子。像這樣的冬天,鄉(xiāng)下人叫作旱冬,對
于麥的收成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卻要受到損傷。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
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這一種冬天,倒只會得
到快活一點,因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閑步逍遙的機會自然也多;日本人
叫作Hiking,德國人叫作Spaziergang狂者,所最歡迎的也就是這樣的冬天。
窗外的天氣晴朗得像晚秋一樣;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誘得使你在房
間里坐不住??昭圆蝗鐚嵺`,這一種無聊的雜文,我也不再想寫下去了,還是拿
起手杖,擱下紙筆,去湖上散散步罷!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
【小題1】
1,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這篇散文從各個角度描寫江南的冬天,寫出作者自己的切身感受,描繪了一
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畫。B.作者在描寫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時借助想象,用色狀
物寫景,濃淡適宜,為讀者描繪了一幅悠閑情調的水墨畫,表達了自己“相見恨
晚”的情感。C.作者描寫江南的雪景,巧借詩句來實寫雪景,在品評詩句中寫
出了雪趣。D.全文語調舒緩,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閑;語言通俗幽默,和江南冬
景的清朗相得益彰。
【小題2】
1.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與《故都的秋》相比,描寫的主要內容不同,但有異曲同工之妙,都表
現(xiàn)了作者對生活細致的觀察和真誠的熱愛。B,《故都的秋》飽含一種悲涼、清
靜之美;本文描寫江南的冬天也隱含著這種情調,但近乎荒涼的風景掩蓋不住精
神的奢華。C.文中在描繪江南冬雨圖時,遠近結合,以動襯靜,黑白的畫面上
點綴紅黃的亮色,給人以既古樸又優(yōu)雅的感受。D.文中寫閩粵的冬天,突出了
暖和的特點。一方面和江南的冬天形成了對比,另一方面也給“江南”界定了范
圍。
【小題3】
L文章題為“江南的冬景”,開篇卻從北國的冬天寫起,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
【小題4】
1.《故都的秋》運用對比襯托的手法,突出了北平秋天的特點,本文描寫江南
的冬景,也采用了類似的手法,請點出并結合文本加以分析C
[知識點]
郁達夫(1896-1945)
[答案]
【小題1】A
【小題2】B
【小題3】本文以寫北國的冬天開篇,通過對北國冬天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的概括敘述,為下文寫江南的冬景作鋪墊,以突出江南冬景與北國冬天的不同
特點,表達對江南冬景的贊美、熱愛之情。
【小題4】本文以北國之冬的寒冷有勁,反襯江南之冬的溫和可愛;以德國散
步正襯江南散步,進而側面描寫江南冬景宜人;引用詩句襯托江南雪景;以擱
筆去散步,側面描寫冬景誘人。通過襯托,鮮明地表達了對江南冬景的喜愛。
[解析]
【小題1】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文章相關內容的能力。
B.“表達了自己‘相見恨晚’的情感”分析錯誤,從第六段“這微雨寒村里的
冬霖景象,又是一種說不出的悠閑境界”可知,應是“悠閑、自在、灑脫”之
感。
C.“巧借詩句來實寫雪景”說法錯誤,這是作者想象的情景,不是實寫,是虛
寫。
D.“語言通俗幽默”分析錯誤,應為“清新、純樸”。
故選Ao
【小題2】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
B.“本文描寫江南的冬天也隱含著這種情調,但近乎荒涼的風景……”中"隱
含著這種情調”“近乎荒涼的風景”分析錯誤,本文的情調是明朗、閑適,風
景也是充滿生機,與《故都的秋》是不同的。
故選B。
【小題3】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語段的作用的能力。
文章的題目是“江南的冬景”,作者卻先描寫了北方冬天的生活的特征“凡在
北國過過冬天的人,總都道圍爐煮茗,或吃帽羊肉,剝花生米,飲白干的滋
