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勘察設計實務操作手冊_第1頁
工程勘察設計實務操作手冊_第2頁
工程勘察設計實務操作手冊_第3頁
工程勘察設計實務操作手冊_第4頁
工程勘察設計實務操作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工程勘察設計實務操作手冊TOC\o"1-2"\h\u17305第一章工程勘察設計概述 394481.1工程勘察設計基本概念 3225181.2工程勘察設計程序及要求 418700第二章工程勘察操作實務 5269962.1工程勘察前期準備 5138052.1.1明確勘察任務 5280002.1.2編制勘察大綱 5160312.1.3組建勘察團隊 5147332.1.4準備勘察工具及設備 5154722.1.5技術培訓 5229652.2現場踏勘與資料收集 5197882.2.1現場踏勘 563382.2.2資料收集 5272332.3勘察數據采集與分析 695802.3.1數據采集 6165762.3.2數據分析 6135302.4勘察成果編制與提交 6174092.4.1勘察成果編制 6233252.4.2勘察成果提交 629509第三章工程設計操作實務 6206773.1設計前期準備 6192093.1.1收集資料 6219873.1.2分析研究 6293353.1.3確定設計原則 697653.1.4組織設計團隊 6271763.2設計方案制定 7202283.2.1初步設計 7263553.2.2深化設計 7143.2.3設計方案比選 7134913.2.4設計方案優(yōu)化 7283723.3設計文件編制 7287863.3.1設計說明書 7294503.3.2設計圖紙 7201213.3.3設計計算書 7258143.3.4設計文件審查 7283093.4設計成果審查與報批 7221133.4.1設計成果審查 742453.4.2設計成果修改 7192373.4.3設計成果報批 8261453.4.4設計成果實施 825239第四章工程地質勘察操作實務 8155274.1地質勘察基本要求 8228024.2地質勘察方法及選用 8310214.3地質災害評估與防治 864534.4地質勘察成果編制 822212第五章工程測量操作實務 9105115.1工程測量基本要求 995935.2測量方法及選用 9229895.3測量數據采集與處理 10301575.4測量成果編制 105580第六章工程結構設計操作實務 10156176.1結構設計基本概念 10184886.1.1結構設計定義 1083826.1.2結構設計原則 11293436.2結構設計方法及選用 11196666.2.1結構設計方法 11266586.2.2結構設計方法選用 1131126.3結構設計計算與分析 1190016.3.1結構計算內容 11261416.3.2結構分析方法 1145536.4結構設計成果編制 12194256.4.1設計說明書 12220716.4.2結構設計圖紙 12321386.4.3設計變更與審核 129217第七章工程電氣設計操作實務 13197057.1電氣設計基本概念 13265987.2電氣設計方法及選用 13217107.3電氣設計計算與分析 1360127.4電氣設計成果編制 1411249第八章工程給排水設計操作實務 14120438.1給排水設計基本概念 1488328.1.1給水設計 14223448.1.2排水設計 14151448.1.3給排水設計原則 14148018.2給排水設計方法及選用 15276888.2.1給水設計方法 156658.2.2排水設計方法 15198628.2.3給排水設計選用 15157808.3給排水設計計算與分析 15180748.3.1給水設計計算 15316898.3.2排水設計計算 1565888.3.3給排水設計分析 16159508.4給排水設計成果編制 16288028.4.1設計說明書 16267818.4.2設計圖紙 16186518.4.3設計計算書 1612384第九章工程綠化與環(huán)境設計操作實務 17315519.1綠化與環(huán)境設計基本概念 1719949.1.1綠化的定義與作用 1716379.1.2環(huán)境設計的定義與范疇 1768689.2綠化與環(huán)境設計方法及選用 17301979.2.1綠化設計方法 17326959.2.2環(huán)境設計方法 