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滬科版選擇性必修2生物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1C/2D/wKhkGWeeGBaAAj2yAAGtyEitcW8797.jpg)
![2025年滬科版選擇性必修2生物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1C/2D/wKhkGWeeGBaAAj2yAAGtyEitcW87972.jpg)
![2025年滬科版選擇性必修2生物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1C/2D/wKhkGWeeGBaAAj2yAAGtyEitcW87973.jpg)
![2025年滬科版選擇性必修2生物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1C/2D/wKhkGWeeGBaAAj2yAAGtyEitcW87974.jpg)
![2025年滬科版選擇性必修2生物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1C/2D/wKhkGWeeGBaAAj2yAAGtyEitcW8797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滬科版選擇性必修2生物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是()A.年齡組成B.出生率和死亡率C.種群密度D.遷出和遷入2、科研小組對某地兩個種群的數量進行了多年的跟蹤調查,并研究Nt+1/Nt隨時間的變化趨勢,結果如下圖所示(圖中Nt表示第t年的種群數量,Nt+1表示t+1年的種群數量)。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甲種群在O~t3段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B.乙種群在O~t1段的種群數量呈“J”型增長C.乙種群在t2時數量最少D.甲種群在t3后數量相對穩(wěn)定可能是生存條件比較理想3、下列不屬于種群水平研究的問題是()A.通過樣方法調查北塔公園某片草地上馬蘭花的數量B.通過分析容器中兩種草履蟲數量變化推測二者關系C.研究釋放不育雄蚊對廣州地區(qū)白紋伊蚊出生率的影響D.調查英國曼徹斯特地區(qū)樺尺蠖深色基因的基因頻率4、下列過程能雙向進行的是()A.植物生長素的極性運輸B.能量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流動C.在反射活動中,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D.兔子與狼之間的信息傳遞5、關于群落演替的說法,錯誤的是()A.演替是群落結構發(fā)生變化的現象B.只有群落的結構受到干擾或破壞,才會出現群落的演替C.人類活動會改變群落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區(qū)別是演替的起始條件不同6、黃鼬(俗稱“黃鼠狼”)主要捕食鼠類,它們體內有臭腺,在遇到威脅時可排出臭氣麻痹敵人,鼠類聞到臭氣時往往選擇逃離。以下有關解釋不合理的是()A.釋放的臭氣是一種化學信息B.這種氣味信息只對黃鼬有利C.釋放臭氣有利于黃鼬躲避危險D.臭氣作為信息可調節(jié)種間關系7、下列有關環(huán)境污染和破壞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氣的大量燃燒。
②造成臭氧層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們大量使用氟利昂制冷劑。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被大量破壞。
④水體富營養(yǎng)化、藻類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質在生物體內的積累和濃縮A.①②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8、某植食性林旅鼠是貓頭鷹的食物之一。某森林中林旅鼠因患一種病毒性傳染病導致種群數量減少,從而對貓頭鷹種群產生一定的影響,使新出生的貓頭鷹個體數減少,但成年貓頭鷹的數量保持穩(wěn)定。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病毒性傳染病導致森林物種豐富度下降B.林旅鼠種群數量減少后,貓頭鷹種群的年齡結構向增長型發(fā)展C.導致林旅鼠數量減少的傳染病屬于制約種群數量增長的非密度制約因素D.當林旅鼠被貓頭鷹捕食后,攝入貓頭鷹體內的能量小于林旅鼠的同化量評卷人得分二、多選題(共9題,共18分)9、如圖表示種群中1和2兩個指標的變化(假設后續(xù)趨勢不變);X軸表示時間,Y軸表示相對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若1表示種群數量的增長率,則該種群呈邏輯斯蒂增長(S型增長)B.若2表示種群數量的增長速率,則該種群不存在K值C.若1和2表示兩個不同種群的數量,則P時刻種群密度不一定相同D.若1和2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則P時刻年齡結構為增長型10、我縣某鄉(xiāng)盛產葡萄,但果園內大量廢棄枝條和落葉亂堆亂放占用土地,被焚燒后污染環(huán)境。為解決此問題,鄉(xiāng)政府建設了“生態(tài)橋”工程,將廢棄物加工成有機肥后施加到果園土壤中,減輕了污染同時也提高了葡萄的產量。