味……”,突出了“吃喝”之樂,但缺少賞景之樂,從而開啟了人們對室外生
活的向往,為下文寫江南的冬景作了鋪墊。
又通過對北國冬天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概述敘述,“因而長江一帶,蘆花
可以到冬至而不敗,紅葉也有時候會保持得三個月以上的生命。像錢塘江兩岸
的烏柏樹,則紅葉落后,還有雪白的柏子著在枝頭,一點一叢,用照相機照將
出來,可以亂梅花之真”“人到了這一個境界,自然會胸襟灑脫起來,終至于
得失俱亡,死生不問了;我們總該還記得唐朝那位詩人做的‘暮雨瀟瀟江上村'
的一首絕句罷?詩人到此,連對綠林豪客都客氣起來了,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
人又是什么”;與江南的冬景“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過后,大江以南的
樹葉,也不至于脫盡……”形成對比,突出江南冬景與北國冬天的不同特點,
表達作者對江南冬景的贊美和熱愛。
【小題4】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
作者筆下北國的冬天是“雪深幾尺,或風大若雷”“凡在北國過過冬天的人,
總都道圍爐煮茗,或吃帽羊肉,剝花生米,飲白干的滋味……”;而江南的冬
天“冬至過后,大江以南的樹葉,也不至于脫盡。寒風一一西北風一一間或吹
來,至多也不過冷了一日兩日”“到得灰云掃盡,落葉滿街,晨霜白得像黑女
臉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陽一上屋檐,鳥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
氣來,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門前的隙地里去坐著曝背談天,營屋外的生涯了;
這一種江南的冬景,豈不也可愛得很么",以北國之冬的寒冷有勁,反襯江南
之冬的溫和可愛0
結合第五段“說起寒郊的散步,實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給與江南居住者的一種
特異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長的人,是終他的一生,也決不會有享受
這一種清福的機會的。我不知道德國的冬天,……譬如說十九世紀的那位鄉(xiāng)土
詩人洛在格罷,他用這一個“散步”做題目的文章尤其寫得多,而所寫的情形,
卻又是大半可以拿到中國江浙的山區(qū)地方來適用的”可知,作者以德國散步正
襯江南散步,進而側面描寫江南冬景宜人。
結合第七段“‘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
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則雪月梅的冬宵三友,會合在一道,在調戲酒姑娘
了?!娙说脑娋?,也許不盡是在江南所寫,而做這幾句詩的詩人,也許不
盡是江南人,但借了這幾句詩來描寫江南的雪景”,此處作者引用詩句襯托江
南雪景。
結合第九段“窗外的天氣晴朗得像晚秋一樣;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誘
得使你在房間里坐不住??昭圆蝗鐚嵺`,這一種無聊的雜文,我也不再想寫下
去了,還是拿起手杖,擱下紙筆,去湖上散散步罷”,作者以擱筆去散步,側
面描寫冬景誘人。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作者通過對比襯托,鮮明地表達了對江南冬景的喜愛。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張中丞傳后敘
韓愈
①愈得李翰所為《張巡傳》。翰以文章自名,為此傳頗詳密。然尚恨有闕者:
不為許遠立傳。
②遠雖材若不及巡者,開門納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處其下,無所疑忌,
竟與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虜,與巡死先后異耳。兩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
知二父志,以為巡死而遠就虜,疑畏死而辭服于賊。遠誠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
以與賊抗而不降乎?當其圍守時,外無她蜉蟻子之援,所欲忠者,國與主耳,而
賊語以國亡主滅。遠見救援不至,而賊來益眾,必以其言為信;外無待而猶死守,
雖愚人亦能數(shù)日而知死處矣。遠之不畏死亦明矣!