1791379.2.3綠化與環(huán)境設計選用 17317289.3綠化與環(huán)境設計計算與分析 17201899.3.1綠化設計計算 1826939.3.2環(huán)境設計分析 1892029.4綠化與環(huán)境設計成果編制 18300629.4.1設計說明書 18242889.4.2設計圖紙 1890379.4.3設計效果展示 18175149.4.4設計技術交底 18985第十章工程項目管理操作實務 182134910.1工程項目管理基本概念 18631210.1.1工程項目定義 182172310.1.2工程項目管理 181772210.1.3工程項目管理要素 192723910.2項目管理方法及選用 191035710.2.1傳統項目管理方法 192975910.2.2現代項目管理方法 19485210.2.3項目管理方法選用 191351410.3項目進度、質量與成本控制 19226210.3.1項目進度控制 19146410.3.2項目質量控制 192942110.3.3項目成本控制 192123110.4項目成果驗收與交付 1963610.4.1項目成果驗收 192913010.4.2項目成果交付 20第一章工程勘察設計概述1.1工程勘察設計基本概念工程勘察設計是指根據工程項目的性質、規(guī)模、技術要求等,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對工程項目進行系統的調查研究、分析計算和綜合評價,提出經濟、合理、可行的設計方案。工程勘察設計是工程項目實施的基礎,對于保證工程質量和投資效益具有重要意義。工程勘察主要包括地質勘察、地形勘察、水文地質勘察、工程地質勘察、環(huán)境地質勘察等方面,旨在查明工程場地的地質條件,為工程設計提供基礎資料。工程設計則包括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施工組織設計等階段,涉及建筑、結構、給排水、暖通、電氣、智能化等多個專業(yè)領域,旨在確定工程項目的各項技術參數和施工要求。1.2工程勘察設計程序及要求工程勘察設計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階段:(1)項目立項階段: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對工程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明確項目目標、規(guī)模、投資估算等,為工程勘察設計提供依據。(2)勘察階段:對工程場地進行實地調查,收集相關資料,開展地質、地形、水文地質、環(huán)境地質等勘察工作,為設計提供基礎數據。(3)設計階段:根據勘察成果,結合項目需求,進行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明確工程項目的各項技術參數、施工方法、質量標準等。(4)施工組織設計階段:根據施工圖紙,制定施工組織設計,明確施工進度、施工工藝、資源配置等,為施工提供指導。工程勘察設計要求如下:(1)科學性:工程勘察設計應遵循科學的理論和方法,保證設計方案的合理性和可靠性。(2)經濟性:在滿足工程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力求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投資效益。(3)可行性:設計方案應充分考慮施工條件、材料供應、施工技術等因素,保證施工順利進行。(4)環(huán)保性:在勘察設計過程中,要關注環(huán)境保護,遵循環(huán)保法規(guī),減少對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5)規(guī)范性:工程勘察設計應遵循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行業(yè)標準和規(guī)范,保證設計質量。(6)協同性:工程勘察設計涉及多個專業(yè)領域,應加強各專業(yè)間的協同配合,保證設計方案的完整性。通過以上程序和要求,工程勘察設計為工程項目提供了科學、合理、可行的技術支持,為工程建設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基礎。