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漢中某中學(xué)2024-2025學(xué)年高一年級上冊期中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1頁
陜西省漢中某中學(xué)2024-2025學(xué)年高一年級上冊期中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2頁
陜西省漢中某中學(xué)2024-2025學(xué)年高一年級上冊期中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3頁
陜西省漢中某中學(xué)2024-2025學(xué)年高一年級上冊期中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4頁
陜西省漢中某中學(xué)2024-2025學(xué)年高一年級上冊期中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陜西省漢中中學(xué)2024-2025學(xué)年高一上學(xué)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

學(xué)校:___________姓名:班級:考號:

一、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材料一:

唐詩何以成為經(jīng)典?

從數(shù)量上來看,據(jù)專家估計,唐詩(包含五代詩)存世數(shù)量約53000首,作者約

3000人。這組數(shù)字,遠遠超過了從《詩經(jīng)》以來到隋朝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全部詩歌的

總和。在作者方面,寫詩幾乎成為當時唐朝全民性的文藝活動,各行各業(yè)都有詩作傳

世,甚至不乏無名氏的精彩詩作留了下來。因此,從作者的身份、詩作的數(shù)量和詩人

的數(shù)量來看,唐代詩歌都達到了一個極其輝煌的程度,堪稱中國歷史上詩歌的黃金時

代。

唐詩之所以成為古代文學(xué)的經(jīng)典,主要是因為它的藝術(shù)造詣登峰造極。那個偉大

的時代不僅誕生了李、杜這樣享有世界聲譽的詩人,而且還涌現(xiàn)出一批卓有成就的名

家,比如初唐四杰、王孟、高岑、晚唐的小李杜等。

不僅如此,唐詩的風(fēng)格非常多樣。既有像杜甫這樣描寫現(xiàn)實的偉大詩人,也有像

李白這樣風(fēng)格比較浪漫的詩人,同時還有一些深受禪宗思想濡染的詩人。而且中國古

典詩歌的各種體裁的發(fā)展,在唐代都達到一個全盛時期。魯迅先生曾經(jīng)說過:“一切

好詩,到唐代已經(jīng)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來掌心的齊天大圣,大可不必動手?!?/p>

我揣摩魯迅先生此話之意,大約是如今的我們?nèi)绻雽懺娛惆l(fā)胸中之意的時候,不妨

直接引用一首唐朝詩人的詩即可,不必親自操刀了。

唐詩之所以經(jīng)典,還有一個因素就是,經(jīng)典是要經(jīng)過長時間檢驗的,而唐詩具有

強大的時間穿透性。經(jīng)典在流傳過程之中,會得到不斷的闡釋和接受,會融入很多時

代因素,成為作者和讀者的一個公共空間,作者在寫的時候就會留下空白,等著讀者

去填充。讀者在讀一首詩的時候,在某一個時間節(jié)點,忽然之間豁然開朗,領(lǐng)悟到詩

歌的真諦,那么這時候我們就和作者發(fā)生了共鳴,這就是接受文學(xué)傳播過程中的時間

穿越性。

《紅樓夢》中有“香菱學(xué)詩”片段,黛玉給香菱推薦“詩歌教科書”:“我這里

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詩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了?!币簿褪窍劝淹?/p>

維的詩揣摩透了;“然后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詩”,因為杜甫的七言律詩在盛

唐以后是出類拔萃的;“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李白的七絕是黛玉給

香菱指定的第三本教科書。黛玉認為,有了這三本“教科書”墊底,再往上追溯讀陶

淵明的詩,讀庾信、鮑照的詩,就有基礎(chǔ)了,再過一段時間經(jīng)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

香菱就可以成為詩翁了。這一段觀點,不僅是曹雪芹的觀點,也是清代很多作家、學(xué)

者共同的觀點。所以宋元明清以來,無數(shù)的詩歌讀者,包括專業(yè)讀者和非專業(yè)讀者,

他們在進行評論的時候以唐詩為主要評論對象。而他們學(xué)寫詩歌,就像練書法時臨帖

一樣,也是以唐詩為榜樣。所以唐詩一千多年來,從唐代傳到今天,是一代一代的讀

者不斷努力、不斷經(jīng)典化的過程。

(摘編自魏景波《唐詩經(jīng)典的現(xiàn)代價值》)

材料二:

唐詩是中國五七言古今體詩的高峰。

這座高峰的出現(xiàn)不是偶然的。它有多方面的原因。從七世紀初建國到八世紀中葉

安史叛亂之前這一百多年,唐帝國的經(jīng)濟一直是上升的。經(jīng)濟的發(fā)展必然導(dǎo)致文化的

繁榮。即使在安史之亂后,由于南方的開發(fā)與南北交通保持暢通,經(jīng)濟和文化增長的

勢頭也沒有停頓下來。這個社會,正是整個唐代文學(xué)藝術(shù)的溫床。此其一。其次,由

“五胡十六國”極其紛擾混亂的局面到隋唐統(tǒng)一,是一個國內(nèi)各民族由斗爭而融合的

過程。國內(nèi)各民族的融合,還加上當時日趨頻繁的國際文化交流,都使得各階級階層

的生活變得豐富復(fù)雜,為作家們的修養(yǎng)和創(chuàng)作提供了多種多樣的養(yǎng)料和素材。其三,

在長期南北分裂以后建立起來的唐帝國,對各種思想,也和對各族文化一樣,采取了

兼容并包的態(tài)度,例如儒釋道三教就是始終并存的。因此,唐人思想比較活潑,言行

較少拘束。這就為詩歌創(chuàng)作和流行提供了方便,從而形成了唐詩的群眾性基礎(chǔ)。大家

都愛寫詩,愛讀詩。這對于唐詩的發(fā)達,詩人的成長,是不可能不發(fā)生積極作用的。

其四,唐帝國為了鞏固其統(tǒng)治,制定和執(zhí)行了通過科舉從庶族地主中選拔人才的制

度,以打破高門大族對仕途的壟斷。進士是科舉中最貴重的,而進士的考試以詩賦為

主要內(nèi)容。這種決定士子前途的考試和因之而派生的行卷㈤之風(fēng),也直接促進了詩歌

的創(chuàng)作。最后,就詩歌本身而論,經(jīng)過八代先驅(qū)者的努力,五七言古詩已經(jīng)成熟,律

絕詩也基本上跨越了它們的試驗階段,足供唐代詩人自由采用。前輩們積累起來的藝

術(shù)經(jīng)驗,充分表現(xiàn)了漢語之美的多種樣式,都使得他們易于借鑒昔賢,馳騁才力,發(fā)

