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2024中考歷史第一篇教材梳理板塊三中國現代史第16課時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課件_第1頁
遼寧省2024中考歷史第一篇教材梳理板塊三中國現代史第16課時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課件_第2頁
遼寧省2024中考歷史第一篇教材梳理板塊三中國現代史第16課時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課件_第3頁
遼寧省2024中考歷史第一篇教材梳理板塊三中國現代史第16課時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課件_第4頁
遼寧省2024中考歷史第一篇教材梳理板塊三中國現代史第16課時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6課時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板塊三中國現代史第一篇教材梳理1.(2022·沈陽中考)遼寧為新中國的工業(yè)發(fā)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956年7月19日,我國第一架新型噴氣式飛機在沈陽試制成功,7月20日,我國最大的一座煉爐——鞍鋼九號高爐,煉出第一爐鋼水。與上述成就相關的是()A.土地改革 B.第一個五年計劃C.三大改造 D.建立經濟特區(qū)B2.(2022·阜新中考)新中國工業(yè)化的起步由1953年“一五”計劃開始。下列屬于“一五”計劃期間取得的成就有()①青藏鐵路全線通車②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建成投產③建成武漢長江大橋④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點撥: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建成投產、建成武漢長江大橋、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都是“一五”計劃期間取得的成就,D項正確;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通車,而“一五”計劃的時間是1953—1957年,排除含有①的A、B、C三項。故選D項。

答案:

D3.(2023·武漢中考)“一五”計劃期間,新的工業(yè)部門紛紛建立,主要有飛機制造業(yè)、汽車制造業(yè)、新式機床制造業(yè)、重要有色金屬冶煉業(yè)等。在建設沿海地區(qū)工業(yè)的同時,華中、西北等地區(qū)的新工業(yè)區(qū)也初步形成。這主要說明“一五”計劃()A.加速推進航空業(yè),注重自主研發(fā)B.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兼顧區(qū)域均衡C.突出建設交通業(yè),關注協(xié)調發(fā)展D.大力投資制造業(yè),完成三大改造

點撥:由材料“新的工業(yè)部門紛紛建立,主要有飛機制造業(yè)、汽車制造業(yè)、新式機床制造業(yè)、重要有色金屬冶煉業(yè)等”可知,“一五”計劃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由材料“在建設沿海地區(qū)工業(yè)的同時,華中、西北等地區(qū)的新工業(yè)區(qū)也初步形成”可知,“一五”計劃兼顧區(qū)域均衡,B項正確。

答案:

B4.(2023·天津中考)下圖描繪了某憲法草案公布后人們在田間地頭熱議的畫面。隨后出臺的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是()A.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約法》B.1914年《中華民國約法》C.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D.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D5.(2023·宿遷中考)隨著土地改革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展開,中農已成為農村人口中的大多數。但農業(yè)生產效率還是很低,使用最傳統(tǒng)的手工工具,靠人畜耕種,解決不了翻身農戶缺乏口糧的困難。為此,中共中央決定逐步推開()A.第一個五年計劃 B.農業(yè)合作化運動C.人民公社化運動 D.分田包產到戶

點撥: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農村土地改革后,分散的、落后的小農經濟束縛了生產力的發(fā)展,難以滿足國民經濟發(fā)展和社會主義工業(yè)化的需要,為解決這一問題,國家實施了農業(yè)合作化運動,實現勞動力的規(guī)?;?提高了生產效率,改善了農民的生活水平,B項正確。

答案:

B6.(2023·濱州中考)右表為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我國1956—1965年國內生產總值,從表中可以看出()A.社會主義建設曲折前進B.國內生產總值持續(xù)增長C.國民經濟體系初步形成D.人民生活水平穩(wěn)步提高時間(年)國內生產總值(億元)19561028195710681958130719591439196014571961122019621149.319631233.31964145419651716.1A7.(2023·鄂州中考)時間軸(下圖)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后的一段歷史。新中國成立后最嚴重的挫折時期是圖中的()A.①B.②C.③D.④D8.下圖反映了某時期我國公私經濟成分的比例情況。這種情況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農業(yè)合作化運動的開展C.新中國完成土地改革D.“一五”計劃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

點撥:分析圖片可知,這一時期我國國民收入、商品零售額和工業(yè)總產值都是公有經濟占主導地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種情況的出現主要是由于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B、C、D三項與我國公私經濟成分比例變化無關,故本題選A項。

答案:

A9.在我國全面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時期,全國各條戰(zhàn)線上涌現出了大批先進人物,如王進喜、鄧稼先、焦裕祿等。他們分別被譽為()A.“鐵人”、“兩彈元勛”、黨的好干部B.黨的好干部、“兩彈元勛”、“鐵人”C.黨的好干部、“鐵人”、人民公仆D.人民公仆、黨的好干部、“兩彈元勛”A10.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很重視民主政治建設,但也走了不少彎路。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美國著名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國大趨勢:新社會的八大支柱》中認為:(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沒有以民主的名義使自己陷入政黨爭斗的局面,而是以一黨體制實現現代化,發(fā)展出一種獨特的縱向民主,這無疑是形成穩(wěn)定的關鍵。材料二:我們這次會議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這次會議是標志著我國人民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新勝利和新發(fā)展的里程碑。——摘編自毛澤東在1954年某次會議上的講話材料三:1968年,國家主席劉少奇被誣蔑為“叛徒、內奸、工賊”,被開除出黨,撤銷其黨內外一切職務,一年后,劉少奇在河南開封含冤病逝。材料四:民主和法制,這兩個方面都應該加強,過去我們都不足。要加強民主就要加強法制。沒有廣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沒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979年6月28日鄧小平《民主和法制兩手都不能削弱》(1)材料一論述的是新中國成立后確立的哪一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2)材料二中會議的召開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