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生態(tài)橋”工程的實施,促進了果園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B.將有機肥施加到果園中,不會改變土壤微生物的組成和密度C.將廢棄物加工成有機肥,實現了果樹對廢棄物能量的循環(huán)利用D.果園屬于人工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性通常高于當地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11、松材線蟲能危害多種松屬樹種和非松屬樹種,使樹種快速發(fā)病致死。短時間內,松材線蟲害會對馬尾松純林或馬尾松混交林的松林資源、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嚴重破壞,但隨著時間的演替和恢復,林地的植物豐富度有所增加,群落的結構更為復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部分受松材線蟲危害的馬尾松死亡,降低了馬尾松混交林群落的豐富度B.馬尾松純林的生物多樣指數低,營養(yǎng)結構簡單,不具有抵抗力穩(wěn)定性C.松林退化使混交林其他樹種獲得空間,從而增加了生物多樣性D.鳥類的種類和數量會隨退化松林演替的推進而逐漸增加12、某地的一個生態(tài)種植養(yǎng)殖大棚里,水底養(yǎng)螃蟹,水面漂浮著無土栽培的某種蔬菜,而水面上方,黃瓜藤枝枝蔓蔓。蔬菜和黃瓜生長所需的肥料就來自螃蟹的排泄物。同時,大棚里種了一種特殊的辣椒,能起到驅蟲的作用。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與普通蔬菜大棚相比,該生態(tài)種植養(yǎng)殖大棚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更高B.特殊辣椒的驅蟲作用依賴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信息傳遞C.蔬菜和黃瓜從螃蟹的排泄物中獲得養(yǎng)分,此時蔬菜和黃瓜也可作為分解者D.食物網中的不同生物間通過同化有機物的形式進行能量傳遞13、如圖是有關種群特征的概念圖,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A.①表示種群數量,是制約種群增長的因素之一B.圖中④⑤均可以影響①C.春運期間,遼寧省的人口數量變化主要取決于②③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誘殺害蟲,破壞了⑤14、某同學在分析羊食草過程后,繪制了如下能量流動模型,對其科學性的評價正確的是()
A.過程②有機肥中的化學能主要流向土壤微生物,而不能被草利用B.過程③中的能量最終都會流向第二營養(yǎng)級生物C.羊遺體、殘骸的能量應該屬于羊用于生長發(fā)育繁殖的能量D.過程④通過呼吸作用將有機物中的能量全部以熱能形式散失15、如圖表示某凍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部分食物網;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圖中共有5條食物鏈,同一物種最多占有兩個營養(yǎng)級B.圖中缺少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C.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北極狐食物來源較豐富,數量相對比較穩(wěn)定D.通常食物網越復雜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其恢復力穩(wěn)定性越強16、歷史上塞罕壩林場由于過度采伐,土地日漸貧瘠,北方沙漠的風沙可以肆無忌憚地刮入北京,環(huán)境越來越惡劣。自1962年開始,塞罕壩林場三代建設者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上艱苦奮斗、甘于奉獻,創(chuàng)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塞罕壩人通過植樹造林將“昔日的茫?;脑?yōu)榱值暮Q蟆?,這一過程屬于群落的次生演替B.塞罕壩的奇跡說明人類的活動可以改變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林海中不同生物之間的關系是在種群水平上進行研究獲得的D.我國西北地區(qū)的所有荒漠地帶都能建立起塞罕壩式的林海17、某海岸潮間帶分布著海藻;浮游植物、海星、藤壺等生物種類;各種生物間的營養(yǎng)關系如圖所示。海藻、藤壺、貽貝和??讨趲r石表面,海星、石鱉和石槭在巖石表面來回爬動覓食,圖中的數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種類所占的比例(%)。以下分析錯誤的是()
A.圖中所有生物構成了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物群落B.海星和荔枝螺間既有捕食關系又有種間競爭關系C.當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石鱉、石槭數量大幅增加D.此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處于第三營養(yǎng)級的生物有海星、荔枝螺海葵評卷人得分三、填空題(共6題,共12分)18、請回答關于群落演替的問題:
(1)在光裸的巖石上開始的演替和從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開始的演替中,哪個屬于初生演替,哪個屬于次生演替______________?