抒性靈,來擴大詩的反映面,提高詩的表現(xiàn)力。所有這些原因綜合起來,就使得唐詩

盛況空前,后難為繼。

(摘編自程千帆《唐詩鑒賞辭典?序言》

[注]應(yīng)試者將自己平日詩文加以編輯,寫成卷軸,在考試前呈送給有地位者,以

求推薦,稱為“行卷”。

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在唐朝,寫詩是全民性活動,人人都會寫詩,各行各業(yè)都有詩作傳世,甚至不乏無

名氏的詩作流傳于世。

B.唐詩成為經(jīng)典,不僅因為其藝術(shù)造詣登峰造極,更重要的是詩歌數(shù)量和詩人數(shù)量都

達到了空前的程度。

C.唐朝采取兼容并包的態(tài)度,使唐人思想比較活潑,言行較少拘束,有利于詩歌的創(chuàng)

作和流行。

D.因為進士是科舉中最貴重的,所以以詩賦為主要考試內(nèi)容的進士考試,直接促進了

唐詩的創(chuàng)作繁榮。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唐代不僅誕生了李白、杜甫這樣的世界級詩人,還出現(xiàn)了初唐四杰、王孟、高岑、

小李杜等卓有成就的名家。

B.后世讀者讀唐詩時,只要隨時把帶有時代因素的理解填充進去,就能豁然開朗,與

作者發(fā)生跨越時間的共鳴。

C.《紅樓夢》“香菱學(xué)詩”中的觀點,代表了曹雪芹和清代很多作家學(xué)者的觀點;自宋以

來學(xué)寫詩,也以唐詩為榜樣。

D.唐詩的繁榮興盛,與經(jīng)濟的發(fā)展密切相關(guān),同時也得益于當時政治、文化等多方面

的融合發(fā)展。

3.下列各項中,不能支持“唐詩的風(fēng)格非常多樣”這一觀點的一項是()

A.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王勃)〃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

B.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杜甫)

C.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楊炯)〃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

D.荷深水風(fēng)闊,雨過清香發(fā)。(歐陽修)〃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

4.在評價唐詩的成就時,材料一和材料二有哪些相近或者相同的觀點?請簡要概括。

5.請簡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脈絡(luò)。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茶干

汪曾祺

連萬順的門面很好認,是個石庫門。麻石門框,兩扇大門包著鐵皮,用鐵釘釘出

如意云頭。本地的店鋪一般都是“鋪闊子門”,十二塊、十六塊門板,晚上上在門檻

的槽里,白天卸開。這樣的石庫門的門面不多。城北只有那么幾家。一家恒泰當,一

家豫豐南貨店。恒泰當?shù)归]了,豫豐失火燒掉了。現(xiàn)在只剩下北市口老正大棉席店和

東街連萬順醬園了。

這樣的店面是很神氣的。尤其顯眼的是兩邊白粉墻的兩個大字。黑漆漆出來的。

字高一丈,頂天立地,筆畫很粗。一邊是“醬”,一邊是“醋”。

連萬順的東家姓連。人們當面叫他連老板,背后叫他連老大。都說他善于經(jīng)營,

會做生意,連老大做生意,無非是那么幾條:信用好,為人和氣,勤快。連萬順除了

做本街的生意,主要是做鄉(xiāng)下生意。東鄉(xiāng)和北鄉(xiāng)的種田人上城,把船停在大淖,拴好

了船繩,就直奔連萬順,打油、買醬。鄉(xiāng)下人打油,都用一種特制的油壺,廣口,高

身,外面掛了醬黃色的釉,壺肩有四個“耳”,耳里拴了兩條麻繩作為拎手,不多不

少,一壺能裝十斤豆油。他們把油壺往柜臺上一放,就去辦別的事情去了。等他們辦

完事回來,油已經(jīng)打好了。油壺口用厚厚的桑皮紙封得嚴嚴的。條皮紙上蓋了一個墨

印的圓印:“連萬順記”。鄉(xiāng)下人從不懷疑油的分量足不足,成色對不對。多年的老

主顧了,還能有錯?他們栗的十斤干黃醬也都裝好了。裝在一個元寶形的粗蔑淺筐

里,筐里襯著荷葉,豆醬拍得實實的,醬面蓋了幾個紅曲印的印記,也是圓形的。鄉(xiāng)

下人付了錢,提了油壺醬筐,道一聲“得罪”,就走了。

茶干是連萬順特制的一種豆腐干。豆腐出凈渣,裝在一個一個小蒲包里,包口扎

緊,入鍋,碼好,投料,加上好抽油,上面用石頭壓實,文火煨煮。要煮很長時間。

煮得了,再一塊一塊從麻包里倒出來。這種茶干是圓形的,周圍較厚,中間較薄,周

身有蒲包壓出來的細紋,每一塊當中還帶著三個字“連萬順”。在扎包時每一包里都

放進一個小小的長方形的木牌,木牌上刻著字,木牌壓在豆腐干上,字就出來了。這

種茶干外皮是深紫黑色的,掰開了,里面是淺褐色的,很結(jié)實,嚼起來很有咬勁,越

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所以叫作“茶干”。連老大監(jiān)制茶干,是很認真的。每一道