③愈嘗從事于汴、徐二府,屢道于兩府間,親祭于其所謂雙廟者。其老人往
往說巡、遠時事云:南霽云之乞救于賀蘭也,賀蘭嫉巡遠之聲威功績出己上不肯
出師救愛霽云之勇且壯不聽其語強留之具食與樂延霽云坐。霽云慷慨語曰:“云
來時,睢陽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雖欲獨食,義不忍;雖食,且不下咽!”因
拔所佩刀,斷一指,血淋漓,以示賀蘭。一座大驚,皆感激為云泣下。云知賀蘭
終無為云出師意,即馳去;將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圖,矢著其上磚半箭,曰:“吾
歸破賊,必滅賀蘭!此矢所以志也?!庇懺羞^泗州,船上人猶指以相語。城
陷,賊以刃脅降巡,巡不屈,即牽去,將斬之:又降霽云,云未應。巡呼云日:
“南八,男兒死耳,不可為不義屈!"云笑曰:“欲將以有為也;公有言,云敢
不死!”即不屈。
④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及巡起事,嵩嘗在圍中。巡長七尺余,須髯若神。
嘗見嵩讀《漢書》,謂嵩日:“何為久讀此?"嵩目:“未熟也?!毖踩眨骸拔?/p>
于書讀不過三遍,終身不忘也?!币蛘b寓所讀書,盡卷不錯一字。需驚,以為巡
偶熟此卷,因亂抽他帙以試,無不盡然。寓從巡久,亦不見巡常讀書也。為文章,
操紙筆立書,未嘗起草。巡就教時,顏色不亂,陽陽如平常。
(有刪改)
【小題1】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賀蘭嫉巡/遠之聲威功績出己上/不肯出師救/愛霽云之勇且壯/不聽其語/強
留之/具食與樂/延霽云坐B.賀蘭嫉巡遠之/聲威功績出己上/不肯出師救/愛霽
云之勇且壯/不聽其語/強留之具食/與樂延霽云坐C,賀蘭嫉巡/遠之聲威功績出
己上/不肯出師救/愛霽云之勇且壯/不聽其語/強留之具食/與樂延霽云坐D.賀
蘭嫉巡遠之/聲威功績出己上/不肯出師救/愛霽云之勇且壯/不聽其語/強留之/
具食與樂/延霽云坐
【小題2】
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遠誠畏死”與“愿陛下矜愍愚誠”(《陳情表》)兩句中“誠”字的含義
不同。B,浮圖,梵語音譯,也作“浮屠”,可指和尚。也可指佛塔,如“救人
一命,勝造七級浮圖”。C,《漢書》,又稱《前漢書》,由我國東漢時期的歷
史學家班固編撰,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斷代史。D.“顏色不亂”與“顏色憔悴”
(《屈原列傳》)兩句中“顏色”二字的含義相同。
【小題3】
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許遠原本地位在張巡之上,但才能不及張巡,加之又有把柄在他手上,所以
許遠打開城門,甘居于張巡之下,和他共同進退。B.作者認為許遠在不得外援
且叛軍越來越多的情況下,雖忠誠但相信了叛軍“國亡主滅”的誑語也屬情理之
中。C.第③段寫南霽云乞師和拒降。乞師一節(jié),南霽云由不忍獨食到斷指,射
塔,他忠義、慷慨、激憤的表現(xiàn)震撼人心。D,第④段補敘張巡的讀書、就義等
內容,娓娓道來,人物的音容笑貌得以自然呈現(xiàn),這些內容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
力。
【小題4】
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兩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為巡死而遠就虜,疑畏死而辭服于
賊“
(2)愈嘗從事于汴、徐二府,屢道于兩府間,親祭于其所謂雙廟者。
【小題5】
1.在已有李翰詳密的《張巡傳》的情況下,韓愈為什么還要寫作這一篇“后敘”?
請結合全篇進行概括。
[知識點]
韓愈(768-824),史傳文
[答案]
【小題1】A
【小題2】C
【小題3】A
【小題4】(1)張、許兩家的子弟才智低下,不能全盤了解其父輩的志向,
認為張巡戰(zhàn)死而許遠被俘,懷疑許遠是怕死而向叛軍投降。
