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粵教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0A/0C/wKhkGWegQPOARDQ1AAJEitthiw0558.jpg)
![2025年粵教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0A/0C/wKhkGWegQPOARDQ1AAJEitthiw05582.jpg)
![2025年粵教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0A/0C/wKhkGWegQPOARDQ1AAJEitthiw05583.jpg)
![2025年粵教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0A/0C/wKhkGWegQPOARDQ1AAJEitthiw05584.jpg)
![2025年粵教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0A/0C/wKhkGWegQPOARDQ1AAJEitthiw0558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粵教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十月革命勝利后,《廣東新中華報》的一篇文章寫道:“馬氏之言驗矣!今日歐美諸國已悟布爾什維克之不能以武力掃除矣!”這說明A.馬克思主義開始傳入中國B.馬克思主義得到部分國人認同C.馬克思主義只在南方得到傳播D.新文化運動已不再宣傳民主科學2、“三孔”是世界文化遺產;“三孔”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歷史原因有(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tǒng)稱“三孔”,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征,以豐厚的文化積淀、悠久歷史、宏大規(guī)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
①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備受后代推崇②儒家思想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很大③孔子的思想對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④儒家思想是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思想,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注重“三孔”的修建和保護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3、18世紀的歐洲,出現(xiàn)了周刊和日刊,把常識與艱深的哲學探討有機融合;涌現(xiàn)了大量的圖書機構,開辦了閱覽室和“文學陳列館”,方便人們盡情閱讀而無需購買;按天出租圖書這一創(chuàng)新行為讓一些暢銷書到了各種讀者手里。這些現(xiàn)象A.得益于基礎教育的普及B.助推了思想解放潮流C.根源于大眾傳媒的創(chuàng)新D.發(fā)展了浪漫主義文學4、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A.瑪雅文明從開始到鼎盛再到最后衰亡,經(jīng)歷了7000多年歷史B.公元8世紀,既是瑪雅文明達到頂峰的時期,也是瑪雅文明衰落之時C.城市規(guī)模擴大和神廟、紀念碑的建造標志著瑪雅文明的興盛D.瑪雅地區(qū)如果不發(fā)生干旱,瑪雅文明就永遠不會衰落5、武則天的形象在宋代以前總體上較為正面,但歐陽修的《新唐書》開始對其“妖魔化”: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更甚,其始終不承認大周和武則天的皇帝位,僅稱武則天為“后”。這反映了()A.官方修史原則的變化B.士大夫正統(tǒng)觀念強化C.婦女地位發(fā)生了逆轉D.程朱理學占主導地位6、下表是考古發(fā)掘的中國早期玉器生產的三個中心,可用于佐證早期中華文明()。中心距今時間分布地點玉器特征紅山文化遺址約5000年左右遼河流域有關自然崇拜和神權的禮器良渚文化遺址約5000年左右長江中下游象征神權和王權的禮器二里頭文化遺址約4000年左右黃河中下游代表王權的禮器
A.以玉器開發(fā)使用為主要特征B.具有一定程度的統(tǒng)一性的特征C.其有高度的同源同向性特征D.神權與王權從緊密結合到分離7、漢謨拉比說過:“天神命令我,榮耀而畏神的君主一漢漠拉比,發(fā)揚正義于世,滅除不法邪惡之人使我有如沙馬什(即太陽、正義之神)光耀大地?!彼€自比為“眾神之王”。這說明漢漠拉比的統(tǒng)治()A.以成文法替代過去的習慣法B.建立起了龐大的官僚機構C.保護奴隸主對奴隸的占有權D.體現(xiàn)出王權和神權的統(tǒng)一8、據(jù)(美)帕爾默著的《現(xiàn)代世界史》: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一支穩(wěn)定的移民潮從印度、巴基斯坦、西印度群島和非洲流向英國;法國吸收了來自其前北非殖民地,特別是阿爾及利亞的大批移民;荷蘭成為許多印度尼西亞人的家園;后來政治難民也從越南和亞洲其他地區(qū)來到歐洲。移民的涌入A.是世界殖民體系瓦解的結果B.為歐洲恐怖主義提供了溫床C.引發(fā)歐洲種族色彩的社會沖突D.使歐洲種族和文化日益多元化評卷人得分二、判斷題(共1題,共2分)9、史實:荷馬史詩反映了前11—前9世紀希臘的社會面貌;人物形象生動,語言簡練樸實。
推論:荷馬史詩是歐洲第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題(共6題,共12分)1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拿破侖在德國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傳播者,是舊的封建社會的摧毀人。
——恩格斯《德國狀況》材料二“這是一位同亞歷山大和愷撒一樣的天才人物;長于指揮軍隊竟還有立法家們具有的才能”“幾年之后,這位偉人;聰明的人物瘋狂了使得一百萬人的生命毀滅在戰(zhàn)場上,激起整個歐洲來反對法國二十年勝利果實被剝奪一空?!?/p>
——梯也爾《執(zhí)政府和帝國的歷史》(1)恩格斯為什么說拿破侖是德國“革命原理的傳播者;舊的封建社會的摧毀人”?