第二章工程勘察操作實務2.1工程勘察前期準備工程勘察前期準備工作是保證勘察工作順利進行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其主要內容包括:明確勘察任務、編制勘察大綱、組建勘察團隊、準備勘察工具及設備、技術培訓等。2.1.1明確勘察任務根據工程項目的性質、規(guī)模、設計階段及勘察目的,明確勘察任務的具體內容、要求、標準和勘察范圍。2.1.2編制勘察大綱勘察大綱是指導勘察工作的綱領性文件,應包括勘察任務、勘察內容、勘察方法、勘察成果要求等內容。2.1.3組建勘察團隊根據勘察任務的要求,合理配置勘察人員,明確各成員的職責,保證勘察團隊的素質和能力。2.1.4準備勘察工具及設備根據勘察任務的需要,準備相應的勘察工具、設備、儀器等,保證勘察工作的順利進行。2.1.5技術培訓針對勘察任務的特點,對勘察人員進行技術培訓,提高其業(yè)務水平,保證勘察工作的質量。2.2現場踏勘與資料收集2.2.1現場踏勘現場踏勘是對工程現場進行實地調查,了解地形地貌、地質構造、水文地質條件等,為勘察工作提供基礎資料。2.2.2資料收集收集與工程勘察相關的資料,包括地質、地形、水文、氣象、環(huán)境等方面的資料,為勘察工作提供參考。2.3勘察數據采集與分析2.3.1數據采集根據勘察大綱的要求,采用鉆探、取樣、測試等手段,采集工程勘察所需的各類數據。2.3.2數據分析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揭示地質條件、工程特性等方面的規(guī)律,為工程設計和施工提供依據。2.4勘察成果編制與提交2.4.1勘察成果編制根據勘察大綱的要求,將勘察數據和分析結果編制成勘察報告、勘察圖紙等成果。2.4.2勘察成果提交按照相關規(guī)定,將勘察成果提交給委托單位,為工程設計和施工提供依據。第三章工程設計操作實務3.1設計前期準備工程設計前期準備工作是保證工程設計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3.1.1收集資料在設計前期,應全面收集與工程設計相關的資料,包括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勘察報告、地形地貌資料、地質條件、水文資料、環(huán)境與生態(tài)保護要求、相關政策法規(guī)等。3.1.2分析研究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詳細分析,研究項目特點、工程規(guī)模、技術要求、投資估算、施工條件等,為設計方案制定提供依據。3.1.3確定設計原則根據項目特點和工程需求,明確設計原則,包括設計指導思想、設計標準、設計規(guī)范等。3.1.4組織設計團隊根據工程設計任務,組建設計團隊,明確團隊成員職責和任務分工,保證設計工作順利進行。3.2設計方案制定設計方案制定是工程設計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3.2.1初步設計根據設計原則和任務要求,進行初步設計,確定工程布局、結構形式、設備選型、施工方案等。3.2.2深化設計在初步設計的基礎上,對設計方案進行深化,明確各專業(yè)設計內容,保證設計方案的可行性、經濟性和安全性。3.2.3設計方案比選對多個設計方案進行比選,分析各方案的優(yōu)缺點,選擇最佳設計方案。3.2.4設計方案優(yōu)化根據設計方案比選結果,對設計方案進行優(yōu)化,提高設計質量。3.3設計文件編制設計文件編制是工程設計的重要成果,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3.3.1設計說明書編寫設計說明書,詳細闡述設計原則、設計方案、設計內容等。3.3.2設計圖紙繪制設計圖紙,包括總圖、建筑圖、結構圖、設備圖等。3.3.3設計計算書編寫設計計算書,對關鍵設計參數進行計算和分析。3.3.4設計文件審查對設計文件進行審查,保證設計文件符合相關法規(guī)、規(guī)范和標準。3.4設計成果審查與報批設計成果審查與報批是工程設計質量控制的最后一關,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3.4.1設計成果審查組織專家對設計成果進行審查,保證設計質量。3.4.2設計成果修改根據審查意見,對設計成果進行修改和完善。3.4.3設計成果報批將修改后的設計成果報請有關部門審批,取得設計批復文件。