(2)我曾經(jīng)在汴州、徐州任職,多次經(jīng)過兩府之間,親自在那叫作雙廟的地
方祭祀(張巡和許遠)。
【小題5】①為許遠立傳(為許遠辯誣);②張巡、許遠等主要人物與南霽云、
于嵩等次要人物相互映襯,共樹英雄群像;③借描寫人物軼事,豐富人物形象,
宣英雄作為,弘英雄正義。
[解析]
【小題1]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賀蘭進明妒忌張巡、許遠的威望和功勞超過自己,不肯派兵相救;但看
中了南霽云的勇敢和壯偉,不采納他的話,卻勉力挽留他,還準備了酒食和書
樂,請南霽云入座。
“巡”“遠”,分別之張巡、許遠這兩個人,并且作“聲威功績”的定語,應
該在“巡”“遠”的中間斷開,排除BD;
“具”的賓語為“食與樂"所以應在“具”前面,“樂”后面分別斷開,排
除C。
故選A。
【小題2】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以及文言詞語含義的能力。
A.正確。
“如果/誠心”;句意:如果許遠真的怕死/希望陛下能憐惘我的誠心。
C.“編年體”錯誤?!稘h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
D.正確。
均為“臉色”;句意:臉色毫不慌張/面容憔悴。
故選C。
【小題3】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A.“有把柄在他手上”錯誤,“授之柄而處其下”是說他把指揮權交給張巡,
甘居于其下。
故選Ae
【小題4】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通知”,全盤理解;“虜”,被俘虜;“辭服于賊”,狀語后置句,
向叛軍投降。
(2)“從事”,任職;“屢”,多次;“親祭于其所謂雙廟者”,狀語后置
句,親自在那叫作雙廟的地方祭祀(張巡和許遠)。
【小題5】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愈得李翰所為《張巡傳》。翰以文章自名,為此傳頗詳密。然尚恨有
闕者:不為許遠立傳”可知,韓愈發(fā)現(xiàn)了李翰所寫的《張巡傳》。李翰因文章
而自負,寫這篇傳記十分詳密。但遺憾的是還有缺陷:沒有為許遠立傳。所以
作者寫這篇文章是為為許遠立傳。
第③段寫南霽云乞師和就義。乞師一節(jié),把南霽云放在賀蘭進明嫉妒張巡、許
遠的功績,而又企圖強留南霽云的尖銳矛盾環(huán)境中,展示人物的性格。南霽云
由不忍獨食到斷指、射塔,其言語行為被矛盾一步步推向前進,而他忠義、慷
慨、憤激的表現(xiàn)也越來越震撼人心。圍繞南霽云,除讓賀蘭進明從反面加以陪
襯外。就義一節(jié),將南霽云和張巡放在一起互相映襯,顯示了兩位英雄精神的
契合。而張巡的忠義嚴肅,南霽云的臨危不懼、慷慨爽朗,又各具個性。所以
韓愈寫這篇文章是為了將張巡、許遠等主要人物與南霽云、于嵩等次要人物相
互映襯,共樹英雄群像。
文中表彰張巡、許遠抗擊安史叛軍的功績,駁斥對張、許的誣蔑、中傷,以此
來歌頌抗擊藩鎮(zhèn)作亂的英雄人物。所以韓愈借描寫人物軼事,豐富人物形象,
宣英雄作為,弘英雄正義。
參考譯文:
張中丞傳后敘
韓愈
①我發(fā)現(xiàn)了李翰所寫的《張巡傳》。李翰因文章而自負,寫這篇傳記十分
詳密。但遺憾的是還有缺陷:沒有為許遠立傳。
②許遠雖然才能似乎比不上張巡,打開城門迎接張巡,地位本在張巡之上。
他把指揮權交給張巡,甘居其下,毫無猜疑妒忌,最終和張巡一起守城而死,
成就了功名,城破后被俘,不過和張巡死的時間有先后的不同罷了。張、許兩
家的子弟才智低下,不能完全明白其父輩的志向,認為張巡戰(zhàn)死而許遠被俘,
懷疑許遠是怕死而投降了叛軍。如果許遠真的怕死,何苦守住這尺寸大小的地
盤,以他所愛之人的肉充饑,來和叛軍對壘而不投降呢?當他在包圍中守城時,
外面沒有一點哪怕極為微弱的援助,所要效忠的,就是國家和皇上,而叛軍會
拿國家和皇上已被消滅的情況告訴他。許遠見救兵不來,而叛軍越來越多,一
定會相信他們的話;外面毫無希望卻仍然死守,即使是傻瓜也會計算日期而知
道自己的死所了。許遠不怕死也可以清楚了!