(2)以史實說明拿破侖“有立法家們具有的才能”。1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從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前2350年;十幾個蘇美爾城邦支配著美索不達米亞的公共事務。當和平得以維系,政府也會組織建造大型公共設施。宮殿;神廟和抵御外敵的高墻出現(xiàn)在所有蘇美爾的城市中,全部工作都由吉爾伽美什這樣的領袖來組織和協(xié)調完成。神話中就曾提到吉爾伽美什在烏魯克建造城墻和神廟的事跡。比建筑物更為重要的是灌溉系統(tǒng),它支撐著農業(yè)生產與城市社會。隨著人口的增加,蘇美爾人擴大了蓄水池和水渠的灌溉網(wǎng)絡。
材料二下圖為古埃及一位祭司的墓室壁畫。這位祭司大約生活在公元前15世紀;畫中描繪了埃及南部的農民犁地并播種的情形。
——以上材料均據(jù)(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指出兩河流域早期文明的政治特色。
(2)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為什么說在兩河流域早期文明中“比建筑物更為重要的是灌溉系統(tǒng)”。
(3)比較材料一、二,說明兩河流域的早期文明與古代埃及文明的共同特征。12、閱讀材料,完成任務。
材料經(jīng)由魏晉南北朝民族大融合與文化的碰撞,中華文明展現(xiàn)出キ富多彩的雄姿。隋唐統(tǒng)一之后,匯聚南北內外多種文化,融合創(chuàng)新,成為光芒四射的世界文化中心。周邊各國以中華文明為椅樣,向隋唐源遣使者和留學生,積極學習并吸收中華文明的成果。中華典制度、思想文學、生活方式和文化的觀念形態(tài)深刻滲入日本、朝鮮和越南,最終以中華文明為基礎,以漢字為表征形成了東亞文化圖,“由于歷史的和地理的條件,漢字伴隨著漢文化東傳朝鮮、日本,南被越南,形成“漢字文化圈”?!痹撐幕瘒忠驖h字所承載的中華文明,而時或被稱為“中國文化圈”。其主要標志是漢字文化、儒教、律令制和佛教?!婿?、嚴文明等主編《中華文明史》(第三卷)請簡要說明“中國文化圈”形成的原因。13、世界文化遺產。文化遺產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
(1)將下列“世界文化遺產”按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排列。(填字母)
(2)將下列“世界文化遺產”與示意圖中的文明區(qū)域相匹配。(填字母)
(3)你如何看待世界文化遺產的價值?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00年,梁啟超發(fā)表《少年中國說》一文,提出:“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國者,則中國老朽之冤業(yè)也;制出將來之少年中國者,則中國少年之責任也?!薄吧倌曛袊边@一文化意象或者類似隱喻得到廣泛傳播。1908年出版的小說《新紀元》,描繪了1999年的中國,稱“這個少年新中國,并不是從前老大帝國可比”。1917年,李大釗發(fā)表《新中華民族主義》提出,少年的責任“不在保持老大中華之茍延殘喘,而在促進少年中華之投胎復活”,呼吁中華少年為“中華民族更生再造”而奮斗。1900年,梁啟超發(fā)表《少年中國說》一文,提出:“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國者,則中國老朽之冤業(yè)也;制出將來之少年中國者,則中國少年之責任也?!薄吧倌曛袊边@一文化意象或者類似隱喻得到廣泛傳播。1908年出版的小說《新紀元》,描繪了1999年的中國,稱“這個少年新中國,并不是從前老大帝國可比”。1917年,李大釗發(fā)表《新中華民族主義》提出,少年的責任“不在保持老大中華之茍延殘喘,而在促進少年中華之投胎復活”,呼吁中華少年為“中華民族更生再造”而奮斗?!幾灾炜∪?、吳秋華《少年中國與青春中華.20世紀初知識分子對中國形象的重構》等1925年夏,國民黨理論家戴季陶聲稱:“我們要復興中國民族,先要復興中國民族文化的自信力,要有了這一個自信力,才能夠辨別是非,才能認清國家和民族的利害,才能夠為世界的改造而盡力。”1934年及其后,國民政府所發(fā)動的一些全國性運動,一般也多打著“復興中華民族”的旗號,如:“新生活運動”、“本位文化建設運動”、“國民經(jīng)濟建設運動”等。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國民黨幾乎所有的軍政要員,都出版過以“民族復興”為題的為數(shù)眾多的宣傳著作,涉及抗戰(zhàn)建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方面面,內容豐富不乏見識且充滿愛國熱情。材料二1925年夏,國民黨理論家戴季陶聲稱:“我們要復興中國民族,先要復興中國民族文化的自信力,要有了這一個自信力,才能夠辨別是非,才能認清國家和民族的利害,才能夠為世界的改造而盡力?!?934年及其后,國民政府所發(fā)動的一些全國性運動,一般也多打著“復興中華民族”的旗號,如:“新生活運動”、“本位文化建設運動”、“國民經(jīng)濟建設運動”等。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國民黨幾乎所有的軍政要員,都出版過以“民族復興”為題的為數(shù)眾多的宣傳著作,涉及抗戰(zhàn)建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方面面,內容豐富不乏見識且充滿愛國熱情。