3.4.4設計成果實施根據批復文件,組織設計成果的實施,保證工程設計質量。第四章工程地質勘察操作實務4.1地質勘察基本要求地質勘察作為工程前期的基礎性工作,其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勘察工作應遵循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技術規(guī)范,保證勘察工作的合法性和科學性??辈烊藛T應具備專業(yè)的地質知識和技能,能夠準確識別和描述地質體的特征??辈旃ぷ鲬?、細致,對工程所在區(qū)域的地質條件進行全面的調查和評價。勘察成果應真實、客觀,為工程設計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質依據。4.2地質勘察方法及選用地質勘察方法主要包括地面調查、鉆探、地球物理勘探、遙感探測等。在實際勘察過程中,應根據工程特點、地質條件和勘察任務,合理選用以下幾種方法:(1)地面調查:通過現場踏勘、地質填圖等方式,收集地質體的分布、結構、成因等資料。(2)鉆探:通過鉆探取樣,獲取地下地質體的物理力學參數和水質資料。(3)地球物理勘探:利用地球物理場的特性,探測地下地質體的分布和結構。(4)遙感探測:通過衛(wèi)星遙感圖像,分析地質體的空間分布特征。4.3地質災害評估與防治地質災害評估主要包括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和地質災害防治設計。具體操作如下:(1)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通過對地質體穩(wěn)定性、地形地貌、地下水、地震等因子的分析,評價地質災害的危險性。(2)地質災害防治設計:根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結果,制定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管理措施等。4.4地質勘察成果編制地質勘察成果編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勘察報告:詳細記錄勘察過程、勘察方法和勘察成果,為工程設計提供基礎資料。(2)地質圖件:繪制地質平面圖、剖面圖、柱狀圖等,直觀展示地質體的分布和結構。(3)地質數據庫:建立地質數據信息系統,實現地質資料的數字化管理和查詢。(4)勘察成果審查:對勘察成果進行審查,保證成果的真實性、客觀性和可靠性。第五章工程測量操作實務5.1工程測量基本要求工程測量作為工程勘察設計的基礎環(huán)節(jié),其基本要求包括準確性、可靠性、經濟性和適時性。具體表現為:(1)準確性:測量數據應真實反映工程對象的實際情況,滿足設計、施工和驗收的需要。(2)可靠性:測量結果應具有可追溯性,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3)經濟性:在滿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力求降低測量成本。(4)適時性:根據工程進度及時提供測量數據,為工程順利進行創(chuàng)造條件。5.2測量方法及選用工程測量方法主要包括地面測量、航空測量、衛(wèi)星測量和三維激光掃描等。選用測量方法時,應根據工程特點、測量精度要求和現場條件進行綜合分析。以下為幾種常見測量方法的簡要介紹:(1)地面測量:適用于小范圍、精度要求較高的工程測量,如地形圖測量、建筑紅線測量等。(2)航空測量:適用于大范圍、地勢復雜的工程測量,如土地利用規(guī)劃、水利工程等。(3)衛(wèi)星測量:適用于全球范圍、精度要求較高的工程測量,如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4)三維激光掃描:適用于復雜地形、建筑物等精細測量,如古建筑保護、橋梁工程等。5.3測量數據采集與處理測量數據采集與處理是工程測量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其內容包括:(1)數據采集:使用測量儀器設備,按照測量方法進行實地測量,獲取原始數據。(2)數據預處理:對原始數據進行清洗、整理,剔除異常數據,保證數據質量。(3)數據處理:運用測量數據處理軟件,對預處理后的數據進行計算、分析和繪圖,測量成果。