③我曾經(jīng)在汴州、徐州任職,多次經(jīng)過兩州之間,親自在那叫做雙廟的地
方祭祀張巡和許遠。那里的老人常常說起張巡、許遠時候的事情:南霽云向賀
蘭進明求救的時候,賀蘭進明妒忌張巡、許遠的威望和功勞超過自己,不肯派
兵相救;但看中了南霽云的勇敢和壯偉,不采納他的話,卻勉力挽留他,還準
備了酒食和音樂,請南霽云入座。南霽云義氣激昂說:“我來的時候,睢陽軍
民已經(jīng)一個多月沒有東西吃了!我即使想一個人享受,道義不能允許;即使吃
了,我也難以下咽!”于是拔出自己的佩刀,砍斷一個手指,鮮血淋漓,拿給
賀蘭進明看。在座的人大吃一驚,都感動得為南霽云流下了眼淚。南霽云知道
賀蘭進明終究沒有為自己出兵的意思,立即騎馬離去;將出城時,他抽出箭射
寺廟的佛塔,那枝箭射進佛塔磚面半箭之深,說:“我回去打敗叛軍后,一定
要消滅賀蘭進明!就用這枝箭來作為標記?!拔矣谪懺觊g經(jīng)過泗州,船上的
人還指點著說給我聽。城破后,叛軍拿刀逼張巡投降,張巡堅貞不屈,馬上被
綁走,準備殺掉;叛軍又叫南霽云投降,南霽云沒有吱聲。張巡叫南霽云道:
“南八,男子漢一死而已,不能向不義之人屈服!”南霽云笑道:“我本想有
所作為;您既然這樣說,我哪敢不死!”于是誓不投降。
④有一個人叫于嵩,年輕時跟隨張巡;等到張巡起兵抗擊叛軍,于嵩曾在
圍城之中。張巡身長七尺有余,一口胡須活像神靈。他曾經(jīng)看見于嵩在讀《漢
書》,就對于嵩說:“你怎么老是在讀這本書?“于嵩說:“沒有讀熟呀?!皬?/p>
巡說:“我讀書不超過三遍,一輩子不會忘記?!熬捅痴b于嵩所讀的書,一卷
背完不錯一個字。于需很驚奇,以為張巡是碰巧熟悉這一卷,就隨便抽出一卷
來試他,他都像剛才那樣能背誦出來。于禺跟張巡時間較久,也不見張巡經(jīng)常
讀書。寫起文章來,拿起紙筆一揮而就,從來不打草稿。張巡被殺時,臉色毫
不慌張,神態(tài)安詳,就和平日一樣。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
海棠花
齊己
繁于桃李盛于梅,寒食旬前社后開。
半月暄和留艷態(tài),兩時風雨免傷摧。
人憐格異詩重賦,蝶戀香多夜更來。
猶得殘紅向春幕,牡丹相繼發(fā)池臺。
【小題1]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寒食旬前社后開”一句介紹海棠花的花期,是在春社之后、寒食之前開
放。B.“艷態(tài)”一詞寫出了海棠花在溫暖和煦的陽光下展現(xiàn)出美好艷麗的姿
態(tài)。C.“人憐格異詩重賦”寫人們憐惜海棠花的零落,為它寫下詩詞歌賦來表
達惋傷。D.尾聯(lián)寫暮春時分海棠花凋謝后還會有牡丹開花,“猶”字表現(xiàn)詩人
的喜愛和不舍之情。
【小題2】
1,全詩如何描寫海棠花?表達了詩人什么情感?請簡要分析。
[知識點]
詠物言志
[答案]
【小題1】C
【小題2】①運用了對比手法,“繁于桃李盛于梅”,通過與“桃李”“梅”
的對比來突出海棠花的繁盛的特點。②運用了側面烘托的手法,頸聯(lián)通過人和
蝶側面烘托海棠花的品格與芳香。③通過這些手法,表達了詩人對海棠花的喜
愛和贊美之情。
[解析]
【小題1】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賞析能力。
C.“……寫人們憐惜海棠花的零落,為它寫下詩詞歌賦來表達惋傷"理解錯誤。
“人憐格異詩重賦”意思是人們因為喜愛海棠花的品格,所以為它寫詩作賦,
詩中“憐”有喜愛之意。
故選C。
【小題2】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及情感的能力。
對于本詩的表達技巧,從第一句“繁于桃李盛于梅”可知,這是說海棠花開得
比桃、李、梅花還要繁盛。通過與“桃李”“梅”的對比來突出海棠花的繁盛
的特點。
詩的頸聯(lián)“人憐格異詩重賦,蝶戀香多夜更來”則是說人們因為喜愛海棠花的
品格,所以為它寫詩作賦;蝴蝶也因為海棠花的香氣而夜間也來。這是通過人
和蝶側面烘托海棠花的品格與芳香,運用了側面烘托的手法。
作者通過對比的手法,寫出了海棠花開花時的繁盛場景,突出了海棠花的美麗
的特點。同時通過側面烘托的手法則是贊揚了海棠花的品格和芳香,從中可以
體會出詩人對海棠花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勸學》中,與王之渙《登鸛雀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意思
相近的句子是:①,②。
(2)韓愈的《師說》中,“③,?明確了擇師的標
準,與亞里士多德的“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有異曲同工之妙。
(3)蘇軾在《赤壁賦》中發(fā)議論說,江水不停地流去,“⑤”;
月亮時圓時缺,“⑥”O(jiān)
佚口識點]
名句名篇默寫
[答案]
吾嘗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而未嘗往也而卒莫消長
也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錯的字:踐,博,卒。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2小題,9分)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據(jù)統(tǒng)計,人類傳染病60%來源于動物,50%的動物傳染病可傳染給人類。那