(2)一般來說,若要演替到相對穩(wěn)定的森林階段,上述兩個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時間短,分析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
(3)據調查,近5萬年以來,某地區(qū)由于氣候越來越干燥,森林逐漸被灌叢取代,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種演替類型。近50年來,由于人類過度開墾,導致局部灌叢出現了荒漠化,該現象表明:與該地區(qū)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類的開墾活動使得該地區(qū)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填“未發(fā)生改變”、“變慢”或“變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_______(填“發(fā)生改變”或“未發(fā)生改變”)19、全球性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主要包括_______。20、動物的_______,對于同種或異種生物也能夠傳遞某種信息,即_______可以體現為行為信息。如雄鳥在求偶是會進行復雜的________。21、種間關系:是指不同生物之間的關系,包括_______、寄生、_______、捕食等。22、生態(tài)系統(tǒng)一般都包括以下四種成分:
_______:包括陽光、熱能、空氣、_______和無機鹽等;
_______:自養(yǎng)生物(主要是_______);
_______:動物,包括植食性動物、________:
_______:能將動植物遺體殘骸中的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主要是營_______和________。23、能量在食物鏈中流動的形式:______評卷人得分四、實驗題(共2題,共18分)24、蟲是土壤中常見的動物;跳蟲形如跳蚤,彈跳靈活,體深灰色,在陰暗潮濕;有腐殖質存在的地方都可被發(fā)現。如圖是“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實驗中常用的兩種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
(1)現要采集大量的跳蟲用于實驗室培養(yǎng),甲裝置試管中需要放置濕潤的棉花,理由是_____。
(2)若要用裝置乙采集大量的體型較小的動物作為標本保存,試管中需加入體積分數為70%的酒精溶液,目的是_____。
(3)甲裝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小動物趨_____、趨_____和避_____的習性進行采集。
(4)有人建議將甲裝置中的電燈放置于漏斗底部,跳蟲鉆出土壤樣品后再用攝子夾取收集,這一建議_____(填“不合理”或“合理”),理由是_____。25、下圖是輪葉黑藻細胞光合作用相關過程示意圖。研究表明:水中CO2濃度降低能誘導輪葉黑藻(一種沉水植物)光合途徑由C3向C4途徑轉變,C4途徑可使輪葉黑藻適應低CO2濃度的環(huán)境;而且兩條途徑在同一細胞中進行。請據圖回答問題:
(1)當輪葉黑藻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數量下降,大型底棲動物的數量有所增加,這是在_____(填“種群”;“群落”或“生態(tài)系統(tǒng)”)水平上研究的結果。
(2)為圖中物質A的還原提供能量的是_______。圖中催化CO2固定的兩種酶(PEP羧化酶、Rubisco)中,與CO2親和力較高的是PEP羧化酶,這是_______的結果,意義是_______。
(3)在光照條件下,輪葉黑藻細胞葉綠體的類囊體腔中的H+濃度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葉綠體基質;輪葉黑藻細胞中丙酮酸產生的場所有_________。
(4)黑藻是一種常見的沉水高等植物,某實驗小組利用黑藻進行如下實驗,請分析并回答:。實驗步驟的目的主要實驗步驟材料準備取若干盛有一定量濃度為1%的①______溶液的玻璃瓶,將玻璃瓶均分為甲、乙、丙、丁四組,每個玻璃瓶中均放入等量、新鮮的黑藻葉片,用橡膠塞密封②______甲、乙、丙三組玻璃瓶雙側各等距離放置1個18W的LED燈,分別控制燈距為10cm、15cm、20cm。作為對照組,對丁組玻璃瓶進行遮光處理,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培養(yǎng)一段時間實驗數據記錄組別甲乙丙丁瓶內氧氣的變化速率(mg?h-1)6.474.221.98-2.14。組別甲乙丙丁瓶內氧氣的變化速率(mg?h-1)6.474.221.98-2.14組別甲實驗結果分析甲到丙瓶內氧氣的釋放速率可以表示這段時間內黑藻的③______。丁瓶內氧氣的變化速率可以表示這段時間內黑藻的呼吸速率。
該實驗的目的是④_______;該實驗得出的結論是⑤______。組別甲乙丙丁瓶內氧氣的變化速率(mg?h-1)6.474.221.98-2.14評卷人得分五、綜合題(共1題,共2分)26、東方田鼠入侵洞庭湖地區(qū)后;對當地造成惡劣影響,連續(xù)多年調查種群數量獲得如下數據,請分析:
。時間(年)
0.511.522.533.544.55數量(只)
105107106108107101010910810121011(1)可以利用_________法估算東方田鼠種群數量,分析數據可知,在東方田鼠入侵的最初幾年內種群數量呈_________形增長。