工序都不許馬虎。連萬順茶干的牌子闖出來了,車站、碼頭、茶館、酒店都有賣的。

后來竟有人專門買了到外地送人的。雙黃鴨蛋,醉蟹、董糖,連萬順的茶干,湊成四

色禮品,饋贈親友,極為相宜。

連老大就是這樣一個人,一個開醬園的老板,一個普普通通,正正派派的生意

人,沒有什么特別之處。這樣的人是很難寫成小說的。要說他有特別處,也有,有兩

點。

一是他的酒量奇大。他以酒代茶。他極少喝茶。他坐在賬桌上算賬的時候,面前

總放一個豆綠茶碗。碗里不是茶,是酒,一般的白酒,不是什么好酒。他算幾筆,喝

一口什么也不“就",一天老這么喝著,喝完了,就自己去打一碗。他從來沒有醉的

時候。

二是他說話有個口頭語“的時候”。什么話都要加一個“的時候”。“我的時

候”“他的時候”“麥子的時候”“豆子的時候”“貓的時候”“狗的時候”……他

說話本來就慢,加了許多“的時候”就更慢了。如果把他說的“的時候”都刪去,他

每天至少要少說四分之一的字。

連萬順已經(jīng)沒有了。連老板也故去多年了。五六十歲的人還記得連萬順的樣子,

記得門口的兩個大字。記得醬園內(nèi)外的氣味,記得連老大的聲音笑貌,自然也記得連

萬順的茶干。連老大的兒子也四十多了。他在縣里的副食品總店工作。有人問他:

“你們家的茶干,為什么不恢復(fù)起來?”他說:“這得下十幾種藥料,現(xiàn)在,誰做這

個!”

一個人監(jiān)制的一種食品,成了一地方具有代表性的生產(chǎn),真也不容易。不過,這

種東西沒有了,也就沒有了。

(有刪改)

后記:

近來有人寫文章,說我的小說開始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懷戀,我看后啞然。當代小說

尋覓舊文化的根源,我以為這不是壞事。但我當初這樣做,不是有意識的。我寫舊題

材,只是因為我對舊社會的生活比較熟悉,對我舊時鄰里有較真切的了解和較深的感

情。我也愿意寫寫新的生活,新的人物。但我以為小說是回憶。必須把熱騰騰的生活

熟悉得像童年往事一樣,生活和作者的感情都經(jīng)過反復(fù)沉淀,除凈火氣,特別是除凈

感傷主義,這樣才能形成小說。但是我現(xiàn)在還不能。對于現(xiàn)實生活,我的感情是相當

浮躁的。

這樣的小說打破了小說和散文的界限,簡直近似隨筆。結(jié)構(gòu)尤其隨便,想到什么

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我這樣做是有意的(也是經(jīng)過苦心經(jīng)營的)。我栗對

“小說”這個概念進行一次沖決:小說是談生活,不是編故事;小說要真誠,不能耍

花招。小說當然要講技巧,但是:修辭立其誠。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夜(有刪改)

6.下列對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人們在背后稱普普通通開醬園的連老板為“連老大”,這不僅說明他會做生意,也同

樣暗含著當?shù)厝藢τ谶B老板的一種諷刺。

B.圓形的茶干,周圍較厚,中間較薄,周身有蒲包壓出來的細紋,每一塊當中還帶著

三個字“連萬順”,說明連老大的傲慢與自信。

C.鄉(xiāng)下人進城直奔“連萬順”,把油壺放下,辦完事再把油壺捎走,也不懷疑油的分量

和成色,這主要說明此地民風(fēng)淳樸。

D.連老大的兒子沒能繼承家業(yè)制作茶干,這既從側(cè)面反映出連老大的勤勉與認真,也

借此展現(xiàn)了社會變遷。

7.下列對小說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中使用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等多種方法塑造連老大的形象,如寫他

算賬、喝酒時,就運用了動作描寫。

B.小說塑造的連老大是一個鄉(xiāng)土市井中普通小人物,這體現(xiàn)了汪曾祺關(guān)注小人物的獨

特審美以及對“微小”事物的趣味。

C.小說寫連老大酒量奇大和慣用的口頭語,看似與做茶干無關(guān),但有利于讀者更好地

認識開醬園的連老板這一人物形象。

D.小說采用第三人稱口吻,敘述故事。這樣的敘述角度,自由而靈活,能比較直接客

觀地展現(xiàn)豐富多彩的生活。

8.小說開頭部分詳細介紹醬園有什么作用?請結(jié)合作品簡要分析。

9.后記中說“這樣的小說打破了小說和散文的界限”,請結(jié)合正文對此加以分析。

二、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龍初,遁還,客巴西。白之生,母夢長

庚星,因以命之。十歲通詩書,既長,隱岷山。州舉有道,不應(yīng)。蘇頰為益州長史,

見白異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學(xué),可比相如。”然喜縱橫術(shù),擊劍,為任

俠,輕財重施。更客任城。天寶初,南入會稽,與吳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長安。

往見賀知章,知章見其文,嘆目:“子,謫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見金鑾殿,論當

世事,奏頌一篇。帝賜食,親為調(diào)羹,有詔供奉翰林。白猶與飲徒醉于市。帝坐沈香

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為樂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顆面,稍解,援筆成

文,婉麗精切,無留思。帝愛其才,數(shù)宴見。白嘗侍帝,醉,使高力士脫靴。力士素

貴,恥之。摘其詩以激楊貴妃。帝欲官白,妃輒沮止。白自知不為親近所容,益鷲放

不自修。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白浮游四方。安祿山反,轉(zhuǎn)側(cè)宿松、匡廬間,永王

璘辟為府僚佐。璘敗,當誅。初,白游并州,見郭子儀,奇之。子儀嘗犯法,白為救

免。至是,子儀請解官以贖,有詔長流夜郎。會赦,還尋陽,坐事下獄。時宋若思將

吳兵三千赴河南,道尋陽,釋囚辟為參謀,未幾辭職。李陽冰為當涂令,白依之。因

宗立以左拾遺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白晚好黃老,度牛渚磯至姑孰,悅謝家青山,欲

終焉。及卒,葬東麓。元和末,宣歙觀察使范傳正祭其冢,禁樵采。訪后裔,惟二孫

女嫁為民妻,進止仍有風(fēng)范,因泣日:“先祖志在青山,頃葬東麓,非本意?!眰髡?/p>

為改葬,立二碑焉。文宗時,詔以白歌詩、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

(選自《新唐書?李白傳》有刪改)