么,這些野生動物是病毒的“潘多拉魔盒”嗎?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先了解一下,野生動物體內的病
毒①?近些年的研究表明,根源主要在于人類和野生動物接觸增多,
導致野生動物體內的病毒和人類密切接觸,增加變異和在人群中傳播的風險。因
此,②,就會大大降低病毒跨物種傳播的概率。另外,人類活動嚴重破
壞了野生動物的棲息地,這也是人畜共患病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們經(jīng)常說要保護野生動物,在很多人眼里:它們弱小,無助,可憐,需要
人類的保護。其實,③,是因為野生動物也在保護我們人類。當前,
人類開始重新思考與野生動物之間的關系,從流行病傳播的角度來說,只有真正
找到病毒的中間宿主,才可能徹底切斷病毒的傳播鏈。
【小題1】
1.下列選項中,加點的詞語和文中“潘多拉魔盒”所用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
()
A.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B.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C.亂
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D.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小題2】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
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知識點]
修辭手法,情境補寫
[答案
【小題1】C
【小題2】①為何會在人類社會中傳播②只要減少和野生動物的接觸③我們之
所以要保護野生動物
[解析]
【小題1】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
文中“潘多拉魔盒”是比喻,把野生動物比作潘多拉魔盒。
A.借代,絲竹代指音樂,案牘代指繁忙的公務。
B.借代,干戈代指戰(zhàn)爭。
C.比喻,雪比喻浪花。
D.借代,風流代指古代英雄。
故選c。
【小題2】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①根據(jù)“根源主要在于人類和野生動物接觸增多,導致野生動物體內的病毒和
人類密切接觸,增加變異和在人群中傳播的風險”可知,此處是說野生動物體
內的病毒在人類社會中傳播,可填“為何會在人類社會中傳播”。
②此處是說降低病毒跨物種傳播概率的條件,根據(jù)上句的解釋可知,要減少和
野生動物的接觸,可填“只要減少和野生動物的接觸”。
③根據(jù)“需要人類的保護”“是因為野生動物也在保護我們人類”可填“我們
之所以要保護野生動物”。
(二)語言文字運用n(本題共3小題,11分)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砌'題。
從2002年“搶救和保護中國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chǎn)工程”啟動,到2011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法》頒布實施,經(jīng)過多年來的不斷摸索和努
力,非遺保護的中國方案取得『①的成就。
時至今日,飽經(jīng)歲月沉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已不再被②,進而成為
流行于當下、傳承創(chuàng)新的經(jīng)典,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成為傳承非遺老手藝的新
匠人。
每晚7點,在山西省太原市的“懿曲社”內,國家級非遺項目太原蓮花落傳
承人王名樂都會準時登臺表演。不到30歲的他在傳習技藝的基礎上,對作品的
內容和表演形式進行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出許多緊跟時代、鮮活有趣的優(yōu)秀作品,令
人③。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8()后”非遺傳承人譚佳麗跟隨該項技藝
的國家級傳承人賈秀蘭學習。通過10多年的深入研究和創(chuàng)新實踐,使譚佳麗的
寧古塔滿繡作品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具有濃郁的民族和地域特色鮮明。她創(chuàng)
作的作品廣受好評,《東北三大怪》《唐卡》《馬》《鷹》等作品更是獲得了國
家級和省、市級多項大獎。出生于1986年的黑龍江省級非遺項目赫哲族魚皮制
作技藝傳承人解永亮在注重各種表現(xiàn)技法的深度融合基礎上制作了大量反映民
族文化、弘揚時代主旋律的魚皮畫作品。
【小題1】