(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少年中國說”產生的背景。
(2)根據(jù)材料二;指出南京國民政府對待傳統(tǒng)文化的態(tài)度并進行解釋。
(3)根據(jù)以上兩則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其共同之處。15、擴張之路。
美國在19世紀末的擴張。
問題:
(1)根據(jù)以上材料;美國的擴張呈現(xiàn)出哪些特點?
(2)美國實行擴張政策的前提是什么?
(3)美國擴張戰(zhàn)略在20世紀初取得了何種成果?評卷人得分四、論述題(共4題,共28分)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所謂“利瑪竇規(guī)矩”,一般是指明末耶穌會傳教士在中國傳播天主教時實行的“文化適應”中國或“本土化”傳教策略,具體則指以利瑪竇為代表的耶穌會在傳教過程中實行的那些適應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傳教方式,如認為儒家學說不是宗教、祭孔祭祖不是偶像崇拜、允許中國教徒祭祖、因地制宜的改革天主教圣事禮儀以適應中國民俗風情等。如果從更大范國來考察利瑪竇所開創(chuàng)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傳教策略的話,我們也可以將耶穌會的“上層傳教”策略,包括“附儒易佛”和“科學傳教”等方面的內容概括進廣義的“利瑪竇規(guī)矩”之中?!幾匀捂面谩短熘鹘谈母锱c“利瑪竇規(guī)矩”的興衰》明末歐洲耶穌會士的東來,是明清中外關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對“利瑪竇規(guī)矩”的形成進行闡釋。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類社會的文明史是不斷發(fā)展和演變的歷史。歷史上的諸文明并不是封閉的體系;它本身在不斷地運動,同時各文明之間也在不斷地交流。文明的交流是指組成文明的諸因素,如語言;宗教、科學、技術、政治經(jīng)濟組織、風俗習慣等,在不斷地進行傳播和接受,它們在形成文明縱向發(fā)展的同時,橫向上也在相互運動,這是使文明變化的一個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創(chuàng)造的成果在短期內即為人類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發(fā)現(xiàn),因此使人類文明前進的步伐大大加快,這是使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它時常要遇到各種阻礙、挫折、沖突,這也就是文明發(fā)展進程有時不能快捷反而延緩的重要原因。
——摘編自馬克垚《世界文明史》結合中國古代和近代史的相關知識,評述材料中馬克垚關于人類文明史的觀點。(要求:圍繞材料中的一種展開評述;觀點明確,史論結合)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圖1張騫第一次通西域往返路線
圖2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路線
圖319世紀晚期英國海外殖民掠奪和貿易路線圖從以上三幅圖片中任選兩幅地圖,結合所學知識提煉一個主題,并加以說明。(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清晰)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1月習近平發(fā)表署名文章指出:“偉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似的;偉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知的,偉大的古老文明更是相親的。2000多年前,古代中國;古代希臘的文明之光就在亞歐大陸兩端交相輝映”。
材料多元文化之間的接觸;碰撞、相互學習和相互吸收形成文明進步的巨大動力;不斷地為各地的文明增添活力??v觀世界歷史,以文明多樣性為基礎的文明交流互鑒始終是人類文明演進的主流。不同文化并不是孤立地、互不聯(lián)系地各自發(fā)展,而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對話、相互學習、相互碰撞中攜手前行。從這樣的人文視角出發(fā),可以看到人類發(fā)展史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進的歷史,不同文明之間相互學習借鑒、互通有無、和諧相處、共同發(fā)展,始終是促進人類社會發(fā)展進步的正確道路。