10.畫框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勾選相應(yīng)位置。

代宗A立B以C左拾遺D召E而白F已卒G年六十H余

11.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白,李白的字。一般自稱用“名”,稱人用“字”,“號”是一種別名,又稱別號。

B.“永王璘辟為府僚佐”與“故患有所不辟也”(《魚我所欲也》)兩句中“辟”字的含義不

同。

C.“親為調(diào)羹”與“因為長句”(《琵琶行》)兩句中“為”字的含義不同。

D.“道尋陽”與“行道之人弗受”(《魚我所欲也》)兩句中“道”字的含義相同。

12.下列對文中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白的祖先在隋朝末年因犯罪被流放到西域,后來他的祖輩從西域逃回來,客居于

巴西(今四川);李白長大后,隱居在岷山。

B.李白學(xué)習(xí)擊劍,想當個游俠之士,輕視財產(chǎn)而樂于施舍;天寶初年,李白南游到會

稽,和吳筠交好,因吳筠被召入京而到了長安。

C.李白在任翰林院供奉后仍和酒徒一起醉酒,皇帝心有感慨,想叫李白撰制樂章,于

是召他入宮,而李白已經(jīng)醉倒,無法滿足皇帝心愿。

D.李白晚年愛好黃老之學(xué),經(jīng)牛渚磯來到姑孰,他想在謝家青山那里終老。后來范傳

正拜祭他的墳?zāi)?,尋訪他的后裔,并給他改葬。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蘇頗為益州長史,見白異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學(xué),可比相如?!?/p>

(2)白嘗侍帝,醉,使高力士脫靴。力士素貴,恥之。

三、詩歌鑒賞

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聽蜀僧潘,彈琴

李白

蜀僧抱綠綺②,西下峨眉峰。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響入霜鐘。

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

聽穎師,彈琴

韓愈

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

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

浮云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

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

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

嗟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

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

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注]①蜀僧海:蜀地一位名叫溶的僧人。②綠綺:琴名。這里指名貴的琴。③穎師:

一位善于彈琴的和尚。

14.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詩首聯(lián)交代蜀僧來自峨眉山,彈奏之琴名貴,寥寥數(shù)筆就把這位琴師的氣派寫了

出來,表現(xiàn)了詩人對他的傾慕之情。

B.李詩巧用“高山流水”的典故,一方面寫出琴聲滌蕩了詩人的心靈,另一方面也表現(xiàn)

出琴聲讓詩人與蜀僧五生知音之感。

C.韓詩中“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兩句寫在眾鳥跪跑之中一只鳳凰忽然出現(xiàn),以視

覺寫聽覺,增添了琴聲的魅力。

D.韓詩著重描寫琴音的變化,琴聲一開始輕柔婉轉(zhuǎn),接著又高亢不已,隨后變?yōu)樾[

之聲,又變?yōu)榈鸵簦詈蟾叩綐O點。

15.這兩首詩在描寫音樂時所用的手法有何相同之處?請簡要分析。

四、默寫題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李白像陶淵明高呼“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xiāng)

里小人邪”那樣,發(fā)出“,”的激越之音。

(2)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在《登高》中,表現(xiàn)詩人歷盡艱難,白

發(fā)長滿了雙鬢,卻因病不能求醉的兩句是“,

(3)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寫自己聽了琵琶女的演奏與訴說后十分感慨,認為和

琵琶女境遇相同感慨“,末句“”最能體

現(xiàn)詩人的淚灑青衫的真情。

五、語言表達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杜甫是語言的大師,將社會現(xiàn)象成高度概括的詩句,是他的特殊才

能,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他還能將雄渾壯

闊的藝術(shù)境界和細致入微的表現(xiàn)手法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取得之勢。李

白常用風(fēng)馳電掣、的手法,取得雄渾壯闊的效果;杜甫則常用體貼入

微,精雕細刻的手法取得雄渾壯闊的效果。意象密集是杜詩的一大特點,如

“()”“三年笛里關(guān)山月,萬國兵前草木風(fēng)”。杜詩的風(fēng)格向來用

“沉郁頓挫”四個字概括,這和他憂國憂民的思想、的感情有密切的關(guān)

系,《秋興》八首便是最能代表其風(fēng)格的作品,如“叢菊兩開他日淚”。除了沉郁頓

挫之外,杜詩風(fēng)格的另一面是“蕭散自然”,閑適的情趣,安靜明秀的境界,形成了

這一特色,如“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杜甫和李白一樣也已成為一種文化符號,代表著仁愛與忠厚,在后世得到廣泛的

認同,這是中華文化精神的重要方面。我們并不否認宋人所強調(diào)的杜甫之忠君,但并

非不認為這就是他最可寶貴的品格,對與忠君并舉的愛民之情常常被等而下之。其實

與忠君相比,愛民才是他人格的核心,也更為寶貴。李白是詩仙,杜甫是詩圣,他們

同時出現(xiàn)在盛唐的詩壇上,真是中華文明史的一大奇觀。

17.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提煉咫尺天涯雷厲風(fēng)行騰挪跌宕

B.凝練咫尺天涯雷厲風(fēng)行跌宕起伏

C.凝練咫尺千里大刀闊斧騰挪跌宕

D.提煉咫尺千里大刀闊斧跌宕起伏

18.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并兩峰寒

B.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C.戎馬不如歸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D.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19.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我們并不否認宋人所強調(diào)的杜甫之忠君,而與忠君并舉的愛民之情常常被等而下