(4)數據審核:對測量成果進行審核,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可靠性和完整性。5.4測量成果編制測量成果編制是將測量數據轉化為工程圖紙、報表等成果的過程,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地形圖:根據測量數據繪制地形圖,反映工程場地的地形地貌、地貌特征。(2)平面圖:根據測量數據繪制平面圖,反映工程對象的平面位置、尺寸等信息。(3)立面圖:根據測量數據繪制立面圖,反映工程對象的立面形態(tài)、高度等信息。(4)剖面圖:根據測量數據繪制剖面圖,反映工程對象的剖面結構、尺寸等信息。(5)報表:整理測量數據,編制工程測量報表,為工程設計和施工提供依據。第六章工程結構設計操作實務6.1結構設計基本概念6.1.1結構設計定義工程結構設計是指在滿足工程功能、安全、經濟、美觀等要求的前提下,運用力學原理和材料功能,對結構系統進行合理布局、選型及計算,保證結構在施工和運營過程中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剛度、穩(wěn)定性及耐久性。6.1.2結構設計原則(1)安全性:保證結構在施工和運營過程中,能夠承受各種可能的荷載作用,避免發(fā)生破壞。(2)經濟性:在滿足安全、功能、美觀等要求的前提下,力求降低結構造價,提高經濟效益。(3)美觀性:結構設計應注重美觀,與周圍環(huán)境協調,提升整體建筑形象。(4)可施工性:結構設計應便于施工,降低施工難度和風險。6.2結構設計方法及選用6.2.1結構設計方法(1)經驗法:根據已有的工程經驗,類比類似工程,確定結構方案和參數。(2)理論法:運用力學原理,對結構進行理論分析,確定結構方案和參數。(3)數值法:利用計算機技術,對結構進行數值模擬,分析結構功能,確定結構方案和參數。6.2.2結構設計方法選用(1)對于簡單結構,可優(yōu)先采用經驗法。(2)對于復雜結構,需結合理論法和數值法進行設計。(3)在設計過程中,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多種設計方法。6.3結構設計計算與分析6.3.1結構計算內容(1)結構幾何參數計算:確定結構的尺寸、形狀和布局。(2)材料功能參數計算:確定材料的強度、剛度、穩(wěn)定性等功能指標。(3)荷載作用計算:分析結構在施工和運營過程中可能受到的各種荷載作用。(4)結構內力計算:分析結構在各種荷載作用下的內力分布。(5)結構位移計算:分析結構在各種荷載作用下的位移響應。(6)結構穩(wěn)定性分析:分析結構在施工和運營過程中的穩(wěn)定性。6.3.2結構分析方法(1)手工計算:適用于簡單結構,通過計算公式和表格,手動計算結構參數。(2)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利用計算機軟件,進行結構參數計算和分析。(3)有限元法:將結構劃分為有限單元,利用計算機軟件進行數值模擬和分析。6.4結構設計成果編制6.4.1設計說明書設計說明書是結構設計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工程概況:介紹工程背景、設計依據、設計范圍等。(2)結構設計原則:闡述結構設計遵循的原則。(3)結構方案:描述結構類型、布局、材料選用等。(4)結構計算與分析:介紹結構計算方法、分析過程及結果。(5)結構設計結論:總結結構設計的主要成果。6.4.2結構設計圖紙結構設計圖紙是結構設計成果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結構布置圖:展示結構布局、構件尺寸、材料選用等。(2)結構計算書:記錄結構計算過程和結果。(3)結構施工圖:詳細繪制結構構件的尺寸、形狀、連接方式等。(4)結構詳圖:對結構關鍵部位進行放大,展示構造細節(jié)。6.4.3設計變更與審核在設計過程中,如遇特殊情況,需對設計進行變更。設計變更應遵循以下原則:(1)變更內容不得降低結構安全功能。(2)變更后結構仍需滿足功能、美觀、經濟等要求。(3)變更應經過專業(yè)審核,保證變更合理、可行。設計審核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設計是否符合國家法律法規(guī)、行業(yè)規(guī)范及標準。(2)設計是否符合工程實際情況。(3)設計是否滿足功能、安全、美觀、經濟等要求。