——摘編自《文明多樣性彰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明自信》結合中外古代史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中關于中外文明的觀點。(要求:寫明論題,中外關聯(lián),史論結合。)評卷人得分五、簡答題(共3題,共12分)20、歷史語境中的語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紀;英語主要是英格蘭人的語言。到18世紀中后期,英語已擴展到英國的殖民地,并在國際商貿活動中廣泛使用。二戰(zhàn)后,英語逐漸超越其他語言,成為科教領域和眾多國際組織的通用語言,被稱為語言的“日不落帝國”。
(2)閱讀材料二,分析英語發(fā)展成為語言的“日不落帝國”的歷史原因。21、閱讀材料,探討在西方文化及價值觀沖擊下,中國青少年應該如何把握思想觀念的定位。22、美國將選擇孔子代表“世界傳統(tǒng)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B【分析】【分析】
【詳解】
據(jù)材料《廣東新中華報》的意思是十月革命的勝利使馬克思的言論得到應驗,歐美認識到布爾什維克是不能用武力掃除的,表明一部分人已經(jīng)認同了馬克思主義思想,故選B;馬克思主義在十月革命前就已經(jīng)傳入中國了,A錯誤;C在材料中不能體現(xiàn),排除;D不符合史實,排除。2、B【分析】【詳解】
“三孔”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原因是因為孔子的影響??鬃邮俏覈糯鷤ゴ蟮乃枷爰?,教育家,他所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派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對世界也有很深刻的影響。此外,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注重“三孔”的修建和保護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所以本題說法全部正確,本題選擇B選項3、B【分析】【詳解】
材料體現(xiàn)的是18世紀的歐洲文化教育發(fā)展較快,這有利于推動文化的傳播及民眾的思想解放,B正確;當時歐洲尚未普及基礎教育,A排除;這一現(xiàn)象的根源是資本主義的發(fā)展,C排除;材料與浪漫主義文學發(fā)展無關,D排除。故選B。4、C【分析】【分析】
【詳解】
瑪雅文明約產生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距今約4500年,其城市規(guī)模擴大和神廟、紀念碑的建造標志著瑪雅文明的興盛,故A錯誤,C項正確;瑪雅文明在公元10世紀后開始衰落,排除B;D的表述過于絕對化,排除D。5、B【分析】【分析】
【詳解】
根據(jù)材料可知;武則天的形象從正面到不被承認,反映出士大夫正統(tǒng)觀念強化,因為在士大夫看來,武則天并不是正統(tǒng)的皇帝,B項正確;修史原則并沒有變化,排除A項;材料不能體現(xiàn)婦女地位逆轉,排除C項;程朱理學占主導地位是在南宋后,而不是司馬光所處的北宋,排除D項。故選B項。
【點睛】6、B【分析】【詳解】
根據(jù)材料中三個中心玉器的特征可以看出,三個地方玉器都有崇拜神靈的特征,且都在大河流域,反映出它們具有一定程度的統(tǒng)一性的特征,B項正確;沒有其他方面的比較不能得出是以玉器開發(fā)使用為主,排除A項;“高度”的說法太絕對和夸大,排除C項;材料不能體現(xiàn)出神權與王權的分離,排除D項。故選B項。7、D【分析】【詳解】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西亞)。據(jù)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宣揚君權神授,自比正義之神、眾神之王等,說明漢漠拉比的統(tǒng)治是王權和神權的統(tǒng)一,D項正確;材料沒有強調漢漠拉比法典在國家治理中的地位,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xiàn)漢漠拉比建立了龐大的官僚機構,排除B項;材料內容與保護奴隸主對奴隸的占有權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8、D【分析】【詳解】
試題分析:依據(jù)題干“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一支穩(wěn)定的移民潮從印度、巴基斯坦、西印度群島和非洲流向英國后來政治難民也從越南和亞洲其他地區(qū)來到歐洲政治難民也從越南和亞洲其他地區(qū)來到歐洲”可知,移民的涌入歐洲的原因并不是單一的,故A項錯誤;題干材料和歷史事實都不能表明恐怖主義來自于流入歐洲國家的這些移民,故B項錯誤;移民的涌入引發(fā)歐洲種族色彩的社會沖突與歷史事實不符,故C項錯誤;大批移民流入歐洲帶去了各自的民族文化,使歐洲種族和文化日益多元化,故D項正確。二、判斷題(共1題,共2分)9、B【分析】【詳解】