(2)克里斯琴認為:種群數量上升時;種內個體間的社群壓力會影響種群數量,其調節(jié)機制如下圖所示,請分析:
①群壓力作用于下丘腦通過傳出神經作用于胰島B細胞,使其分泌的激素_______(增加;減少);導致東方田鼠低血糖、休克。
②社群壓力導致生長代謝障礙,從而_____細胞產生的抗體減少;抵抗力降低。
③社群壓力使垂體產生的_______減少進而影響生物的繁殖能力。
④綜上所述,種群數量過多時,可通過__________調節(jié)方式,直接影響種群的________;使種群數量減少。
(3)對于洞庭湖區(qū)的鼠患,有人主張投放高毒性的滅鼠藥,在短期內迅速殺死大量東方田鼠,你贊成這一方案嗎?請闡明你的觀點及理由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C【分析】【詳解】
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特征。直接決定種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出率和遷入率。年齡組成是通過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間接影響種群密度的;性別比例是通過影響出生率間接影響種群密度的,C正確;
故選C。2、B【分析】【分析】
Nt+1/Nt比值大于1;種群數量增加;比值等于1,種群數量穩(wěn)定;比值小于1,種群數量減小。
【詳解】
A、甲種群在0~t3段,λ先小于1,種群數量減小,后又大于1,種群數量增加,故甲種群在0~t3段的年齡結構先是衰退型;后是增長型,A錯誤;
B、乙種群在0~t1段;λ大于1,種群數量增加,呈“J”型增長,B正確;
C、乙種群t3種群數量最少;C錯誤;
D、甲種群在t3后;λ大于1,且保持不變,種群數量呈“J”型增長而不是數量相對穩(wěn)定,D錯誤。
故選B。3、B【分析】【分析】
種群特征包括數量特征;空間特征和遺傳特征;其中種群數量特征包括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種群的空間特征包括均勻分布、集群分布和隨機分布。
【詳解】
A;通過樣方法調查北塔公園某片草地上馬蘭花的數量;屬于種群的數量特征,A錯誤;
B;通過分析容器中兩種草履蟲數量變化推測二者關系;是種間關系問題,屬于群落的研究內容,B正確;
C;研究釋放不育雄蚊對廣州地區(qū)白紋伊蚊出生率的影響;屬于種群的數量特征,C錯誤;
D;調查英國曼徹斯特地區(qū)樺尺蠖深色基因的基因頻率;屬于種群水平的研究內容,D錯誤。
故選B。
【點睛】4、D【分析】【分析】
1;生長素的極性運輸是指生長素只能由形態(tài)學上端運輸到形態(tài)學下端;不能反過來運輸。
2;能量流動的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3;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最簡單的反射弧由2個神經元組成,由于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后作用于突觸后膜,因此反射活動中,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也只能是單向的。
【詳解】
A;植物生長素的極性運輸是單向的;即只能由形態(tài)學上端運輸到形態(tài)學下端,A錯誤;
B;能量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只能沿著食物鏈或食物網單向流動;B錯誤;
C;由于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后作用于突觸后膜;因此反射活動中,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也只能是單向的,C錯誤;
D;生物之間信息傳遞是雙向進行;因此兔子與狼之間的信息傳遞是雙向的,D正確。
故選D。5、B【分析】【分析】
1;群落的演替:指群落隨時間的推移;一定區(qū)域內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所替代的過程。演替類型:(群落的演替按發(fā)生的基質狀況可分為兩類)(1)初生演替:是指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是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fā)生的演替;(2)次生演替:原來有的植被雖然已經不存在,但是原來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有植物的種子和其他繁殖體的地方發(fā)生的演替。2、演替的特點可描述為:(1)群落發(fā)展有順序、有規(guī)律地向一個方向發(fā)展,因而是能預見的;(2)演替是由群落引起物理環(huán)境改變的結果,即演替是由群落控制的;(3)演替以穩(wěn)定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為發(fā)展頂點,即形成頂極群落。
【詳解】
A、演替是一定區(qū)域內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所替代的過程,勢必會造成群落結構發(fā)生變化,A正確;
B、自然狀態(tài)下,即使沒有群落的結構受到干擾或破壞,群落演替也會一直進行,B錯誤;