1,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
【小題2】
1.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缮倭吭鰟h
詞語,不得改變原意。
【小題3】
1.請將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改成四個較短的語句??梢愿淖冋Z序、少量增刪詞
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知識點]
熟語(含成語),辨析并修改病句,變換句式
[答案]
【小題1】①舉世矚目②束之高閣③耳目一新
【小題2】通過10多年的深入研究和創(chuàng)新實踐,譚佳麗的寧古塔滿繡作品形
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具有濃郁的民族和地域特色。
【小題3]解永亮出生于1986年,是黑龍江省級非遺項目赫哲族魚皮制作技
藝傳承人,他注重各種表現(xiàn)技法的深度融合,創(chuàng)作了大量反映民族文化、弘揚
時代主旋律的魚皮畫作品。
[解析]
【小題1】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①形容非遺保護的中國方案成就巨大,可填“舉世矚目”。舉世矚目:全世界
的人都注視著,形容影響很大。
②結合“流行于當下、傳承創(chuàng)新的經(jīng)典,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成為傳承非遺
老手藝的新匠人”可知,形容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得到重視,可填“束之高閣”。
束之高閣:把某事或某種主張、意見、建議等擱置起來,不予理睬和辦理。
③形容給人不同的感受,可填“耳目一新”。耳目一新:妒到的、看到的跟以
前完全不同,令人感覺到很新鮮。形容事物的面貌有了顯著的變化。
【小題2】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語病有:
成分殘缺,“通過”和“使”連用,導致缺少主語,去掉“使”。
句式雜糅,“具有濃郁的民族和地域特色鮮明”可改為“具有濃郁的民族和地
域特色”或“民族和地域特色濃郁鮮明”。
【小題3】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變換句式的能力。
首先提取主干:解永亮創(chuàng)作了大量反映民族文化、弘揚時代主旋律的魚皮畫作
品。
然后把定語“出生于1986年的黑龍江省級非遺項目赫哲族魚皮制作技藝傳承
人”改為“出生于1986年,是黑龍江省級非遺項目赫哲族魚皮制作技藝傳承
人”,主語為解永亮;狀語”在注重各種表現(xiàn)技法的深度融合基礎上”改為“注
重各種表現(xiàn)技法的深度融合”.
最后按照邏輯關系,以解永亮為主語,表述即可。
四、寫作(60分)
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有些關于“學習”的句子精煉而含義深刻,含有勸誡和教育的意義。如“鳥
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一
個人不一定要越走越高,但千萬不要停留在原地”……這些句子有的來自書本,
有的來自同學,有的來自長輩。
語文老師為了鼓勵同學們樹立正確的學習理念,組織以“學習之道”為主題
的班級研討活動。請你圍繞“學習之道”,寫一篇文章,在班級研討會上闡述你
對學習的認識和思考。
要求:自選角度,自定立意,題目自擬,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知識點]
任務驅動型作文,讀書?學習
[答案]
例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聚酯產(chǎn)業(yè)鏈中的滌綸纖維考核試卷
- 衛(wèi)生潔具行業(yè)發(fā)展趨勢預測考核試卷
- 紡織品國際貿易規(guī)則與慣例考核試卷
- 家具行業(yè)新型商業(yè)模式探索與實踐考核試卷
- 糖批發(fā)商的多元化發(fā)展考核試卷
- 地毯產(chǎn)業(yè)政策法規(guī)與標準研究考核試卷
- 聚合纖維的環(huán)境友好性評估考核試卷
- 淀粉行業(yè)的供應鏈管理與風險控制考核試卷
- 鄰里花園土地權屬界定及糾紛調解合同
- 電動汽車充電樁建設與充電樁租賃服務合同
- 跨文化交際智慧樹知到課后章節(jié)答案2023年下齊魯工業(yè)大學
- (完整版)中國書法英文版
- 宏觀經(jīng)濟學期末考試試題(含答案)
- 構建規(guī)、建、管、運一體化的明珠灣智慧城市信息平臺
- 軌道交通信號基礎知到章節(jié)答案智慧樹2023年同濟大學
- 電梯井操作平臺
- 臨床免疫學檢驗技術第26章 腫瘤免疫及其免疫檢測
- 第三人稱單數(shù)專項練習(動詞)
- 膳管會會議記錄
- YY/T 1474-2016醫(yī)療器械可用性工程對醫(yī)療器械的應用
- 高三一模分析主題班會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