荷馬史詩反映了前11—前9世紀希臘的社會面貌,人物形象生動,語言簡練樸實,是關于荷馬史詩內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馬史詩的地位,因此史實和推論邏輯不符,錯誤。三、材料分析題(共6題,共12分)10、略
【分析】【分析】
【詳解】
(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拿破侖早期對外戰(zhàn)爭影響方面進行回答,如拿破侖執(zhí)政時期,對外多次打敗反法同盟,其對外戰(zhàn)爭不僅打擊了歐洲大陸的封建勢力,而且將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向外傳播,動搖了當?shù)胤饨ńy(tǒng)治的基礎。
(2)結合所學知識,從拿破侖統(tǒng)治時期頒布的法律及產生的影響角度進行回答。【解析】(1)給德國封建勢力以沉重打擊;傳播了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
(2)拿破侖執(zhí)政期間先后頒布了《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等法典,從而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guī)范。11、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1)城邦政治盛行;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國家機器;政府承擔管理公共事務的職能。
(2)農業(yè)是各個城邦賴以生存的基礎;灌溉系統(tǒng)的修建能夠為農業(yè)生產提供可靠的保障。
(3)神廟、祭司等與宗教相關的事務及相關機構或人物在社會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都重視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都擁有特色農業(yè)生產技術。12、略
【分析】【詳解】
原因:據(jù)材料一“經(jīng)由魏晉南北朝民族大融合與文化的碰撞”得出魏晉南北朝以來的民族融合與文化交流;據(jù)材料一“匯聚南北內外多種文化”統(tǒng)治階層開放包容的文化政策;據(jù)材料一“融合創(chuàng)新,成為光芒四射的世界文化中心”得出隋唐時期的制度創(chuàng)新與思想傳承;據(jù)材料一“隋唐統(tǒng)一之后,匯聚南北內外多種文化”得出隋唐大一統(tǒng)的局面;據(jù)材料一“隋唐成為光芒四射的世界文化中心,周邊各國以中華文明為榜樣”得出中華文化長期以來占據(jù)世界領先地位?!窘馕觥吭颍何簳x南北朝以來的民族融合與文化交流;統(tǒng)治階層開放包容的文化政策;隋唐時期的制度創(chuàng)新與思想傳承;隋唐大一統(tǒng)的局面;中華文化長期以來占據(jù)世界領先地位。13、略
【分析】【詳解】
(1)根據(jù)圖片可知;A是秦陵兵馬俑,是秦朝時期的;B是周口店遺址,是古人類遺址,屬于遠古人類;C是絲綢之路;D是云岡石窟,建于魏晉南北朝時期;E是澳門遺址,見證中國明朝后期被葡萄牙殖民;F是殷墟,涉及商朝歷史,因此不難做出排序:①B②F③A④C⑤D⑥E
(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B項良渚古城是中國的;A項龐貝古城是意大利的;馬丘比丘城是古印加帝國的,因此結合地圖可以判斷出①C②B③A
(3)結合所學可知,世界文化遺產體現(xiàn)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有利于文化保護與傳承。文化遺產是了解和研究歷史的第一手(實物)資料?!窘馕觥?1)(填字母)①B②F③A④C⑤D⑥E
(2)(填字母)①C②B③A
(3)從文化和史學研究兩個視角作答。
體現(xiàn)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有利于文化保護與傳承。
文化遺產是了解和研究歷史的第一手(實物)資料。14、略
【分析】【詳解】
(1)根據(jù)材料信息可知;梁啟超;李大釗等人指出當時中國是茍延殘喘的“老大中國”,對少年中國充滿期望。結合20世紀早期的時代特征,可以從政治、經(jīng)濟、思想等領域進行分析;政治上,列強侵略,封建統(tǒng)治腐朽,各階級階層進行探索;經(jīng)濟上落后;思想上,西方啟蒙思想、馬克思主義傳入。
(2)第一小問;根據(jù)材料“復興中國民族,先要復興中國民族文化的自信力”;“國民政府所發(fā)動的一些全國性運動,一般也多打著‘復興中華民族’的旗號”可得出,借助傳統(tǒng)文化實現(xiàn)民族復興。第二小問,從背景、影響等角度對南京國民政府關于傳統(tǒng)文化的態(tài)度進行簡要分析;背景方面,經(jīng)歷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中國,各類思潮和主義風行,文化理念呈現(xiàn)多元化;影響方面,從民族意識、民主革命進程、經(jīng)濟等角度進行分析。