C、人類活動往往會改變群落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正確;
D、群落演替的主要類型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主要區(qū)別是演替的起始條件不同,D正確。
故選B。6、B【分析】【分析】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信息分為物理信息;化學信息和行為信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光、聲、溫度、濕度、磁力等;通過物理過程傳遞的信息,稱為物理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動過程中,產生一些可以傳遞信息的化學物質,諸如植物的生物堿、有機酸等代謝產物,以及動物的性外激素等,這就是化學信息。動物的特殊行為,對于同種和異種也能夠傳遞某種信息,即生物的行為特征可以體現為行為信息。
【詳解】
A;黃鼬釋放的臭氣是一種化學物質造成的;在一種化學信息,A正確;
B;這種氣味信息不一定只對黃鼬有利;B錯誤;
C;在遇到威脅時排出臭氣;麻痹敵人,鼠類聞到臭氣時往往選擇逃離,有利于黃鼬躲避危險,C正確;
D;臭氣作為化學信息可調節(jié)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D正確。
故選B。7、A【分析】【分析】
生態(tài)破壞是指人類不合理地開發(fā);利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破壞;從而使人類、動物、植物的生存條件發(fā)生惡化的現象。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鹽堿化、生物多樣性減少等等。
【詳解】
①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和天然氣的大量燃燒;溫室氣體增多,①正確;
②造成臭氧層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們大量使用了氟利昂等含氟制冷劑;破壞了臭氧層,②正確;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燒等;硫和氮的氧化物溶于雨水而降落至土壤或水體中,③錯誤;
④造成水體富營養(yǎng)化的原因主要是大量含有各種含氮和磷有機物的廢污水排入水中;使藻類大量生長,④錯誤。
故選A。8、D【分析】【分析】
種群的年齡結構是指一個種群中各年齡期的個體數目的比例。大致可以分為三種:增長型;衰退型、穩(wěn)定型。一般來說;食物和天敵等生物因素對種群數量的作用強度與該種群的密度是相關的,這些因素稱為密度制約因素;而氣溫和干旱等氣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災等自然災害,對種群的作用強度與該種群的密度無關,因此被稱為非密度制約因素。同化量=呼吸消耗+生物自身生長發(fā)育繁殖的能量,其中生物自身生長發(fā)育繁殖的能量又可以分為流向下一營養(yǎng)級、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因此營養(yǎng)級的同化量有4個去向:①自身呼吸消耗②流向下一營養(yǎng)級③流向分解者④未被利用。
【詳解】
A;由題干可知;病毒性傳染病導致林旅鼠和貓頭鷹種群數量減少,但不影響物種豐富度,A錯誤;
B;林旅鼠種群數量減少后;對貓頭鷹種群產生一定的影響,使新出生的貓頭鷹個體數減少,但成年貓頭鷹的數量保持穩(wěn)定,由于幼年個體減少,其年齡結構不會向增長型發(fā)展,B錯誤;
C;種群密度越大;病毒在種群中的傳播越快,越容易影響種群數量,因此傳染病屬于制約種群數量增長的密度制約因素,C錯誤;
D;林旅鼠的同化量除了包括被貓頭鷹攝入體內的能量;還有呼吸作用以熱能散失的能量、暫未利用能量等,因此攝入貓頭鷹體內的能量小于林旅鼠的同化量,D正確。
故選D。二、多選題(共9題,共18分)9、B:C【分析】【分析】
1;種群的數量特征包括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都決定了種群密度的大小;年齡組成分為增長型、穩(wěn)定性和衰退型,能預測種群密度的大??;性別比例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種群密度的大小。
2;種群數量增長曲線:“J”型曲線:指數增長函數;描述在食物充足,無限空間,無天敵的理想條件下生物無限增長的情況?!癝”型曲線又稱為邏輯斯諦增長:是受限制的指數增長函數,描述食物、空間都有限,有天敵捕食的真實生物數量增長情況,存在環(huán)境容納的最大值K。
【詳解】
A;種群以“S”型曲線增長過程中;其增長率隨時間一直減小,與曲線1不相符,A錯誤;
B;若2表示種群數量的增長速率;則代表“J”型曲線增長的種群,該種群不存在K值,B正確;
C;若1和2表示兩個不同種群的數量;則P時刻種群數量相同,但不確定兩個種群生存空間的大小,種群密度大小未知,C正確;
D;若1和2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則P時刻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其年齡結構為穩(wěn)定型,D錯誤。
故選BC。
【點睛】10、B:C:D【分析】【分析】