之,但并非不認為這就是他最可寶貴的品格。

B.我們并不否認宋人所強調(diào)的杜甫之忠君,但并不認為這就是他最可寶貴的品格,而

對與忠君并舉的愛民之情常常被等而下之。

C.我們并不否認宋人所強調(diào)的杜甫之忠君,而對與忠君并舉的愛民之情常常等而下

之,并不認為這就是他最可寶貴的品格。

D.我們并不否認宋人所強調(diào)的杜甫之忠君,但并非不認為這就是他最可寶貴的品格,

而與忠君并舉的愛民之情常常被等而下之。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我剛進入這片荒野的時候,每天下午干完自己的活,趁天氣好,總會一個人出去

走很遠很遠。每當我穿過一片曠野,爬上曠野盡頭最高的沙丘,看到的仍是另一片曠

野,以及這曠野盡頭的另一道沙梁,無窮無盡。——當我又一次爬上一個高處,多么

希望能突然看到遠處的人居和炊煙??!可什么也沒有,連一個騎馬而來的影子都沒

有。黃昏斜陽橫掃,草地異常放光。那時最美的草是一種纖細的白草,一根一根筆直

地立在暮色中,通體明亮。它們的黑暗全給了它們的陰影。它們的陰影長長地拖往東

方,像魚汛時節(jié)的魚群一樣整齊有序地行進在大地上,力量深沉。

走了很久很久,很靜很靜。一回頭,我們的羊群陡然出現(xiàn)在身后幾十米遠處,默

默埋首大地,啃食枯草。這么地安靜。記得不久之前身后還是一片空茫的。|它們是從

哪里出現(xiàn)的?它們?yōu)楹我绱四托牡?、小心地靠近我?我這樣一個軟弱單薄的人,有

什么可依賴的呢?

20.下列句子中的“異常”,與文中加粗的“異常”,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袁隆平欣喜異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終于找到了。

B.午飯后,天氣更陰沉,更郁熱,低沉潮濕的空氣,使人異常煩躁。

C.但暴風(fēng)雪刮得異常兇猛,好像要人的性命似的,使他們無法離開帳篷。

D.風(fēng)場異常變化導(dǎo)致海水長時間向岸堆積,也是造成局地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之一。

21.請簡要分析文中畫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

22.文中畫框的三句分別以“它們”“它們”“我”作為開頭,試將第三句也改為以“它們”開

頭的句子,可以適當增刪詞語,要求三句整體連貫通順。

六、材料作文

23.閱讀下面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青年,總喜歡充滿幻想的去生活,活出詩意,活成自己期望的模樣。《沁園春?長

沙》中,“同學(xué)少年”們具有昂揚向上、雄視天下的模樣。《紅燭》中,“蠟燭”象征

著“莫問收獲,但問耕耘”的奉獻精神和青春模樣?!抖肴斩溲┓逯畟?cè)》展現(xiàn)了青春之

時渺小卻強韌的生命力。《哦,香雪》是當“青春”遭遇“遠方的世界”時,年輕人想

要走出封閉的美好愿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在青春路上,有的人因時尚而美麗,有的人因奉獻而光彩,

有的人因知識而動人,有的人因自信而進步……共同構(gòu)成了多姿多彩的“青春模樣”。

你記憶中印象最深的青春模樣是怎樣的?你希望自己的青春是怎樣的模樣呢?請以“青

春的模樣”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文體不限(詩歌除

外);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人人都會寫詩”理解錯誤,依據(jù)材料一原文“寫詩幾乎成為當時唐朝全民性的

文藝活動”可知,并不是“人人都會寫詩”,而是“幾乎”人人都會寫詩。

B.原因分析錯誤。由材料一可知,唐詩成為經(jīng)典是因為“從作者的身份、詩作的數(shù)量和

詩人的數(shù)量來看,唐代詩歌都達到了一個極其輝煌的程度”“藝術(shù)造詣登峰造極”“風(fēng)格

非常多樣,,“具有強大的時間穿透性,,等因素促成的;另外從材料二來看,“所有這些原因

綜合起來,就使得唐詩盛況空前,后難為繼”可知,唐詩成為經(jīng)典,絕非“其藝術(shù)造詣

登峰造極”和“詩歌數(shù)量和詩人數(shù)量都達到了空前的程度”兩方面促成的。

D.“因為進士是科舉中最貴重的,所以以詩賦為主要考試內(nèi)容的進士考試”理解錯誤。

依據(jù)材料二原文“進士是科舉中最貴重的,而進士的考試以詩賦為主要內(nèi)容。這種決定

士子前途的考試和因之而派生的行卷之風(fēng),也直接促進了詩歌的創(chuàng)作”可知,“進士是

科舉中最貴重的”和“以詩賦為主要考試內(nèi)容的進士考試”并不是因果關(guān)系。故選C。

2.答案:B

解析:B項,“只要隨時把帶有時代因素的理解填充進去,就能豁然開朗,與作者發(fā)生

跨越時間的共鳴”分析錯誤。依據(jù)材料一原文“經(jīng)典在流傳過程之中,會得到不斷的闡

釋和接受,會融入很多時代因素,成為作者和讀者的一個公共空間,作者在寫的時候

就會留下空白,等著讀者去填充。讀者在讀一首詩的時候,在某一個時間節(jié)點,忽然

之間豁然開朗,領(lǐng)悟到詩歌的真諦,那么這時候我們就和作者發(fā)生了共鳴”可知,讀者

在讀詩時,要有特定的“時間節(jié)點”,然后才“豁然開朗”,但這并不是說“只要隨時把帶

有時代因素的理解填充進去,就能豁然開朗”。

故選B。

3.答案:D

解析:D.由題干要求“不能支持,唐詩的風(fēng)格非常多樣,這一觀點”可知,“荷深水風(fēng)闊,

雨過清香發(fā)”出自宋朝文學(xué)家歐陽修的詩作,“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出自宋朝文學(xué)