(3)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少年中國說”和南京國民政府對傳統(tǒng)文化的相關態(tài)度都體現(xiàn)了近代知識分子對民族復興的期望;有利于促進民族覺醒與思想解放,推動了中國近代社會變革?!窘馕觥?1)背景:西方列強的侵略;民族危機日益加深;封建專制統(tǒng)治和經(jīng)濟的落后;中國各個階層進行了救亡圖存的斗爭與探索;西方各種思潮以及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成為不同社會群體的思想武器。
(2)態(tài)度:借助傳統(tǒng)文化實現(xiàn)民族復興。
解釋:經(jīng)歷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中國;各類思潮和主義風行,文化理念呈現(xiàn)多元化,“民族復興論”的提出有助于中國知識分子重新審視和思考自己民族文化,樹立文化自信,增強民族意識和民族凝聚力?!懊褡鍙团d論”的提出在推動國民革命,推翻北洋軍閥反動統(tǒng)治,推動“國民經(jīng)濟建設運動”,發(fā)展民族工業(yè),實現(xiàn)和維護民族團結與國共合作,實現(xiàn)全民族持久抗戰(zhàn)和民族解放等方面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3)共同之處:反映了近代知識分子對民族復興的期望;有利于促進民族覺醒與思想解放,推動了中國近代社會變革。15、略
【分析】【詳解】
試題分析。
(1)重視海上擴張;特別是1898年的擴張;從1900年貿易狀況看,擴張的主要動機是追求商業(yè)利益;擴張的區(qū)域主要集中于亞太地區(qū)的日本;中國、菲律賓,主要目標是中國,通過“門戶開放”政策,在中國贏得了與列強均等的機會。
(2)南北戰(zhàn)爭結束;美國維護了國家統(tǒng)一,吸收工業(yè)化的成果,迎來了工業(yè)化的高潮,資源豐富,發(fā)展后勁足,通過西進運動使國力大增,地理位置優(yōu)越,沒有卷入與列強的斗爭中去,并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頭號工業(yè)強國。
(3)總體上通過華盛頓會議在亞太取得主導地位。具體體現(xiàn)在一戰(zhàn)后;美國通過《四國公約》拆散了英;日同盟,通過《五國海軍協(xié)定》取得了與英國同等的制海權,通過《九國公約》保證了門戶開放政策,奠定了在亞太地區(qū)的霸主地位。
考點: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華盛頓會議與華盛頓體系;資本主義世界體系。
的形成·美國的擴張和強盛·南北戰(zhàn)爭。【解析】(1)水平1:能根據(jù)地圖發(fā)現(xiàn)美國擴張的多個特點。
·重視海上擴張;擴張的主要動機是追求商業(yè)利益;擴張的區(qū)域主要集中于亞太地區(qū);主要目標是中國,通過“門戶開放”政策,在中國贏得了與列強均等的機會。
水平2:能根據(jù)地圖發(fā)現(xiàn)美國擴張的一個特點。
其他答案:回答與材料;問題無關聯(lián)性。
(2)水平1:能根據(jù)所學知識對問題進行合理解釋。
·南北戰(zhàn)爭結束;美國維護了國家統(tǒng)一,迎來了工業(yè)化的高潮,并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頭號工業(yè)強國。
其他答案:回答與材料;問題無關或不符合史實。
(3)水平1:能根據(jù)所學知識對問題進行合理解釋。
·一戰(zhàn)后;美國通過《四國公約》拆散了英;日同盟,通過《五國海軍協(xié)定》取得了與英國同等的制海權,通過《九國公約》保證了門戶開放政策,奠定了在亞太地區(qū)的霸主地位。
其他答案:回答與問題無關或不符合史實四、論述題(共4題,共28分)16、略
【分析】【詳解】
闡釋:根據(jù)材料信息“利瑪竇規(guī)矩”和所學知識可知,關于“利瑪竇規(guī)矩”的形成首先闡釋它形成的背景即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三件大事,繼而答出這三件大事的影響,新航路的開辟對世界的影響,最后答出對中國的影響,同時指出宗教改革的影響,利瑪竇傳教的目的,傳教的特點,對利瑪竇傳教的評價,即“在耶穌會傳數(shù)過程中形成的“利瑪竇規(guī)矩”,既是歐洲海外擴張、宗教改革及資本主義發(fā)展的產物,又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結果”?!窘馕觥筷U釋: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是標志近代歐洲歷史開端的三大歷史事件,彼此聯(lián)系、相互影響,同時也標志著歐洲開始領先于世界、進人對外殖民和擴張的歷史階段。
在全球化進程開始這一歷史背景下,中國與逐步幅起的歐洲開始有了更密切的聯(lián)系?西學東漸就是這一聯(lián)系的表現(xiàn)。