生態(tài)農業(yè)是指運用生態(tài)學原理;在環(huán)境與經濟協(xié)調發(fā)展的思想指導下,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建立起來的多層次;多功能的綜合農業(yè)生產體系。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多級利用和物質循環(huán)再生是生態(tài)學的一條基本原理,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huán)主要是通過食物鏈完成的能量轉換,也是一條物質傳遞鏈,從經濟上看,還是一條價值增殖量,因此,遵循這一原理就可以使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物質和能量被分層多級利用,提高能量的轉化效率,減少環(huán)境污染。
【詳解】
A;“生態(tài)橋”工程的實施;促進了果園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A正確;
B;將有機肥施加到果園中;有機肥能夠作為微生物的營養(yǎng),故有機肥的施入會改變土壤微生物的組成和密度,B錯誤;
C;將廢棄物加工成有機肥;實現了果樹對廢棄物多級利用,而不會使能量循環(huán)利用,C錯誤;
D;果園屬于人工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的維持通??咳说淖饔茫锓N比較單一,其穩(wěn)定性不會高于當地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D錯誤;
故選BCD。11、A:B【分析】1;物種豐富度是指一個群落或生境中物種數目的多少。
2;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動植物種類越多;營養(yǎng)結構越復雜,則自我調節(jié)能力越強,抵抗力穩(wěn)定性越高。
3;生物多樣性包括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
【詳解】
A;群落的豐富度是指群落中的物種數目的多少;部分受松材線蟲危害的馬尾松死亡,并沒有減少物種的數目,因此不會降低馬尾松混交林群落的豐富度,A錯誤;
B;馬尾松純林的生物多樣指數低;導致其營養(yǎng)結構簡單,則抵抗力穩(wěn)定性降低,B錯誤;
C;松林退化使混交林其他樹種獲得了生存空間;進而增加了生物多樣性,C正確;
D;植物可以為鳥類提供棲息場所和食物;由題干可知,演替后林地的植物豐富度增加,鳥類的種類和數量會逐漸增加,D正確。
故選AB。12、A:B:D【分析】【詳解】
A;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營養(yǎng)結構更復雜,抵抗力穩(wěn)定性更高,A正確;
B;特殊辣椒具有驅蟲作用是因為辣椒能釋放某種化學物質;屬于化學信息,起到了傳遞信息的作用,B正確;
C;蔬菜和黃瓜從螃蟹的排泄物中獲得養(yǎng)分;獲得的是排泄物中的無機鹽,不是全部的排泄物,所以蔬菜和黃瓜不是分解者,C錯誤;
D;食物鏈中的生物主要以捕食的關系建立起來的;因此不同生物間通過同化有機物的形式進行能量傳遞,D正確。
故選ABD。13、B:D【分析】【分析】
分析題圖:圖示為種群的各個特征之間的關系圖。種群的數量特征包括種群密度;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其中種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數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決定種群密度的大小,性別比例直接影響種群的出生率,年齡組成預測種群密度變化,因此圖中①為種群密度、②為出生率,③為死亡率,④為年齡結構,⑤為性別比例。
【詳解】
A;①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是種群密度;A錯誤;
B;圖中④是年齡結構;⑤是性別比例均可以影響①種群密度,B正確;
C;遼寧省春節(jié)期間;人口種群密度變動很大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圖中的遷入率和遷出率,C錯誤;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誘殺害蟲;破壞了害蟲種群正常的⑤性別比例,D正確。
故選BD。
【點睛】14、A:C【分析】【分析】
1;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2;能量去路:
①自身呼吸消耗;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熱能;
②流向下一營養(yǎng)級;
③殘體;糞便等被分解者分解;
④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積累量;也包括動植物殘體以化學燃料形式被儲存起來的能量。
即一個營養(yǎng)級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營養(yǎng)級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詳解】
A;植物不能利用有機肥中的能量;只有分解者將有機物分解后,植物利用其中的礦質元素,有機肥中的能量主要流向土壤微生物(分解者),A正確;
B;過程③中的能量是草中未被利用的部分;有可能會被第二營養(yǎng)級的生物利用,但還有的部分可能會被分解者分解,B錯誤;
C;羊的遺體、殘骸的能量屬于羊同化的能量中用于生長發(fā)育繁殖的部分;C正確;