家王安石的詩作,用宋朝文學(xué)家的詩作不能支持“唐詩的風(fēng)格非常多樣”這一觀點。

故選D。

4.答案:①寫詩成為全民性文藝活動。

②詩歌題材豐富多樣。

③唐朝詩歌盛況空前。

解析:首先,依據(jù)材料一“在作者方面,寫詩幾乎成為當時唐朝全民性的文藝活動,

各行各業(yè)都有詩作傳世,甚至不乏無名氏的精彩詩作留了下來”和材料二“唐人思想比

較活潑,言行較少拘束。這就為詩歌創(chuàng)作和流行提供了方便,從而形成了唐詩的群眾

性基礎(chǔ)。大家都愛寫詩,愛讀詩。這對于唐詩的發(fā)達,詩人的成長,是不可能不發(fā)生

積極作用的”可知,兩則材料都認為唐朝寫詩是全民性的文藝活動。

其次,依據(jù)材料一“唐詩的風(fēng)格非常多樣。既有像杜甫這樣描寫現(xiàn)實的偉大詩人,也有

像李白這樣風(fēng)格比較浪漫的詩人,同時還有一些深受禪宗思想濡染的詩人。而且中國

古典詩歌的各種體裁的發(fā)展,在唐代都達到一個全盛時期”和材料二“國內(nèi)各民族的融

合,還加上當時日趨頻繁的國際文化交流,都使得各階級階層的生活變得豐富復(fù)雜,

為作家們的修養(yǎng)和創(chuàng)作提供了多種多樣的養(yǎng)料和素材”“前輩們積累起來的藝術(shù)經(jīng)驗,

充分表現(xiàn)了漢語之美的多種樣式,都使得他們易于借鑒昔賢,馳騁才力,發(fā)抒性靈,

來擴大詩的反映面,提高詩的表現(xiàn)力”可知,兩則材料都認為唐朝詩歌體裁風(fēng)格多種多

樣。

最后,依據(jù)材料一“從作者的身份、詩作的數(shù)量和詩人的數(shù)量來看,唐代詩歌都達到了

一個極其輝煌的程度,堪稱中國歷史上詩歌的黃金時代”“而他們學(xué)寫詩歌,就像練書

法時臨帖一樣,也是以唐詩為榜樣”和材料二“所有這些原因綜合起來,就使得唐詩盛

況空前,后難為繼”可知,兩則材料都認為唐朝詩歌創(chuàng)作盛況空前。

5.答案:①首先提出問題“唐詩何以成為經(jīng)典”。

②然后分別從數(shù)量(詩人、詩作)、藝術(shù)造詣登峰造極、風(fēng)格多樣、具有強大的時間

穿透性等四方面進行分析。

③最后得出“唐詩的發(fā)展過程就是其不斷經(jīng)典化的過程”的結(jié)論。

解析:首先,文章開頭即提出“唐詩何以成為經(jīng)典”的問題,屬于提出問題部分。

其次,又分別從“從作者的身份、詩作的數(shù)量和詩人的數(shù)量來看,唐代詩歌都達到了一

個極其輝煌的程度,堪稱中國歷史上詩歌的黃金時代”,即詩人的身份、詩作數(shù)量和詩

人數(shù)量;“唐詩之所以成為古代文學(xué)的經(jīng)典,主要是因為它的藝術(shù)造詣登峰造極”,即藝

術(shù)造詣方面;“不僅如此,唐詩的風(fēng)格非常多樣”“而且中國古典詩歌的各種體裁的發(fā)

展,在唐代都達到一個全盛時期”,即體裁風(fēng)格多樣;“唐詩之所以經(jīng)典,還有一個因素

就是,經(jīng)典是要經(jīng)過長時間檢驗的,而唐詩具有強大的時間穿透性”,即唐詩具有強大

的時間穿透性等四方面來進行分析唐詩成為經(jīng)典的原因。

最后,得出結(jié)論“所以唐詩一千多年來,從唐代傳到今天,是一代一代的讀者不斷努

力、不斷經(jīng)典化的過程”,即“唐詩的發(fā)展過程就是其不斷經(jīng)典化的過程”。

6.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也同樣暗含著當?shù)厝藢τ谶B老板的一種諷刺”錯。不能說明當?shù)厝藢τ谶B老板的一

種諷刺,而是他待人有禮,誠信為本,受人尊重的體現(xiàn)。B.“說明連老大的傲慢與自

信”錯。不能說明連老板的傲氣,這只是一種營銷方式。C.“這主要說明此地民風(fēng)淳樸”

錯。并非說明此地民風(fēng)淳樸,而是從側(cè)面反映連老板值得信任。

7.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本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

A.“心理描寫”錯,小說塑造連老大的形象,有動作描寫“他算幾筆,喝一口”和語言描

寫“我的時候”“他的時候”“麥子的時候”“豆子的時候”“貓的時候”“狗的時候”,沒有運用

心理描寫。

8.答案:①交代故事發(fā)生的背景,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

②突出了連萬順醬園的歷史悠久、別具風(fēng)采、財力雄厚。

③典型化的場景側(cè)面烘托人物形象,從側(cè)面展現(xiàn)出連老大精明能干、經(jīng)營有方。

④開頭詳寫醬園與小說結(jié)尾醬園的消失形成呼應(yīng),突出了呼吁搶救保護傳統(tǒng)手工藝的

主旨。

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的能力。

解答此題,應(yīng)從環(huán)境本身,以及人物、情節(jié)、結(jié)構(gòu)、主題等方面綜合考量,根據(jù)文本

的具體內(nèi)涵,優(yōu)化組織答案。

小說開頭部分詳細介紹醬園,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具體背景,使文章更貼近現(xiàn)實,吸引