天主教會面對新教“挑戰(zhàn)”,力圖通過自身的改革達到復興的目的從而組建了耶穌會,積極進行海外傳敏活動,試圖將天主教改革的成果推廣?!袄敻]規(guī)矩”是傳教士基于中西文化差異、中國政教關系及儒家文化特點等考慮,力圖在中國發(fā)展基督徒的必然選擇;是面對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不得不做出的適應和調整??傊?在耶穌會傳數(shù)過程中形成的“利瑪竇規(guī)矩”,既是歐洲海外擴張、宗教改革及資本主義發(fā)展的產物,又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結果。17、略
【分析】【分析】
【詳解】
根據(jù)“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創(chuàng)造的成果在短期內即為人類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發(fā)現(xiàn),因此使人類文明前進的步伐大大加快,這是使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原因”,可提出觀點:各文明的交流使人類文明前進的步伐大大加快。評述:結合所學,可從古代中國文明對周邊國家產生了巨大影響;漢唐時期,中外經(jīng)濟文化交流促進了佛教的發(fā)展;明朝西方傳教士帶來西方科技著作,開闊了當時中國知識分子的眼界,同時儒家思想傳入歐洲,成為啟蒙思想家反封建的武器;近代西方工業(yè)文明的成果迅速傳播到世界各地,推動人類社會的工業(yè)化和政治民主化進程等角度分析論證。
根據(jù)“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它時常要遇到各種阻礙;挫折、沖突,這也就是文明發(fā)展進程有時不能快捷反而延緩的重要原因”,也可提出觀點:文明交流過程中遇到的阻礙、挫折、沖突使人類文明發(fā)展進程有時會延緩。評述:根據(jù)所學,可從中國古代由于戰(zhàn)亂造成“絲綢之路”時斷時續(xù),影響了中西方的文明交流;明清時期,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阻礙了東西文化交流;中國古代政治經(jīng)濟形式和文化心理,對其他文明有排斥不利于中國近代自然科技發(fā)展等角度分析論證。其他觀點,史實準確,言之有理即可。
【點睛】【解析】示例:觀點一:各文明的交流使人類文明前進的步伐大大加快。
評述:古代中國文明對周邊國家產生了巨大影響;如漢代的“東亞文化圈”;唐朝的“中華文化圈”:漢唐時期,中外經(jīng)濟文化交流頻繁,先后有佛教傳入中原和高僧玄奘緣佛印度求取佛經(jīng)等,促進了佛教的發(fā)展;明朝西方傳教士來華,帶來西方科技著作,為中國傳統(tǒng)科技注入新的生機,開闊了當時知識分子的眼界,同時儒家思想在18世紀大量傳入歐洲,成為啟蒙思想家反封建的武器;近代西方工業(yè)文明的成果迅速傳播到世界各地,推動人類社會由農業(yè)文明發(fā)展到工業(yè)文明,推動政治的民主化進程。
觀點二:文明交流過程中遇到的阻礙;挫折、沖突使人類文明發(fā)展進程有時會延緩。
評述:中國古代由于戰(zhàn)亂,漢代時期形成的“絲綢之路”時斷時續(xù),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西方的文明交流;明清時期,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阻礙了東西文化交流,抑制了社會發(fā)展活力,導致逐漸落后于世界發(fā)展潮流;歷史悠久的農業(yè)文明因為長期形成的政治經(jīng)濟形式和文化心理,對其他文明有排斥,如清朝統(tǒng)治者曾把西方的先進技術斥為“奇技淫巧”而拒絕采用,不利于中國近代自然科技發(fā)展。(史實準確,言之有理即可)18、略
【分析】【分析】
【詳解】
題干中提供了三幅圖片,圖1是古代中國的張騫第一次通西域的往返路線,圖2是近代麥哲倫船隊環(huán)球航行路線,圖3是19世紀末英國在海外進行殖民掠奪和貿易交流的圖片。題干的要求是任選兩幅圖片,提煉一個主題:如果選擇圖1和圖2,我們可以把主題定位為“交通線路的開辟,推動人類文明的交流與聯(lián)系”,如果選擇圖1和圖3,我們可以把主題定位為“中西方選擇了不同對外貿易方式”,如果選擇圖2和圖3,我們可以把主題定位為“世界經(jīng)濟發(fā)展走向一體化、整體化”。在具體論述的時候,要著重分析所選擇的兩幅圖片有什么重要的歷史意義,在此基礎之上,還要進一步分析二者的相同點或者不同點;在結尾之處,要做一個小結,來照應論題,使得結構更加完整?!窘馕觥渴纠唬?/p>
選擇:圖1和圖2
主題:交通線路的開辟;推動人類文明的交流與聯(lián)系。