D;過程④通過呼吸作用大部分能量以熱能的形式釋放;還有部分轉化成ATP的能量用于生命活動,D錯誤。
故選AC。15、A:B:C【分析】【分析】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包括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分解者和消費者)和營養(yǎng)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
食物鏈(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生物之間由于食物關系而形成的一種聯(lián)系。在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許多食物鏈彼此相互交錯連接形成的復雜的營養(yǎng)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營養(yǎng)結構,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流動的渠道。
【詳解】
A;圖中含有的食物鏈為:植物→雷鳥→北極狐;植物→雷鳥→狼;植物→北極狐;植物→雪兔→北極狐;植物→雪兔→狼;共5條食物鏈,北極狐同時占第二營養(yǎng)級和第三營養(yǎng)級,A正確;
B;圖示為某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部分食物網;其中含有生產者和消費者,缺少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B正確;
C;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北極狐為雜食性動物;食物來源較豐富,數量相對比較穩(wěn)定,C正確;
D;通常食物網越復雜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其自我調節(jié)能力就越強,因而抵抗力穩(wěn)定性越強,同時恢復力穩(wěn)定性往往較弱,D錯誤。
故選ABC。16、A:B【分析】【分析】
隨著時間的推移;生物群落中一些物種侵入,另一些物種消失,群落組成和環(huán)境向一定方向產生有順序的發(fā)展變化,稱為演替。
【詳解】
A;塞罕壩人通過植樹造林將“昔日的茫?;脑?yōu)榱值暮Q蟆?;該過程中由于具有一定的土壤條件,故屬于次生演替,A正確;
B;塞罕壩的奇跡是將北方沙漠演變?yōu)榱謭龅倪^程;該過程說明人類的活動可以改變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正確;
C;林海中不同生物之間的關系是群落水平的特征;是在群落水平上進行研究獲得的,C錯誤;
D;在自然環(huán)境不發(fā)生根本變化的前提下;我國西北地區(qū)的荒漠地帶因為缺失水分等氣候條件,不能建立起塞罕壩式的林海,因為自然環(huán)境的不同,群落演替的最終結果不同,D錯誤。
故選AB。17、A:C【分析】【分析】
生物群落是指一定區(qū)域的所有生物。食物鏈的起點是生產者;終點是最高營養(yǎng)級的消費者。
【詳解】
A;生物群落包括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所有種群;圖中生物沒有分解者,A錯誤;
B;海星捕食荔枝螺;同時兩者都捕食藤壺和貽貝,所以兩者間既有捕食關系又有種間競爭關系,B正確;
C;圖中數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種類生物所占的比例;從圖中看出藤壺提供了海星食物的64%,當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這部分藤壺得以生存并大量繁殖,占據巖石表面,從而使海藻減少,石鱉、石槭數量因食物減少而減少,C錯誤;
D;食物鏈的起點是生產者;據圖可知,此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處于第三營養(yǎng)級的生物有海星、荔枝螺、??珼正確。
故選AC。三、填空題(共6題,共12分)18、略
【分析】【分析】
【詳解】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進行的演替;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的地方進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存;甚至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所以演替過程所需的時間短。
(3)群落之外的環(huán)境條件,諸如氣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為引起演替的重要條件。由于人類過度開墾,破壞了土壤表土層及耕作層的結構,導致局部灌叢出現了荒漠化,使得該地區(qū)群落的演替速度變快,演替的方向未發(fā)生改變?!窘馕觥抗饴愕膸r石上開始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開始的演替是次生演替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條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時既具備該條件,而從裸巖開始的演替要達到該條件需要漫長的時間變快未發(fā)生改變19、略