讀者的閱讀興趣,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

“麻石門框,兩扇大門包著鐵皮,用鐵釘釘出如意云頭。本地的店鋪一般都是‘鋪闊子

門',十二塊、十六塊門板,晚上上在門檻的槽里,白天卸開。這樣的石庫門的門面不

多”“城北只有那么幾家。一家恒泰當,一家豫豐南貨店。恒泰當?shù)归]了,豫豐失火燒

掉了?,F(xiàn)在只剩下北市口老正大棉席店和東街連萬順醬園了”,這樣描寫突出了連萬順

醬園的歷史悠久、別具風(fēng)采,說明他財力雄厚。

“連萬順的門面很好認,是個石庫門。麻石門框,兩扇大門包著鐵皮,用鐵釘釘出如意

云頭。本地的店鋪一般都是‘鋪闊子門',十二塊、十六塊門板,晚上上在門檻的槽

里,白天卸開。這樣的石庫門的門面不多“,這種典型化的場景描寫從側(cè)面烘托了連萬

順這一人物形象,從側(cè)面展現(xiàn)出連老大精明能干、經(jīng)營有方。

文章結(jié)尾說“一個人監(jiān)制的一種食品,成了一地方具有代表性的生產(chǎn),真也不容易。不

過,這種東西沒有了,也就沒有了”,文章開頭詳寫醬園與小說結(jié)尾醬園的消失前后呼

應(yīng),突出了呼吁搶救保護傳統(tǒng)手工藝的主旨,使主題更加鮮明。

9.答案:①淡化情節(jié)。沒有激烈的矛盾沖突和跌宕起伏的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

等情節(jié)。

②虛化人物。作者對連老板的描寫刻畫不多,人物并不立體、典型。

③語言散文化。多是簡單的生活化語言,質(zhì)樸而接近口語。

④意境散文化。小說寫了和氣的老板、美味的茶干、精美的醬菜、彼此信任的人際關(guān)

系,營造了一個獨具民情風(fēng)俗的藝術(shù)境界。

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文章體裁特點的能力。

情節(jié)上,小說以敘述的口吻講述了開醬園的買賣人連萬順的故事,主要寫他的店面的

裝修、善做生意、制作茶干以及喝酒、口頭語等生活小事,沒有激烈的矛盾沖突和跌

宕起伏的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等情節(jié),淡化了情節(jié)。

人物上,小說雖然講述了開醬園的買賣人連萬順的故事,但是大部分筆墨寫農(nóng)村人買

他的東西以及制作茶干的程序等,只有少量文字寫他喝酒、口頭語等生活小事,對連

老板的描寫刻畫不多,人物并不立體、典型,這是一種虛化人物的寫法。

語言上,“恒泰當?shù)归]了,豫豐失火燒掉了”“這樣的店面是很神氣的”“豆醬拍得實實

的”“煮得了”“什么也不僦”'“故去多年了”等語言多用生活口語,語言質(zhì)樸自然,呈散

文化特點。

意境上,“信用好,為人和氣,勤快”“鄉(xiāng)下人從不懷疑油的分量足不足,成色對不

對”“裝在一個元寶形的粗蔑淺筐里,筐里襯著荷葉,豆醬拍得實實的,醬面蓋了幾個

紅曲印的印記,也是圓形的”“豆腐出凈渣,裝在一個一個小蒲包里,包口扎緊,入

鍋,碼好,投料,加上好抽油,上面用石頭壓實,文火煨煮”,小說著意描寫和氣的老

板、美味的茶干、精美的醬菜、彼此信任的人際關(guān)系,使小說充盈了一種和諧與美好

的氛圍,營造了一個獨具民情風(fēng)俗的藝術(shù)境界,小說整體意境優(yōu)美,富于散文化。

10.答案:BDG

解析:代宗立,以左拾遺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11.答案:D

解析:“道尋陽”的“道”是“路過”;“行道之人弗受”的“道”是“道路”,含義不同。

12.答案:C

解析:“無法滿足皇帝心愿”錯誤,李白援筆成文,婉麗精切,滿足了皇帝心愿。

13.答案:(1)蘇版任益州長史時,見到李白,認為他與眾不同,說:“這個少年天才

超群,如果再稍加努力學(xué)習(xí),便可以同司馬相如相比?!?/p>

(2)李白曾侍奉皇帝,喝醉了,讓高力士替他脫靴子。高力士一向高貴,認為這件事

很恥辱。

解析:參考譯文:

李白,字太白。他的祖先于隋朝末年因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龍初年,他的父輩從西域