說明:漢代張騫通西域;由此開辟絲綢之路。絲綢之路連接中國和中亞;西亞地區(qū)、南亞地區(qū),加強了各民族之間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中國先進的絲織品、造紙術逐漸向外傳播,推動歐洲、印度的發(fā)展。同時西域的葡萄、苜蓿等農作物品種,印度的佛教等傳入中原地區(qū),影響中國文化。16世紀初,新航路開辟,第一次把世界各大洲連為一個整體。人類文明聯(lián)系進一步加強,歐洲先進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思想文化逐漸滲透到亞非拉地區(qū)。美洲的高產農作物、玉米、馬鈴薯等傳播到世界各地,推動了世界經(jīng)濟的發(fā)展。
總之;交通線路的開辟成為聯(lián)結各民族各地區(qū)的紐帶,是東西方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有力地推動了不同文明相互交流與發(fā)展。
示例二:
選擇:圖2和圖3
主題:世界經(jīng)濟發(fā)展走向一體化;整體化。
說明:16世紀初;麥哲倫等航海家開辟新航路,第一次把世界各大洲連為一個整體,歐洲的殖民擴張;殖民掠奪登上歷史舞臺,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xiàn)。19世紀末,在第一、二次工業(yè)革命的推動下,以英國為主的西方國家以廉價的商品在世界范圍內擴張,使世界絕大多數(shù)國家和地區(qū)成為西方的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資本輸出場所,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逐漸形成。工業(yè)革命帶來交通運輸業(yè)的革命,輪船等交通工具先后發(fā)明,遠洋運輸公司大量出現(xiàn),不僅促進國際間人口和資本流動,還促進先進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的傳播,世界經(jīng)濟的整體化趨勢不斷加強。
總之;新航路開辟以后,在西方國家的殖民征服;殖民掠奪下,以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世界經(jīng)濟逐漸走向一體化、整體化。
示例三:
選擇:圖1和圖3
主題:中西方選擇了不同對外貿易方式。
說明:中國古代以和平友好的方式展開對外貿易。絲綢之路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不僅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的友好往來,也是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自從張騫通西域之后,中國同中亞和歐洲的商業(yè)往來迅速增加。中國的絲;綢、綾、絹等絲織品源源不斷地運向中亞和歐洲,西域的玉石、汗血馬、石榴等貨物源源不斷地運往中國。這種友好貿易對各國人民都是有益的。西方對外貿易以侵略掠奪為主要方式。在兩次工業(yè)革命的刺激下,西方國家對外推行“炮艦政策”,強制推行自由貿易,用堅船利炮打開其他國家的大門,迫使全世界為西方開放市場。如鴉片戰(zhàn)爭,強迫中國開放通商口岸等。同時西方國家通過不平等貿易、欺詐貿易,在亞非拉地區(qū)傾銷商品,掠奪原料,使亞非拉經(jīng)濟成為西方經(jīng)濟的附庸。掠奪貿易促進了西方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發(fā)展,但卻導致亞非拉地區(qū)的貧窮和落后。
總之,由于社會性質和時代特征的不同,東西方對外貿易采取了和平或侵略方式,帶來了不同的后果。(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得分)19、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硝酸鉛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農村舊房租房合同范本
- 出售商標合同范本
- 個人借公司合同范本
- 入股做生意合同范例
- 2025年高性能陶瓷復合材料項目經(jīng)濟評價報告
- 100%股權轉讓合同范本
- 產品模特簽約合同范本
- 烏市供熱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教育資源共享平臺數(shù)據(jù)安全保障服務合同
- 2024年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醫(yī)師定期考核(口腔)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
- 中國律師學 課件 陳衛(wèi)東 第10-17章 律師收費制度-律師非訴訟業(yè)務(二)
- (高清版)TDT 1040-2013 土地整治項目制圖規(guī)范
- 中國移動行測測評題及答案
- 精神科患者服藥依從性健康宣教
- 設備維保的維修流程與指導手冊
- 急性腎小球腎炎病人護理課件
- 招標代理服務的關鍵流程與難點解析
- GB/T 5465.2-2023電氣設備用圖形符號第2部分:圖形符號
- 《三國演義》中的佛教文化:以黃承兒為例
- 材料預定協(xié)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