【解析】全球氣候變化;水資源短缺;臭氧層破壞;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樣性銳減。20、略
【解析】①.特殊行為②.生物的行為特征③.求偶炫耀21、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互利共生競爭22、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水生產者綠色植物動物肉食性動物、雜食性動物、寄生性動物分解者腐生細菌、真菌23、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化學能四、實驗題(共2題,共18分)24、略
【分析】圖中甲裝置利用土壤小動物具有趨暗;避高溫、趨濕的習性進行采集。調查土壤動物豐富度采用取樣器取樣法;樣方法用于調查植物的豐富度,觀察肉眼難識別的小動物使用放大鏡;統(tǒng)計土壤動物豐富度:記名計算法和目測估計法,據此解答。
【詳解】
(1)濕潤的棉花模擬了土壤濕潤的環(huán)境;利于跳蟲存活,故則甲裝置內最好裝入的是濕潤的棉花。
(2)70%的酒精溶液可以殺死并保存動物標本;防止腐爛,則乙裝置內最好裝入的是70%的酒精溶液。
(3)甲裝置為誘蟲器裝置;利用了土壤中小動物具有趨暗;避高溫、趨濕的習性的原理。
(4)依據題干信息“跳蟲形如跳蚤;彈跳靈活”可知,跳蟲彈跳靈活,用攝子不容易夾取,因此不建議將甲裝置中的電燈放置于漏斗底部,跳蟲鉆出土壤樣品后再用攝子夾取收集。
【點睛】
本題結合實驗圖示,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題圖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lián)系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通過比較、分析與綜合等方法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解析】濕棉花模擬了土壤濕潤環(huán)境,利于跳蟲存活殺死并保存動物暗濕(前兩空答案順序可顛倒)高溫(或熱)不合理跳蟲彈跳靈活,用攝子不容易夾取25、略
【分析】【分析】
分析題圖可知:C3途徑是指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應提供的ATP和DNAPH的作用下還原生成糖類等有機物;C4途徑是指在PEP羧化酶的催化下,PEP在葉肉細胞中與HCO3-結合,先把CO2固定成草酰乙酸,再轉化為蘋果酸,重新釋放CO2后進入卡爾文循環(huán)。
【詳解】
(1)群落水平研究的包括群落的范圍和邊界;豐富度、空間結構、種間關系、群落的演替等;故當輪葉黑藻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數量下降,大型底棲動物的數量有所增加,這是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結果(種間關系)。
(2)圖中物質A為C3,C3的還原需要能量,光反應的產物ATP和NADPH中儲存著活躍的化學能,二者均可為C3的還原提供能量;結合題干“水中CO2濃度降低能誘導輪葉黑藻(一種沉水植物)光合途徑由C3向C4途徑轉變,C4途徑可使輪葉黑藻適應低CO2濃度的環(huán)境”,說明C4循環(huán)中PEP羧化酶與CO2的親和力高于C3循環(huán)中的Rubisco,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使得輪葉黑藻能適應水中低濃度CO2的環(huán)境;提高其光合強度,利于其生長。
(3)在光照條件下,類囊體腔內的H+比葉綠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施工現場施工防生物安全事故制度
-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課程設計研究
- DB4404T 72-2024電梯維修保養(yǎng)服務安全規(guī)范
- 不服合作合同爭議仲裁起訴狀范本
- 個人股權轉讓合作合同模板
- 兩人合伙創(chuàng)業(yè)合同范本
- 個人股權轉讓合同簡單范文
- 二手房買賣合同簡易版
- 個人公寓租賃合同范本
- 產學研一體化碩士專班合作協(xié)議合同
- 銷售人員課件教學課件
- 三級綜合醫(yī)院評審標準(2024年版)
- Lesson 6 What colour is it(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接力版英語三年級下冊
- GB/T 4706.10-2024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第10部分:按摩器具的特殊要求
- NB/T 11446-2023煤礦連采連充技術要求
- 2024年江蘇省蘇州市中考英語試題卷(含標準答案及解析)
- 第五單元任務二《準備與排練》教學設計 統(tǒng)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
- 全科醫(yī)學的基本原則和人文精神(人衛(wèi)第五版全科醫(yī)學概論)
- 船員健康知識課件
- 《揚州東關街掠影》課件
-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健康領域內容目標與指導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