逃回來,客居于巴西(在今四川江油)。李白出生的時候,他母親夢見太白星,因而

取其字為太白。十歲時就通讀詩書,及至長大成人,隱居于岷山。當時所在州郡因他

有道而舉薦他,他沒有應(yīng)舉。蘇順任益州(今四川成都)長史時,見到李白感到驚

異,說:“這位士子天賦凜然才智超群,如果再稍加努力,增加學(xué)問,便可以同漢代的

司馬相如相比?!比欢畎紫矚g縱橫家的那一套術(shù)數(shù),學(xué)擊劍,想當個游俠之士,輕財

好施。李白后來又寄居任城。天寶初年,李白南游到會稽(今浙江紹興),和吳筠友

善。吳筠被召入京,所以李白也到了長安。李白在長安,去拜見賀知章;賀知章見到他

的詩文,感嘆地說:“您,是個天上貶下人間的仙人啊?!辈⒃谛诿媲罢f起,玄宗于是

在金鑾殿召見李白,論當代的大事,獻上一篇賦頌。玄宗皇帝賜李白吃的東西,并親

自為他調(diào)羹,下詔命他為翰林供奉。李白和酒徒還在街市中醉酒,玄宗皇帝坐在沉香

子亭,忽然意有所感,想要聽演奏歌唱李白的歌詞,于是召李白入宮,而李白已經(jīng)醉

倒,左右侍從用水洗他的面,酒醉稍醒,拿筆給他,他提起筆一揮而就,下筆成文,

詞章婉轉(zhuǎn)華麗,意精旨切,一氣呵成,不留余思。玄宗皇帝愛他的才華,幾次召見宴

請。李白曾經(jīng)陪玄宗皇帝飲酒,醉了,讓高力士為他脫鞋。高力士平素為朝中顯貴,

當替李白脫鞋,深以為恥,于是挑剔他詩中的毛病,并加以附會,以激怒楊貴妃。玄

宗皇帝想讓李白當官,楊貴妃總是從中作梗加以阻止。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親近

所容忍,愈加桀瞥不群,放蕩不羈。李白懇求引退還山,玄宗皇帝也就賜給他金帛讓

他回去。李白浮游漂泊于四方。安祿山起兵造反,天下大亂,李白輾轉(zhuǎn)于宿松(今屬

安徽)和匡廬(今江西廬山)之間。永王李璘聘請他到幕下當僚佐。永王失敗了,李

白論罪當斬。起初,李白游并州(今山西太原)曾見郭子儀,認為他奇特。當時郭子

儀曾犯法,應(yīng)受處罰,李白救了他,他才免受處罰。及至李白論罪當誅的時候,郭子

儀愿解除官職以贖李白之罪,于是他得免于一死,朝廷下詔,把他長期流放夜郎。正

好碰上大赦,又回尋陽(今江西九江)因事獲罪下獄。那時宋若思率領(lǐng)吳地之兵三千

人將赴河南(今河南洛陽),道經(jīng)尋陽,將李白釋放了,并聘請他為行軍參謀,沒多

久,又辭去參謀之職。李陽冰任當涂(今屬安徽)縣令,李白去投奔他。代宗即帝位

后,召李白任左拾遺之職,而這時李白已經(jīng)逝世了,終年六十余歲。李白晚年頗好黃

老之學(xué),經(jīng)牛渚磯來到姑孰(今安徽當涂),喜歡謝跳終老的青山,他也想在此地終

老。等他死了,先葬在龍山東麓。元和末年,宣歙觀察使范傳正到姑孰祭奠他的墓,

并下令禁止在李白墳?zāi)怪車砷院头拍?。范傳正訪問李白的后裔,只有兩個孫女已嫁

給平民做妻子,行為舉止仍然保持著大家的風(fēng)范,她們就傷心地說:“先祖是想埋在青

山的呀,臨時葬在東麓,這不是他原來的想法啊?!庇谑欠秱髡阉圃嵩谇嗌?,并在

那里立了兩塊石碑。唐文宗時,下詔以李白的歌詩,斐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合稱

為“三絕”。

14.答案:D

解析:“最后高到極點”錯誤。從韓詩“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可以看出,

琴聲在最后是往下走的,不是“高到極點”。

15.答案:①都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如李詩中“如聽萬壑松”一句以大自然的萬壑松濤

聲為喻,表現(xiàn)出琴聲的清越宏遠;韓詩則運用一系列比喻表現(xiàn)琴聲的高低變化。

②都運用了側(cè)面描寫的手法。李詩通過描寫詩人聽琴時的感受,襯托琴師技藝的高

超、音樂的魅力;韓詩“濕衣淚滂滂”“無以冰炭置我腸”等句寫詩人聽琴后的反應(yīng)與感

受,從側(cè)面表現(xiàn)出琴聲的動人,琴聲使詩人深陷其中,難以自拔。

解析:《聽蜀僧溶彈琴》首聯(lián)說蜀僧抱著綠綺從峨眉山上下來,簡短的十個字,把這

位琴師寫得很有氣派,表達了詩人對他的傾慕與敬佩。頷聯(lián)正面描寫蜀僧彈琴?!盀?/p>

我”二字表明彈者與聽者的友情?!皳]手”是描摹彈琴的動作。“如聽萬壑松”用大自然萬

壑松濤之聲比喻琴音的清越宏遠,生動傳神地表現(xiàn)出琴聲極其鏗鏘有力的特點。頸聯(lián)

寫聽琴的感受?!翱托南戳魉苯琛读凶?湯問》中“高山流水”的典故,表現(xiàn)蜀僧和自

己通過音樂所建立的知己之感。對句“余響入霜鐘”也是用典。“霜鐘”出于《山海經(jīng)?

中山經(jīng)》:“豐山……有九鐘焉,是知霜鳴?!惫弊?“霜降則鐘鳴,故言知也?!薄八姟?/p>

二字點明時令,與下文“秋云暗幾重”照應(yīng),這句詩寫琴音與鐘聲交響,也寓有知音的

意思。尾聯(lián)以感覺時間過得快來表現(xiàn)聽者沉浸于琴聲達到入神的狀態(tài),襯托出彈者技

藝高超?!堵牱f師彈琴》詩歌前十句,把飄忽多變的樂聲轉(zhuǎn)化為視覺形象,并且準確

地表現(xiàn)了樂曲蘊含的情境。另外,詩人在運用不同比喻時還善于配合相適應(yīng)的語音,

更強化了摹聲傳情的效果。例如前兩句比以兒女之情,十個字除“相”字外,語音輕柔

細碎,與兒女私語的情境契合。三、四句擬以英雄氣概,以“劃”字領(lǐng)起,用洪聲韻

“昂”“場”作韻腳,中間也多用高亢的語音,恰切地傳達出昂揚奮進的情境。最后八句

寫詩人聽琴的感受,既對復(fù)雜多變的琴聲起側(cè)面烘托作用,又含蓄地傳達了自己的某

種情感共鳴,加強了全詩的抒情性。詩人聽琴而“起坐在一旁”——忽而站起,忽而坐

下,顧不得對“一旁”的彈琴者有無干擾。僅五個字,便以形傳神,通過聽琴者情感的

劇烈變化,烘托了琴聲的波瀾迭起、變幻莫測。詩人“推手遽止之”,不讓穎師再彈下

去,而他的反應(yīng)是“濕衣淚滂滂”。末二句進一步渲染潁師琴技的高超,以“冰炭置我

腸”寫出了琴聲引起的感情上的劇烈波動。此詩作于詩人因受讒言被貶之后。仕途“躋

攀”,“分寸”之升,已極艱辛,而一旦“失勢”,即“一落千丈”。由琴聲聯(lián)想到自己的遭

遇,便是很自然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