(4)設計變更是否合理、可行。第七章工程電氣設計操作實務7.1電氣設計基本概念電氣設計是工程建設項目中的組成部分,其基本概念涉及以下幾個方面:(1)電氣設計對象:主要包括發(fā)電廠、變電站、配電網、電氣設備、控制系統等。(2)電氣設計原則:遵循安全性、可靠性、經濟性、環(huán)保性、美觀性等原則。(3)電氣設計規(guī)范:依據國家及行業(yè)相關標準、規(guī)范進行設計。(4)電氣設計內容:包括電氣設備選型、電氣線路設計、電氣設備安裝、控制系統設計等。7.2電氣設計方法及選用電氣設計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經驗設計法:依據設計師的實踐經驗進行設計。(2)計算法:運用數學模型和計算方法進行設計。(3)類比法:參考類似工程的設計實例進行設計。(4)優(yōu)化設計法:運用優(yōu)化算法進行設計。在電氣設計過程中,應根據工程特點、設計要求及設計條件,合理選用設計方法。以下為幾種常見的設計方法選用:(1)對于常規(guī)的電氣設備選型,可選用經驗設計法。(2)對于復雜的電氣設備選型,可選用計算法或類比法。(3)對于控制系統設計,可選用優(yōu)化設計法。7.3電氣設計計算與分析電氣設計計算與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負荷計算:計算電氣設備的負荷,確定設備容量。(2)短路計算:分析電氣設備在短路故障時的電氣功能。(3)保護計算:計算電氣設備的保護參數,保證設備安全運行。(4)設備選型分析:根據工程需求,分析電氣設備的功能、價格等因素,選擇合適的設備。(5)電氣線路設計分析:分析電氣線路的敷設方式、截面選擇等。7.4電氣設計成果編制電氣設計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幾部分:(1)設計說明書:詳細闡述設計依據、設計原則、設計內容、設計方法等。(2)電氣設備清單:列出工程所需的電氣設備及其參數。(3)電氣圖紙:包括電氣原理圖、電氣布置圖、電氣安裝圖等。(4)電氣施工方案:闡述電氣設備安裝、調試、驗收等施工環(huán)節(jié)。(5)電氣運行維護說明書:指導用戶正確使用和維護電氣設備。在編制電氣設計成果時,應遵循以下要求:(1)內容完整:保證設計說明書、電氣設備清單、電氣圖紙等資料齊全。(2)表述清晰:語言簡練、條理分明,便于用戶理解。(3)符合規(guī)范:遵循國家及行業(yè)相關標準、規(guī)范。(4)易于操作:提供詳細的施工方案和運行維護說明書,方便用戶操作和維護。第八章工程給排水設計操作實務8.1給排水設計基本概念8.1.1給水設計給水設計是指根據建筑物、構筑物或區(qū)域內的用水需求,對給水系統進行規(guī)劃、設計、施工及運行管理的過程。給水系統主要包括水源、水處理、輸配水、給水設施等部分。8.1.2排水設計排水設計是指根據建筑物、構筑物或區(qū)域內的排水需求,對排水系統進行規(guī)劃、設計、施工及運行管理的過程。排水系統主要包括雨水排放、污水排放、排水設施等部分。8.1.3給排水設計原則給排水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1)安全可靠:保證給排水系統的正常運行,滿足用水和排水需求。(2)節(jié)能環(huán)保:合理利用水資源,降低能耗,減少污染。(3)經濟合理:在滿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降低工程投資和運行成本。(4)靈活適應:適應不同工況和未來發(fā)展的需求。8.2給排水設計方法及選用8.2.1給水設計方法(1)水量預測:根據用水對象、用水性質、用水量等因素進行水量預測。(2)水源選擇:根據水質、水量、水源距離等因素選擇合適的水源。(3)水處理工藝:根據水源水質、用水要求等因素選擇合適的水處理工藝。(4)輸配水系統設計:根據用水區(qū)域、用水需求等因素進行輸配水系統設計。8.2.2排水設計方法(1)排水量計算:根據排水區(qū)域、排水性質、排水量等因素進行排水量計算。(2)排水系統布局:根據排水需求、地形地貌等因素進行排水系統布局。(3)排水設施設計:根據排水量、排水系統布局等因素進行排水設施設計。8.2.3給排水設計選用(1)給水設備:根據用水需求、水質要求等因素選用合適的給水設備。(2)排水設備:根據排水需求、排水量等因素選用合適的排水設備。(3)給排水管材:根據管材功能、使用壽命、經濟性等因素選用合適的管材。8.3給排水設計計算與分析8.3.1給水設計計算(1)給水系統設計流量計算:根據用水需求、用水性質等因素進行設計流量計算。(2)水處理設施設計計算:根據水源水質、用水要求等因素進行水處理設施設計計算。(3)輸配水系統設計計算:根據用水區(qū)域、用水需求等因素進行輸配水系統設計計算。8.3.2排水設計計算(1)排水系統設計流量計算:根據排水需求、排水性質等因素進行設計流量計算。(2)排水設施設計計算:根據排水量、排水系統布局等因素進行排水設施設計計算。8.3.3給排水設計分析(1)水源分析:分析水源的水質、水量、水源距離等因素,確定水源的可行性。(2)水處理分析:分析水處理工藝的合理性、經濟性、可靠性等因素,確定水處理方案。(3)輸配水系統分析:分析輸配水系統的布局、運行效果等因素,優(yōu)化給水系統。(4)排水系統分析:分析排水系統的布局、排水設施的功能等因素,優(yōu)化排水系統。8.4給排水設計成果編制8.4.1設計說明書設計說明書應包括以下內容:(1)工程概況:介紹工程名稱、工程地點、工程規(guī)模等基本信息。(2)設計依據:列出設計所依據的標準、規(guī)范、法規(guī)等文件。(3)設計內容:詳細闡述給排水系統的設計內容,包括水源、水處理、輸配水、排水設施等部分。(4)設計計算:給出設計計算過程及結果。(5)設計分析:分析設計方案的合理性、經濟性、可靠性等因素。(6)設計成果:列出設計成果清單,包括圖紙、說明書、計算書等。8.4.2設計圖紙設計圖紙應包括以下內容:(1)設計總圖:展示給排水系統的整體布局。(2)設備布置圖:展示給排水設備的具體位置和布置。(3)管道布置圖:展示給排水管道的走向、管徑、標高等信息。(4)結構施工圖:展示給排水設施的結構設計。(5)電氣施工圖:展示給排水系統的電氣設計。8.4.3設計計算書設計計算書應包括以下內容:(1)給水系統設計計算:包括設計流量計算、水處理設施設計計算、輸配水系統設計計算等。(2)排水系統設計計算:包括設計流量計算、排水設施設計計算等。(3)計算過程及結果:詳細闡述計算過程,給出計算結果。第九章工程綠化與環(huán)境設計操作實務9.1綠化與環(huán)境設計基本概念9.1.1綠化的定義與作用綠化是指采用植物材料,對土地、水面、建筑物等空間進行覆蓋、點綴和美化的一種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活動。綠化在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生物多樣性、提高城市景觀質量、凈化空氣、調節(jié)氣溫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9.1.2環(huán)境設計的定義與范疇環(huán)境設計是指根據特定環(huán)境的功能、美觀、生態(tài)、環(huán)保等要求,運用藝術設計手法和技術手段,對空間環(huán)境進行規(guī)劃、設計和實施。環(huán)境設計包括景觀設計、建筑設計、室內設計等多個方面。9.2綠化與環(huán)境設計方法及選用9.2.1綠化設計方法(1)生態(tài)設計:遵循生態(tài)環(huán)境規(guī)律,注重植物種類的選擇與搭配,提高生態(tài)效益。(2)景觀設計:注重景觀效果,提高觀賞性,體現地方特色。(3)功能設計:以滿足功能需求為出發(fā)點,兼顧美觀與實用。9.2.2環(huán)境設計方法(1)空間設計:合理劃分空間,創(chuàng)造舒適、和諧的環(huán)境。(2)色彩設計:運用色彩原理,提高環(huán)境美觀度。(3)材料設計:選擇環(huán)保、耐用、美觀的材料,提高環(huán)境品質。9.2.3綠化與環(huán)境設計選用根據項目性質、地理位置、氣候條件、投資預算等因素,選擇合適的綠化與環(huán)境設計方法。如城市公園、居住區(qū)、商業(yè)廣場等不同類型的項目,其綠化與環(huán)境設計方法的選擇應有所區(qū)別。9.3綠化與環(huán)境設計計算與分析9.3.1綠化設計計算(1)綠化面積計算:根據項目規(guī)模、綠化比例等要求,計算綠化面積。(2)植物配置計算:根據植物生長習性、景觀效果等因素,計算植物配置數量。9.3.2環(huán)境設計分析(1)空間分析:分析項目空間布局、交通流線、景觀視線等。(2)景觀分析: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